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搐鉴别

抽搐鉴别

抽搐鉴别
抽搐鉴别

1.癔病性抽搐发作

癔病有多种多样症状,癔病抽搐发作须有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癔病每次发作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达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往往用暗示方法可终止其发作或可诱发其发作,脑电图正常,其鉴别要点如下:

(1)癫痫大发作的特点

无明显发病诱因。

发病突然,可有先兆,无暗示性。

意识完全丧失,病后无记忆。

发作时尖叫,面色苍白青紫。

呈规律性,强直一阵挛性抽搐。

常有大小便失禁。

发作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多有病理反射。

发作历时1~2分钟自然终止。

脑电图有改变。

(2)癔病抽搐发作的特点

常因情绪因素引起。

突然或缓慢发病,具有暗示性。

意识不完全丧失,有时可部分回忆。

乱喊、哭笑、面色如常。

四肢无规律乱动,或四肢、颈项僵直。

无大小便失禁。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无病理性反射。

发作时间不定,可长达数小时,可经暗示而终止发作。

脑电图正常。

2.晕厥

晕厥是一种短暂的,一时性神志丧失和昏倒,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恢复,多数由于一过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少数可由于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糖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因血管调节障碍或心源性、脑源性,还有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起立而产生的所谓直立性低血压,也有因排尿后腹压剧降,血液滞流在腹部血管床,脑供血相对不足而产生的所谓排尿性晕厥等。

晕厥时,患者自觉突然眼前发黑“冒金星”、“迷糊”,伴有面色苍白、神志丧失、脉搏细弱、呼吸浅表、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等症状。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与癫痫相鉴别。

3.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一般是指小儿在6个月至5岁内,排除颅内感染或由其它感染所致的发热而出现的短暂性抽搐发作,过后神经系统无异常。它与癫痫的区别是:高热惊厥抽搐发生在体温38度以上,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正常,预后

良好;若起病在6个月以下或5岁以上,无热或低热即出现抽搐者,发作频繁,发作时间持续在10~20分钟以上,脑电图有改变者,应考虑癫痫。

近年来,有将高热惊厥列入癫痫的趋势,因高热惊厥与癫痫的关系甚为密切。有人统计小儿惊厥中25%有高热惊厥史,而高热惊厥后转变为癫痫的约占20%~30%。由于小儿惊厥时,呼吸暂停,体内缺氧,中枢神经元代谢增高可达20倍。脑对氧的需要大大增加,造成供求失常,从而产生脑缺氧性损害,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坏死形成疤痕。惊厥连续发作30分钟以上的,对缺氧敏感的颞叶侧结构(杏仁核、海马回、钩回)最容易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惊厥可导致脑损害而产生癫痫。

4.短暂脑缺血发作

短暂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反复出现相对刻板式的神经病症。其特点是起病突然,常为某种神经功能的突然缺失,大多无意识障碍,历时短暂,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以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患者也常呈反复发作,多则每日数次,少则隔月至数年才发作一次,脑电图无痫样波发放。

颈内动脉系统的缺血发作以病灶对侧肢体偏瘫最多见,尤以上肢和面部为重。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有时仅表现为头昏、视力模糊、走路不稳等。但以眩晕为最觉见的症状,约占2/3,发作时一般无耳鸣。若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两侧颞叶,可在临床上出现罕见的短暂全脑性遗忘,发作时患者突然发生严重近事记忆能力丧失,表现为对数天或数周内的事物发生逆行性遗忘,但仍能进行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如书写、计算、驾驶汽车、谈话、感受以及正常情绪反应,如焦虑、激动等。这种逆行性遗忘一般持续数分钟到三四个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正常。

5.发作性唾病

本病有特殊的嗜唾与摔倒发作等,发作时能唤醒,脑电图改变和癫痫不同,抗癫痫治疗无效。

6.其它情况所致肌阵挛

包括:a正常人将要睡醒或入睡时;b药物中毒;c各种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肝昏迷;d脊髓病变。这些情况均可有肌阵挛,但无癫痫及其它脑功能缺损表现。

癔病性抽搐与癫痫大发作的鉴别

抽搐鉴别杂谈杏林(科普)

癔病是由精神刺激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有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应与癫痫大发作鉴别。

癔病性抽搐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往往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抽搐时意识清楚,当时自己不能控制,但过后可清楚地回忆发作时情景。抽搐往往在白天、有人的场合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自己不会停止发作。抽搐形式不规律,多为

四肢乱舞,有时会撕衣服,抓头发。因为病人意识不丧失,所以不会摔伤、咬破舌、小便失禁等。

与上述癔病性抽搐的特点相比,癫痫大发作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癫痫大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多见,男女发病无差异。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发作过后对发作情况完全不能回忆。少数病人可因精神刺激诱发,多数病人发作不受精神因素影响。发作的时间、地点不加选择,夜间睡眠中发病者不少。有时发作可因无自我保护能力而跌入水中、火中及转动的机器中。抽搐一般不超过3~10分钟,可自行停止。抽搐形式刻板,均为双侧对称性有节律的强直一阵挛性抽动。抽搐发作意识障碍,病人常有头部摔伤、躯体擦伤、舌头咬伤或大小便失禁。

根据以上特点,临床一般不难区别癔病性抽搐和癫痫大发作。对于个别病史资料不全或难以区别的病例,要借助脑电图检查,必要时可做遥控脑电图或磁带录像检查。

过度换气综合症

暮归犁2010-01-12 15:53:29

【概述】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疾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27 %。

【病理病因】

可有多种多样病因,可以是呼吸系疾患或代谢性酸中毒的癫痫样发作,桥脑网状结构病变的器质性疾患。但本综合征主要是以精神性障碍为主要病因,也可以是环境因素,或是器质性疾病基础上加上精神因素所致之发作性过度呼吸,而以心理状态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而短暂。眩晕极似前庭功能障碍者的旋转性眩晕,晃动感等,但也可表现为头重脚轻、头晕、平衡失调持续时间不定,出现运动错觉者多为数秒数分钟,呈现头晕者则多为持续性,常为5~30分钟,约占60%。其他伴随症状尚有:神经系症状:晕厥、视力障碍、偏头痛,肢体及口周、脸麻木及感觉异常,有时肢体可有热感,多汗或寒冷感,多见于左侧。对明亮的光及强声不能耐受。心脏症状:心悸、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下胸部压迫感。呼吸症状:呼吸短而快(病人自己不易察觉)、哮喘、胸痛、深叹气、过度呵欠,空气饥饿感等。肠胃症状:口干、咽下困难、胃灼痛、打嗝、吞气等。肌肉症状:痉挛、震颤、抽搐心理学症状:焦虑、情绪不稳定、人格解体、偶有不现实感及幻觉。甚至无理由的恐怖感。全身性症状:衰弱、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不良、恶梦、情绪性多汗、一时性黑嚎等。症状发作的频次、持续时间及症状多寡、程度变化不定,女性患者发作较为频繁。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过度换气征象的存在常可使眩晕病人的前庭代偿受到影响而延迟了前庭代偿的获得。

患者常未发觉呼吸异常,而医生常易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且常误诊断癫痫,短暂缺血性发作性眩晕,或误诊为多发性硬化,偏头痛替代征。如注意下列要点,诊断当可获得。

1.症状的多样性除出现眩晕或头晕外,可有各系统的症状。

2.过度换气试验作快而深用力的呼吸(每分钟30次),吸气时从鼻子吸入,呼气时从口呼出,连续进行1~2分钟。可出现与患者主诉的类似症状。也可口服受体兴奋剂,70分钟后进行试验,可诱发症状。试验前后的血气分析,也有助于诊断。另外,过度换气12分钟过程中作capnogra—phy对呼出空气的PCO。的连续动态观察,过度换气后再观察12分钟,可见正常人停止过度换气后迅速恢复,但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则恢复较慢。

3.纸袋呼吸,症状可改善。

4.心电图、脑电图可有异常改变。

5.心理学鉴定可发现有心理异常。

【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PaCO。降低;pH升高,可高于7.6。

2.肺功能检查呼吸次数增加≥16/min,肺量仪测定,常可见呼吸不规则,且可间断出

现叹息样呼吸,并可分别记录上胸部及下胸部呼吸情况,而发现本综合征患者是以上胸部呼吸为主。

3.血清中儿茶酚胺测定及电解质变化可发现儿茶酚胺升高。由于呼吸性碱中毒使糖酵解加快,磷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故血磷显著减少。血钾可增加。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见一过性T波倒置,ST段轻度下移,QT延长。

5.脑电图检查8波高电位,a波振幅增大,出现异常快波,且振幅增高,也可见异常慢波,有时可见棘波。

6.前庭功能基本正常也可出现慢相幅度增加。

7.听功能基本正常。

8.自主神经功能测定如心率变异测试,可出现异常。

【治疗及预防】

1.纸袋呼吸,5~10L纸袋或塑料袋,放于口鼻上并密闭,进行呼吸。

2.混合气体吸入,5%CO2、35%O2及氮,平衡后混合气吸入。

3.可试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4.松弛疗法卧位闭眼,轮流集中注意力以放松自己肢体的一部分、全肢体、颈、脸、头、全身,直至感到全身舒适、松弛或合并收听轻松愉快之音乐或同时将松弛疗法与呼吸训练合并进行。5.呼吸训练

6.放慢生活及工作节奏及心理压力。

7.心理治疗。

8.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利眠宁,安定,去甲羟基安定,甲基三唑安定,舒乐安定。

(2)三环抗抑郁药:多虑平。

(3)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心得安。

(4)Vit B

鉴别诊断

1.痹病当与萎症相鉴别,痹病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病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病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眩晕 应与中风相鉴别,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 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应与厥证相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应与痫病相鉴别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诞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厥证 厥证应与昏迷鉴别: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存在,厥证——突然发生,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亡血伤津。 胸痹心痛病 应与胃脘痛相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应与悬饮相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是胸胁胀痛,持续不解 应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癫痫的鉴别诊断

癫痫的鉴别诊断 发表者:赵东奇3009人已访问 临床上存在多种多样的发作性事件,既包括癫痫发作,也包括非癫痫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 NES)。非癫痫发作比较癫痫发作更为常见,在各年龄段都可以出现,其发病机制与癫痫发作完全不同,并非大脑的过度同步放电所致,EEG不伴有大脑的异常放电。但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发作都有发作性的特点,在临床上,发作的表现与癫痫发作有时也非常类似,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鉴别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是癫痫诊断的重要内容。 非癫痫发作包括多种原因,其中一些是疾病状态,如晕厥、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另外一些是生理现象,多在婴儿或者儿童出现。常见不同年龄段非癫痫性发作(见表2-4)如下: 表2-4 不同年龄段常见的非癫痫性发作 新生儿周期性呼吸、非惊厥性呼吸暂停、颤动、新生儿睡眠肌阵挛、胃食道反流、高热惊厥 婴幼儿屏气发作、非癫痫性强直发作、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过度惊吓症、高热惊厥 儿童睡眠肌阵挛、夜惊、梦魇及梦游症、发作性睡病、多发性抽动症、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青少年及成人晕厥、癔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阵发性内分泌障碍、精神病性发作、发作性运动障碍 一、常见非癫痫性发作简述如下: (一)晕厥:通常由精神紧张、精神受刺激、长时间过度疲劳、突然体位改变、闷热或者拥挤的环境和疼痛刺激等因素诱发, 亦可见于其他情况, 包括排尿(排尿中或排尿后, 原因 为迷走反射) 、体位性低血压(神经源性或药物所致) 和心率异常。表现为持续数分钟的意识丧失, 发作前后通常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头重脚轻和乏力等症状。晕厥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要点见表2-5。 表2-5 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要点 项目晕厥癫痫 诱因精神紧张、焦虑、疼痛等无上述诱因

抽搐鉴别

1.癔病性抽搐发作 癔病有多种多样症状,癔病抽搐发作须有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癔病每次发作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达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往往用暗示方法可终止其发作或可诱发其发作,脑电图正常,其鉴别要点如下: (1)癫痫大发作的特点 无明显发病诱因。 发病突然,可有先兆,无暗示性。 意识完全丧失,病后无记忆。 发作时尖叫,面色苍白青紫。 呈规律性,强直一阵挛性抽搐。 常有大小便失禁。 发作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多有病理反射。 发作历时1~2分钟自然终止。 脑电图有改变。 (2)癔病抽搐发作的特点 常因情绪因素引起。 突然或缓慢发病,具有暗示性。 意识不完全丧失,有时可部分回忆。 乱喊、哭笑、面色如常。 四肢无规律乱动,或四肢、颈项僵直。 无大小便失禁。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无病理性反射。 发作时间不定,可长达数小时,可经暗示而终止发作。 脑电图正常。 2.晕厥 晕厥是一种短暂的,一时性神志丧失和昏倒,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恢复,多数由于一过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少数可由于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糖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因血管调节障碍或心源性、脑源性,还有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起立而产生的所谓直立性低血压,也有因排尿后腹压剧降,血液滞流在腹部血管床,脑供血相对不足而产生的所谓排尿性晕厥等。 晕厥时,患者自觉突然眼前发黑“冒金星”、“迷糊”,伴有面色苍白、神志丧失、脉搏细弱、呼吸浅表、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等症状。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与癫痫相鉴别。 3.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一般是指小儿在6个月至5岁内,排除颅内感染或由其它感染所致的发热而出现的短暂性抽搐发作,过后神经系统无异常。它与癫痫的区别是:高热惊厥抽搐发生在体温38度以上,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正常,预后

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

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编写组成员:梁秀龄 徐评议 王丽娟 冯慧宇 张玉虎) 抽动秽语综合征,称作Gilles de la Tourette 综合征(GTS),也称Tourette综合征 (TS) ,因法国神经病学家Gilles de la Tourette 于1885年首次对该综合征作了详细报道而得名。另有称为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GTS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语言)抽动为主要特点[1],常有共病症,以行为障碍最常见,其中又以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多见。某些患者其行为障碍比抽动症状更突出。GTS的发病率为0.5~1/10万,患病率0.005‰~0.8‰。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为一种影响突触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可变的外显率,近20年来,很多研究已除外GTS的多种后选基因,至今仍未有准确的基因定位。GTS的危险因素是男性、年轻人、有家族史。病理表现为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的去抑制状态,同时伴随尾状核功能的过度活跃,导致不自主抽动与行为紊乱[2 -3]。也有人认为GTS可能由链球菌感染后所产生的抗体与中枢神经元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所致。TS常缓慢进展,可持续至成年,药物治疗能控制或缓解者见于一半患者,仍有许多患者的症状波动,长期不愈,其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GTS 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多起病于3~12岁,7岁左右症状最明显。男女发病之比为2~10:l。 (一)前驱症状:80%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某种感觉异常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如:①眨眼前的眼部烧灼感;②需要通过伸展颈部或点头才缓解的颈部肌肉紧张或痛性痉挛;③肢体紧缩感,伸展手臂或腿才能缓解;④喷鼻前的鼻阻塞感、清嗓音或发出呼噜声前的干燥感和咽喉痛;⑤扭动肩膀前的搔痒感;⑥较罕见的是患者对他人或他物的异常感觉障碍,需通过触摸或袭击别人而得到缓解。 (二)主要症状:有两方面,即多发性抽动以及行为障碍。 1. 多发性抽动 临床上抽动分为四类:①单纯运动性抽动:累及一条或一组肌群,表现为短暂的肌肉阵挛性抽动,缓慢的运动或姿势维持(张力障碍性抽搐)或肌群紧张(强直性抽动);②复杂运动性抽动:累及多组肌群,运动抽动常合并精神行为紊乱,表现为半目的性动作;③单纯声音抽动;④复杂声音抽动伴随语言表达障碍。四类抽动的临床表现见表1。GT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部位、不自主、突发性肌肉抽动。通常头面部先累及,如眨眼、撅嘴、喷鼻、点头、耸肩,逐渐发展到四肢和躯干,可出现一侧投掷运动、转圈、踢腿、腹肌收缩等。抽动发作频繁,一日十几次至数百次。约30%~40%患者抽动时伴爆发性异常喉音,如犬吠声、吼叫声、喉鸣声、嘿嘿声等,或刻板地发出咒骂和淫秽词句,并有强迫性意向。85%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行为紊乱,如躁动不安、过分敏感、易激惹和行为退缩、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破坏行为、学习差等。上述症状在睡眠时消失,精神松弛时减轻,紧张、疲劳或压力增大时加重。患儿可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半自主),例如在上学期间压制抽动的欲望和不舒服感觉,放学回家后则通过抽动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精神压力。因此,自我控制能力、与抽动相关的情感和冲动释放,明显的暗示性是本病区别于其他运动过度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2. 行为障碍 最常见是强迫症(OCD) 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OCD发生率20%~60%,一级亲属中常见,表现为不自主地反复出现而持续存在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冲动行为,或者是重复行为,如不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