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浅析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浅析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浅析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浅析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摘要]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的几十所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所,在校生由几千人到现在的几百万人,由原来充当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一跃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培养了一大批国家需要的各类建设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等教育;发展

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当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相对不足,一部分教育需求者就会转变成为民办教育的消费群体。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不可能完全满足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民办教育的发展恰恰缓解了公办教育需求增长与政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当前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分布状况: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经济状况和社会基础有很大的差异。发达地区对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社会支付能力也强,但是公共财政能力和公办教育基础也很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势必受到挤压,出现公办教育之间、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民办教育之间的竞争,在争夺生源、高质量的师资和改进办学条件等方面展开竞争,客观上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民办高校招生现况分析

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学生规模,学校就谈不上规模经营优势,无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办学效益,甚至连教育教学日常经费、教职工薪酬也法保障。民办高校都非常重视招生工作。而学校若想办成教学质量好,管理严格,培养的人才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民办学校,更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为前提,有足够的生源,就可以择优录取,否则只能来者不拒,给教育教学带来困难。于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形成了各民办高校为争夺生源展开激烈竞争的局面。民办高校招生花样繁多。严峻的招生竞争中,各地民办高校想出很多措施和花样,以争取较多的生源,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媒体的一些广告和报道中,夸大其词者有之,鱼目混珠者有之,有些不实广告并未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是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刊登出去的。有的招生简章夸大其词,还有的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许诺,致使有些学生到校后,发现学校并非像宣传的那样好,颇有上当受骗之感。虽然只是少数学校搞了不实的招生宣传,却损害了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有的学校大量聘用招生代理为其在某一地区进行招生。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招生代理公司,这些招生代理人多数不是专为某一所学校招生,而是替几所甚至十几所学校招生,许多学校委托其招生均有所谓“劳务费”。每年八月底九月初,在一些城市

中国民办高校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民办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它的发展春天,并且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壮大起来。本文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民办高校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现状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凸显出来,但仅依靠政府的投资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因而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事业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办学能力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要实现民办高校的大发展,需要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并为其创设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今天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从民办高校的产生至今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民办高校能发展到今天,是几辈人共同努力创造的,是几辈人辛苦的汗水结晶。 1.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 社会办学是相对于官学来说的,在中国历史上称为私学。自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私学到清末、民国年间的近代私学,中国的社会力量办学一直和官办学校并存且绵延不断。新中国建国以后由于要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造,社会力量办学曾一度被取消,并改为公办。到了五十年代末,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中期全国的社会力量

办学又一度获得较大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的势头更旺。民办高校的时兴和发展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并逐步建成了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加办学的新格局。同时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社会力量办学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表 资料来源:杨倬,民办高校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随着“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迫在眉睫,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弱的穷国要办大教育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民办高校的兴起和发展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2.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其现有的办学特色 (1)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表2 2OO5—2008年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数(所)

浅谈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模式_杨雪梅

第7卷 第4期 Vol.7 No.4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 O URN AL OF HUANGHE S&T UNIV ERSITY 2005年12月 Dec2005 浅谈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模式 杨雪梅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摘 要:近两年,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迅速增加,至2004年已达228所。这些民办高校的成长壮大,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办学模式有四种:一是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二是以产养学资金注入发展;三是民办公助;四是国有民办整体转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05)04-0001-03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毛入学率超过15%,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此后,继续扩大招生,到2004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已达2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19%。在全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高校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强力推动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需求旺盛的社会背景下,实现了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持续发展。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25日头版的一篇报道,具有独立颁发毕业证资格的本专科民办高校已达228所,在校生71.7万人。从这228所获准实施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的成长历程来看,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发展模式。 一、以学养学滚动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大量涌现,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趋迫切,推动了民办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中断了30多年之后,重新登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舞台,走上了拼搏、重建、成长、发展的新路。 创办民间高等教育机构的大都是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离退休老教师、校友会、同学会、民主党派或社会团体,以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性质决定办学者要自筹资金,在起始阶段有的是白手起家,有的是几个人凑一点钱,在一无校舍场地、二无教学设备和图书、三无教师队伍的条件下,凭着一股子热情就着手办学,采取“借鸡下蛋”的策略,租赁校舍教室,聘请兼职教师,借公办高校的教育资源这只“老母鸡”下民办教育机构这个“新鸡蛋”。绝大多数是举办业余辅导班、培训班之类的非学历教育机构,起点低,规模小,走低成本扩张的发展道路。学生的学费,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构建“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引入产业经营的模式。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声誉越来越好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要努力招收更多的学生,迅速扩大办学规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通过勤俭办学、精打细算、控制教育成本,实现自给自余,并将盈余逐年积累起来,用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达到滚雪球式的发展。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说,在一定规模范围内,规模越大,生均成本越低,特别是文科和应用文科专业,不需要大量仪器和设备。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利用规模扩张,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学校迅速发展。 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代表的一大批改革开放初期创办的民办高校,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办学道路。一般经过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才逐步由租赁校舍到自建校园,由外聘兼职教师到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由教学条件简陋到逐步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由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这不仅是对办学者毅力的考验,也是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结果。 二、以产养学资金注入发展模式 1993年教育部出台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 1 收稿日期:2005-08-12  作者简介:杨雪梅(1970-),女,河南省滑县人,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

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_董圣足

教育发展研究2010.20 一、转型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萌芽、恢复和成长,已从“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跃而成为现今“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58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19.39万人; 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各类注册学生85.22万人。全日制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生数已经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8%。 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与崛起,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 作用。”[1] 从总体上看,近30年来,在相继经历了恢 复萌芽期(1978-1991年)、缓慢发展期(1992-1998年)和快速发展时期(1999-2005年底)之后,以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第101号文和2007年初教育部第25号令的发布为标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期———调整规范期。[2]我们 认为,这一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从民间自发行为到政府自觉引导发展。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尽管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鼓励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仍然是民间自发行为,还很难说是国家层面的自觉行动和集体行为。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并未被政府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涉及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产权归属、合理回报、信贷政策、税收优惠及教师同等待遇等),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民办高校机构数量和在学人数的增加、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彰显,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暴露,各级政府必将更加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自觉地采取措施,引导民办高校规范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从区域领先发展到各地齐头并进发展。以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非均衡性。实践表明,凡是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政策相对优惠的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就发展快、发展好。如陕西、江西、浙江和广东等省,由于地方政府思想 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思考 笮董圣足 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当前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调整规范期。这一时期的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五大特征,民办高校自身则面临着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实证调研,从微观入手,阐述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所应秉持的三个观念和四种意识,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转型期民办高校可选择的五大发展战略。 关键词:转型期;民办高校;发展战略 董圣足/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上海 201103)上海建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1319) 民办教育 DOI:10.14121/https://www.doczj.com/doc/bb18320711.html,ki.1008-3855.2010.20.017

关于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的情况汇报 文章来源 课件w w 5 k J.Om 9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派,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8 次主任会议报告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9月底,全市经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共有463所,在校学生80219人,比2005年新增11703人,增长17.1%。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12.4%,比2005年增长3.2%。其中幼儿园296所,在园儿童31999人;小学34所,在校学生6551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5677人;中等职业学校(含学历教育点)10所,在校学生18302人,比2005年增加2497人,增长15.8%;文化、艺体、职业培训等其他类学校121所,在校学生17690人。从事民办教育专兼职教职人员3962人。截至2006年9月,市直民办机构有72个,其

中:中等职业学校(含学历教育点)6所,各种培训机构66所。2006年,民间资金投入职业教育达4500余万元,历年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现已涌现出XX市民进中专、XX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射洪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XX市中山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在校学生达2000人以上规模的民办职业学校典型。同时,我们还审批了我市第一所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为一体的民办中学——XX市安居育才中学校,该校今年秋季招生达5400余人。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以来,我市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坚持以“面向市场,自主发展;接纳民资,创办民校;扩大规模,做大品牌;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改体制、纳民资、革旧制、调布局、求质量”五方面做,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民办教育成效较为显著。 (一)认真学习宣传,营造发展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以后,市政府积极安排部署了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为顺利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召开校长座谈会、组织街头宣传、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和领会法律条文,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该法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配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讨论,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发展

民办学校发展状况资料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现状与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1997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920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72.75万所)的0.4%,其中小学1453所,中学1467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194 32.2万人)的0.4%。5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近5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要么就是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直接加大了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四川以及广州、济南、福州、温州、青岛、哈尔滨等地都推出了地方民办教育的管理办法。由于在《条例》出台之前,国家没有关于民办教育的法规,各地在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问题上,认识不一,政策差异较大。 2.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多样化,企业办学和“转制”学校形成热点从类型上看,民办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混合设置的。目前混合设置的多于独立设置的,大多数为寄宿制学校。从层次分布来看,中心城市各类型民办学校结构较齐全,中小城市以初中为多,县镇及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小学。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或投资主体成分比较复杂,有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业公司、海外人士和公民个人,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公立学校。其中,联合办学多于独立办学。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模式呈多元化特点,目前主要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股份制和公司企业办学。私立自办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相对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个人投资办学(私立学校)极少。“民办公助”学校比较普遍,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目前,在上海、温州等地大多数是这种模式。在上海,“民办公助”的形式主要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情况,为民办学校无偿或低偿提供校舍、场地;有的还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或一部分教育设备,如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小学、扬波中小学和明珠高级中学均属这种性质的民办学校,北京的华夏女子中学等也属这种性质。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教育储备金”办学的模式较多,并在教育界内外引起较大争议。这种学校的运作方式是家长和学校签订合同并缴纳教育储备金(每生15万~30万元不等),除此以外,家长不再交任何费用。学校通过运用储备金来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学生退学即退还储备金,毕业时全部退还。广东从1993年5 月开办第一所这种性质的学校,到1996年,全省共有这类中小学70所,在校生11万人。现在有30多所这类学校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最高的达3亿元。目前,他们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30 亿元,同时,每年还吸纳3 亿元的正常经费投入。这类学校投入高,规模大,学校的占地一般在100 亩以上,最大的已达600亩,硬件设施好,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被人称之为“扶贫教育模式”的民办校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学校教育经费匮乏,条件简陋,教师待遇较低,收费也低,有的全年收费仅几百元,教师每月工资一二百元。这类学校主要是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不足。近两年来,企业办学与“转制”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争议较多,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企业办学成为热点,主要是因为办学投入大,标准高,收费昂贵,社会反响较大。企业代表是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学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一般按企业经营方式运行。有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 [摘要]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已经成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制度障碍,本文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认为如果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非营利性;营利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大学都有悠久的历史,也形成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一般私立大学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划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宗旨、管理模式、收入分配、活动领域等有所不同。我国民办高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法律政策也不够完善。对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问题,在讨论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时就已经有激烈争议,最终,为了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资教育,政府立法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但将民办学校定位为“非营利性组织”。这一政策体现了当时政府想用经济手段刺激多渠道投资教育的良苦用心,但这一自相矛盾的法律条款日渐显露出其弊端,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障碍。 1 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1.1 性质不明,监管困难 对于民办高校的性质,《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国际上关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都特别把“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可分配盈余”(哪怕是有限分配盈余)、投资者不可享有投入资源的所有权、不可分配解散清算后的剩余财产等当做非营利组织必须坚守的底线原则。而《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在法律的范围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其实用“合理回报”替代“利润”表达了法律和政策制定者一方面用经济的手段刺激多渠道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又要在形式上回避营利性的良苦用心,但却丝毫掩盖不了部分民办高校追求利润的本质。“非营利性”和“合理回报”,这一自相矛盾的法律设计造成政府很难对民办高校进行监管,其结果是很多民办高校既享受了公益事业诸如免税、政策优惠等好处,也获得了像企业一样,甚至比企业平均利润高得多的利润。“如果还不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做出区分,民办高校投资人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将对民办高校的公益性目标产生挤出效应,民办高校将在消耗大量公共资源(包括减免的税收等)前提下变成利益集团和私人投资者赚钱的工具。” 1.2 税收紊乱,公益受损 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对税收的影响很大,《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6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没有对民办学校应享受哪些具体的优惠进行解释。因为民办高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民办高校一律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是文化补习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同样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大多不符合非营利性组织的基本条件,这类学校资金投入不多却利用高额学费获得高额利润,同时,还和其他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同样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严重后果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社会办学的不平等和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在国际上,从事学历教育私立大学大多是非营利性,从事职业培训教育的机构都是营利性的。 1.3 产权不明,投资受阻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只是一

浅谈民办高校的营销策略(一)

浅谈民办高校的营销策略(一) 【摘要】本文从民办高校内外部发展环境入手,简单分析民办高校营销现状及问题。站在现代市场营销的角度具体阐释民办高校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及渠道策略。以求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视野。 【关键词】民办高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 民办高校是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类企业性特点。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典的颁布实施。截止2009年6月19日,我国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共有334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我国的民办院校已经逐步走向了产品的成熟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加速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只是更多层面上只是外延式的发展,而不是内涵式的提高。民办高校还存在不少问题,各方竞争也十分激烈,这就迫切要求民办高校必须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有效引导学校健康稳定发展。与市场紧密相连的民办高校来说实施营销战略尤为重要。 1民办高校营销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我国部分民办高校的营销手段依然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方式单一粗放,过多的都是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战术,内容虚夸。加之高额的学费负担,教学质量,硬件基础设施差,产品没有特色,特色专业不多,部分学校定位模糊不明确,这些都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各民办高校之间在抢夺客源方面盲目跟风效仿,似乎营销手段已无任何新意,其次民办高校竞争力最终表现还是产品的销售上,即学生的就业方面,营销不仅在于招生源更重要在于协助产出学生,推销学生就业,因此营销理念的指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民办高校的营销策略 2.1产品策略 市场营销中讲的产品是整体的概念指通过交换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有形物体和非物质性的无形服务的总和。民办高校的产品即学生,区别于普通产品,具有双重属性是特殊产品。学生缴纳学费购买教育服务,学校通过知识转移、技能培训,最终向用人单位以支付薪酬的形式来输出这种特殊的“产品”,所以无论从“产品”还是“顾客”的意义上讲,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营销理念。要想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靠、适销对路,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建设 长久以来,我国多数民办高校自身教师整体素质和数量均很缺乏,依赖于公办教师兼职授课的专业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带头人,人才净瓶严重。而时代要求民办高校必须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通过教师去传授知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产品,这也是民办高校品牌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以就要求民办高校根据学校教师的不同年龄、学历层次、学科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同时,建立有效地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发挥灵活的办学机制,聘请企业高层主管、专家学者、高级技工进行教学,传授先进知识、创新理念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所学符合市场的需求。 (2)学科建设 一般来说,公办高校定位为综合型、研究型,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设置了大量的基础学科,但这些基础学科的市场需求很低。而民办高校无论是在规模效益,还是在生源、资金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都没有优势,因此,跟公办高校竞争,靠的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人才培养的特色,这个特色就体现在培养出的人才跟市场需要的接轨上。因为专业设置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所以民办高校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培养的方向都必须紧跟市场,根据定期市场调研和就业情况反馈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避免与公办高校

我国民办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民办学校现状分析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办学,利用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的方法。这说明民办学校的产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 __对此一直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学校得到了较大发展,对公办学校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其发展状况还显得有些混乱。本文将谈谈我国民办学校的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民办学校的现状 1.办学条件的不足。 在政策的允许和政府的鼓励下,我国民办学校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至xx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85562所,民办小学3510所,民办普通中学5012所,民办职业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798所,民办高等学校402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7.4%,0.55%,3.1%,18.6%和2.1%,已初步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极大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在表面蓬勃发展的同时这些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生源、师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隐患。 经费问题:

目前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学生的学费,一般都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很难在校舍和教学仪器设备上进一步改善,而现行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要求依赖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的修建、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加上聘请教师的高薪,使部分民办学校举步维艰。以至于有些民办学校开办几年至今,仍蛰居于租借的校舍之中,而无属于自己的教育场所。 生源问题: 从事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办学设施较为完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一般都实行寄宿制的“贵族学校”,由于收取高额的学费,生源主要于极少数“富贵”家庭,一般家庭根本无法问津,学校的工作重心不是放在教学上,而是用在招生上。另一类是建在外来务工人口密集或城乡结合部距离公办学校偏远的所谓“平民学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为进城务工或经商家庭的子女,以及无城镇常住户口和公办学校服务半径以外的子女,这类学校虽收费不高,但随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圈的变迁,务工人员的大批流动,使这类学校的生源极不稳定。一些民办职业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成立虽然是和国家__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号召相适应,但普通百姓依然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最佳出路,因此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都是些考学无望的“差生”,生源不足可想而知。而一些民办高校的招

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它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案,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现状;可持续发展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民办高校应准确地把握经济全球化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形势,以应对全球化给民办高校带来的种种挑战,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现已具一定规模,目前我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有近7万所,占全国学校总数的9.6%左右。其中具备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近20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13%,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具有学历文凭颁发资格的民办高校有10余所。各类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高达1115.97万人,占全国在校生人数的5.5%。截至2005年,我国具有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有25所,在校生人数有139.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0.47%,另外具有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173所,在校生人数总额80余万。 1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 民办高校主要采用多元化筹资,筹资渠道广泛,形成全社会力量办学。其中一些由社会团体、海外华侨设立,一些是由企业投资或资助成立的,使得办学主体多元化,不同于公办高校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形式。 2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比公办高校更加灵活,机构更加精减,且更加注重效率。这样有利于节省学校的办学经费,明确责任和提高办学效率。但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现象。所以,需要民办高校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经验,取长补短,以使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3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 民办高校聘请的大部分是一些公办高校已退休的老教师,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教育事业十分的热爱。另外,它们还从企

中国民办大学现状

中国民办大学现状: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1978年开始恢复,到现在已经是27年的历史了。这27年中,我国有1300多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有300多所。获得专科教育资格的有200多所。获得本科教育资格的有20多所。国家批准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条件完全是和公立学校一样的,特别是本科院校。国家批准的学校,它颁发的学历就是被承认的。没有取得学历教育批准的院校,一般要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学历,或者仅仅是单纯地进修培训。 中国的民办教育,特别是教育部批准学历教育的这300多所,是在和公立学校的竞争中诞生、发展、成长起来的。它必须特别关心自己的教育质量,因此整体上是好的。公立学校因为历史长,有名气,老百姓的心理,认为公办大学比较可靠;再加上一些民办学校不好的做法,所以使得民办大学蒙上了一层阴影。民办教育者不应该为了学校一时的利益而争抢生源,要为自己学校和中国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着想。 我们国家搞了两个教育振兴计划,一个是在1998年,一个是在2004年,都非常肯定要建立一个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这是政府的基本政策。这个格局的实现有一个过程,但是一定会实现的。我觉得竞争是好事,竞争得利者是老百姓。竞争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的民办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还没有。这正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的教育方式,所以民办教育在某种情况下,还是很受欢迎的。民办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就业,家长首先考虑的也是这点。 民办大学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比较灵活,而公立大学结构庞大,历史悠久,调整起来比较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胡大白教授 另外,专科属于高等教育,但不属于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只限于本科 民办大学的不稳定性:2009年11月7日,澳大利亚4所私立大学破产倒闭, 致使大约2700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数百名中国学生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那么中国的私立大学也存在类似的潜在危机) 社会对民办大学的态度:2010年12月25日,由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 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2010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其总体满意度得分仅65.77分,刚达到基本满意,仅有8.72% 的受访者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民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评价、人才培养能力和师资力量四项测评内容中,师资力量项满意度最高(70.97分),介于基本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基础设施建设项评价最低(60.15分),刚达到基本满意分值,只有47.50% 的学校得分超过了60分,超过70分的学校只有三个:山东英才学院(本科)73.31分、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高职)74.01 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高职)70.57 分。其中,不满意选择比例较高的仍然是餐饮服务及医疗卫生条件

浅谈民办职业高校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民办职业高校的现状与发展 陈虹羽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行业的大力关注与支持,民办职业高校的发展数目日趋增多,各种专业性民办职业学校的出现层出不穷。但是,他们的现状却是如出一辙、大同小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现状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民办职业高校应该如何将自己发展壮大,这是些都是值得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师资建设发展 一、民办职业高校在国内的定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全民素质,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国家开始大力的扶持民办职业学校,并逐步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和办学主权。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中国民办教育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该纲要还提出,中国民办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要求进一步体现了民办教育对于形成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现在的民办职业高校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是不容估量的。 二、民办职业高校面临的现状 (一)学生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1,学生的知识教育难以提升 进入民办职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以前不好学习、游手好闲之人,基本都是高考分数最低层次的学生,偏科极其严重的学生。所以,针对这样的知识教育对象,要想他们能在高校期间很大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程度,这是对学校、教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有些学生的玩世不恭、有些学生的不谙世事、有些学生的消极颓废,这都让民办职业高校的教育开展难以有效实施,学校的教育成果难以得到提升。 2,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难以提高 民办职业高校面临的就是大多数重点问题学生,这群学生有的是家里娇生惯养、有的是陋习成惯、有的是凡是都事不关己的态度,所以他们中很多都缺少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比如,寝室内务杂乱不堪、楼道垃圾乱扔如山、公共场所打架斗殴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这样的校园环境,如何从根本上、从实质上去教育学生、改变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修养,这都是我们民办职

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广大沿海地区民办学校由飞速发展期进入成熟平稳期。短暂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值得我们欣喜,但是鉴于其所属教育行业的重要位置,牵涉到相关家庭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民办学校教育,我们必须关注其发展,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 【关键词】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民办学校[1]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劳务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现状,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问题,同时对于探索、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民办学校发展也突显了教育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之间的巨大矛盾。由于民办教育行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与盈利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在办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政府机构有力的监管、导向的情况下,异化了教育的应然位置,对现代教育的崇高性造成巨大冲击。本文旨在对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试探性对策。 一、民办学校概念及特点

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主要由私人独资、私人合资、政府私人兴办,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举办的企业法人[2]。民办学校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地区尤指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惠州等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纳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同时也吸纳了千万劳动力,为了解决部分劳动力子女的就学问题,缓解当地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当地政府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办学。 民办学校办学特点。首先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广、入学程序简单。民办学校以中小学民办学校居多,并且大部分具有学前班、小学、中学招生资格,招生范围3-18岁。同时私立学校都提供校车接送服务,因此学校20公里范围以内学生都可以就读。其次,学校管理机构精简、办事效率较高。过多工作人员会增加学校支出,因此私立学校人员精简,人浮于事的现象很少出现。具有分工明确,办事效率较高等特点。其中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正常运行必需人员如:董事长、校长、主任、会计等。再次,学校规模灵活、硬件配备高。民办学校分为三种规模:小规模、中等规模、大规模,受学校附近生源状况、附近学校数量、学校办学时间长短制约,小规模学校在校生在800人以下;中等规模学生人数800―1500人;大规模人数在2500以上[3]。伴随私立学校数量增多,竞争压力加大,各个学校为吸引生源普遍注重硬件设施投入提升办学条件。如多媒体教辅器械、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在民办学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状

现状与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19971996校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万所)的%,其0.472.752920中小学所,中学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14671453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万人)的%。50.419432.2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5 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1.

民办中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 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 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s 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

乏办学自主权;要么就是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 直接加大了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 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 于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1996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 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

浅谈中国民办高校的成功之路

有关中国内地民办高校成功之路的探讨 胡蝶、何永涛、毕铄、左怡、方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国际经济与贸易0912班) 摘要: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现状、影响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促进好民办高校的发展(即如何更好解决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内地民办高校;不利因素;解决办法 简介:中国内地的民办教育一直在“取消”、“限制”、“鼓励”、“大力扶持”的过程中蹒跚慢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对于身于民办高校中的我们,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关心和探索。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究:外部因素—法律政策、产权制度,内部因素—融资盈利、师资力量。 一、中国内地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现状 历程—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227所,其中私立高校69所,占全国总校数的39%。不久后,高等教育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全面改造。1953年,私立教育不存在,高等学校完全是国家举办。直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的传统认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政策的日渐确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新建起来。在1984年到1986年的三年中,全国新建民办高校多达250所,形成第一个发展高潮,到1991年总量达450所。十四大后“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筹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教育的做法”的提出,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现状—2002年后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阶段。截止2002年底,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不含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133所民办高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历文凭试点学生31.12万人,自考助学班学生53.05万人,在校总人数达到150万人以上,其中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历文凭颁发资格的民办大学有122所,目前规模在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约有10余所。○1 2009年民办高校658所 (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19.39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各类注册学生85.22万人。○2 二、值得探讨的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几个消极因素 (一)法律政策保障的不足 就宏观上来说,名办高校的发展的外部环境是良好的。从名办高校复生至今,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建设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其发展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1)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垄断包办,高度的集权体制,走的是一切从穷国办大教育国情出发的思想路线。而社会是民办高等教育产品的受益者,民办高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将近百万的大学生,理应得到政府的资助。但实际情况是政府对公办高校仍然实行全额资助,而对民

2020年(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入手。该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以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研究。 1、投资战略民办高校发展到壹定阶段具有较大规模后,且不意味着能够终止投资,以求维持现状。事实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无时不于推动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加大投资,适应发展的需要则是唯壹选择,这是不以举办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于民办高校中流传这样壹句名言:“腰缠万贯没钱花,天天过得年三十”。说明民办高等教育是壹个成本递增的产业,投资是无止境的。凡是停止投资,保持现状,小富即安者,最终均难逃从落伍甚至濒临停办的命运。 投资必须确定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壹般而言,选择投入低、获益大,成功率高的项目是举办者的首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按国家综合类大学的设置标准仍没有符合要求的。从投资战略见,要实现综合类大学的建设目标,投资大、效益低、获益小是不合算的。民办高校于今后壹段时间内,应走单学科或学科相近或学科相对集中的发展模式。确有实力和必要的,可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适度扩大和之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得益率。西安海棠专修学院、西安汽车科技专修学院均属此类情况。他们分别以中医美容、汽车运用工程为主要专业,同时拓宽中医美容护肤品的生产、营销、中医美容护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培训等项目,形成办学运营互补,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民办高校于发展中,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常有重大投资活动,如征用土地、校舍建设、建立新校区、拓展投资较大的工科专业等。这类投资因形成能力周期长,推出功能或转化功能成本较高且有很大的不可逆性,从而导致投资战略本身的灵活度或可调节性的丧失,最终可能造成重大投资风险和战略运营失误。陕西国贸专修学院、西安理工专修学院、西安东方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