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一

实验目的:

测量煤层的孔隙度φ、渗透率、压缩系数Cp (根据气体等温膨胀原理)

渗透率:假设煤层瓦斯渗流符合达西定律,则可得到煤样气测平均渗透率的计算式 )

(2221n n

g v g P P A lp q k -=

μ

式中:q v 为煤体的瓦斯渗流速度(m 3

/s);L 为煤样试件的长度(m);g

μ瓦斯动力黏度系数, P l

为试件进气端压力,p n 为试件出气端压力;A 为试件端面的面积(m 2

)。 如果考虑煤层瓦斯渗流的Klinkenberg 效应

αk p

b

k )1(+

=

其中:k —k 氏渗透率; b –滑脱因子; p-平均压力; ka-常数。

实验原理:

以Forchheimer 方程为理论依据,采用非稳态技术。

注:非稳态技术:在一已知准确体积的标准罐中,充有一定压力的初始气体,然后让气体渗过预测煤样进入大气,从气罐到煤心的气体的瞬时流速确定了气罐中压力降的瞬时速率,由于气体流入大气,所以压力传感器所测的任一时刻的压力就是气体渗过煤心的全部压力降,显然,渗过预测煤样气体可能处于非稳态状态,其压力降呈先快后慢然后越来越慢的趋势,而这个压力降过程与预测煤心的渗透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立起在这种非稳态状态下,气罐中压力降的瞬时速率与煤心K 氏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相应的解析解,在一次测量中,即可利用流速与压力降来计算渗透率、滑脱因子。另外,利用标准体积罐的体积及标准煤心,依据气体等温膨胀原理还可测出煤心的孔隙体积及孔隙度,进一步测出不同环压下的孔隙体积参数,还可以测的煤样的压缩系数。

实验仪器:

高压煤心夹持器、煤心进样系统、覆压倍增器、气体调压系统、定容器、压力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支架面板。

实验过程:

试验测定煤体的渗透率,即在试件两端施加稳定的气压差,待试件中渗流稳定后通过测量渗透流量来计算试件的渗透率。具体步骤如下:

(1)本次渗透试验采用气体为纯浓度为99.99%的甲烷,瓦斯压力分为0.25,0.5,0.75,1,1.5MPa 六个等级。实验前,首先对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2)将成型煤试件置入三轴试件室中,然后将各个系统按试验要求连接,先略加轴压,将试件压住,然后施加围压和瓦斯压力,并让煤体充分吸附24小时,每次改变轴压和围压大小,试件吸附瓦斯8h ,释放瓦斯5 min ,让煤样充分吸附待瓦斯流量稳定后,利用数字测试仪对煤样的渗透速度进行测定。且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围压大于瓦斯压力。

(3)加载轴压至预定试验值,此时开始由低到高施加孔隙瓦斯压力,并记录每一个瓦斯压力情况下的瓦斯流量。

(4)在完成上一组轴压、围压和孔隙瓦斯压力的试验后,开始施加下一级轴压,并重复循环前面一组的试验。

数据分析:

轴压围压体积应力渗流速度

试件

不同孔隙压力

实验流程:

1、电源、气源、电脑。(参数设定在煤心放好之后,其中的稳定时间是指气体从进入到出

去的时间)

2、关闭所有的阀门。(顺关,逆开)调压阀(顺开,逆关)

3、取煤心抽真空,开打对应阀门

先把罐中压力释放,真空泵下阀门打开

气源中表压1Mpa(注:《1》为左边仪器。)

抽真空:所有阀门关闭,把中号(黑纽)打开,下面黑《1》打开,关闭《11》,旁边的白《1》关闭,打开《10》打开阀门3、4

抽真空后:关闭中号阀,关闭真空泵,打开《11》黑纽《1》,关闭《10》阀门4

轴压:打开8(加压力)5、3(下油)2(排气)

围压:关闭5打开4和上阀(开小号的动3圈)打开12,黑纽,关闭17(注:此时的压力小于围压)测后关闭12

连上下管线,最上面两个小阀打开。设定软件,打开17测定孔隙率。后测渗透率,最上面阀门都关闭,点电脑确定。

连接罐和中号阀门(注:先操作操作台,后开仪器)后关8,打开9(注:把中间的气放掉)关中号和罐阀门,开1、9、5、3 连罐的阀。开气阀,关5,开4和上面的阀压力不够的话,关3,7 打开6和下面的黄纽

测渗透率时,不连上面的管线;测孔隙度时,连上面管线。

上面的数字表示按钮,对应设备

实验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吸附CO2、CH4煤粒的α进行研究并找出其随煤阶、压力、时间、煤深等的变化规律。

实验内容及方法

(1)采用容量法测定煤样吸附CH4、CO2量,并根据吸附等温线求出各自的吸附常数a,b值。(2)根据国家标准GB217-81和GBT6949-1998分别测试了煤样真密度和视密度。

(3)测出某一段时间吸附瓦斯扩散通量q、吸附瓦斯的平均量C S及在当地大气压下的游离瓦斯浓度C1。

(4)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a,b和α的值。

煤样采集制备

1、煤样的采集

新鲜煤样经掘进工作面严密封装后,送至实验室。每一种煤样都不得少于2~3公斤,并有5块以上不小于3.5cm的煤块。

2、煤样的制备

煤样经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用标准筛筛取粒度为的0.2~0.25mm煤样,在45~50℃的温度下干燥2~3小时,煤样存放于磨口试样瓶中。选择直径大于35mm的煤块作为视密度的测定煤样。

实验装置

1、专用设备

(1)高压吸附缸。

(2)量筒组(包括水准瓶):用于测量解吸、吸附的瓦斯(二氧化碳)体积。其中:小刻度量筒,容积为200ml士0.2ml,使用水银作封闭液;中刻度量筒,容积10O0ml士5ml,使用饱和食盐水作封闭液。

(3)高压气体瓶:内装50atm以上的纯实验用气体。

(4)气体净化器:内装氯化钙与碱石灰。

2、通用设备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测吸附常数a、b

1、称样

用分析天平称取煤样50克左右,用分析天平称准至0.001克,保存于干燥器中。

2、烘干

为排除水分影响,将称好的煤样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加热至102~105℃恒温4~6小时,干燥真空度不小于70mmHg,烘干后的煤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保存。

3、吸附缸容积测定

装缸前进行煤样罐容积的测定。具体方法是:将煤样罐(内装有一层脱脂棉钢网)旋紧固定螺旋,检查气密性后,与真空泵相连,抽空至1×10-1mmHg,关紧阀门,用胶管与小刻度量筒连接。量筒内预注入一定量空气,然后打开高压阀,使空气进入吸附缸,提高水银平衡瓶,与量筒刻度一致。半小时后读取由量管进入吸附缸的空气体积(两次读数之差),同时记录下量管与煤样罐所处的环境温度。

4、装罐

将称量好的煤样仔细装入煤样罐中。注意不得造成煤样的抛撒,并在上面铺盖一层有薄层脱脂棉的钢网,以防脱气或解吸瓦斯时煤末飞出,装好煤样要旋紧螺钉,并用高压瓦斯充入检查气密性,充入瓦斯压力应高于试验压力10kg/cm2以上。将充有高压瓦斯的吸附缸置于水中检查气密性,看各接头位置及高压阀口是否有气泡出现。

5、脱气

将经过气密性检查的煤样罐与真空泵连接后,置于60℃恒温水浴脱气,真空度达到1×10-1mmHg连接脱气4小时,脱气后关紧高压阀。

6、测死空间

向经脱气后的煤样罐与充有一定体积真空氦气的量筒相连,当量筒内的氦气不再进入煤样罐时,认为氦气已经占据了煤样罐的死空间,读取量筒氦气的体积数。

7、脱去氦气

将测死空间的煤样罐与真空泵连接后,置于60℃恒温水浴脱气,真空度达到1×10-1mmHg 连接脱气2小时,脱气后关紧高压阀。

8、低压吸附

将充入气体的量筒用连接管与脱气后的吸附缸连接,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低压吸附。当低压吸附速度不超过lml/小时,即可认为达到平衡,平衡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最终记录所吸入吸附缸的体积。

9、高压吸附

将完成低压吸附的吸附缸充入高压气体,并置于恒温槽内,记录气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值,直至压力表变化在一小时内变化值不超过0.05kg/cm2,方可认为高压吸附瓦斯达到平衡,此时的压力即为最终的吸附平衡压力。

10、解吸(脱附)

控制不同的压力阶段逐渐放出吸附气体,并在达到新的平衡后记录平衡压力与吸附量管体积的变化值。在最后一点压力达到平衡后开启阀门不再关闭,当吸附缸放出的气体速度小于2ml/h,可认为吸附以达平衡。

测吸附气体煤粒综合传质系数

测定吸附气体煤粒综合传质系数可以与测定煤样吸附常数的实验交叉进行。其步骤如下: 1、从磨口瓶中称取所测煤样50g装入高压缸内,检查高压缸的气密性后将其放入30℃的恒温水浴中,对煤样恒温脱气4小时。

2、向装有脱气后煤样的高压缸内注入一定压力的瓦斯(二氧化碳)气体,在30℃的恒温水浴中平衡4小时以上。

3、打开高压阀门开始放游离态的瓦斯(二氧化碳),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测量了含吸附气体煤样随时间的气体放散量。根据气体放散速度的快慢来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开始时每30s、60s…观察记录一次数据,之后逐渐延长时间段,读取并记录好时间、气体放散量、当地大气压力和温度。

测量煤的真密度与视密度

1、测量煤样的真密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使煤样在密度瓶中润湿沉降并排除吸附的气体,根据煤样排出的同体积水的质量算出煤的真密度。具体步骤如下:

(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2g(称准到0.0002g),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浸润剂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润,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的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蒸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1cm处,并冷却至室温到第二天(过夜),记下室温温度。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并冷却到20℃(或室温)的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这时瓶口和毛细管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否则应重新加水,盖塞)。

(6)迅速擦干密度瓶,立即称出密度瓶加煤、浸润剂和水的总质量。

(7)空白值的测定:按上述方法,但不加煤样,不在沸水浴中加热,测出密度瓶加浸润剂、水的总质量m2。同一密度瓶重复测定的差值不得超过0.0015g。

2、测量煤样的视密度

称取一定粒度的煤,表面用蜡涂封后,放入密度瓶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测出涂蜡煤粒所排开同体积水溶液的质量,计算涂蜡煤粒的视密度,减去蜡的密度后,求出在20℃时煤的视密度。具体步骤如下:

(1)将煤样瓶中的煤粒摊在塑料布上,从不同部位取出20~30g煤样,放在1mm方孔筛子上用毛刷反复刷去煤粉,称出筛上煤样质量,称准至0.0002g。

(2)将称好的煤粒置于网匙上,浸入预先加热至70~80℃的石蜡中,使石蜡温度保持在60~70℃,用玻璃棒迅速拨动煤粒至表面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立即取出网匙,稍冷,将煤粒洒在玻璃板上,并用玻璃棒迅速拨开煤粒使其不互相粘连。冷却至室温,称出涂蜡煤粒的质量,称准至0.0002g 。

(3)将涂蜡后的煤粒装入密度瓶内,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至密度瓶的2/3处,盖塞摇荡或用手指轻敲密度瓶,使涂蜡煤粒表面不附着气泡,再加入溶液至距瓶口约1cm 处。置于恒温器中在(20±0.5)℃下恒温一小时。也可在室温下放置并记录下溶液温度。

(4)用吸液管滴加溶液至瓶口,小心塞紧瓶塞,使过剩的水溶液从瓶塞的毛细管上端溢出,确保瓶内和毛细管内没有气泡。

(5)迅速擦干密度瓶并立即称重,称准至0.0002g 。

(6)空白值的测定:在测定煤样视密度的同时,测定空白值。测定密度瓶和水溶液的总质量,称准至0.0002g 。要求同一密度瓶连续两次的测定值的差值不得超过0.0100g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吸附常数a 、b 的数据处理 1、吸附缸的容积计算

)273/()30273(/

t v v ++?=

式中:v —吸附缸的容积,ml;

V 、

—由量管进入吸附缸的气体体积,ml ; t —室温,℃;

30—吸附缸所处的恒温槽温度,℃;

如果吸附缸不是在恒温槽内,而是与量管同处于室温状态,则此时量管的读数即为吸

附缸之体积

)(/

ml v v =。 2、装入煤样后吸附缸的死空间计算

本实验采用向装入煤样并脱气后的吸附缸内注入真空氦气的方法来直接测出死空间的体积(见实验步骤六)。

3、低压吸附量计算(克煤吸附瓦斯量)

低压吸附量等于在参考状态条件下从量筒中进入吸附缸内的气体量和吸附缸内游离气体量之差,即:

n

a a a n a a a p t v t p t p t v t p t Q )15.273()8/)(15.273()15.273()8/)(15.273(0

111+-+-

+?-+=

式中:1

Q —为参考状态下的低压吸附量,cm 3

v ?—为室温下从量筒中进入吸附缸的总气体量(量筒内气体变化量),cm 3

; 0v —死空间体积,cm 3

t 1—为恒温箱的温度(煤层温度),℃; t —为室温,℃;

t a /8—为水银气压计温度校正值; p a —为室内大气压力,mmHg ;

p n —为衡量煤层中气体含量大小的参考压力,一般取760mmHg ; 其它符号同前。 4、高压吸附量的计算

在两个平衡压力区间的高压吸附量等于在参考状态条件下从吸附缸内解吸、扩散到量

筒中的气体量和吸附缸内游离气体变化量之差,即:

n

i n a i a a i i p v p p t v t p t Q 0

)15.273()8/)(15.273(?-

+?-+=

式中:Q i —第i 压力平衡区间在参考状态下的吸附量,cm 3

△v i —为室温下量筒中气体变化量,cm 3

; △p i —为平衡压力之差; 其它符号同前。 5、单位质量煤的吸附量

w Q Q Q i

∑+=

1

式中:Q —单位质量煤在参考压力下的吸附量,cm 3

w —煤样重量,g 。 其它符号同前。 6、求吸附常数

通过线性回归求取吸附常数

ab a p Q p 1+= 式中: p —吸附平衡压力,MPa ;

a —单位质量煤在参考压力下的极限吸附量,m 3

/t ; b —吸附常数量,MPa ; 其它符号同前。

以p/Q 为因变量,p 为自变量线性回归求出直线截距1/ab 和斜率1/a ,然后再求出a 和b 。由于煤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煤中的可燃物,所以在处理吸附实验数据时,煤的吸附性能用单位质量可燃物极限吸附量表示。 综合传质系数的数据处理 1、吸附速率方程式:

()

1C C q s -=α

式中:q —吸附速率,kg/m 3

﹒s ;

α—煤粒综合传质系数即吸附瓦斯与游离瓦斯质交换系数,1/s ;

C s —煤粒吸附瓦斯浓度,kg/m 3

()RT

bP P P ab C n 0011+=

ρ,为一个大气压下的吸附浓度,kg/m 3

a —每克煤在参考状态下的极限吸附量,m 3

/kg ;

b —吸附常数,Pa -1

; p 0—一个大气压力,Pa ;

ρ—煤样的视密度,kg/m 3

p n —衡量气体含量大小的参考压力,一般为10-1

Pa ; R —气体常数,J/kg ·K ;

T —绝对温度,K 。

2、C s 是单位体积煤粒所含瓦斯(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g/cm 3

。每一时间段的q 都对应一个值。C s 的具体计算如下: C s 1

则是按最后放出瓦斯(二氧化碳)的总量V n 减去在第一时间段测出的量筒读数V 1的一半,

即用V 总- V 1/2来计算第一段时间C s 1的值;C s 2

按第二时间段测出的量筒读数V 2的一半,即

V 总- V 2/2来计算第一段时间C s 2

的值,以此类推。计算公式为:

()

50

2n 1i i s V V C -=

ρρ (n i .1n 3.2.1-= )

式中:V n —瓦斯(二氧化碳)放散总量,cm 3

1ρ—瓦斯(二氧化碳)的密度,取0.717 g/cm 3

ρ—煤的视密度,g/cm 3

3、每克含瓦斯(二氧化碳)煤粒放散气体的扩散通量的计算式如下:

()

t V V q i i ?-=

-501i 1ρρ n i 3.2.1=

式中:q i —第i 时间段吸附瓦斯(二氧化碳)扩散通量,g/cm 3

.S

V i —第i 次记录的瓦斯(二氧化碳)的放散量,cm 3

; t —放出瓦斯(二氧化碳)的时间,s ; 其它符号同前。

4、通过动槽式压力计随室温变化的汞膨胀性的压力校正值和饱和食盐水蒸汽压力校正值对

大气压力、温度和放出气体体积V i 进行校正。然后根据1至3分别计算出q i 、C s i

、C 1及α的值。

5、计算放出气体的标准体积

所有用与充满饱和食盐水的水准瓶相连的量筒测量放气体的体积V ,并读出室内大气压P a ,室温t 1,都必须通过动槽式压力计随室温变化的汞膨胀性的压力校正值和饱、食盐水蒸汽压力校正值按对所测的气体放散量进行校正,计算放出甲烷气的标准体积。

()

()

(94002.02.27333.1012.27311---+=

p a ci W t P t V

Q

式中:Q ci —放出甲烷气的标准体积,cm3; V —计量管读出的气体体积,cm3;

P a —室内大气压力,kPa ; 0.002t 1—动槽式压力计随室温t1变化的汞膨胀性的压力校正值,kPa ; Wp —食盐水的饱和蒸气压,kPa 。 煤的真密度与视密度的数据处理 1、计算煤样真密度 (1)计算每样真密度

1

2d

20

20m m m m TRD d -+=

式中: TRD 20

20—干燥煤样的真相对密度;

m d

—干燥煤样的质量,g ;

m 2—密度瓶加浸润剂和水的质量,g ;

m 1—密度瓶加煤样、浸润剂和水的质量,g 。 (2)计算干燥煤样的质量

100100m ad

M m d -?

=

式中:m ―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g ;

Mad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按GB212规定测定,%。 (3)计算在室温下的真密度

t

d d

K m m m m TRD ?-+=

1

220

20

式中: K t =d t /d 20 ,t ℃下的温度校正系数。 d t ―水在t ℃的相对密度; d 20―水在20℃时的相对密度。 (Kt 的值可以查表得到) 2、计算煤样视密度

20

123421

20

20w

ax t d dw m m d m m m m ARD ???????--??????-+=

式中:ARD 20

20—在20℃时的煤的视密度;

m 1—煤的质量,g ;

m 2—涂蜡煤粒的质量,g ;

m 3—密度瓶,涂蜡煤粒及水溶液的质量,g ; m 4—密度瓶,水溶液的质量,g ;

d t —在t ℃时1g/L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溶液,g/cm 3

dwax —石蜡的密度,g/cm 3

d w 20—蒸馏水在20℃时的密度,可近似取1.00000g/cm 3

。 注:煤的真密度和视密度如可知,则不用测量。

R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实验十七 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RC 串联电路在接通或断开直流电源的瞬间,相当于受到阶跃电压的影响,电路对此要作出响应,会从一个稳定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态,这个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此过程变化快慢是由电路中各元件的量值和特性决定的,描述暂态变化快慢的特性参数是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或半衰期。 一个实际电路总可简化成某种等效电路,常见的等效电路有RC 或RLC 电路。本实验研究RC 串联电路在暂态过程中,不同参数对电流、电压的影响。通过对暂态过程的研究,可以积极控制和利用暂态现象。 研究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通常用直流法或交流法,直流法包括冲击法和电压法,交流法中有示波器观测法。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在电子电路中有许多用途,例如:可起延迟作用、积分作用、耦合作用、隔直作用等等。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有关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2.通过研究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特性的认识和对RC 串联电路特性的理解。 3.提高对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分析技能。 4.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习和了解进行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实验原理】 1. RC 串联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在由电阻R 及电容C 组成的直流串联电路中,暂态过程即是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图17-1),当开关K 打向位置1时,电源对电容器C 充电,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电源E 。这个暂态变化的具体数学描述为q =CUc ,而I = dq / dt dt dUc C dt dq i == (1) E iR Uc =+ (2) 将式(1)代人式(2),得 E RC Uc RC dt dUc 11=+ 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u C =0,得到方程的解: 上式表示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是按指数 增长的一条曲线,稳态时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 源电压E ,如图17-2(a) 所示。式中RC=τ具有 时间量纲,称为电路的时间常数,是表征暂态过 程进行得快慢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电压u c 上升到0.63E ,所对应的时间即为τ。 当把开关k 1打向位置2时,电容C 通过电阻R 放电,放电过程的数学描述为 图17-2 RC 电路的充放电曲线 (a )电容器充电过程 (b )电容器放电过程 图17-1 RC 串联电路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一个完善的统计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应。例如,研究某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即为受试对象,这种降压药为处理因素,血压的变化便是试验效应。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如何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实验研究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三个要素。 一、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受试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选择受试对象应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应必须稳定。其次是为是研究结果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需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实验因素,例如给予的某种降压药。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除此以外,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同一处理组的处理因素应始终保持不变,包括处理因素的施加方法、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象的反应或结局,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设计与撰写

一、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临床试验方案由研究者或申办者拟订,应符合GCP要求。研究者和申办者均应在已制定的临床试验方案上签名并签署日期。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代表性:受试者样本符合总体规律;②重复:结果经得起重复验证;③随机: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④对照与盲法:避免条件误差与主观因素。 试验方案的格式包括:①封页:包括题目、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与地址,拟订日期;②正文:GCP要求的23项;③封底:各参与的临床试验机构与主要研究者、申办者的名称与联系方式;④主要参考文献。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内容(GCP第四章第十七条)有以下23条: (一)试验题目: (二)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得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三)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四)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五)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六)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七)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八)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九)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存条件; (十)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十一)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十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和分析; (十三)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十四)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十五)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十六)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十七)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十八)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十九)试验相关的论理学; (二十)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选十 RL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RLC 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了解该电路的特性,具体要求达到: 1.加深对阻尼振荡的理解; 2.能用示波器定量描绘三种不同阻尼振荡的波形;并记录下临界阻尼电路R 且与理论值相比较。 3.测量弱阻尼振荡周期T ’。并与理论值相比较;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低频讯号发生器,波形发生器。 三、参考书目 1.林抒、龚镇雄《普通物理实验》P.319-324 2.邱关源《电路》 3.A.M.波蒂斯、H.D.扬《大学物理实验》P.149-158。 四、基本原理 本实验要研究的是RLC 串联电路在阶跃电压(或称方波讯号)作用下的工作过程及电容上电压0V 变化的规律。 实验线路如图1所示。输入讯号如图2所示。 R L C A B 方波讯号a b c t u (t) 0T /2T 图1 图2 方波(或称矩形波)讯号的周期为T ,其电压变化的特点是:1.a~b 电压为E ,b~c 电压为零,以后周而复始。形成阶跃式电压;2.该讯号电压变化的周期较短。约310-s~510-s 。在电路中相当于供能断续开关,使电路的变化过程是短暂的瞬态过程。 由上述可知,当电路处于方波的正讯号输入时,即相当于在A 、B 端加上电压E ,使电容充电。由于R 、L 、C 的存在,可得电路中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如下: E IR dt dI L =+ 又因I=dt dQ ,上式可写为: E C Q dt dQ R dt Q d L =++22 (1) 由初始条件t=0时,Q=0、dt Q d =0且当阻尼较小时(即2R

化验室设计要求

新闻中心 实验室设计要求 添加日期:2011-9-15 16:36:50 实验室设计布局时,开间模数适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最佳。 1、在实验室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或预留有足够的实验区域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在设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报告总结(一): 学校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场地,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对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拥有各类实验室且实验仪器基本配套齐全的学校来讲,管理是关键,因为只有管理跟上去了,才能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好各类仪器设备。对此,作为一所中学的实验室人员,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实验人员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在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员,可以改变整个实验室的面貌,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而一个差的实验员,可导致整个实验室变成脏、乱、差的劣境,从而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我们每一个实验员,一方面在平时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大家在平凡的点滴工作中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断去兄弟学校和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实验设备和成果展览。这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实验仪器发展的新情况,更看到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改进。

同时学校还鼓励我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撰写论文,或进行业余进修,以增强我们在各方面的修养。由于平时有着严格的要求和业务考核,现有的每一位理、化、生实验员都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到实验室整洁有序,实验准备快捷无误,从而保证了各项教学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校根据上级的规定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等,进而做到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危险品的使用实行了领用登记手续,从而保证了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由于各位实验员的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证了各项制度的顺利贯彻和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科学管理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根据建帐要求,设立了总帐、分类明细帐、低值易耗帐,并建立了橱卡,注明仪器的编号、名称、数量。平时对购进或调拨来的仪器设备物品都按统一编号顺序进行登记入帐,且对消耗掉的物品及时记入各分类记录薄上。每学期末都进行一次帐、物、卡核实,并把报废报损的仪器遣报损单,经领导批审后销帐,ZUI后把核查的数目转入总帐、分类帐上,这样就能做到巾长物卡三统一了。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实验报告总结(15篇汇总)

实验报告总结第1篇 课程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必须要去做的,能够使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以及对地形分析等等的实验操作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我很多思,给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专题地图和数据处理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具体的认识。经过这次课程实验学习,我掌握专业软件件的简单运用;掌握地图专题制作的不一样方法,地图匹配,属性修改,数据处理,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地图美观,也掌握制图方法和技术,也懂得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实验资料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的制作,GIS的矢量化分析,数据误差校正,GIS数据格式转换,空间内插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并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确定,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住方向,接下来,就是把它细化,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可是这个过程曲折可谓一言难尽。整个半天都是对着电脑,不然就是翻阅书本。再此期间我失落过,因为自我不懂的地方还很多。在做GIS实验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无穷,好多数据都是一边做一边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如果出现误差或者错误,就会导致后面的一些实验操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和完成,这更是使我体会到仅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做好事情。本次的这些实验加强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 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加强理解。培养我查阅资料的本事和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本事。经过实际操作,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并培养严认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很理解,但当我做完这些实验后,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操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也有的是用错方法,总之就是实现不。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牢固。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GIS实验中,不仅仅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各种其它本事上也都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应对社会的挑战,仅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忙。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趣味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应对需要应对的事情。 实验报告总结第2篇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学期的学习中,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累,可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仅巩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与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解决。 此次课程实验学习给自我最大的感触是,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懂的也好不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实验设计课程总结

试验设计课程总结: 第一章 1.试验设计与分析:简称试验统计,是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包括 两部分容,对试验或者调查进行周密而审慎的设计,然后通过试验或者调查得到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试验或者调查的结果给你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到结论。 2.误差:观察值与真值之间或者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 3.试验误差包括三种; 系统误差:观察值与真值之间发生了有一定放行的偏离,这种偏离叫做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观察值与针织之间仅仅发生了一些无方向的微小偏离,即这种偏离具有随机性,这种偏离就称为随机误差。 错失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称为错失误差,如记录、测量错误等,只要试验人员敬业、细心进行试验,可以杜绝此类误差的发生。 4.准确度:是指同一处理的挂差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越是接近,则试验越准确。 精确度:是指同一处理的重复观察值间彼此接近的程度。 5.试验误差的来源:供试材料固有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管理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观察测定的 不一致造成的差异 6.抽样误差:(随机误差的一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7.试验指标:为衡量试验结果的好换或者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形状或者观测的项目 称为试验指标。 8.试验因素:试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为试验因素。 9.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者数量等级 10.试验处理:实现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简称为处理 11.试验单位:在试验中能接受不同试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 12.重复:在试验中,将一个处理实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甚微处理有重复,处理实施 的单位数称为处理的重复数。 13.数量性状:是指能够以量测或技术的方式表示起特征的性状。 14.数量性状资料:观察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 15.质量性状: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如颜色,性别等。 16.质量性状资料:值用量测手段得到的数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等工具直接测定的数量 性状资料。 17.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18.方差(variance)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刻画数据集中或者离散的程度。

r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实验 1.3 RC 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 1.3.1 硬件实验 1. 实验目的 (1) 研究一阶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2)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在方波激励下,RC 电路参数对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 2. 实验预习要求 (1) 分别计算图 1.3.1 ~ 1.3.3 中,电容电压在 t = τ时的 u C (τ)及电路时间常数τ的理论 值,填入表 1.3.1 ~ 1.3.4 中。 (2) 掌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条件。 3. 实验仪器和设备 4. 实验内容及要求 (1) 测绘 u C ( t )的零输入响应曲线 按图 1.3.1 连接电路,元件参数为 R = 10 k Ω r = 100 Ω ,C = 3300 μF ,U S 由 SS3323 型直流稳压电源提供。 注意:电容 C 为电解电容器,正、负极性不能接反(实验箱上各电解电容器的安装极性均为上正下负),否则易造成电容损坏。 R 图 1.3.1 闭合开关 S ,调整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幅度旋钮,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监测电容器 C 上电压 u C ,使其初始值为 10 V 。 打开开关 S ,电容 C 开始放电过程。在 C 开始放电的同时,按表 1.3.1 给出的电压用手表计时,将测量的时间值记入表 1.3.1。 再将 u C (τ) 对应的时间(此数值即为时间常数τ1)记入表 1.3.2 中。 注意:a)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 u C ,用手表计时。 b) 因放电过程开始时较快,建议测量零输入响应的过程分几次进行计时。 将电阻换为 R = 5.6 k Ω,C 不变,测量 u C (τ) 对应的时间τ2,记入表 1.3.2。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除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必备条件以外,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必须由各实验室或研究室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反复讨论,确定各实验室方案,现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述如下。 1.1.1实验室名称 (1)房间名称:根据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同的实验室。 (2)需要房屋间数:同一类的房间需要几间。 (3)每间房屋使用面积:房间面积大小与建筑模数有关,采用何种模数及何种结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计算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1.2.2建筑要求 (1)房间位置要求: 底层:设备重量较大或要求防震,则可设置在底层。 朝北:有些辅助房间或实验本身要求朝北。 朝南: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要求。 楼层:有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安静,应尽量放在高层。 (2)室内尺寸要求:如实验室要求空气调节系统必须吊顶,则层高就相应地要增加。有些实验室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则采用单独的尺寸。 (3)房间要求:指实验室本身的要求。 有的要求一般清洁。

有的要求洁净,进行实验时要求房间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 耐火:大多数实验室要求耐火。 安静:如消音室、录音室等。 (4)门要求:实验室的门有各种要求。 内开:门向房间内开。 外开:主要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 个别要求:双向弹簧,有的要求单向弹簧或推拉门。 隔声:有的实验室要求安静,要求设置隔声门。 保温:如冷藏室要求采用保温门。 屏蔽:防止电磁场的干扰而设置屏蔽门。 自动门:大门口要求自动门。 (5)窗要求:实验室的窗有各种要求。 开启:指向外开启的窗扇。 固定: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采用固定窗,避免灰尘进入室内。 部分开启:在一般情况下窗扇是关闭的,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换气,当检修、停电时,则可以开启部分窗扇进行自然通风。 双层窗:在寒冷地区或空调要求的房间采用。 遮阳: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而定,有时需要水平遮阳,有时须用垂直遮阳。有的可用百叶窗。 密闭:窗扇可以开启,但又要防止灰尘从窗缝进入,故采用密闭窗。 屏蔽窗。 隔声窗。 (6)墙面要求: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作为高频电子的老师,高频基础实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比如说:新奇,原则性强等等,学生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悉,喜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算起来虽只让学生做了六次实验,仅仅只是初步接触,当却感觉学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觉得要做好高频电子实验,需要意识到如下几点: 1、充分的预习是必要的。以往做电子技能实训与考核实验台电工实验时学生往往只看一下步骤,原理一带而过。这样做实验时便会吃大亏。一般在实验前得花上一个小时去预习。这样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2、需要预先对结果进行预测,至少在碰到问题时会合理的去分析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有血的教训的,由于某个学生对过程中一个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出现了重做的悲惨命运。 3、对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要在意。这里可不是说我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

更无情。可能是由于我的原因吧,我每次让学生实验时,似乎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再三叮嘱,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安生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总结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高频电子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的一些基本理论了。比方说lc谐振电路,频带的展宽等。让学生了解到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仪器便可以将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我想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台高频电子实验之所以会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并被视为学校开放性实验室,与其在实验中和学生走在一起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进这个实验室。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2):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设计性实验,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老师了解一些有关的内容,但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设计性实验让我们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资料搜集与处理、交流等活动,从中获得学

实验设计基本要求

北京四中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过程由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组成。在实验的准备阶段,设计一个周密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实验实施成功的关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5.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装配和操作);6.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7.问题讨论。 一个实验目的的达到,往往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方案,但我们总是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一、科学性 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例如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把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由于SO2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正确的实验方案的图示如图: 以上实验中,如果在品红溶液不褪色的情况下,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气体中含有CO2,否则没有CO2。 2.操作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请看下列除杂方法: (1)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2)用加入乙醇、浓硫酸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如果单从化学原理方面去看,以上两个实验方案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许多同学在实验设计上对于这种思路也是乐此不疲,其实这些实验方案是根本无法实施的。方案(1)正确的方法是: 方案(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进行分液操作。 二、安全性 为了杜绝人身伤害和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安全工作必须做好。实验安全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防漏气——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爆炸——检验气体的纯度,有可燃性气体的实验,应将装置系统中的空气排净后再进行点燃和加热的操作。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3.防倒吸——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吸收要加防倒吸装置,对有加热要求的综合实验,在与液体接触的部位前,最好设置“安全瓶”等装置以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要注意酒精灯熄灭及导管的处理顺序。

实验三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14级软件工程班 候梅洁14047021

【实验目的】 1.用存储示波器观察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电容,电感特性及电路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 2.用示波器观察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阻尼振动规律。 3.进一步熟悉使用示波器。 【实验仪器】 电感箱、电容箱、电阻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导线等。【实验原理】 在阶跃电压作用下,RLC串联电路由一个平衡态跳变到另一平衡态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暂态过程期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电感上的电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称为暂态特性。 1.RC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观测U c波形时:方波信号500Hz输出;分别取:第一组R=1000?,C=0.5uF,第二组R=500?,C=0.2uF; 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后,我们在坐标纸上绘制了U、U c、U R 的 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U、U R 、U c三者周期、相位均相同。且 U R =U-U c。U、U c都是呈指数型变化的,然而U比U c变化的缓一些。在阶跃电压的作用,U c是渐变接近新的平衡值,而不是跃变, 这是由于电筒C储能元件,在暂态过程中不能跃变。而U R 变化幅度 很大,理论上,U R 的峰值应该是是U的峰值的两倍,因为开关接1时,给电容正向充电时,R两端的电压为E,当反向电容放时,R两 端电压为-E,两者之差为2E,就是U R 的峰值。而事实上,我们看到 的波形图中U R 的峰值小于2U,这可能是由于: (1)电阻内部有损耗、欠阻尼振荡状态下的电感和电容存在着附加损耗电阻,并且其阻值随着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故实际上电路中的等效阻值大于R与用万用表测出的电感阻值之和. (2)数字示波器记录的数据精确度有限造成误差。 (3)数字示波器系统存在内部系统误差。 (4)外界扰动信号会对示波器产生影响。 (5)电器元件使用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相应的参数有误差。 (6)电源电压不稳定. 2.测量RC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我们取一个峰值处为t 1 ,取与其最 近的一个零点处为t 2,调节示波器将t 1 和t 2 时间段的波形放大到合适

实验设计与分析总结

一、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t检验只能用于两本均数及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样本及以上样本之间的比较。 联系: 1、两者都要求比较的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2、而且两本均数的比较及方差分析均要求比较组有相同的总体方差; 3、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t检验的推广,成组设计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 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 4、对于两样本之间的比较,方差分析和t检验效果是相同的。 区别: t检验只能用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可以用于多样本之间的比较。 二、总体回归函数也成为理论回归函数, 模型为 E(y | x)= a + b x 其中参数ab存在但未知,是一个期望值, 样本回归函数也成为经验回归函数 模型为 y^ = a^ + b^ x 其中a^ 、b^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出来的平均值,y^也是通过估计所得的方程预测出来的平均值。既然是平均值就存在方差σ2 非实际模型,知识用来拟合实际模型。 总体回归线是未知的,只有一条。样本回归线是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每抽取一组样本,便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线。 总体回归函数yi=β0+β1Xi中的β0和β1是未知的参数,表现为常数;yi是随机变量。而样本回归函数yi^ = a^ + b^ xi中的a^、b^、y^都是随机变量,其具体数值随所抽取的样本观测值不同而变动。 总体回归函数中的σi是yi与未知的总体回归线之间的纵向距离,它是不可直接观测的。而样本回归函数中的Si是Yi与样本回归线之间的纵向距离,当根据样本观测值拟合出样本回归线之后,可以计算出Si 的具体数值。 三、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概念不同; ②用途不同; 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 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最优设计就是从实验误差方差为最小的基本目的出发得出的一种设计方法。

《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实验指导(最新版)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实验内容 1.RC 电路暂态过程的观测 实验中用方波发生器代替了直流电源和电键。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器的波形,在方波电压值为U 0的半个周期时间内,电源对电容器C 充电,而在方波电压为零的半个周期内,电容器内电荷通过电阻R 放电。充放电过程如图所示。 (1)把方波信号发生器Hz f 500=、可变电阻R=0~5K Ω、电容C=0.1μF ,示波器按图接线。 (2)调节可调电阻R ,观察C V 的波形。 (3)记录电阻R=1K Ω、电容C=0.1μF 选用合适的扫描速率档位和衰减档位,完整地显示暂态过程。用示波器逐点测试Uc 和时间t 值,记入表中 具体方法如下: 按下cursor 按钮以显示测量菜单,光标模式选追踪;光标A 、光标B 都选测试通道,并将光标B 固定在所选参考点,移动光标A,记录所在位置的)(),(C U Y t X =?=?

(4)测量半衰期2 1T ,求出τ的实验值,并与理论值τ=RC 进行比较. (4)选做:改变电阻(电容)值,观测Uc 波形,记录一完整暂态过程内的Uc 值。 (5)选做:观测RL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记录一周期内的UR 值。 数据记录 一.研究不同τ值的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1、f=500Hz(方波) R=1000Ω, C=0.1μF 。 数据处理 1、 用Excel 或其它软件作图,把不同τ值的的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作在同一图上。测量 得:R=1000Ω C=0.1μF =2 1T 计算得:==2ln 2 1RC T 理论值 相对误差 2、 用Excel 或其它软件作图,描绘欠阻尼状态的RLC 暂态过程图。 测算2 11 2ln C C V V t t -= 实验τ,并与理论值比较

设计实验要求

设计性实验总体要求 为了巩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所学习的各种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面向21世纪的学生所必备的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们安排了设计实验的内容。这些实验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设计出实验方案,在教师认可后并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合成某些有实用价值的中间体或化合物。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查阅文献,包括从多媒体计算机的光盘及计算机网络中查阅并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资料及具代表性的期刊、杂志。但是,要注意的是,各种文献中记载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往往彼此不同,有些内容出于保密等原因而不详实,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进行正确的判断、综合。通过透彻掌握目标分子的合成原理、主副反应、产物(含副产物)的有关性能(如溶解度、熔点、沸点),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合成路线、使用的原料与试剂、仪器的选用、操作条件的控制、主副产物的分离、产品的精制、鉴定等)。 设计方案经教师审定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实验后除了要交出产品还应写出设计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报告应按小论文形式撰写。其格式可参照一般化学、化工杂志的论文,应当包括题目、作者、提要(摘要)、关键词、实验内容、结果讨论、主要参考文献等栏目。要简要地介绍题目的背景、实验的目的意义,要有实验步骤的精确描述(包括原料的配比和用量、工艺流程和实验条件、有关数据和现象等等),要有实验结果的有关数据(包括产物的产量和收率、产品质量的有关物理参数及文献值、图表、波谱及其他有关数据,等等),要有讨论(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对实验的改进意见、意外情况的分析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具体要求如下: 设计性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 一、实验方案设计应包括: 1.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2.实验仪器与试剂(应明确各自的具体用途)。 3.按大纲给出的基本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应具有可操作性,其中必须标明基本数据。 4.如实验中要用到标准溶液,则需写明实验所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5.列出相应的表格用以记录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 6.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7.列出相关参考文献的出处。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2.充分利用化合物的常数,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