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境外项目风险及防范

境外项目风险及防范

境外项目风险及防范
境外项目风险及防范

境外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境外投资项目,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所面临的最大风险,部分发展中国家容易发生政局动荡不稳、政府政策稳定性较差、国家统治经验不足、国际势力干预、经济利益冲突等原因,相关政治风险包括政治事变风险、内乱内战风险、国有化风险、汇兑转移风险、仇外排华风险、国家战争风险、国际干扰风险等关键风险点。

应对策略:应密切关注所在国家与地区的政局变化,尤其是新政府成立后政策法律的修订动态,通过国家驻外使馆等多种途径积极与新政府有关官员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本着冷静观察、审慎判断、把握节奏、看准时机的原则,顺势而为开展工作。具体措施上,一是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参赞处及商务部、外交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和管理通道,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研究确定对策,降低风险。二是坚持以经济利益化解政治风险的原则。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上,与执政当局与地方政府均保持有效的接触与沟通,千方百计争取他们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全力协调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为项目顺利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应在项目特许权协议中,明确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承担义务和责任,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协议引入政府成为股东,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五是可结合项目和电站的开发,通过在当地建设学校、医院等公益场所,改善当地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程度的社区建设投资,

带动当地服务业、旅游业、商贸、物流和建材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二、政策与法律风险

境外项目所面临的政策与法律风险主要由政策变化风险、政府违约风险、隐形要求风险、重复征税风险、中国政策变化风险、法规环境风险、法律适用风险、法律纠纷风险、法律支持风险等关键风险点组成。

应对策略: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应吃透并掌握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重视相关特许权利的内容、限制条件、生效与失效条款;并关注审查合作者的资质状况和背景、注意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加强对企业员工境内外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健全完善法律咨询机制。具体措施上,一是积极开展项目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收集和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其政策框架内顺利实施和运行。二是积极收集、研究所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出入境管理条例、海关法、外汇管理条例、矿产法、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税法、劳动法等,为项目的开展和风险应对做好充分的法律准备。三是关注所在国家是否与中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争取投资优惠或免税政策。关注所在国家对于外汇管制相关法律规定,项目公司利润分配是否存在政策障碍。四是注意学习和运用《关于解决国家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明确发生商业纠纷情况下的仲裁法院。五是建立完整的政策、法律、商务、技术等咨询体系。在项目筹备、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聘请专门的政策、法律、商务、技术等中介机构进行咨询和服务。切实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

正确、合理,切实保证项目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安全与健康风险

由于项目所在国家社会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自然环境与地质条件不同,境外项目所面临的安全与健康风险主要由社会治安风险、生产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医疗卫生风险、饮食安全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项目公司应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紧急预案,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以及施工与道路交通等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配套完善各种应急的保障措施和设施,采用多种手段保障项目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具体措施上,一是雇佣安保机构设置安保设施、建立专属医疗机构、加强与公共安全机构的联络。二是投保海外工程一切险、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把安全成本纳入项目预算。三是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明确安全保卫责任。四是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安全保护教育等。

四、文化与沟通风险

由于不同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沟通上容易发生沟通障碍,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境外项目面临较高的文化与沟通风险,主要由文化差异风险、劳动关系风险、罢工风险、民事关系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项目公司应加大对公司员工和项目人员的安全防范、外事礼仪和外语等教育培训,教育员工尊重当地的伊斯兰教

规和习俗,营造与当地居民和雇佣劳动力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并通过与当地政府、居民的沟通,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使之了解该项目对于他们的好处和利益,获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适时参加当地的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等。

五、投资与管理风险

境外项目投资与管理风险主要由特许权协议风险、政府监管风险、承包商选择风险、市场风险、资源储量风险、竞争风险、公司管控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贿赂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一是把握投资节奏、抓好投资控制,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为项目投产盈利打下基础。二是加强项目运营管理,强化物资采购管理、严格合同管理,健全公司管理体制、提高运营效率,增加项目公司效益。三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公司电力生产专业运营商管理优势,获取管理边际收益。

六、金融与财务风险

由于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投入资金,项目处置与变现能力差等原因,境外项目比国内项目面临更高的金融与财务风险,其主要由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现金流风险、税收风险、筹资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一是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争取政府扶持与优惠政策,及时获取银行的风险预警和指导。二是根据项目的资金缺口情况,拓宽融资渠道。三是优化融资组合,适当向国际金融机构或国内银行进行其他币种如美元或欧元的融资,实现融资多元化,分散单一币种带来的汇率和利率风险。

三是密切关注汇率变化,把握不同货币的兑换时机。采用恰当的金融保值产品,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应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做好项目资金的安全与保值。

七、建设与运营风险

境外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风险主要由勘探与可研风险、设计缺陷风险、原始数据风险、技术标准风险、设备材料采购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设备物资供应风险、合同风险、建设风险、工程超期、超概风险、安全运营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孤网运行风险、劳工能力风险、高端人才缺乏风险、廉洁从业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一是在项目建设前期,争取所在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加大项目当地有关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的收集力度,对重大技术方案进行对口咨询,确保设计、施工、调试等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当地适宜性。二是项目公司和各参建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重大决策和事故责任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培养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流程,拓宽沟通渠道,规范沟通方式,确保有效沟通。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开展礼仪知识培训,普及两国商业惯例与民族禁忌知识。四是要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大项目建设资料收集力度、建立技术咨询机制、提高前期工作技术质量、优化设计技术指标、控制项目设备材料技术性能、加强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优化生产运营方案、制定不可抗力应对措施、合理使用当地劳动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八、环境保护风险

随着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境外项目面临的环境保护风险主要由环保设施风险、环保操作风险、标准适用风险、环保舆论风险等构成。

应对策略:一是要打造敢于正面承担环保责任的国际环境友好型企业形象,履行项目投资开发商应尽的环保责任与义务。二是在项目的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始终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确保环保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三是充分了解所在国家与地区的环境保护法规,实时跟踪当地的环保标准,对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事先进行科学评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选好解决方案。

附件一: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持有的境外国有产权管理适用本办法。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境外国有产权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以各种形式对境外企业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前款所称境外企业,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出资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中央企业是其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同时遵守境外注册地和上市地的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境外国有产权管理行为。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完善境外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境外企业章程管理,优化境外国有产权配置,保障境外国有产权安全。

第五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所持有的境内国有产权的管理,比照国资委境内国有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境外国有产权应当由中央企业或者其各级子企业持有。

境外企业注册地相关法律规定须以个人名义持有的,应当统一由中央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决定或者批准,依法办理委托出资等保全国有产权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第七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离岸公司等特殊目的公司的管理。因重组、上市、转让或者经营管理需要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应当由中央企业决定或者批准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已无存续必要的特殊目的公司,应当及时依法予以注销。

第八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发生以下事项时,应当由中央企业统一向国资委申办产权登记:

(一)以投资、分立、合并等方式新设境外企业,或者以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首次取得境外企业产权的。

(二)境外企业名称、注册地、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范围等企业基本信息发生改变,或者因企业出资人、出资额、出资比例等变化导致境外企业产权状况发生改变的。

(三)境外企业解散、破产,或者因产权转让、减资等原因不再保留国有产权的。

(四)其他需要办理产权登记的情形。

第九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以其拥有的境内国有产权向境外企业注资或者转让,或者以其拥有的境外国有产权向境内企业注资或者转让,应当依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2号)等相关规定,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境内评估机构对标的物进行评估,并办理评估备案或者核准。

第十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在境外发生转让或者受让产权、以非货币资产出资、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经济行为时,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专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专业机构对标的物进行评估或者估值,评估项目或者估值情况应当由中央企业备案;涉及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由国有独资转为绝对控股、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或者失去控股地位等经济行为的,评估项目或者估值情况应当报国资委备案或者核准。

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在进行与评估或者估值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其交易对价应当以经备案的评估或者估值结果为基准。

第十一条境外国有产权转让等涉及国有产权变动的事项,由中央企业决定或者批准,并按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其中,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由国有独资转为绝对控股、绝对控股转为相对控股或者失去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国资委审核同意。

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转让境外国有产权,要多方比选意向受让方。具备条件的,应当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并竞价转让,或者进入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交易试点机构挂牌交易。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在本企业内部实施资产重组,转让方为中央企业及其直接或者间接全资拥有的境外企业,受让方为中央企业及其直接或者间接全资拥有的境内外企业的,转让价格可以以评估或者审计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底价确定。

第十四条境外国有产权转让价款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约定支付,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确需采取分期付款的,受让方须提供合法的担保。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独资或者控股的境外企业在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所持有的境外注册并上市公司的股份发生变动的,由中央企业按照证券监管法律、法规决定或者批准,并将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境外注册并上市公司属于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的,上述事项应当由中央企业按照《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9号)等相关规定报国资委审核同意或者备案。

第十六条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落实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工作责任,完善档案管理,并及时将本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负责机构等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第十七条中央企业应当每年对各级子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国资委。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八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对境外国有产权的监管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所出资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促进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引导和规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简称各级子企业)在我国境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等投资行为。

第三条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进行监督管理,督促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引导中央企业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指导中央企业之间加强境外投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制定境外投资规划,建立健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风险防范水平,组织开展定期审计,加强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级子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监督和指导。

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规定,加强境外投资决策和实施的管理。

第五条境外投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

(二)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

(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投资规模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实际筹资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

(五)遵守投资所在国(地区)法律和政策,尊重当地习俗。

第六条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应当报国资委备案。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境外投资指导方针和原则;

(二)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三)境外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

(四)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制度;

(五)境外投资评价、考核、审计及责任追究制度;

(六)对所属企业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七条中央企业应当根据境外投资规划编制年度境外投资计划,并按照有关要求按时报送国资委。

年度境外投资计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境外投资总规模、资金来源与构成;

(二)重点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内容、股权结构、投资地点、投资额、融资方案、实施年限、风险分析及投资效益等)。

重点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内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其最高投资决策机构研究决定的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投资的项

目。

第八条列入中央企业年度境外投资计划的主业重点投资项目,国资委实行备案。对境外投资项目有异议的,国资委应当及时向企业出具书面意见。

第九条未列入中央企业年度境外投资计划,需要追加的主业重点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在履行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后报送国资委备案,对项目有异议的,国资委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出具书面意见。

第十条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有特殊原因确需投资的,应当经国资委核准。中央企业应向国资委报送下列核准材料:

(一)申请核准非主业投资的请示;

(二)中央企业对非主业投资项目的有关决策文件;

(三)非主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尽职调查等相关文件;

(四)非主业投资项目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报告;

(五)其他必要材料。

国资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规定,主要从非主业投资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企业投资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予以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在重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项目内容发生实质改变、投资额重大调整和投资对象股权结构重大变化等重要情况时,

中央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国资委。

第十二条根据国家境外投资管理有关规定,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批(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当将有关报批文件同时抄送国资委。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应严格执行内部决策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发挥境内外社会中介机构和财务、法律等专业顾问的作用,提高境外投资决策质量。

第十四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收集投资所在国(地区)风险信息,做好对风险的定性与定量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和规避方案,加强风险预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风险发生后的退出机制,做好风险处置。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应当参照《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国资发规划〔2005〕92号)对境外投资实施后评价管理。

第十六条境外投资形成产权的,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境外产权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中央企业违反本办法的,国资委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公司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管理办法

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完善公司经营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经营、依法决策的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集团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办法》、《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关于法律意见书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制度,是通过对公司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进行事前法律防范、事中法律控制、事后法律补救等行为来保障其依法经营、依法决策,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切实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经营风险法律防范控制的事项 第四条经营风险中涉及法律风险防范控制的事项包括: (一)投融资。投融资事项包括子(分)公司设立、股权收购、债转股、发行债券、上市、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借款、职工集资等。 (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出售、无偿赠与、公益捐赠等。 (三)改制。改制事项包括企业公司制改造、合并、分立、变更组织形式、破产、清算或对子公司(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或承包、租赁经营等。 (四)招标、投标。 (五)合资、合作、联营。 (六)担保。担保事项包括对外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七)签订合同。合同事项包括《合同法》或其他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类合同以及其他涉及单位权利义务的协议、备忘录、文件等。 (八)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事项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 (九)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事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有关品牌的权属确定、权利续展、权利转让、权利使用许可等。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陕西华信智能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

目录 1、概述 (1) 风险评估的依据 (1) 评估的目的 (1) 2、常见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2) 参与涉密项目人员风险评估 (2)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 风险防控措施 (2) 涉密载体风险评估 (3)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 风险防控措施 (4) 涉密设备风险评估 (5)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5) 风险防控措施 (5) 涉密场所风险评估 (6)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6) 风险防控措施 (7) 3、涉密项目风险评估 (8) 招投标风险评估 (8)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8)

设计方案风险评估 (9)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9) 风险防控措施 (9) 分包方案使用风险评估 (10)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0) 风险控制措施 (10) 设备采购风险评估 (11)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1) 风险控制措施 (11) 现场实施风险评估 (12)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2) 风险防控措施 (12) 审查验收风险评估 (13)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3) 风险防控措施 (13) 项目材料移交风险评估 (14)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4) 风险防控措施 (14) 运行维护风险评估 (14)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4)

1、概述 风险评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标准》 BMB1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BMB20《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BMB23《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评估目的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是涉密项目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风险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保密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进而科学分析企业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办公设备逐渐走进了企业的日常工作,涉密项目的参与者和实施环境越来越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一种全新环境,同时所面临的保密形势日益严峻。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作为涉密项目,开展保密风险评估,能为项目部和公司保密机构准确把握涉密项目保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重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问题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著名学者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初步实践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1921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 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3.概念产生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4.独立学科 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5.风险划分 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999年T 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2000年Zdoganmeal为了有效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6.领域渗透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筑部门,广泛普及到了医药、化工、矿山等部门。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7.管理准则 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走向全球 国外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均采用了风险管理,如美国的英国伦敦地铁项目、华盛顿地

酒店经营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酒店经营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总则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规避海岛建设旗下各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促进各酒店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各酒店利益的最大化,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及《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海岛建设旗下各酒店、宾馆、度假村等。 第三条【酒店法律风险定义】本指引所称的酒店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酒店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酒店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酒店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第四条【事先防范原则】事先防范能够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酒店正常、健康的运转。 第五条【过程控制原则】过程控制贯彻并渗透于酒店运作的每个过程,过程控制落实到位,酒店法律风险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条【全方位管理原则】酒店法律风险存在于整个经营活动中,决定了酒店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必然是全方位的。 第七条【规范化运作原则】酒店要将法律风险防范纳入酒店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之中,并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部门、各岗位

在法律风险防范中的职责,使酒店经营管理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八条【动态化调整原则】酒店所面临的具体的法律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酒店应针对不断变化的法律风险,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使酒店法律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切合酒店自身实际,符合酒店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第九条【重要性原则】酒店法律风险防范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第二章引起酒店法律风险的因素 第十条【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既包括法律法规的出台、修改或废止,也包括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 (如酒店业常用悬挂横幅来进行宣传,但由于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对户外广告的禁止,就有可能使酒店在悬挂横幅的过程中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酒店就只能终止这一宣传方式或寻求其他方式。) 第十一条【酒店自身因素】酒店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换言之就是未有效行使或保护法律赋予的权利。 (如未及时进行商标注册,未采取有效的专利保护措施,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求偿权等,都将使酒店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第十二条【各类主体行为】酒店或与酒店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六、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一个产品从它的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消费者购买使用它,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并筹划出相关的对策,争取将企业的损失控制到最低。一、政策风险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从本项目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对策: 1、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和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温室蔬菜行

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温室蔬菜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生产的产品遇到强有力的对手而竞争不足;原料、燃料供应不足;产品实际价格与预测发生偏离而引起产品滞销待销等。对策: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 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 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密切联系客户,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战略实施。 8、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在项目初期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比如其需求量和现有供应量,减少项目上马的盲目性。 10、发展长期性稳定性客户,签订具有担保性质的长期购买协议。充分发挥价格优势,选择适当的产品定价策略。 11、前期通过促销的方式进行推广,另外着手在网络上发展与个性化软件上下功夫,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力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范方案 一、规章制度 (一)规章制度的生效条件 1、内容合法:规章制度的内容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2、程序合法:做好讨论的会议记录 (1)讨论程序: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讨论规章制度草案并提出方案和意见 (2)协商确定程序:单位、工会或者职工协商确定规章制度文本 3、公示:内部培训法(注意一定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 二、工时制度问题 (一)标准工时制度: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休息2天,可以是周末,可以在周一至周日内安排。都属于标准工时制度。 (二)特殊工时制度(12小时制员工) 1、综合计算工时制度。适用范围为生产工作季节性、周期性强,需要连续作 业的。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要保证劳动者每天、每周有必要的休息时间。周期内工作时间累计计算,超过标准的,应支付加班工资。 综合计算的周期越长,调节余地越大,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况越少;法定节日加班,不能纳入综合计算,即无法回避300%工资;超出工时标准的部分,按照150%支付。即可以回避200%的规定。

▲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办法:央属用人单位报人社部审批;省属以及在省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由省劳动保障厅审批;其他用人单位由所在市州劳动保障局审批。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有效期为2年。 目前,秩序维护员、高压电工、锅炉工为12小时工作制,应向劳动部门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同时在工资结构中增加加班工资。 三、社会保险问题 1、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员工应该全上社保 2、对于已经办理社保的,需要其提供凭证及书面承诺; 3、对确不想交保险的,可以签订书面承诺,在工资结构中增加社保补贴,做到证据充分证明已经支付相应款项; 4、对拒不提供资料,且流动性大的员工直接不用,降低用工风险。 ▲缴纳社保是单位的法定义务,签订承诺书、改变工资结构也不能完全规避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四、工资构成问题 ▲工资构成: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12小时制)+社保补贴(未交社保人员) ▲加班工资的计算(12小时制员工)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计薪日(21.75天)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新天数21.75天×8小时) 五、劳动合同 1、关于试用期的约定: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与劳动者签署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期限相当于试用期期限),承诺试用期过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不约定试用期。 2、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 3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试用期≤1个月 1年≤劳动合同期限<3年试用期≤2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3年试用期≤6个月

田威 海外项目的风险防控

海外项目的风险防控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总经理田威

风险概论风险是以(部分地)管控的 风险概论-风险是可以(部分地)管控的 No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risk free. Risk can be managed minimized shared transferred or Risk can be managed, minimized, shared, transferred, or accepted. It cannot be ignored. 如果忽视了风险,会怎样? 1)成本增加 2)利润减少或亏损 3)信誉受损,或者直至 4)公司破产 危机(危vs机)?!老子的理论(Risk and uncertainty poses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poses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项目风险 质量及安全 成本管控 进度计划 变更管理 合约及采购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 外部影响

如何管控风险 辨认风险(Vision) Q tif ll i k 评估量化风险(Quantify all risks) 减少影响 执行 监测 项目风险管控对整个公司至关重要 文字记录/书面往来(FIDIC第2.5款vs 第3.3款) 72 7+7 天vs 2+2天 员工普遍知晓 内部监控

成本风险 两个可能导致戏剧性变化的因素 物价上涨(调价公式,CPI,PPI) 汇率(现实: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选择什么货币?专业咨询的重要性 主大项目防范风险 Joint Venture业主大项目上防范风险 William Vickrey Theory

海外项目风险分析及其管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02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海外项目风险分析及其 管控(正式版)

海外项目风险分析及其管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远通公司越南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尽管尚不能断定盈亏,但是从工期的延展看来,使公司对海外项目实施风险管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注重,公司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驾驭风险,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安全运营。 2海外项目施工存在的风险 2.1政治风险 政局不稳。如执政党的更换、政权的更迭、政变、暴乱等,它会对经营活动造成重大的威胁,严重

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如科特迪瓦的总统竞选造成内乱,致使很多中资企业在科特迪瓦国所施停工。 国际关系紧张。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是影响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工程所在国的国际关系紧张可能招致封锁、禁运和经济制裁、武装冲突等。如法、英、美对利比亚封锁和打击,致使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所施项目停工撤侨,造成中资企业巨大损失。 政策开放性差。当前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对于当地注册的外国公司都给与平等待遇,但实行闭锁政策,对外国公司采取歧视性政策,企业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如阿尔及利亚外汇管制和当地企业与外国公司投标标值优惠25%。 权利机构的腐败。所在国权力机构存在腐败现象,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和经营有徇私舞弊现象,必然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手册

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手册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是指对公司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出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公司常见法律风险如下: 一、公司治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1、公司与他人共同对外投资设立公司时,请核实合作方是否履行了投资义务。如果合作方没有履行投资义务,在企业对外负债的情况下,我司将会因合作方的过错向债权人承担责任。 2、如果公司收购其他公司股权,收购合同生效后请尽快办理公司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否则将面临无法真正获得股权的风险。 3、公司章程是公司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对公司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一旦发生争议,将成为法院判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依据。公司在参与制定、修改公司章程时请仔细衡量,慎重签署。 4、公司的投资者之间产生分歧十分正常,请遵循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解决争议。召开股东会前,需要按照企业章程规定的期限、方式与内容通知股东,如果我方没有妥当地履行通知义务,所形成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可能将被法院撤销。 二、订立合同时的注意事项 1、完备的书面合同对于保证交易安全乃至维系与客户之间的长久关系十分重要。尽可能与客户签署一式多份的书

面合同,保持多份合同内容的完全一致并妥善保存,以防范少数企业因合同手续上的欠缺逃避违约责任。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变更合同内容,包括数量、 价款、交货、付款期限等现象较多,但为避免纷争,请妥善保管对于证明双方之间合同具体内容具有证明力的下述资料:与合同签订和履行相关的发票、送货凭证、汇款凭证、验收记录、在磋商和履行过程中形成的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资料。 3、在签署多页合同时加盖骑缝章并紧邻合同书最末一 行文字签字盖章,防止少数缺乏商业道德的客户采取换页、添加等方法改变合同内容侵害公司权益。 4、公司业务人员对外签约时需要授权。在有关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合同等文件上尽可能明确详细地列举授权范围,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业务完成后应尽快收回尚未使用的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合同等文件。 5、公司业务人员离开公司后,在与其办理交接手续的 同时,向该业务人员负责联系的客户发送书面通知,告知客户业务人员离职情况。 6、在签订合同时可能为了确保合同履行而需交付定金,由于“定金”具有特定法律含义,请务必注明“定金”字样。因为如果使用了“订金”、“保证金”等字样并且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表述一旦对方违约将不予返还、一旦己方违约将双倍返还的内容,法院将无法将其作为定金看待。 7、如果公司业务需要对方提供保证担保的,在与相关

项目风险预测及防范措施

项目风险预测及防范措施 (一)项目风险分析 工程实施中的风险控制贯穿于项目控制(进度、成本、质量、合同控制等)的全过程中,是项目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影响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风险、施工管理风险和材料成本上涨风险。为此,为使项目实施阶段顺利实施要严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对防范风险有促进: 1、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掌握风险的前奏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好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 2、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影响,采取挽救措施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防范风险的最直接和最有效办法。 (二)项目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1、通过周密的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的治理机制,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化和有效的决策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以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2、加强劳务管理,避免出现转包、分包情况的发生。若劳务选择不当,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3、协调好项目部与劳务队伍之间的关系,调动施工队和工人的积极性,以便工程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压缩工期,减少管理成本。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到科学施工,信息反馈及时,适时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避免出现质量事故,造成返工、窝工。 5、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人人都是安全员”制度,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6、项目开工前,做好材料、设备、施工队伍调查,认真进行项目成本预测。施工过程中,通过工、料、机合理搭配,做好成本控制。项目结束后,通过成本核算,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挖掘项目管理潜力。 7、降低法律风险,加强合同管理,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减少或避免风险。 8、对于外部协调和环境因素风险。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建设,实施信息披露制度,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加强内外监督机制。

法律风险管理机制

法律风险管理机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法律风险管理机制 为实现公司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公司、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树立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制定本方案。 一、法律风险管理理念 (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因素所引致的由企业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可能减损企业现有或未来收益,或使企业丧失商业机会,或阻碍企业发展的与法律有关的经营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分析、评价、控制法律风险的过程。法律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和不断改善的动态过程,渗透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内生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流程。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标及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以构建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分工合理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职能体系;构建科学完备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高效合理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流程体系;构建健康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体系为主要目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审慎管理,持续改进为基本的管理原则。 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 (一)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创新 1、工作内容

法律部研究适合公司的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与实施方案,创新、完善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和防控体系,调研和考核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工作。 2、工作安排 公司法律部负责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工作。 其中,法律部于来富总经理负责集团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对法律风险管理总体工作的监督、指导;建材产业与其他产业(含下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由法律部房文舒负责;地产产业与煤炭产业(含下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由法律部李新艺负责;医药产业与商贸产业(含下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由法律部孔馨炜负责;法律部臧卓负责法律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3、工作方法 法律部根据公司领导指导意见,综合公司、企业各方建议,研究并不断完善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机制与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方法。 (二)法律风险识别 1、工作内容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涉及的法律风险和对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情况,识别和分析法律风险。 2、工作安排 企业应成立法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 企业总经理任项目组长,负责组织、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项目的开展。 企业主管法律事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具体负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工作。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负责落实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6809652.html,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研究 作者:周仁平 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18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海外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相差甚远,增加了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海外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进而提出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防范措施识别 一、引言 新时期下,由于国内市场资源逐渐饱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很多企业都开始涉足海外市场。从国际层面分析,由于发达国家的准入门槛高,大部分海外市场都倾向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体系不够稳定,各类政策变化频繁,所以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风险,而针对这些风险,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控制方法,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全面完善海外工程市场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方法,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控制,从而实现最终的工程建设目标。 二、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一)政治风险 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政治风险一直都是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由于很多海外市场都处于转轨阶段,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生政治问题,就会迫使很多项目停工,直接影响项目实施工期及人员安排,从而提高了经营成本。比如,某个投资国家局势动荡,导致正在建设的项目停工,其经济损失巨大。 (二)汇率风险 在国际工程建设中,海外经营需要兑换外币,汇率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要重点考虑汇率风险。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所承包的海外工程多数集中在拉美、非洲等地,这些地方的综合国力较弱,工程项目还款期限较宽,周期长,很多建筑企业在此期间都面临着汇率风险,特别是人民币贬值压力。 (三)税收法律与市场风险 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税收政策存在很大差别,所以税收法律与行业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指引 第一章总则 1.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 1.2【施工企业风险识别】 1.3【施工企业风险防】 第二章业务承接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 . 2.1【承接应公开招标而未公开招标项目的风险与防】 2.2【邀请招标项目不真实的风险与防】 2.3【发包人资信不良和支付能力欠缺的风险与防】 2.4【未充分了解所涉项目相关法律环境的风险与防】 2.5【编制投标文件时对招标文件理解错误的风险与防】 2.6【投标文件编制项目遗漏的风险与防】 2.7【投标文件承诺固定价格的风险与防】 2.8【联合体投标主体资质未达标及连带责任的风险与防】 2.9【采用低价投标、高价索赔策略的风险与防】 2.10【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未经公开招标直接续标的风险与防】 2.11【发包人要求投标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风险与防】 2.12【个人或其他组织以企业部承包经营的形式对外投标的风险与防】2.13【公开招标工程的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风险与防】 第三章施工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 3.1【签订合同的相对无签约资格的风险与防】 3.2【签订合同的相对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的风险与防】 3.3【合同加盖印章与签约主体名称不一致的风险与防】

3.4【合同容被篡改的风险与防】 3.5【合同容不完整的风险与防】 3.6【合同采用非中文语言的风险与防】 3.7【采用示文本签约时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8【承包围、容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9【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不规的风险与防】 3.10【“黑白合同”的风险与防】 3.11【固定价格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12【合同价款风险围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13【工程结算报告审核答复期限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14【合同工期约定不明的风险与防】 3.15【逾期竣工违约金约定过高的风险与防】 3.16【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不当的风险与防】 第四章业务分包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 4.1【总承包人转包、违法分包的风险与防】 4.2【分包人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与防】 4.3【忽视争议解决管辖条款约定的风险与防】 4.4【分包合同中未约定审价及费用承担的风险与防】 4.5【指定分包的风险与防】 . 4.6【接受挂靠的风险与防】 4.7【项目经理等擅自签约的风险与防】 4.8【采购合同文本陷阱的风险与防】 4.9【未约定材料质量特别标准的风险与防】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 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显得日趋重要。据了解,许多法律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国资监管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无论是在计划体制下设立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市场引 导下催生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防范机制多数没有形成,因而,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在遭受法律风险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重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国有企业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依法制定重大经营决策,切实将企业改制改组、经营管理、兼并重组、纠纷处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

增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注重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法律风险是什么,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能理解到法律风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他们肯定会有意识地去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有一些案例对企业做出了警示,企业高层对此也逐渐重视。例如这些年企业贷款担保纠纷比较多,有些企业缺乏对贷款人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只凭借业务关系或是私人关系就为人提供贷款担保;有些甚至是贷款人与银行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法律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就能够主动将与法律相关的业务交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核,而不是走走过场,公司的重大决策也应该有法律事务人员直接参与。同样,也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这也是法律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员法律宣传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全体员工尽快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的警觉性,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的飙升速度远远大于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更谈不上制度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出了事才想到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

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法

XXX公司 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法(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海外项目风险防范与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经营成本,提高项目效益,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并结合海外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跟踪及承揽实施的所有境外项目(含港、澳、台地区的项目;不含监理、咨询、设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海外项目风险,特指海外项目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对项目和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潜在影响。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海外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围绕公司及项目的总体经营目标,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对海外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处理和总结的过程。 第五条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全面考虑海外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所造成的风险及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并策划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来避免或减轻项目的损失,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安全可靠地实施,实现项目的总体经营目标并进而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第六条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一)符合集团公司、公司本级及项目总体经营目标的原则。公司和项目的总体经营目标是一切项目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项目管理者制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必须符合公司和项目总体目标的要求。 (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项目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要全面考虑各种风险的可能性,重点关注发生可能性较大、风险性较强的方面。对不同风险的处置要实现不同的目标,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项目管理者要把所有可供选用的对策仔细分析、权衡比较,在全面周到的基础上寻找对策的最佳组合。

(三)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以成本与效益相比较这一原则作为权衡风险管理决策方案的依据。在获取同样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小的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公司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海外项目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公室和海外经营单位/项目部三个层级。 第八条公司组建海外项目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公司主管领导任组长,公司副总经理、三总师、总法务顾问、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管为小组成员。 海外项目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公司董事会关于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拟定相关工作计划。 (二)领导、部署、协调公司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公司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三)研究、组织制定公司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法。 (四)审议决策海外项目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和危机的应对方案。 (五)审议并向集团公司提交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年度工作报告。 (六)纠正和处理任何部门或个人超越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做出的风险性决定的行为,奖励风险管理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在重大风险和危机应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为。 (七)督导公司海外项目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八)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九条公司成立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各职能部门指派专人担任,办公室设在经济管理中心,由经济管理中心主管任办公室主任。 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

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项目合法性的法律风险 1、项目公司开发资质不相符的法律风险:导致项目的开发报建等手续不能通过行政审批,合作目的难以实现。 防范措施:(1)向工商登记部门了解项目公司设立前是否需要办理前置行政审批;(2 )组建项目公司时,应确保该公司具备与所开发项目规模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 2、土地使用权存在瑕疵的法律风险:导致合同无效, 房地产项目不能成立。 防范措施:(1)审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证书,以及通过向土地管理部门调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取得时间、取得程序是否合法、有无设定抵押的情况、是否被司法查封、土地用途与出让合同约定是否一致以及是否缴纳了全部的土地出让金;(2)应将土地使用权过户至项目公司名下;(3)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应得到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并补缴土地出让金。 3、项目未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合 同无效,以及项目将不能通过验收。 防范措施: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办理建设工程相关审批手续的责任主体和办理期限,并约定未能如期办理的违约责任,以及在不能办理时责任人应当承担全部法律后果,赔偿合作方因此所承受的损失。 、合作模式选择不当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我方须承担与项 目无关的债务。

防范措施:(1)房地产开发实践中,主要有合伙型联营模式(即不组建项目公司,直接以一方或多方名义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和法人型合作模式(即由合作各方共同出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这两种合作方式,签订合同之前应认真调查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我方的合作方式;(2)建议优先选择法人型合作模式,由合作各方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将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限制在项目公司范围内,采取该模式有利于加强管理,减少纠纷,降低风险。 三、合作方资信不真实的法律风险 1、合作方履约能力不足的法律风险: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履行, 产生纠纷,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防范措施:(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建议选择资金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的合作方;(2)签订合同时应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有效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资质证书、资信证明、批准文件证书、以及图纸作为合同的附件;(3)收集合作方债权债务情况、实际办公地址、银行账号、资产等信息;(4)考察合作方的诚信状况和最近一些成功项目的履行情况;(5)我司若作为出资方,应当审查合作对方与该项目建筑公司、监理单位是否存在关联关系;(6)审查合作方对外往来函件,尽量排除存在潜在债务的可能性。 2、投资项目与实际建造项目不一致的法律风险:合作方以优质项 目做幌子,骗取我司财产。 防范措施:审查投资项目开发的法人主体与审批文件中的法人主体是否吻合,认真核实合同约定项目与实际建造项目是否完全一致, 在合同中详细准确地记载项目的名称、地 址等信息。

关于建立海外华人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123

内容摘要:本文对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海外华人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增强我国公民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建立我国海外务工人员劳务风险基金等。 关键词:海外华人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发生的大量海外华人安全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华人缺乏足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各种安全风险如何规避、控制、化解欠缺应有的知识和实务能力。所以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民特别是即将出国人员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涉外安全教育,使我国公民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向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的观念,夯实法律意识,并知道如何借助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政府提供的“安全警告”主要惠及个人,而对我国企业等组织的涉外行为,政府很难事前对相关海外国家或地区的安全风险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所以,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对海外安全状况细化评估,以保证中方人员安全,促进中方机构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立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统领下,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借助安全风险模型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资料予以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评估。在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应建立安全风险自动预警系统。美国在“9*11”事件后制定并实施的国土安全全国性预警系统把危险程度按绿、蓝、黄、橙、红分为五个等级,具有动态直观的优点,作为评价世界各大地区和各个国家安全程度的标尺可资借鉴。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国际时局,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启动适合海外华人的安全风险自动预警系统。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据商务部有关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82万人。目前我国有劳务输出资格的企业约为1200余家,有开展境外就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共计256家。这些企业和机构应代表境外劳工与境外雇主签订包含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劳务合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为我国外派劳务人员提供的险种主要包括雇主责任险、出境人员意外伤害险和境外紧急救援意外伤害保险等。然而除雇主责任险的投保量稍大外,后两种意外伤害险的投保量都非常小,不足以充分转嫁风险。 商业保险可以发挥转嫁海外华人安全风险的重大作用。譬如,2005年2月阿联酋迪拜由丁?电线短路导致“国际购物节大火”,110多家我国参展摊位被烧,总损失逾二千万元人民币。中国驻迪拜领事馆总领事在事发后赶到现场着手联系赔偿事宜后发现,商户们与“购物节”组委会签订的合同中遗漏了理赔内容,而商户们又没有给货物买保险,价值数千万元的货物只能“付之一炬”。

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规定侧重高风险地区

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规定侧重高风险地区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海外项目营地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营地风险管理 营地风险评估 营地风险评估是指公司所属海外项目部通过系统识别、分析、评价、处置、监测和评审威胁或潜在威胁境外营地安全风险的过程。 海外项目营地包括办公区及员工住所。 风险识别 通过风险识别应确定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正常的生产活动: 停工、维护、临时抢修等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单位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包括来自:产品或材料的包装缺陷;结构失效;天气、地质灾害及其他外部自然灾害;恶意破坏或违反安全规程; 丢弃、废弃、拆卸和处理;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 HSE 管理要求。 对于安全威胁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可以起到预警作用。通过及时调整和布防,加强对实际威胁的防范。对于各种威胁信息可从如下渠道获取和识别:

历史事件记录、类似地区发生的事件记录; 政府/警察部门/应急部门有关的报告及数据统计; 专题调查研究、行业报告; 与雇员的工作访谈、管理层访谈等; 报纸、电视、互联网; 社会安全专项检查表、问卷调查; 经验判断、专家咨询; 统计推论、流程分析、头脑风暴、系统分析、模拟情景分析和系统工程技术方法等。 风险识别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应通过风险识别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威胁因素。 公司应在每年年初,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海外项目部、职能部门应在各项活动的策划阶段、项目施工方法/工程/产品设计阶段,由活动或设计的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公司及所属海外项目部在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全过程动态辨识危害因素。海外项目部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风险因素辨识。 风险类别 政治风险:指驻在国(地)的政治变革或政治变动,导致国际经营活动中断或不连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驻在国(地)的政局变化、战争、武装冲突、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等。 恐怖活动风险:指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煽动、资助或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