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

目录

展开

1 概念及电流类型

2 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

3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4 设备治疗方法

5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6 附:处方举例

调制中频电疗法

1 概念及电流类型

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

(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

(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

(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

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或正、负半波形式出现。

2 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

(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3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如作用于高血压病人肾区,肾血流量增加19~35%。用频率100Hz,调幅度100%,通断比1秒:2秒的间调波治疗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作用于局部及相应节段,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三)促进淋巴回流作用有人采用下列波型中的一种(1)交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频30~50Hz,调幅波100%,通电5分钟;(2)150Hz及50Hz变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3)以上交调波,变调波各5分钟;(4)100Hz间调波,通断比各3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以上电流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肢体淋巴淤滞。

(四)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此电流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1.对废用性肌萎缩:用通断比1秒:1秒,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2.对部分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1秒、20~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3.对完全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3~5秒、1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五)不同波型的主要作用特点

1.连调波:止痛和调整神经功能作用、适用于刺激植物神经节。

2.间调波:适用于刺激神经肌肉。

3.交调与变调波:有显著的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的作用。

4 设备治疗方法

(一)治疗机XTS-1型调制中频电疗机。

电极:全波型电流可采用干扰电的电极,即铅板和一层绒布。半波整流电流由于有直流成分,电极同直流电疗法。

(二)治疗方法:

1.电极面积、放置方法与间动电疗法基本相似。

2.剂量、时间、疗程与干扰电疗法相仿。

3.各种参数的选择,对疼痛显著和反应性增高的患者,常用大调制频率(约100Hz),小深度(约50%)、小半周期(2-3秒)、小电量(呈现轻微或中等的震颤感)和短作用时间(6分钟以内);对疼痛不显著的患者,常用较大的负荷量:调制频率30Hz,深度75~100%,半周期3~4~5秒,电量——使出现显著的震颤感,作用时间——10~12分钟。

5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与干扰电适应证相同。

尚可治疗眼部疾病: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小腿淋巴淤滞,输尿管结石等。正弦调制中频电药物离子导入的应用,更扩大了适应范围。

禁忌证同干扰电流治疗。

6 附:处方举例

1.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左下肢及腰交感神经节。

电极2×150cm2,分别置左小腿内侧及腰交感节;全波交调波,调幅度75~100%,30-50Hz;调制波,未调制波各3秒,每次5分钟;电流强度以引起弱震颤感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

2.适应证:左小腿淋巴回流障碍。

(1)先以短波电缆盘成直径20cm电极置输尿管结石定位区-背部表投影处,间隙2cm,温热量(120mA±),治疗时间20分钟。

(2)治疗后立刻喝水400~500ml,休息20分钟。

(3)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用两个电极,一个60~80cm2置耻骨联合上方腹壁,另一个160cm2置背部肾脏投影区,全波间调波,调制频率20~30Hz,调制幅度100%,调制波5秒,间歇5秒,治疗7~8秒,然后电极改变位置再治7~8分钟。

电流量第1次治疗10~12mA(达到患者在输尿管区域出现牵拉或压迫的感觉,有排尿意识)然后渐增至40mA,一疗程不超过15次。

适应证:输尿管结石

禁忌证:急性肾盂肾炎,肾功能损伤,输尿管扩张,高位输尿管结石。

3.两个20平方厘米电极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放置,用交调和变调电流,调制频率80Hz,调制深度75~100%,通电时间2秒,电流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宜,治疗时间4~6分钟,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视网膜血管痉挛,视神经炎

4.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直肠导入法。

采用灌注式直肠电极,患者抑卧,将电极的作用面朝前列腺方向插入,盛有50~75ml的药液(根据药每情况选定)的瓶管与电极相连,先将1/3药液注入直肠,其余的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点滴注入。副作用极置耻骨联合上方,用半波间调和交调,调制频率80~100Hz,调幅度50~60%,电流强度5~15mA,25~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15次为一疗程。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采用等幅中频电疗仪(音频电疗仪)或有“音频”处方的电脑中频电疗仪,应能输出2~10KHz等幅正弦电流。电极为铅片、铜片或导电橡胶。衬垫由2~3层绒布制成。 中频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 1、中频电流易于通过人体,所能达到的组织深度较深。 2、无电解作用,中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时,在电流的每一个周期内,人体组织内的离子都向不同方向往返移动,不能移到电极下引起电解,电极下没有酸碱产物产生,因此,患者皮肤上不会受到见解产物刺激。有的患者在中频电疗后出现组织损伤,不是因电解所致的电烧伤,而可能由于电流过大、电极衬垫不平或皮肤破损而致电流密集于局部产生的热烫伤。 3、镇痛作用,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没有强烈刺激而其镇痛作用较明显。剂量在感觉阈以上的中频电作用于人体时,电极下只有轻微的振颤感,电流强度增大时只有针刺感,无明显不适和疼痛,持续通电时针刺感逐渐减弱,强度大的中频电流刺激引起肌肉收缩时的感觉舒适,无疼痛感。 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多,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可使水肿消散,致痛物质和炎症产物排出。 5、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或组织间隙,从而促

使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流通,有松解粘连、软化组织的作用。 6、可以兴奋周围运动神经,引起较强肌肉收缩,也可以引起 平滑肌收缩。 适应症:瘢痕、术后粘连、炎症后侵润硬化、注射后血肿机化、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神经痛等等。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植有心脏起博器、心区、孕妇下腹部等。 操作方法:将电极和温水侵湿的衬垫对置或并置于治疗部位,治疗电流以患者有麻、颤、刺感为度。 注意事项:电极片衬套采用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厚度为两层,湿度以不滴水为适宜,注意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或变换体位,保持衬布和皮肤接触紧密,患者不能接触机器和接地的金属物;脑血管意外患者常伴有感觉障碍,因此透热剂量不宜开得太大,以免引起烫伤,并注意观察电极片放置部位的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治疗时随时观察患者,有异常主诉如:心慌、胸闷或面色、脉搏、血压异常等应暂停治疗并注意观察,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 ? ?2009年01月01日 ?来源: ?【字体:小大】 第三节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一、概念及电流类型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图4.3.1)或正、负半波(图4.3.2)形式出现。二、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图4.3.3)。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图4.3.1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主要波型图4.3.3 不同调幅度的波形 ma=调幅度(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如作用于高血压病人肾区,肾血流量增加19~35%。用频率100hz,调幅度100%,通断比1秒:2秒的间调波治疗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作用于局部及相应节段,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三)促进淋巴回流作用有人采用下列波型中的一种(1)交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频30~50hz,调幅波100%,通电5分钟;(2)150hz及50hz变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3)以上交调波,变调波各5分钟;(4)100hz间调波,通断比各3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以上电流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肢体淋巴淤滞。(四)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此电流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1.对废用性肌萎缩:用通断比1秒:1秒,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2.对部分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1秒、20~5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 3.对完全失神经肌肉:用通断比1秒:3~5秒、10hz、调幅度100%的间调波。(五)不同波型的主要作用特点 1.连调波:止痛和调整神经功能作用、适用于刺激植物神经节。 2.间调波:适用于刺激神经肌肉。 3.交调与变调波:有显著的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的作用。四、设备治疗方法(一)治疗机xts-1型调

中频治疗的操作规范

中频电疗法 将频率1~100kHz 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1.目的 1.1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 1.2兴奋神经肌肉: 1.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2、适应证 2.1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 2.2兴奋神经肌肉: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 2.3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 3.禁忌证 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恶化肿瘤、血栓性静脉瘤、活动性肺结核、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局部金属异物、

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4.设备与用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 5.操作流程: 5.1开启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 5.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5.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 5.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 5.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 6.注意事项 6.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6.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 6.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碰,以防短路。 6.4对烧伤疤痕,电极板可放置在瘢痕两侧。 6.5如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

中频电疗产品技术审查规范

中频电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07.11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中频电疗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查人员增进对该类产品机理、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方面的理解,方便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要求和尺度。此外,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仍在构建中,审查人员仍需密切关注相关适用标准与注册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称中频电疗产品是指用频率1kHz-100kHz 的电流治疗疾病的仪器。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II-6826-2电疗仪器中的中频电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中频电疗仪器(如:附带离子导入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中频电疗产品的产品名称应以产品的输出信号特征为依据,如“中频电流治疗仪”等,不宜采用预期病症,如“肝病治疗仪”等。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主机(信号产生及控制装置)、电极、导线及其他附属设备。 (三)产品工作原理

1.中频电疗法是应用频率为1kHz~100kHz的交流电(包括正弦波、脉冲波和调制波)进行治疗、康复的方法。 2.目前YY 91093-1999中频电疗仪主要将其划分为A、B、C、D四类: A类:等幅正弦波、等幅脉冲波中频电疗设备。 B类:正弦波调制中频电疗设备。(以频率1kHz~100kHz 的基波,加以调制后形成低频正弦波调制波。) C类:脉冲波调制中频电疗设备。(以频率1kHz~100kHz 的基波,加以调制后形成正弦波、方波、指数波、三角波、等幅波、锯齿波、尖波、微分波、积分波及这些波形的变形等低频调制脉冲波。) D类:干扰电治疗设备。(将两路或数路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导入人体,在体内产生干涉治疗场,形成引起具有生物学作用的低频调制的中频脉冲电流。) 3.中频调制及干扰电流的目的是利用基波为中频电流的穿透力强的特点将调制波或干扰波低频电流送入人体,以实现深度治疗的作用。 (四)产品作用机理 1.镇痛作用:(1)中频电流可兴奋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通过“闸门”调控,抑制传导疼痛感觉的细小纤维,从而镇痛。(2)中频电流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痛性物质的排除。(3)中频电刺激还可使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有电脑中频电疗机、电脑肌力治疗机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中频电流的特点 1.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是正弦交流电。由于是交流电,作用时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生电解作用,所以使用时操作简单,电极一般(铅板和一层绒布)。 2.降低组织阻,增加作用深度机体组织相当于一小电容器,对交流电显示的容抗,可用XC=1/2πfc表示,从式中可知,f越高则XC越小。因此,中频电流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由于哺乳动物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频率不能大于1KHz,为此将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为低频电流。而中频电流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已不能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中频电对神经肌肉刺激的特点中频电流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引起的是一种舒适的振动感(大强度时者有不适的束缚感),这种刺激不会引起痛纤维的兴奋。因此中频电流作用时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地收缩,但不致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目前认为,低频感应电流只能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而中频交流电(尤其频率为6000Hz者)仍有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有人提出6000~8000Hz的中频电流作用时,肌肉收缩阈与痛阈 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即在此频率内,使肌肉发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5.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生理学特点幅度恒定的中频电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它由于幅度无变化易为人体所适应,目前临床上已用低频(0~150Hz)电流调制中频电流,使中频电流的幅度随低频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这种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且由于其波形、波幅、频率、调幅度的不断变化,人体不易适应。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电流有干扰电流和调制中频电流,经过整流的脉冲中频电又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等幅中频电流与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由于调制电流的频率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理效应。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1~10Hz 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25~50Hz 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100Hz 可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对感觉神经 50Hz 震颤感明显 100Hz 止痛 对血管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一、概述 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有电脑中频电疗机、电脑肌力治疗机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二、中频电流的特点 1.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是一种正弦交流电。由于是交流电,作用时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生电解作用,所以使用时操作简单,电极一般(铅板和一层绒布)。 2.降低组织阻,增加作用深度机体组织相当于一个小电容器,对交流电显示的容抗,可用XC=1/2πfc表示,从式中可知,f越高则XC越小。因此,中频电流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由于哺乳动物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频率不能大于1KHz,为此将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为低频电流。而中频电流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已不能每次刺激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中频电对神经肌肉刺激的特点中频电流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引起的是一种舒适的振动感(大强度时者有不适的束缚感),这种刺激不会引起痛纤维的兴奋。因此中频电流作用时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地收缩,但不致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目前认为,低频感应电流只能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而中频交流电(尤其频率为6000 Hz 者)仍有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有人提出6000~8000Hz的中频电流作用时,肌肉收缩阈与痛阈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即在此频率内,使肌肉发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 5.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生理学特点幅度恒定的中频电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它由于幅度无变化易为人体所适应,目前临床上已用低频(0~150Hz)电流调制中频电流,使中频电流的幅度随低频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这种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且由于其波形、波幅、频率、调幅度的不断变化,人体不易适应。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这类电流有干扰电流和调制中频电流,经过整流的脉冲中频电又可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由于调制电流的频率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理效应。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1~10Hz 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25~50Hz 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100Hz 可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对感觉神经 50Hz 震颤感明显 100Hz 止痛 对血管 1~20Hz 提高血管张力 50~100Hz 扩张血管 对植物神经 4~10Hz 兴奋交感神经 20~40Hz 兴奋迷走神经 100~150Hz 抑制交感神经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中频治疗的操作流程规范

中频电疗法使用手册 将频率1~100kHz 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1.目的 1.1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 1.2兴奋神经肌肉: 1.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2、适应证 2.1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 2.2兴奋神经肌肉: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 2.3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 3.禁忌证 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恶化肿瘤、血栓性静脉瘤、活动性肺结核、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局部金属异物、

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4.设备与用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 5.操作流程: 5.1开启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 5.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5.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 5.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 5.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 6.注意事项 6.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6.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 6.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碰,以防短路。 6.4对烧伤疤痕,电极板可放置在瘢痕两侧。 6.5如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干扰(或差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中频电疗法基础知识 一、中频电流理化特性: 1、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电流是一种正负交替变化的电流,在正半周内,离子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负半周内,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故无极性之分。因此电极下就不会发生酸碱反应,避免了对皮肤的化学性刺激。 2、组织电阻明显降低: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低频电流的阻抗较高,随着频率的升高,组织的阻抗逐渐下降。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可比直流电、低频电达到更深层的组织。 3、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但综合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值得指出,对感应电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中频电流仍有可能引起兴奋。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亦可引起横纹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一般来说,中频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因此,中频电流可使肌肉收缩但不致引起疼痛。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但对皮神经和感受器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时,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若强度增大时,可出现针刺感,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只有在电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5、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实验证明,在人体胸部、上肢和颈部等处通以2000Hz 的中频电流,开始时甲床毛细血管袢数目明显减少,但中断电流10’后却明显增加;在人体下腹部两侧通以2000Hz的中频电流,治疗后显示两侧电流量均增加50%以上。 6、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在正弦中频电流作用下,药物离子、分子通过活性生物膜的数量明显多于失去活性的生物膜,由此认为这可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 目录 展开 1 概念及电流类型 2 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 3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4 设备治疗方法 5 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6 附:处方举例 调制中频电疗法 1 概念及电流类型 调制中频电流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连续调制波调制波连续出现,简称连调。 (二)交替调制波调制波和未调制波交替出现,简称交调(等调)。 (三)间歇调制波调制波间歇出现,简称间调。 (四)变频调制波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变出现,简称变调。 四种波型电流均可以全波或正、负半波形式出现。 2 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 (一)这是用10~150Hz的低频电流调制的“外生”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两种电疗的特点。 (二)不同波型和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三)调幅波(或调制深度)可以改变,用以改变刺激的强度。调制深度小(25-50%)电流的兴奋作用弱,调制深度大(75-100%)电流的兴奋作用强。 (四)断调波型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歇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五)选用半波的调制波型电流时,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可以作药物离子导入用。而它具有更显著的刺激作用及对深部组织的刺激和改善营养的作用。 3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止痛作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机体时,有明显的舒适振动感。100Hz全波连调波,持续时间2.5秒:3秒的全波交调波(调幅波频率100Hz)及90~120Hz全波变调波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较剧时调幅度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 (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局部血管,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如作用于高血压病人肾区,肾血流量增加19~35%。用频率100Hz,调幅度100%,通断比1秒:2秒的间调波治疗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作用于局部及相应节段,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三)促进淋巴回流作用有人采用下列波型中的一种(1)交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频30~50Hz,调幅波100%,通电5分钟;(2)150Hz及50Hz变调波,持续时间1:1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3)以上交调波,变调波各5分钟;(4)100Hz间调波,通断比各3秒,调幅度100%,通电5分钟。以上电流可使淋巴管径增大,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肢体淋巴淤滞。

中频电疗法的调查报告

中频电疗法的调查报告 篇一: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采用等幅中频电疗仪(音频电疗仪)或有 “音频”处方的电脑中频电疗仪,应能输出2?10KHZ等幅正弦电流。电极为铅片、铜片或导电橡胶。衬垫由2~3层绒布制成。 中频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 1、中频电流易于通过人体,所能达到的组织深度较深。 2、无电解作用,中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时,在电流的 每一个周期内,人体组织内的离子都向不同方向往返移动,不能移到电极下引起电解,电极下没有酸碱产物产生,因此,患者皮肤上不会受到见解产物刺激。有的患者在中频电疗后出现组织损伤,不是因电解所致的电烧伤,而可能由于电流过大、电极衬垫不平或皮肤破损而致电流密集于局部产生的 热烫伤。 3、镇痛作用,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没有强烈刺激而其镇痛作用较明显。剂量在感觉阈以上的中频电作用于人体 时,电极下只有轻微的振颤感,电流强度增大时只有针刺感,无明显不适和疼痛,持续通电时针刺感逐渐减弱,强度大的中频电流刺激引起肌肉收缩时的感觉舒适,无疼痛感。 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多,血流速

度及血流量均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可使水肿消散,致痛物质和炎症产物排出。 5、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或组织间隙,从而促 使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流通,有松解粘连、软化组织的作用。 6、可以兴奋周围运动神经,引起较强肌肉收缩,也可以引起 平滑肌收缩。 适应症:瘢痕、术后粘连、炎症后侵润硬化、注射后血肿机化、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神经痛等等。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 局部金属异物、植有心脏起博器、心区、孕妇下腹部等。 操作方法:将电极和温水侵湿的衬垫对置或并置于治疗部位,治疗电流以患者有麻、颤、刺感为度。 注意事项:电极片衬套采用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厚度为两层,湿度以不滴水为适宜,注意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或变换体位,保持衬布和皮肤接触紧密,患者不能接触机器和接地的金属物;脑血管意外患者常伴有感觉障碍,因此透热剂量不宜开得太大,以免引起烫伤,并注意观察电极片放置部位的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治疗时随时观察患者, 有异常主诉如:心慌、胸闷或面色、脉搏、血压异常等应暂

中频电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3 中频电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7年修订版) 本指导原则旨在给出中频电疗产品注册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南性文件,一方面有利于审评人员对中频电疗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准确、高效的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企业规范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 本指导原则系对中频电疗产品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注册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还应遵循相关法规。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电疗仪器中的中频电疗仪,是指用频率1kHz—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仪器。

在组合式设备中,附加部分应符合相应的专用标准,本指导原则未涉及相关要求。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要求 中频电疗产品的产品名称应以产品的输出信号特征为依据,如“中频电疗仪”等,不宜采用预期病症,如“肝病治疗仪”等。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主机(信号产生及控制装置)、电极、导线及其他附属部件。 (三)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 产品工作原理: 1.中频电疗法是应用频率为1kHz—100kHz的交流电(包括正弦波、脉冲波和调制波等)进行治疗、康复的方法。 2.目前在物理治疗行业,主要将中频电疗法划分为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和干扰电疗法。 3.调制中频及干扰电流的目的是利用载波为中频电流其穿透力强的特点将调制波或干扰波送入人体,以实现深度治疗的作用。 产品作用机理: 1.镇痛作用:(1)中频电流可兴奋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通过“闸门”调控,抑制传导疼痛感觉的细纤维,达到镇痛效果。(2)中频电流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致痛物质的排出。(3)中频电刺激还可使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1)轴突反射及三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