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案例-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案例-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案例-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

现实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大都是松散性的,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企业的管理并不会显示出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言,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往往是不容易被感知的。也正是因为它不容易被感知,所以也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它更不容易被感知和发现;但当企业出现变化和转折的时候,这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在突然地壮大,甚至有些让你措手不及。尤其当企业发生变革时,利益的驱动和立场的相似使这种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迅速紧密化,如果这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不能迅速地察觉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现象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那么在变革的进展中,必将会导致管理变革的危机,甚至让企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一个企业的工潮说起

在企业的变革中,企业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紧密化过程,这种紧密化过程同时也伴随有很多很明显的信号,只是这些信号没有被企业管理层所警惕,甚至被掩盖在正常的员工行为表现中了,结果在紧密型的非正式组织出现并反对企业的变革时,管理层往往陷入被动。这里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A公司本来是一家效益比较好的制造型企业,但从2002年末起,由于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同时单件利润也在不断下滑,工厂也频频出现开工不饱满的现象。由于工作不饱满,上班时间可以随处看到工人聚集在一起闲聊。

到2003年的9月,形势更加严峻,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层决定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包括减少年终奖金额,逐步降低工人的单件效益奖金,以及夏季的降温费由原来的按月发放该为按实际工作日发放等等。正当管理层逐步将这些措施一一实施的过程中,少数的基层员工突然对管理层的措施提出了异议,很快这种异议在工人中获得广泛的反响和支持。在管理层对这种突然的发难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部分工人同时自行停止了工作,并出现在最高管理层的面前,集体提出了谈判要求……

由于管理层对事件缺乏必要的准备和充分的认识,所以在突发事件中最高管理层陷入孤立,最后在事件的解决中企业不得不作出巨大的让步。这次严重的事件不但在当地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后,通过对事件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正式组织推动的目的在于阻碍企业变革的事件,并且其行为的激烈程度达到了最激化——以工潮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事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出现了紧密化的表现。比如原本松散的成员关系变得紧密,内部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沟通中逐渐出现了核心成员,并且核心成员在行动中进行了分工,而且这种紧密化不仅仅发生在某个非正式组织内部,不同的非正式组织之间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下也不断地趋于紧密和协作。

但是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半个月)就完成本来是松散的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过程呢?据了解,企业长期来确实存在的几个松散的非正式群体,但也从来没有对管理层产

生什么威胁,是什么使工人能在短的时间内形成如此紧密的组织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对整体的工人情况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整体工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同质化现象。

一般而言,年龄、背景和文化层次是潜在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基础,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A公司工人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2岁,40-60岁之间的占据了一半,30岁以下的年轻工人所比例很低。40-50岁间的工人是主流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加上长期在同一个企业共同工作,默契使工人能迅速达成一致;另外,从图2我们看到,工人的整体技能差,中级技术以下的工人占据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这些工人市场竞争力比较低,所以工人们自我的安全感就差,要求加入非正式组织的愿望就会强烈。尤其在感到自身利益会被侵犯的时候,希望被其他非正式成员的认同的欲望就更强烈,从众心理也就较严重。

最终这些方面的同质化使得工人们在压力之下或者利益的驱动下能更快地取得一致,从而为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客观的说,管理层在企业发展低谷所采取的政策是不少企业比较常用的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手段,问题是它们不该忽视这个有着广泛基础和强大潜在力量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当然这里不是为管理层开脱,毕竟管理层在决策和具体的政策运作中还是存在不小的缺陷,而正是这些缺陷在那些非正式的渠道传播中被不断的放大和误解,从而也成为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不断更加紧密的外在动力。

非正式组织紧密化的信号

那么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或者说非正式力量的壮大的外在表现是什么?对于管理层来讲,是否有明显的信号呢?

通过对这个案例和国内发生过相似情况企业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非正式组织在紧密化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信号:

1. 首先是各种小道消息开始充斥着企业,非正式的沟通中交换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正式渠道信息的交换量,谣言和不实的消息不断出现,正式渠道的信息开始被员工怀疑,这可以被认为是松散的组织群体开始走向紧密的开端;

2. 其次是非正式组织中开始出现固定的核心成员,在空余时间经常有人聚集在某一成员周围相互交流;相应的,在非工作活动中,一些员工开始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3. 本企业或本部门内一些成员的非正式“地位”功能超过了他们在正式组织中的“职位”功能,这也是可以用来判断非正式组织的核心成员的重要依据;

4. 当员工产生异议或不满情绪时,更多的是向非正式组织成员抱怨,而不是通过正式渠道向管理层反映,这也预示着企业正式组织的影响力相对非正式组织而言在迅速的减弱;

5. 非正式组织成员比管理者更快地获知企业或部门内外的信息情况。

以上是几个在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过程中比较明显的几个信号,当非正式组织紧密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在成员固有的和共同接受的观念下形成了对政策起到导向作用的冲动,并

且这时非正式的组织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对企业管理的共同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中有部分也许是合理的,但这总体对企业发展是危险的,毕竟他们是基于自身的立场来看待所有的问题,否则也不能成之为一个非正式组织。

可以采取的对策

当管理层发现了这些信号,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的建议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强大,正说明企业正式组织的力量的不足。一般认为企业和员工是应该可以和谐共同发展的,但这只是结果,形成这样的结果的过程仍是个博弈的过程。从长远看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趋同的,但事实上经验告诉我们矛盾总是首先存在的,通过博弈才可能形成统一。所以我们说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强大也正是说明正式组织的力量不足,正式组织力量的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于组织结构本身的软弱和职能的弱化,也可能是由于利益的原因,正式组织成员希望通过非正式组织达到某些目的,从而故意自我弱化。那么加强正式组织有什么方法呢?我们认为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加强正式组织的控制力度。这要求企业在完善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高层和基层的桥梁,担负着沟通、执行、控制的角色,对完成企业的变革目标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领导要定期评估企业内部中层经理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防止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而导致的组织控制力下降。

加强正式的沟通和必要的宣传。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信任,但信任往往会给那些更亲近的人,比如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问题,面对和坦然承认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推诿或者利用一些技巧来掩盖矛盾。矛盾的掩盖只能更加增强非正式组织的力量,使本来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更加紧密。

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这样同时在客观上也减少着非正式组织成员间非正式沟通的时间和空间。在前文提到的案例中,该公司的工人就是在工作不饱满的情况下得到大量的非正式沟通的机会,从而为非正式组织的紧密进程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可以着手的就是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方法很多,但我们如果理解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发展,就会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根源就在于同质化,这是非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破坏这种同质化是最容易达到效果的方法。当然,很多时候同质化的形成根源于管理上的问题,改善和提高管理本身的质量就是消除这种潜在同质化风险的最好办法。比如对于前文提到的案例,就应该引进市场的竞争机制,保持员工一定比例的流动性,就能很容易的来抑制非正式组织的力量的不断壮大。除此之外,我们在具体的管理上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措施:

牵住关键人物。非正式组织中的英雄人物是非正式组织中的关键人物,他集中体现了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志趣,他们往往凭借自身的技术专长和个人魅力在非正式组织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有时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那些正式组织任命的管理者。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着非正式组织的思想和行动,因而,管理者应

对非正式组织中的英雄人物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应积极邀请他们参与组织的重要决策,如有必要,还可邀请他们出任组织的正式职务。

用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正式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因而,从长远来看,要想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和平相处,就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使之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

工作调动。必要时把非正式组织的核心员工调离原来的岗位,减弱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非正式组织由紧密型向松散型演变。

鼓励管理人员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通过鼓励管理人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可以通过他们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我们看似在谈论一些和组织毫不相干的问题,事实上,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正是非正式组织力量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不断对企业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有时会是有益的,但有时是不可预测的,甚至会演变成不可接受的对立和冲突。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时刻警惕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倾向,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这种力量,那么在牺牲企业效率的同时,管理者也将面临步入陷阱的危险。

非营利组织机构营销个案分析——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

非营利组织机构营销个案分析 ——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 一、非营利组织机构营销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也常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益性组织”、“非企业单位”、“独立部门”、“公民社会”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较长历史,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这一概念国内外理论界至今还没有统一、严格的界定,概念依然比较模糊。 从职能上讲,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特殊形式的公共物品,对政府职能欠缺提供必要的补充,其存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活动领域上讲,它主要从事慈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从性质上讲,它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往往有着明显的公益性或互益互助性。从机构性质上讲,它区别和独立于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和作为营利部门的企业,是第三部门。 不少学者还从法律、资金来源、税收待遇、功能等等角度,为非营利组织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的还对非营利组织的各种不同称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区分。如美国税法第501条中有26个条款对各类组织免征所得税,凡是符合这些条款的就可以定义为非营利组织。从资金来源来看,联合国国民收入统计系统规定,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社会的捐款。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从结构特征上定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 萨拉蒙教授提出,凡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组织即是非营利组织。 (1)组织性:是指机构要具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化,并取得合法地位。 (2)私有性:(也称为民间性)是指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当然,这层意思不表示完全不要政府的钱,或者完全没有政府官员参加其活动。关键是

小型公司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图(草稿))

公司组织结构、职责及组织结构图 职责: 一、总经理: 1、全面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行政和管理活动,负责检查和绩效考核,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运营内外部环境。 2、负责和组织实施公司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并监督完成。 3、负责对公司重大投资、经营活动决策。 4、负责公司财务管理、预算、决策和利润分配。 5、决定对成绩显著的员工予以奖励、加薪和晋级以及对违纪员工的处分,直至辞退。 6、强化员工管理,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适应需要的员工队伍。 7、代表公司对外签署有关协议、合同、合约和处理有关事宜。 二、副总经理 1、负责单位日常的运营管理,协助总经理对单位的计划,制度进行实施和检查。 2、掌握单位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各部门日常操作规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3、向总经理建议任免项目组主管人员人选。 4、掌握控制及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方法及步骤,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

5、主持单位人事培训工作,督导和考核部门的服务质量,以及纪律性符合有关标准。 6、了解和分析单位需求,制度营销计划,负有拓展单位前景的责任。 7、了解和掌握各项目组运营状况。 8、协调各项目组主管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根据总经理的意向指导单位工作方向。 9、当总经理外出,受总经理委托,代理行使总经理权力。 10、综合协调处理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日常事务。 三、综合组 1、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薪酬管理 (2)绩效管理 (3)员工培训 (4)人员调配 2、办公室工作 (1)起草各项管理制度 (2)负责协议起草、招投标文件起草 (3)负责公司文件起草 (4)督促、指导各项目组管理规定的制定、执行 (5)负责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3、物资采购工作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员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组织工作的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这是组织结构全部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管理组织结构及其每一部分的构成,都应当有特定的任务和目 标,并且这些任务和目标应当服从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要 求;---目标至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为着一个目的而具有某种秩 序” 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岗位、职务,配备适宜的管理人员, 做到人和事的高度配合,--因事设职、因职定人 当企业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人员)必须作相 应的调整和变革

组织的变革 组织结构(人员)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 卡那定理一个组织不是一台静止的机器,二是以个演变着的社会系统。(法国组织学家N.D.卡娜) 案例—杜邦公司组织变革---事业不制 组织中的“烂苹果”—“螃蟹文化”,酒与污水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权利三者之间不可分割,是协调、平衡和统一的。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有多大的去哪里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石头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对额外的责任必须给予额外的利益。 管理名言 【法约尔原则】凡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 【启示】责任一旦等于零,权力就会成为负数。 【阿什定律】徒有责任而没有权力,会摧残一个人的自尊 (美国企业家M.K.阿什) 【启示】有权无责,权易滥用;有责无权,责易落空 【管理寓言】七人分粥 ■七人轮流----一天饱,六天饥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案例分析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案例分析—— 10万元以下的授权支付,10万元以上的直接支付。本年度预算指标为200万。其中直接支付额度为150万,授权支付额度为50万 (前面没照到,求补充) 甲单位,12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 (1)2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月授权额度为50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50万元计入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50万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 贷:拨入经费 50 (2)4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余额为8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80万元划入甲单位的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 借:经费支出 80 贷:拨入经费 80 (3)6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A供货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同金额55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设备由A 供货商于5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检验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

接支付。甲单位对此事项未做会计处理。 正确 (4)9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A供货商货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55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55万元。 借:固定资产 55 贷:固定基金 55 支出暂不做处理 (5)11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A供货商货款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甲单位将55万元确认为事业支出,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5万元。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55万元来进行冲转。 借:经费支出 55 贷:拨入经费 55 (6)14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甲单位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5万元,减少银行存款5万元。 借:现金 5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 (7)15日,甲单位报销差旅费4.8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随买随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结构的优化—扁平化 随着如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前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由于信息传达速度慢,上令下达手续繁琐、冗长,在现在管理中已经出现问题。于此同时,另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成渐渐被很多企业认可——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即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一、扁平化结构的特征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组织结构扁平化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弹性化、信息集成化,使企业能更加灵活的来应对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它的主要特征为: 1、结构上非严格的等级排列它在结构上是由若干部门组成的联盟,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各部门相互依赖,在关键技术和问题解决上互相帮助,其地位与核心机构平等。核心机构选择、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设计各部分共享的组织基础,创造促成向心力的企业文化,保证各部门的相互合作,而各项工作则由各部门共同来完成。 2、结构中的角色不固定 企业各部门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下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不同,各部门在期进展的过程中根据其进展的情况进行角色的调整,以适应项目的进展。 3、权力地位不取决与职位 企业部门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某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在于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和信息。简言之,扁平化组织结构应具有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扁平化组织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企业资源和权力侧重于基层。决策权的下放.按流程组织自我管理团队.拥有各种资源并赋予决策权,员工主动参与决策管理,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的任务被委托到更低的层次。使授权赋能更加深入。 二、扁平化结构的实施 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工作的性质,组织所处的环境等因素,但总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造: 1、调整企业中高层领导的角色和管理方式。扁平化组织机构要求企业有科学的管理基础,日常事务必须要按正常规章制度执行,以使管理者有时间从事非程序化决策。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下,要组织跨部门团队以援助者和训练者的角色,提高应变力和平衡力,同事要激发员工的自主创造力,也应赋予员工更多权力。 2、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扁平化主治结构实施后,由于管理机构的精简,管理幅度的扩大,就要求中层管理者对市场信息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对基层工作野营十分熟悉,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经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分析—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

一、简介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 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包括哪些项目 1.红十字天使计划 "红十字天使计划"是2005年8月以来中国红基会推动的重点公益项目,其宗旨是关注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广泛动员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资助贫困农民和儿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培训农村医务人员,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目前,"红十字天使计划"已经初步形成包括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贫困农民和儿童大病救助三个方面内容,直接捐资救助和资助设备通过定点医院免费治疗救助两种救助模式,大病救助种类包括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唇腭裂、目盲、聋哑、癌症、心脏病、城市亚健康等十多个病种的公益项目体系。 "红十字天使计划"是中国红基会推动的重点公益项目,自2005年8月启动以来,项目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品牌之一。2008年4月,"红十字天使计划"荣获了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博爱助学计划 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但是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十分严峻:经费不足、校舍破烂、学生交不起学费、学校师资流失——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问题,必须从缩小教育条件的差距入手。 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资助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教育领域倡导实施"博爱助学计划"公益项目。"博爱助学计划"的宗旨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贫困地区农村援建博爱小学,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博爱电脑教室和"红十字书库",设立博爱助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协助政府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条件

织机构扁平化以后,能够提高信息的流动速率并减小信息失真度,提高决策的效率。同时,由于管理层级的减少,扁平化组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得到加强,管理成本得以减少。推行扁平化,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扁平化需要构建在,管理制度化、组织信息化、管理者及员工素质较高的基础之上。 一、管理制度化 扁平化的组织不是一个无序的组织,反而是一个管理有序,架构分明,层级明确的组织。也就是说,扁平化组织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制度非常完善,架构非常清楚的基础之上。通常情况下,扁平化是建立在组织分权的情况之下,而组织分权必须建立在极强的制度化之下,否则整个组织就处于一种难于管控的混乱状态。由于扁平化组织层级较少,因此在缺乏制度化的条件下,所造成的无序状态要远远大于官僚式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在扁平化实施之前,详细的组织架构分析,系统的制度建设提纲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一个健全的扁平化组织一定是建立在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框架之上的。如同建筑,减少了梁的数量,就一定要加强梁的坚固性与韧性,不可或缺。 二、组织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组织发展的基石,更是扁平化组织的基础。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之一就在于其高度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它能够在全球调配资源,并对各个商品的销售以及销售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甚至精确到商品摆放对销售额的影响这些精确的数据,这一切都归功于沃尔玛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一个组织如果想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那么其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流行的ERP系统,比如SAP等,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对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极大促进管理的有序与高效。在对信息流速以及准确性要求极高的扁平化组织体系中,强大的信息化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管理者与下级以及员工的沟通速率,并且对干扰性的信息进行了有效过滤。如果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强行推行扁平化,管理者将会陷入到信息的洪流当中不能自拔,反而会影响管理的有效进行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没有信息化基础的扁平化,将会成为组织发展的绊脚石。 三、较高的管理者及员工的素质 扁平化对管理者以及员工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也就是说,管理者所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目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的管理幅度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当管理幅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却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由于层级的减少,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必然会大幅增加。如果增加的幅度超过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则如此的扁平化组织非但不会提高组织效率,反而会降低组织的运营效率。由于帕金森原理的影响,传统的官僚式组织结构会显得过于臃肿,但是其给管理者带来的压力却相对较小。反之,扁平化的组织由于精简了层级,减少了管理人员,就对管理者提供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是管理幅度的增大,例如以前某中层领导需要管理2,3个部门,现在突然增加到6,7个。自然加大了管理者的压力。另外,其下属的减少,也直接加重了管理者的压力。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够良好运行扁平化组织。 除此之外,扁平化的组织对员工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员工需要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接收,领悟能力。在很多情形下,员工获得了更大的授权以便于完成工作。因此,扁平化组织对员工的能力素质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实行扁平化是需要现实的基础与实际的,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实行扁平化而且带来效益。一个企业只有在制度、信息化、人员素质都齐备的时候,才能够开展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改变。在扁平化的探索上,切莫跟风而为之,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过于超前的组织结构设计,很有可能对组织,对公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组织目标的特点 ⑴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组织或者同一类型的组织,都有可能出现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⑵多元性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与作用

目录 一、前言 (1) 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1) (一)影响组织目标 (1) (二)影响组织结构 (2) (三)影响组织制度 (2) 三、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3) (一)有利于促进组织成员凝聚力 (3) (二)有利于提升组织成员归属感 (3) (三)有利于加强组织成员控制性 (4) 四、解决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消极影响的措施 (4) (一)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必然性 (5) (二)限制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因素 (5) (三)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8)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与作用 【内容摘要】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组织内,通过私人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一个群体,对成员具有一定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也对正式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然后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最后就如何解决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不利影响;积极作用 一、前言 组织既是管理的载体,又是管理的职能。在管理过程中,组织的设计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然而伴随着组织设计的运行,便会产生非正式组织。这种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的非正式组织,会对正式组织产生怎样的影响、作用,其发展导向如何,是当前各种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组织目标 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但却有心理需要。当其心理需要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时,靠感情维系的强有力的凝聚力,就会使组织成员齐心协力来满足其心理需要,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非正式组织

扁平化话组织架构的使用条件

扁平化话组织架构的使用条件 织机构扁平化以后,能够提高信息的流动速率并减小信息失真度,提高决策的效率。同时,由于管理层级的减少,扁平化组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得到加强,管理成本得以减少。推行扁平化,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扁平化需要构建在,管理制度化、组织信息化、管理者及员工素质较高的基础之上。 一、组织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组织发展的基石,更是扁平化组织的基础。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之一就在于其高度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它能够在全球调配资源,并对各个商品的销售以及销售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甚至精确到商品摆放对销售额的影响这些精确的数据,这一切都归功于沃尔玛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一个组织如果想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那么其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流行的ERP系统,比如SAP等,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对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极大促进管理的有序与高效。在对信息流速以及准确性要求极高的扁平化组织体系中,强大的信息化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管理者与下级以及员工的沟通速率,并且对干扰性的信息进行了有效过滤。如果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强行推行扁平化,管理者将会陷入到信息的洪流当中不能自拔,反而会影响管理的有效进行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没有信息化基础的扁平化,将会成为组织发展的绊脚石。 二、管理制度化 扁平化的组织不是一个无序的组织,反而是一个管理有序,架构分明,层级明确的组织。也就是说,扁平化组织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制度非常完善,架构非常清楚的基础之上。通常情况下,扁平化是建立在组织分权的情况之下,而组织分权必须建立在极强的制度化之下,否则整个组织就处于一种难于管控的混乱状态。由于扁平化组织层级较少,因此在缺乏制度化的条件下,所造成的无序状态要远远大于官僚式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在扁平化实施之前,详细的组织架构分析,系统的制度建设提纲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一个健全的扁平化组织一定是建立在一个高度制度化的框架之上的。如同建筑,减少了梁的数量,就一定要加强梁的坚固性与韧性,不可或缺。 三、较高的管理者及员工的素质 扁平化对管理者以及员工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也就是说,管理者所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目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的管理幅度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当管理幅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却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由于层级的减少,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必然会大幅增加。如果增加的幅度超过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则如此的扁平化组织非但不会提高组织效率,反而会降低组织的运营效率。由于帕金森原理的影响,传统的官僚式组织结构会显得过于臃肿,但是其给管理者带来的压力却相对较小。反之,扁平化的组织由于精简了层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015-09-24 14:05 【大中小】【我要纠错】 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定期评估以调整管理行为,是优秀管理者必做常做的功课。 一个人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中。这个固定的群体其实就是一种组织,一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一个群体中,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存在,往往同时会有各种各样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并非由正式组织建立和要求,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发而生。 非正式组织的团体特点 较强的内生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这种凝聚力是内生的和自然的。 群体的心理相容性。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非正式组织在满足成员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上,比正式组织更具有优越性,有时甚至比正式组织更具凝聚力。 通过口啤传递,信息沟通顺畅。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弱,但覆盖面广,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正式组织成员都会介入某个或某几个非正式组织之中。 自然形成“领军”人物,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每个群体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出人物”,他们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他们身边总会簇拥着一帮人,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小团伙或者说“小圈子”。他们在这个小圈子中属于“进化”得较快的人。非正式组织内“领导”的形成,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小团体的松散性。现实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大都是松散性的,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企业的管理并不会显示出很大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当企业出现变化和转折的时候,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力量突然壮大,利益的驱动和立场的相似使这种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迅速紧密化,如果管理者不能迅速察觉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现象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必将导致管理变革的危机,甚至让企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应对的策略 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了解和阶段性的评估。为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经理人员首先应多接触群众,了解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情况。非正式组织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旦形成,只能去接受它的存在,不大可能拆散这个小团体,强硬的改变只能适得其反。当然,这种接纳不是无原则的附和,也不仅是对“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现实的接纳,还应是对“非正式”群体成员对组织管理者和管理过程不满和抱怨的容忍和接纳。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什么是扁平化组织

《什么是扁平化组织》 扁平化组织,是由于科层式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而出现的。 所谓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扁平化组织与传统的科层制组织有许多不同之处。科层制组织模式是建立在以专业分工,经济规模的假设为基础之上的,各功能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必然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而扁平化组织,需要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组织。 扁平化组织的特点: 1.以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公司的结构是围绕有明确目标的几项“核心流程”建立起来的,而不再是围绕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职责也随之逐渐淡化。 2.纵向管理层次简化,削减中层管理者。组织扁平化要求企业的管理幅度增大,简化繁琐的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企业指挥链条最短。 3.企业资源和权力下放于基层,顾客需求驱动。基层的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使他们拥有部分决策权能够避免顾客反馈信息向上级传达过程中的失真与滞后,大大改善服务质量,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真正做到“顾客满意”。 4.现代网络通讯手段。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通过使用E-mail、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化工具进行沟通,大大增加管理幅度与效率。

5.实行目标管理。在下放决策权给员工的同时实行目标管理,以团队作为基本的工作单位,员工自主作出自己工作中的决策,并为之负责;这样就把每一个员工都变成了企业的主人。 把扁平化组织与科层制组织作比较,得到下表: 扁平化组织模式分类 扁平化组织形式主要有矩阵制、团队型组织、网络型组织(虚拟企业)等。 (1).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又可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一、强化理论(A、B、C教师的考试方法) 强化理论是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它着眼于行为的结果。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是主动的,个体为了获得各种奖励或回避不好的刺激,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无论行为的结果是奖还是罚。行为结果作为一个刺激物对个体都具有强化作用。所谓强化是指加强或削弱人的行为的一种刺激,强化理论是研究行为的结果对动机影响的理论。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 惩罚是负强化的一种典型方式,即在消极行为发生后,以某种带有强制性、威慑性的手段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结果,或者取消现有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A教师每学期只考一次试而且不提前通知,属于不强化的的结果。由于平时没有强化以及没有提前通知,考试的结果可能不会太好。因此A教师应该加强强化。 B教师每学期考4次试而且提前通知这属于间隙强化,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考试。这种考试由于平常加强了强化及提前通知,同学们会提前做好准备,考试结果会比A教师考试的方法好很多,这种方法比较合适,在加强强化的同时比较适度。 C教师每学期会做大量的测验而且不会提前通知,这属于一种连续强化。由于要不定期对学生做测验,这就要求学生时刻要做好准备,这简介上是对学生的连续强化,这种考试结果会比A教师和B教师的考试结果都好,但是由于连续强化会造成组织成员的压力,所以B教师的间隙强化比较好。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结构流行的原因: 组织结构扁平化作为一个时髦的名词或者说短语在管理界可谓风行一时,几乎每一个管理者都在谈论它的好处,扁平化可 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使决策更快更有效率,同时由于扁平化,人员减少,使企业成本更低,同样由于扁平化,企业的分权得到了贯彻实施,每个中层管理者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进行更好的决策。 结构扁平化所带来的弊端: 但是,当实施了几年的扁平化管理之后,看看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中层管理者跳槽不断,管理咨询机构迅速膨胀,顾问团迅速扩张,不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多。 马云挖人:企业请人很难。我很不喜欢“挖人”这一说。企业不应该去费力“挖人”,而应该费力费心培养自己的年轻人。最好的人才一定是自己发现,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树挪死,人挪活”是有道理的,但费劲挪动成功人士去你公司却很不一样,因为他们成活的概率和大树死的一样高。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你对他,他对公司的期望值不一样,以及大代价挖来会带来原来公司人才生态的失衡。人在那个环境里成功未必会在你的环境里会活下来。真正能干的人一定需要时间。如果你希望公司稳健发展,尽量少从外面“挖”高层人员,多花时间招聘优秀年轻人,训练他们。好东西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从外面请人也很有必要,否则公司的文化和创新都有大问题。但请人的原则是因为他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好处,而不是要他立马拿效果,出成绩。同样对新请来的管理人要注意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我喜欢招民营企业里的“正人君子”,跨国企业里的“叛逆者”。因为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比较野,跨国企业里规矩又特别多。政府及国有企业的人一般会缺乏“危机感”,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企业会关门一说。综合马云所说的这两种人,其实就是既为“事君,能致其身”的君子,又要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它关系到如何指导组织行为,如何传递难以言传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领域仅靠领导的权力性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体员工充分意识到构建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时, 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才是关键所在。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没有一种标准的程序或模式,其艺术成份比科学成份来得更多一些, 但是从一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做法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联合的例子: 事件: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平台。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雅虎的搜索技术、通讯和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双方还计划将一拍在线拍卖业务中雅虎的所有部分并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将获得领先全球的互联网品牌“雅虎”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中,组织变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许多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变革概念、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熟悉并且更好地学习组织变革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组织变革;企业;原因;对策 一、组织变革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原理 所谓组织,就是为达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3)有确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而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这种系统与其多重环境发生着动态的相互影响。多层次、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组织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和结构,提高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即要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组织进行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大原因。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 2015101146 马子骥 【摘要】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中的发展榜样,对全国的基金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案例,对其内部组织、绩效、档案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分析了扶贫基金会重要的外部项目与合约管理,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下的基金会管理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基金会

目录 1.“中国扶贫基金会”简介 (4) 1.1基本情况 (4) 1.2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宗旨、使命与业务范围 (4) 2.案例分析 (5) 2.1相关理论 (5) 2.1.1.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 (5) 2.1.2.非营利组织报酬与激励机制 (6) 2.2.3.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制度 (7) 2.2扶贫基金会的内部管理分析 (7) 2.2.1以理事会为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 (7) 2.2.2监测评价与激励机制 (8) 2.2.3工作记录与档案建设 (9) 2.3扶贫基金会的外部管理分析 (9) 2.3.1全面合约管理 (9) 2.3.2项目管理 (9) 3.借鉴意义 (10) 3.1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10) 3.2透明的工作制度安排 (10) 3.3项目管理 (11)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 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学者T.列为特(T.Levitt,1973)首次使用“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来统称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协调社会参与矛盾以及倡导和影响政府政策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以及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与意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基金会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慈善的传统和文化历史悠久,虽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基金会形成较晚,在很多方面亟待完善,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基金会成立以来,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迅速,其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扶贫等众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个案,探讨基金会领域中的非营利社会组织现状。

为什么说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种普通趋势

为什么说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种普通趋势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 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扁平化; 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在传统管理幅度理论中,制约管理幅度增加的关键,是无法处理管理幅度增加后指数化增长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迎刃而解。 以产品销售渠道的扁平化为例,传统的销售渠道是多层次批发,渠道层次多,环节多,渠道长,渠道链上的经销商数目呈指数级数发散,这是一种典型的层级结构组织形式。但当前大多数优秀企业已经摒弃了这种渠道形式,而代之以扁平化的渠道形式。扁平化趋势表现在:渠道层级减少,渠道缩短,而渠道宽度大大增加。扁平化销售渠道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渠道直营化;二是渠道短宽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所带来的弊端当实施了几年的扁平化管理之后,看看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中层管理者跳槽不断,管理咨询机构迅速膨胀,顾问团迅速扩张,不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为什么? 以前的企业有小组长,小班长,小队长,大队长,车间主任,企业正副经理,最后是企业的董事长,其中还有很多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联络者和调节者出现.现在呢?以事业为单位或以功能单位划分的企业里,有营销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下一层即为下面的小团队,没有什么职称名片却一律印为某某经理.而实际不过是底层的小干事,小职员,遇到项目时可能会临时组建团队,平时则各自负各自的责任.黑压压的一群人,都望着上面经理的职位,而一旦上面经理调走,这么多人中便可能有一人会晋升,而结果很可能是因经验不足,接二连三出问题犯错误,而同时由于他的晋升,企业中可能会有一批能力和地位相差无几者便辞职而去,或者就是开始和上级作对,于是公司请来空降兵,人员换一大半,结果是越治越差,越差越治,于是想到借助外脑,高薪聘请一批又一批的专家,人才前来会诊,当曲终人散,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多少,结果是企业让咨询公司进驻公司,长期合作,这么一来,真正的功能机构反而成了一个又一个咨询人员的执行工具.企业已离不开咨询机构,到此时企业才发现自己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企业的成本也没有降低,反而把一个不错的企业变成了别人的实验场. 这与企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但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却并不鲜见,所以扁平化并不是万能药,甚至不见得有效,在服用它时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别片面地认识到它的优势而忽略了它的劣势.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种普通趋势,举例说明 [ 标签: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等待回答:1 人气:73 解决时间:2011-04-01 20:46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扁平化管理(Flat Management) 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企业的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