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9年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9年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9年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在体制管理和职能定位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全面了解乡镇财政的现状和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九三学社xx市委联合市财政局乡财局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xx市各县市及乡镇,围绕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乡镇财政的管理模式、乡镇财力保障等问题全面开展了调研。

一、乡镇财政发展历程

(一)税费改革前的乡镇财政(XX年-XX年)

XX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指出:“随着乡政府的建立,应当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XX年,又在《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尽快把乡镇一级财政建立起来。XX年底,财政部对建立乡镇财政试点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地在XX年选择1-2个县进行建立乡镇财政试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多数地区在原公社财政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乡镇财政。XX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XX年12月财政部再次发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管理体制等进一步作出规定。乡镇财政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步入发展巩固时期。

这一时期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XX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普遍实行“双重” 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受县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领导,机构得到健全,人员得到加强,属一级实体财政。使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观,乡镇人员素质普遍提高,保障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履行,也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财政(XX年至今)

XX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正税清费,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调整了市与县、县与乡的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在这一场改革中,乡镇财政干部做宣传、搞测算,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税村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统筹等税费的取消,以往乡镇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仅剩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两个税种。与此同时,随着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乡镇财政管理的资金项目和数量急剧增加,几乎项项关系民生,支出管理责任重大。

从当前乡镇财政发展的实际看,乡镇财政的财力和资金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支出管理型的特征十分突出。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乡镇财政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保证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通过

规范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金分配,以维持最低层次的社会管理需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不可替代的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过去“征粮催款”的现象一去不返,面对面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的显著特征。

二、我市基本情况

xx市13个县(市、区)乡财局均为县(市、区)财政局下属副科级二级机构,共有303个乡镇(街道)财政所,行政事业编制1160人,其中行政编制806人,事业编制和工勤编制354人,实有人数974人。市本级乡财局实有人数10人。乡镇财政主要职能是: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乡镇单位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乡村债权债务管理、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参入农村综合改革。

目前xx市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乡财县管乡用,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县会计集中核算三种模式,管理在不断的深化完善中。

(一)不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方式。全市11个县(市区)目前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体制,即在确保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管理的主体地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享有债权、承担债务等不变的基础上,按照“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等原则,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模式,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职能,

撤销所有账户,统一开设县财政专户乡镇分账户,将乡镇预算内外收入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保证乡镇既得财力不变,对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拨付;对乡镇各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由县乡财局集中核算。其特点是,县为乡镇编制预算服务,资金实行统一调度,账户统一设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二)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在确保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财务审批权、民主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县市在以前运转的模式基础上实施“村账乡代理”。截止XX年12月,全市297个乡镇实行了“村账乡代理”,其中:由财政所代理的乡镇有76个,占25.6%;农村经管站代理的乡镇29个,占总数的9.7%;由乡镇财政所和农村经管站合署办公代理的乡镇192个,占总数的64.7%;这种模式的实施,扭转了过去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因村级财务不清而导致的上访事件。

(三)加强惠农补贴“一卡通”的发放管理。全市惠农补贴已全面实施“一卡通”发放,为提高惠农补贴发放效率,增加了“一卡通”发放项目,规范了发放程序,加大了检查力度,XX年,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8.5亿元,有力促进了民生的改善。(四)探索专项资金监管方式。按照“上下联动、统筹规划、分类管理、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和”先试点、后推开、先易后难、抓大搁小“的工作思路,采取选定试点乡镇、成立工作机构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此,将一事一议、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中低产田改造、乡镇敬老院建设补助资金、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投入、文化站建

设等资金纳入了监管范围。

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扎实开展标准化财政所建设,优化乡财干部队伍,提升综合协调职能,在配合乡镇政府协调各类资金,参与乡镇经济规划、决策,组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不断增强。架起了政府与群众连心的桥梁,沟通了公共财政与百姓的生活,成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志。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制约。在现行的乡镇财政体制下,导致了事权财权不一致,乡镇财源建设意识淡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乡镇财政事权与财权不一致。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乡镇已不是一级完整的政府,事实上正在向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逐渐过渡,没有独立的财权,财力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花钱靠上级拨付,要钱成了乡镇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经费处于缺口状态,常常是“等米下锅”。乡镇财政既管不了收钱的,也管不了花钱的,财政职能作用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乡镇财政基本建设处于停滞局面。二是财源建设服务意识淡薄。我市乡镇多属补贴乡镇,基本财力靠省县转移支付,自身难以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和较为贫困的乡镇,由乡镇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更无从谈起。由于财力限制,乡镇的支出责任也严重淡化,支出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并存。目前县乡财力分配形成一种事实上的“财政承包体制”,县级财政“越俎代疱”,造成支出责任上移,对乡镇政府缺乏激励政策,难

以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乡镇政府用钱“外向型”思维严重,“内敛型”思考缺乏,责任意识淡化。要钱成了乡镇领导的主要工作,报账成了财政人员的主要任务,只要账上有钱,想方设法要报出来。没有协税、护税的概念,就是在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税收是否足额上缴与己无关,生财聚财之道意识淡化。三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近年来,乡镇工作任务繁重,而自有收入及其有限,主要靠上级财政扶持,加之债务包袱沉重,收入增长乏力。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遏制了乡镇债务增加,但对财力增长没有多大改善,乡镇实际支出大于收入,人头经费最高的2.5万元每年,最低的在0.5万元每年,资金缺口大的现状仍然十分严重。由于财力不足,势必造成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致富的步伐。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干群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乡镇一级政府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许多乡镇财政已经失去了债务偿还的来源,乡镇财政运行面临较大困难。

(二)对现有的资金造成监管不力。按照《预算法》的规定,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一级财政赋予了乡镇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能,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力分配的职能部门,就要积极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去组织收入,监管支出。但是,预算与监管两个财政管理环节脱位。一方面,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职能严重弱化。税改后,原在乡镇财政支出的乡村道路建设、乡镇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教师工资、农村卫生医疗、计划生育和民政优扶等支出陆续上划到县财政预算支出或有关职能部门拨付,乡镇财政只负责政府机关

及有关站所的支出管理,支出范围窄,预算调控余地小。实行“乡财县管”体制后,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支统管后,县财政在实际意义上包揽了乡镇的预算,预算多少是多少,完全视县级财力而定。乡镇预算管理职能已基本丧失,乡镇财政所也基本上成为县财政的报账单位和“出纳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乡镇财政已不是一级完整的财政,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多头管理,导致资金监督职能弱化。下达乡镇的涉农补助资金增多,但分属财政、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资金分散,多头管理,乡镇财政无法实施有效监督。由于部门利益的驱使,大量的涉农项目资金仍归县级部门管理,实施县级“报账制”。县财政监督“离的远”,乡镇财政监督“看不见”、“ 摸不着”,使本属于乡镇财政管理监督的职能严重被肢解,资金使用监督“缺位”,形成管理“真空”。

(三)导致乡镇财政科学管理滞后。一是预算编制不合理。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完成,预算安排上,没有科学依据,没有综合考虑乡镇政权在运转过程中所需的电费、电话费、打印费、宣传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差旅费、报刊费等日常必须费用,以及接访所发生的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费用。也没有按照人员多少、距离的远近等因素预算费用。经费安排不切合实际。二是乡财职能定位不清。“十一五”期间,乡财职能和工作重点已发生重大转变,而内设机构仍按原征收管理机构性质设置,不适应目前乡财管理工作,不利于乡镇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难题。经过多年的累积,目前乡镇财政队伍存在一下问题。一是人员编制结构矛盾突出。全市县乡财政局、乡镇(街道)财政所,实有人数974人,而真正在财政所工作的不到900人,平均每个所不到3人,与省财政厅要求的每个所4-6人相差甚远,且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关镇及县城附近财政所,有的城关镇所达到32人,而边远山区普遍只有1-2人,造成干部兼职较多,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管理、监督相分离,账户、印鉴相分离,内部控制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二是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不能到位。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省、市两级财政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基本脱位;而县级培训,由于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总在计划中;三是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乡镇财政队伍年龄偏大,电算化水平低。个别乡镇财政人员惟恐损坏电脑,干脆不开机,电脑成了摆设,远程信息化网络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跟不上。当前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大多是上世纪XX年代招聘干部,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税收征管,会计核算业务,对经济合同、工程预决算、预算管理等业务比较生疏,监管能力相对不足,难以适应新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乡镇财政建设,更好地为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一)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设,将乡镇财政建设纳入省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一是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结合下一步的二级机构改革,重新理顺内设机构。二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乡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对经济较发达、财政收支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可参照省直管县财政做法,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强化协税、护税理念,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对经济欠发达、收入规模小、收不抵支的,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乡镇财力缺口由县级弥补,以保障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二)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制度

进一步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一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乡镇财力,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适应形势和县级财力的变化,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调整,公开透明地编制部门预算,使乡镇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乡镇要钱的冲动,

落实乡镇支出责任,克服等靠要思想,减少支出的随意性。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使部分乡镇财力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逐步缩小乡镇之间的差距,使各乡镇的财力相对均衡。县对乡的财力补助要按工作、时间进度及时拨付。建立突发公共事件财力补助制度,对农村突发的公共事件给予乡镇必要的财力支持。争取上级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各类建设要求乡镇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减少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控制乡镇债务增长。减轻乡镇支出压力,给乡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二是规范“乡财县管乡用”工作管理。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从制度上确认乡镇财政是乡镇核算工作的唯一合法主体,制定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合理人员配置,发挥核算监管作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控制乡镇债务风险,为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创造一个“清晰、透明、互信、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三是强化资金管理监督。首先要赋予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的权利,对各类项目的专项资金,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到资金的拨付、工程的验收、跟踪问效等进行全程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查处相分离。在农村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实行收缴分离,由执法部门出具收费或罚款凭证,按照属地原则,就近缴入行为发生地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政的非税收入,纳入乡镇一级预算管理。

(三)创新体制机制

乡镇财政体制调研汇报材料

乡镇财政体制调研汇报材料 乡镇财政体制调研汇报材料 —**镇财政所长在市人大调研乡镇财政体制运行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镇财政紧紧围绕年初目标确定的预算收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努力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 现将我镇财政的运行情况简作汇报。 一、我镇财政基本情况 我镇是全县保留了“财政所”这块牌子的三个镇之一,有行政村28个,社区9个,村干部、社区及其助理125人,目前财政供养的全额人员是:177人,其中:在职92人、退休85人(行政在职59人,退休63人;农服中心在职19人,退休21人;社服中心在职10人,退休1人;计生服务站在职4人)。享受财政补助的对象有民政伤残军人21人、复员退伍军人102人、农村低保人员644人、遗嘱37人、卫生院在职68人退休18人(卫生院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定额补助)。我镇目前设有财政岗位9个(机改前15名),所长1名;副所长1名;总预算会计1名;收付中心出纳2名;核算会计2名;村级财务会计2名。我镇地处县城,机构庞大、

人员多、部门设置复杂,目前有单独核算的会计业务14个,具体有:总预算、镇政府机关、民政办、计生办、财政所、农发办、综治办、农业服务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债权债务专账、五小费、农民筹资筹劳与镇村道路建设专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账,另外还将对我镇28个村9个社区的村(社区)级财务进行代理 (目前此项工作还在准备中),我镇财政所业务工作和管理监管方面在全县算是一面旗帜,是市级文明财政所,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巾帼岗,市级无烟单位,曾被县财政局推荐参加财政部举办的先进乡镇财政所的评选。所以在工作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力求把工作落到实处。让先进、文明、高效、廉洁这面旗帜永不褪色。 二、1—5月财政的收支执行情况 收入方面,我们今年的预算是以3月30日向镇人大主席团第二次会议报告的预算草案执行的。今年县财政局对乡镇一直未下达指导预算,但我们自己的预算草案收入的编制是按照人员经费编实,公用经费从紧,项目经费从严的原则;编制预算658万元,从预算的执行情况看,1至5月全镇财政运行情况总体正常,其它财政收入在新的财政体制下,乡镇级基本没有,1—5月与上级往来实际拨付资金:295万元(帐上余额为510元,剔除历年超拨215万元,1—5月,县财政实际拨款:295元);其中全镇干部工资直发:96万元,民政定补:89万元;专项经费:58万元;用于日常运转:49万元,月均调度资金59万元。其二是支出方面,1—5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1-04-22 10:51:00 发稿人:基层财政管理局索引号:SJ012-D0114-2011-003 【字体:大中小】 为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乡镇财政日益壮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对全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在思想认识、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省乡镇财政在服务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财政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按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立足我省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围绕加强“两基”建设任务和“抓指导、促改革、重管理、强监督、建机制、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建立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与城乡结合型财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建立起以财政收支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理财能力、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机构队伍、工作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服务发展的能力,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解决与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改革创新,规范管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工作与时俱进,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各具特色,在坚持统一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在具体管理模式、措施和要求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最新乡镇财政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县乡镇财政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由于***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乡镇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

乡镇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 最新发布的《乡镇关于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xxx县人民政府: 根据xx县委办《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顺利开展工作、按时完成我镇自查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机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镇党政办、财政所两个部门牵头,镇属各工作单位负责人各自开展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国有资产自查等工作。 二、检查主要内容 内部管理制度、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投资以及出租出售管理的决策程序及效果,资产使用管理台账,资产账务管理情况,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等相关内容。 三、开展自查情况 我镇管理和使用的国有资产总金额为xxxxxxx元,其中国有土地xxxxxx元,办公用房xxxxxx元,公务用车xxxxxx元(含消防车、洒水车各一辆),电子、电气设备xxxxxx元,办公桌椅xxxxxx元。在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一是国有资产购置上,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要求,确需购置设备办公设备的,先写出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签字报镇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由镇党政办组织人员按程序统一采购,防止盲目采购,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二是大宗物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xx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要求(x府办发〔xxxx〕xx号文件),最

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我镇不存在超标准、超限额采购;三是各部门建立了规范固定资产使用台账,明确了保管和使用的责任人;四是我镇新增国有资产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交付使用及时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并按要求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五是国有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无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各方面都比较规范有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重买轻管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在应急工作方面的临时物资采购,今后需要加强管理;二是在低质易耗品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比如平时我们使用的电脑,因更新快,在今后工作中,将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用好管理好我镇国有资产。 xx镇人民政府 20XX年xx月xx日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四、秦集镇财政管理体制 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核定上级补助和上解支出数、定额补助,超收基数增量部分区、镇五五分成,超支基数增量部分全部由镇承担。现就我镇目前财政管理体制简述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为有效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政府将适合我镇管理的收支下划我镇,明确区乡两级政府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 (二)保障区乡两级利益。在确保区级经济发展和我镇即得利益的基础上,财力适度向乡镇倾斜,增强乡镇财政实力,让乡镇镇“有能力干事、有钱干事”。 (三)属地管理。重新划定我镇征管范围,将适合我镇征管的企业列入我镇财政收入范围;并将我镇划定范围内的临时报验登记的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划入我镇征管范围。 (四)体制设计简单明确、便于操作。 二、主要内容 (一)我镇财政收入范围的划分 1、征管范围。我镇税收征管范围:长青乡税收征管范围以南、以西,分别至禹会区行政区划线。长青乡与我镇交界的征管范围以所辖行政村进行划分。 我镇征管范围内,原属我镇的企业,地税继续由地税城西所负责征管,国税由区国税局负责征管,税收属我镇收入;原区级

企业2009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区级企业,由区国税局、地税禹会分局负责征管,税收属区级收入;原区级企业2009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下划给我镇,属我镇企业,由区国税局、地税禹会分局负责征管,税收属我镇收入。我镇征管范围内的个体工商户实现的税收,原属我镇征管的,继续由我镇征管,税收收入属我镇收入。 我镇征管范围内,属区重点工程项目(含属市、区两级2010一2012年大建设范围内的工程),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实现的各项税收属区级收入,由区税务部门负责征管,区级在年终财政结算时,按当年实现地方税收的5—10%补助我镇;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实现的各项税收属我镇收入,由区国税局和地税城西所负责征管。 我镇征管范围内,临时报验登记的建筑安装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其实现的各项税收属我镇级收入,由我镇负责征管。 今后我镇征管范围内新增企业(区级改组改制企业或区级招商引资企业除外)实现的各项税收属我镇级收入,由我镇负责征管。我镇征管范围内,区级改组改制企业或区级招商引资企业实现的各项税收属区级收入,由区税务部门负责征管。 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实现的各项税收属我镇收入,区与我镇5:5分成,由区税务部门负责征管。 2、收入范围。实行按税种划分,原则上,凡适合我镇征管的税种均列入我镇收入范围。包括在我镇范围内组织征收的中央收入和我镇地方收入,具体包括: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事权与财权对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分税制完善和改革能早日启动,才是中国经济有可能走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前不久表示,我国将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分税财政体制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十多年以来,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大量财力来调控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腰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将在阵痛中开始“破冰”!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十多年来,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财政现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据统计,1999至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至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至10259.8亿元,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0倍,年均增长率39.5%。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款年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近几年来我们对乡镇政府、财政等单位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乡镇政府、财政在资金及收支管理上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整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尽合规,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乡镇政府因机关运行经费超支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弥补机关经费;有的乡镇部门发放国家补助资金时,审核不仔细,有虚报、冒领的情况发生,导致应补助的未补助,不应补助的反而被补助。 乡镇政府作为一级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专项资金特别是民生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资金、资产管理不严,债权、债务清未及时清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乡镇出借资金次数频繁、审核不严。如:有的对出借资金入账手续不全;有的出借资金的对象是已经或正面临倒闭停产的民营企业,借款难以收回。 2、对出借资金的跟踪监督不到位。部分乡镇在资金出借后未对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协议履行义务或是否按照借款申请中申报的用途使用资金未做跟踪和监督,从而导致部分出借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利息也未能按约定收回。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某些乡镇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未及时入账,在固定资产购建、报废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致使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4、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数额大。部分乡镇账面反映的往来款项的挂账时间经历了几届领导,有些财政所长、财务人员调整后对一些债权债务也未及时清理,不少已成为呆死账。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 除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虚报冒领国家补助资金,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的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有: 1、“三乱”行为屡禁不止。部分乡镇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现象,有的还存在下达收入指标与罚款所得挂钩,加重农民负担; 2、违规支出的问题较为普遍。如:虚列支出、滥发钱物、违规报销个人费用、白条报账等等; 3、非税收入管理不严格。部分乡镇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严格,坐收坐支非税收入。(四)会计业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1、账户设置不规范,过渡户管理混乱。 目前我省、市对于乡镇一级财政管理过渡户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规定,过渡户普遍存在。但是审计中发现一些乡镇财政所在过渡户的设立、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渡户开设不严谨,有的乡镇财政过渡户与农村“三资”集体代管账户合用一个银

财政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财政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乡镇理财、聚财、生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财务管理体系逐步规范,有效保障了乡镇财政支出,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较好。 一是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和财源建设的力度加大,以来,三个调查乡镇的财政收入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镇年、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41万元、399万元、629万元(乡镇合并因素影响);镇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00万元、315万元;乡年、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1万元、116万元、122万元。 二是财政运转基本正常。由于财政体制保障和乡镇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乡镇财政运行基本正常,确保了干部工资、公务经费等重点支出,确保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年,镇、镇、乡财政支出分别为666万元、297万元、115万元,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同时,干部福利待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是消赤减债成效明显。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历史债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年两年间,三个调查乡镇累计分别偿还历史债务101万元、35万元、8万元。除乡由于新建设办公楼新增了部分债务,其它两个乡镇基本没有发生新生债务。 二、问题不容忽视

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县乡镇财政状况虽然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 一是发展不平衡。通过调查了解,镇由于采取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加之近两年镇内辰州矿业等企业发展形势好,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运行稳定,不但保证了镇、村两级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加大了公益事业的投入,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仅年该镇就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77万元、公益事业经费32万元。镇和乡采取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由于境内财源不足,协税收入少,单纯依靠县财政转移支付难以维持乡、村两级的正常开支,还必须要通过向上级争取部分资金和项目来弥补经费不足,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和“保运转财政”。 二是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县财政核定的乡镇支出基数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公务经费方面,目前是按照空间距离核定的,如镇和镇公务经费人平每年分别是1400元和1200元,但实际上这两个镇合并乡镇较多,乡镇区域范围大,工作量大,行政成本高,核定的公务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村级支付方面,目前核定的是每个村每年1万元,小于村级的实际支出。乡由原来的17个村合并为7个村,每年每个村的实际支出达到了2万多元;镇由原来的55个村(居)合并为48个村(居),每个村(居)每年的支出也达到了1万多元。

乡镇财政所管理办法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强农惠农财政补贴支 付方式改革的稳步推进,为适应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发展,促进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乡镇政府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2、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乡镇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3、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4、财政结算体制不变原则。按我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定进行财政结算。 三、乡镇财政所的管理体制 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整建制归县财政局管理。 四、乡镇财政所主要职能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 2、负责乡镇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工作。 3、负责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罚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等的征收工作。 4、负责编报年度乡镇财政收支预决算。 5、负责乡镇行政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6、负责对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贯彻落实。 7、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乡镇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完整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国有资产运行程序 我县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资产清查、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我县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本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财政局内部专门设立国资股负责管理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占用使用、财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三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单位申请—政府(财政)批准—财政拨款—政府采购(或构建)—产权登记—资产处置—收益收缴”的业务流程。 二、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运行程序 (一)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工作相结合,国家投资项目经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完成后或政府采购物质供货后,将批复决算或物质采购的情况同时通知国资

股,由国资股及时监督单位将已完工程或采购物质记入固定资产。 (二)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去年我们对全县124个单位展开了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清查过程中,首先让单位自查,并把自查结果上报财政局,采用深入到每个单位对会计账簿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核对、询问的方式,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帐账相符、账卡相符、帐实相符。采取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资产闲置、处置数量较大的单位及单位的大宗资产(如车辆、房屋及土地)进行重点清查,对土地、房屋建筑物采取现场测量与查看相关产权证件相结合,进行重点核实。通过清查,我们掌握了相关单位资产的具体情况,使单位的资产真正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为处置、出租或调剂闲置资产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的步署,我们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占有单位结合推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和卡片账,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做好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陕西省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20号)、和《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陕财办资〔2007〕4号)以及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出售、出让和置换的资产应当通过政府批准的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电子竞价等市场竞价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并可授权同级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相应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第六条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或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核,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八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复的资产处置文件是办理产权变动和安排有关单位 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依据,也是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的原始凭证。资产处置中涉及预算、财务与会计事项的,按照现行预算、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照非税收入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同级财政管理。 第二章资产处置的范围和方式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主要包括:

乡镇财政所票据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财政所票据管理制度 篇一: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乡镇财政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制止各种乱收费滥罚款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的财政票据,是指由省财政厅或减负办统一印制和发放,由行政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规定,征收或者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社会团体收取会费,执收单位进行财务往来结算等应当使用财政票据的财务行为时,向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开具的收款或缴款凭证。 三、财政票据包括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单位资金往来票据、中小学收费票据、农村合作医疗票据及其他财政票据。 四、财政票据的购领、核发、使用、保管、销毁及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制度。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五、财政票据实行专人、专帐、专柜管理。应确定专门的票据管理员,票据管理员要建立规范的票据管理台帐,财政票据要存放在保险柜中进行保管。 六、严格按照财政票据的使用范围发放使用相关票据,严禁超用途、超范围违规发放使用票据,严禁转借、转让、买卖、代开财政票据,不得拆本使用财政票据,非本级预算单位不得发放财政票据。 七、应根据当年本镇各种财政票据的使用情况,做好次年度的用票计划,并在每年的11月底以前向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 八、财政票据实行凭证购领、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领购制度,一律凭《财政票据领购证》办理有关业务。 九、加强对财政票据使用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保证其正确使用财政票据,票据填写内容要完整、数据要准确、用途要合法。 十、票据管理员应对每一种票据分户建立票据领购及缴销管理台帐。发生票据领用、缴销行为,应及时登记台帐,随时掌握票据领 用、缴销和结存情况。 十一、所有开具财政票据取 得的收入必须先入财政专户,严禁收入不入财政专户和坐收坐支等违规行为。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最新整理基层财政管理六大举措

最新整理基层财政管理六大举措 一、优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实行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下的国库集中支付,是乡镇财政改革的重点工作,是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从20xx年6月开始,我市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完善、优化。一是建立市镇财政业务专网,选用新中大公共财政软件,构建市镇财政一体化软硬件大平台,全市12个乡镇、4个园区分三批将改革实施到位;二是开展了集中业务培训,详细讲解和现场演示了系统操作流程;三是积极与乡镇沟通,与代理银行协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不断优化国库集中收付的运行质量。改革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初步成型,全市镇级和经济开发区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于去年6月底之前全部到位。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使用效益和乡镇财政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二、深化落实预算管理改革,增强预算执行效率 部门预算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面所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市镇级部门预算编制,沿着“坚定目标,积极稳妥,充分试点,分步实施”的思路,稳步前行,逐步实现了部门预算从编制形式、编制方法到编制内容的重大变革。 一是摸底分责,科学试点。我市多次召开调研会、推进会、交流会,取得各乡镇、园区领导的支持,并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健全了部门预算编制所需要的基础资料数据库,运用新中大公共财政一体化软件作为乡镇部门预算编制软件。20xx年我市在合作镇试点运行预算执行系统,为全面铺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是勇于探索,扩大试点。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要求,采取“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明确乡镇部门预算编制由乡镇部门和财政共同编制,并组织了全市各乡镇、园区部门预算编审软件培训,预算编制、执行全面实现信息化。三是全面推广,保障实施。去年,我市作出了全面实施镇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工作部署,全市镇级部门预算编制在年底前全部到位,目前已全面运行预算执行系统,实现了改革全覆盖。 三、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监督,构筑管理阳光通道 为方便基层和农民,解决资金多头发放、透明度不高、不便于监督等实际问题,我们创新思路,培育特色,落实措施,初步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机制,去年6月底,我局联合农工办、监察局专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镇村涉农资金发放管理的意见》。对由各级财政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分配的,直接支付给农户的4大类55个项目资金全部列入“一卡通”专户发放,并从20xx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目前,资金安全、高效、透明的运作通道已经形成,成效十分显著。

财政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财政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一、总体形势较好 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乡镇理财、聚财、生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财务管理体系逐步规范,有效保障了乡镇财政支出,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较好。 一是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和财源建设的力度加大,以来,三个调查乡镇的财政收入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镇年、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41万元、399万元、629万元(乡镇合并因素影响);镇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00万元、315万元;乡年、年、年分别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1万元、116万元、122万元。 二是财政运转基本正常。由于财政体制保障和乡镇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乡镇财政运行基本正常,确保了干部工资、公务经费等重点支出,确保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年,镇、镇、乡财政支出分别为666万元、297万元、115万元,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同时,干部福利待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是消赤减债成效明显。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历史债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年两年间,三个调查乡镇累计分别偿还历

史债务101万元、35万元、8万元。除乡由于新建设办公楼新增了部分债务,其它两个乡镇基本没有发生新生债务。 二、问题不容忽视 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县乡镇财政状况虽然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 一是发展不平衡。通过调查了解,镇由于采取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加之近两年镇内辰州矿业等企业发展形势好,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运行稳定,不但保证了镇、村两级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加大了公益事业的投入,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仅年该镇就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77万元、公益事业经费32万元。镇和乡采取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由于境内财源不足,协税收入少,单纯依靠县财政转移支付难以维持乡、村两级的正常开支,还必须要通过向上级争取部分资金和项目来弥补经费不足,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和“保运转财政”。 二是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县财政核定的乡镇支出基数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公务经费方面,目前是按照空间距离核定的,如镇和镇公务经费人平每年分别是1400元和1200元,但实际上这两个镇合并乡镇较多,乡镇区域范围大,工作量大,行政成本高,核定的公务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村级支付方面,目前核定的是每个

乡镇财政制度建设,管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财政制度建设,管理 篇一: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它为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可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如何更好地做好乡镇财政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统一性。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款级以下。规范预算执行,要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决算编制。完整、真实、准确地编制年度财政决算。切实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大“村财镇管”、乡镇和村级债务 管理。 二、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和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机制。所有财政资金必须纳入单一账户体系或乡财县管账户体系管理,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的跟踪监管机制,研

究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进度台账制度、按月监管制度、决算审核制度等,项目资金的支付实行县级财政或乡镇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三、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控制度建设等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做好收支管理工作,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岗位制衡。要进一步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双安全”。 建立健全乡镇资产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承担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使用和有效运转的责任。要研究制定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资产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制度等,规范和加强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 四、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按照“惠民直达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惠农资金管理和发放机制,加强对补贴对象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根据补贴政策编制和审核补贴清册,全面实行“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联、审核一线实、发

如何能盘活和利用闲置国有资产

关于我县经营国有资产工作的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力。广义的国有资产,指的是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资产,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以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在此意义上,国有资产与国有财产基本等同。为此,要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上,还要从国家政策的倾向、单位业务开展是否正常、该单位是否需要撤并上,来考虑如何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我县经营国有资产、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盘活和利用闲置国有资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近年来我县在盘活和利用闲置国有资产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华亭县是一个人口小县、资源大县,也是一个国有资产存量较大的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盘活国有资产、合理配置资源”的理念出发,把管理和利用国有资产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中一项有力举措,坚持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成立了专门机构。1997年11月,成立了华亭县国有资

产投资经营公司,受原国资局管理,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05年更名为华亭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职责是:代表县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权,管理和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 二是出台了相关政策。为了摸清“家底”,管好用活国有资产,按照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计、清查、评估、出让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形成了比较完整、清晰的数据库,并报请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华亭县人民政府<关于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等,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同时,《华亭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通过调研已形成初稿。2007年4月,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基础上,联合县政府采购办,就全县公务用车配置、采购、处置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凡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乡镇公务用车购置、报废、处置都必须坚持“依法处置、归口管理、公开处置和依程序办理”的原则,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基本程序,严格了对车辆处置的管理,使县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逐步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县政府的一系列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有效地规范了县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有效利用,起到了“吹糠见米”的效果。近年来,在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