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中美关系之人权差异

中美“人权”观之比较研究

葛雯静——101502108——法学(1)班

摘要: 冷战以后, 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主要分歧之一就是人权问题。美国的人权观是资产阶级人权观,强调个人权利,即公民与政治方面的权利;而中国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集体权利。美国以人权作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歪曲人权与主权关系。中国认为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国家主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关键词:人权,国际人权观,基本内涵,主权,本质

引言

人权, 顾名思义, 就是作为主体的人都应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当前, 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冷战以后,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分歧之一就是美国对待中国的人权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和如何对待中国的人权发展及中美之间存在的人权观分歧成为首要任务。

中美学者的国际人权观

中国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是联合国宪章和根据联合国宪章制定的人权文件中有关保护国家和人民集体人权与尊重男女个人人权的规则的总称。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学者认为国际人权法的渊源包含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并主张国际条约是主要渊源,国际习惯则相对次要,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宣言、决议、其他国际文件以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也体现在各国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实践中。

而美国学者伯根索尔则认为:“国际人权法,被确定为是处理保护受国际保证的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处理促进这些权利发展的法律。”

中美人权基本内涵

一:人权的内容

中国认为,人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人权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迄今,人权概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17 、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人权含义,即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宗教自由、发表意见、和平集会和结社自由、普遍平等和选举权等;第二类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工作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组织工会权、爱教育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组织工会权、受教育

权等;第三类是集体人权,主要有民族自决权、人民自由处置其自然财富和资源的权利、发展权、环境权和平等权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则认为,政治权利和公民的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甚至是唯一的人权。他们只承认美国宪法和人权法案所列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如个人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权、隐私权、辩护权、住宅不受侵犯权等。而极力贬低甚至不承认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二:享受权利的主体方面

中国认为,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个人人权一般指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分别列举的有关个人所应享有的两大业权利。集体人权是指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在国际社会中所应享有的各项权利。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是紧密关联、互不可少的。首先,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得以充分实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保障。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无法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和自由谋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个人人权也就得不到保证。其次,某种集体人权同时也是个人人权,在内涵上互为补充。如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既是群体的权利,甚至是全人类整体的权利,也是个人的权利。如果这些权利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就保障了个人人权,也为实现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发展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而美国强调,人权主要指个人人权。如人身权、自由权、参政权等等,不包括集体人权。美国的人权报告就载有:人权是这个星球上男女老少一切人生下来就有的变遍权利。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是美国立国的基础。【1】

人权与主权

【2】中国认为,“人权问题虽有其国际性的一面,但主要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集体人权。正如邓小平所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4]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朱穆之对此也曾作过明确的阐述:“人权是否高于主权,现在世界上分为许多国家,国家还没有消亡,更没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府,因此在人权问题上必须尊重各国主权。如何维护和促进人权,基本上只能由各国自己来处理,否则将天下大乱。所谓‘基本上’,是因为人权也有其国际性的一面。对于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诸如殖民主义、种族灭绝、武装侵略、国际恐怖活动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为世界各国一致反对,对于这类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加以干预和制止。”

首先,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也就没有对人权的保障。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国解放这一百多年里, 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强迫

[1]转引自张骥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分歧与斗争(J ) 北京科学社会主义1997 (1)

[2] 转引自张文喜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J ) 北京外交学院学报2000 (2)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0 、2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

中国签订了1 183 个不平等条约[5] , 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 使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地生存着, 他们连最起码的生存权

和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其他权利了。这充分证明没有国家主权就无人权可言, 人权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国权比人权更重要”。同时, 我们的人权也需要法律的保护, 而只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才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利,因此, 没有主权的人权是没有法律保护的。

其次, 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权, 才能保证主权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个主权国家, 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 那么这个政权就得不到保障。对我国而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全面政权并不断巩固, 其根本原因就是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从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保障公民能够真实地享有宪法规定的人权。改革、发展、稳定缺一不可。人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空谈人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因此, 只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才能不断地保障和改善人权状况, 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因此, 只有捍卫主权, 才能保障人权; 只有保障人权,才能巩固主权, 两者缺一不可。我国自解放以来, 不断地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主权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改善进行努力, 取

[5]鲜开林. 中国最有资格讲人权[M] .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得了可喜的成绩, 又如: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李登辉“两国论”阴谋的失败, 中美两国人权斗争中国的胜利等。但是, 中国不希望美国指手划脚, 也反对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的政策。又如: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 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8 天的轰炸, 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并蓄意轰炸我驻南使馆, 还厚颜无耻地对我国人权进行攻击, 难道这种对南联盟人民大规模的、野蛮的侵犯, 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吗?

90 年代,美国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认为“人权问题将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6]不干涉原则已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一国或几个国家为了维护人权可以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基于此,一方面,美国极力主张扩大联合国机构干预各国人权事务的权力。另一方面,美国则高喊他所维护的是世界各地或所有的方的人权。“无论违反人权发生在什么地方,也不论谁违反人权,美国都有权加以指责。当一个政府被控违反人权时,还以‘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借口,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6】转引自何正欣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J ) 北京党政干部论坛1999

中美人权的本质

我国的基本立场是: 民族的自决和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平等是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基础, 个人人权向集体人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忽视文化差异和人性的社会基础的人权, 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人权不可接受。

中国政府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需要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对人权制度予以确认和保护。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包括人权这个领域。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应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更不应该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然而,美国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利用分歧,肆意挑起中美间的人权问题。其实质不过是想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并进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 本质上是两回事, 观点不同。”[7]因此, 西方国家提到人权时, 首先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并推崇人权外交, 包括言论、结社、自由、遵守程序和免受国家侵犯的权利, 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基本健康权,其实质是以人权为借口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目前美国推出的所谓“新干涉主义”就是歪曲人权和主权的关系, 美国认为主权观念已经时,

[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C]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今天, 环境生态问题、民主问题和人权问题、恐怖分子等, 已没有地理上的界限, 当人权与主权发生矛盾时,主权应加以限制,高唱“人权高于主权”论。美国推行的人权外交, 只是借助一个幌子, 悍然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霸权的工具。

用一种眼光来看待美国的外交传统,可能更容易把握它的脉络,那就是把美国外交的传统看作是充满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即确定了其外交政策的三大目标,它们是经济、安全和人权。在这三大目标中,前两者代表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后者则代表了道德考虑。虽然它们同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但它们却不能总是协调一致,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就常常能显示出这一不协调,例如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上。而我们知道,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讲,国家利益优先,还是道德优先,或人权优先,恰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外交思想,即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正因为如此,A·格伦·莫沃尔(A.Glenn Mover)在评价美国的人权外交时这样说:"给予人权什么样的优先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旧有争论的当代表达,即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究竟哪一个应当成为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 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如果说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理想主义的传统和美国的人权外

交是理想主义的当代表现形式,不仅是难以理解的,而且几乎无异于在美化美国的人权外交。

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对此,中国政府一向主张国际间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更反对别国对中国施加压力。早在1992 年,我国就提出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现在,我国又提出“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方针。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级的大国,两国应平等合作、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 ] 陈荷夫. 论中国民主政治[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2 ]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 ] 转引自何正欣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J ) 北京党政干部论坛1999 (8)

[4 ] 刘海平. 世纪之交的中国与美国[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 ] 转引自胡敏敏两种不同的人权观(J ) 北京国际观察1994 (1)

[6 ] 转引自张文喜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J ) 北京外交学院学报2000 (2)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关系分析 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就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虽然有合有分,有聚有散,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维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终归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缔造新的中美关系,需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以图开创新的局面。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美关系,似乎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独特,它不同于昔日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国倡导和平图强理念的必然产物。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中美关系与大国政治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动以及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中新问题、新挑战的持续增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大现实性命题。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框架、新路径。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 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按照中方的说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按照美方的说法,就是要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建立基于“务实合作和建设性处理分歧”的大国关系新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中美实际已成为了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双边层面,仅以经贸为例,经贸合作成为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日益紧密,利益高度互补,为两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收益,这就为推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两国应不断拓展经贸合作中的利益共同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摩擦,双方要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用积极性的方法加以解决。 维护国际体系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中美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共同点。当前中美关系已超越传统双边关系的范围,不断向多边国际范围延展,中美之间的议题也随之增多。中美两国需要共同探讨建立一种崭新的大国互动模式,积极稳妥地推动国际体系转型,向体系内国家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中美实力对比的重大变化和亚太格局的深刻调整使改善两国关系变得更加迫切,两国需要共同建立一种更高水平的制度框架和合作结构,以降低两国在权力转移过程中发生冲突的风险。同时两国应该通过定期举行首脑峰会、创新军事对话机制、派遣外交代表等途径加强对话和交流,向世界证明中美关系将是一个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的例外。 虽然中美各领域来往密切、各阶层交流频繁,但双方存在严重的互信赤字,战略互信不足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最大障碍。两国战略互疑具体表现在美国在政治上利用人权、宗教、民主、法治等问题对中国说三道四,在安全上主导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的霸权心态无法改变。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呈愈演愈烈之势,中美面临双方贸易不平衡扩大、知识产权纠纷不断、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商业诉讼和制裁逐年增多、市场和投资准入障碍重重等问题。美国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经贸竞争主要对手,甚至将世界经济的失衡归咎于中国,要求中国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承担更多责任,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对华开展“经贸战”。中美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关系一直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月初,美国政府禁止包括英特尔公司在内的多家美国芯片制造商向与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有关 的中国机构出口技术。与此同时,与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有关的中国四个技术中心被列入美国政府的一个名单,而该名单上的实体被认定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有相当大的合作潜力,但是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中美关系的基础还是相当脆弱的。相互信任是大国合作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无所谓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美之间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的战略互信,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还处于低水平,战略互疑长期存在。战略互信是实现中美关系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战略互疑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要增加战略互信,首先要加强高层往来和各级别往来,两国领导人要保持和加强接触,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场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对方立场和政策,增加理解,不断推进中美战略互信合作。 所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中美双方应该遵循“全方位沟通→相互正确理解→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建立深度互信→稳定和谐共处”的过程,寻求一种符合国际政治客观现实、常态化而稳健的双边关系模式,使两国关系更具现实确定性和规划性。中美

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朱杰丹41号[摘要]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铁定的事 实是广为人知的。在许多条例与法律都明确有规定。例如,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条约) 的规定,从法律上可以证明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违反条约必守原则向 台湾出售武器,允许李登辉访美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的违约(法)行为;美国认真履行中美 三个联合公报(条约)所规定的国际义务,放弃“以台制华”的违约(法)行径,对中美双 方都有利。 [关键词] 中美关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问题 在2010年03月0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外交部杨洁葳在回答记者中讲到:最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双方就中美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中方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自己在中美关系、台湾、涉藏等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们指出,美方近一时期的相关行动,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损害了中美关系大局,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当务之急是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立场,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地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同中方一道努力来推动中美关系恢复稳定发展。 其次,在2001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谈。江泽民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的问题,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布什表示他向中国重申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那为什么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呢?这要从中美联合公报以及20世纪开始讲起了。 一、根据中美之间签订的三个联合公报(条约)的规定,可以从法律上证明美国已承认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来是无可争议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都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国际法的角度讲,1949年中国

中美关系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意版】.docx

专业课件1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 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就我個人而言的看法是"美国最终也不会拿中国怎么样"。这种态度算是一种对中美关系侥幸的心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模式也来越突出,中美之间肯定要出现更多的矛盾,也会发生冲突,但是归根到也不会形成全面的战略对抗,更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我们不去挑战美国的霸权,不触动美国的霸权体系,不染指美国的战略领地,美国就不会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美国还有更多的敌人需要对付。美国或许还要时不时地整我们一下,但不会处心积虑地想把我们整垮整倒,更不会往死里整。支持这种主张的根据也有两点:一是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以解决世界上的许多问题。二是中国也拥有巨大的核毁灭能力,人类发展到了今天,再也不会发生世界性的大战了,中美之间不可能形成全面和全方位的对抗。中国只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就可以了,就完全能保证中国的发展强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之间究竟能不能和平相处,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严峻的斗争,最终走上战略对抗的道路. 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國必須抓住機遇,處理好與美國的核心問題,達成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為穩定世界格局和和平做出貢獻.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xx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xx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 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

中美关系与世界大国关系心得体会

中美关系与世界大国关系心得体会 魏加宁教授,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和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还兼任着西南财经大学博导,长江商学院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还承担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课题《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研究》。下面就请魏老师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对中美贸易战的一些看法。 1、有关中美贸易战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中美关系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反思两点。 第一,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首先需要反思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因为我们决定不了美国应该怎么做,但是却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二,中美关系究竟是回不去了,还是不想回去?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回去,那就怎么做也回不去了,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误区二:“脱钩无所谓,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需要不等于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官媒的论点都是:“脱钩无所谓”,“我们有14亿人的巨大市场,我们怕谁?”。但这种观点实际上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经济学讲的不是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而是指“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中美真的脱钩了,出口下来了,生产下来了,收入下来了,老百姓都没钱了,那么“巨大的市场”从何而来?

误区三:“特朗普是个商人,是现实主义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说,特朗普是商人,是现实主义者,并不是说就可以小看他。正因为他是商人,说明我们过去用来对付那些政治家出身的美国总统的办法不灵了。说他是现实主义者,就是说他已经转移阵地了,把以往的意识形态之上变成了国家利益之上,所谓“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就是要把美国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竞争力的下降,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那么,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特朗普的做法就一定是来挖我们的墙角,强化它的阵营,以便重新达成新的“平衡”,实际上就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特朗普首先就去拉北朝鲜,其次是拉台湾,最近又是香港。面对这种变化,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战略,继续坚持意识形态至上,那么这些阵地就都会丢掉。 误区四:“特朗普是最难对付的美国总统” 其实,特朗普虽然是过去40年最难对付的美国总统,但很可能是今后40年最容易对付的美国总统。因为现在在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两党共识、政企共识和官民共识。尽管特朗普刚上来时,并没有想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经过一番火力侦察后发现,只有在对中国经贸关系上,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得到美国国内各界的广泛支持。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应对不当的原因。采取“硬碰硬”策略的结果,必然会刺激美国人民,而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的话,政府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

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的关系源于国际战略,源于美国实现强大的霸主政权,然而现今中美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矛盾与密切的合作,而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全在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由于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

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一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保霸权所开的药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

中美外交战略和中美关系

XXXX学院XX111 吴相稷XXXXXXXX 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 ——讲座观后感 在XX大会堂有幸观看“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后,感受良多,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及其演变、历史。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首先取决于两国的对外战略。从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对美战略发生主动的、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就成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探究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走势,首先必须考察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使美国处于空前的优势地位,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随着国力和世界地位的改变,美国适时调整了全球战略,其核心内容由遏制苏联、与苏争霸转为维护和巩固其“一超独霸”的地位。 维护美国及盟友的安全、扩展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推进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两届克林顿政府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为此美国调整了对华战略,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成分,另一方面又从全球战略考虑,与中国交往、接触与合作。 接下来的布什政府在全球战略上则突出安全这根支柱,在维护安全上,突出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在潜在竞争对手上,将中国排在俄罗斯之前,作为最主要的对手。在这样的战略框架下,尽管美国仍然称中国为经济上的伙伴,表示要继续同中国接触,但总体上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战略伙伴”。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一步提升维护安全地位的同时,将反恐作为全球战略的首要任务,积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改造伊斯兰世界。在这个战略框架下,美国强调要同世界大国合作,所以对华战略中的合作成分明显增加,中国被定位为“建设性合作者”。 目前中美关系不仅有经贸这根支柱,还有安全这根支柱,即在反恐防扩上的合作以及地区安全上的合作。然而,恐怖主义的威胁并未迫切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而美国自己也拥有超强的实力,所以对中国进行反恐合作的重视程度要打折扣。此外美国朝野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抱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防范意识。但是美国防范中国发展的心态,与冷战时期遏制前苏联的心态有所不同,冷战时的美国是担心前苏联随时会消灭美国。而美国对中国最担心的,是中国未来发展威胁到美国的世界超霸地位,因此对潜在的中国发展态势的警惕超过了现实性的冲突。 二、中美关系波动的原因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中美关系完整版南阳理工学院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关键词:中美关系形势政策 正文:NO.1用敏锐的目光认清中美两国之间的发展形势 一、小述中美关系的历史; 1.近代时期晚清时期追随英法,染指中国①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扶植代理---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扶植代理①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①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②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4 抗日战争时期 中美合作、共同抗日①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 5解放战争时期 扶蒋反共、控制中国①二战结束后,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帮蒋介石运输军队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6现代时期 ①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②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③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②当然,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了很多的交流与共同发展。 二、当前的中国与国际形势 1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4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 5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形势与政策)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将更加凸显。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后,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事实上,美国对华的大政策没变,可中国却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得日益强大了,而中国的强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国利益。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依存度,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美国不敢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由于这种“萝卜加大棒”的情况的存在,在暂时的时期内萝卜被时局推到最前沿,但也应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渐强硬起来。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在前进与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曾被日本强占,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归中国,內战后由国民党军队占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鼓吹“两个申国”,以中国台湾地区来制约大陆。尼克松上台后,开始着手改善中关关系,先通过第三国家通气,到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最后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迅速发展,走上了正常化道路。但与此同时,在中关关系申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美、中各自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竭力保护各自的利益。美国在与中方取得突破后,与中国台湾地区却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盟关系。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中美关系;共同防御条约;联合公报;尼克松;基辛格 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问题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以中美英三国首脑名义发表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9月4曰宣告: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地区全境及澎湖列岛。10月25日,中国政府派军政人员到台湾接受曰军投降。以此为标志,日本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占领彻底结束,从1943年的开罗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中国台湾地区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不仅从未提出过异议,而且积极主张将台湾归还中国。 1946年,中国爆发全面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后,美国看到国民党的彻底失败已无可挽回,便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为此美国政府曾作出各种设想,并尝试可能实施的办法,以达到将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分离的目的,但终未得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设法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于是宣布美国无意插手中国台湾地区问题。 但到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情势发生了逆转。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从此形成了美国以武力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局势。杜鲁门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这是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问题上从准备不介入到重新干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美国支持和援助台湾当局可达到如下几个目的:第一是使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以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继续孤立中国:第二,使台湾成为包围

形势与政策论文独一无二的中美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独一无二的中美关系 美国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世界的影响几乎超越以往所有霸权所能达到的程度。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在历经数千年世界领跑者的辉煌之后又开始了自己伟大的民族复兴。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更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个最古老的世界强国与一个最年轻的世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想当年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使中美关系从全面对抗转向探索对话与合作;邓小平1979年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与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表的启动同步;江泽民在21世纪前夕对白宫的重要造访,对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再定位起了重要作用;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袖对美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必将深刻影响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两国关系的大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决策层对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的基本认知与大政方针。 当今中美之间是打不起,离不开的。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将冲突肆意升级。美国也会认识到中国完成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意志,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过多的阻挠,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拉拢和蚕食,从根本上来说,对美国并没有好处。 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经济全球化让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越走越近,相互依赖度超过以往所有历史时期。庞大的资本输出和经常项目逆差成就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中国庞大的商品出口和高额外汇储备对美国金融资产的回购,为中国创造了就业,也支持了美国金融稳定乃至经济持续发展。这就是与核恐怖平衡相对应的金融平衡。 因此,中国不仅仅是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它也是世界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美国在诸多方面都有共同利益,并已经结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然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从此会一帆风顺。越是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产生的具体摩擦可能就越多,就越需要加强两国之间的国际协调。 中美两国正在进行一场旷世博弈。美国一向很重视自己的全球战略,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国家关系的谋略有深刻体会。战国时期,齐宣王就曾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回答说:“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美国可能不是“仁者”,但中国肯定是“智者”。 美国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度掩饰不住它们行为和思维上的矛盾之处:美国政府不可能同时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这三个目标。美国在其主导的全球性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要求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要求各国政府对跨国界经济交往基本上不加干预。然而,美国又实在无法绕开民族国家的独立性和国内大众政治。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表明,其政府已经不得不屈从于国会压力。 实际上,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面临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问题有多么严重,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出了问题。美国单方面的给中国施加压力,把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指为中国的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舍本逐末。 无论是在贸易和金融领域,还是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都有可能实现双赢。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是意识、思想和价值观,而利益可能还在其次。中国人要特别了解美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这种思想和价值观下面隐藏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在两国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境况下,知己知彼、有所作为。 现在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有各种说法和预测,乐观的、悲观的都有。我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中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相互之间出现一些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维护和扩展共同利益,避免在有摩擦的地方产生重大误判,使两国关系保持一种

中美关系战略分析

中美关系战略分析 回顾自中国建国以来中美双方之间的关系,双方既有既有尖锐的矛盾,又不乏合作。可以说,中美双方关系一直处在一种“不对称竞争”的状态。中国正在其中逐渐取得相权总的相对领先优势当然,这种优势也并非全无逆转的可能。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也逐渐开始放大战略目光,倾向于以中国持续和平发展为前提,逐渐迁就并接受这一事实,加强中美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双方之间的相互竞争、贸易关系、台湾问题等都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但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这一问题,中美双边关系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中美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确实,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双方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国际格局的改变、一方的发展等等都是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原因。而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最阻碍中美双方关系的,无疑是中国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只有一个中国,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国家搞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行为”,而美方却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再干涉中国内政,更是不断出售武器给台,这不仅仅是地大大阻碍了中美双方关系的发展,也是最容易导致双方发生直接冲突的问题。但只要中美双方用战略的目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健康发展。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遭遇了自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打破以来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其国际权势广泛和深刻地局部逆转。诚然,“911”事件是国际恐怖分子的袭击,但就其源头发展,可以说是美国一贯的强权政治和伊拉克战后局势所致,它们不仅造成了美国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使其精力和注意力长时间地受到了牵制,使之无法较多地阻碍其他大国的发展和世界越朝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发展无论以哪种形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地“侵害”美国的利益,使其无法主导世界。但是,要是将中国近几年来的崛起简单地理解成是因为美国的“无暇东顾”,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就算美国没有遭遇恐怖主义的袭击和战争给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的发展也是必然的,中国的发展是由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即使美国一直把精力投入在限制中国的发展,它也无法从根本上阻碍中国的腾飞。 事实上,在美国权势相对减弱的背景下,美国缺乏真正内在连贯的对华大战略,此时美国毫无力气去抑制中国的发展,抑制中国的发展到头来只会给美国以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反作用。而相比之下,中国近几年来所采取的对美战略,都是在坚持以中国利益和发展我国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言行和举措,并尽可能地促使美国政府较多地与中国协调和合作,这些对美战略,都足以显示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长远战略目光。 在中国愈发崛起和世界愈发多极化的趋势下,可以看出,美国近两年来的对华政策以有所改变,美国已开始考虑和倾向于在中国持续和平发展的前提下,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长远的意义上接受中国的崛起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加强对华军事防范,加强与中国的贸易,系统地扩展对华的协商。说到军事问题,一直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的军事能力在世界上一直是处于领跑地位的,而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更得注意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加强对美的军事防范。既要坚持军事现代化和发展中远程投射能力,又要坚定不移地把军事发展列入中国整体发展的框架之内,认清主战略与次战略的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上全面发展,不断加强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无论如何,美国权势在世界上的相对减弱、中国的不断崛起、世界愈发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些无疑都是意义深远的。关于中美的未来前景,我们有理由很积极地相信,在坚持“一个中国”和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中美之间的关系会愈发密切。中美双方作为巨大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存在至今与美国干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障碍。。围绕台湾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台湾政策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美国干涉台湾的目的以及导致中美关系不能完全正常化的原因, 并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方针以及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 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统一 1945 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遂为今后中美两国之间对立埋下隐患。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从而挫败了美国分裂中苏关系的阴谋。中美两国关系也随之更加恶化。 进入21世纪后,中美关系虽时有波折,但仍保持着向前发展的势头。台湾问题作为中美之间最重要、敏感的问题,仍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回顾历史,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在美国插手作用下形成的,美国坚持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这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干预台湾

问题,目的是从在亚洲战略利益出发。早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就看到了台湾对美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曾提出:美国要在亚洲有所作为,必先控制台湾。因而就此形成迄今为止美国历代决策人的一致见解。麦克阿瑟更把台湾称作“一艘航空母舰”。可以说,控制了台湾就可以对中国和亚洲的战略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另外,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资本快速涌入台湾,此后,从经济利益方面增加了对台湾的控制。同时为美国在东南亚的海外贸易开通航道,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不断向亚太地区拓展。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是个意识形态非常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左右美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洪水猛兽。对中国实行了封锁、孤立、包围政策,且把台湾作为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政策的重点,在远东反共、反华的基地。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定式的美国人又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视其为对手,硬要把中国塑造成“假想敌”,主张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美国部分人认为,美国靠扩大自己的意识形态赢得了冷战,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应以传播美国民主为对外战略宗旨,以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而台湾则是他们眼中“民主”的一个典范,企图以此瓦解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人们都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开始兴起了“中国威胁论”,即“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全面危机论”;还有以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明威胁论”等等,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必然会威胁到美国。因此,要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而台湾问题是遏制中国的一张好牌。如果美国能把由台独而引起的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则不仅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