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doc4页)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doc4页)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doc4页)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doc4页)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doc 4 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铁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探讨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全球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是一种替代传统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将会彻底改变贸易活动过程,形成一套全新的贸易活动框架。

电子商务通过全球性的联网作业,加快信息流动,简化贸易流程,改善物流系统,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贸易机会,推动了企业的业务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电子商务将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活动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才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1.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得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和物资流完全被虚拟化,现实世界中能够感觉到的只有物流的存在,人们对经济的认识以物流为基础,物流体现了信息和资金的流动。物流业在社会经济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它把原料提供者、生产者、消费等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连成一个整体,成为所有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对用户的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庆者,是整个供应链上的实

际领导者和协调者。电子商务促进了供应链的一体化。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例捷的信息交换手段和方式,使得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能够迅速地交换大量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保证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供应链的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建设高速流畅的物流系统,有利于打破区域性的封闭运动,为企业参与国际物流循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发展空间。同时,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真正降了低物流成本、实现了高效率和零库存,做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大节约,有利于充分开发了“第三利润源泉“。

电子商务促进了新的第三方物流形式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近年来物流业方面一个重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它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可能成为未来物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2.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要求

铁路运输业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能力大、运送速度较快、

运输距离长、安全程度高、成本廉价以及受气候影响小特点,加之我国的国情和国力等因素,铁路运输在我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输方式。但是,传统的铁路运输业仅是一个职能运输部门,负责完成了部分的物流功能,无法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织者。面临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业新的态热,铁路运输业正在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对铁路运输市场、运输组织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运输市场结构伴随B?C特别是B?B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络消费、网络销售、虚拟市场等新的消费形式将导致小批量、个性化、

快速方便的运输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因此铁路运输运结构将面临调整的问题,小件快运、门到门运输、驼背运输方式等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内部组织及技术支持体系电子商务对物流流通速度的高要求意味着传统运输企业的必须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响应,企业需要统一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环境。然而,铁路既有的内部组织机构协调性还存在缺陷,已具备的信息技术资源主要服务于内部生产,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更为严重的现有的信息系统缺乏一致的客户服务接口。因而在迎接电子商务挑战的过程中铁路内部组织及技术支持准备不够充分。

3.铁路运输物流发展策略

(1)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和现代物流学管理方法,改善运输组织过程电子商务所提供的虚拟全球性贸易环境,有利于形成大规模贸易和物流,IMenief将大大简化了商务过程,减少交易时间。未来的票据、单证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处理,所有的运输业务处理由网络信息系统实现,由高效的信息流促进高效的物流发展。同

时,这种高效的处理方式,也会加快铁路与业务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供应链结构,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组织过程。象CPS等先进的技术也应该的到充分利用,实时跟踪车辆和货物,为货主提供动态信息。

为了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要改变原有运输组织方式,大幅度提速,开行小编组、高速度、高密度货物列车,改进编组站和区段站的车流组织方式,建立货运信息网络,对车辆、货物时时跟踪,保证运输质量。

(2)大力发展货运代理业务在不断改进运输职能的同时,铁路应积极发展货

代业务。为顾客提供一个理想的中间层,把铁路的运输业务隔离开来,货运代理负责组织协调运输的全过程。货化公司在发送地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提供运输方案技术咨询、计算费用、上门接货、代办托动手续等,在目的地负责仓储保管、送货上门,无论是一种运输方式还是多种运输方式,均提供一标到底、门到门的运输,从而为保证优质、快捷、便利地为客户服务。未来的货运代理完全在网上实现物流的调配和组织,实现虚拟的营销策略,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3)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情况来看,运输

企业向物流的融合和拓展,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很多国家, 运输

业通过市场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形成两种趋势;一方面,逐步形成大量大型的企业集团,它们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采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供髙质量的物流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居于现代物流发展潮流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形成一大批经济有特色、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起到拾补缺作用,以满足社会不同层交伯多种运输物流需求。这种市场过作的结果,使发达国家的运输物流业形成少数大型企业与大量小型企业互补共存的稳定结构。而少数大型运输物流企业的形成和崛起,构成发达国家运输物流现代化的主流和国际运输物流市场的主导力量,这是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三方物流,虽然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出现时间还比较短,但其发展迅速,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态。就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结于铁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铁路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大力发展配送业务,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铁路融入和发展第三方物流,具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1)拥有近7万公里的营业线路和连接众多专用铁路及专用线,形成基本覆盖全国、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的较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它与配送中心网络可以形成很好的对应。由于铁路具备了自己的全国性网络,它可以较好地完成全国范围的货物送达,而且成本比较低。(2)拥有大量的货运设施和技术设施,尤其是设置于各港口和陆路口岩地区及大城市枢纽内的货运站,拥有充裕的货运作业能力,与各自服务吸引区的广大企业和用户有长期密切的业务联系,较好地掌握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了解其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求及产成品销售去向,通过自营开展运输延伸服务或开展联营联运不断发展完善车站的集

疏运系统,具有拓展业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3)近年来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髙,尤其是TMIS (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DMIS (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正在组织逐步实施推广应用,各货运站的基地货运信息系统在应用中不断升级及完善,为实现各货运站货运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及路网动态信息跟踪,进而为实现现代物流信息的网络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4)铁路重视多元经营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并将获得更快发展。通过资产、业务、人员等人玫位重组,建立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通过实施“中铁快运“品牌战略, 推进“中铁货代'联网经营,开始向现代物流方向推进。铁路所具有的上述优势, 有利于进一步联合其他物流部门,提供一体化的运输服务。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看到与海运、公路、民航等其他运输行业相比,铁路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的进展是比较滞后的,还存在不少影响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优势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的不利因素。

4?结束语

我国物流业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多数企业目前只是能提供运输、仓储等部分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供应系统尚未形成。铁路如能把握这个契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力,联合其他物流企业,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全可以为国民经济创造出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预测 展望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落实,我国经济在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量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仍将延续。“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发布的2018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前高后低趋势,1季度为6.8%左右,2、3季度为6.7%左右,4季度为6.5%左右,全年增速为6.7%左右,整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展望201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将为交通运输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及未来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发生全面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将加快落实,都对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2017年12月25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18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与上年目标基本持平。考虑到换届完成后,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投资动机,且地方政府在手资金充裕,2018年交通运输实际完成投资额或将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可以预计的是,作为周期性行业,交通运输业将基本保持与宏观经济同步,主要指标仍将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第二节铁路建设业指标预测 一、总体规划 (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6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修订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本),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铁路网络。 表1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修订) 至2020年的规划方案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高速铁路网路建设,主要包括“八纵”和“八横”;第二是城际铁路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关中、北部湾、滇中、黔中、天山北坡、宁夏沿黄、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建成城际铁路骨干通道。第三是普通铁路网路建设,包括改扩能改造建设和新建铁路。 (二)2018年规划 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陆续有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西安至江油段、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等项目投产运营,投产里程3038公里。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中西部地区(含东三省)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公里。目前2017年拟新开工项目已批复可研项目49项,开工建设35项。京张高铁建设、雄安新区铁路布局规划调整、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规划等工作取得重要

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学习资料

论题: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章铁路运输 1.1铁路运输的概述 1.11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 1.12铁路运输的特点 1.2铁路运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2章我国铁路运输现状 2.1铁路运输当前存在的问题 2.2铁路运输的发展对策 摘要: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运输方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等特点,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的优势,适合于长距离货物。发展铁路运输,推动铁路运输高速高效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讲述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特点,论述铁路运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做出一系列对策分析,使铁路运输朝高速化发展。 关键词: 铁路运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分析

1章铁路运输 1.1铁路运输的概述 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陆地运输方式,它是使用机动车牵引车辆,用以载运旅客和货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的一种运输方式。 1.11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 1.我国铁路建设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建铁路干线已经从沿海伸入中部和广大的西南,西北地区,过去铁路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已得到逐步改善。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三横、四纵、三网和关内外三线为骨架,连接着众多的支线、辅助线、专用线,可通达全国的省市区的铁路网。 截至2010年底,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迅速增长,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比上年增加5660.7公里、增长6.6%,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铁路货运量288224万吨,国家铁路货物周转量(含行包)21954亿吨公里,完成货物运费收入1281亿元。全国国家铁路建有车站5576个。仅2010年全年投产新线4908.4公里、复线3792.4公里、电气化铁路6029.7公里。并且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拥有移动设备数量也居于世界前列。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94万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3372台。铁路客车拥有量达到5.21万辆,其中空调车3.66万辆,占70.3%。国家铁路货车保有量也已达到622284辆。 2.我国铁路运输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输中无论是旅客运输量还是货物运输量,都呈现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李燕山 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摘要: 铁路,国家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铁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相当于动脉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所以铁路发展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在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我国铁路已经经历了六次提速,速度明显提高,此外,高铁发展迅猛,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国民经济运输方式问题成就提速高铁技术水平 一、发展历史来温习 众所周知,中国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他们认为铁路是“洋玩意”,修铁路会败坏我们社会的风气,破坏天国的风水。于是,当别国的铁路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清政府还在为做着天朝之国的白日梦。幸亏,随着有识之士揭竿而起,纷纷革命,改写我国历史方向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总的来说,我国铁路建设经历了抵制、尝试、认可、发展的历程,直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成立后铁路发展的主要发展情况 1、1949——1958年9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08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56.4公里(不含地方铁路及企业专用线,此一时期主要是铁路建设的规划期)。 2、1958——1978年20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24992公里,平均每年增加1249.6公里(不含地方铁路、企业专用线及一批在建未通车铁路)。 3、1978——1996年18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3200公里,平均每年增加733.3公里(包括合资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 4、高速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后,党把铁路建设放在重中位置,2005年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建设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直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建成大大提

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 策(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标准版)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

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

完整版中国铁路服务质量现状以及分析

一. 中国铁路服务质量现状以及分析:(一).中国铁路服务质量现状: 2005年,全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900位常住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29.3%的人认为购票难,铁路虽然通过采取增开旅客列车、停货保客、推广铁路客票发售及预订系统等诸多措施后,购票难的现象有所缓解,但仍未能令社会满意;有27.3%的人认为服务态度还应该再提高;27.3%的人认为某些路线乘车环境差强人意。此外,36.3%的人认为铁路设施落后,服务不尽如人意;22.996的人认为铁路人员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而我也设计了一份简单的有关于铁路服务的问卷,发于我们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为50人,从统计结果方面来说,绝大部分涉及到服务质量的问题,一般以及不满意选项的回答远远大于满意。折射出铁路服务质量的确存在着相当大得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详见附件一 (二).旅客列车服务质量的内涵 旅客列车服务质量是对铁路旅客运输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子过程服务程度的评判,包括运输工具相关设备的质量、工作人员的行为质量等。铁路旅客列车服务质量仅靠《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标准》来衡量是不全面的,因为《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标准》中提到的客运服务质量主要是针对铁路客运工作人员的,包括购票、候车、乘车、出站等环节的服务,是工作人员的行为质量,属于服务的软件。此外,还应有车辆及车厢内各种备品等与旅客旅行的舒适程度有直接关系的硬件设施 质量。服务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准时性等,而这些构成了乘客能够在旅行中直接感受到的列车服务质量。衡量旅客列车服务质量的标准是乘客对铁路运输中软件和硬件服务质量的认同度。在竞争激烈的客运市场中,作为铁路客运产品的中心环节,旅客列车应使乘客真正感受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三).中国铁路服务性现状问题分析 国内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如下不足: 服务第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对铁路旅客运输.质量的评价停留在经验阶段,究竟什么是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如何选择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如何评价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等缺乏 理论依据。 第二,现有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确立脱离了中国铁路正迈入高速铁路时代这一现实背景。高速铁路旨在为出行的旅客提供周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旅客服务系统,这种系统的提供更强调以新设备新技术使用为基础的“以人为本"思想在旅客运输中的体现。因此,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指标的确立必须与高速铁路时代这一现实背景相结合。 第三,现有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缺少一种较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铁路运输企业组织机构庞大,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时应着重考虑两点:一是多个同级别的运输组织(局、段、车队等)客运服务质量的横向比较;二是多个运输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客运服务质量的动态比较。这样既可以让运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与趋势 摘要:目前我国的交通形式不容乐观,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单单靠增加道路面积来缓解这一状况是不行的。在这种状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就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如果只是盲目的兴建地铁或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将会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做好此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来指导当前的轨道交通的建设,让轨道交通能真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本文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谈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当前情况预计未来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关键字:交通拥堵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首先,从我国大城市交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始谈谈轨道交通发展的背景。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很高一般城市都在30%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来开始有较快的发展,1991—1995年全国城市道路面积率分别为5.6%, 6.1%,6.5%, 7.8%,8.2%,呈现逐步增长趋势,部分城市高于该值,但一般小于15%。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用地比例为8%-15%(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宜为15% ~20%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无法完全依赖地面常规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 2.汽车增长速度快 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100。美元是国民经济产生结构变化乃至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整个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支出、交通需求将迅速增加家用小汽车发展最快。考虑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储蓄等客观实际因素家用小汽车的快速发展期可推迟到人均GDP达到2000至3000美元阶段。2001年,江苏省人均GDP折合1560美元其中南京超过2500美元、无锡超过3700美元、苏州超过3600美元、常州超过2300美元,这些城市已经达到了小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在给城市交通带来严峻的考验闭。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网大多是密度低、干道间距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从本质上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化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城市交通系统资源消耗严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会逐年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以每年400万—600万亩的速度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机动车交通的便利,居民会在郊区选择面积大的住宅使城市面积扩大间接占用土地资源而这种间接的用地量通常远大于交通的直接用地量。交通运输中的能源消耗也是非常高的。在美国,交通燃油能耗为总燃油能耗的60%,其中73%为汽车交通所消耗。我国目前机动车拥有总量有限.人均机动车拥有量较低,交通能耗与总能耗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燃油消耗中交通所占比例一般在30%左右。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机动化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比重会逐年增加。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资源供给的非均衡利用矛盾已日趋突出。

中国铁路现状

中国铁路现状 【技术装备】【铁路网络】【等级与分类】【运输特点】 技术装备 我国铁路建设与技术装备,自解放后近50年间,尤其自70年代末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从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到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装备的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已经达到国际70年代末期的水平,部分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还居世界领先水平。 1、运输设备数量 到199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57566km,复线里程19046km,电气化里程12027km,内燃牵引里程30940km,机车保有量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电力机车2821台),货车保有量437686辆,客车保有量34346辆。 2、技术装备水平 铁道线路 我国主要干线线路技术水平,全部属一级线路,部分一级线路已经实现无缝线路或超长无缝线路化。我国从1958年开始铺设无缝线路,目前有无缝线路近2万km。一根轨条的长度一般与闭塞分区相配合,长1~2km,采用60kg或75kg钢轨,铺设2.6m长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高扣压力的弹条扣件,选用硬质道渣等,提高整个轨道框架的刚度,用以满足高速

列车运行时对线路的高需求。目前还有近4万km的线路属于一般轨道结构的线路。 机车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种类上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列。韶山8型机车试验运行速度可达到240km,我国又跨进具有高速列车的行列,在机车的质量上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末,全路机车保有量为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占机车总量的62.50%,电力机车2821台,占机车总量的18.40%,蒸气机车2931台,占机车总量的19.12%。全路内电牵引率为80.90%,蒸气牵引率19.10%。蒸气机车已于1988年停止生产。担负我国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的主要内燃、电力机车型号为:电力货运机车有韶山6B,韶山7,韶山7B,韶山4B,韶山4C;电力客运机车有韶山8,韶山7(客)。内燃货运机车主要有东风6,东风8,东风8B,东风4D,东风11(主要为东风4和东风8系列)。我国机车制造技术与机车车身技术水平,在过去的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其机车的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机车使用的可靠性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故障率偏高,无故障周期短,应用成本高等在若干关键新技术应用方面,诸如三相交流传动,径向转动架,高速大功率与故障导向安全自控系统等方面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车辆 我国解放前没有自己的车辆工业,线路上跑的车体是从国外买来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从多方面出发,介绍了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对轨道交通的未来的展望和发展对策。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动因,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With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bility, traffic congestion is rapidly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raints for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ail traffic which is energy conservation, fast-arrived and having an excellent transportation ability has aris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rail traffic, analyses problems which can be fac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ail traffic and provide the blueprint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Rail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motivation,existed problem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扩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载客量高、占地面积少、环境外部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集约型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我国大中型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出路。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1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 3. 一、............................................ 行业发展现状 3. 二、................................................ 重点项目 3. 三、................................................ 行业特征 5. 四、................................................ 发展趋势 5.第二节内蒙古自治区............................................. 6. 一、............................................ 行业发展现状 6. 二、................................................ 重点项目7. 三、................................................ 行业特征9. 四、................................................ 发展趋势9.第三节云南省.................................................. 9. 一、............................................ 行业发展现状9 二、................................................ 重点项目10 三、................................................ 行业特征 1.1 四、................................................ 发展趋势 1.1第四节新疆.................................................... 1.2 一、............................................ 行业发展现状12 二、................................................ 重点项目13 三、................................................ 行业特征16

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

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发展现代物流是铁路车务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车务段物流;发展策略 一、物流业发展的机遇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物流量总规模日益增大,物流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这种物流市场需求的兴起,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极好的机遇。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需要现代化物流业作保证。在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4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仅占15~25%之间。由此可见,物流费用的潜力很大,要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必须要有现代物流业作保证。 (二)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中使用,催化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高潮。应该看到,随着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物流”距离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现代物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处理网络化,因此,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又催化了发展物流业的高潮。 (三)经济结构优化、提升,需要我们在发展现代物流上大做文章。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保证。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尤其是物流服务业显得特别落后。 二、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物流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物流业正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成为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泉”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同时,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要改变车站布局不合理,生产站段管辖范围过小,站段数量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问题。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富余人员,富余人员的安置事关稳定大局,要做到超前谋划。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是解决富余人员的有效手段。同时,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益,增强竞争力,更好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必然选择。 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自身优势的发挥,不仅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且拓展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功能,把运输企业的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及其中长期发展研究的论文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及其中长期发展研究的论文 作者:张喜荣王冬刘爱霞高照良 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在内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本文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出发,总结了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现状与趋势,以供同行参考。 1 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 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高速铁路按列车的支承和推进原理可分为轮轨式和磁浮式;按建造和运营方式,轮轨式可分为新建客运专线、新建客货共线和既有线改造提速三种类型;轮轨高速列车按动力分布和驱动设备的设置可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按转向架布置和车辆间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式和铰链式。以上各种类型又有单层和双层列车之分。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机理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按材料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建成通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10公里。东京到大阪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30分钟缩短为3个小时。后经改造,目前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70公里。 2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兴建高速铁路的动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为我国的有识之士所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并投入运营,其旅客列车速度为160 公里/小时~200公里/小时,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通过科研与试验、引进和开发,为建设我国高速铁路做好了前期的准备,被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货分线运输的四线电气化铁路,第一条实现公交化且时速高达200公里的铁路,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以中国铁路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水平而闻名遐迩的广深铁路,不仅见证了新中国铁路历史变迁,而且始终与中国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以先行者的姿态开启了中国铁路现代化之路。 我国铁路自1997年至2004年间进行了五次大面积提速,基本形成了京沪、京哈、京广、京九铁路组成的“四纵”以及陇海加兰新、沪杭加浙赣铁路组成的“两横”的快速铁路网络,快速线路达万公里。经过五次大提速,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公里/小时,直达特快列车旅行速度达公里/小时,特快列车旅行速度达公里/小时,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