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社会文化

中国的社会文化

中国的社会文化
中国的社会文化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1“学而优则仕”出自于哪部经典?

《论语》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中国文学中的男主角都是多是勇武刚强的。

3简化字是在什么时候公布实施的?

1956年

4普利策是哪个国家的?

美国

公众号:千校学生帮微信号:qxxsb520 获取更多题库

5以下哪个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孙志刚

6《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司马光

7“中国特有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

不曾中断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8“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出自?

正气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的认可会影响到人的幸福感

10下列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法错误的是?

等级分明

1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是在什么时候提出?

公众号:千校学生帮微信号:qxxsb520 获取更多题库

1977年

12下列属于大跃进时期的三面旗帜的是?

以上都是

13据07年统计,高等教育人才比职业技术人才数量多?

七百多万

14中国在什么时候完全还清前苏联的债务?

1965年

15新闻业的早期雏形初现在那个地方?

威尼斯

16“天生五才,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出自哪里?

《左传》

17中国封建王朝正式结束于哪一年?

1912

18成语“止戈为武”出自于哪部著作?

《左传》

191978年著名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初发表在哪份报纸上?光明日报

20“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是谁总结的中国文学传统?

王国维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于谁?

文天祥

22中国的首批简笔字是哪一年公布实施的?

1956

23法国的哪位作家将抢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称为“两个强盗”并极力谴责这种行为?雨果

24西方文化中的以下哪个因素,决定了不能以“好或者坏”来判定其对外行为?

宗教情怀

25以下哪位人物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董狐

26道德规范是适应小农经济群居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吗?

正确

27《窦娥冤》可以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悲剧?

错误

28就GDP数据而言,中国在2009年时已经超过了日本?

错误

29老子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正确

30四大发明更多的是技术发明,而不是科学发明。

正确

31“龢”同“和”,本义是一种乐器。

正确

32鉴真和尚是为了弘扬佛法而到日本的。

正确

33事物之间只有相对的不同才是世界统一的前提,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

34天人合一的观念具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

错误

35西方的宗教不仅有强大的政治力量,而且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正确

36有段时间曾规定地铁里不可以卖信报以外的报纸?

正确

37“单边主义”只有美国才实施,这种说法正确吗?

错误

38在中国古代,商贾天然地被归入贱类,成为社会歧视、政治歧视的对象。正确

39封建社会下很多人苦读是因为喜欢其中的奥秘。

错误

40经济越发达,幸福的指数越高。

错误

41中华民族基因中就有乐观的因素?

正确

42《礼记》是由汉人编纂完成的。

正确

43俄罗斯、巴西的改革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

正确

44新闻工作要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对事物或事件的评价。

正确

45“和谐社会”的概念包含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错误

46叶落归根的最核心内涵是忠孝观念?

正确

47官理念在中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漫长时期形成的,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

48新闻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离不开平时的各种关于中国社会现状的积累?

正确

49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差距目前仍存在很大,这一说法正确吗?()

正确

50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正确

1下列哪个国家的改革和走向世界的步伐比我国稍晚?

印度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早出现在1978年的哪份报纸?

《光明日报》

3“中国特有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

不曾中断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4《纽约新闻报》的创办者是?

赫斯特

5在看待社会事物时,我们应该秉承以下哪种态度?

实事求是

6斯诺是第一个访问红区的西方记者,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

7时效性是新闻写作的一大特性。

正确

8解释权包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判断、分析。

正确

9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2010年的目标是水稻亩产要达到1000公斤?错误

10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多元的,甚至是矛盾的。

正确

1小农经济之下最适宜的生存方式是以下哪一种?

群居性

2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以下什么观点?

新思维

3柏林墙的倒塌和哪个事件无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

4叶落归根的观念产生于?

农耕文明

5中科院研究员康隆平认为哪个地方的经济是内向型的?

温州

6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

正确

7法律解决的是外在的问题,道德解决的是人内在的问题。

81978年前后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在进行改革,但成就相对中国而言比较少。正确

9“食色,性也”实际是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问题。

正确

10小农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具备现代大生产的条件。

正确

1“和谐社会”主要落实在哪个方面?

社会关系

2在国际上,我们秉承和谐的理念,主张构建的是什么?

和谐世界

3美国奉行什么样的政策?

单边主义

4以下是中国一党制背后的思想基础的是?

大一统

5构建和谐社会是什么时间提出的?

十六大

6《窦娥冤》可以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悲剧?

错误

7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制定的《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主要还是经济标准?

正确

8古代的“小康社会”的概念比改革开放之初所提的“小康社会”要相对全面均衡?

正确

9今天的“礼”的意思和古代的“礼”概念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10十三大队小康社会的指标做了调正,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指数、精神文明等内容。

正确

1《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的作者是?

马如森

2《周易》一共有多少卦?

64挂

3以下属于邓小平对“小康”内容的充实和调整的是?

以上说法都属于。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

《礼记》

5以下对五行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五行是由道家创造出的概念。

6事物之间只有相对的不同才是世界统一的前提,这种说法正确吗?

正确

7“龢”同“和”,本义是一种乐器。

正确

8俄罗斯、巴西的改革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

正确

9《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悲剧?

正确

10“和”与“龢”在古代意思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错误

1根据统计,中国2009年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人数是多少?

600万

2《论学问》是谁的著作?

弗兰西斯·培根

3“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出自?

正气歌

4培根认为读什么能够使人庄重?

伦理

5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院校所遇到的问题是?

招收人数不足

6“崔杼弑其君”反映了古代史官维护君臣秩序的忠心和责任意识。正确

7现在中国很多教育现象背后贯穿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正确

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中庸》?

错误

9我国的中等学校少于高等教育学校。

错误

10一个社会从正常知识结构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多于中等实用技术型人才。错误

我了解的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

我了解的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形成于农耕经济基础之上,并具备多种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质。随着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愈演愈烈,现代人更需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以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定位,对传统社会进行研究,并认真思考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特质当代社会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四个显著的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前苏联的心理学派,也称维列每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宾斯坦、艾里康宁等。该学派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创造了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游戏理论。这派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证实社会文化历史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和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将此观点运用于儿童游戏的研究,确立了前苏联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游戏的墓本观点和认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又被称为是“活动游戏理论”或“游戏的活动论”。 一、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甚础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是建立在他们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的。在苏联建国初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进行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尝试,提出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莫定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就是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愈注意、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这些低级心理机能是最原始的,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是生物进化的果。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心理机能,它具有以下特征: (1)它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如随意注意等。 (2)它的反映水平是抽象的、概括的(即心理活动的概括—抽象机能),如逻辑记忆、概念思维等。 (3)它实现的过程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以识记为例:动物的识记是建立A-B的直接联想过程,而人的识记则是以符号或词等精神工具X为中介,从而建立A-X-B的间接 的联想过程。 (4)它起源于社会,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例如古代用结绳记事,只能记忆一些具体的事情。现代人有了发达的文字,可以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遥远的过去和未来。 (5)从个体发展来看,高级机能是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精神工具而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在苏联国内受到严厉的批判,但是他的同伴和学生列昂节夫和鲁里亚等为发展这一学派仍继续坚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维果茨基的理论,把它提到了新的高度,最后形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参与这个学派的成员的一切研究,都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证实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的,活动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二、活动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把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中,就形成了与西方心理学有着根本区别的关于游戏的活动理论。活动游戏理论反对西方的游戏生物学理论,否定游戏本能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与动物游戏有着极大的区别,JL童游戏的产生

浅谈当代中国发展

浅谈当代中国发展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道路上中国经历过兴盛、衰败。从大唐的盛世到宋朝的腐败;从康乾盛世到清末时的腐败无能再到近代中国的崛起。历史见证了中国创造的奇迹,而我们则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板封建主义的国家,国家领土被一块快的割占,而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的退让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割地的割地,赔款的赔款。无能的清政府只知剥削百姓,这让老百姓生活在水声火热当中。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清政府的无能终于让许多爱国人士忍无可忍,他们走上了救国的道路。从义和团的兴起到太平天国的建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这些运动最终失败,但却让许多中国人开始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中国摆脱了清政府的统治但却没有改变中国的现状。国民党内部的争斗以及与共产党之间的战争使中国未能崛起。八年抗日,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但中国又再一次面临内战,三年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但中国已千疮百孔,新中国崛起之路异常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这中间也出现了许多的弯路,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的悲剧,那十年中国几乎没有发展,人民生活十分的困难。但从1978年,中国开始真正的崛起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 中国有着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举世公认的。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资源绩效、市场竞争力上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文化资源大国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资源呈散落状分布基础上进行的单一文化产品开发,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及规模效益。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无论呈现怎样的多样性,但它的基本趋向只能是现代生活期望的满足和补充。如何从消费市场和现代产业角度提炼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要素,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将建立在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整合的基础上。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力量薄弱 文化成为产业,就在于一些高技术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批量复制和无障碍传播手段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高科技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把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仅4年时间就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此相对照,中国电影业和演出业的制作、加工、欣赏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而且这一差距也广泛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部门。因此,技术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后,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不仅带来了崭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三)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中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按“条块”分割的方式设立的,目前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实行“专业归口管理”,但是,离真正的市场竞争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国际性“传媒汇流”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甚至在当地从事了一些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但“媒体汇流”在西方是一种市场趋势,在中国则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如何同结构调整与体制转型结合起来,仍然是个问题。中国文化管理仍然实行党政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许多产业如传媒集团国有资产主体从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脱离了,但又转向了党委的宣传部门。党委宣传部门在继续执行党管意识形态的同时,承担起了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责任。这样,文化产业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在产业化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原有体制下的市场主体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改革目标遭遇地方行政和行业主管双重阻力,并未得到有效实现。 (四)与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规则接轨力度不够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看中国教育及中国式伦理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的结晶,它与中华民族一起成长至今。充分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在纷繁各异的文化中体会到文化的博大与悠久。中国的文化在这片华夏土地上产生和演化,又养育着华夏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 当然,对于中国文化的讲述要综合西方文化作以对比,老师在课堂上对于西方神话传说的讲解也是相当精彩,但我在此处只想简单讨论一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社会的几个问题,还有它们对于当今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具体到对我们大学生本身的影响。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我们在看到一些现象之后应该主动去发掘、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当我看到很多中国式过马路、看到很多学生期末复习“碌碌却无为”之后,就想去寻找更深一层的原因。在此,我想要谈论的两个问题很简单,第一是中国文化传统导致的中国不同于西方法律社会的伦理社会,第二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中国教育模式。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存不足,讨论过程难免会偏移重心,有所疏漏,还希望老师在看完此文后给予一个小小的点拨,学生自当感激不尽。 接下来进入正文,在古代中国,一个农业国家,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至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而商业则被看为是立国之末。在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里,商人不免收到轻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把民众按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等。任何人出身于“耕读世家”,往往就引以为傲。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对此就做出了简要而精辟的分析。而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也说到“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这就是他在《乡土中国》中要讨论的乡土社会,所谓叶落归根,这样就造成了农民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在一些阶段中,各家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与此同时,农民的扎根导致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与忠诚,除非有了大的战争不会离开自家土地,于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吃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一)维果茨基(1987,转引自Mitchell and Myles,2004)指出,正像人类作用与物质世界一样,人类通过符号工具调节与他人的关系,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些符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调节工具,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桥梁。 (二)调节论早期主要用于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中和他人交流,学会知识与技能,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交流工具,起到了调节语言交际和调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1、儿童认知阶段 客体调控(完全被环境左右)→他人调控(别人协助)→自我调控(能够控制自己的高级认知功能:记忆、注意、高级思维) →人类的高级认知是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语言的调节形成的。

对于社会文化理论来说,学习过程也是在语言的调解下实现自我调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第二语言与目的语者交流,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将外在的语言形式内化,直到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二、最近发展区 (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有两个层面: 1、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已经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潜在发展水平:还没形成,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二)维果茨基的观点,这些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所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 激活方法:社会互动(语言为调节工具) (三)维果茨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学习者不断接触到知识,并在指引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社会层面内化为为自己的知识。 “支架”学习法: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过程 核心:交流和互动中,教师等有经验的人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范式。 (1)这样的正面意义是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例如在今天的社会中,当国家有难就会有八方支援的情形。在天灾地震面前,这样的伦理范式就会在人们的心中大势扩张使人们团结到一起,共同面对困难。这种文化伦理范式已经深入人们的心里。 (2)而负面意义是形成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人情大于国法的弊端,所谓“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一生下来就被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惟亲的奴性人格。这样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缺乏创新精神,“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 2.社会政治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政治型范式。 (1)其积极影响是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深有体现的从古至今都深有体现,如中国的抗日战争、现在的反新疆恐怖分子等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2)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机制。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的过分迷信,个人自信心都缺乏,文人影射传统等等。形成了中国社会“官本位”的现象和个人的奴性意识,因此“官本位”思想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这是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 而且在严密的人身控制之下,人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内,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成为人一生中的主要任务。这是这种负面影响的表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摧残抑制。 3.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用政治伦理秩序代替了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伦理大于法律,因而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在中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这种价值取向突出表现为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一特点,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被延续下来。 中国文化的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范式从“内圣外王”的矛盾统一体中获得了坚韧的理论架构,并以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作为牢固的基础,这几个方面的有

6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人才,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3、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法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名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名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及其意义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违背自己的信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年头,教授摇唇鼓,为了赚钱;明星卖弄风骚,一系列的“门”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由于网络的普及,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被荼毒,腐蚀。“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文化四大特点

中国文化四大特点 1、国人关于吃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非常讲究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餐桌上各色佳肴,“吃”也是贯穿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比如被人占了便宜叫做吃亏,混得好叫吃得开,过得不好叫吃苦,不肯听话叫不吃这一套,历史上的酷刑也是跟吃相关,比如剐,就是切成肉丝,铡就是拦腰切成两段,炮烙就是烧烤,都跟烹的方法有关。自己人往往叫熟人,不认识的叫生人。吃里扒外则是指不可饶恕的叛徒。关系又叫人情味。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多包含着吃的文化。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往往集中在“吃”上,比如电话里经常会问:吃了没?吃的怎么样?回家也总是做一大桌菜,吃饭的时候夹菜,一些长辈表达自己的心意就会不停的给你夹菜。多数是对孩子的身体和吃喝关注,很少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而当孩子长大之后也是一样,多是买些补品,奶粉,钙片什么的,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情。下一代之间是这样,而平等的成人之间的关系也通常在“吃”中。朋友聚在一起,没事就请客吃饭,拜祖宗的时候会摆出几盘菜和酒,而不像国外只是一束鲜花表达哀思即可。在吃的过程中,往往就会交心,君不见饭店门口总是有这么一幕:几个男人互相拥抱,握手,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民以食为天,万恶淫为首”,食是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的关系。而性则相反,是破坏人之间”和“的东西(但是也有”采阴补阳“这样的观念,认为性也是”吃“的一种)。甚至老子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是吃。我曾经学习老外早餐吃面包切片和麦片,结果发现又冷又难吃,完全不如豆浆油条来的可口。而日本的生鱼片也比不上中国的火锅吃的痛苦。仿佛我们生存就是为了吃上美味可口的食物,而西方人只是把吃饭作为补充能量的东西。一个吃为了生活,一个生活为了吃。 2、自制与自律 国人有很多被人弊病的坏习惯,比如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水,当众挖鼻屎,不排队等等。书中有这样的解释:与西方人比较起来,中国父母对孩童的排泄非常随便,一般孩子都穿开裆裤,可以随便大小便。此外,小便通常由一位”阿姨“用嘘声催促。不是由个人的生理需要而决定什么时候嘘嘘,而是通过外人的声音建立条件反射,这在日后的成长中造成了公私不分的概念——自己最”私“的事也必须要让别人管。做事总是靠别人,靠集体,靠组织,靠群众。中国父母从小对孩童的要求不是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而是如何保持与人的”和合“。在长辈面前如何遵守规矩,去人家做客时要表现的如何。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去亲戚家玩,回来都被恶揍一顿,原因就是没有按照规矩,礼仪。从小就被培养成事事看人眼色,处处以对方为重,不能直白的表达爱憎。同时父母之间会觉得安心坐在书桌边看书的孩子是乖的,好的,听话的,而每天乱动,贪玩的就是有”多动症“的。因此,只有在有“和合”的要求的环境中我们才会懂的如何去做,去按照秩序,规矩办事,而一旦脱离了这种关系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做才合适了,于是公众与私人的领域往往分不清楚,自以为公众的地方都不是自己的,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了。除了自己的小圈子,其他地方都是可以乱扔垃圾的。从小的习惯和文化影响导致了成人后公私不分,自制和自律的习惯未有培养好,这点确实影响深刻。 3、做人与面子 中国人的人格组成中有重要的他人成分,做人是指为了别人去“做”一个人为的角色,即使最后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比人。含示着一个人将社会公众对自己的看法看的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中国人讲究面子,不是里子就是指把外表给比人看。做人首先就要看别人的“面”,不要等别人开口就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觉察对方的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唯有

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后,结合了自己的金融专业的背景,我对的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成就和不足有了新的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在此写下。 想要评价当代中国的发展功与过,得与失,就必须从改革开放开始。从总体上评价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点,改革开放式在“文化大革命”借宿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大彻大悟(或者可能是迫不得已),对中国向何处去做出的一个明智而艰难的抉择。叶剑英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再不拐弯不行了。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和胡耀邦等人为代表,做出了抛弃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文明的选择。应该说,对比今日朝鲜,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第二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拯救。经过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78奶奶,我国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占了社会总数的99.96%,城乡个体劳动者仅有0.04%。这个结果就是,扼杀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生活必需品、副食品,从粮食、棉布,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甚至火柴,都要凭票证供应。这说明,“一大二公”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是不合适的。 于此同时,党国在政治和文化体制上搞大一统的转圈,通过不断整人、“自我清洗”的政治运动来解决社会矛盾,伤害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甚至开国功臣。这与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肃反抓捕政治犯并将他们作为不付工钱的奴隶投入工业化建设有出发点上的区别。当这个体制走到尽头,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难以为继。可以说,在“文化大革命”中,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当改革开放开始后,这些过往受到利益损害的人得到了利益,成为了改革的动力和支持者。 第三点,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长速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媲美镀金时代的美国和6、7十年代的日本。这是客观事实。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国家生产总值以9.8%的速度平均递增,持续30多年不衰,现在以GDP来看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达到了1895年清朝的世界经济排名(美国第一清朝第二)。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地提升,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是1978年的40余倍。在生产力的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复兴的中国经济,但是没有造就复兴的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世界工厂,能够出口“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却缺乏阳光、自主的文化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了执政者对民族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不够。“猫论”在整个治国理念上的蔓延,使得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的气氛。当前阶段共产主义信仰实质上的破灭,使我们这个破除了传统封建文化“遗毒“的民族失去了信仰。配合浮躁的时代背景,自然产生了道德滑坡、治安混乱、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拉大、拜金主义泛滥的问题。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在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通知书,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我看来,尽管官方说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变,但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今天,我们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第一个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个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非典“以后,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但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产品的攻击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公共产品稀缺的时代。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当大的力度来缓解、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但与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这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名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全球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厚实博大,多元而又多彩的文化整体,从那土陶青铜的熔铸到21世纪的儒学新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一漫长的文化历程中建筑起来的。本文不是对历史做多余的论调,更不敢对历史妄加菲薄,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人们遗留了太多的遗产,这个遗产来自民族的千年积淀和名族精神,它奠定出中国人的民族形象和气韵,傲骨挺拔乃又有气壮山河之势。同样的遗产和财富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一个今天必须发问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文艺工作者更是严峻的课题,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这个价值,从中找出一个自强和崛起的文化复兴之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过去千年般那样辉煌和醒目,以独立自信的气场站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0世纪以后的文化变的异常波动,不仅以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为特征载入史册,更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等多种冲突形式,在这种文化冲击下有人便开始了用“反传统”,“批判传统”的目光来重释中国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基本否定的评价。自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至中国近代,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逐步进入一个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民族和国家差异正慢慢淡化,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联系得到近一步的拉进,现代社会的人们犹如生活在一个“地球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以下人物不属于“立言”的楷模的是?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将“和谐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提出的是什么时候?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和谐世界”的理念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扬仁凤宽是多少? 分 ?A、 ?B、 ?C、 ?D、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一学派的处事原则?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学而优则仕”思想形成的始源是?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重本抑末”中的本指的是什么?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扬仁风”是在北京皇家园林()中。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科举制度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分 ?A、 ?B、 ?C、 ?D、

11.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人是谁?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以下属于中国思维特征的是?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黄帝内经》中认为人的食道和肠道的比例为?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叶落归根的观念产生于? 分 ?A、 ?B、 ?C、 ?D、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5.与中国相比,西方的科技思维特征属于以下哪种?分 ?A、 ?B、 ?C、 ?D、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尹洪山编辑:studa110711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个二语习得流派,前者着眼于社会心理的互动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看作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这两种理论流派相辅相成。反映了当下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趋势。 [关键词]语言习得;认知过程;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学转向 20世纪80年代,基于普遍语法的研究在诸多二语习得理论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学派以研究人类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为其主要目标,试图解释第二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后,二语习得领域出现了新的研究路径,人们开始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探索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如以Lantolf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和以Watson-Gegeo为代表的语言社会化理论(Language SocializationParadigm)。这两种理论模式相辅相成,不仅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社会系统的认识观,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下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趋势。本文拟从其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等方面对这两个理论模式进行简要评述。 一、理论基础 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理论均侧重研究学习者如何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来发展语言认知能力,但其理论基础并不完全相同。社会文化理论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 对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的研究,认为语言符号具有社会属性,语言学习就是社会活动和认知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文化现象。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借助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不断重构自己的心理结构。因此,在Vygotskv看来,语言学习过程就是连接社会语言和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当今社会文化状态

中国当今社会文化状态 泱泱大国,浩浩中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坐拥令世界歆羡的五千年灿烂文明史,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它们既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历史存在的见证,又是现代文化的基础。而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自然就应继承这份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 许多人都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文化代表着民族的发展,社会文化水平影响着国际地位,关系着全民族的国民素质。然而,当国外“唐人文化”悄然兴起的时候,我们当今社会一些数典忘祖的文化现却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得不说,当“一脱成名”、“胸展晒车”的现象层.出不穷,“利字当头”、“暗箱内幕”的行为屡见不鲜,“宁坐宝马笑”、“一曲天下知”的思想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开始变质。这时候,我们的确应当反思一下,虽然我们的社会经济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是为什么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叹“世风日下”?而所谓的“另类成功”又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逐渐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对象,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迫使我们的现代文化趋于多样化,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无论什么文化都可以而且适合存在于当今社会。我认为,虽然理想的社会文化状态应该是包容并蓄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呈现出一种百家齐放的状态,但是这种文化的本质必须是健康向上、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它应该是以我们数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发

扬、交融、去粗取精的的过程,它的表现形态必须是沉稳、厚重的;而不应该像当下一样,让虚荣、浮躁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然而,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社会文化状态?这个问题发人深省。所谓“有需求才有供应”,我认为一种文化现象既然能够盛行,那么它一定有着其潜在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普通大众,至少是有相当的一批人对时下的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欣赏的态度的。而这些人,其实就对这种不良文化现象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在本质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面对广大民众的基础主流文化道德建设,使社会主流文化完成对大众的引导,逐渐使大众形成对这种低俗的文化现象的自觉抵制,杜绝这些不良现象滋生的土壤。面对这种现象,曾有人毫不留情地指出过,“这正如嫖客是无法劝从娼女从良的”。措辞虽然辛辣,但不得不说,如果我们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在大众积极文化道德的引导下抵制虚浮,和谐向上,那么这种媚俗的“娼女”文化现象便必定无处栖身。 当然,由于加强对公众的文化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是一个漫长而不可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另一方面加强对种种低俗文化现象的监管与控制。不给这些低俗现象产生、发展与传播的机会,降低大家对其的关注程度,使其不断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样,失去了“眼球”,媚俗便将失去其传播的原动力,从而,低俗文化便将逐渐在萌芽中失去生命力。 作为通过传承、丰富传统文化而来的当代文化,它必然会适时的出现一些当代社会的痕迹,以新的面貌展现给我们一个与时俱进的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