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影响

摘要: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社会对电力需求日趋增大,目前正处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高峰时期。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对线路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输电线路对生态影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具体介绍了高压输电线路对人体以及沿线环境的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生态影响;电磁效应;工频电场;保护措施

Abstract: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s related to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of industries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The social demand for power is increasing,and it is the peak time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Alo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 strengthen, transmission lines to ecological impact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obviou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high-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paper introduces uhv transmission lines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possible effects,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transmission lines; ecological influences; electromagnetic effect; industrial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protection measures

1、前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 在我国的电力工业中, 国家电网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国家电力公司一直在积极稳妥地进行高压电网的建设, 以此促进电网与电源的协调配合, 推动国家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对电力需求日趋增大,目前正处在输变

电工程建设的高峰时期,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也在积极建设中。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大动脉,担负着城市电力的传输、供应,它提供大量电能,供应人民的生产、生活。电能的传输,它和变电、配电、用电一起,构成电力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输电,把相距甚远的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和其他能源的传输(如输煤、输油等)相比,输电的损耗小、效益高、灵活方便、易于调控、环境污染少;输电还可以将不同地点的发电厂连接起来,实行峰谷调节。输电是电能利用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社会中,它是重要的能源动脉。

输电线路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地下输电线路。为达到输送电能的目的, 一般需要建设架空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是从发电厂向消耗电能地区输送电能和不同电力网之间互送电能的联网渠道,它是电力系统组成网络的必要部分。输电线路一般由绝缘子、杆塔、架空线以及金具等组成。架空线是架空敷设的输送电能的导线和防雷的架空地线统称。输电电压的高低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常用输电电压有220千伏及以下的高压输电,330~765千伏的超高压输电,1000千伏及以上的特高压输电。

生态影响是指外力作用于生态系统, 导致其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对线路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输电线路对生态影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近年来因输变电工程引发的环境纠纷日益趋多,严重制约了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2、高压输电线路电磁场生态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提供大量电能,供应人民的生产、生活,也给线路所经地区的环境带来电场与磁场。电与磁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共存的一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能量。它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客观存在,并无时无刻给在这一环境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人是有机体的生物,人体内的生物电场电流在生理控制的复杂机制中起作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大规模建设,研究外电磁场对人体生态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2.1 人体的电性

人体是肌肉、骨骼、血液组成的机体,它像一个蓄电池有一定的导电率和电容率,人体细胞膜本身就有75mV的内源静电位,体内自发电流密度约为 10mA/m2。这些足以构成和外界输电工频电磁场进行耦合。输电电磁场在其影响范围内对生态的耦合,它表现在能量转换,如电转磁、磁转热,但耦合微弱,能量转换是有限的,只有在时间、空间十分集中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到这些影响,有些长期效应需要几年、几十年才见影响。理论上将工频电磁场对生态的影响分为暂态电击、稳态电击与长期效应。

2.2 暂态点击

暂态电击指人接触电场中受到静电感应的物体瞬间, 原来积累在感应物体上的电荷通过人体向大地释放所造成的电击。暂态电击的能量为CU2/2,C为物体对地电容, U为感应电压。高压输电线路下发生的电击,主要表现为暂态电击。高压交流线路下暂态电击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人对地的绝缘电阻及电场强度,绝缘电阻越大,电场越强,物体表面积累的电荷越多,暂态电击越严重。暂态电击一般不会对人体带来危险, 主要因为作用时间很短,仅为几微秒至十几微秒,但会给人体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有研究表明,电击能量为0.1mJ时, 人可以感觉电击的存在,电击能量为0.5-1.5mJ时,将使人产生疼痛感和引起肌肉的不自觉反应;对人体有危险的暂态电击能量为25J。

2.3 稳态电击

稳态电击指人接触电场感应物体后,由于感应物体与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耦合,产生流过人体的持续工频电流所造成的电击。稳态电击的水平取决于电场强度、导体的外形尺寸,并与之成正比。外研究表明,当短路电流大于 1.1mA,人就会产生刺痛感,短路电流大于2mA时,会引起肌肉反应。当短路电流达到 6- 9mA 时, 就会造成人体伤害,但此时尚能自己摆脱,因而称为摆脱电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 避免放置大而长的金属物体或使其接地,能有效避免稳态电击。

2.3 长期效应

工频电场的长期生态效应主要是从生物学和病理学角度来研究人或动物甚至植物长期性在高电场强度区的反映。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对周围环境的生物体是否存在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最为人们所关注。关于工频电场的长期生态效应,在世界范围内已进行超过30年的研究,其中美国、意大利、前苏联和日本

等国专门对特高压试验线路下工频电场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致认为工频电场对人或动物有确定的有害影响的阀值远高于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限值, 工频电场对动植物无有害影响或仅有轻微影响,动物在40kV/m工频电场中时,其行为表现、血象、生化指标、脏器病理变化等未发现不良影响。

3.高压输电线路可听噪声对人和动物的影响

3.1 可听噪声对人的影响

噪声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听力的影响;对交谈的影响和对睡眠的影响。通常的谈话声音约60dB(A),若噪声超过65dB(A)时会干扰正常谈话。噪声在40 dB(A)以下时,人可以保持正常睡眠,超过50dB(A),约有15%的人正常睡眠受到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约57.1dB(A),一般办公室的噪声约54dB(A),人们已习以为常。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限值为55dB(A),晴天时只有35-40dB(A),这既不会影响人的休息,也不会影响人的谈话和工作,雨天时电晕噪声虽然增大, 但是背景噪声也大,电晕噪声会被雨声淹没。另外,一般房屋对噪声的屏蔽约为 15 dB, 在房屋内的可听噪声会更小。按前述限值控制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3.2 可听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有研究者研究了噪声高达68dB(A)的线路下动物的行为,结果表明,这一水平的噪声并不影响动物从线路走廊上穿越或寻食。加拿大对动物活动的研究表明, 一些动物在迁徙过程中不仅不回避输电线路, 还将线下的地方作为通道,并当作休息的场所。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进行过噪声对鸡产蛋率和奶牛产奶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鸡的产蛋率、鸡蛋质量和重量,奶牛的泌乳量及乳质量都不受影响。可见,按照限值控制可听噪声,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不会对动物造成有害影响。

4.输电线路建设对沿途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的大规模建设对沿途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输电线路建设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两类, 两类用地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功能的影响不同:

(1)输电线路施工期临时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在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 临时占地只发生在输电线路施工期间。这些临时占地如发生在作物生长期, 则可能会毁掉一部分农作物、林地和灌丛, 对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也会使其它自然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工程结束后, 临时占地均可恢复原有功能, 土地利用类型不会发生改变。所以, 临时占用地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是短期的。

(2)输电线路运行期永久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输电线路永久占地主要指输电线路塔基占地。由于单个塔基占用土地较少,一般不大于50m2,所以,输电线路永久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大。

4.2 对沿途植被的影响

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 会破坏沿线施工位置的植被, 同时为保证建成后线路的安全运行, 输电线路与线下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时, 线下的树木需要砍伐, 因此,输电线路在建设时将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 使林草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对当地林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现阶段220kV的输电线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对树木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有树木的地方增加塔高, 尽量少砍伐树木,以减小生态影响。

4.3 对沿途动物的影响

由于建设项目永久占地很小,不会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主要是施工操作及其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随着施工的结束和临时占地植被的恢复而缓解、消失。

而输电线路建成后, 对沿线动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鸟类的影响。当鸟类在飞行中遇到输电线或着落于输电塔时会造成死亡或受伤。大型水鸟和食肉鸟类最易受到影响。但在多数情况下, 输电线引起的鸟类死亡可能性较小。如果输电线穿过鸟类主要的迁徙路径, 则影响较大。减轻输电线对鸟类影响的措施有: (1)为各种类型的输电铁塔尽可能装设防护设施,(2)研究当地的鸟类栖息情况, 尽量根据其食物类型及捕猎现状,减少输电线路对其的影响,(3)将输电线路设于地形较低的地区, 减少鸟类通过输电线路的几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必须结合电力生产、输送及环境保护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制定妥善的解决措施。

4.4 对保护区的影响

在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如遇生态保护区,则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其金属构架破坏生态区整体景观,也会对生态区中的动植物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生态区的保护。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极力避开生态区或远离生态区建设。保护自然景观。

5.改善高压输变电电磁场生态影响措施

5.1 隔距

保持合理隔距是避免电磁场生态效应的根本办法,只有在不得已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方法。隔距只能是指满足一定水平和垂直距离情况下,使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内的影响值在标准值以内。

5.2 调整导线布置方式

由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有其特殊性质,采用增加导线对地高度、合理布置导线、架设架空屏蔽线、减小相间距、减小导线分裂间距及减少分裂导线根数等方式,均能减少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减轻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工频电场短期生态效应影响。

5.3 屏蔽线、低压线

架设屏蔽线可以降低输电线下的场强,国内有成熟经验,架设低压线,也可降低静电场强,国外已有运用,但接地良好的屏蔽线对降低磁感应强度更加有效。

5.4 房屋屏蔽

输电线下的房屋,实践证明有良好的屏蔽价值,一系列测量数据证明,在房屋内的电场强度可降低到无房屋时的1/10。所以因静电场而拆除房屋是不必要的。

5.5 避免放置对地绝缘导体

为保护电力走廊,输电线路走廊区域应尽量避免放置对地绝缘导体,同时也应尽量减少其尺寸,对于不可避免的导体应有效地实施接地,以减少导体发生静电感应的可能性,有效防止人体接触时可能出现的点击现象。

6.高压输电线路对沿途生态影响的保护措施

6.1线路水土保持措施

输电线路塔基施工具有沿线路布点分散及单个塔基开挖弃土量较小的特点, 建设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施工,尽量利用现有田间道路,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

(1)合理选定塔位。

在山区线路的选线和定位时,尽量避开陡坡和易发生塌方、滑坡、冲沟或其他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对地质不良低端尽量采用直线转角塔,以避开原直线上恶劣的地质地形,减少土石方开挖,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

(2)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

根据山区塔位实际地形来调节四条塔腿的全方位高低,避免大面积土石方开挖,从根本上消除滚坡的源头,大幅度减少滚坡面积。

(3)基面排水。

通畅良好的基面排水有利于基面挖方边坡及基础保护范围外的土地稳定。塔位有坡度时,要在塔位上坡侧,山势设置环状排水沟,以拦截和排除周围山坡汇水面内的地表水。

(4)护坡及挡土墙。

在山区塔位的土石方开挖破坏原有山体的稳定平衡状态,同时产生余土堆积, 造成滚坡隐患,给下山坡植被和自然环境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对塔基周围土质松散,无植被或植被稀疏的地区,须砌挡土墙或护坡。

(5)保护线路走廊内的天然植被。

天然植被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线路通过林区和其他经济作物区,多数采用跨越方式,避免砍伐。

6.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避免措施

(1) 施工期尽量选择在非生产季节,即选择在秋收后至播种前,这样可以避免对农作物的破坏。

(2) 在线路跨越林地和灌丛时,尽量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对临时占地,应以尽量不砍树为原则。

(3)工程结束后,要把表土覆在地表,进行植被恢复,保证土壤质量不受影响,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6.3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1)为尽量减少输电线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线路进行优化,尽量使塔位不落入农田,或尽量在农田边缘立塔,以减少占用农田。

(2)为减少对林地的砍伐,建议在设计塔基定位时,要尽量绕过林地,或选择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区域通过,或采取加高塔身方式跨越。在山地建立杆塔,应根据地形地貌,采用主柱加高基础,结合铁塔全方位高低腿使用,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3)在施工期,尤其在山区施工时,要重视用火安全,严禁由于用火不当引发森林火灾。

7.结论

对于输变电设备电磁场对生态的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应该有一个国家的、行业的或公认的标准限值,限值以下的电磁场影响是十分微弱的,工程上可以按影响略去不计处理。目前我国仅有电场标准,国际有曝露电磁场导则。同时,输电设计要尽可能在隔距上保持低于标准限值的距离,实在有困难时,可通过加屏蔽、接地等措施,减小电磁场强度。要做好科普宣传。使公众正确了解电磁场的影响。对于沿途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做到早预测、早防备,事先采取各项技术措施,尽量避免或者减缓对沿途动植物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进一步推动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输变电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履行环保与水土保持审批手续。因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再发现问题,很难解决,所以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提前做好防护设计与防护措施,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新村,沈江,等.输变电设施的电场、磁场及其环境影响[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邬雄. 电场、磁场和电磁场的环境问题[J].电力环境保护, 2007, 23(4): 8- 11 .

[3] Knave- B.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nd Health Outcomes - an overview [J]. Scand-J-Work-Environ-Health,1994(20):78-79.

[4] 粟福珩.高压输电的环境保护[M].北京:水力水电出版社,1988:34-61.

[5] 李顺元. 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电场效应及人体感受的研究 [J].电网技术,1991(2): 25- 31.

[6] 美国邦维尔电力管理局生态研究工作组.输电线路的电效应和生态效应[R] 北京: 水利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1987.

[7] 《输电线路反事敌技术措施实施细则及条文说明》,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8] 张格红, 韩耀霞等.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场生态效应研究 [J]. 四川电力技术, 2010, 33(4).

[9] 柳明. 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对沿途生态影响的综述 [J]. 科技资讯,2009, 5.

[10] 高云, 张文革. 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包北至呼东500K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1] 吕平海, 张格红等.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场短期生态效应研究. 研究与分析, 2009.

[12] 1000KV级输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中国电力, 2006, 39(10):15-19.

[13] 孙雪峰, 袁春成. 基于生态保护的输电线路防鸟害技术初探. 2005.

[14] 黄少锋, 王兴国, 刘千宽. 一种基于固有频率的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8): 59- 63.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 活动目标 1.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有关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2.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过程的分析,进而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能分析材料得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活动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活动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回忆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只需打“√”,错误的除打“×” 外还需改正。 1.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2.输入生产者的能量全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3.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5.生态农业的建立能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6.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O2的循环。()7.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8.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可来源于无机环境。()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10.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 活动二:分析下面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N代表能量值,请回答相关问题。

(本活动每空5分,共35分) (1)图中A、B各代表什么含义?A:;B: (2)次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的同化量。 (3)如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N表示,则N N1+N2+N3+N4(大于、小于、等于)。(4)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能量传递的效率为N4/N1*100%,对吗? (5)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什么不会100%地流到次级消费者? 。 (6)由图可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小结: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哪几个分支?(请分别按两个分支和三个分支回答。) 活动三:分析下面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得分 (本活动每空5分, 共30分) (1)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填字母)。 (2)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3)图中物质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中的途径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水库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样本

**水库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样本 ***公司 二零一六年九月

一、项目背景 **水库位于**区西北部,总库容4000万m3,是东江引水工程的输水枢纽,担负着**区、**区两区数百万人的饮水任务。依据《**市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府…2015?74号)》,**水库水源保护区面积约28.12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 8.88km2,二级保护区面积19.23km2。果园是**水库水源保护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约占流域面积的50%。相关研究表明,果园面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其中N、P面源污染贡献率均占总污染量的80%以上,因此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是改善水库水质的关键。 根据相关研究,将**水库上游二级水源保护区,****三大子流域区划分为生态区和非生态区两大类型(图1-1)。其中,生态区面积12.38km2,包括三大子流域上游林地、草地、果园等生态植被覆盖区域;非生态区面积约4.11km2,主要包括水源三村居住、工业以及建设用地区域。经测算,生态区面源污染COD、氨氮和TP产生量分别为272.36t/a、49.52t/a、4.10t/a,分别占全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53.78%、68.89%和39.35%,是**水库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水库供水安全,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水库供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图1-1. **水库生态区、非生态区分布图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为积极落实国家“水十条”,“**市水十条”关于加强面源污染控制,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等相关要求,以**水库生态区面源为对象,以保障水库供水安全为目标,围绕农药化肥科学施用、残枝废弃物利用、生态沟渠系统、清水导排工程、宣传培训和长效保持机制等六大方面,实施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为**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和现实依据。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环水、发改、城管、经促、规土、城改办、查违办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环水局牵头,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工作责任制度,坚决完成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街道水源三村(**、**、**)是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业主单位,要负责配合调查、统计、整治、提供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生态区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有序展开。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果场提供办公地点,负责具体工作实施,日常监管、巡查等任务。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empirenews.page--]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221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222城市廊道效应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

人工湖补水系统方案

湖水补水工程 技 术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期: 2015年11月

公司简介 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联合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技术人员为基础,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管理为一体的专业化环保综合企业。前身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水处理课题组。公司具有完备的现代办公楼和近千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此外,公司自身还拥有独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楼。 我公司一直致力于完善景观水体的处理技术,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景观水体保护的水处理技术——物化处理结合生态处理,在国内景观水处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43641.1),(发明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博士,任我公司顾问)与其它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大优势。 生态方面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和西湖园林管理处有着紧密的合作,西湖园林管理处的李梅姿老师是国内最知名水生态技术的专家之一。曾主持国内许多经典案例,如西湖生态治理,长桥湿地治理,西溪湿地治理等。 生态湿地主要依托法国滤园有限公司,滤园公司在欧洲、南美、北非等地区的污水、污泥和河道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大成功案例。 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比较知名的客户并取得他们的认可。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客户有恒大集团、万科、招商局集团、绿城集团、中信地产、世茂集团、

华润置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世博局、中大集团、中国银联、江苏隆力奇等。

前言 首先感谢贵公司给予我们这么一个的机会,本公司是专业提供景观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的技术公司,在各种水体的处理工艺上有比较丰富的理论设计和实践经验,并且致力于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次工程项目所针对的景观水处理上,本公司倡导使用高效加压部分回流溶气气浮的物化方法与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处理,以期达到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的效果。 有了水,生命才会繁衍;有了水,生命才会充满灵气。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美感……。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给人以新鲜自然的感觉。 作为一个高级度假公园,我们认为本项目水景丰富,水环境设计优雅,如何有效保持景观水系统的清澈、清新,对景观水进行恰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着重就本项目景观水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现场实际现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供贵公司参考、审定。

最新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摘要:由于城市污染的异常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即"覆盖率"、"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和"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生态;生态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 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面分别讲述环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学药品、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四个方面对生物的危害。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现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将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后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国家之一,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酸雨。例如,我国西南某地区,1982年的三个月内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pH为3.6~4.6,致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存活,烟囱附近的植物叶片往往出现病斑。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现象都与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有关,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来监测某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较高时,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叶片就会很快褪绿,或者叶脉间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逐渐坏死。这些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状况,叫做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2.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农药是一类常见的有害化学药品。人们在利用农药杀灭病菌和害虫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例如,几十年前DDT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美国某地曾经使用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DDT,而浮游动物体内DDT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DDT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3.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属如Mn、Cu、Zn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输沙模数 2、环境容量 3、生物指示现象 4、土壤吸收性能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影响范围。 2、简述山地景观垂直地带性,并举例说明。 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流域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缓解对策。 3、试述地理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4、试述江(河)-湖泊-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 1、土壤缓冲性 2、流水地貌 3、剖面漫流 4、纬向环流 5、径流系数 湖泊补给系数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3、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自然区划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2、请你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衡的原理,谈谈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和湖泊生态修复的理解。 3、试述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4、举例论述现代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 2004年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 1、水体沼泽化 2、环境效应 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 4、地带性规律 5、生态交错带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3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非恒定流 2、梅雨 3、小冰期 4、生态位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以沈北新区为例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 ——以沈北新区为例 时泳,付士磊,屠兵 摘要:目前国内对绿地的研究大多限制在“量”上,还没有从空间格局上来进行研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沈北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二氧化碳扩散效应进行研究进而来确定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采用实测-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二氧化碳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开敞空间通风良好的地区比较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上风向比下风向扩散效果好;较高处比较低处扩散效果好;有通风廊道且与主导风向一致时(廊道与城市风向之间的夹角在30°-60°的范围内)扩散效果更好;二氧化碳会在建筑背风向形成集聚,在较高建筑上风向脚下形成湍流风降低该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 关键词:生态功能,二氧化碳,扩散效应,绿地 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并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根本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要解决目前人类生活和自然的矛盾就需要构建基于目前情况下的绿地生态优化体系来满足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2]。然而有限的城市面积不可能无限的增加绿地的供给,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增加碳汇量,因此如何在有限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大气动态模拟技术获取城市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特征,界定城市植物固碳效应最佳边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从空间格局的变化上增加碳汇量,从而在城市有限绿地面积下发挥植被最大生态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沈北新区为例开展基于植物固碳释氧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布局[3],采用生态规划中的定量分析与空间技术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模拟为手段,以绿地生态功能的静态和动态空间分析为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绿地适宜空间布局。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分析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四环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县毗邻,西接辽西走 *课题“基于二氧化碳扩散模拟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研究(编号:51308350)”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 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 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新华水库治理方案

广元市元坝区新华水库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实 施 方 案 四川瑞泽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新华水库治污项目实施背景 (1)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产品简介 (1) 三、治理原则、依据及目标 (3) 四、施工方案 (3) 五、具体操作方案 (4) 六、实施效果的保障措施 (5) 七、后期服务 (5) 八、技术、经济评价分析 (6)

广元市元坝区新华水库水产养殖污染治理项目方案·四川瑞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新华水库水产养殖治污项目实施背景 新华水库位于广元市元坝区晋贤乡,系王家、晋贤二场镇1.5万余群众饮用水源,水面230余亩,由于过去大量施肥、投饵养鱼和施用鱼药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加之山坡中含有化肥、农药、生活废水污染了水体,水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经抽样检测属Ⅴ类以上水。 被污染水体的主要危害包括: 危害人体健康 对农业造成危害——造成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减产 造成水体污染,逐渐丧失饮用功能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产品简介 四川瑞泽科技有限公司顺应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己任,是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产品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秉承“绿色科技、创造价值、保护环境、和谐进取”之宗旨,积极与国内外优秀的环保企业及广大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推广全球最先进的环保产品及技术,服务于广大用户,不遗余力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研发平台、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专业的客户服务人才、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网络。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为先、质量为本、客户至上、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以生态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赞誉。 “阿尔益”治污活性剂简介 “稀土治污活性剂”是由四川省科技厅下达,四川瑞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并完成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大面积试验、示范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该产品于2008年4月通过了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有水利部、环保部、中科院及相关知名专家参加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该项科技成果于2009年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称号,产品注册商标为“阿尔益”。 我公司以阿尔益活性材料为技术核心,根据不同水体的情况,测水配方,开发出了用于水环境治理及修复的系列产品。 “阿尔益”治污活性剂是针对水库、水库、池塘等相对静止的水体由于污染而导致水体自身净化功能退化或丧失的情况,以纳米活性材料为核心,研发生产的水环境治理及修复产品。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③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④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⑥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班级:07城规 姓名:梁博 学号:200707210 摘要: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由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和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组成。通过两个指标体系的组合搭配,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相关设计要素,为城市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关键字:城市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生态 1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背景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 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 2.2.1 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 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

人工湖的设计概要

人工湖的设计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欧美各国就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傍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模式。国内的水景住宅设计最早受新加坡等地的影响,在祖国大陆首先由广州开风气之先,然后蔓延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2002年初,“水景风”又陆续刮到内陆省份。房地产界开始流行“水景风”,楼盘的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海成为主要卖点。调查显示,有70%的消费者认为水景是好住宅必备的条件,在水景和朝向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有48%的人放弃朝向选择水景,水景也给房地产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调查显示,一般同一地块的水景住宅的价格要比普通住宅高出10%——15%,也正因如此,业界一直有“水能淌金”的说法。水景住宅之所以不会像“围合风”、“欧陆风”那样稍纵即逝,顾云昌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健康住宅是房地产项目的一种终极形式。他介绍说,国际上的豪宅无不择水而建,中国自古也有择水而居的传统,此外,水景还迎和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水景的生态效益和给人心灵带来的共鸣与愉悦也是不言而喻的。水景楼盘三重境界我国的水景住宅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流行之初,主要是一些水景点缀型楼盘,这类楼盘中的水,实则是一个微型景观,设计者出于楼盘的整体环境设计,为丰富楼盘的内涵,从心理上满足业主,在小区有限的占地面积中画龙点睛般做些小景,或荷花状喷泉,或层叠形小瀑布,或浅至脚背的水溪等,与真正的水景楼盘有着本质区别。水景住宅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产品多为人造水景楼盘,此类楼盘应有一定小区规模,在建筑覆盖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一从楼盘卖点考虑,二从小区环境着手,三从提升楼盘整体形象考虑,做些或小河或小湖或人造滩涂等景观,在都市中远离自然河道、江湖的前提下营建亲水楼盘,从而形成楼市中独特的景观。此类住宅在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流行。水景住宅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完全借用城市河、湖自然景色的楼盘。开彦介绍说,对于城市来说,主要是指开发利用已有江河湖川两岸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楼盘。即使是此类楼盘,也有亲水、临水之分,临水楼盘是指在小区附近有天然水系,业主走出小区不远便可到达水畔,水景即可映入眼帘。真正意义上的亲水楼盘是指楼盘在紧靠水系的一侧,而且整个小区设计处处以水为主题,业主能方便地与水互相亲近、互相交流,水是小区的一部分,并且已全方位溶入业主的生活。据介绍,在上海的苏州河畔,目前已有35个水景住宅项目正在开发中。水景住宅发展的三个阶段,其相对应的产品即为水景住宅的三重境界。第一种产品为最低境界,它只是为造景而造景;第三种产品为最高境界,使得水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第二种产品的风险则最高,人造景观往往会留有许多斧凿之痕,同时,人造景观的维护费用较高,保持水体的清洁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水景设计常见败笔目前住宅水景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理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防渗处理也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

生态系统和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2)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景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教学内容分析: 第2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部分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1)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人工湖生态建设与水质处理方法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近年来,在高档住宅区和大型公共绿地中配置人工湖的建设大量涌现,水景成为高档住宅和公共绿地中主要视点。但有些人工湖忽视水生态的建设,人工湖的生态自净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甚至成为臭水汇集之地。用物理、化学法治理人工湖,只能暂时缓解水体的恶化程度。若用换水来改善水质状况,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研究者对生态工程措施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过理 论研究,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治理工程。但此类应用主要在大型的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治理,将其应用于小型人工湖治理的实例尚未见报道。因此在建设人工水景时应首先考虑水体内生态系统的设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水生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并在水中添加微生物。有条件时应配置相应的设备,促进水循环。 武汉地区已建成和拟建的人工湖,设计思路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水泥为底质,水泥驳岸,不设置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此类人工湖景观呆板,缺乏自然情趣,自净功能薄弱。一旦受到大量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透明度下降,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形成污水

库。二是仿造天然湖泊,对人工湖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湖以泥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的繁殖,在藻类大量繁殖前,设法不让其形成优势物种,因而控制产生富营养化。此类人工湖只要维持奠生态系统平衡,可防止水质恶化。 人工湖的生态设计实例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统一与微差、节奏与韵律、空间与尺度等美学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体现21世纪人与自然融合的人性化设计,是人工湖建设发展的趋势。设计原则为“内外呼应、收放结合、软硬协调、天人合一”,强调水面与绿色植物、雕塑小品以及人工建筑的有机结合。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工湖景观生态设计应从人居环境质量出发,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功能区,在湖中和沿岸配置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既有抗污吸污能力较强的环保型群落,又有杀菌防病功能的保健型群落,更有模拟自然、情景交融的观赏型群落,体现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规划设计主题。如金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倡倡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倡倡武小钢 蔺银鼎倡倡闫海冰 郝兴宇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太谷 030801) 摘 要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地面积、绿量显著正相关,与绿地周长面积比值显著负相关;在垂直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量显著正相关,降温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增湿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绿地绿量是衡量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因子,应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大面积斑块的绿地,提高其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根据绿地用途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形状,使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绿量 叶面积指数 周长面积比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90(2008)06-1469-05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effect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 areas WUXiao唱Gang,LINYin唱Ding,YANHai唱Bing,HAOXing唱Yu (CollegeofForestry,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Abstract Thispaperfocuseson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ofopenandgreenareaswithregardcorrelationbetweenecologicaleffectsand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greenareasinTaiyuanCity.Tengreenareasfromtwodifferentcatego唱rieswereselectedassamples.Meteorologicaldataalonghorizontalandverticalbeltsofthegreenareasweresynchronouslyexam唱inedbyHOBOProTemperature/HumidityExternalLogger.Theresultsshowthat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a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areaandgreenquantityindex,butnegativelycorrelatedwithP/A(perimeter/area)indexofopenandgreenareasalonghorizontalbelts.Theresultsalsoimplythat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a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greenquantity;LAIhasasignificantimpactontemperature唱loweringeffect,butlessimpactonhumidity唱raisingeffect.Ecologicaleffectsofurbangreenareasarelargelydependentongreenquantity.Thishigh唱lightstheimportanceofevaluatinggreenquantityinurbangreenareas.It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increasedproportionoflargeareagreenpatchesandgreenquantityasameansofenlarginggreenzones.Moreover,itisfeasibletoadoptgreenareashapeswithdifferentP/Avaluesaccordingtotheirfunctions,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benefitsofurbangreenareas.Key words Urbangreenarea,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Greenquantity,Leafareaindex,P/Aindex(ReceivedOct.30,2007;acceptedJan.27,2008) 在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城市绿地,尤其是林地,对城市小气候和水文方面的影响最大[1,2〗。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4]。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体是绿地系统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对其周围环境的调节和改变。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环境效应的分析发现,在绿化二维指标相近时,不同的城市绿地结构和布局也会产生不同的绿地功能,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60%时,绿地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更加重要[5,6]。因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不能只着眼于扩大绿地面积,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位绿 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102)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074)资助通讯作者:蔺银鼎(1955~),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生态。E唱mail:sxnd_lyd@sohu.com 武小钢(1977~),男,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生态与园林植物研究。E唱mail:wxg354@163收稿日期:2007-10-30 接受日期:2008-01-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