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教案课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为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

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

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

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

(1) 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酸性饮料

等食物。

(2) 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水垢,影

响使用效果等。

(3) 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用化学的

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

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并把它们分别

涂在白布条上备用。

活动过程:一、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

二、提出问题:

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可是如果沾上墨水、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啦,怎么办呢我

们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

(1) 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

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

(2) 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

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

物质。

(3) 沾上血迹的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

(4) 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

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

(5) 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解。

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

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课实验探究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通过测定空气中CO2含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CO2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注意室内空气新

鲜。

活动准备: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 500ml烧杯 500ml细口瓶 50ml注射器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2含量为%,但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因素造成CO2含量增高。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什么方法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呢(二)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协助)

上网查询,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整理出如下方案:

在稀氨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该溶液吸收CO2后红色又会褪去,当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一定时,使红色褪去需要的空气体积与空气中CO2的含量成正比。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引导)

在多个实验方案中,典型的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持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2)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到操场抽气到50ml刻度处(即抽气40ml),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口,尽力振荡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排出气体,再如上述操作抽气振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抽气次数n1;

(3)同样方法在教室、宿舍两地点测出空气中CO

2含量,记录抽气次数n

2

、n

3

数据分析处理:

农村空气中CO2的含量为%,作为步骤2中无污染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则教室、宿舍两地空气中

CO

2的含量分别为:%

03

.0

%

%

03

.0

%

1

3

2

1

2

2

?

=

?

=

n

n

CO

n

n

CO和

实验结论: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地方,CO2的含量较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课香烟烟雾中几种有害成分的简易测定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实验探究香烟的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害。

活动准备:铁架台、试管、双孔塞、导管、香烟、95%酒精,氯化汞溶液蒸馏水,银氨溶液、动物血(新鲜)、注射器。

活动过程:提出问题:“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香烟烟雾中有哪些有害物质呢

查找相关资料:从网上查询,从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事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

整理归纳:从学生查得的资料中归纳整理如下:

(1)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主要尼古丁,一氧化碳等。

(2) 尼古丁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3) 一氧化碳与鲜血压计的血红蛋白化合,使血液颜色由血红色变成深褐

色。

实验探究:(1) 尼古丁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加入10ml95%酒精,点燃香烟,

抽气,当酒精溶液变成褐色时取下试管,倒出2ml褐

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汞溶液,立即产

生白色沉淀。

(2) 一氧化碳的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注入5ml鲜鸡血,点燃香烟,连

续抽气,血液由血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证明有CO。

(3) 相关资料

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为40——60毫克,相当于20支香烟的含量,烟焦油可诱

发肺癌、喉癌等。

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记忆力减退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

会使人窒息而死亡。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香烟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吸烟有害健康”的

认识,并主动要求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使自己的家庭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第六课检测面粉的新鲜度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查找有关资料,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面粉是各类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但是面粉久存变质后,若被食用,对我们的身体将十分有害,那么怎样检测面粉的新鲜度呢

二、查找相关资料

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得知:面粉久存后,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酸败的现象。随着酸变的加速,产生有机酸增多,面粉就不能食用。测试面

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可以用NaOH溶液中和有机酸,根据NaOH的用量,推知有机酸的

含量。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面粉样品5g 新鲜面粉5g 10%的NaOH溶液蒸馏水锥形瓶滴定管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 在1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再加入5g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

且没有任何面团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

(2) 用10%的NaOH溶液滴定,边加边振动,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为止。记下NaOH

的(读数),体积数为V1。

(3) 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5g,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

NaOH的体积数为V2

(4) 数据处理,分析得结论:

当V1≈V2时,说明面粉是新鲜的

当V1>时,说明面粉已变质,不能食用。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课验指纹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验指纹可作为侦破案件的一种手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活动原理:碘受热易升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然后进行核

对指纹。

二、活动过程:

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要检测自己的指纹,可以利用手

上的油脂等分泌物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来验证。

2、设计实验过程:

(1)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小烧杯干净的白纸少量碘粒

1、碘

2、烧杯

3、印有指纹的纸张

(2) 班上的同学每2人分成一组,相互测验对方的指纹,然后比较两人的指纹是否相同,

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3、实验结论:同学们的指纹各不相同

4、活动小结:利用每个人的指纹互不相同这一现象,可以用此方法来侦破许多案件

5、观看录像《405谋杀案》来了解指纹的显示技术在侦破方面的应用。

第八课化学刻花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铁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在玻璃,铁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铁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1、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前面,因此铁能和盐酸发生置换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

2、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浓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步骤

(1)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铁片,开始实验。

(2) 将铁片除锈

(3) 熔化石蜡: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

(4) 涂蜡层:在铁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

(5) 刀刻图案: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

(6) 化学显图: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浓盐酸,开始时反应迅速,待反应

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浓盐酸,使之与铁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

四、五次。

(7) 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铁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取

出铁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

4、实验小结: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浓盐酸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

伤和烧伤。

第九课趣味化学实验两例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的:

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空盒生烟

实验用品:硬纸盒表面皿2个浓氨水浓盐酸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微粒而形成白烟

NH3+HCl=NH4Cl

操作方法:在硬纸盒的前侧开一个直径为8mm左右的圆孔,(可用钻孔器打孔),

将表面皿放在盒底。用镊子取两团脱脂棉分别蘸足浓氨水和浓盐酸,放在

表面皿内,盖上盒盖,表演时,用四指在盒盖的中间部分轻轻拍打,只见

一个个白色烟卷自圆孔中喷出,继续有节奏地拍打盒盖,烟圈一个接一个

地从孔中滚出,颇为有趣。

2、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操作方法: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

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

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讨论: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什么没有使棉手帕着火呢

3、实验小结:

第十课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发现、挖掘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化学问

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过程:

1、巧开锈锁法

化学原理:石墨滑腻,可作润滑剂,铅笔芯是由石墨粉和粘土混合而成的

操作方法:在锁孔内放适量铅笔末,摇动几下,即能开动。

2、喂鸡省粮法

化学原理: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生成其它物质,供动物生存。

操作方法:空地挖一个坑,放入松木锯屑,将淘米水倒入,用泥将坑封好,几天后挖开,里面

会长出很多又肥又嫩的虫子,鸡吃后长得又肥又省粮。

3、消灭老鼠巧法

化学原理:干水泥遇水后变硬(凝固)

操作方法:将面粉炒熟加点食油,然后拌上干水泥。放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水泥无味,老

鼠嗅到食物与油香便吃起来,然后喝水,造成梗阻而死亡。

4、擦玻璃镜污垢法

化学原理:玻璃上的污垢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煤油或醋中。

操作过程:小镜有污垢后,可用软布浸湿煤油或蘸醋擦试,切不可用水擦,用水擦不但镜面模

糊不清,且易腐蚀玻璃。

5、保存鸡蛋不坏法

化学原理:CO2+Ca(OH)2=CaCO3↓+H2O

操作过程:用100斤水加入2斤生石灰,搅拌溶化后,静放沉淀,等石灰水澄清后,倒入缸

中,将鸡蛋轻轻放进,石灰水要超出蛋面6—7寸,一般保持10个月不坏,

大量保存鸡蛋是家庭致富的巧方法。

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第十一课废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巩固和加深有关化学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材料:废干电池稀硫酸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淀粉碘化钾试纸品红试液烧杯玻璃棒蒸发皿过滤器酒精灯试管夹瓷质器皿坩埚电流计电源酒精喷灯

活动过程:

一、拆开废干电池观察干电池构造并回收有关物质

圆筒:锌片作负极

筒内:氯化铵氯化锌作电解质

筒中央:炭粉二氧化锰插入碳棒压成碳包作正极

1、收集铜帽锌皮和碳棒

铜帽、锌皮与稀H 2SO 4反应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碳棒可作溶液的导电性研究和电

解饱和食盐水等的电板。 2、提取氯化铵

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

固体,再加热,利用“升华”收集较纯的氯化铵。 氯化铵是一种金属焊接剂,还可作氮肥 3、制取锌粒

将锌筒剪下一块3cm 宽的锌片留作下面实验用,其余剪成碎锌片,放在坩埚中强热(锌

熔点419℃),熔化后小心地将液锌倒入冷水中,得锌粒 锌粒可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氢气 二、利用上述原料进行下面实验 1、铜帽作实验

铜帽分别放入稀硫酸,浓硫酸中,加热,铜与浓H 2SO 4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另

一试管中加浓HNO 3,观察。 2、将上述过程2中滤液作实验 用3支试管分别取2—3毫升滤液

(1) 滤液

(2) (3) 3 滤渣中加浓HCl ,加热,放出气体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4、碳棒、锌片作实验

将碳棒和锌片用导线连接,中间串联电流计,插入稀H 2SO 4中,观察指针偏转。

活动小结:1、回收氯化铵,利用“升华”收集。可参照碘的升华装置。氯化铵在350℃分解成氯气

和氯化氢。而它们冷却又化合成氯化铵附着在烧杯壁上,用药匙刮下。

2、碎锌片置于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强热熔化,用坩埚钳夹住坩埚把液体小心倒入盛冷水

泊瓷质器皿中。

3、铜帽跟氧化性酸反应注意环境保护

4、滤液中含有Zn2+、NH4+、Cl-等。

第十二课自制汽水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

2、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意识到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原理:一般饮料都带气,携带的气体多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遇到酸或酸性物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溶液中剧烈反应时立即旋紧瓶盖,饮用时打开瓶盖,汽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

材料:托盘天平、1000ml量筒、1000ml大烧杯、玻璃棒、药匙、聚酯塑料大瓶(升)

过程:1、称取11g柠檬酸和80g食糖,放入1000ml大烧杯中。

2、取1000ml量筒量取1000ml凉开水,然后倒入1000ml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质全部

溶解。

3、再滴4—5滴食用香精于大烧杯中搅拌均匀,将配得的溶液转移到聚酯塑料瓶中。

4、称取8g小苏打,将小苏打迅速倒入聚酯塑料瓶中,并立即旋紧瓶盖摇匀。

5、放入冰箱内的冷藏室中冷却后待用(或放入冰水中),其味酸甜清凉。

小结与说明:

1、柠檬酸又称构橼酸,学名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 CH2—COOH

其结构简式为:HO— C—

COOH

CH2—COOH

2、若制盐汽水,则可在“过程2”中加入适量食盐其味更佳,既有酸甜味,又有咸味。

3、放入冰箱中降温,可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饮用时打开瓶盖,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从水溶液中逸出。

4、聚酯塑料瓶可用雪碧塑料大瓶代替,也可用耐压的啤酒瓶等代替。

5、可用甜味剂(如糖精)、果味剂(如鲜桔汁、苹果汁、荔枝汁等)、香精等调味,以适饮者的

口感。

6、参考配方:桔汁25ml、白糖25g或少量糖精,小苏打,柠檬酸(或配酸、香精适量,冷开水

450g左右,要多配可按此比例放大。

第十三课城市、社区垃圾的调查

主讲人:胡美云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使同学们了解本地垃圾的组成,人均年排出量、处理的方法及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垃圾处理和废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乱堆、乱烧垃圾的

良好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原理:垃圾的成分主要是蔬菜根、叶、果皮、快餐包装物、纸、灰、渣、金属、玻璃、塑料等,且随季

节、地区不同,其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材料:纤维袋铁锹火柴火钳

过程:1、调查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随便焚烧垃圾的危害性,国内外各大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方法和优缺点,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2、走访所在地的城建和环保部门,了解所在地区年(或日)收集和运送垃圾的量,所需人力和物

力,处理垃圾的方法,本地区人口,并计算出每吨垃圾收集和运送的费用。

3、随机取样。在居民小区、学校、厂矿和政府机关各处,分别选二至三个垃圾箱定期观察,按照

表1所示粗略进行分类。

4、到当地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弊端(主要调查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的污染、土

地的浪费,疾病的传染)。

5、走访当地废品收购部门,了解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及量。

6、点燃少量的废纸、废塑料等,观察燃烧现象,闻气味。

7、根据调查情况,填入表1,写一篇调查报告或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调查结果,以及自己对本地

区垃圾处理的设想。

说明:1、通过地球卫星摇感技术已知:全世界许多城市都被垃圾包围着。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以上,处理垃圾每年要花300亿美元以上。

2、国内外许多城市垃圾已袋装化,这些地区取样时,可任选几袋进行分类。

3、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填埋、焚烧、辐射、生物降解、压缩、堆肥、回收利用等。我国主要

采用填埋和回收废品的方法,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焚烧的方法。垃圾处理的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焚烧发电、化学加工、回收再利用等。

4、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是垃圾处理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它既节省了处理垃圾所消耗的大

量资金,又提供了新的资源。

5、随机取样的垃圾箱分布要均匀,一般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表1:

化学冰袋和化学热袋的制作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研究化学反应溶解过程和聚集状态改变过程所伴随的热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为热化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在化学活动课中制作

冰袋和热袋有利于拓宽和巩固热化学知识。

材料:化学冰袋材料为十水硫酸钠100g,四水硝酸钙和硝酸钠各30g。

化学热袋材料为活性炭8g,膨胀珍珠岩粉4g,食盐5g,水15g,还原铁粉28g。

原理:化学冰袋是利用Na2SO4·10H2O和Ca(NO3)2·4H2O+Na2SO4·10H2O=CaSO4+2NaNO3 +14H2O—Q,这一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而产生致冷作用,反应迅速,致冷持续时间长,致冷温度可达零下3—5℃。

化学热袋是以还原铁粉和膨胀珍珠粉,活性炭和食盐的混合物为原料混合反应。这个反应是一个复杂的放热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放出大量的热。特征是发热时间长,放热快,流动性

好,携带方便,最高能达45℃—50℃。

过程:化学冰袋:用二只不透水性的软尼龙袋(也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袋)。将工业级十水硫酸钠100g装入A袋密封,把30g四水硝酸钙和30g硝酸钠装入B袋密封(隔离部分要易于撕

裂)。然后把A袋和B袋一并装入强度较大的大袋中(即外袋)密封贮存。使用时同时把

A、B袋隔离破裂,两袋中组份混合,用力揉合,即可感到致冷,揉30分钟可冷却到零下3—

5℃。

化学热袋:将8g活性炭和4g膨胀珍珠岩粉混合成保水剂。将5g食盐溶于15g水中,而与混合保水剂充分混合成糊状混合物装入A袋密封(封口要易撕破);将还原性铁粉28g装入B袋,并将A、B两袋一齐装入强度较高的大袋(即外袋)密封(要封得不易操破)贮存。用时将A、B袋封口撕破使两组份充分混合,揉合30分钟后,可升温45℃—50℃。

说明:

1、本活动需要二课时

2、二人一组,制作成功后可进行展评

3、还原铁粉、膨胀珍珠粉等均可购自化工原料商店

第十五课配制洗洁精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了解肥皂、洗洁精的去污原理

2、拓宽有机化合物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了解洗洁精生产方法,初步学会恒定温度的加热方法。

4、通过对洗洁精结构的认识,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材料:250ml烧杯一只,100ml量筒一只,玻璃棒,托盘天平,100℃温度计、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钠、96%酒精、食用柠檬香精

原理:烷基苯磺酸钠、脂肪硫酸钠的结构中均有亲水基因和憎水基因(亲油基因),在洗涤过程中亲油基因深入油污,使其松动而除去,达到快速洗涤的效果。

过程:1、量取100ml水,加入到250毫升烧杯中,加热至75℃。

2、向上述热水中逐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5g十二醇硫酸钠,继续加热,搅拌至溶

解,再加入,搅拌溶解并保持90℃温度一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当溶液冷却至40℃时,再

加入5ml95%酒精。滴入10滴柠檬香精,搅拌均匀,装瓶待用。

说明:1、溶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醇硫酸钠时,应保持70℃左右的温度,并不断搅拌。

2、在洗洁精中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洗洁精的粘度,若粘度不够,可多加一些氯化钠,但不宜过多,否则在冬天做此研究时会出现洗洁精冻结的现象。加入酒精可防冻结,又防变质产生异味。

第十六课 初中化学药品在农村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养鱼专业户参观访问增强学生对初中化学药品与实际生活联系,扩大学生知识

面。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联系校本实践基地养鱼专业户和镇畜牧站水产部技术员,安排学生参观访问

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

2、教师准备化学药品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的各种资料 活动器材:照相机、录音机、讲桌 活动过程:1、出发前准备:

(1)教师在教室引入农村水产养殖有关的初中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化学药品: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 (OH )2]、胆矾[CuSO 4·5H 2O]、铜绿 [Cu 2(OH)2CO 3]、飞锰氧(KMnO 4)、食盐(NaCl)、硝酸汞[Hg(NO 3)2]、漂白粉等。

(2)教师宣布访问内容及纪律 2、参观访问

(1)参观鱼塘及养鱼设备

(2)听养鱼专业户介绍养鱼方法和养鱼经验 (3)听水产技术员介绍养鱼防病、治病情况讲座

3、返校后教师发放初中化学药品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资料,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参观访

问总结报告。

活动小结:1、学生总结参观访问后的必得和体会 2、学生总结报告优劣评价

第十七课 水质检测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水样采集和水质检测中水温度、水气味测定方法。 活动用品:温度计、绳子(有刻度)取水瓶、标签、锥形瓶、量筒、

活动步骤:

一、教师介绍水样采集和测试水质中水温、水气味测定方法

1、水温的测定

在温度计上系一细绳,插到水面以下20厘米处,静置5分钟,提出水面后,立即读取温度计。

2、气味的测定

(1)取100毫升水样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温水或冷水在瓶外调节水温至20±2℃

(2)振荡瓶水样,从瓶口闻水的气味、并无臭水比较

(3)据下表定性描述臭的强弱,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3、水样采集:

(1)采集方法:将带有重锤的具塞采样器沉入水中,达到所需深度后(从拉伸的绳子看

绳子上的标度)拉伸瓶口塞子上连接的细绳,打开瓶塞,待水充满后提出

来。若采用自来水或带抽水设备地下水(井水)则先放2—3分钟,让积

存的杂质流去然后用瓶采集。

(2)水样保存:

Ⅰ:冷藏或冷却

Ⅱ:加入化学试剂保持化学成分在水样中稳定或加入生物抑制剂,使水中待测成分稳定。

[幻灯]:水样保存方法

二、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到校外绕围墙小河处测河水温度,气味,并采集水样。同时立即记录测定数据,水样立即贴上标签以备第三讲使用。

附:记录表

活动小结:1、学生实践过程中心得总结

2、学生总结自已测定方法和对已有测定方法进行创新。

第十八课水质检测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PH值、色度测定方法

活动用具:PH试纸、玻璃棒、水样、量筒、比色管、白瓷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测水质PH值及色度测定方法,并当场演示

1、PH值测定: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水样,滴一滴于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色板比较确定

PH值记录。

2、色度测定:取水中固体棵粒充分沉淀后水样,分别取上层清液50毫升10份用水稀释成

不同倍数(5、10、15、20、25、30、35、40、45、50)各取50毫升稀释后水样颜色,并

与蒸馏水比较,当稀释水样刚好看不出颜色时(与蒸馏水无区别)记录稀释倍数,此数即

为色度。

二、学生实践(实验室,水样采用第二讲采集的水样)

1、测水样PH值并记录填表

2、测水样色度记录并填表

附:记录表

测定后结论:

活动小结:1、学生测定水PH值、水色度方法。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厨房

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 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 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第二学期) 一年级校本课程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新好奇,求知欲强,记忆力非凡。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先入为主地在他们脑海中播撒爱和善的种子,这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了解到孩子们非常乐于诵读,但是在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生活、学习行为方面进步不够明显。《弟子规》的诵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把想、说、做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解决现实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能够把“孝心”升华,开展出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感恩之情。 二、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认识,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弟子规》是一部浓缩的教育史,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我们常常为语文教学的单薄而苦思,寻求更好的办法让学生的知识与见识厚重起来。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也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他们的知识底蕴厚重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节选。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科目校本教学 二年级 教科书名称 弟子规 2.班级及册数 具体目 开课任课 2.26周节数 2 节总授课节数36魏永萍 日期教师标: ( 1 ) 为学生 打开经 典阅读 之门, 为培养 学生的 阅读兴 趣打好 基础够 丰富学 生的课 外生活。 ( 2 ) 让学生 学习礼 貌、学 习做人 的道理。 ( 3 ) 培养小 学生的 注意力和记忆力。 ( 4)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5、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 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 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 1、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2、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烧水时; ②使用高压锅时; ③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最新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 校本课程教案

1、让我和你交朋友 一、教学内容:通过小玩具示范介绍自己,同学们也能介绍自己。并主动认识同学,和同学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有表达的自信心;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适当做出一点评价; 4、知道生活中处处需要朋友,人人可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重点:主动与人交谈。 难点:能在生活中识字。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生:每位学生用彩色卡纸准备十五至二十张名片,上面写清班级、姓名、住址、电话号码;也可画一些图案作美化。 师:一个魔术盒,一个皮卡丘玩具,一个天线宝宝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老师取出一个魔术盒,让学生仔细观察(盒子里什么也没有),老师变变变,手在空中抓几把,盒子转几转,把手塞进盒子里,忽然发出“唧唧唧”的声音,学生一阵骚动,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会叫的小玩具,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皮卡丘”。老师引导:听听它会和我们说些什么?要听得安静。皮卡丘(老师童音口述):我是皮卡丘,从神奇宝贝王国来,今年7岁,在樊营完小三年级1班读书,

我的班主任是---。我爱吃巧克力馅饼,爱好跳绳、踢球……我想和大家交朋友,谢谢!交流:我听到皮卡丘说……(指明学生回答)我知道了它住在哪里,爱吃什么,爱好是什么,它想和我们交朋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生:是皮卡丘告诉我们的。它说得很清楚。它的声音很响亮。 (二)鼓励自我介绍 1、你能不能像皮卡丘一样介绍一下自己? 2、点名叫举手的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3、鼓励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哪里需要再进步?根据介绍情况逐步提出说话要求:说话时要声音响亮;语句要通顺,不能颠来倒去;眼睛要看着大家;站立时手放两边注意仪态,不要在衣服上不停地绞。…… 4、与已经介绍的同学谈话:你刚才没有上台的时候怕不怕?(怕)那么你现在还紧张吗?(不紧张)如果让你在上台你害怕吗?(不怕)为什么呢?(因为已经上了一次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我就不怕了) 师小节:是呀,只要我们敢走出第一步,上台一次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怕面对很多人了。而且你会因此充满信心,经常举手。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5、再请更多举手的学生自我介绍。

校本课程_生活中的化学

. .. . .. .. .. .. 前 言 ……………………………………………………… 3 生 活 篇 话题一 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 …………………… 5 话题二 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为什么可 以减轻痛痒 (7) 话题三 饼干筒里的干燥剂 ……………………………… 10 话题四 不锈钢会生锈吗 ………………………………… 12 话题五 吃水果为什么不能代替吃蔬菜 ………………… 14 话题六 醋的功用 ………………………………………… 16 话题七 发酵粉能发酵的原因是什么 …………………… 18 话题八 为什么会樟脑丸越来越小 ……………………… 22 话题九 公路上晒粮食好吗 ……………………………… 24 话题十 合成纤维混纺织物容易起毛起球原因在哪里…… 26 话题十一 镜子背面是水银还是银 ……………………… 29 话题十二 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 32

话题十三您会鉴别衣料吗 (34) 话题十四鸡蛋不宜洗干净后存放 (36) 话题十五哪些布容易褪色哪些布不容易褪色 (38) 话题十六塑料制品冬天变硬是怎么回事 (41) 话题十七为什么馒头里有一个个小洞 (44) 话题十八为什么煤气厂送来的煤气总有股臭味 (46) 话题十九有办法去掉衣服上沾的油、墨、墨水吗 (48) 话题二十食盐的实用价值 (51) 实验篇 趣味化学实验一自制碳酸饮料 (53)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8) 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61) 趣味化学实验四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65) 趣味化学实验五研究电池 (69) 趣味化学实验六制作水果电池 (75) 趣味化学实验七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79) 趣味化学实验八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83 趣味化学实验九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87) 趣味化学实验十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92) 拓展阅读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94) 后记 (101)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古诗欣赏《雨过山村》教学内容: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问,这幅图美吗?美在哪里? 2、指导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分组学习,体会入境。 1、学生分小组读古诗。 2、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教师点拨:这一首诗描写了雨中的山村景色,以及村民的生活情景…… 5、学生自由体会朗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五、创造积累。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来演唱这一首诗。 2、指名学生演唱。 (1)、我用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小蜻蜓》的调子来演唱。(师生打拍子) (2)、我用我最喜欢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调子来试着唱一唱。 …… 3、评选优秀创作。 4、学生齐唱古诗《雨过山村》。

玩玩.摆摆.画画 教学理念:小学一年级孩子正是天真活泼,可爱的阶段,所以我设计了一节室外美术课,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在玩中找到学习乐趣,让美.体连起来,体现课程综合性. 教学重点:让孩子在玩中学会点,线,面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体育器材组成美丽图画。 教学准备:学生小组内准备不同的体育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站队,按小组自由玩手中的跳绳.毽子.球等体育器材,玩出乐趣。 二.分组合作玩,体会合作乐趣。 三.摆一摆.小组内用同类器材合作摆图案。在合作用不同的器材合作摆不同的形象或摆出不同的作品。 四.小组内欣赏作品,进行组内评价,自己评价,教师评。 五.课堂延伸

二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教学时间: 9、15教学内容: 1、复习一年级上册诗歌《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悯农》 (一) 2、补充诗歌谜语《风》 3、补充《悯农》 (一)学情分析:本课这几首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渔歌子”。因为,这《渔歌子》是词牌,所以这个“子”在这里不能读轻声,应该读第三声。 3、师领读 4、学习生字词 5、生自由读 6、齐读 7、结合画面、词义读,感受词的意象之美 四、学习《绝句》

高一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校本课程教案 《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7DYUk8wF7KR9tNG。词镊儻遷悵绅骟鈄沟资飆摈酈鲈骄鹧浊皺譎谧赓绝貳滢惊勛澜銪綽艦谀韉觋扬糴。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sqSrO6PQLefU6AY。緡讖惲瓚燁渦釓億缒贡缘洼謅綜書攙觀約绒鰲绮軛鱸餓裊职缃個娅磧厌箫锅碱彌。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LOjVdKqulMiyLkn。撈鋌鸨詿鯔鸱纭糧闱頇挝賕廄苁潰愨贤诼銫網溝鱔礪鉺鶉帅裤泽论豬贄颇僨颍戰。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r4FaNBhjJpLGYsD。綠鷺顾鷯幬轿钩诊盖縵赉辉缭輻苹魷犹隴擼瓚觀亩鉤鳌赜蝇夢詘锤鋼鼍览虛鹞粤。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6BHC3ywq3nB4EVt。鴉绗繳罢犧畅僨緶刽绠驅顱繯滠羡邇龕艳钺扬椠轢嫵蹿溅镍紲櫬銬嵐锞裢纹霁谟。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oVfDnhBchxQ8pjP。闻铋蕷隊鍶諛頎鐨蠻狞总殁擬恥砻娲埘暈鯉駐埙饋颊阎蒔嘯馏酱税锛櫸糲煉凑邓。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生命在你手中一一交通安全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 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 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 1、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第二课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完整版)校本课程教案12

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英语> 教学目标 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增进对英语的欣赏,提高情趣与素养. 教学内容 引言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或听说教材中,就涉及到了英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如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很多单元都提供了英文歌曲供教师参考使用。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其理论依据。 一、英文歌曲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此时歌曲旋律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二)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可愉悦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曹理、何工,1996)。 二、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能让学生从侧面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同时,这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但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把英文歌曲作为语音和语法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歌曲对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进行语音练习。如,在听Father and Son这首歌时,利用know,old,tomorrow;down,now;away,same;fault,talk这四组单词来巩固、纠正//,//,//,//这四组双元音和长元音音素的发音。此外,英语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可以让学生反复欣赏和跟唱来培养英语语感。 在语法教学中,若英文歌曲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虚拟语气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在对大一的新生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不妨先让学生欣赏并跟唱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然后以这首歌曲中的“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happy.”和“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wishfor you.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虚拟语气的知识了。 (二)把英文歌曲作为文章或讨论话题的导入 课文的导人是课文讲解的奠基石。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歌曲就是丰富课文导人方式的一种。传统的导人是由教师直接引出一个话题或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这种导人方式也都习以为常且失去兴趣了。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相关的英文歌曲,先让学生欣赏,然后以某句歌词或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等作为切人点,进而展开讨论,相信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

高二政治校本教材

智慧与人生(《生活与哲学》部分) 高二政治校本课程

2018年根河二中校本课程《智慧与人生》 高二政治组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智慧与人生》 教学材料:自编教材 授课时间: 6课时 授课教师:张丽王秀梅孙玉华 授课对象:高二全体学生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名为《智慧与人生》,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 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唯物论第二课辩证法 第三课历史唯物主义第四课认识论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智慧与人生》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在《智慧与人生》课程开展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做到: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表演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 五、学习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知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宁安市第三中学刘爱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方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石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1课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 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 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三、思考与练习: 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第2课看谁做得快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 让学生明白拖拖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明白为什么不对。 三、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会实际应用在生活中。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在科学课上其中一些需要速度快的实验,动作也要迅速。 五、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 (1)档案馆: 师:请同学们观察拖拖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进行观察讨论。 生:第一幅图拖拖迟到了。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指针都指到了10点40分拖拖才去学校。

生:拖拖晚上11点还没有写完作业。 (2)咨询台:你喜欢小拖拖吗?为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像小拖拖这样吗?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生:讨论回答。 生:不喜欢拖拖。因为他迟到,拖拉,作业做不完等。我在生活中不跟拖拖一样,我不迟到,作业也及时写完等。 (3)活动区:算一算谁算得又对又快? (4)清一清:玩个游戏,谁最快最轻地把语文、数学课本和文具盒整齐地摆放在桌角上。 (5)实践园:时间快车 师:说一说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事呢? (6)开动脑筋 师:同学们谁来读读丽丽的故事? 生:读丽丽的故事。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用15分钟就完成这些事吗? 生:有些说能,有些说不能。 师: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做时间的小主人。 七、板书: 2、看谁做得快 一、拖拖的故事 二、算一算 三、清一清 第3课我自己会做 一、学习目标: 我们都有一双手,能够用这双手做哪些事情。 二、学习重点: 通过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使同学们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做。 三、学习难点: 使同学们在明白自己的事情做,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无论面对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学习过程: (1)档案馆:“说一说” 师:我有一双能干的手,我这双手会做什么? 生:回答。 (2)咨询台:想一想 师:谁来读一读小强的故事? 生:读小强的故事。 师:小强面对妈妈他该怎么办呢?

小学二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 今日我当家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当家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务活,培养自理能力。3、明白做好一件事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二、活动准备1、了解父母一天家中事务的大致安排。2、订一个一天事务安排表。三、活动过程1、谈话姨庑∨笥眩慵依锸撬奔业模课裁矗?、 讨论以下问题并小组讨论、汇报、归纳。a 当这个家一天必须做那些事?b 要做好这些事必须有那些技能?3、 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当好家。小组讨论,指名汇报。4、当家问题巧解答。a 根据父母所给的金额,如何安排一天的膳食?要考虑一日三餐,还要考虑米油盐菜等,要考虑营养和每个人的口味b 如何采购一天的蔬菜、食品?如何考虑营养的搭配。C 如何安排一天的事务比较合理?D 怎样安排搞卫生和洗衣服的时间?5、 模拟实践,学习当家 每个人设想一天的工作安。排,然后派代表模拟一天的工作,评选谁的安排最合理。6、 课外延伸,拓展实践。把自己的安排表给家长看,让家长帮着再修改,准备当一天星期天家长。将自己一天家长的体验写成日记和家长先进行交流。7、 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懂得家长的辛苦,只有更爱父母、更努力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课 我会洗脸洗手一、活动目标1、认识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感受到清洗手和脸的重要性。2、学会正确洗脸、洗手的方法。3、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二、活动准备洗手液、小毛巾、脸盆、图片、儿歌三、活动课时2 课时四、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手,它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每时每刻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沾上许多的细菌。瞧,这就是我们手上沾的细菌。教师出示图片。(二)观看图片,明白危害。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 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手部皮肤上的细菌,除寄生于皮肤表面外,还存在于皮肤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内,人在 1 小时内至少会有 3 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肠道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饭前便后、接触传染病人或抚摸过宠物后,洗手是必须的一道“工序”。(三)小组讨论,学习洗手。1、相互交流:平时都是怎么洗手的?2、学习《洗手歌》。你们的洗手方法科学吗?让我们来念一首儿歌,看看儿歌里说的洗手方法与你的洗手方法有什么不同?洗手歌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头,两手一起冲冲水,肥皂泡泡不见了。 洗完手,先别走,对着水池甩甩手, 摘下毛巾擦干净,一点儿没湿衣袖口。3、说说儿歌里的洗手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小组合作讨论:到底该怎么洗手呢?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5、齐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四)实践操作,加以巩固。1、组织洗手比赛,看看谁洗得最好。分组比赛,其他小朋友当评委。2、评选“洗手冠军”。(五)故事导入,激起兴趣。听故事《苗苗是个小花猫》 “妈妈,妈妈,原来洗手就苗苗在学校学会了洗手,回家就对妈妈说:这么简单啊,我一学就会了。以后就不要你们帮忙了。”爸爸听了笑着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化学组永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

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三年级主要学习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五、课程安排:每周一课时 第一课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