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努利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最新教育资料

伯努利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最新教育资料

伯努利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最新教育资料
伯努利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最新教育资料

xx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

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严重原理,在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中,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伯努利原理。该原理在1726年由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首先提出,它说明了流体压力的一个特征――对于安定流动的流体(如安定流动中的空气或水)在横截面大的地方,流速小,压强大,而在横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压强小[1]。伯努利原理应用非常广博,如飞机的升力、喷雾器等。本文介绍伯努力原理教学中有关的趣味实验,供大家参考。

1乒乓球炮弹

1.1实验设计

本实验用一个大功率电吹风作为风源,透明塑料纸一张,乒乓球若干个。实验制作时,将透明塑料纸裹成直径为稍大于乒乓球直径的纸筒。演示的时候,将乒乓球放在一个盘子里,纸筒的下端靠近乒乓球,打开电吹风后,将电吹风沿着纸筒的上端吹气,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乒乓球像“炮弹”一样发射出来了。本实验需要注意:电吹风的功率要比较大,风力要强,吹?L的角度也十分严重,这是本实验能否胜利的关键。

1.2实验原理

实验中,当用吹风机吹纸筒上端的时候,上端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下端压强不变,在纸筒上下端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一股由下向上的气流,纸筒下端的乒乓球也就随着气流从纸筒上端发射出来(图2)[2]。

2气球风轮

2.1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主要器材是:一个大功率鼓风机,点胶,气球若干个。制作时,首先将气球吹得同样大并系好,然后用点胶将气球粘结成内一圈外一圈的一个圆形气球环。演示时,先用一只手扶着气球环,然后拿着鼓风机对着气球环的一端吹气,这时候,我们就会看见气球环悬浮在空中并且旋转起来。本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找准鼓风机给气球环吹风的位置,气球环受本身的重力,同

时受到鼓风机吹风时一个冲击力,在合力矩的作用下,气球风轮就会旋转起来(图3)。

2.2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了康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2]。当我们用吹风机在气球斜下方吹气的时候,气流吹向气球的表面时,气流会随着气球的表面流动,气球表面的流速会加快,压力会减小,而外围的空气流速就会比较慢,压力也就会比较大。而旋转气球附近空气流速快,压力小。形成了一个带动圆形气球环转动起来的力矩,于是气球环就可以在空中转起来。

出名球星在踢足球时,可以使飞出的足球高速旋转,足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会受到周边空气的阻力和力矩,沿着与抛物线例外的奇异路线飞行,球星往往用这种方式攻破对方球门。这种现象是出名的马格努斯效应。

3纸箱吐烟圈

3.1实验设计

本实验要用到30 cm*30 cm空纸箱一个、蚊香(或线香)、蜡烛几根、透明胶一圈、尖头剪刀一把。用透明胶将纸箱角落密封好,在空纸箱的某一面用剪刀开一个直径为8 cm的圆孔。通过圆孔,将蚊香产生的烟雾填塞纸箱,再把纸箱放在桌面上,并在纸箱开口前方2m处的桌面上,放上点燃的蜡烛。演示实验时,用手拍打纸箱的两侧,这时候会观察到一团烟雾从纸箱口中吐出,烟雾离开纸箱口并没有散开,而是形成一个烟圈,逐渐变大,像一个空气炮弹,能把桌面上的蜡烛吹灭(图4)。

本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圆孔的直径必须大小适合。如果纸箱体积比较大,则圆孔开口直径也相应较大,反之,如果纸箱体积较小,圆孔开口直径也较小。如果圆孔的开口直径过小,烟雾从圆孔中喷射出来的速度过大,则不会形成烟圈。如果圆孔的开口直径过大,挤压出来的烟雾速度过慢,会马上散开了,也不会形成烟圈。

3.2实验原理

纸箱中填塞的烟气受到挤压后,通过圆孔排出一团烟气,这时离气流中心较远的烟气微粒,由于受到纸箱壁的阻碍,相对于气流中心的烟气来说,向后运动,并向速度大的气流中心处靠拢。

而对于气流中心的烟气来说,由于受到空气的阻碍作用,在前进过程中逐步远离气流中心,向斜上方运动,从而造成快速旋转而成为烟圈状(如图5)[3]。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快,压强小,圆孔出口周边的空气是静止的,因此从圆孔中流出的烟气微粒会牵引静止的周边空气,由此形成了一个从孔洞边缘向外再转向内旋转的一个涡流,所以圆孔处出来的烟气涡旋压强小,烟圈在空气中保持,没有四处散开,因此可以前进较长一段距离[4]。

4结束语

在教学中精巧地设计及运用趣味物理实验,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中的三个实验取材来自于生活,制作简单、现象明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在教学中取得优良的效果,也可以在科普秀中表演。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动态水力学中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 2.通过定量测量实验,可以进一步掌握增压管中流体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验证流体总流量恒定的伯努利方程,掌握测压管头线的实验测量技巧和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分析实验 (1)确认相同静态液体的测压管的头线是水平线。 实验表明,在阀门完全关闭并稳定后,每个压力计管液位的连接线均为水平线。此时,滑动标尺的读数值为水在流动前的总能量头。 (2)观察不同流量下某段液压元件的变化规律。 (3)验证动态水压力是否根据均匀流段上的静水压力规则分布。 (4)遵守过程中总能量斜率线的变化规律。

(5)观察压力计头线的变化规律。 (6)沿管道的压力分布是通过使用压力计的头线来判断的。 2.定量分析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和测压管头线测量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和步骤:在恒定流量的情况下,改变流量两次,一次打开阀门很大,以至于1号测量管的液位接近可读范围内的最低点。流量稳定后,测量并记录每个压力测量管的液位读数,并同时测量并记录实验流量。 三,数据处理及结果要求 1.记录相关信息,实验常数,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计算: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实验报告书 2.结果要求 (1)定性分析实验中回答有关问题 (2)计算速度头和总头 (3)在上述结果的最大流量下绘制总压头线和压强计压头线

四,注意事项 1.应注意每次循环供水实验:必须将测得的水倒回到原始实验设备的水桶中,以保持自循环供水(在以下实验中不会提示此注意事项)。 2.稳压缸内的气腔越大,稳压效果越好。但是,稳压缸的水位必须淹没连接管的入口,以避免连接管的进气口,否则,有必要拧松稳压缸的排气螺钉以提高水位。圆筒;如果调压罐的水位高于排气螺钉的开口,则表明存在空气泄漏,需要进行检查和处理。 3.传感器与压力稳定缸之间的连接管应确保通气畅通,并且水不能进入连接管和进气口,否则应将其清除。 4.智能数显流量计启动后需要预热3?5分钟。

伯努利方程演示实验装置

伯努利方程演示实验装置 说明书 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

目录 一. 实验设备的特点 二. 实验设备主要技术数据 三. 实验的操作方法 五. 观察现象及实验结果 四. 使用实验设备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设备的特点 1.实验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移动方便。 2.实验测试导管、测压管均用玻璃制成便于观测。 3.所有设备采用了耐腐蚀材料制成管中不会生锈。 二、实验装置的基本情况(流程图见图一) 不锈钢离心泵 SZ-037 型 低位槽 490×400×500 材料不锈钢 高位槽 295×195×380 材料有机玻璃 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尺寸见图二中标绘 三、实验的操作方法: 1.将低位槽灌有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调节阀门及实验测试导 管出口调节阀门而后启动离心泵。 2.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后,调节导管出口 调节阀为全开位置。 3.流体稳定后读取A、B、C、D截面静压头和冲压头并记录数据。 4.关小导管出口调节阀重复步骤。 5.分析讨论流体流过不同位置处的能量转换关系并得出结果。 6.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四、使用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不要将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当导管出口调节阀开大应检查一下高位槽内的水面是否稳定,当水面下降时应适当开大泵出口调节阀。 3.导管出口调节阀须缓慢地关小以免造成流量突然下降测压管中的水溢出管外。 4.注意排除实验导管内的空气泡。 5.离心泵不要空转和出口阀门全关的条件下工作。 五.观察现象及实验结果: 面中心线为零基准面(即标尺为-325毫米)Z D =0。 A截面和D截面的距离为120mm。 A、B、C截面Z A =Z B =Z C =120 mm(即标尺为-205毫米)

伯努利方程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xx方程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7陈高威在我们传输原理学习当中有很多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原理,其中伯努利方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广泛的作用,下面就伯努利方程的原理以及其运用进行讨论下。 xx方程 p+ρρv 2=c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h为铅垂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它实际上流体运动中的功能关系式,即单位体积流体的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压力差说做的功。伯努利方程的常量,对于不同的流管,其值不一定相同。 相关应用 (1)等高流管中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根据xx方程在水平流管中有 ρv 2=常量故流速v大的地方压强p就小,反之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粗细不均匀的水平流管中,根据连续性方程,管细处流速大,所以管细处压强小,管粗处压强大,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当流体沿水平管道运动时,其从管粗处流向管细处将加速,使质元加速的作用力来源于压力差。下面就是一些实例 伯努利方程揭示流体在重力场中流动时的能量守恒。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1.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2.喷雾器是利用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制成的。让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孔下边的细管升上来,从细管的上口流出后,空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3.汽油发动机的汽化器,与喷雾器的原理相同。汽化器是向汽缸里供给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的装置,构造原理是指当汽缸里的活塞做吸气冲程时,空气被吸入管内,在流经管的狭窄部分时流速大,压强小,汽油就从安装在狭窄部分的喷嘴流出,被喷成雾状,形成油气混合物进入汽缸。 4.球类比赛中的“旋转球”具有很大的威力。旋转球和不转球的飞行轨迹不同,是因为球的周围空气流动情况不同造成的。不转球水平向左运动时周围空气的流线。球的上方和下方流线对称,流速相同,上下不产生压强差。现在考虑球的旋转,转动轴通过球心且垂直于纸面,球逆时针旋转。球旋转时会带动周围得空气跟着它一起旋转,至使球的下方空气的流速增大,上方的流速减小,球下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的流速小,压强大。跟不转球相比,旋转球因为旋转而受到向下的力,飞行轨迹要向下弯曲。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目的和要求 1、 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 2、 观察流速变化的规律; 3、观察各项压头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1、流体在流动中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当管路条件如管道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发生变化时,这三种机械能就会相应改变以及相互转换。 2、如图所示,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中做稳态流动,由界面1-1’流入,经粗细不同或位置高低不同的管道,由截面2-2’流出: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机械能衡算式为: 式中:u l 、u 2一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 /s ; P 1、P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 ; z l 、z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 ρ一流体密度,Kg /m 3 ; g 一重力加速度,m /s 2 ; ∑h f 一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 /Kg 。 3、∑h f 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摩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摩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损耗(不能恢复),因此各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不相等,两者之差就是流体在这两截面之间流动时损失的机械能。 4、对于理想流体(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理想流体,而是一种假设,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不存在因摩擦而产生的机械能损失,因此在管内稳定流动时,若无外加能量,得伯努利方程: 22112212 22u p u p z g z g ρρ ++=++式② 表示1kg 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定相等,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式①时伯努利方程的引伸,习惯上也称为伯努利方程(工程伯努利方程)。 5、流体静止,此时得到静力学方程式: 1 2 1221 () p p z g z g P P gh ρρ ρ + =+ =+或式③ 所以流体静止状态仅为流动状态一种特殊形式。 6、将式①中每项除以g ,可得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的机械能守恒方程: 22 112212 22f u p u p z g z g h ρρ ++=+++∑式① 22112212 f u p u p z z H ++=+++式④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仪实验报告 实验人 XXX 合作者 XXX 合作者 XXX XX年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能量转化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原理; 3.验证静压原理。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台由压差板、实验管道、水泵、实验桌和计量水箱等组成。 图- 1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细管 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4回水管15.实验桌 1

三、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全开溢流水阀门 2.稍开给水阀门 3.将回水管放于计量水箱的回水侧 4.接好各导压胶管 5.检验压差板是否与水平线垂直 6. 启动电泵,使水作冲出性循环,检查各处是否有漏水的现象。 四、 几种实验方法和要求: 1. 验证静压原理: 启动电泵,关闭给水阀,此时能量方程试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相同,因管内的水不流动没有流动损失,因此静水头的连线为一平行基准线的水平线,即在静止不可压缩均匀重力流体中,任意点单位重量的位势能和压力势能之和(总势能)保持不变,测点的高度和测点位置的前后无关,记下四组数据于表-2的最下方格中。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水没有流动时,测得的的静水压头基本上都是35.5cm ,验证了同一水平面上静压相等。 2. 测速: 能量方程试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于一个毕托管,可测得管内任一点的流体点速度,本试验已将测压管开口位置在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轴心,故所测得的动压为轴心处的,即最大速度。 毕托管求点速度公式: gh V B 2= 利用这一公式和求平均流速公式(F Q V /=)计算某一工况(如表中工况2平均速度栏)各测点处的轴心速度和平均流速得到表-1 表- 1 注:该表中数据由表-2中第一行数据计算得到 从表-1中我可以看到在细管测得的速度大,在粗管测得的速度小;在细管中测得的点速度比平均速度小,这可能是比托管的管嘴没有放在玻璃管管中心,或者比托管管嘴没有正对液体流向,使得总压与静压的差值小于实际值;在粗管测得的点速度比平均速度大,可能是因为在粗管,比托管更容易放在玻璃管中心,测得的点速度比平均速度大是正常的,因为如果是层流的话,流速沿半径方向呈抛物线分布。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 2. 通过定量测量实验,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掌握测压管水头线的实验测量技能与绘制方法; 3. 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二、实验原理 1.伯努利方程。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在恒定流动时,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伯努利方程式(i =2,3…,n ) 22 1111w122i i i i i p p z z h g g g g ααρρ-++=+++v v 取1=2=n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p z g ρ+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2 2g αv ,从而可得到各断 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2.过流断面性质。均匀流或渐变流断面流体动压强符合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即在同一断面上p z C g ρ+ =,但在不同过流断面上的测压管水头不同,1212p p z z g g ρρ+ ≠+;急变流断面上p z C g ρ+≠。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分析实验 (1) 验证同一静止液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水平线。

(2) 观察不同流速下,某一断面上水力要素变化规律。 (3) 验证均匀流断面上,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4) 观察沿流程总能坡线的变化规律。 (5) 观察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 (6) 利用测压管水头线判断管道沿程压力分布。 2. 定量分析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与测压管水头线测量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恒定流条件下改变流量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可读数范围的最低点,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测点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参考第五部分内容。 四、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 实验设备名称:伯努利方程实验仪实验台号: 实验者:___________A1组7人_____ 实验日期:_5月10日_ 均匀段d1= 10-2m 喉管段d2=10-2m 扩管段d3=10-2m 水箱液面高程 0= 10-2m 上管道轴线高程 z = 10-2m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表1 管径记录表 测点编号①*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管径d /10-2m

伯努利方程与雷诺数实验(精)

实验十七伯努利方程与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基本原理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流动流体中各种 能量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2)观测流动流体阻力的表现。 (3)观察液体流层、湍流两种流动型态及层 流时管中流速分布情况,以建立感性认识; (4)确立“层流和湍流与Re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概念; (5)熟悉雷诺准数的测定与计算。

基本原理 1.流体在流动中具有三种机械能,即位能、动能、静压能,这三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当管路条件改 变时(如为止,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便发生能 量转化; 2.实际流体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流动型态存在:层流(滞流)和湍流(紊流)。 3.层流时,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互相平行。 4.湍流时,流体质点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无规则运动,但对流体主体仍可看作向某一规则方向流动。

实验流程 图17-1 伯努利实验流程图 1,2,5,6-玻璃管(d内约为13mm); 3,4-玻璃管(d内约为24mm);12-溢流管;13-测压管;

图17-2 雷诺实验流程图 1-高位墨水瓶;2-进水稳流装置;3-溢流箱;4-溢流管;5-高位水槽;6-量筒;7-排水管;8-转子流量计;9-玻璃管。

1、伯努力实验 (1)实验前观察了解实验装置,(循环泵的凯、关,溢流管控制高位槽液面,出口阀A调节流量,活动弯头的转动,活动测头结构以及测压管标尺的基准等)。开动循环水泵,同时注意高位槽中液面是否稳定。 (2)观察玻璃管中有无气泡,若有气泡,可先开循环水泵,再开大出口阀让水流带出气泡,也可用拇指按住管的出口,然后突然放开,如此按数次使水流带出气泡,也可拧松活动测压头密封的压盖,以便放出测压点处的气泡。 (3)关闭出口阀A,开动循环水泵,待高位槽中的液面稳定,观察记录个测压管液面高度(测压孔同时正对或同时

伯努利方程实验 答案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经伯努利方程试验管的能量转化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原理; 3、验证静压原理。 二、实验仪器 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伯努利方程仪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溢流管 4.整流栅 5.溢流板 6.定压水箱 7.实验细管 8. 实验粗管 9.测压管10. 调节阀11.接水箱12.量杯13.回水管14.实验桌 三、实验步骤 1、关闭调节阀,打开进水阀门,启动水泵,待定压水箱接近放满时,适度打开调节阀,排净管路和测压管中的空气; 2、关闭调节阀,调节进水阀门,使定压水箱溢流板有一定溢流; 3、测出位置水头,并记录位置水头和试验管测试截面的内径; 4、打开调节阀至一定开度,待液流稳定,且检查定压水箱的水位恒定后,测读伯努利方程试验管四个截面上测压管的液柱高度; 5、改变调节阀的开度,在新工况下重复步骤4; 6、关闭调节阀,测读伯努利方程试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记下数据。可以观察到各测压管中的水面与定压水箱的水面相平,以此验证静压原理; 7、实验结束,关闭水泵。 四、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填入表1

1、计算出伯努利方程试验管各测试截面的相应能量损失水头和压强水头,填写在表中。 速度水头: 2 2g V =总水头-测压管水头 压强水头:P γ =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 能量损失水头: w h=静水头-总水头 图2 伯努利方程试验管水头线图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能量损失是沿着流动的方向增大的? 2、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定压水箱中有溢流? 3、测压管工作前为什么要排尽管路中的空气?其测量的是绝对压力还是表压力? 1、沿着流动方向,阻力损失有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故沿着流动方向能量损失是增大的。 2、当流体高度差为溢流板高度时,水会流到水箱中,溢流板作用是保持水箱中水位恒定,从而保持压力恒定,压力恒定,则流体流进伯努利试验管时未稳定流动。 3如果不排尽气泡会臧成读取压力值不准确,测得压力为表压力。

伯努利实验

1 柏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l 、研究流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关系及转换,加深对能量转化概念的理解; 2、深入了解柏努利方程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l 、不可压缩的实验液体在导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方程式为: ∑+ + + =++ + f e h p u g z W p u g z ρ ρ 2 2 221 2 112 2 (1) 式中:u l 、u 2一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 /s ; P 1、P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 ; z l 、z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 ρ一流体密度,Kg /m ; We —液体两截面之间获得的能量,J /Kg; g 一重力加速度,m /s 2 ; ∑h f 一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 /Kg 。 2、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若无外加能量和损失,则可得到: ρ ρ 2 2 221 2 112 2 p u g z p u g z + + =+ + (2) 表示1kg 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定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和为常数,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3、 流体静止,此时得到静力学方程式: ρ ρ 2 21 1p g z p g z + =+ (3) 所以流体静止状态仅为流动状态一种特殊形式。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试验前,先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并将水灌满流水糟,然后开启调节阀,水由进水管送入流水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试验导管排出水和溢流出来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流体流量由试验导管出口阀控制。进水管调节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保证流动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流动。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不可压缩流体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 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截面。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 1

2 (i=2,3,.....,,n) W i h 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 2111νρν ρ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g p Z ρ+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 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 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 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 g p Z ρ+ )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表2.1 有关常数计录表水箱液面高程0?___c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_____cm .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式及能量之间转换的了解。 2.观察水流沿程的能量变化,并了解其几何意义。 3.了解压头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用带小孔的测压管测量管路中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点的能量变化。当测压管的小孔正对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时,此时测得的是管路中各点的 动压头和静压头的总和,即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来研究流体流动的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作稳态流动时,则对确定的系统即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 ∑+++=+++f e h p gZ p u Z ρ ωρ22 2212112u 2g 当测压管的小孔垂直于流体的流动方向时,此时测得的是管路中各点的静压 头的值,即 。 将在同一流量下测得的hA 、hB 值描在坐 标上,可以直观看出流速与管径的关系。 比较不同流量下的hA 值,可以直观看出沿程的能量损失,以及总能量损失与流量、流速的关系。通过hB 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出在突然扩大、突然缩小处动能与静压能的转换。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将低位槽灌有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和循环水阀而后启动离心泵。 2.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后,利用流量调节阀出水的流量。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步骤。 5.分析讨论流体流过不同位置处的能量转换关系并得出结果。 6.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记压头读数时,必须保持水位恒定。 2.注意测压管内无气泡时,方可开始读数。 3.测压管液面有波动时,读数取平均值为宜。 4.阀门开关要缓慢,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六.数据处理

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伯努利方程是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提出来的,是理想流体做稳定流动时的基本方程,是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意为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伯努利方程对于确定流体内部各处的压力和流速有很大意义,在水利、造船、航空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伯努利方程发展和原理应用 1.伯努利方程的发展及其原理: 伯努利方程是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提出来的,是理想流体做稳定流动时的基本方程,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意为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对于确定流体内部各处的压力和流速有很大意义,在水利、造船、航空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伯努利方程的原理,要用到无黏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无黏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无黏性元流的伯努利方程: 实际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z1++=z2+++h w

总流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Z----总流过流断面上某点(所取计算点)单位重量流体的位能,位置高度或高度水头; ----总流过流断面上某点(所取计算点)单位重量流体的压能,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 ----总流过流断面上单位重量流体的平均动能,平均流速高度或速度水头; hw----总流两端面间单位重量流体平均的机械能损失。 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1)恒定流;(2)不可压缩流体;(3)质量力只有重力;(4)所选取的两过水断面必须是渐变流断面,但两过水断面间可以是急变流。(5)总流的流量沿程不变。(6)两过水断面间除了水头损失以外,总流没有能量的输入或输出。(7)式中各项均为单位重流体的平均能(比能),对流体总重的能量方程应各项乘以ρgQ。 2.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在工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伯努利方程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伯努利方程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7陈高威在我们传输原理学习当中有很多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原理,其中伯努利方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广泛的作用,下面就伯努利方程的原理以及其运用进行讨论下。 伯努利方程 p+ρgh+(1/2)*ρv2=c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h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它实际上流体运动中的功能关系式,即单位体积流体的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压力差说做的功。伯努利方程的常量,对于不同的流管,其值不一定相同。 相关应用 (1)等高流管中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水平流管中有 p+(1/2)*ρv2=常量故流速v大的地方压强p就小,反之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粗细不均匀的水平流管中,根据连续性方程,管细处流速大,所以管细处压强小,管粗处压强大,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当流体沿水平管道运动时,其从管粗处流向管细处将加速,使质元加速的作用力来源于压力差。下面就是一些实例 伯努利方程揭示流体在重力场中流动时的能量守恒。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1.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2.喷雾器是利用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制成的。让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孔下边的细管升上来,从细管的上口流出后,空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_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四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 2.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速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伯努利方程; 3.观察各项压头的变化规律; 4.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作定常流动,系统与环境又无功的交换时,若以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准,则对确定的系统即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 若以单位重量流体为衡算基准时,则又可表达为 不可压缩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况下的作适当的简化,例如: (1) 当流体为理想液体时,于是式(1)和(2)可简化为 (2) 当液体流经的系统为一水平装置的管道时,则(1)和(2)式又可简化为 (3) 当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则(1)和(2)式又可简化为 (1) 222 2221211∑+++=++f h p u gZ p u gZ ρρ(2) 2222221211f H g p g u Z g p g u Z +++=++(3) 22222 21211ρρp u gZ p u gZ ++=++(4) 2222221211g p g u Z g p g u Z ρρ++=++(5) 2222 2121f h p u p u ∑++=+ρ ρ(6) 2222 221211f h g p g u Z g p g u Z ∑+++=++ρρ(7) 2 211ρρ/p gZ /p gZ +=+(8) 2211g /p Z g /p Z ρρ+=+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1.稳压水槽 2.试验导管 3.出口调节阀 4.静压头测量管 5.冲压头测量管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先缓慢开启进水阀,将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并保持有适量流水流出,使槽内液面平稳不变,最后,设法排尽设备内的气泡。 1.关闭实验导管出口调节阀,观察和测量液体处于静止状态下个测试点(a、b 和c三点)的压强。 2.开启实验导管出口调节阀,观察比较液体在流动情况下测试点的压头变化。3.缓慢开启实验导管的出口条件阀,测量流体在不同流量下的各测试点的静压头、动压头和损失压头。 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实验前一定要将实验导管和测压管中的空气泡排除干净,否则会影响准确性。 (2)开启进水阀或调节阀时,一定要缓慢,并随时注意设备内的变化。 (3)实验过程中需根据测压管量程范围,确定最小和最大流量。 (4)为观察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可在临实验测定前,向各测压管滴入几滴红墨水。 五、实验记录 1.测量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 实验导管内径:d A=16mm;d B=25mm;d C=16mm; 实验系统的总压头:h= 450mmH2O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第3章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3.1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流速、流量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3.2 实验装置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见图3.1。 图3.1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共有三种不同内径的管道)、测压计、实验台等组成,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通过分布在实验管道各处的7根皮托管测压管测量总水头或12根普通测压管测量测压管水头,其中测点1、6、8、12、14、16和18均为皮托管测压管(示意图见图3.2),用于测量皮托管 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H ’(=2g u 2 ++r p Z ),其余为普通测压管(示意图见图3.3),用于测量测压管水头。 图3.2 安装在管道中的皮托管测压管示意图 图3.3安装在管道中的普通测压管示意图 3.3 实验原理 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恒定流速流动,在实验管道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从进口断面(1)至另一个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为: 2g v 2111++r p Z =f i i h r p Z +++2g v 2 i =常数 (3.1) 式中:i=2,3,······ ,n ; Z ──位置水头; r p ──压强水头; 2g v 2 ──速度水头; f h ──进口断面(1)至另一个断面(i )的损失水头。 从测压计中读出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r p Z + ),通过体积时间法或重量时间法测出管道流量,计算不同管道内径时过水断面平均速度v 及速度水头2g v 2 ,从而得到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3.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观察实验管道上分布的19根测压管,哪些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皮托管测压管。观察管道内径的大小,并记录各测点管径至表3.1。 2) 打开供水水箱开关,当实验管道充满水时反复开或关流量调节阀,排除管内气体或测压管内的气泡,并观察流量调节阀全部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水箱溢流时)。如不平,则用吸气球将测压管中气泡排出或检查连通管内是否有异物堵塞。确保所有测压管水面平齐后才能进行实验,否则实验数据不准确。 3) 打开流量调节阀并观察测压管液面变化,当最后一根测压管液面下降幅度超过50%时停止调节阀门。待测压管液面保持不变后,观察皮托管测点1、6、8、12、14、16和18的读数(即总水头,取标尺零点为基准面,下同)变化趋势:沿管道流动方向,总水头只降不升。而普通测压管2、3、4、5、7、9、10、11、13、15、17、19的读数(即测压管水头)沿程可升可降。观察直管均匀流同一断面上两个测点2、3测压管水头是否相同?验证均匀流断面上静水压强按动水压强规律分布。弯管急变流断面上两个测点10、11测压管水头是否相同?分析急变流断面是否满足能力方程应用条件?记录测压管液面读数,并测记实验流量至表3.2、表3.3。

伯努利原理的应用

应用举例⒈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方向的升力。 应用举例⒉ 喷雾器是利用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制成的。让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孔下边的细管升上来,从细管的上口流出后,空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应用举例⒊ 汽油发动机的汽化器,与喷雾器的原理相同。汽化器是向汽缸里供给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的装置,构造原理是指当汽缸里的活塞做吸气冲程时,空气被吸入管内,在流经管的狭窄部分时流速大,压强小,汽油就从安装在狭窄部分的喷嘴流出,被喷成雾状,形成油气混合物进入汽缸。 应用举例⒋ 球类比赛中的"旋转球"具有很大的威力。旋转球和不转球的飞行轨迹不同,是因为球的周围空气流动情况不同造成的。不转球水平向左运动时周围空气的流线。球的上方和下方流线对称,流速相同,上下不产生压强差。现在考虑球的旋转,转动轴通过球心且垂直于纸面,球逆时针旋转。球旋转时会带动周围得空气跟着它一起旋转,至使球的下方空气的流速增大,上方的流速减小,球下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的流速小,压强大。跟不转球相比,旋转球因为旋转而受到向下的力,飞行轨迹要向下弯曲。 应用举例⒌ 表示乒乓球的上旋球,转动轴垂直于球飞行的方向且与台面平行,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相同的条件下,上旋球比不转球的飞行弧度要低下旋球正好相反,球要向反方向旋转,受到向上的力,比不转球的飞行弧度要高。 应用举例6. 环保空调就是这个原理,一面进风,一面进水,来保持室内的温度的,环保空调又叫“水帘空调”. 应用举例7. 列车候车为啥要设定等候限距线? 列车进站的时候速度很快,车厢附近的空气被带着也会快起来,越靠近车厢的空气流速越快,越远的地方空气流速越慢。还是根据伯努利原理,靠近车厢的地方压力小,远离车厢的地方压力大,二者之间有压力差,因此,在站台上候车,如果你靠轨道太近,就会感觉后面好像有人推你往前,很可能造成事故,其实是因

伯努利方程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2010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本书为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内容包括化工实验数据的测量及处理、化工实验常用参数测量技术、化工原理基础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及实验仿真、化工原理实验常用仪器仪表这六部分。其中,化工原理基础实验包括流体阻力测定实验、流量计标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过滤实验、传热实验、精馏实验、气体的吸收与解析实验、干燥实验。演示实验包括伯努利方程实验、雷诺实验、旋风分离器性能演示实验、边界层演示实验和筛板塔流体力学性能演示实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及实验仿真,包括应用Excel 进行数据和图表处。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化工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3 1. 1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3 1. 1. 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3 1. 1. 2间接测量值的误差传递6 1. 1. 3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与记数法10 1. 2实验数据处理11 1. 2. 1列表法12 1. 2. 2图示(解)法13 1. 2. 3数学模型法15 第二章化工参数测量及常用仪器仪表29

2. 1温度测量29 2. 1. 1热膨胀式温度计29 2. 1. 2热电偶式温度计33 2. 1. 3热电阻式温度计35 2. 1. 4温度计的校验和标定36 2. 2压力测量37 2. 2. 1液柱压力计38 2. 2. 2弹性压力计40 2. 2. 3压强(或压强差)的电测方法42 2. 2. 4压力计的校验和标定43 2. 3流量测量43 2. 3. 1差压式流量计43 2. 3. 2转子流量计46 2. 3. 3涡轮流量计48 2. 3. 4流量计的校验和标定50 第三章化工原理基础实验51 实验一流体阻力测定实验51 实验二流量计标定实验60 实验三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65 实验四过滤实验71 实验五传热实验77 实验六精馏实验86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提高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能力; 2.通过定量测量实验,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掌握测压管水头线的实验测量技能与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定性分析实验 (1)验证同一静止液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水平线。 阀门全关,稳定后,实验显示各测压管的液面连线是一根水平线。而这时的滑尺读数值就是水体在流动前所具有的总能头。 (2)观察不同流速下,某一断面上水力要素变化规律。 (3)验证均匀流断面上,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4)观察沿流程总能坡线的变化规律。 (5)观察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 (6)利用测压管水头线判断管道沿程压力分布。 2.定量分析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与测压管水头线测量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恒定流条件下改变流量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号测管液面接近可读数范围的最低点,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

三、数据处理及成果要求 1. 记录有关信息及实验常数、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详见实验报告册 2.成果要求 (1) 回答定性分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2) 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3) 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 四、注意事项 1.各自循环供水实验均需注意:计量后的水必须倒回原实验装置的水斗内,以保持自循环供水(此注意事项后述实验不再提示)。 2.稳压筒内气腔越大,稳压效果越好。但稳压筒的水位必须淹没连通管的进口,以免连通管进气,否则需拧开稳压筒排气螺丝提高筒内水位;若稳压筒的水位高于排气螺丝口,说明有漏气,需检查处理。 3.传感器与稳压筒的连接管要确保气路通畅,接管及进气口均不得有水体进入,否则需清除。 4.智能化数显流量仪开机后需预热3~5分钟。

伯努利原理及其应用

通俗讲解伯努利原理及其应用 当年的流体力学是那么的难学,如果有人这么给我们解释,我相信,我肯定能通过考试的。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呀。本文从实例篇、理论篇、应用篇三个方面展开,肯定让您不虚此行。 天才/学霸/大神——伯努利 伯努利 (Daniel Bernouli,1700~1782) 伯努利,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他是伯努利这个数学家族(4代10人)中最杰出的代表,16岁时就在巴塞尔大学攻读哲学与逻辑,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7~20岁又学习医学,于172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外科名医并担任过解剖学教授。但在父兄熏陶下最后仍转到数理科学。伯努利成功的领域很广,除流体动力学这一主要领域外,还有天文测量、引力、行星的不规则轨道、磁学、海洋、潮汐等。 实例篇——伯努利原理 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我们称之为“伯努利原理”。 我们拿着两张纸,往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不但不会向外飘去,反而会被一种力挤压在了一起。因为两张纸中间的空气被我们吹得流动的速度快,压力就小,而两张纸外面的空气没有流动,压力就大,所以外面力量大的空气就把两张纸“压”在了一起。这就是“伯努利原理”原理的简单示范。

列车(地铁)站台的安全线 在列车(地铁)站台上都划有黄色安全线。这是因为列车高速驶来时,靠近列车车厢的空气被带动而快速运动起来,压强就减小,站台上的旅客若离列车过近,旅客身体前后会出现明显的压强差,身体后面较大的压力将把旅客推向列车而受到伤害。 所以,在火车(或者是大货车、大巴士)飞速而来时,你绝对不可以站在离路轨(道路)很近的地方,因为疾驶而过的火车(汽车)对站在它旁边的人有一股很大的吸引力。有人测定过,在火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竟有8公斤左右的力从身后把人推向火车。 看懂“伯努利”原理后,等地铁再也不敢跨过那条黄线了吧(分享给身边的人哦~~)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