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07T14:45:24.6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杨胜永胡喜莲[导读] 患者5天前不慎感染风寒,出现恶寒,流清涕,鼻塞,打喷嚏,自服感冒药未痊愈。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 071000 小青龙汤为《伤寒论》中传统经方,见于《伤寒论》第40及41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外可散在表之寒邪,内可消心下之水饮,乃发汗蠲饮、表里两治之法。在临床上应用适当辨证加减,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病案举例

1.鼻鼽

蒋某某,女,46岁,2016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5天前不慎感染风寒,出现恶寒,流清涕,鼻塞,打喷嚏,自服感冒药未痊愈。现症见流清涕不止,鼻塞,打喷嚏,咽喉痒,咳嗽,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浮滑。诊断:鼻鼽。辨证:风寒犯肺。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g,蝉蜕10g,桂枝8g、白芍12g、干姜6g、清半夏8g、乌梅10g、地龙8g、石榴皮10g、诃子10g,甘草8g、五味子8g,细辛3g。6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后,症状减轻,仍鼻塞,鼻流清涕,不闻香臭,舌淡苔白,脉滑,原方去乌梅、石榴皮、地龙、诃子,加苍耳子9g,辛荑(包)6g。5剂后,诸症消失。嘱患者慎风寒,防止复发。

按语:现恶寒,鼻流清涕,喷嚏;表寒引动内饮,肺失宣降,致咳嗽;舌淡苔白,脉浮滑为外寒内饮之佐证。故治以外散风寒,内化水饮之小青龙汤,加乌梅、石榴皮、诃子敛肺利咽,收涩止泻。二诊症状改善后加用苍耳子、辛荑宣通鼻窍,鼻部症状消失,故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鼻鼽,获效满意。

2.咳喘

刘某某,男,68岁,2016年11月28日初诊。

患者咳喘发作20余日,于诊所注射消炎、平喘药7天无效。平素每年秋冬之季发咳喘,注射消炎、平喘药后可缓解。今年入冬,咳喘复发,而消炎、平喘药无效。现诊见面色黎黑,眼窝深陷,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可闻及喉中痰鸣之音,恶寒喜暖,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舌体胖大,舌质淡润水滑,舌苔白腻,脉沉弦紧,诊断:咳喘。辩证:外有表寒,内有水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剂麻黄8g 桂枝12g,干姜12g,细辛3g,五味子12g,白芍12g,清半夏 15g ,炙甘草10 g,炒杏仁12g,款冬花10g。6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第3天诸症明显减轻,痰量减少,恶寒症状消失,6剂药服完后来复诊,精神状态好转,痰鸣之音减轻,可以轻度活动,舌质淡润,舌苔白腻,脉沉弦细,此为表寒已解,里饮仍盛,改为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减:茯苓25g,炙甘草12g,五味子12g ,干姜12g ,细辛3g,清半夏15g,炒杏仁12g,款冬花12 g,6剂,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温服。

三诊患者诸症均明显减轻,痰量极少,活动基本不受限,嘱继服上方7剂后停药,观察随访 3个月无复发。

按语:患者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该类病患反复数年不愈,以北方地区多见。本类病人面色黎黑,痰白如沫为内有水饮之征,恶寒喜暖为外有表证之象。所谓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诊断为外寒里饮,处方以小青龙汤。因为患者痰鸣,故加炒杏仁、款冬花以加强止咳化痰之效。二诊时患者表证已解,而里饮尤存,如继服小青龙汤则发散太过,故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善后。

3.瘾疹

牛某某,女,37岁,2017年2月19日初诊。

患者反复皮肤瘙痒,呈斑块状隆起时隐时现一年余,以两下肢,胸背部皮肤为甚,受压或者搔抓后可出现条索状隆起。现症见皮肤散样斑块状隆起,色白无水泡,无结痂脱屑,皮肤划痕症(+)。肢体酸楚,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浮。诊断:风瘾疹。辨证:风寒郁滞肌腠。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8g,桂枝12g,白芍12g,清半夏10g,细辛3g,干姜8g,白蒺藜15g,蝉蜕12g,苍术12g,茯苓12g,甘草10g。服药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续服6剂痊愈。

按语:本例患者风寒郁滞兼有水液凝涩在皮肤腠理之间不得宣散,故有反复皮肤瘙痒,条索及斑块状隆起时隐时现,并且肢体酸楚,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浮等症。“有诸内必形诸外”,本案例虽为皮肤病表现,但与小青龙汤病机相一致,故原方去五味子之酸收,加苍术、蝉蜕、茯苓宣散水湿、祛风止痒。

小结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清半夏、甘草等组成。方中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共为君药;干姜配细辛内以温肺化饮,外以助散风寒,为臣药;白芍、五味子敛肺气,以防温燥伤津:清半夏祛痰降逆,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体现了辛温解表兼涤化水饮的治法。小青龙汤的应用广泛,只要是符合外有表寒、内有水饮者均可应用,并且只要方证对应亦有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方辛温发散之力较强,虽有五味子、白芍兼制药性,但仍不应长期服用,故在临证之时,应中病即止,待表证解除后,用苓桂类方剂善后调理。

小青龙汤打油诗

小青龙汤打油诗 学中医难,中医难学,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不习惯,而伤寒论作为中医精髓,又是必须要背记的一道门坎,但它毕竟离现在有2000多年了,张医圣的话着实不好记。 不过,这倒难不倒很多对中医有深厚兴趣的学友,他们纷纷脑洞大开,为自己快速记忆伤寒论的条文编了打油诗,既顺口,又好记。 下面按主证、使用方剂、用药思路、用量、煎煮方法,喝药要求等6个方面对比一下,看看哪一首好点。今天就罗列一下网友们文采多样的打油诗,看完赶紧收藏。 先看看伤寒论的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乾薑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伏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再看看帮助背记的打油诗 打油诗一: 小小青龙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厦甘和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点评:此诗押韵,但太笼统,只能记了个大概,只记下了小青龙汤有什么用,用了什么药,然后就没有,而小青龙汤证、剂量、用法没有,特别是主证没讲清楚。打30分!打油诗二: 小青龙汤治水气, 喘咳呕哕渴利急, 姜桂麻黄芍药草, 细辛半夏五味齐。 点评:此诗押韵,好记,比上一首好用。但只是讲了主治、病证、用药三个方面。不齐全,打40分。 打油诗三: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昧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点评:此诗押韵,好记,但和第一首差不多,打30分!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船讲座,《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大家好:本人崇尚经方,喜欢正统中医,由于传统伤寒经方的精神已渐渐在温病及西医药化下失传。为了挖掘欲绝的正统中医,让更多对传统中医经方有兴趣的先进学友们一同认识经方,体会中医经方之美。我将把对经方的认识和各位老师学友交流,请指教. 下面我将要说:“不支持中医的不要看,不学伤寒不要看,温病派时方派的不要看。”因为你们不重视经方文化,看不懂经方的书,只有真正支持中医经方的才可领会的彻底。下面我将谈谈为什么会有小青龙汤证?(参考曹氏《伤寒发微》、倪海厦癌症论文)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讲解太阳病的总纲,所以说脉浮,而不说兼脉。不管是受到何种外邪,开始一定病在肌肤,都会有脉浮出现,不只是太阳病而已。外来的邪气被约束在肌表之间,内部的阳气不能正常外达,则郁而上冲,就会有头疼,脖子疼的症出现。人体的皮肤毛孔肌肉之间,都具有正常外泄流出的汗液,是从淋巴管中输泄而出的,这就是中医说的“太阳寒水”(注意:这就是一部伤寒的真机)当外邪侵犯肌表,必定会阻碍此水的外出,这水停在肌肤里头就会怕令。不管是伤寒、中风、温病,开始都怕冷 .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与寒相比较应该是动能算是阳邪,当皮肤毛孔打开排出汗水的时候,会向内窜入毛孔,停在肌肉,肌肉上的纹理就不会打开,纹理都是小血管密布的区域,是营气所主宰的。曹颖甫说“人之一身血热而水寒”。一语道破阴阳之千古之谜。血管中的血是热度最高的,与外来的风邪相抵抗则容易发热,所以中风一开始便发热,因为毛孔内热气很盛,热胀冷缩,所以毛孔无法关闭,才流汗,流汗时,外面的风邪有趁着毛孔关不起来的时候进入到肌肉里头,而身体会感到寒冷,所以病人会有怕风的现象出现,蒸汽从里头泄出到外面,外面毛孔又不闭起来,所以没有两者相抵抗的力量,此时脉摸起来是和缓的。因为脾脏是统理血的臓器,也是管理肌肉的臓器,风邪侵犯肌肉,则五脏中脾受病,所以解肌肉的桂枝汤用甘草、生姜、大枣去帮助脾脏的动能。桂枝加强心脏的力量,宣通阳气,芍药疏导因风寒凝滞不进的血管,使通则不痛,务必让脾脏的功能运作恢复起来,将肌表间郁闷不动的现象解除。血中像是凝结的太阳寒水,可以因为桂枝的加热而成为汗水,通透外达至毛孔外面了,身体里头的热既可以随着加热而成的蒸汽通透外达至毛孔外面,热既然一出,毛孔自然也就不因为有热张于内不能关闭而自然关闭复故,恢复到原来的营卫调和状态,而流汗的现象,也能够停止下来了,所以吃桂枝汤后小口小口的喝着热粥,也是因为可以帮助脾脏动能的恢复。 这两条是帮助理解小青龙证的原因的。 伤寒表不解,(注意)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盖痰饮之生成,始于水气,水气之病则起于伤寒,使寒气闭塞皮毛,太阳寒水内停,如果早服麻黄汤,一汗之后,哪还有什么水气。当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增生、脊椎炎都与此水有直接关系。唯独伤寒失治,或用西医的办法,虽然病状没了,但寒水没有被排出体外,失时不治,寒水凝结不出,因与脾脏之湿合并而成水饮。 水气变功不居,而现以上诸证,故小青龙汤不但治咳,水气病都治,故小青龙仲景也用治痰饮。至于当今外感咳嗽,有的打吊瓶,用抗菌素不效,有的西医确实没办法,但他们不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10T14:03:21.0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张晓燕[导读] 探讨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 张晓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三院中医科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加减小青龙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氧饱和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 【关键词】加减小青龙汤;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225-02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科常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往,临床对老年支气管哮喘大多采取西医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加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易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预后[1]。因此,本研究对45例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加减小青龙汤治疗,旨在探寻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5例。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6±6.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3.2)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3±6.0)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3±3.0)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吸氧、雾化地塞米松及口服氨茶碱片等。实验组给予加减小青龙汤治疗,方中组成:白芍、麻黄、半夏、桂枝各10g,五味子、细辛、炙甘草、干姜各8g,沉香5g,淫羊藿、巴戟天各18g;痰多者另加莱菔子、白芥子各10g;鼻塞者另加苍耳子8g;胸闷者另加丹参、桃仁10g;喘甚者另加苏子10g。以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与双肺哮鸣音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双肺哮鸣音较明显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种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3)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血氧饱和度,并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较对照组75.6%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作者:张友堂, 李云飞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中医药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26(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翟华强.陶丽君.王凤秀.刘青小青龙汤分治哮喘[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 2.林宏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急性发作期寒性哮喘23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2003,35(6) 3.杨道银.阎逆修小青龙汤加昧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8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 4.孙丽华小青龙汤活用治疗哮喘[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6,1(2) 5.黄开珍.王朝晖.黄美杏.韦思尊加味小青龙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2例[期刊论文]-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 6.郑星宇.杜思哲.任林.骆杰伟四逆散合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体会[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 7.倪晓畴.郭云胜.降世国.史朝晖经方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哮喘100例临床报告[会议论文]-2007 8.王伟.徐海波.张狄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216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 9.程洁小青龙汤为主治疗小儿寒性哮喘证的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 10.林再政小青龙汤的变化与临床运用[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1,23(6) 引证文献(3条) 1.李明霖.高杰小青龙汤治疗喘证[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2(12) 2.谢晓辉.霍岩.高轶峰浅谈中医中药治疗老年人哮喘病[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5) 3.张子福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举隅[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c1420481.html,/Periodical_zyyxx200906034.aspx

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4-26T13:49:53.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白雪 [导读] 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施以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疗效确切,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研讨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施以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成效。方法:随机筛选15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分为研讨组与对照组,各为75例。研讨组施以西药联合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施以西药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成效、SGRQ评分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讨组的治疗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讨组的SGRQ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施以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疗效确切,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青龙汤;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26-02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以咳痰、喘息、咳嗽等为常见临床表现[1]。本研究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施以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成效。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疗的15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分为研讨组与对照组,各为75例。研讨组(n=75),对照组(n=75),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研讨。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施以西药治疗,即给予患者头孢噻肟钠2g混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硫酸特布他林5mg,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g,2次/d。研讨组施以西药联合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即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其中药组成配方包括制半夏15g;白芍、炙麻黄各10g;五味子9g;炙甘草、桂枝各6g;细辛、干姜各3g。水煎服,200ml/次,2次/剂,1剂/d,持续服用2周。对于水鸣音患者加用紫菀、射干、款冬花各10g;对于痰液黄稠患者加用鱼腥草15g;石膏30g;黄芩10g;对于咳血喘息患者加用白芨15g;杏仁10g;对于体弱患者加用黄芪30g;白术10g;党参15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治疗成效、SGRQ评分情况。其中将治疗成效的判定标准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线片提示炎性病变完全吸收;有效:临床症状逐步消失,胸部X线片提示炎性病变吸收超过80%;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胸部X线片提示炎性病变未吸收。SGRQ评分标准,分数越低则表明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0.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 2.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成效情况 研讨组的治疗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成效情况[n(%)] 3.讨论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在目前阶段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诱发。而该病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其病原学特点为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2]。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喘症”“咳嗽”范畴。中医学中认为,其急性发作期的发病机制多因肺气上逆、阻塞气道、痰饮内伏、外感风寒等所致,医师应坚持以内化痰饮、外散风寒为治疗原则[3]。在本研究的小青龙汤加减配方中,干姜、细辛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桂枝、麻黄可发挥平喘散寒作用;桂枝配伍白芍可调和营卫;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之功。麻药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缓解作用,桂枝能够充分发挥镇静解痉的功效;芍药能够有效抑制病毒与细菌;细辛、半夏、五味子、干姜能够镇咳祛痰抑菌。诸药合用共奏内化痰饮、外散风寒之功。总之,小青龙汤加减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研讨组的治疗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治疗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来源 《伤寒论》。 乌梅丸组成 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 乌梅丸用法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乌梅丸功用 温脏安蛔。 乌梅丸主治 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乌梅丸禁忌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方论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乌梅丸实验研究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

中药配方及功效

四物汤 配方: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桃红四物汤 配方:桃仁6克、红花4克、熟地12g,全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三白汤 配方:白芍5克、白术5克、茯苓丁5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养阴、润肤增白,延缓衰老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陈舒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害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其中方药组成言简意赅的概述为:“解表宣肺药有麻黄、桂枝、细辛,降肺药有半夏,收敛肺气药有五味子,益营补血药有芍药,益气药有甘草,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兼益气血”。方中宣肺药、降肺药同用,敛肺药、益肺药兼有,从而达到既祛邪又益正的目的,这为临床活用小青龙汤开拓研究思路与应用方法。 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既是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肺寒证相兼的重要代表方,又是主治寒饮郁肺证的重要基础方,更是主治溢饮寒证的常用变化方。此汤方病位主要在肺、心、肾、胃四大方面,常运用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之水肿等肺病证在病变过程中而出现溢饮寒证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之水肿等肾病证及内分泌失调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溢饮寒证者;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肺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等心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符合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根据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如干姜、桂枝、半夏均能温胃化饮,无论是水气在肺,还是肺气不降,影响胃气不能气化水津,以此而演变的胃脘水气证,只要病变证机是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张仲景设小青龙汤,既论方药基本组成,又论随证加减用药。此外,小青龙汤加减变化用药仅仅是举例而言,临证治病用药并非仅限于此。假如夹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以补益中气;若血虚者,可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养血;若咳嗽甚者,可加紫菀、款冬花,以降逆止咳;若气喘甚者,可加葶苈子、蛤蚧,以降气纳气定喘;若夹有郁热者,可酌情加入石膏,以解肌除热;若寒饮上逆者,可与射干麻黄汤合方应用;若痰阻气逆者,可与皂荚丸合方应用;若夹虚寒者,可与理中丸合方应用;若肾阳虚甚者,可与真武汤合方应用等等。 张仲景设小青龙汤中细辛用量为三两,结合多年临床中用细辛治疗肺寒证体会,我们正常认为治病单用细辛则不能超过一两即3g,而在小青龙汤复方中用细辛量为三两即9g ,既能增强干姜温肺化饮作用,又能制约芍药、五味子益阴补血而不恋邪气,所以用小青龙汤治疗肺寒证选择细辛最佳用量为三两即9g。该方在临床应用中不论肺寒饮证有无表证,均可应用麻黄、桂枝、细辛,若病有表证,它们发挥解表散寒作用;若无表证,它们发挥宣肺温肺散寒作用,即麻黄、桂枝、细辛因病证表现不同而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张仲景设小青龙汤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即先煎麻黄10分钟,再纳入其余药煎煮25分钟,然后去滓,每日分3服。我们临床应用小青龙汤辨治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证时,可每剂药煎2次,每日分3次温服,以续药力,则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本来在临床工作中将小青龙汤进一步加减,治疗不同类型咳喘病,取得很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1风寒引动老年哮喘 张某,男,70岁。于2008年4月20日来就诊。反复哮喘,咳嗽,痰多30余年。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恶寒、胸闷、气憋、伴咳嗽,痰少咯吐不爽等症状。平日短气、疲乏、轻度哮喘、痰多,夜间口干苦等。体胖,面色晦暗。听诊,呼吸急28次/分,双肺弥漫性哮鸣音。心率100次/分,血压120/70mmHg,体温37℃。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白厚根苔干,脉浮紧。证属风寒客表,痰饮内停,兼阴虚内热。治以解表蠲饮,化痰平喘,兼以清热养阴。处方:炙麻黄、桔梗、前胡、法半夏、枳壳各9g,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6g,杏仁、全瓜蒌、花粉、大力子各12g,芦根、葶苈子各15g。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

最详细的乌梅功效作用介绍(全文)

最详细的乌梅功效作用介绍(全文) 导语: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最详细的乌梅功效作用介绍,欢迎阅读。 乌梅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乌梅的作用: 1、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长寿,就不应该受老化病的折磨。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所以从今天开始就每天吃一个乌梅吧。 2、清血 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3、增加能量 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

4、保护消化系统 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 5、消除疲劳 当你觉得疲倦时,在身理上只是因为身体里过多的酸素致使。所以当你下班被困在车阵里,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时,觉得累毙了,建议你吃一个乌梅,倦意很快就会消除。 6、消除便秘 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7、增进食欲 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食欲因为压力,吃过量,也因为肝脏,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8、解酒功能 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兴高采烈欢庆佳节时,难免会喝多几杯,睡醒时头痛欲裂时,可尝试喝一杯乌梅番茶。做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乌梅,泡在一杯温水里约5分钟,然后加入一茶匙番茶叶,慢慢地喝完。 9、孕妇止吐 很多孕妇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腻食物及甜食,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妇女怀孕时,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脏功能及能量也减少了。当身体偏酸时,钙质会流失,所以有些孕妇的牙齿会变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妇的情绪会上下波动不已,建议孕妇每日吃一个乌梅来调和。

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21T11:22:27.4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作者:梁文 [导读] 探讨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益阳市人民医院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眩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6.6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具备一定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大补元煎;八珍汤;眩晕症;临床疗效 眩晕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在神经科的发病率仅次于头痛。一般而言,眩晕发病时还会经常伴随其他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性影响[1]。西医中针对眩晕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对症、改善前庭微循环或脱水及激素治疗,其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治疗难度度,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故具备一定的局限性。祖国医学认为眩晕主要为风火痰瘀、病邪入络、络脉瘀阻、痰瘀互结、阻滞脑窍而为眩晕,瘀则始终贯穿其中[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眩晕患者实施了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的中药方案进行治疗,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眩晕症患者,纳入标准:(1)经西医相关诊断确诊为眩晕;(2)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诊断学》中眩晕的分类标准;(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等。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妊娠期女性等。将符合上述标准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46.29±3.11)岁,平均病程为(1.68±0.32)年;对照组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49.41±3.04)岁,平均病程为(2.03±0.46)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即包括谷维素30mg、维生素B6 20mg、培他司汀8mg,tid,氟桂利嗪5mg,睡前口服,连服两周,观察组则实施大补元煎联合八珍汤治疗,其中大补元煎的组方为:党参30g、杜仲15g、枸杞15g、熟地20g、炒山药20g、、山茱萸15g、当归10g、炙甘草5g,以水煎服,取汁后每天口服2次,连服两周,血瘀者加桃仁和红花,恶心呕吐加代褚石和竹茹等;八珍汤的组方为:葛根30g,黄芪、党参、白芍各20g,白术、酸枣仁和当归15g,茯苓、威灵仙和川芎各12g,甘草和红花各6g,以水煎服2次,连服两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客观比较。其中疗效评定标准为:(1)治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但有时尚有不适感;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减轻,时有轻度发作;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眩晕是一种机体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患者感到外境旋转或运动,有时亦可感到外周景物向一侧移动、摇晃感或上升下降感。目前,临床中关于部分眩晕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关于该病的病理基础则已经确定,认为其主要因患者的前庭系统的供血不足,以及患者血管痉挛等致使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措施不仅需要对症治疗如改善微循环,还需要分析不同病症进行辩证治疗[3]。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清窍,病机为清窍失养或被扰,与肝脾肾有关,尤其和肾脏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症。笔者经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文献认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夜间睡眠不佳为导致眩晕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眩晕患者实施了不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中药所用方案中的大补元煎救本培元,以补肾益髓和补充气血为目的,组方所用党参和炙甘草均可以发挥补气之用,杜仲、枸杞、熟地和山药可以补肾益气,熟地及当归养肾补血;诸药合奏可以起到补肾益髓和气血双补的功效[4]。此外,再联合实施八珍汤进行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文章目录*一、小青龙汤概述*二、小青龙汤功能主治*三、小青龙汤服用方法*四、小青龙汤副作用*五、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六、小青龙汤药典记载 小青龙汤概述 1、定义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2、别名小青龙汤。 3、组方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4、制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微苦。

小青龙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2、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过敏性鼻炎、胸膜炎、肺水肿、肺心病等证属外寒内饮,水寒相搏于肺者。 小青龙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 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2006级硕士研究生(210029)刘利民 摘要: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字:小青龙汤,变应性鼻炎 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的重要方剂,其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涉及到多系统多病种。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亦有很好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医生加入到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来。 1.概述: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如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也有“痰饮咳嗽”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用小青龙汤的记载。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药物配伍聚收散升降为一体,共同达到解表蠲饮、止咳平喘的目的。八味相配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苏,宣降有权,诸证自平[1]。 2.临床药理学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在很多方面,诸如平喘、止咳、抗过敏、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而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则主要从具有抗过敏的特性来研究。 小青龙汤的抗过敏机制是国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其中单味药中抗过敏的有麻黄、细辛、五味子,能增强免疫机能,甘草能降低免疫机能。竹内良夫、曾根秀子[2][3]等人均证实了小青龙汤有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组胺血清素和乙酰胆碱及和光凝胶与卵蛋白多种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唐有为[2]在日本汉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中介绍:小青龙汤是汉方治疗本病的代表方,可用于以虚实中间证为主的各种“证”的治疗。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如下药理作用: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游离;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PAF;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抑制组胺、5-HT、Ach 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殖;在IL-5存在的条件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生存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抑制Ca2+应答而抑制鼻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等。上述药理作用主要来自于小青龙汤成分之一,麻黄中的麻黄碱。而且小青龙汤由于不影响中枢组胺受体和毒蕈碱样胆碱能神经,故不易产生困倦。 3. 中医治疗机制: 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鼽水,是指因变态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粘膜炎症。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病证常伴畏风寒,舌淡红,苔白或白滑,易感寒而发。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多呈苍白水肿。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治疗大多以脏腑辨证为主,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阐述研究。干祖望教授[5]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仅仅是过敏性疾病作用于鼻部而已,治疗应该站在过敏性疾病角度上治疗鼻病,而并非站在鼻病的角度上来治疗过敏性疾病。辨证上本病既与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型相关,又有肺经伏热证型。熊大经[6]认为肺气虚寒,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风寒侵入,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发为鼻鼽。邪气遏肺、肺失清肃、津水停聚,则鼻内肌膜肿胀、苍白、鼻塞不通、发为鼻鼽,故认为鼻鼽之病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寒。王德鉴[7]认为本病发生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尤以肺气虚为主,因肺主人身之表,开窍于鼻,故肺气虚则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肺气不得通调,鼻窍不利而为病。此外,肾脏虚寒也是本病常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肺气,脾虚则肺气不足,肺失宣降,水湿停聚鼻部而为病。 变应性鼻炎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通过辨证分别予以益肺、

干乌梅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干乌梅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最近我感到没有食欲,胃酸,朋友让我吃干乌梅,干乌梅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啊,我胃部不舒服吃干乌梅有用吗。朋友告诉我干乌梅不仅是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还可以治疗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我这种没有食欲。胃酸可以缓解症状,夏天的时候可以生津止渴,解暑,但是在感冒的时候可不能食用,会加重病情,具体的干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现在就告诉大家。 乌梅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没有成熟的果实,其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谷甾醇、维生素C等成份,具有非常理想的抗菌的作用。然后乌梅做的乌梅汁,气味很香,味道更是酸甜可口,在烦躁的时候可以多喝一点,有生津去火的功效,是这炎热的夏季必备的饮品。 乌梅,又称春梅,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性温,无毒,具有安心、除热、下气、祛痰、止渴调中、杀虫的功效,治肢体痛、肺痨病。乌梅泡水喝能治伤寒烦热、止吐泻,与干姜一起制成丸子服用,止痢效果最好。 1、它的功能主治 乌梅可以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血,生津止渴,安蛔。经常是用来治疗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功效明显。 2、它可以抗病原微生物 经过研究实验证明,乌梅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

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肺炎球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它的抑菌作用与其制剂呈酸性有一定关系。 3、它可以利胆 乌梅汤对胆囊有促进收缩和利胆的作用,可以引流胆道中的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干扰,减少蛔虫卵留在胆道中。 4、它可以改善消化不良 乌梅可以促进笑话,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也有整肠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它还可以增加食欲,治疗腹泻等。 以上是我给朋友们讲的就是干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平时和我一样喜欢吃干乌梅的朋友你知道我今天介绍的这些内容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多看看,干乌梅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但也有人是不可以食用的就像女性朋友月经前后就要少食用。有咳嗽和多痰的时候也要少食用。

八珍汤加减

1.八珍汤加减。 人参、熟地黄、白术、茯苓、当归(酒拌)、川芎、白芍药各9克,甘草(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随证加减。 四君子汤加右归丸,十全大补加阿胶、鹿角胶等。 2.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 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十药神书》,原方用于“止血后此药补之”,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日久调摄不当,久病失于调治,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气血严重亏虚和虚弱劳损,法宜大补气血。方中以人参为主,大补元气; 以大枣为辅佐,补气养血。人参与大枣配伍,并可益气生血,合用而成大补气血之方。 本方可用于贫血。 本方补益之力较强,对实症、热症者不宜食用。 3.取3叫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4.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有哪些简便的养血中药方? ①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②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③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④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⑤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⑦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治疗贫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①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③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④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⑤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

为小青龙汤发出呐喊

为小青龙汤发出呐喊 《桂林本伤寒病杂论.卷七.第八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这样想:一般《伤寒论》里讲到“心下”,多数指的是“胃”;只有这一条讲的是“肺”。因为如果是“胃”里有水气,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里讲的“心下”是指肺,讲一个人长年因为体质的关系,肺中积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讲小青龙汤这个不是肺里积水,是渗出物,肋膜炎之类的渗出物,因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类的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是身体里有没用的死水。 寒邪进到身体里穿过皮表、穿过肺的时候,一般肺里没有堆着这些水邪的时候,它会继续往血脉、骨头里去钻、去找它的同类。 但如果它在经过肺的时候看到这些死水,同气相求,它是不是就会觉得“这里有游泳池、观光盛地!”然后就全部聚在肺里面留下来了? 所以当肺里面有东西跟这个寒气相遇的时候,往往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肺里去了,肺里面原来的那滩死水,就变成塞满寒气的死水,然后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来只是死水的时候都还好,还装没事——这下就开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塞满寒气的死水越多的时候,这种咳嗽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时候小青龙汤就会非常好用。但如果肺里面的死水只有一点点,这个病毒觉得这里不够好玩,东一点西一点散在身体各处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不会太好用。所以小青龙汤要好用,这个死水的“水气”要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某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这个我们之后再讲。 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来以后就咳得更凶,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肺里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后就变成稀稀的痰,这时候身体就会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很快就化掉了,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痰饮很多”这是个辨症点。如果是小青龙汤证但是咳黄痰怎么办?那也没关系,小青龙汤还可以加石膏,因为小青龙汤主要对付的是“水邪为病”,热水邪也还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这是对于小青龙汤最基本的认识。

浅谈小青龙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浅谈小青龙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9-14T10:07:27.9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贾永新 [导读] 卡他性中耳炎属饮聚耳窍,见眩晕、耳痛耳胀、舌滑脉弦,重用半夏,加石菖蒲、制地龙。 贾永新 (甘肃省赤金镇中心卫生院 735000)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2-090-03 【摘要】小青龙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全方共8味药,药味轻灵简洁,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散,水饮解,宣降平。共同达到解表除饮、平调阴阳的目的,为主治外感表寒、内聚水饮的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只要详辨舌,脉,色,痰及兼证等,就可以灵活使用小青龙汤治疗疾病。 【关键词】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乃仲景所制之方,由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组成,其配伍聚收散升降为一体,共同达到解表除饮、平调阴阳的目的,为主治外感表寒、内聚水饮的经典方。原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和《伤寒论·太阳篇》《伤寒论》。原文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条曰:“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以渴者,此寒欲去也,小青龙汤主之”。可见,小青龙汤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方剂。 1 《伤寒论》小青龙汤组方精义 小青龙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其中指出:“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水,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方药味轻灵简洁,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散,水饮解,宣降平[1]。 2 小青龙汤的制方要义和效用特点 本方所主为表寒里饮证,系患者素体阳弱,津液不能布化,寒水内停在先,复感风寒,肺郁表闭,寒饮内动,即所谓的“外寒引动内饮”。因风寒闭表,外见寒热无汗、头身疼痛;里饮内动见喘咳,痰多而清稀、舌苔白滑;如饮邪外溢经脉肌肤则可见身痛肢重、头面浮肿等。本证治疗当表散风寒,温化里饮,即表里同治。由于患者寒饮在内,素体阳弱津乏,故解表化饮中又当顾护气津。方中主用麻黄、桂枝相伍,发散风寒,宣通肺气;辅以干姜、细辛、半夏温肺通阳,化饮祛痰;佐以芍药益阴敛营,五味子温敛肺气,兼制君臣药之辛散温燥;更用甘草甘缓益气,调和于辛散与酸收、解表与温里之间。 本方是治疗外寒里饮证的要方,其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全方以“温通布散”为作用特点,有温肺化饮止咳喘、解表散邪退寒热、振奋心阳除胸痹、通阳行水消肿满等效用。值得注意的是,方中细辛通启少阴(肾)之阳气,善散深伏的水寒之邪;干姜温肺暖脾,尤能温化寒饮;五味子酸收,既防姜、辛之燥散耗伤气津,又能敛肺而止咳喘。此三味相配,温化痰饮、止咳平喘,不伤气津,即所谓的“姜辛五味”药法,为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药对。 3 小青龙汤的加减划裁 3.1根据原方证的病机变化增减:如表闭甚,里饮郁而化热,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适量石膏清热以兼顾,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如外无表证,但痰饮郁结而见咳逆上气,咯痰不利,喉中有水鸡音,则于方中去桂枝,甘草易为大枣,加射干、紫菀、冬花开结化痰、温肺下气,变解表化饮为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此为“射干麻黄汤”。 3.2根据病证加减: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属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见寒热无汗,咳喘痰多,可选加紫菀、款冬花,或杏仁、苏子[2];肺郁化热见热甚、苔黄脉数,加生石膏、射干。支气管哮喘属于寒痰阻肺见咳喘胸满,加橘红、炒枳壳、炒莱菔子。老年性肺气肿兼下元不足,见咳喘短气,腰膝酸软,加人参、补骨脂、当归。小儿百日咳属于风痰稽肺,见喉痒咳甚,咯白色泡沫痰,加百部、制僵蚕、蝉衣。②肺源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衰肺水肿属心肾阳虚、寒饮凌心犯肺,见胸闷心悸,减麻黄量,增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黄芪、丹参;见尿少身肿,加车前子、炒葶苈子、大枣。③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虚寒,偶感风寒即见喷嚏频作,清涕不断,伴鼻塞声重,可加辛夷、防风、制苍耳子。卡他性中耳炎属饮聚耳窍,见眩晕、耳痛耳胀、舌滑脉弦,重用半夏,加石菖蒲、制地龙。 4 病案举隅 4.1 支气管哮喘 刘××,女,56岁。2008年11月14日因患“哮喘”5年。常发作,入冬尤甚,受凉即发;胸闷气急,身寒肢冷,日轻暮重。以“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给予抗菌、平喘等中西药治疗一月之久,哮喘未能缓解。端坐呼吸,张口抬肩,痰多而稀,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数。中医辨证属外寒里饮证。治则:温肺化痰,解表通阳,佐以平喘。方用:炙麻黄15g,桂枝9g、五味子9g、干姜9g,制半夏30g、白芍30g、细辛6g、甘草15g,因寒痰粘稠加旋覆花(包煎)10g。水煎2次,合药液,睡前顿服。药后30分钟,喘渐平,自觉身热,平卧入睡。停用一切西药,继服l剂巩固疗效。后用益肾纳气,固本培元善后。 体会:风寒外束,饮邪内停,阻遏阳气,肺气失宣。治宜温肺化痰,解表通阳,佐以平喘。本方重用麻黄意在加强宣肺平喘作用,又恐过汗而改炙用;重用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重用半夏意在加强止咳化痰;细辛之用量,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配以等量甘草入煎,虽用至9g并无此弊。 4.2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李某,女,68岁。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即湿衣,且于活动及进餐时尤甚。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迭经益气固表、温阳补气之剂罔效。余察患者汗出清冷如珠,自觉背部畏寒,似有一桶冷水浇着,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辨证其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当以散寒宣肺、调和营卫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麻黄5g,细辛3g,五味子9g,桂枝6g,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