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珠海市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珠海市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有效促进我市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经信技改〔2018〕8号)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等战略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增资扩产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18年至2020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开展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800家,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额累计达8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万元/人,全市新增使用机器人4800台(套)。

——2018年:引导2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30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万元/人,新增使用机器人1500台(套)。

——2019年:引导2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70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7万元/人,新增使用机器人1600台(套)。

——2020年:引导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330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8万元/人,新增使用机器人1700台(套)。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数字化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建设与贯标试点示范,组织贯标服务机构深入试点企业,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帮助试点企业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推动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二)推动网络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工艺优化、技术改造、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增值服务、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等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聚焦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鼓励企业“上云用云”,培育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领域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推动智能化技术改造。一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认定一批以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为建设内容,示范引领作用强项目作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重点支持,跟踪服务。到2020年,全市获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累计达到32个以上,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和培育企业的数量达到70家以上。定期开展智能化示范项目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二是开展“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实施以“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鼓励应用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装备,提高机器人使用密度,三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增机器人4800台以上。三是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扶持。积极组织装备制造企业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和《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争取我市更多产品纳入目录范围,享受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四)推动绿色化技术改造。一是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动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降低,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17年降低12%以上。开展电机能耗提升工程,全市能源消耗强度三年累计下降10%。二是支持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开展节水方面的技术改造。三是支持安全生产高风险行业企业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的设备,推动一批高危行业企业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四是支持食品卫生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对生产工艺的全流程监控。

(五)推动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一是统筹利用好省、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十百千计划”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列入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提供跟进服务。二是引导食品、服装等传统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帮助企业解决实施技术改造面临的资金和技术等问题。三是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军民融合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军转民”、“民参军”项目。搭建军民融合对接平台,组织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广对接会。

(六)推动工业企业实施增资扩产类型的技术改造。一是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现扩大生产予以支持。二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

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兼并重组后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优先列入年度重点项目计划,享受相关领域的扶持政策。三是深化工业强基工程,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工业强基工程产品和技术应用,重点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

(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一是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组建工作,并对制造业创新中心购置的实验设备、检测仪器等予以技术改造专项公共技术平台专题项目支持。二是推动企业研发机构量质双提升。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对接,利用合作技术,实施技术改造,购置先进研发设备,提升研发能力,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支持面向产业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降低我市工业企业的研发成本。

(八)推动制造服务型改造。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

+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升网络化采购和营销水平,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的营销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载体,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

(九)推动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一是搭建专业服务资源池,建立企业服务机构资源池,遴选一批优质智库资源、咨询服务机构、系统集成商、装备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等,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系统设计、项目实施以及后续支持等系统服务。二是实施技术改造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聚焦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负责人的综合能力,开展短期针对性的培训,力争三年内完成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负责人轮训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财政支持政策。扩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享受范围,放宽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享受范围到主营业务收入1000 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充分发挥市级技术改造资金撬动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改造,重点用于:

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补贴。对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购买设备予以补贴,每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金额为100万

元。

2.推动智能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对认定为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给予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为100万元。

3.帮助我市企业开展技术诊断服务。对企业在资源池选择服务机构“把脉问诊”,并实施了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新购置设备超过500万元的,对企业新购置的设备予以最高10%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资源池内的服务机构,推动企业实施新购置设备超100万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每推动1家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4.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形成有效投资。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备案且纳入统计数据库且当年形成有效投资,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总投资在500万元-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且当年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且当年技术改造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5.支持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行业调研、宣传、培训和对接会。

市级技术改造资金须符合市级技术改造资金管理细则和当年的申报指南。

(二)优化投资环境。减少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企业技

术改造项目备案、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等审查或审批意见不作为环评文件受理前置条件。对企业“零新增用地”技术改造项目,最大程度简化环保、建设、节能审批手续。贯彻落实《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珠府〔2017〕85号),切实减轻企业在税收、土地、社会保险、用电用气等方面的负担。

(三)加强用地保障。每年初开展工业企业新增用地增资扩产的需求调研,对符合我市产业导向、投资强度高、投资额度大的工业技改项目优先满足用地需求。鼓励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使用土地,全面实行弹性出让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已有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增建生产性设施、拆除重建、加层等方式进行改扩建,新增生产性建筑面积部分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对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约束性指标的技改项目实行优先审批、并联审批,及时供地。

(四)强化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征集全市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推进金融机构、企业的信息互通。鼓励珠海基金、珠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投资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绿色生态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

创新,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发挥“四位一体”技术改造贷款平台的作用,为有技术改造贷款意向而又暂时资金短缺的企业提供信贷风险补偿金,协助其获得银行贷款用于推进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的技改贷项目,可享受贴息支持。

(五)加强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跟踪和统计入库管理。建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滚动开展摸查工作,定期做好全市技术改造投资情况分析。建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挂点服务机制,突出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已开工的项目加快实施进度、尚未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善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工作体系,定期组织企业统计人员开展技术改造统计培训会议,提高企业申报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做到应统尽统。

(六)加强目标任务督导工作。每年年初,将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功能区),定期对各区(功能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目标顺利完成。各区(功能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纳入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及时开展政策宣讲培训,强化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