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吴聪

内容提要:《知汝殊愁帖》的作者及今草书创立者的确定,自唐初以来,众说纷纭。清代

学者姚鼐从考据的角度,为《知汝殊愁帖》和今草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

证据和有益的启示,具有较强的理性与科学性。

关 键 词:姚鼐 书法 考据 《知汝殊愁帖》 今草

今草书产生的时代及其创立者的确定,自唐初欧阳询提出以来,在很长的时

期内,未得到明确的答案。《淳化阁帖》所载《知汝殊愁帖》,一直被视为早期今

草书成熟的代表作,其书写者被传为是今草书的创始人,但此结论缺乏可靠的依

据。考证《知汝殊愁帖》的困难在于:《知汝殊愁帖》作为一件今草书作品,没

有书写年代的标示,也没有书写者的名款。从史载文献来看,历代法帖鉴定家从

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问题的化解有所探索,但并没得出一致认同的

结论。总结以往的讨论,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知汝殊愁帖》是否可作为断定

今草书创始人的依据?《知汝殊愁帖》是否可确认为最早出现的今草书作品?如

果这类问题未解决,清代以前的一切相关讨论都是无用的。

(一)、姚鼐对《知汝殊愁帖》的鉴定

姚鼐在对《知汝殊愁帖》的跋语中,从考据的角度,结合史实,对《知汝殊

愁帖》书写内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为今草书的产生时代及其创始

人的确定,梳理出了可靠的证据。本文称其可靠,是就姚鼐论证角度的全面性与

所提供材料的“真”与“实”而言,同时也是对其所持考据方法的理性与科学性

的肯定。

姚鼐对《知汝殊愁帖》的分析如下:

其一,根据书体的演

变过程。他说“凡汉人作

书,止有章草之体,赵壹

《非草书》所谓史书相与

犹谓就书,云:‘适迫遽,

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

今反难而迟’,故伯英号

为匆匆不暇草书,此正如

赵壹之所讥也。至晋渐趋

疾速,乃有二王之体,与

崔张之体全别。亦犹晋真

书之非汉隶体也。王著都

不辨此,妄列崔张之书,

诚为大谬。”1

《知汝殊愁》帖是具魏晋风格的今草书体(见图1),是在汉代章草书

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张

芝为汉时人,只有书写章草书体的可能,王著在这一点上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图1 宋《淳化阁帖》游相本图P63页)

二,根据书写的内容。《知汝殊愁》为两帖,分述了两件事,即王氏家族谈佛学之事与王子敬甫解吴兴而未发之事,姚鼐分析认为:“王氏喜讲佛经,世说载:‘法护僧弥供于宅,讲阿毗昙心经’此帖言讲竟不竟,即其类言。讲竟不得,终尽为可恨事,欲荀之还,当更经理之。后帖以东亭常居吴,故问其游。虎邱祖希者,张玄之字,代子敬为吴兴郡者,又与荀珉交善也。子敬作此书,似甫解吴兴之任而未发,故与祖希时面,由吴兴入都必过吴,故云:‘还复共集散矣’”1姚鼐对书写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此帖是子敬的一手稿,与东汉张芝毫无旁涉。其三,追溯此帖被误传为张芝所书的历史原因。“唐太宗作晋书王羲之传论,故云:‘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也’意其后复命购求,遂有人以子敬书讬名伯英以献之,当时廷臣亦不知汉人作章草无二王之体,第睹其笔势惊绝不敢云,非张书耳。唐艺文所云,得献之张芝等书,以贞观字为印是也,然固不若其晋书御论之为确矣,自是唐人率讼其误。张怀瓘云,伯英变子玉之体为今草书者,即指知汝殊愁等帖言也。唐人相传有绪,至宋以入阁帖,绝不知为大令书矣,此非尽王著之过也。”2由此看来,此帖之所以被误传为张芝所书,唐太宗征集张芝书法是误传的起因,廷臣作假蒙利是误传的直接原因,王著作为《淳化阁帖》的主持人不辨真伪乃至误导后学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姚鼐从三个不同角度对《知汝殊愁》进行剖析,做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彻底辨伪,注重对法帖的怀疑与考证,理由充足,说服力强,引用了《晋书》、《唐书艺文志》中的叙述,加以佐证。在辨伪中,尤其关注法帖中出现的相关人物,作为重要线索进行梳理,如对文中谈到的“子敬甫解吴兴之任而未发”一事,进行了较为确切的考证,此事对于确认此帖为子敬所书至关重要。姚鼐对此帖的辨伪,充分发挥了他在学实上的优势,让作伪者难逃他的法眼,廷臣作伪时,在形式上也是费尽了苦心,承上的伪作居然逃过了擅长书法且身边书家成群的唐太宗的甄别。姚鼐避开在形式上的争论,直接切入作伪者无法作伪的作品内容与流传历史,澄清了子敬的书名,将《知汝殊愁》帖以真实的历史面目展现于后学者,可谓大家风范。

从以上姚鼐的分析可知,《知汝殊愁帖》为王献之所书,王献之为王羲之之子,说明《知汝殊愁帖》属东晋中后期的作品。如果承认《知汝殊愁帖》为最早的今草书作品的旧说的话,那么今草书产生于东晋中后期,王献之即为创始人。

(二)、认为《知汝殊愁帖》为张芝所书的历代鉴定家及其观点

根据姚鼐对《知汝殊愁帖》的鉴定,首先可以否定的是历代以来认为《知汝殊愁帖》为张芝所书的观点,其代表评论家及其观点如下:

认为今草创立者为张芝的历代评论家,均从今草的风格切入,有两种鉴定思路,其一是:“一笔书”的书写特点;其二是:与张芝有关的师承关系。持此论最早的评论家是张怀瓘,其《书断》云:“自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然伯英(张芝)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伯英虽始草创,遂造其极。伯英即草书之祖也。”3他在此处,既谈到了张芝的师承关系,又描述了其“一笔书”的书写特点。唐韦续也持张怀瓘评张芝书法“一笔书”的特点,在《五十六种书》中,列“一笔书”,称:“一笔书,弘农张芝临池所治。其状崎险,有循环之趣。”4。元代郑杓和刘有定也与张、韦观点一致,郑杓在《衍极》中称:“伯英圣于一笔书”,刘有定在下进行详注,不但介绍张芝生平、书艺成就及渊源,还指出:“伯英重以省繁,饰之铦刮,加之奋逸,首出常伦,又出

意作今草书。其草书《急就章》借一笔而成,气脉通达,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

行。” 5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对张芝的“一笔书”也有所评价:“张伯英草书

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盖隔行不断,在书体均齐者犹易,惟大小疏密,短

长肥瘦,倏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6,所持观点与张、韦、郑、

刘是一致的。宋蔡襄则从风格的角度描述了张芝的书法,认为张旭、怀素所书为

今草,且出自张芝,那么张芝也亦应为今草,他在《论书》中称“钟、王、索靖

法相近,张芝又离为一法。今书有规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张也,旭素

尽出此流。”7明代王世贞也从风格角度对张芝书法有所评论,在《弇州山人书画

跋》中称:“张有道书,变章法创今草,为古今第一。昔人谓其如‘清涧长流,

萦洄崖谷;交龙骇兽,奔腾挐攫’。今此诸帖法具有之。米元章以真迹久绝,疑

为长史书恐长史不便解此耳。”

作品的艺术风格,是鉴赏者通过观察得出的感性结论,那么,抓住作品的艺

术风格进行鉴定,肯定也属于一种感性的判断。鉴定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理

性的思维。作为西方思想源头之一的柏拉图曾说过:“凡是由人的理性和推理所

认识的东西总是真实的,永远不变的。而凡是意见和非理性的感觉的对象总是变

化不定的,不真实的。”8历代以来,不少书家都确认《知汝殊愁帖》为张芝所书,

但是,都是从分析作品风格,从感性的角度得出的判断,是不可靠的。

(三)、认为王羲之只书写今草

的历代鉴定家及其观点

在历代以来的评论中,亦有认为《知

汝殊愁帖》为王羲之所书,多从时代的划

分来判断王羲之为今草书的创立者,章草

主要盛行汉代,今草主要盛行于晋代。张

芝为汉时人,书章草是自然的事;王羲之

为东晋时人,书今草也无可厚非。欧阳询

与杨驸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

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

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

媚婉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9欧

阳询即是将章草、今草结合其盛行的时代

来加以判断。唐蔡希综亦赞同欧说,在《法

书论》中称:“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莫过

之。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

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10宋米芾和黄伯思从考证的角度,提出

了他们的看法,认为此帖并非张芝所书,但只对《知汝殊愁帖》作了形式上的考

证,仍有争议之处。米芾《跋秘阁法帖》:“张芝后一帖(《芝白帖》是,前五帖

并张旭)”11,黄伯思《法帖刊误》:“唐文皇《右军赞》云:‘伯英临池之妙,无

复余综’,当是长史书二王帖辞耳。”12张旭有学张芝书法的经历记载,因此,米

芾就此怀疑此帖是张旭的临作,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明学者孙鑛认为米芾、黄

伯思的考证可取,在王世贞对《知汝殊愁帖》的跋语之后再加跋语,对王世贞的

观点反驳道:“今司寇公(王世贞)举‘清涧萦洄’、

“龙兽腾攫”等评,谓此帖

(图2宋拓《淳化阁帖》游相本104—106页)

法具有之,然此张怀瓘语。怀瓘,开元间人,伯英书贞观时已绝综,怀何由见之?亦是以梦证梦耳。”13认为此帖不可能是张芝的墨迹,但确认为王羲之所书,也无依据可言。

(四)、姚鼐认为王羲之早年只书写章草

对于王羲之早年是否以今草为主要的书写字体的问题,姚鼐有他的观点。《七月十三日帖》14(见图2)为王羲之与其兄籍之的一封家书,是用典型的章草书写的,王羲之平素的书写中,亦大量使用章草,说明在王羲之早年时期,今草还未得以全面普及。姚鼐根据语意,推断这封家书所涉及的事件:“逸少父旷,为淮南太守,既亡。盖其兄弟犹奉母往江北,而廙先从,元帝渡江,故‘遣使来北’也”15,同时,对作品中涉及的人物“阿母”进行了考证:“阿母者,夏侯氏元帝之从母王正之妻。”16王旷亡时,王羲之正值青年时期,亦可知这是王羲之早年之作。经过对此帖的分析,王羲之在一封很平常的家书里,使用章草书写,这最能反映当时流行的书体,且王羲之作章草也是可能的,《晋书》有载:“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服,因以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指,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17此家书还可说明,王羲之在创造今草之前,以章草作为主要书写方式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姚鼐就此作出结论:“则逸少之前未尝有作今草者,可决也。”18并且,到王献之时期,今草得以普遍使用,也是大有可能的。王羲之晚年,此时,王献之已是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大书家,改变父风,成立今草,自成一家,也是自然的事。

(五)、结论

由此看来,《知汝殊愁帖》为王献之所书,并且,此帖不能作为判断今草书最早出现的依据。姚鼐着重于作品内容的分析,为《知汝殊愁帖》的鉴定以及追溯今草书的产生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如果确认张芝为今草书的创立者,那么,应有充足的考古材料证明张芝以前没有今草书的出现,并应拿出确实是张芝所书的今草书作品,才可下此结论。姚鼐的鉴定还可以明确的问题是:在王羲之早年以前,官方没有或者极少使用今草书字体。但随着近现代大量汉晋简牍纸帛的出土,有了更新的考据参照,今草的产生年代及其创始人的确定,仍可讨论。

注释:

1 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3页右。

2 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3页左。

3张怀瓘《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66页。

4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305页。

5郑杓《衍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406页。

6刘熙载《艺概》,《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693页。

7蔡襄,《论书》,《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50页。

8 北大哲学室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57年,60页。

9张怀瓘《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66页。

10 蔡希综《法书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273页。

11 米芾《书史》,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36页。

12 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0册,82页。

13孙鑛《书画跋跋》,《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287页。

14 姚鼐释文与朱清田有不同之处。姚鼐释文:“告籍之等”;“不具月行”;“独思不可堪居”;“雨凉不审嫂”;

“遂善未悬”;“惘惘不可言”;“今遣使来北”;“欲得消息廙疏”(见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

一》同治五年(1866) 省心阁刻本,中华书局聚,p5页右。),朱清田的辩认:“等”为“寺”;“月”为“言”;“独”为“偏”;“不审”为“不佳”;“善”为“差”;“欲得消息”为“复会曰”。(见王著《宋拓淳

化阁帖。卷二》,游相本,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6年第一版,581页—582页。)

15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

校刊,5页右。

16 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

刊,5页右。

17房玄龄《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130页。

18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5页右。

19姚鼐《惜抱轩集·惜抱轩法帖题跋一》,《四库备要本·集部》,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15页右。

and the Ideas on Yaonais’cursive-hand

Wu Cong

(Art School ,YiChun College,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About the author of and founder of cursive hand ,there are many ideas have been appeared in the learning field since Tang Dynasty.YaoNai, who lives in the period of Qian long and Jia Qing

of Qing Danasty,he provided full and accurates’testimonies in researching the and cursive hand from the angle of textual criticism.

Key words:YaoNai calligraphy textual research cursive hand

作者简介:吴聪(1974—),男,重庆市人,西南大学文学硕士,宜春学院美

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

简论姚鼐的散文

简论姚鼐的散文 刘守安 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曾借别人之口说过“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这是为其桐城乡贤方苞、刘大鏪张誉;他作为刘大鏪的学生、作为桐城文人而作此宣传,也不无以文章自诩之意。清代文章当然并非“尽出桐城”,但方、刘、姚确是文章高手。就姚鼐而言,他既重古文,又重时文,被誉为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与方、刘所处时代不同,身世、经历、个人性格亦不相同,因而其文章的内容、形式都有个人的特点。对此,学界或褒或贬,似乎具体的考察分析不够。此文拟对姚鼐之文再作一些考察分析。 姚鼐文集16卷、文后集10卷中共收入论、考、序、跋尾、题辞、书、赠序、寿序、策问、传、碑文、墓志铭、记、赋、祭文、说等文章300余篇,从文体上看,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典型的议论文是文集中的几篇论、议,其他还有一些序、跋、书等也基本属于议论文。收在其文集中的考证文章有数十篇之多,除文集卷三的文章标明为“考”外,其他有不少序、跋尾的内容也主要属于考证。属于记叙文的是记、传、碑文、墓志铭等,有些序、赠序、书等则往往是议论与记叙兼而有之。姚鼐为人写的墓志铭、碑文、传、祭文较多,在300余篇文章中,此类文章就有100余篇。 (一) 桐城之方苞关心国计民生,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其文章多有论析与记叙;刘大鏪愤世嫉俗,在叙写坎坷的人生境遇时对现实也有尖锐的抨击。而姚鼐从总体上看,不太关心现实,其文章较少直接触及时政,内容比较狭窄。姚氏之文少有对皇帝的歌功颂德、对“乾嘉盛世”的礼赞,同时也较少尖锐抨击时政、揭露社会阴暗面之语。这是姚与方、刘有所不同的。乾隆二十七年,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姚鼐32岁,在家乡写了一篇《圣驾南巡赋并序》。此赋赞扬乾隆之南巡,“亦欲道乡里之民情,述睹见之所及,以扬盛世辉光之万一”。这是姚氏文集中仅见的一篇歌功颂德之作。时姚已数试而未中,大概有借此得皇帝赏识之意。以后他仕官及归隐,未再见有此类文字。 慑于文网高张,姚鼐对时政较少直接批评。但从其文字中也能或隐或显见出他对现实问题的态度。姚鼐文集中有《议兵》一篇,论兵民之分,认为“兵必习战,农必习耕”,不可“兵民相兼”。他说,近世“动以百万之师,决胜于呼吸之顷,屠灭之惨,川谷流膏血。军旅数动,则士长齿槁馘于营幕之中,当此之时,士率知战斗而已,居则暴桀,而与人若不同类,固不可伏居井里。而民不苟非习于兵者,亦不可使之复为兵矣”。但是,“今之营伍,有战兵,有守兵,不习知战守之事,顾使之杂为,捕伺盗贼,诘私贩、娼妓、赌博之任无不与,是直有司事耳。使兵足任之,而有司不能,何以为有司?况兵藉是名而恐蕑取财,扰地方为害者,有之矣”。这里, — 97 —

初二古诗词《鲁山山行》阅读

初二古诗词《鲁山山行》阅读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持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使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 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 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个类情况一扫而空,兴 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 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 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 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 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持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 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但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文学向来与现实人生密不可分,合之两美,分则两伤。文学研究会即秉承这种传统,主张文学为现实人生服务,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它反映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对作家人格精神的要求,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它的成立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郑振铎等人在1919年创办的《新社会》旬刊和1920年创办的《人道月刊》,为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核心人物;二是《小说月报》的改组,为文学研究会提供了活动阵地;三是《新青年》的分化,需要有一个新的社团在新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引导和发挥引导作用。文学研究会在这种时代要求之下便应运而生了。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活动阵地是《小说月报》,这上面不仅刊登文学研究会作家的作品,还重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随着文学研究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也都加入了社团的创作之中。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因此被称为“为人生派”,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他们以现实人生为题材,积极关注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因此又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较早开始自觉创作的作家之一,作品《超人》是一部描写“爱的哲学”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何彬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想做一个超然物外、仇视人类的“超人”,然而在母爱的感召下,他最终以爱否定了恨。小说意在探讨“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样的重大问题。“爱的哲学”成为冰心早期创作的思想基础。受泰戈尔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将“爱与同情”看作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有了它们,“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此外,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家的作品还有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校长》、《倪焕之》,卢隐的《海滨故人》、《曼丽》,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文学研究会得风气之先,是新文学运动的排头兵。发起者与参与者,既有理

[《李斯论(节选)姚鼐》阅读答案]姚鼐

[《李斯论(节选)姚鼐》阅读答案]姚鼐 李斯论(节选)姚鼐阅读答案李斯论(节选)姚鼐阅读答案李斯论(节选)姚鼐⑴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⑵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①诗、书,明法令,设告坐②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⑶斯逆探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 zhng)侈君而张④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 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⑤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⑷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注释①燔焚烧②告坐被告发而连坐③逆探预先了解④张扩大,扩张⑤遭值遇到、碰上 22.文章批驳了一位名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 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商鞅教唆秦孝公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 B.秦国祸乱天下的办法主要是由李斯设计的。

C.秦国乐于实施严法是久已习惯并感觉良好。 D.李斯助秦始皇焚书坑儒源于他的师门传授。 24.作者认为秦始皇是怎样一个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一个字是( 2 分) 25.文章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论述的观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4 分)第⑵段论述第⑶段论述 26.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 3 分)参考答案 22.( 1 分)李斯利用荀子的学说祸乱了天下(名家为苏子瞻苏东坡)。 23.( 3 分) C24.( 2 分)侈(傲慢自大、残暴放纵)(答“固”算错,“固”尚不足以体现作者最深刻的认识) 25.( 4 分) 1、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 2 分) 2、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2 分)26.( 3 分)文章意在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 2 分)告诫人们,如果一国的臣子都善于窥探君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祸乱( 1 分)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赵宁 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体系代替旧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必然的鲜为人知的哲学定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心说 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后又经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的天层,依次分别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在此之外空无一物,而我们宇宙中所有天层的运转,是上帝推动的,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的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宇宙模型,其中某些思想含有宗教色彩,或多或少是由于当时社会宗教风气盛行,亚里士多德受到宗教思想的一些影响的缘故,我们抛开上帝在此模型中的地位,得到的就是古朴的地心说模型。 后来,古希腊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宇宙中某些行星出现的逆行现象,也就是某些时候,人类从地球上观看行星的运行轨道时,这些星体有时会向反方向行走,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上的缺陷,托勒密提出了本轮的思想。 托勒密的宇宙思想体系是这样的,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比太阳,月球要复杂些,行星在一些小的圆上运动,这些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而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称为偏心均轮的大圆上运动。如图所示: 我们从图中看到,地球并不是位于均轮的中心,而是偏离中心,这是就是所谓的偏心均轮。图中还有一个等分点,行星在偏心均轮上运动,并不是匀速的,但相当于这一点,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均匀的。这些就是托勒密宇宙模型的中心思想。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语文中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酝酿.(niàng)确凿.(záo)迸.射(bang)周道如砥.(dǐ) B.阴霾.(mái)家醅.(pēi)真谛.(dì)强聒.不舍(guō) C.瓦砾.(lì)拮.据(ji?)蓬蒿.(hāo)千山万壑.(ha) D.栖.息(qī)翩.然(piān)喧.嚷(xuān)气吞斗.牛(dòu)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2分) A.威慑屏障襁褓变幻多姿 B.喑哑溺爱慰藉粗制滥造 C.栈桥倒坍陨落芳草凄凄 D.凋零亵渎惬意通宵达旦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2个)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2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古诗文默写(6分) ⑴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中代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修身养德的文句。陶渊明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提醒我们要淡泊名利;周敦颐的“,”(《爱莲说》)告诉我们要洁身自爱。 ⑷过去,“路”大古典诗词中:“,”(填写含“路”字的古诗词名句);今天,“路”在中国宏伟蓝图里,一带一路联世界,全心全意和天下。 6.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4分) ⑴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城县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图(1分)理由:(2分)。 ⑵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1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一.【教学要点】 一.背景及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 二、【基本内容】 1.背景 成立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 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

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2.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1.小说月报 2.文学旬刊 3.诗 ⑴小说月报(1910/8-1932/1) 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 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 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小说月报》1910.8-1932.1) 1910/7-1912/3王蕴章主编 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 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 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 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 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 《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5—1929) 《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1921-3月,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当练习生,不久即被张东荪聘为《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主编。 接编《学灯》后,郑振铎征得张东荪的同意,在《时事新报》上开辟了一个新文学副刊《文学旬刊》,于1921年5月10日正式创刊。该刊宣言表示要“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 《文学旬刊》满一周年后,便发展为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刊物。 文学旬刊 《文学旬刊》1921-5-10——1923-7-22 ,80期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作者:赵宁 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体系代替旧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必然的鲜为人知的哲学定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心说 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后又经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的天层,依次分别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在此之外空无一物,而我们宇宙中所有天层的运转,是上帝推动的,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的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宇宙模型,其中某些思想含有宗教色彩,或多或少是由于当时社会宗教风气盛行,亚里士多德受到宗教思想的一些影响的缘故,我们抛开上帝在此模型中的地位,得到的就是古朴的地心说模型。 后来,古希腊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宇宙中某些行星出现的逆行现象,也就是某些时候,人类从地球上观看行星的运行轨道时,这些星体有时会向反方向行走,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上的缺陷,托勒密提出了本轮的思想。 托勒密的宇宙思想体系是这样的,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比太阳,月球要复杂些,行星在一些小的圆上运动,这些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而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称为偏心均轮的大圆上运动。如图所示:

我们从图中看到,地球并不是位于均轮的中心,而是偏离中心,这是就是所谓的偏心均轮。图中还有一个等分点,行星在偏心均轮上运动,并不是匀速的,但相当于这一点,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均匀的。这些就是托勒密宇宙模型的中心思想。 这一思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到了中世纪的后期,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行星的实际位置与这个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时托勒密体系的端倪已经显现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正确性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方法来补救地心说。在开始,这种方法还凑效,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的计算出行星的位置,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不止是在于它那像时钟一样的空间繁琐布局,还在于它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日心说 托勒密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这个宇宙模型经过托勒密人为的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和行星的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验结果相符。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托勒密地心说模型已经无法再增加本轮进行补救了,人们也在寻求一种更好的理论来替代他解释宇宙。 这时,哥白尼出场了,哥白尼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最大的太阳上,不过哥白尼为了解决行星运动的不规则问题,还是用到了一系列的本轮和小本轮,一共是34个圆。虽然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相比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要简洁的多,但是他的日心说理论,直到16世纪才得发展开来,这是由于,当时人们一时无法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中把思想扭转过来,他的智慧不被认同。后来通过与观测得到的行星位置与运动数据比对吻合的很好,人们才看到日心说所散发的光芒。 哥白尼在发扬日心说期间,有人欢呼哥白尼用34个圆就解释了宇宙复杂的行星运动,这和托勒密修正后的模型相比,少了50多个圈,事实上,哥白尼的伟大并不是在本轮的多少上战胜了托勒密,而是他发现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同时,人们还发现以往在托勒密体系中,无法解释水星和金星为什么会出现在太阳附近,火星经常出现逆行现象等问题,在哥白尼日心说体系中都成了自然的结果,日心说理论比起地心说理论无疑占据了优越的地位。 关于日心说的提出者,我们记住了哥白尼,然而忘却了历史上的另一位人物,就是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约公元前310年—约公元前230年),他是历史有记载的首位提倡日心说的天文学者,古希腊时期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从日食、月食中月球和地球的阴影比例大小,推测出太阳实际比地球大的多,月球比地球小。他认为一个大的物体不会环绕小的东西转动,于是他提出来日心地动说。可是由于他被希腊人控告有渎神之罪,之后,他的理论就被埋没了,直到哥白尼的出现,日心说才重现光芒。

八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清楚。2.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全部答在试卷上。3.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你认真书写,卷面要求整洁、规范、美观。(卷面分3分) 2、按要求默写。(8分) (1),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夜久语声绝,。杜甫《石壕吏》 (3)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4),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高峰入云,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 (7)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8),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9)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3、成语填空(3分) (1)()然无存长途()涉因地制()()声匿迹 (2)写出2个有关军事的成语。 4、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义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仿照例子,从下列2个字中任选1个,解说该汉字形体特点和表示的意义。(2分) 炙采 ():外面象房屋,里面象火。表示火烧房子之意。灾例 1 / 10 5、名著阅读:初中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其中有很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从中任选一部,简要分析主人公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性格特征。(2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爱莲说》作者,字茂叔,朝代哲学家。(2分)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 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1)可爱者甚蕃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水陆草木之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2分) 12、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美好的品质?(32 / 10 分) 13、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M,两端宽9.6M,中部略窄,宽9M。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M,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个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鸷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4、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3分)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时间:1921年1月4日 地点: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人物: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 刊物: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最主要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後由郑振铎等人相继主编的《小说月报》(自第12卷第1号起至1931年12月第12卷第12号止﹐不计号外﹐共出132期);此外还陆续出刊了《文学旬刊》(《文学旬刊》有北京和上海各自编辑的两种﹐上海《文学旬刊》自1921年5月作为《时事新报》副刊出刊﹐到1929年第9卷第5期止﹐共出380期;第81期改名《文学》﹐每周一期﹐第172期又改名《文学周报》﹐始脱离《时事新报》单独发行。北京《文学旬刊》自1923年出刊到1925年共出82期)﹑《诗》月刊(1922至1923年﹐共7期)等刊物。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注重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主张: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造社 时间:1921年7月中旬 地点:北京 人物: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刊物:是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_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_李和山 (1)

·69· 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 李 和 山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姚鼐提出“义理、文章、考据不可偏废”,但实际上有轻视汉学的倾向。曾国藩则汲取汉学之长,独创“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古文门径,为古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真正实践了“义理、词章、经济、考据阙一不可”的学术主张。此外,曾国藩对文章的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用字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写作技巧理论,也补姚氏所未发。 关键词:姚鼐;曾国藩;桐城派;学术;文论 中图分类号:I 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7)01-0069-03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年1月第1期Jan.2007No.1 收稿日期:2006-09-10 作者简介:李和山(1971— ),男,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①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说:“姚姬传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亦以为言。”(《曾文正公全集·文集》,12734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姚鼐是清代古文巨匠,桐城派的开山三祖之一。曾国藩则是继姚氏之后又一古文大家,他对姚鼐的学术主张和古文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古文理论,为古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他和梅曾亮一起,被后人视为桐城派的中兴功臣。清末学者王先谦就曾表达了对这三人的景仰,其《续古文辞类纂序》云:“学者将欲杜歧趋尊正轨, 姚氏而外,取法梅、曾足矣。”[1]107 本文对曾国藩改造姚氏 学术主张,创新古文理论的活动历程作一探讨。 一、姚鼐的学术主张及其古文理论的建构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四库馆纂修。他学宗程、朱,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典湖南乡试途中,曾写下《诣岳麓书院有述》等诗,表达了他对程、朱的仰慕和对理学遭斥而衰落的慨叹,抒发了他因“夙秉宋贤说”而“志不就”、 “渺无群”的孤愤。[2]442 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全书》 馆开,他以大臣荐征为纂修官,因与戴震等汉学家的学术分歧,他在三十九年秋突然乞病告退,并于次年南旋。 由于势孤力弱,姚鼐在与汉学家的争斗中落败,遂萌生了另立宗派的想法。南归之后,他将治学重心放到了早岁溺爱的辞章之学上。在扬州、安庆、江宁等地主讲书院的40年中,他致力于构拟文统、创立理论、选编古文范本、培养后学等工作,终于创建了桐城派。 虽然汉、宋学者都将学术分为义理、文章、考据三门①,但偏好喜恶各不相同。在汉学鼎盛的乾、嘉时期,汉学家专注考据,排斥理学,更轻视古文学。姚鼐在《复秦小岘书》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 异趋而同为不可废。”[2]104 《述庵文钞序》进一步指出了三者 的密切关系:“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 之,则或至于相害。”[2]61这表明,他希望通过主张三者不可 偏废、相辅相成,使彼此不再互相轻视和排斥。 王先谦《复阎季蓉书》说:“本朝纠正汉学者,姚姬传 氏最为平允。其时掊击宋儒之风过甚,故姚氏非之。” [3]297其实,姚鼐内心独赞程、朱理学,比较藐视汉学。他在《赠钱献之序》中指责汉学家“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 猎而去其根,细之搜而遗其巨”[2]226 。《复蒋松如》中说:“博 闻强识,以助宋君子之所遗则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 者。”[2]96由此可见汉学、宋学在他心里的轻重。《再复简斋 书》中更是称“程、朱犹吾父师也”,并对汉学家戴震等人进行了诅咒:“其人生平不能为程、朱之行,而其意乃欲与程、朱争名,安得不为天之所恶?故毛大可、李刚主、程绵庄、 戴东原,率皆身灭嗣绝,此殆未可以为偶然也。” [2]102姚鼐建构古文理论,首要就是恢复文章的学术地位。其《答翁学士书》说:“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诗文皆技也, 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2]84显然,他将 诗文置于与“道”等同的学术地位。其次,他对文章的起源进行了探索,认为“文章之原”、“文章之美”,都来自于对客

地心说

地心说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欧多克 柏拉图的学生,克尼道斯的欧多克斯(Eudoxus of Cnidos)约前409一前355)第一个致力于建立一个宇宙的几何模型。他违背了柏拉图不作观测的规定,通过天文观测为他的几何模型提供实际根据。他吸收了巴比伦人把天上复杂的周期运动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周期运动的思想,共用二十七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壳解释了附着于球壳上的天体的视运动。最外面的一个球层(遥远的恒星天球)描述了天界的周日运动。行星的视运动很不规则,所以每个行星需用四个相互关联的同心球壳的联合旋转来作出说明。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各用三个球壳说明.较里面的球壳的旋转轴安装在较外面的球壳上,所以必然参与外面球壳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 生于公元前384年的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发展了地心说。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使他首次尝试全面解释世界和宇宙的运作机制。他的“为什么事情会发生?”的思考使他重视观察,把地心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根据月亮的圆缺,指出是由于地球遮蔽月球所致,进而提出地球是圆球形的。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圆球形的,是基于自然规律和谐完美,亚里士多德是基于观察事实。 他也提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根据观察和推测,他提出,地球外有九层天,分别是月球天,太阳天等。九层天依次圆形环套,位于第九层的天球是原始动力层,推动其他层围绕地球转。他首次考虑到天体运动的动力问题。 在发现行星的轨迹不规则——不圆时,他提出有另外的天球调节行星的轨道,及至最后他的宇宙模型添加了几十个天球调节行星的轨道。此时的他也明白,他陷入“宇宙是简洁和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无奈中。 著述广泛的亚里士多德,严谨的推理体系,解释了当时几乎全部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的常识都有很完美的解释。人们信奉他的宇宙体系。他提出的大地是球形的,及有说服力的对观察现象的解释,是一个重大的认识飞跃,为后来的引力理论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托勒密 地心说体系由希腊晚期亚历山大城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约90—168)所完成。他提出了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力求以最简单的假设对各种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这就是“简单性原则”,它在近代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他所写的“天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现在接受” B. “期待视野” C. “先在理解” D. “先在知识”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2. 《塔铺》的作者是: A. 方方 B. 池莉 C. 刘震云 D. 刘恒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3.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 春柳社 B. 春阳社 C. 春草社 D. 春风社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4. 运用“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 A. 马原 B. 莫言 C. 格非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5. 以弘扬儒家“道统”、“文统”为宗旨的各文学派别声势大振。在文论上,桐城派主张() A. “义法”说 B. “肌理”说 C. “清空雅正”说 D. “道统”、“文统”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 A. 格非 B. 孙甘露 C. 莫言 D. 马原 满分:2 分得分:2

7. 巴金的作品中反映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的是: A. 《可爱的人》 B. 《路上所见》 C. 《报复》 D. 《悼橘宗一》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9.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 A. 黄遵宪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10.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11.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 B. 左联 C. 太阳社 D. 研究会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12.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 《迷舟》 B. 《信使之函》 C. 《访问梦境》 D. 《请女人猜谜》 满分:2 分得分:2

姚鼐简介

姚鼐简介 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姚鼐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姚鼐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姚鼐生平 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人家。其祖先姚旭为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高祖姚文然,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著有《援鹑堂文集-诗集》,学贯经史,与桐城派祖师

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跟刘大櫆学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 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在咎已尔”。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东树、刘开、李宗传、方绩、姚莹;上元梅宗亮、管同;宜兴吴德旋;阳湖李兆洛;娄县姚椿;新城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

山东淄博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山东淄博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恬.静(tián)潜.意识(qiǎn)饶.有兴趣(ráo) B.贮.蓄(zhù)霓.虹灯(ní)箭拔弩.张(nǔ) C.祈.盼(qí)捅娄.子(lóu)前仆.后继(pū) D.勾.当(gòu)庄稼茬.(chá)锋芒必露.(l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泽形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 ...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 更美的面貌贏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 B.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 ....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 ....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 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 .. 一新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是振兴传统节日、保护传统村落,还是打造文化精品、挖掘非遗项目,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 B.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江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C.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査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19.81分钟,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的成年人不少于四成以上。 D.我市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淄博的重要城市名片和盛大文化节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 ①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 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 ③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的恢复出明文。 ④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默写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朱子心语】姚鼐:文章十三类分类法

姚鼐:文章十三类分类法 清人姚鼐的《古文辞类篹(cuàn)》将文章分为十三大类,虽未必精当,大致有条理可循,现即根据他的分类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论辨类——论说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 ①先秦诸子著作; ②单篇论文,如贾谊《过秦论》 ③发表主张,阐明道理,如《淮南子》 ④辨别是非,驳斥谬论,如《论衡》 2、序跋类——现在一般为前“序”后“跋”,然而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书后的,如《淮南子?要略》、《论衡?自纪》、《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序传》、《说文解字?叙》。 梁萧统《文选?序》才置於书之前。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柳宗元《愚溪诗序》。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3、奏议类——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 刘勰说:“章以谢恩,奏议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原本有异,但后来变得没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逐条陈说,封事——秘密奏议。 如诸葛亮《出师表》、南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对策——“应诏而陈政也”。即按皇帝所出题目回答问题。汉贾谊、晁错、董仲舒以对策著名。贾谊有《治安策》、晁错有《论贵粟疏》、董仲舒有《对贤良策》等。 4、书说(shuì)类——书即书信,说多是游说之世说别国人君的言词。如 李斯《谏逐客书》、乐毅《报燕王书》、李白《与韩荆州书》 《战国策》中大量的策士的言论 5、赠序类——唐代兴起的文体,即古之“赠言”,如 韩愈《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宋廉有《送东阳马生序》等 6、诏令类——皇帝对臣下的书信,如 汉高祖刘邦《求贤诏》、汉武帝刘彻《求茂材异等诏》之类 “檄”是诏令附类,用于“晓喻、声讨”,有时不一定是皇帝发出的。如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7、传状类——记述个人生平事迹,供礼官议定谥号或供史官采择立传。“传”指传记,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之《苏武传》、《后汉书》之《张衡传》等等。“状”为行状,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即是。 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也可归入传状类。 8、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 碑铭有—— ①封禅碑、纪功碑,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 ②寺庙、桥梁等建筑物刻文,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之类 ③墓碑(又称神道碑),如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