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万能公式

地理万能公式

地理万能公式
地理万能公式

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加超级帅哥粱梦轩九六九四六四,空间大量高考知识。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总结大全

一、历史背景、目的和原因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理计算题 1、怎样求地方时地方时=已 知点的时间±两地点的经度差数 X4/1° 2、怎样求时区时区=已知点 的经度÷15(商数为时区、余数≥7、5°时进一区) 3、怎样求两地点的时区差数 时区差数=东西时区数之和(或同位于东、西时区数的东西之差) 4、怎样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中 央经线=已知时区数×15° 5、怎样求区时(标准时)区=

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1(所求的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所求的未知点在西侧用“-”;“+”时所得值≥24时时将日期进一天;“-”时所得值≤0时时将日期退一天) 6、怎样求跨越日界线的区时 未知点在西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加1天 未知点在东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减1天 7、已知时间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地点的时间差数÷4 8、已知纬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两地点的纬度差数×111(㎞) 9、已知距离怎样求纬度纬度 =已知点的纬度±两地点间 10、已知经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2πR/360°×两点间的经度差数 11、已知距离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点间的距离÷2πR/360° 12、如何求任意两点间非在同一 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距离=勾股定理。

13、怎样求正午太阳高度(H) H=90°-φ±g或者H=90°-|φ﹢g| 14、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 求另一地的纬度(φ)φ=90°-Н±g 15、已知某地北极星的仰角,怎样求当地的纬度(Н)Н=北极星对于当地地平面的高度。 16、已知海拔高度怎样求温度(℃)温度=高差×0、6÷100 17、已知温度怎样求高度高度 =温差÷0、6×100 18、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角速 度角速度=360°/т(时间)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万能公式.docx

一、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 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高考地理计算题案例

高考地理计算题案例 案例1:推测本世纪地球上见到哈雷彗星的年份是( ) A.2034 B.2062 C.2056 D.2019 解析:只要知道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以及地球上曾在1986年观测到哈雷彗星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出答案为B。 案例2:若黄赤交角(α)增加为30°,则北温带范围应跨____个纬度。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黄赤交角对热量带的影响,回归线和极圈是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回归线的度数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α,极圈的度数就是(90-α),温带的范围(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范围)为极圈度数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即为 90-2α,因此答案为30。 案例3:读“199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填空回答: (1)以5岁为一段,人口所占比例最多的年龄段是____岁,约占总人口的_____%。 (2)计算图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____,说明还未达到_____%社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口问题(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的认识,而读图能力是关键。 (1)题凭直观可看出20~25岁年龄段的最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所占的7加上女性所占的约6.5%,总和为13.5%。 (2)题在图上量算繁琐一些,但一个总的尺度应把握,即

中国还不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因而60岁以上男性人口或女性人口的比例一定小于10% 案例4:读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统计表,分析回答: (1)1990年与1949年相比,项目1增长了____%,项目2增长了____%,两种增长速度相比,项目1____项目2。 (2)略。 解析:该题在进行统计比较时,关键看清题目为“增长了”,而非“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因此计算时由1990年的数据减去1949年的数据,再与原有数据(即1949年)比较。答案分别为110、80、高于。 案例5: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____%,从1980~2019年,上升____%。这表明 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___%,从1980~2019年,上升___%。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 (3)从城市人口看,在____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到2019年,两者之比约为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通过数据变化来说明两类国家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在计算方面极简单,只要把相关两个数据相减或相比。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完整版2018届高考地理秒杀技巧汇总

2017 届高考地理技巧汇总 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6 届今年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一一气候T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 XX XX地形为主; 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 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 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 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 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 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 (1)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 (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5. 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 (题干告知信息“占全球、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 (1 )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 (2)第二步是找到0:00 所在的经线 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 方法一:快速浏览题肢,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 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兼看移动方向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 题型一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如果你想了解最新高考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关注有惊喜,凡关注的考生5月20日赠送一套电子版押题密卷。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 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4. 气候特征: 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5. 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

(完整版)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这次考试你一定得用!

二.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3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4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冷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5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6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②降水少。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8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9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0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河流1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有无凌汛现象 2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3河流水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4河流的补给: 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6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7河流有凌汛的条件: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1)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的计算: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2)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3)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 (上海卷地理(十七))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3分〉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分) 【答案】26. 6:24;6月23日;东2 27. 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解析】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A、B两点分别在夏至、北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考计算题公式大全 (1)距离计算 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 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 (2) 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 区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 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地理答题公式 一、自然地理部分 (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五)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六)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七)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最新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万能模版

2017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万能模版,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理计算题 1、怎样求地方时地方时=已 知点的时间±两地点的经度差数 X4/1° 2、怎样求时区时区=已知点 的经度÷15(商数为时区、余数≥7、5°时进一区) 3、怎样求两地点的时区差数 时区差数=东西时区数之和(或同位于东、西时区数的东西之差) 4、怎样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中 央经线=已知时区数×15° 5、怎样求区时(标准时)区=

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1(所求的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所求的未知点在西侧用“-”;“+”时所得值≥24时时将日期进一天;“-”时所得值≤0时时将日期退一天) 6、怎样求跨越日界线的区时 未知点在西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加1天 未知点在东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减1天 7、已知时间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地点的时间差数÷4 8、已知纬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两地点的纬度差数×111(㎞) 9、已知距离怎样求纬度纬度 =已知点的纬度±两地点间 10、已知经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2πR/360°×两点间的经度差数 11、已知距离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点间的距离÷2πR/360° 12、如何求任意两点间非在同一 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距离=勾股定理。

13、怎样求正午太阳高度(H) H=90°-φ±g或者H=90°-|φ﹢g| 14、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 求另一地的纬度(φ)φ=90°-Н±g 15、已知某地北极星的仰角,怎样求当地的纬度(Н)Н=北极星对于当地地平面的高度。 16、已知海拔高度怎样求温度(℃)温度=高差×0、6÷100 17、已知温度怎样求高度高度 =温差÷0、6×100 18、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角速 度角速度=360°/т(时间)

高考文综答题万能公式

“可怕的并非许多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首先考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一种是达标型考试(会考),达标型考试只需要你及格就行,考太高也意义不大,而选拔性考试则要力争高分,越高越好。就拿高考来说,多考一分就超越千人,考的分数高就能上好学校,所以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要求自己,21天养成一个习惯,习惯早起晚睡,快速吃饭,远离手机(至少在学习时间要远离),在走路时、坐车时、上厕所时、睡觉前要回忆思考自己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点,加深记忆。 第二:平常考试时就应该争分夺秒,不浪费每一分考试时间,不要提前交卷,在平时考试中就要练成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的习惯。 第三:遇到任何不会的问题,不论自己感觉那个问题有多幼稚,都要尽可能的去请教老师,老师是绝对不会去嘲笑你的,他们只会觉得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知道努力的学生,他们都很乐意对你讲解所知道的任何知识。而且你也会发现老师是多么的亲切,你又能从他们身上获得那么多。对于其他同学的眼光,不要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试想若干年后,别人只会记得此刻奋斗的你。无论何时何地,强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文综考试总体来说时间是很紧张的,大题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做大题,因为大题是只要写答案就会给分的,高考也一样,写一点老师就会忍不住给你点分数。所以无论任何题都不要空白不做。 比如政治题问里面提到了党,你就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党的知识都写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呢再看看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就朝着问的意思去编,平常多读课本,自然就有很多可以编的东西。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千万不要手下留情。记住要分点:①②③,字体也要干净整洁。分数自然就有了。 历史问题呢一般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各方面去回答,不要只回答一个方面。还有的要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方面回答。一般呢都是经济原因是根本原因,也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比如问你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即使你从未背过,也没有听老师讲课,但你只要有意识的去从各方面考虑,你会发现你胡编乱造的答案居然与正确答案相差无几。经济上联想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十分落后,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上联想中国封建社

高考地理提分秘籍——大题答题模版(超全面经典打印版)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超级全面打印版) 一、答题总纲: 1.审题干(审“考查方式”、审“考察内容”);2.定思路(构建答题模板);3.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二、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方法,精准审题是目的。 (1)审“考查方式”,明确回答问题方式,注意关键词,如:描述、指出、简述、分析、说明等。 (2)审“考查内容”,明确考什么。 ①审“空间”,明确图示地区在哪儿。②审“内容”,明确有什么,如:地形区的分布状况、河流流向、水文特征、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农业生产、自然因素、改造利用方式、社会经济因素。③审“时间”,明确“在何时”,如:近10年来等。④其他:要注意限制性、转变、原因等通用语言。 2. 根据材料、设问,参考分值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确定答题思路。 (1)调:有而优(高质量的知识、技能贮备是关键)。 (2)用:结合具体情况(资料、设问、分值等),调用或建构答题思维模板。 3. 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有因有果、先因后果(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三.一定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违背该地状况 3.自然和人文混杂不清 4.前后矛盾,不通顺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错别字 四.特别提示 1.地理综合题常规答题思路整理: (1)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3)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条件)(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7)评价( 积极、消积) (8)要素(总量、结构) (9)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最新高考地理大题答题万能公式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高考地理)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一.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分布特点。运用相应的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各种数据特征,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计算题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有关地理计算题的分数统计中,考生平均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只有20%。 在地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如下: ⒈概念不清。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搞不清如何计算。 ⒉审题失误是在地理解题中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题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⒊计算过程错误,缺少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正确使用。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并且难度较大的地理计算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㈠计算高度 ⒈相对高度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相对高度 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根据两地温差,可以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例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比例 尺为二千万分之一),读图回答: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在米以上。 解析:此题题干中说明图为“某地年平均气温 等温线图”,而且比例尺较小,说明区域范围较大。又因为 甲、乙两个封闭线圈中,甲中心温度高,说明高度低,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说明高度高,为山地。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两地温差即可得知两地高差。 答案1330 ⑵根据两地高程计算相对高度 例题:(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读等高线图回答: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解析:在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数值 差是比较常见的。图中Q点的高度可以确定在860~870米之间,P点的海拔高度在810~820米之间,由此不难得出两地间的最大高差应为Q点最大值870米减去P点最小值810米,结果是不大于60米。 从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导以下结果:图中等高距为10米,两点之间夹着5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两地最大高差60=(5+1)×1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两地之间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设为n,等高距设为d,两地最大高差设为H max,则H max<(n+1)×d,同理推导出两地最小高差H min>(n-1)×d。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公式适用于推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如果问的是某地的海拔高度,则在图上直接读数。 另外,上述公式同样适于在其他等值线图推算两地之间的某地里数值的情况。 答案:C 2.坡度 坡度是指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通过计算某地形区坡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理论上,坡度大于25度不适于种植业。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