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德馨用药经验

颜德馨用药经验

颜德馨用药经验
颜德馨用药经验

一、常用药对

1.相须协同类

瘀血在心,菖蒲——郁金;

在肝,癥用三棱——阿魏;

瘕用水红花子——炮山甲;

在肾,泽兰——益母草;

在肺,苏木——降香;

在脾,五灵脂一香附

当归——侧柏叶,治疗血虚脱发

鸟不宿——地锦草,治消渴;

鲜藕——大枣,治血崩;

三七——蒲黄,能治膜样痛经,使瘀块及内膜化屑排出牛角腮一棕搁皮,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骨碎补——石菖蒲,治链霉素中毒性耳聋

全蝎——娱蛤,止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

黄药子——刘寄奴,治疗各种囊肿

土茯苓——百药煎,改善组织变性。

2.相辅佐助类

水蛭——通天草,治老年性痴呆

水红花子——泽兰,治疗结节性脉管炎

当归——细辛,治大动脉炎

黄芪——升麻,治低血压病

莪术——苡仁,治疗子宫颈癌

生山楂——泽泻,降脂

威灵仙——白茄根,治跟骨刺

海藻——莪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佛耳草——款冬花,治一切咳嗽.、昼夜无休

南烛子——蜡梅花,疗百日咳

鬼箭——露蜂房,治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

海桐皮——海风藤治风湿性关节炎

牛膝——乳香,排尿路结石

鸡血藤——升麻,治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

马鞭草——甜茶叶,疗不明原因之发热

广犀角——泽兰叶,治重症肝炎、转氨酶指标高而不下

仙人对坐草——老勿大,治乙肝澳抗阳转阴

丹皮——泽泻,治眼前房积水

米仁根——乌蔹莓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六月雪——鹿衔草,治慢性肾衰竭高氮质血症;

生麦芽——檀香,运脾和胃助消化

小茴香——泽泻,利气泄浊治尿闭

半夏——夏枯草,治失眠

琥珀——沉香,开癃闭。

3,相反相成类

黄连——川朴,治慢性胃炎(寒热合用)

降香——葛根,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升降同用)

附子——磁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动静结合)

干姜——五味子,治过敏性哮喘(敛散并用)

紫河车——连翘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补泻并进)

细辛——熟地,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刚柔并施)

苍术——黑芝麻,治疗雀盲(润燥并用)

生半夏(先煎2h)——生姜,治疗尿毒症、饮食即吐(相畏相杀)

乌附——半夏,治疗哮喘持续发作(相反相恶)。

余用药对并不止限于二味,如习惯用麻杏石甘葶,即有五味药

物(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组成,用治咳逆上气,常能一剂而安;

又如治疗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喜于活血化瘀方中加紫石英、蛇床子、韭菜子

治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参、琥珀、三七为末吞

薄荷丹皮、山桅,取“火郁者发之,木郁者达之”之旨,调治更年期抑

郁症

龙葵、蜀羊泉.、蛇莓代免疫抑制剂

附子、干姜、大黄泄浊,以助肌酐的清除等等。

二、代激素方

1.中药治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从现象分析,以前多认为尿中大量精微物

质流失,是肾之封蛰失职,精气外泄的表现,治从固肾涩精人手,

但难以为功。问题是尿中除蛋白以外,还有诸多细胞沉渣,关键是

清浊不分,只注意脏腑亏损的一面,而忽略了浊瘀内停的另一面。

肾病综合征呈本虚标实之候,浊气不能外泄,清气反而渗漏,浊气

不去,精微不固,正所谓“邪不去则正不安”。水浊同下,是为正

常排尿活动,水浊挟精而下,一味固涩,似非善策。我治疗蛋白

尿,重在气化,气化而愈者,愈出自然,固涩亦偶然有得,愈出勉

强。

清浊混处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在于脏腑功能失调。肾司开

阖,脾主升清,肾病综合征有严重低蛋白血症,可使胶体渗透压降

低,形成水肿,其表现为水肿长踞不退,肤肌淖泽,按之如泥,精

神萎顿,面色无华。多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救脾为

先,脾得健运,以复升降功能,枢机一转,停水自行。若因肾阳不

振,精血从乎阴化,水肿多属虚败,非温补肾阳,难回阳和之局。

所以说脾虚者不可复行破气,肾虚者自当慎投伐水,真气真水对预

后及防止复发,提高远期疗效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肺主一身之

气,而治节行焉,肺气通调,气化有责,尤其对水精不能四布,壅

聚膀胧,尿少而蛋白不时下渗的患者,参合运脾温肾宣肺诸法能提高消

减蛋白尿的速度。故而说,肺气的宣肃、脾气的升降、肾气的开阖

是气化的三大要素:

经多年临床探索,总结消减蛋白尿验方数则,介绍如下:

(l)、益肾汤生地、太子参各15,党参10,黄茂20,茯苓、巴戟天、补

骨脂、胡芦巴各9。水煎2汁,1日分服。临床观察,本方对提高血浆蛋白,消除蛋白尿有一定作用。

(2)、龙蜂方龙葵、蜀羊泉、蛇莓各30,露蜂房9,。水煎2汁,1日分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水之效,可治肾病蛋白尿反复不愈,有相当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3)、僵蚕粉僵蚕研末,每服1.5,日服3次,也可用蚕蛹代替。本品能抗过敏及提高血浆蛋白。

(4)、疏风汤苏叶、荆芥、防风、芫荽、西河柳、浮萍各9,蝉蜕6,薄荷4.5,薏苡仁根30。水煎2汁,1日分服。治疗蛋白尿久治不愈。

对肾病综合征可先投僵蚕粉,病程较长而症情复杂,且反复发作的病例,则给以龙蜂方或疏风汤;对血浆蛋白偏低者,则予益肾汤;疗程较长,久病入络者,宜加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泽兰叶、水蛭粉。

2、中药代激素探索

代激素方:首乌、淮山药、黄芪、太子参、甘草、紫河车各等

份,合成散剂,每服1.4,每日3次,开水送下。需服半年左右。

肾病未愈而继发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或继发感染,由于水去浊留,蕴积化热,临床表现出面红体胖,五心烦热,夜寐少安,心悸头晕,咽干溲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滑而数。

服上方时可加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带心连翘等。

出现库欣病,可配伍生地、知母、益母草使用,病久瘀浊交阻,肌肤甲错,舌紫苔白,脉弦而数,服上方时加活血化瘀药必不可少。

三、附子

附子辛热,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阳补火,散寒除湿。附子为百药之长,功兼通补,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畅通,对经治不愈的难治病,余每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

1、配麻黄温肺化饮治肺胀

附子味辛,辛人肺经,故能温肺散寒,助阳固表,与麻黄配伍,宣补并用,

攻补兼施,则善治肺胀咳喘。肺胀一证,饮邪充斥,淹蔽阳气,以致阳不外卫,无能御邪,稍一胃寒触风,即可引动伏饮,挟感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药所能胜任,三拗汤、华盖散、小青龙汤等之麻黄功在宣散,温阳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温扶阳气,庶可克敌,临床凡见咳喘频发,咳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阴凝证者,取小青龙汤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2、配生脉养心温阳治胸痹

附子主人手少阴心经,功能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治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凡心阳不足,阳气失于斡旋,寒邪乘虚而入,两寒相得,凝滞气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则胸痹心痛。症见脉细而微,舌胖而淡属阳微阴弦者,当取附子汤温阳散寒;若见脉虚而数,舌红质于属气阴两亏者,则宜附子合生脉散同用,用附子振阳,生脉养阴,共成复脉之师。

3、配茵陈暖脾化湿退阴黄

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且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4、配石韦温肾通淋疗尿石

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眺之气,与石韦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5、配大黄温阳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小便不通者日关,

呕吐不止者曰格。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制大黄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

四、升麻

升麻气甘苦,性微寒,功能升阳解毒。四时之令,春夏之气温而升浮,则万物发生,秋冬之气寒而降沉,则万物肃杀。人肖天地,升降出人,无器不有,人之气道贵乎顺,若气道不宣,升降失司,则疾病丛生,余临床常用升麻以调畅气机,治疗多种疑难病证。

1、升麻配苍术升清泄浊治泛恶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同居中州,是升降气机的枢纽,脾气升浮而胃气和降,则行生化之令,如脾胃失和,则清气不得宣升生发,浊气失于和降而停滞,呕恶、腹胀、泄泻蜂起。先贤李东垣创脾胃学派,发明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诸方,倡“升清降浊”之说,余对此颇为推崇并有发挥,临床习用升麻、苍术相配,调理脾胃气机,《本草经》谓升麻“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恶腹痛”,取其轻清,以升脾气,辅以苍术味苦燥湿,以降胃气,一升一降,升清泄蚀,治疗泛恶等症,颇多效验。若湿热中阻者,则佐以左金丸、温胆汤;寒湿内盛者,则合以玉枢丹、旋覆代褚汤。

2.升麻配黄芪益气升阳愈眩晕

眩晕一证,常责之于清阳不升。头为天象,诸阳会焉,阳气不到,血难上承,则目眩头晕。余临床习用升阳益气法治之,取升麻、黄芪配伍。《药鉴》谓升麻“盖阳气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气不足者,升之则下益虚,而元气益不足矣”,升麻气味俱薄,轻清上升,最能引清阳上升于头,配以黄芪补益元气,则功擅升阳益气,升阳而不伤气,益气而不壅滞。临床每取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化裁,并佐以川芍、红花、葛根、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气血双治,则效果更佳。

3、升麻配虎杖活血消斑疗肌衄

升麻既走气分,亦行血分,功能凉血化瘀,为消斑治疹良药,如《本草纲目》谓升麻“消斑疹,行瘀血”。斑疹布于胸腹,或发于四肢,无高出肌肤,其表现

与血液病的紫癜颇为相似,《温疫论》谓:“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不得外透而为斑”。提示斑的形成与血热、血瘀相关,升麻治此最为合拍,若与清热活血的虎杖相须使用,凉血以消斑,祛瘀生新,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瘫,多有效验。临床每与桃红四物汤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功。

4,升麻配石膏清热解毒疗口疮

升麻性凉,经归阳明,善清胃热,主治口疮,如《本草经》谓其能治“诸毒喉痛口疮”,王好古则誉称升麻“为疮家圣药”升麻生用有凉血解毒之功,炒用则有升提阳气之效。临床习以生升麻代犀角而用,泛治热毒诸证,颇有疗效,可取升麻与石膏相配,专入阳明,清胃解毒,主治口疮反复不已,口干口臭,大便燥结,舌苔黄腻等属胃热内炽者。实火者,多合以玉女煎;虚火者,则参入养胃汤,辨证而施,奏效更捷。

五、川芎

川芎味辛气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

痛,主治气血瘀滞证。“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余治疑难病

证,每取川芎为君臣之品,川芎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

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气通滞,辨证而施,则有“气通血活,何患

不除”之功。

1、川芎配羌活功擅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尤能上行头目,为治疗头痛要药。“头为诸阳之会,惟风可到”,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当取川芎为君,以活血通络,配以羌活宣发风邪,二者相使,引药上行脑络,奏止痛之效,既治表证头痛,亦疗内伤头风,故《本经逢原》谓:“羌活与川芎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茶调散化裁,内伤头痛则取桃红四物汤。若痰湿甚头痛且重者,配苍术、半夏、升麻;肝火旺头痛一且胀者,辅黄芩、夏枯草、石楠叶;久痛不已者,则辅以全蝎、蜈蚣、露蜂房等虫蚁搜剔之品。

2.川芎配黄芪功能引血上行

川芎擅长祛风行血,黄芪功擅补气升阳,两者相配,则能补气活血,引血上行。血液上行头目,全赖清阳之气升发,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清阳之气日渐衰

弱,以致气血上奉减少,血气不升,脑络失养,则头痛、眩晕、健忘、痴呆等症丛生,诸如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老年性痴呆等,多由清阳下陷,血瘀内滞所致,治此习用清暑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出入,并重用黄芪、川芎二味,收事半功倍之效。

3、川芎配当归功效补血化瘀

川芎与当归合方,名日佛手散,众多传统名方中多含有此方。当归性润,功能补血和营,配以川芎活血行气,则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伐。血虚者常兼血瘀,盖血液盈余则流畅,若病久营血耗损,血脉空虚,无余以流,则艰涩成瘀,而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互为因果。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难治病,则取当归、川芎为君,尝谓“于补血药中加入行血药,其效益倍”。属热者则辅以虎杖、升麻等清营泄热;属寒者则佐以补骨脂、肉桂、鹿角、牛骨髓等温经壮阳;兼有脾运失健,纳呆腹胀者,则加入苍白术、谷麦芽,以鼓舞中州,促进药物吸收,寓“上下交损,当治中焦”之意。

4;川芎配苍术功用疏肝解郁

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创越鞠丸,用苍术、川芎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示后人治郁大法。余认为百病皆生于郁,《内经》虽有“五郁”之说,但总以木郁气滞为多见。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使人的神志活动、水谷运化、气血输布、三焦气化、水液代谢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疾丛生,魏玉璜谓“肝为万病之贼”,确具至理。苍术气味芳香,不仅擅长燥湿,更能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于多种难治病,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

六、水蛭

水蛭味苦咸而腥,性微寒,主入肝、膀胱两经,功能破血瘀、散积聚、通经脉、利水道,而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强,张锡纯曾谓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余习用水蛭主治瘀血所致的各种疑难病证,少有心得。

1、应用心法

瘀血一证,病因众多,或新病骤成瘀血,或久病人络致瘀,或气滞导致瘀血,或气虚引起血瘀,或血热煎熬成块致瘀,或寒凝血液成块致瘀。不论瘀血是何种

原因所致,均可选水蛭投之,一般新病瘀血多实,宜峻剂攻瘀,祛瘀务净,以免残瘀羁留,造成后患。故用水蛭剂量宜大,使换血骤化,然后渐次减量,以祛残留之瘀。久病之瘀多虚,宜峻药缓攻,缓缓图治,以免攻伐太过,耗伤正气,故初用水蛭,剂量宜小,待有动静,渐次加重,使瘀结之凝血缓缓消散,达到气血调和。如治中风,每宗“头为诸阳之会,惟风可到”之说,取水蛭配菖蒲、蒲黄、川芎、通天草等以通窍活血;治胸痹,则根据其“阳微阴弦”之病机,取水蛭配黄芪、党参、葛根、丹参等以益气活血;治癃闭,则以“气化则能出焉”为准绳,取水蛭配乌药.、小茴香、泽兰、益母草等以行气活血;治血管瘤,仿“坚者削之”之意,取水蛭配延胡索、生牡蛎等以散结活血。临床随证配伍,颇多效验。

余用水蛭,多以生水蛭粉吞服法,其用量少则每日1g,多则每日6g,取生用者,乃取水蛭破血逐瘀之力,若经加热炮制,其功效大减,几无活血散瘀之力,但由于水蛭腥味甚浓,入煎剂往往令人作呕,故每用生水蛭粉装入胶囊日服,可防腥味伤胃。

七、大黄

大黄,又名将军,其性苦寒,擅长泻下攻积,解毒化瘀。大黄既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不留瘀。所以,我临床常用于多种急危重症。

1、血证

历代医家治疗血证,都很赏识大黄,用于气火上扰之血热妄行之出血甚效,如咯血、吐血、衄血等。如配生蒲黄,白及共研为止血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配降香、紫雪丹治各种咯血、衄血等。另用生大黄粉与鸡蛋清调敷太阳穴或两足涌泉穴以引火下行,以利止血。

2、中风

中风多从风、火、痰、气.、血立沦,稽其证候属性多为本虚标实,发病伊始,标实证为急,尤其是出血性中风,常病势凶险,因离经之血,阻于脑窍,致气血逆乱,升降失调,常出现一派大壅、大塞、大闭之象,此时非通腑逐瘀不可,尤其是血瘀日久化热者,应通腑下瘀。此时用大黄尤为合拍,腑气一通,风火得降,虽非直接祛瘀,然大便通利,秽污得排,升降得调,气血调畅,则瘀血得除,中风得愈。

3.关格

关格属急危重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疾病之晚期。通关格,祛溺毒为常用方法。余习用生军、六月雪各30g,煎成100~1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若本虚标实,则当以补肾泄浊,在桂附八味丸基础上加生军、六月雪、黑大豆等品。因大黄乃降浊要药,在此用之能促使溺毒从大便而去,亦寓“通后阴以利前阴”之意。

4.腑气不通

阳明胃与大肠,其气以下降为顺,若有宿食秽物积滞,壅遏升降之机,腑实不通则胀满而痛。大黄为通腑之第一要药。若气滞甚加枳壳、川朴、莱菔子,热甚加山栀、芒硝,湿盛加苍术;若阴寒凝滞,则配附子以温通,全在灵活化裁。

八、生半夏

半夏燥湿化痰,生用效果尤显。余应用生半夏,宗仲景之法,主张久煮半小时以去其毒,并配以他药,用于多种顽症难病,颇多效验。

1、配生姜善治胃逆呕吐

生半夏配生姜,即仲景之止吐名方小半夏汤。生姜不仅能制生半夏之毒性,且能增加其和胃止呕之功,有一举二得之妙。临证习用此方加味治疗胃失和降之泛恶呕吐者,疗效确切,收效亦速。若痰湿弥漫,纳差呕恶,舌苔白腻者,每佐以玉枢丹芳香辟秽;痰湿化热,吞酸呕吐,舌苔黄腻者,则加人左金丸辛开苦降;中阳式微,虚多实少,症见面色晄白,四肢欠温,频频呕吐,竟无休止,舌淡脉细等,多见于消化系统梗阻性疾病或尿毒症,单用镇逆无效,宜取生半夏为君,以干姜易生姜为臣,佐以人参、附子,更使以伏龙肝煎汤代水,取其以土厚土之意,冀脾胃之阳振奋,寒浊得除,胃气和降,则呕恶自已。

2,配竹茹擅治湿热胸痞

《别录》谓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生半夏味辛善开胸痞,惟气温性燥,有劫阴动火之弊,故凡治湿热中阻,气机痞塞之胸痞,每与竹茹同用,此乃温胆汤之意,生半夏辛开通泄,功能燥湿祛痰,竹茹性凉微苦,专长轻清泄热,两者相使而用,可使胶腻之湿热得以分离,湿祛则热无所附而自除,气机自畅,胸痞即除。此法多用于冠心病、急慢性胃炎、肝胆病等湿热内阻,胸脱痞闷作痛者,若佐以枳壳、桔梗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则收效更佳。

3.配葶苈逐痰泻肺治咳喘

生半夏为化痰妙品,配以苦寒之葶苈子,则可制其温燥之性而发挥其化痰之长,而广泛应用于各型痰浊壅肺之咳喘证。症见咳喘胸闷,痰多白沫,形寒神怯等寒痰内盛者,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投之,附子温里散寒,制抑麻黄之辛散,使麻黄宣肺而不伤正,但对久咳痰多难化者,仅用附、麻温散,犹难中的,必须加生半夏祛逐痰浊,葶苈子直泻肺气,使大量之痰倾囊而出,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症见咽痒咳喘,痰粘难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风燥痰热交犯者,则用麻杏石甘汤加生半夏、葶苈子,直泻肺金之痰热,一鼓而下,每可立竿见影。

4.配菖蒲开窍化浊治癫痫

生半夏为除痰要药,若配以菖蒲,则引药人心,专化蒙闭心窍之痰涎,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癫痈、神昏、谵语等,每能得心应手,奏桴鼓之效。痰迷心窍证有热痰、风痰、郁痰之异。若见哭笑无休,烦热不寐,口干唇燥,痰结如胶,脉洪等热痰内盛者,则佐以黄芩、胆星、莲子心之类;对于风痰所致的癫痈频作,兼有眩晕头痛,胸隔痞闷,舌苔白腻者,则加以天麻、白术、陈皮之属;若癫妄因思虑不遂,妄言妄见,神不守舍等郁痰所致者,则参入郁金、香附、远志等品。

生半夏虽有如许妙用,但终属燥湿祛痰辛烈之品,临床应用,须取其长而避其短。缪希雍《本草经疏》谓半夏“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临床上虽非绝对禁用,然而诸凡阴虚,血枯、虚劳赢弱之人,仍应慎用,切勿孟浪从事。

九、附子半夏同用

《本草》明言乌、附反半夏,而余于临证常配伍应用屡用屡验,无不良反应。因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之要药。半夏辛温燥热,祛痰降逆,以开中焦气分之湿结,两药合用,同气相求,具温阳化饮,降逆散结之殊功。

1、厥逆

手足厥冷,此名厥也,《内经》所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病因不同,治法迥异。寒则温之,临证常用附子半复配伍以治寒痰致厥。

2、痰饮

生半夏燥湿之功有余而温化之力不足,《金匾》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阳气不到之处,即为痰饮停滞之所,故配附子以补半夏温化之不逮,以治寒饮哮喘,常有桴鼓之应。

3、反胃

景岳谓:“反胃系真火式微,胃寒脾弱,不能消谷。”故用附子领半夏以温通胃阳,降逆止呕。古人谓附子温肾阳,岂不知胃寒得附子,尤如釜加薪,则火能生土,坎阳鼓动,中宫大健,胃之腐熟功能得复矣。

十、“风”药新用

鉴于祛风解表药在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中的疗效,触类旁通,曾用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之蛋白尿、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哮喘、慢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虽然各有不同之临床表现和转变过程,但同时也具有病变范围不定、倏来倏去,忽隐忽现、时作时休等共性,使用“风”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近更扩展应用范围于新陈代谢疾病之痛风、结缔组织疾病之类风湿关节炎,亦有弋获,个中情趣,颇堪回味。

十一、老鹤草

“五十肩”即肩关节周围炎,又名冻结肩、肩凝症、漏肩风。余诊治此病主张处理好通络与化瘀、运动与休止、柔筋与壮骨之间的关系,治疗上推崇外治内服并举。

老鹤草酒

(l)内服老鹤草酒老鹤草45,桂枝15,当归30,赤芍30,红花30,木瓜30,五加皮30,鹿角片15。浸人白酒1000ml,1周后服用,每日1次,以酒量定每次10~30ml。

(2)外擦老鹤草酒桂枝15,秦艽9,杜红花6,当归12,片姜黄9,川芎6,羌独活各9,木瓜6,老鹤草15g,乌梢蛇15,党参15,桑寄生15。用白酒浸没药物,l周后擦拭痛处。

老鹤草一物味苦微辛,功善祛风,疏经活血,健筋束骨,通络脉、开痹闭、治麻木、疗损伤。谢利恒评曰:此物治风疾甚效。配伍诸味多能兼顾“筋骨并重”、“刚柔结合”、“辛润相佐”。

本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肩部大面积疼痛,痛势放射至上臂及前臂,患肢无力,

肩关节活动尚无明显功能障碍,以内服药酒为主,疗效确切。亚急性期表现为肩部酸痛逐渐局限和固定,痛点在肩峰前后侧、腋前后部、三角肌,但活动障碍趋于明显,选用外用药酒擦拭。慢性期表现为肩部酸痛重滞,转动掣痛,有严重之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和废用性萎缩,甚至强直,此时惟有内外兼修,方能见功。

十三、桑叶

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祛风明目,晚清颇为盛行。桑菊饮举为君药,成为时方要药,江浙一带治热性病喜用“霜桑叶”,以其经霜后凉血清热之力更著,又有“饭桑叶”者,乃置饭锅上蒸制而成,去其散风之力,而取其轻清扬上,善治头目诸病。时医多赏用之,余临床探索其奥,尚有以下妙用。

L、治疗盗汗

《医学人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盖“阳加于阴谓之汗”,桑叶清凉能抑阳益阴,而走表卫,故有此效,临床用之诚验。如乡妇王氏,年六十,盗汗己二年余,询其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乏,始用益气固表,继用滋阴降火均无效,后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19早晚各服1次,半月已愈,终未复发。先师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

2、治疗阴虚内热证

又罹新感,寒热往来不宜柴胡之辛散,先严亦鲁公喜以桑叶与丹皮同用以代柴胡,乃仿叶桂手笔。用之每多应手,他如血家新感与经期寒热亦用此法,防止热人血室,盖桑叶清凉善人血分,携邪外出,轻清以去实,从而血络安宁,微汗而解,引为心法。

3、用作引经药

临床治脸部色素沉着,用血府逐瘀汤清荣化瘀,佐以桑叶(桑皮)引经人肺,取肺主皮毛之义,治急慢性肾炎方中,常以桑叶或桑皮为使,引经人肺,提壶揭盖,以畅水源,有利于利尿退肿。肺与大肠相表里,治老年性便秘,用桑皮宣畅肺气,有利更衣,此法多验。

4、世传验方

经验证者如《圣济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千金方》

治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集间方》治风眼下泪,用腊月不落霜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与黑芝麻为丸,治高血压、头晕目眩、风湿麻痹皮肤甲错等,常用不衰。

5、民间以霜桑叶阴干制枕

能治头晕目糊,安神人眠,确有效果,早开“药枕”之先河矣。

十四、白术

古人赞白术云:“味重金浆,芳渝玉液,百邪外御,五脏内充。”盖言其功之广。好古则称“在气主气,在血生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张元素称其功有九:“温中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也,四肢倦嗜卧,目不能闭,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确属经验之谈,余临床探索,亦有下列诸胜可供品味。

1、血证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运行上下,充周四体,五脏皆受气于脾,若脾气虚弱,则不能统摄而注陷于下,或渗溢于外,多见便血、尿血或漏下、肌妞。白术益气健脾,收敛止血,颇有殊功。曾治大咯血气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旋以白术100g,米汤疾火煎服一大碗,药后2h血止神清,肢和脉起,竟未复发。亦以之治肺结核大咯血,居经不行,每晨晚各以米汁调服白术粉一匙,一月后血止经行,体渐康复,血家当以胃药收功,土厚火敛,信而有征也。

2、便秘

人知白术止泻,殊不知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津润则便畅,凡老年人便秘,以白术30g煎汤服之,可治肠液枯燥,使大便通畅。盖脾为太阴之脏,藏精气而不泻,多脂多液,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重在生化,故凡脾土本虚,胃强脾弱,耗伤脾阴,或老年腑燥,产后体虚,皆使脾气不得敷布,失其转输之能而使脾阴亏损,症见消渴便秘,治当补益脾阴,然滋阴之剂回补其阴液,不能助其生化,惟有白术一味,以资其化源才是治法,《慎斋遗书》云:“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诚良言哉。

3、浮肿

浮肿之因甚多,故治法迥异,张景岳谓:“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白术一

味,既能健脾制水,又能燥湿利水,故治脾虚浮肿甚效,尝与赤小豆同煎,昔在自然灾害时期,浮肿病比比皆是,投之多验。

4、小儿单纯性泄泻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然脾运不健,又常为饮食所伤而为泄泻,故有“脾常不足”之说。张元素称白术“去脾胃中湿”。因湿胜则濡泄,湿去则泻止。故用生白术、生扁豆同煮元米粥,日服2次,颇效。

5、预防哮喘

哮喘日久,必有伏饮,饮为阴邪,遇寒则发。《金匾要略》云:“当以温药和之。”张元素称“白术温中”。根据“冬病夏治”,“培土生金”之旨,尝于夏令以白术煎服,日服2次,常服可控制哮喘病发作。

6、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为常见之证,西医谓之梅尼埃病,症见眩晕耳鸣,如坐舟车,恶心呕吐。《证因脉治》云:“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矣。”究其病机责在水饮痰浊上泛。故用白术与茯苓各1 5,煎服其汁,利水化饮,潜移默化,其效堪佳。

7、保健

《神农本草经》曰:“久服轻身。”寇宗爽称:“嵇康曰……饵术、黄精,令人久寿。”从“脾统四脏”之理论出发,嘱久病者服之,促进康复,收效颇捷。十五、苍术

元代朱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确是高见。金代刘守真谓:“苍术一味,学者最宜注意。”亦言其效验之广,余临床擅用此品,总结其用有四。

1、运脾醒脾

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苍术燥湿而不伤阴,湿去脾自健,脾健湿自化。故治慢性病,以“脾统四脏”为宗旨,习以苍术为君,振奋生化之权,起废振颓。如合升麻治内脏下垂、低血钾、肺气肿、冠心病皆应手而效,治

老年人之脾胃病,独擅胜场。

2、制约纠偏

先贤有谓,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盖脾运一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故先人补血用熟地常拌砂仁,宗其义,常于滋腻之大补气血方中加苍术一味,既能监制补益药物之滋腻,又能促进药物之吸收。如常用之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皆辅以本品,服药后无中满之弊。如曾治一“再障”患者,前医投大补阴阳之品,血象不见好转,乃加苍术一味,豁然开朗。另用于寒凉药中,可防伤胃,均属得意之笔。

3、化阴解凝

痰瘀俱为粘腻之阴邪,故欲化痰瘀,须赖阳气之运化。苍术运脾祛痰饮皆其所长。化痰固须行气,然根据痰瘀同源以及脾统四脏之观点,在瘀浊久凝时亦常加苍术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另如用苍术入泽泻汤治耳源性眩晕,与苓桂术甘汤防治哮喘,单味煎服治悬饮、消渴、夜盲,皆验。

4、治肝取脾

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忆1962年秋,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OU/L,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苍术之施用,应善于配伍,对寒湿重者常与附桂同用;湿热交困与甘露消毒丹、黄连并投;伤及胃阴与石解、玄参.、麦冬配伍;湿热流注经络则与石膏.、桂枝齐施;肝阳挟湿,目糊便燥常与黑芝麻入煎;气虚者益以黄芪、升麻等等,习为常度。

十六、豆豉外用

《本草纲目》引(圣惠方》以焦豉末,治口舌生疮,含一宿即瘥,和《葛氏方》以豆豉煮服,治舌上出血之记载。余乃以豆豉研末外治口腔炎,疗效满意,对小儿尤佳,试用于霉菌性口腔炎,亦有显著疗效。

另介绍一则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方:豆豉9,桅子9,小麦30,石膏30,地骨皮9,茯苓9,淡竹叶6,,胡黄连4.5,凤凰衣6,橄榄苗7茎。

十七、车前子

高血压为常见病,而较理想的降压药尚缺少。车前子疗效确切,作用温和,有效率达82.5%,尤其是在改善浮肿、眩晕、头痛、目糊、失眠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而且,车前子不降低正常血压,对于血压偏低者还能起到升压的调节作用。这些特点是其他降压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服法为每日9g,经治1月不效,则加至30g,水煎服。3个月

为1疗程。其中对舒张压降低特别具有临床意义。

十八、黄芪

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常随水肿的消长而进退,最常用的方剂为黄芪防己汤。某些病例消肿后仍有蛋白尿者,则多认为脾肾两亏,有失封固,主黄芪建中汤。在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情况比较复杂,联合疗法固佳,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复发率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临证习用益气化痰法,因久病患者,其气必虚,久病入络,滞积为瘀,虚实挟杂。益气治本,化瘀治标,对加强及巩固治疗效果,减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均胜人一筹,重用黄芪,屡经验证。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黄芪为帅,用量每达60g,盖取其清三焦之源流,壮营卫之气血,《别录》云:“行营气,逐恶血”。阐明其内涵,更添“发卫气,举清阳”之效能。擅在固本清源之法则中起废振颓。

十九、虎杖

虎杖一味,近年颇为医者赏识,不仅以其具有广谱的抑菌作

用,且有降血脂,通络止痛,以及排石,止血等效用。余历年来有意识对虎杖作了系统观

察和分析,发现虎杖还具有平衡周围血象之升降的作用。初在感染

性疾病的治则中恒加虎杖,如治肺炎、胆囊炎等疾患,确能使白细

胞总数下降,后即在血液病的治疗中作临床检测,屡有所得,如用

治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象明显左移、血小板减少等

等,调节作用令人满意。之后又用治非

感染性白细胞升高皆效,包括血小板、红细胞不正常,用虎杖作为

主药,参伍活血化病之味,多能应手。

虎杖调整血象的特性,明显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实验证实单

用虎杖苷减少白细胞总数的结论似乎不能说明问题,必须重视其有效成分的分离。通过临床论证,庶可揭开虎杖功能之秘。虎杖合升麻具有刺激骨髓之作用,伍强肾益髓之品能改善细胞空泡变性;参活血化疲药物能加强抗凝和纤溶,促进代谢和免疫功能。

国医节演讲稿我学医心得

国医节演讲稿:我的学医心得 国医节演讲稿:我的学医心得 演讲人:余浩网名:任之堂主人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信” 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 信什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及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废医存药之说。

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 举几个例子: 1、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们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及心有关,当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肺求找答案,才能够治愈这些疾病。 3、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患者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来治疗,如果你相信中医理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来治疗,三五天往往就能解决问题。 4、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用该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

(完整word版)任之堂用药经验(必看)

任之堂用药经验(必看) 之堂之大名即余浩先生也。其理论以传统取象悟之中医核髓,为中医理顺思路,发前人之未发,不可不学也不可不读。我将自已认为是其精华推荐出来。有值得借鉴之处。第一部分; 中药;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 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心肝脉 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怕

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口臭心烦加射干、

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24、痔疮三组药;第一组:猪甲、炒薏苡仁;第二组:黄芪、地龙;第三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生甘草)。 25、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3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脑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脑病科管理者加强脑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脑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在脑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脑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脑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可开设中风病、头痛、失眠等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开设病房及脑病重症监护病房,具备提供脑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脑病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中药外治疗法、理疗等。有条件的可开设康复治疗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脑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可配备中药熏洗设备、经络治疗设备、离子导入设备、红外治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及相应的康复设备。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中医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脑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脑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康复师等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脑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医生应接受过规范化的中医脑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脑病学和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脑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脑病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脑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辨治疑难杂症的经验 Professor Yan Dan Dexin πs Experience in T reating I ntractable Disease from Q i and B lood   赵昊龙1ZH AO Hao 2long   指导:颜 新2Supervis or :Y AN X in 摘要:颜德馨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强调气血辨证,治则以平衡气血为重。如以疏畅气机法治疗顽固性胸脘胁痛,以升降气机法治胃肠功能紊乱,以益气升阳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以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管瘤,以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温阳化瘀法治疗阳痿,温经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关键词:颜德馨;气血辨证;平衡气血;疑难杂症;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 241.3;R 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34(2002)03-0013-03 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上海 200092) Railway H ospital A ffiliatde to T 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003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疑难病以症状怪异,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为主要特点,故辨证、治疗较为棘手。颜德馨教授从气血辨证入手,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因此“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则病无以生,处方用药多从“通”字着眼,平衡气血为其主要治则,每能力挽沉疴。 一、从气论治 1.疏畅气机 此法是针对“郁证”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郁证系指情志怫郁,气机不畅所致的一类疾病。治郁先理气,气行郁自畅,通过舒畅气机,不仅能舒肝解郁,而且可藉以根治多脏腑病变,故临床辨证用药,不论是补剂、攻剂,包括化痰、利湿、活血等方中,均配以舒畅气机之法,如取小茴香、乌药配泽泻治水肿,檀香配生麦芽治食滞,生紫菀配火麻仁治便秘。对气郁甚者则取芳香开窍之品,借取辛香走窜之性,以畅气开郁,如用苏合香丸治顽固性胸脘胁痛,以麝香治厥逆、神经性呕吐、呃逆、耳聋等。临证所见,气机郁滞以肝、肺、胃病变最为多见。因肝气易郁结,肺气易壅逆,胃气易阻滞,每用逍遥散化裁统治,以舒畅气机,使气血平和,脏腑协调,邪去正安,如取逍遥散加黛蛤散等治支气管扩张咯血;加山羊角、石决明等治高血压病;加生蒲黄、葛根等治冠心病心绞痛;加平地木、仙人对坐草治乙肝;合四逆散治慢性胃炎;合痛泻要方治结肠炎;合化瘀赞育汤治不孕不育等。若气郁化火,兼有痰热者,则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此方以小柴胡汤之半去 甘草加桂枝,意在舒畅肝气;加茯苓、大黄清泄痰热;佐以龙骨、牡蛎重镇邪热所扰之魂魄;加铅丹之重坠者,以除膈上之痰,因其有毒,且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常以代赭石代之,临床对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顽固性失眠、癫痫等难治病,属肝胆郁热,痰浊内扰者,常取此方加减。 2.升降气机 适用于气机升降失常之证。气机升降出入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的保证,六淫七情可使脏腑偏盛偏衰,偏盛则气机升降太过,偏衰则气机升降不及,气机升降不顺其常,当升反降,应降反升,导致脏腑之间升降失常,从而呈现症状错综复杂,病理虚实夹杂,清浊相干的状态,故治宜升降气机法。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通降,为生化之本。若脾气失健而不升,胃气失和而不降,气机升降失调,湿、痰、瘀诸邪内生,则心下痞满、脘胁胀痛、形体消瘦等症迭起。至此之时当复其升降。颜师习用一升一降之对药。如枳壳配桔梗升降气机治冠心病;柴胡配青皮宽胸畅中治肝胆疾病;升麻配乌药、茯苓提壶揭盖治泌尿系统疾病;葛根配枳实升清降浊治结肠炎;苍术气香而性燥,统治三焦湿浊,质重而味厚,以导胃气下降,配以升麻质轻而味薄,引脾气上腾,二味相配,则清气得以升发,浊气得以下泄,临床辨证加入诸方中,用治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 3.益气升阳 此法是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病症的主要治法。李氏认 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病理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故在治疗上强调补脾胃之气,升阳明之气,使脾胃健,元气充,则诸病可愈。颜师取其意,临床变而通之。如湿浊等邪久羁不去,用人参、黄芪等甘药补气,配升麻、柴胡、葛根等 ? 31?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3期

任之堂用药心得药组

任之堂用药心得 任之堂用药心得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肝三药:柴胡、白芍、当归 脾三药:山药、芡实、薏苡仁 胃三药:芦根、竹茹、葛根 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 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治胃四药:黄莲黄芩干姜半夏 肾四药:杜仲、桑寄生、川断、川牛膝 脾湿气化三药:葛根、白术、木香 肝郁热四药:柴胡、黄芩、当归、龙胆草眼花二药:枸杞子、菊花 眼干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白睛溢血二药:桑叶、生麻黄 耳鸣三组药: 第一组,重镇三药:龙骨、牡蛎、磁石 第二组,通气三药:香附、柴胡、川芎 第三组,通窍二药:通草、木贼草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通鼻四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白芷

口苦三药:柴胡、半夏、黄芩 口臭三组药: 第一组:射干、马勃 第二组:竹茹、麦芽、谷芽 第三组:猪甲、火麻仁、艾叶、苦参 牙痛四药:麻黄、大黄、薄荷、甘草 咽三药:荆芥、蝉蜕、僵蚕 喑哑二药:凤凰衣、木蝴蝶 扁桃三药:威灵仙30g、白英30g、青皮10g 颈三药:葛根、黑豆、生牡蛎 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胸五药:枳壳、桔梗、木香、瓜蒌、薤白 乳胀三药:橘叶、牡蛎、丝瓜络 胃胀三药:枳实、枳壳、通草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鸡屎藤 脾胃三药:黄连、干姜、延胡索 少腹三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 腰椎间盘突出五组药: 第一组:杜仲、川断、桑寄生

第二组:黄芪、黑豆、青风藤 第三组:党参、猪鞭 第四组:鹿含草、伸筋草、透骨草 第五组:狗脊、鹿角片 附加组:蜈蚣、土鳖虫、竹茹30g 腰三药:杜仲、川断、桑寄生 阳痿三药:蜈蚣淫养藿鹿角片 遗精三药:白术、芡实、薏苡仁 腰湿四药: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薏苡仁 润肠三药:杏仁、郁李仁、火麻仁 通肠二药:火麻仁猪甲 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苦参、艾叶、鸡屎藤、红藤 通肠八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鸡屎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 痔疮三组药: 第一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第二组:猪甲、炒薏苡仁 第三组:黄芪、地龙 阴痒三药:丹参、菖蒲、蜈蚣 排尿酸三药:土茯、萆薢、威灵仙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任之堂跟诊笔记总结4

1、阴阳升降为体,脏腑气血变化为用。病情复杂,毫无头绪,不要钻牛角尖。要观山退到山外来,从大处着眼,从阴阳入手,从升降去调。 2、《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左尺为肾阴肾水,像大地之中的江河湖泊。肝木得此则生,草木逐水泽而生。故经常熬夜上网、房劳过度耗伤肾水,毛发总是容易花白枯槁脱落。 左关,就像各种绿色植物,根不断往土壤中扎,疏通土壤,枝条树叶往天空中条达舒展,因此肝喜条达,恶抑郁。 左寸代表心脏,就像人身太阳。心阳振奋能够温暖周身,推动血脉。右寸是肺,它和天空中的云彩相应,上焦肺气要清朗,受不得半点污染。一个地方日久不下雨,表现为肺脉亢盛。相当于把五脏精水往上蒸发,此时补水,不如下一场雨,降肺气,肺气一降,金能生肾水。右关是脾胃,是土,能够生发万物,承载万物。要靠天空中所降雨露来滋润(肺降),要靠太阳使之温和,适合万物生长(心阳温煦)。脾胃阳气不足,靠心来温壮;脾胃阴液不足,要靠肃降肺气来滋润。右尺是肾,命门。相当于大地核心,地底岩浆,向上可以温暖脾胃土壤,旁可以温暖地下水,水得温暖之气可以滋润草木。 3、记诵是学医的第一步,好比把稻谷小麦收割回家。参悟就像把他们做成可供食用的食物一样。 4、地气上为云。 需要阳气蒸腾,人体阳气源于心肾,肾就像地底岩浆,能够温暖水气。《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阴随阳升,如果不是阳气的作用,这些阴水是升不起来的。 5、阴无阳则不化,就像水能流动,在于它拥有坎中一点阳,所以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上附子和肉桂,就能把心肾的阳气给蒸腾制造出来,这样阴液被蒸腾上去后,口受津液则不干。 6、有个年轻女性,二十多岁,在超市里工作,长期处于空调下,经常用电脑,小小年纪患上颈椎病,颈肩部关节严重板结僵硬。背部酸痛难忍。左寸严重不足,背部容易受凉。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配合撞墙。重用葛根,桂枝,生姜,就是一股阳气,把阴液从脾胃往肩背头部蒸腾升发。阴随阳升。 7、右寸上越用黄连温胆汤,左寸上越,导赤散。治疗双寸上越,少阴脉亢盛,

金润泉教授治疗脑病经验小结

金润泉教授治疗脑病经验小结 发表时间:2013-03-07T10:43:02.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金曦[导读] 金润泉,(1935-2009)为吉林省名中医,在五十多年的行医经历中,对于中医脑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尤以治疗情志病见长。金曦(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金润泉,(1935-2009)为吉林省名中医,在五十多年的行医经历中,对于中医脑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尤以治疗情志病见长。 1 金老认为内伤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1.1情绪致病的特点 (1)情绪的常与异维系着健康与疾病:作为人之常性,健康者皆有着情绪反应,也称良性情绪,是心理健全的标志之一,通常不能致病,如张景岳所说:“随怒随消未必致病”。而劣性情绪往往致病。 (2)情绪异常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是精神障碍的核心:《灵枢?本神》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些都说明情绪异常可能是脏腑气血病变的某种征象。由于感知觉、思维、意识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或状态都受着情绪的影响,情绪障碍可导致各心理过程障碍,而个性特征亦常通过情绪反应表现出来。因此,情绪异常在行为变态或精神障碍中常起着核心作用。 1.2情绪致病机理 (1)干扰气机金老认为,不仅脏腑等躯体功能有赖于气机协调,情志活动亦与气机关系甚密,精神情绪本身即脏腑功能活动之产物,所以情绪异常,首先干扰气机,通过干扰气机,引起津液和血液循环输布障碍,经络流通受阻,产生痰和瘀,而痰和瘀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产物,所以临床上情绪异常与许多疼痛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伤及脏腑精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说明情绪障碍可直接伤精血,一则精神情感以血为物质基础;二则持久的异常情绪可郁而化火,郁火可暗熬精血,导致阴虚而虚火炽盛;三则精血元气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所提供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而情绪障碍则影响脾胃的功能,使精血元气日见耗竭;另则某些情绪障碍可直接耗伤精血。 (3)影响其他心理过程在精神病理过程中,情绪障碍常起着先导或主导作用。如《灵枢?本神》谓:“怵惕思虑则伤神,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可见异常情绪反常可干扰其他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加剧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 2 金老在治疗上重视调整气机 2.1气机失调实多虚少在疾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异常,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所表现的病机变化以实为主,而虚者较少见。 2.2脏腑失常经络不利气机的正常运行以肝、脾、肺等脏腑的功能活动为基础,故当肝、脾、肺等功能失常时,易导致气机不畅而郁滞。此外,无论外感邪气或情志所伤,均能导致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气机不畅,经络不利,而表现出经脉所过部位的相应病变。 2.3气病先累及津血由于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血和津液等精微物质化生、输布的重要条件之一,故当气机升降失常,运行不畅,必累计血和津液,因此若气机不畅,则血运受阻而成瘀血,若气升而不降,致使血随气上,易成昏厥。 3 临证特色 3.1补肾宁心化痰安神治健忘 健忘系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甚者与人交谈不知首尾,远近无记的疾病。历代医家都沿用“健忘”为证名。其病机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许叔微有“心短气、血虚衰”致病说,朱丹溪提出痰因说,李中梓立肾不交说,王清任的瘀血健忘说,林培琴提出脑髓不足致健忘,孙思邈创开心散十六方以为治等。健忘之证乃神志疾病,其发病与先天不足和劳欲过度或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该病病位在脑,病变基础在肾,与心、肝、脾密切相关。病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势是起病缓慢,致病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使髓海失充、脑络失养、神机失统而致记忆匮乏疾患。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髓上奉于脑,化生脑髓以源源不断地发挥脑神之用。脑为元神之府、精灵之地、神机之源。肾主藏志,志者,识也,记也;肾精旺盛,志有所藏,则记忆力不易减退。在病理情况下,肾虚精亏,髓海空虚,同时志失所藏,故易产生健忘等证。《灵枢?本神》云:“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前言”。该病或由于心肾不交而致健忘,心主藏神,肾藏志,肾虚精亏,肾阴不能上承与心,而水火不济,心火独旺,元神被扰,神机受损则心烦善忘。该病或因七情内伤、精心暗耗、肝失条达,横犯脾土或忧思伤脾而致脾运失职、痰浊内生,痰痹脑窍,则喜忘前言、谈前忘后、反应迟钝等。健忘之证,虚多实少,虚实夹杂。治疗时应标本兼治,采用补肾宁心化痰安神之法则,使之达到强记增智之效。用药多选远志、石菖蒲、熟地、茯苓、益智仁、生地、枸杞、山药等。 3.2对中风病人注重II级、III级预防 (1)熄风化痰通络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早期,风痰瘀血阻滞脉络,进而痰浊瘀血阻滞脉络。用钩藤、白蒺藜平肝熄风,用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用瓜蒌、胆星、白芥子等化痰,诸药功用以达熄风化痰通络之作用。 运用体会: ①中风恢复早期的风,虽然是肝肾阴虚,阴虚而阳亢生风,但也不可过早用滋补肝肾之品。以防阴柔呆滞,阻碍气机,影响半身不遂等症的康复。 ②中风病恢复期的痰有寒痰、热痰之分,在选方用药时要详辨。临床发现热痰较少,以寒痰为多见,故用药不宜寒凉,以防止寒凉阻碍气机,有碍脉道宣畅,脉道不畅半身不遂等症难以恢复。 ③痰浊虽尤脾虚,肾虚产生,但在治疗时,亦不能过早用补法补药,必须先化痰逐以祛邪,再补虚,以防止痰浊再生。若补之过早,非但不能扶正,反而使痰浊胶结不化,影响脉道宣通,使半身不遂日久难以康复。 (2)益气活血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的气虚血瘀证,据观察后期气虚血瘀证较多。 ①重用益气,辅以活血通络之品。临床观察发现,中风恢复期后期的气虚血瘀证,均有肢体瘫软无力,气短自汗,疲乏无力,面色晄白,舌淡,脉沉细或细缓无力等气虚的证候。可见本证是以气虚为主的,故根据气虚的程度不同,重用黄芪45-90克不等。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如丹参、红花、鸡血藤、豨莶草等。 ②病久者的加虫类药;对病久瘀血较重,肢体功能难以恢复者,加入水蛭,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经。 ③益气活血方法不宜用过早,阳热之邪未平者不能用,黄芪有补阳之功,助火生风,导致病情加重。张锡纯认为脑充血证最忌应用。在运用此法时应详辨。结合脉症,不可过早使用黄芪等益气之品,确实属于本证方宜。 (3)补肾健脑方法的运用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

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验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08-1247-02中图分类号:R249.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3-02-10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验 杨志敏老膺荣汤湘江指导:颜德馨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广东广州//第一作者女,1966年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关键词:颜德馨;气血失调; 辨治 颜德馨教授 颜德馨,男,生于1920年,江苏丹阳人。幼承尊翁名中医颜亦鲁,1939年夏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中医药分会会长等职。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心脑 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曾荣获上海市第三届医学荣誉奖和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成就贡献奖及美国名人传记学会20世纪成就奖。 颜德馨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持的/瘀血与衰老0科研项目,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颜氏学说拍摄的5抗衰老6科教片,参加国际生命科学电影展览获奖。已出版5餐芝、轩医集6等10余部著作,其中5衰老和瘀血6一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发行。多次去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及港、台等地讲学。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些论文曾获国际会议金奖。1999年用奖金和稿费建立了/颜德馨中医人才奖励基金会0,隔年评奖一次,影响深远。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工作学习繁重,失眠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病率为32%~ 35%,英国为10%~14%,日本为20%。国内目前尚缺乏社区人群的大样本调查,对失眠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根据临床医生估计至少大于10%,于守臣等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11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发现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占97.5%。笔者使用主题词法分阶段检索CBM1979~2001年国内有关失眠的科研文献,发现近年来失眠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管是整个医学界还是中医学界,1995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失眠研究文献均占22年来同类文献总数的80%以上。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对失眠的辨治历代源流和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理论体系。笔者有幸跟随颜老学习,现将颜老辨治失眠的心得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寐0、/不得眠0、/目不瞑0、/不得卧0等,早在5内经6中就对睡眠及失眠的生理病理进行了描述,首次明确该病与阴阳失调有关,/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0,是其生理特点,而/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0,是其病理特点,为后世医者论治失眠奠定了基础。历代医家对失眠的病因及证治多有发挥。虽主要从虚立论,但总不离乎气血。 颜老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失眠从气血论治0的理论。颜老认为当前失眠者每以情志、精神刺激为主因,病程缠绵,根据其临床整个演变过程,概括其病机,总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所致,所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是治疗的关键,必须贯彻治疗的始终。 颜老对当前失眠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动态的认识:当前人们所承受的工作、学习及家庭压力较前急剧增加,心理负担比较沉重。尤其在烦嚣的大城市里,人们大多心身疲累,精神心理容易波动;当心理波动超过自身调节的范围就引起情志异常。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过用,则引起气血失调,阴阳乖乱,而导致心神被扰产生失眠。 具体地说,失眠患者多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能,气机郁结、肝用太过,魂不入肝,而导致失眠。气结不舒,郁久化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0,火扰心神,失眠更为严重。气滞日久,血运不畅,则血停凝瘀,或郁火灼络,煎熬液血,均可导致经络瘀痹,心神失养,睡眠愈发不安。一方面郁火炽盛,则伤气耗血;另一方面脉络痹阻日久,则阻碍新生,气血化生无力,导致气血两虚,心神失养愈甚,失眠经年不愈。由于难以忍受无法有效休息而带来的痛苦,不少患者对失眠有程度不一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进而导致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下降。若不良情志刺激难以排遣,或反复发生,则患者肝失疏泄,气血失调,阴阳逆乱,心神不宁的过程就一再发生。/郁致失眠,失眠致郁0。循环不绝,最终病情顽固难愈。还有部分病者素有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的体质基础,其病情则更加沉重。 失眠患者不仅有入睡困难、早醒、易醒难续、噩梦纷纭等睡眠状况的异常,还可见神疲怠倦、头痛头昏、健忘,耳鸣、心悸易惊、胸闷胁胀、抑郁寡欢、心烦暴躁、面目黧黑等气血失调的相关体征。女性患者更多有月经紊乱的情况。 总的来说,失眠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而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气血失调。因此,颜老认为气血失调贯穿于失眠症的整个过程,是其主要的病理矛盾,也是其发病和加重的机制。其病性初期邪实为主,继而部分患者因实致虚,可见虚实夹杂,后期则以正虚主。 一方面,由于失眠各阶段正邪盛虚不尽相同,某种固定 # 1247 # 中医药学刊2003年8月第21卷第8期中华名医经典

任之堂中药用药经验

任之堂经崄 任之堂经崄 ; 中药;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 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心肝脉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怕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 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9、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0、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火、伸筋草 21、腰间盘脱出;黄芪、青风藤、黑豆。痛的一般加桑寄生、杜仲、川断。重一点用元胡、桃仁、乳没。痛再厉害加苏木、血竭、自然铜。骨折用蜈蚣、乌蛇、川乌。太溪脉亢进加黄柏、知母。不足加附子、淫羊火、巴戟。 22、膝三味;鹿含草、小伸筋草,透骨草;膝四味是薏米、牛膝、木瓜、甘草治关节积水。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24、痔疮二药;猪甲、薏米。 25、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26、通肠六味;火麻、苦参、艾叶、鸡屎藤、红藤、猪甲;治小肠有积,小肠息肉,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大便黏滞排不干净用艾叶加苦参效果好。息肉四味;乌梅、威灵仙、僵蚕、薏米,是基础方,咽喉声带用玄麦甘桔汤、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2。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四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四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31 又有一个少精弱精,难以生育的病人,想来求子。 老师摸了他脉,然后又看他舌象,见他懒动寡言,便对他说,你累了,精子也累了,你动得了,精子他也动得了。你要少郁在家里,多做些户外活动,爬爬山,只要你有活力了,它也就有活力了,你生气烦躁,它也生气烦躁。 然后老师直接叫我开四君子、五子衍宗丸合方。五子衍宗丸即五种中药种子,取其以子通子之义,分别为: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 因为病人还是以虚底为主,车前子偏利,故老师用黑豆来代替,黑豆入肾,通中带补,不会滑利肾精。老师还加入杜仲、川断、五加皮,古书说杜仲入腰肢,这三味药就是专门引药入腰肢的。可引五子衍宗丸入腰肾,补肾精。 最后老师还加了蜈蚣两条、淫羊藿、鹿角片,老师说这药吃下去,病人能正常晨勃,再调养一段时间,便能够生育。这淫羊藿就是仙灵脾,补肾之力平和持久而极佳。记得一位老药工说过,中药里面凡药名称,沾仙带灵的,或者有神的,都必须特别注意,它功效都非同凡响,比如仙灵脾、威灵仙、灵芝、茯神、仙茅、仙鹤草等。古人起药名都是慎之又慎的,决不会随随便便。这些沾仙带灵有神的药物,用好了,可以

治疗很多疑难杂病。 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脊椎病变,也非常喜欢用这三味药,这三味药是有兴阳成勃的功效的。为何呢?这鹿角片乃鹿巅顶助阳之会长出来的,极通督脉,故云“鹿角通督壮元阳”。 而蜈蚣又称败节虫,体型多节,类似由一个个脊椎构成。又以其善走动,四川产的为道地,故又称为川足。所以能搜刮脊椎腰背久伏之寒湿以通络。用它在此病人身上,是取其灵活之力,促进精子活力增加。 而民间有个经验方,就是直接把逍遥散加蜈蚣一起打成粉,治疗各种肝郁络脉引起的阳痿。这种阳痿但用补药是没有效果的,疏肝解郁通络,令肝经能够“下络阴器”,则萎者可振。这里还要说一下淫羊藿这味药,老师非常善用而且常用。记得古书上说淫羊藿是有它来源的。即: “西北有淫羊,日食此藿,一日交合数十次而不倒。” 这就是说,有一种藿草,那羊吃了,能加强繁衍生育能力,故名淫羊藿。 古人是不轻易把这其中的道理言明的。因为其心不正,用了良药,恐怕也会坏事。即《黄帝内经》“以欲竭其精”,靠药物来纵欲,之会加速身体的败亡,这会让身体半百而衰啊!《黄帝内经》称这样的人为:“不知节欲,不思御神。” 我们反观要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且能有子,不也在这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