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什,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

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

者不胜。

故校之以汁,而紊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

行,兵众孰强,士卒孰,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也。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音,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面示之远,远而示

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中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矢。

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都寡,形名是也。《势》

2.《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军争》一)知——重视信息管理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4.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

5.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然后能为胜败。《九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已成为众所皆知的俗语。“知”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和辨析的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预测来获知,如《行军篇》

提到的“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另外还主张“用间”来主动寻求信息。力求达到知你知我、知天之地、知胜知败。

(二)势——强调力量释放

《兵势篇》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是将领利用战争条件所制造的鼓舞士气、振发军威的形势。应该肯定,“势”必须以力量为基础,而且是在力量释放之时才发挥作用的。孙子强调要学会因势、造势、任势,这对于现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势利导,宣传“造势”以及“择人而任势。”都是现代管理必须要关注的环节。

(三)变——突出反应灵活

“变”是孙子整个用兵思想体系的经典。孙子强调,在知的基础上做出宏观决策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适时控制,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九变篇》中更强调说:“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阐明了将帅在作战指挥上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变换战术。这种“因变”思想在其他篇中也有体现,《始计篇》中说:“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虚实篇》中又言“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现代管理问题繁杂,形势变动也较频繁,更需要审时度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动灵活的应对。

四、四个过程——决策、激励、领导、控制

(一)决策的科学性

《始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五个要素构成了系统决策的主要方面。“道”是治国用兵之道,在现代管理中可以理解为共同追寻的管理理念;“天、地”是各系统内部、外部的环境以及竞争的环境;“将”是管理中的领导者、管理者,需要具备智慧、信任、仁爱、勇敢和严明等素质;“法”是指现代管理的机制、制度和规章等。

校之以计,“校”字强调的是将双方的情况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孙子的计包括“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方面。通过反思这七个问题,可以达到孙子所说的结果:“吾以此知胜负也。”现代管理中同样需要经常性的发问:高层领导者是否明确长期发展规划和组织的

共同愿景?管理者的德、智、能、信等素质是否具备?组织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的内外环境如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保障组织正常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是否健全,有否得到有效实施?组织内员工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是否得到了充分发展?奖励与奖罚是否得以有效执行和评价?在发问反思之中发现不足,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

(二)激励的多面性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火攻篇》中也提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孙子认为明君、良将必须奖赏有功的士卒。这里主要是指物质性的奖赏。对于现代组织内的员工,要充分重视其物质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激励。

而视卒如婴儿、爱子,给士卒以人文关怀,表现出对士卒的尊重,可以看作是对其精神上的激励。现代管理者同样要注重精神激励,理解和尊重员工。

另外,还有一种授权激励。孙子在《谋攻篇》中分析胜败条件时提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也就是说,作为最高管理者的“君”必须充分放权,让“将”有决定战略规划、战术布置以及任命和指挥的权力。这一道理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同样适用。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做到“合理授权”,对下属委以责任和信任,并当下属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领导的严肃性

《孙子兵法》十分重视将帅在经国治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兵法各篇中阐述明朗。《作战篇》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谋攻篇》中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可见将帅,即领导者的重要性。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一样需要具备这五项基本素质。

《行军篇》论述了孙子在对军队的管理中强调要把恩与威、宽与严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故令之以文,齐之以威,是谓必取”的治理办法,其意思是要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才能让士卒心悦诚服的去打仗,才能取得胜利。现代管理中同样要注意将宽仁相待和纪律规定合理结合,恩威并济,这样会收到比单纯运用一种方法好得多的效果。

(四)控制的合理性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出自《兵势篇》,意思是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分数的问题。也就是组织编制。即通过分层设级、定编定员,然后配备各级管理者,就可以有效控制整个组织。现代组织中也运用到这种组织结构进行管理控制。除了架构控制,《火攻篇》有一段将帅自我控制的论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褞而制战。”说明了管理者对自己情绪的理性控制,对领导个体也是适用的。

诚如上文所见,孙子兵法虽然主要是古代关于军事战争的重要理论,但广博深厚的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在各篇内容之中。对于今天的现代管理而言,仍然是有所助益的经典。古话有:“温故而知新”。回顾以往的知识或事理,可以为将来找出新的境界和方法。就此而言,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仍会与时俱进,值得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

(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不仅在《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孙子从战争的严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出发,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本着安国全军的根本目的,以军事家应有的理智和应负的责任,提出上述重战、慎战、备战的理论。显然,这是一种冷静、理智、现实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避免盲目好战和穷兵黩武,把国家和人民拖入灾难的深渊,也可以避免一味反战,寝兵偃武,使国家和人民丧失警惕,受祸于猝然之变。

在孙武看来安定国家、保全军队是战争最根本的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因此,战争的最大效益莫过于安国全军。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君主和将领必须慎重处置。

孙子的这种既慎战又重战的理论,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成为一切“善战者”必备的品格和条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

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里的“先胜”是指在战争之前就使自己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一是要知彼知己。孙子高度重视彼己双方优劣强弱这一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深刻指出在战争指导上,关键是“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知彼知己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五事”、“七计” ,而且要了解了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方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这部兵书的精髓所在。《孙子》所以强调知彼知己,目的是为了先胜。孙子的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至今仍是科学的真理。

自从孙子揭示了知彼知己的原则以后,古往今来;,无数铁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它的正确和伟大。任何一个战争指导的胜利者,总可以从他们的行动中找到“知彼知己”的经验。相反,凡是违背这一军事原则者,平时就不可能做好战争准备,战时则必然打败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们提起苏东坡的著名诗句,便会想起三国时期吴蜀联军在赤壁长江所点起的熊熊烈火。正是这把火把曹操的数十万大军烧的人仰马翻、灰飞烟灭,烧成了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诸葛亮、周瑜等统帅的吴蜀联军人虽不多,但他们善于“知彼知己‘,抓住了曹军最大的弱点: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战船千只,纵横连环。于是,他们借助于几只草船,一阵东风,导演了这惊天动地的

一幕历史。

正是这无数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告戒中外军事家不可以忘记孙子的教诲。二是进行“庙算”。所谓“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一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略概念。孙子认识到,是不是很好地进行战前的战略分析,直接影响到战争胜负。因此,要根据掌握的敌我双方的情况,立足于已有的物质条件和战争潜力,从道、天、地、将、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形势,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制定预案,作出决策。

(三)“五事七计”——孙子的战力论

以“五事七计”为中心内容的战略预测思想和运筹理论,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全面地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是孙武用兵规律的高度概括。

何谓“五事七计”呢?孙子在《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它们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的。从七个方面分析对此敌我双方的情况。主要意思说就是要看哪一方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高明?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纪严明?哪一方武器优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权衡比较,看清双方战斗力的强弱,了解彼己胜负的情状,才能得出“吾以此知胜负”的结论。构成战争胜负的要素还包括经济因素和外交因素等方面。

孙子以五事七计为中心的战略预测思想和运筹理论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这方面的事例非常之多。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的军事预测和战略运筹,可谓真正理解和运用五事七计的成功典范。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的全胜论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孙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内容和主导思想。他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就是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已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的兵力物力和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已力的方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做到这样,就会使“用兵之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用兵之利”则“可全”。指导战争如果能这样取胜,比起流血战斗取胜来,即使是那些百战百胜者,也要高出一筹。因而这是用兵取胜的最上策。

《孙子》“全胜”思想的本义,绝不是说不要武力、放弃武力或不要战争、反对战争,而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施展谋略和巧妙用兵,造成强大的威势,力争不直接战斗而迫敌投降,达到“屈人之兵”、“拔人之城”、“毁人之国”的目的。《孙子》全书言战,总结战争经验和规律,正是在这个前提和体系中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当这一目标不能实现时,“破国”、“破军”、“伐兵”、“攻城”等手段则无所不用;“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必要时也要攻城。

那么如何达到“全胜”呢?“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四种手段和途径。概括起来说就是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经济、武力威慑等手段,制止战争的爆发。这种谋攻之法,不仅和平时期对制止和推迟战争有重要作用,即使在战争进程中也可以广泛使用,以削弱敌人的实力,打击敌人的气焰,配合军事斗争的胜利。

春秋战国之际,“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攻之法运用十分广泛,先例不胜枚举。各国凭籍谋臣策士的智慧、辩才和武将的胆略、军威,创造了多不胜数的不战屈敌的光辉事迹。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堪称这种实践的典范。再如田穰苴以军威退晋、燕之师;夫差以军威在黄池获得盟主地位;晏婴不越樽俎之间折冲千里之外;烛之武凭外交家的天才粉碎秦晋对郑国的联合进攻;墨子制止楚攻宋;张仪诈称献地六百里绝楚齐之交等等。这些非战手段的成功运用反过来又证明了孙子这个观点的战略价值。后来兵书中大量论述的“谋战”、“计战”、“心战”等,都是阐述发挥了孙子这一思想。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霸权主义有所抬头,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呈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这一形势,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具有

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五)“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的制胜论

孙子讲兵法,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他厌恶战争,但他又认识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所论述的只是面对不可避免的战争,如何去取得胜利。所以,尽管《孙子兵法》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此书仍然是以主要篇幅论述“百战之法,而不是不战而胜”之术。这是因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军事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战胜,而不是不战而胜;虽然战胜这一方式“非善之善者”,但它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却远远超过不战而胜。从总的内容看,孙子论述的是战争指导艺术,是一本“战争论”,而不是一本“不战论”。这就决定了此书内容是以论述战胜理论为主,其最精彩的理论正在于此。

关于如何取得指导作战的胜利,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体现在战前准备、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等各个方面。《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唐李问对》对孙子这一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五危:将帅有五种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危险:只知死拼会被杀;贪生怕死会被俘;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刺激;廉洁自爱则受不了侮辱;爱护居民《会因掩护居民》则遭受烦劳。这五种危险,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都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是不可不警惕的。

军队有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形势强弱相等而以一击十的叫做《走》;兵卒强横军官软弱的叫做《驰》;军官蛮横兵卒孺弱的叫做《陷》;偏将愤怒而不服从,遇到敌人而心怀不满擅自带领所属部队出战,将帅不了解他们会干甚么的叫做《崩》;将帅儒弱不严,管教不明,官兵没有规矩,出兵列阵时横冲直撞的叫做《乱》;将帅不能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使用队伍不会选择精锐的叫做《北》。凡有这六种情况,都是必然要造成失败的,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研究的。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 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正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 《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在当时,战争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③。孙子看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他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兵凶战危,不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 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他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是科学,战争是艺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有规律 可循,有方法可依。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他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他概括为"五事 "--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称'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看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是说。称是从土地、物产、兵源等诸因素综合推算出来的。在孙子看来,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与敌之力量对比应当如同"以镒称铢"④那样处于绝对优势。 孙子一方面重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对 二者加以辩证的分析,他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所谓"计利",是指根据对敌我双方"五事"的对比分析所提出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还只具有胜利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为胜利的取得创造现实的条件。孙子所说的"造势",便是指靠指挥员能动地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和凌敌威势。 孙子论战争,看到了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例如他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 也","修道而保法"。但是,他毕竟还未能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只是停留在功利主义的认识上。在他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兴师,就可以进攻,即所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子在战争观上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第二,异彩纷呈的制胜之术

《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第37卷V01.37 第1期 NO.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 2010年1月 Jan.2010《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余德仁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商场如战场”,在当前搏击全球金融海啸的关键时刻,《孙子兵法》中“园敌而制胜”的奇谋韬略,可以转化运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对外竞争应变策略,起到向市场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商场如战场;企业竞争应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F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1—0156-02 作者简介:余德仁(1924一),男,江苏南京人,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经济思想史与现实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一、《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孙子兵法》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时期,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法家孙武所著的一部杰出兵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记载:当孙武携《兵法》十三篇从齐国投奔吴国,经过教场演练,断然斩杀违令带队吴王二姬,全列妇女步调行止从此“皆中规矩绳墨”的事件以后,吴王阖庐知道孙武善于领兵打战,遂拜之为大将,终于“西破疆(强)楚,入郢(郢是楚国都城),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使吴国在一个时期内称霸中原,乃至无敌于天下。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这部杰出兵书,以其奇谋韬略,比比皆是,论述精辟,实用性强,因而一贯受到我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高度推崇,视为“兵学典范”。诸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名将兵部尚书李靖,还有当代伟人毛泽东等等,分别都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评论,兹不赘述。自从公元600多年开始,《孙子兵法》一书流传到世界以后,先是在日本、东南亚,继而又在欧美各国,受到了广泛推崇,影响 收稿日期:20Q9—05—20 ?156?至为巨大。例如,英国有一位享誉西方军界多年的著名军事理论家海尔?哈特感叹地说:“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把我所著20多部著作中所涉及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都包罗无遗了。”当美国入侵越南深陷泥沼,久久不能自拔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就曾无可奈何地承认:“正如2500年前中国战略家孙子所说的那样:‘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正应了孙子的话。”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英文、日文、俄文、德文、法文和捷克文等十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译本,流传于世,可见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是何等的广泛而深远。 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为十三篇,先后论述了关于“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个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地阐述了各种奇谋韬略及其相应的军事规律,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万方数据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孙子在本

孙子兵法重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 这就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就是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就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与行动都就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就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 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与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就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瞧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就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就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 (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就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就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就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与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与未来;最重要能知道与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1)先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问题

大学生士兵的管理需要软硬兼施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入伍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出台以及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伴随着大学生入伍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将极大改善士兵队伍文化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多半成长在祖国和社会相对安逸、稳定的大环境中,自幼缺乏生活锻炼再加上在学校的生活较基层连队的还有不小的环境落差,使得部队各级管理者对“娇生惯养”的大学生士兵的管理工作感到头疼。笔者以为孙子兵法中《行军篇》中有一段话对带兵人有很大启示作用: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管理方法,是孙武在《行军篇》中提出来的。“令之以文”,所谓“文”,是“仁”也。用于管理,就是坚持不懈地对被管理者进行思想工作,是讲道理,明情理的“软”管理。“齐之以武”,所谓“武”,是指“法”也。用于管理,就是辅之以法纪来统一行动。是讲法度,申纪律的“硬”管理。 当下,有的基层干部与大学生士兵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距离上的疏远,看似每天都在进行着“五同”,但是对大学生士兵并不了解,身在兵中不知兵;有的放不下干部架子,不愿意融入这些大学生兵中,与这些大学生士兵保持简单“我说你听”的关系,或者不亲不近实施“冷暴力”;不能够准确掌握大学生士兵身上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家庭状况,似乎在这些大学生士兵身上只能看到他们的娇惯、自傲甚至是不服从管理。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使本来就不善于打交际关系的大学生士兵产生思想上的不良认识。“令之不以文”的管理教育方式会加深与管理者心理上的隔阂和“代沟”。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一则故事: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在一次视察一家工厂后,批评该工厂的厂长。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厂中主管的办公室与员工生产现场的距离超过了限定十米的要求。他说:“主管办公室与员工作业场地之间的距离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成正比,远离现场就是远离员

最新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精品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46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华夏与周边民族冲突与融合不断发生。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76年,“尊王攘夷”的旗帜已经黯淡,中原大国争霸战争进入尾声,出现陪臣执国命。所以说,《孙子兵法》的产生与当时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演进到一定阶段在理论方面的结晶。春秋时期是人才辈出、学术兴盛的一个重要阶段。管子、孔子、老子等都是春秋时代着名的思想家。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他们之间既共同学习与探讨、又相互攻击与批判。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得治”和“仁政”来保持国家的稳定。所以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春秋时期长期战争和军事实践孕育的结果。“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根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共有200多个国家,春秋时期前后长达240多年,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240多年中,就有483次大的军事行动,平均每年两次以上。任何一种重要的军事理论,都是来自最现实的战争实践之中。因此,《孙子兵法》这种非凡的历史巨着的产生,与当时的那种极其频繁的兼并战争实践是分不开的。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一)重战、备战、慎战的战争观 战争决定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政治、民心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话既是《计》篇的纲领,也是《孙子兵法》全书的纲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子同样把战争看成国家大事,把战争看成是是国家行为,是政治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不是国君、更不是将领的个人行为。“兵着,国之大事”决不能把战争看成个人行为,战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察”.对于战争的发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敌我双方状况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基本条件,总之,孙子提倡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倡重战、备战、慎战,要求明君、良将时时刻刻将“国家安危”、兵民生死系于心上,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二)战略与战术思想 在战略上,孙子主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部顿而利可全” 是“善之善者也”.谋求先胜,实现全胜的手段包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办公伙伴》https://www.doczj.com/doc/bb1566762.html, ( 日期:2006-11-10 10:02) 【https://www.doczj.com/doc/bb1566762.html,编者按】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与管理演讲全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办了由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储小平教授主讲,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张建琦教授担任演讲嘉宾的《孙子兵法与管理》专题讲座。 储教授演讲大概内容如下: 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号称天下第一兵书。读书有6种办法:高山俯瞰、困惑求解、海边拾贝、蜜蜂采蜜、迷宫寻路、盲人摸象。当然也有囫囵吞枣、买椟还珠。我多翻阅了几次孙子兵法,不敢妄称精读,只能说浅窥,然而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也通过我的理解还有嘉宾张院长的批评指正,让大家增进对我们国家这一兵学宝典的认识。 孙子兵法有不同的版本,当然古今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也是众说纷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庄子也说得鱼而忘筌,获得精髓而忘却字句。当然,古代典籍字字珠玑,专家们必须很用心去理解每个字,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那种层次,所以我们今天的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就是高山俯瞰、迷宫寻路--纵观大局,并在百家争鸣的孙子注解中寻找霍然开朗的解读。 我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可以提炼成以下几句话--系统思维,悟道知胜。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下面我对这3点进行分析。 系统思维,悟道知胜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 要以决定战争胜负约五个基本要素为五事,配以由五事引出来的七个方面情况七计为纬,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作出估量,从中探索出战争胜负的情势。此外“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君主有没有道,将军有没有能力,能否取得天时地利,法律能不能顺利推行,有没有精兵强将,员工能否配合熟练,赏罚是否分明,在没有作战之前,已经可以得知胜败。“道、天、地、将、法”,“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合、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孙子从宏观大局对胜负进行事项判断,战争没有开始孙子已经告诉各位,我已经可以知道您的胜败如何了。 这是宏观大局,那怎么操空大局让情势偏向我们这边呢。“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本来能打却伪装成不能打;本来要用兵却伪装成不用兵;本来要从近处攻击,却佯成向远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孙子孙子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许多企业家都将孙子兵法运用在战略管理当中,本文就提供了3篇2000字左右优秀孙子兵法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有关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标题:对孙子兵法中“驭人”的管理学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 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

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 二、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领导素质 (一)出其不意的“奇正原理” 奇正原理孙子兵法中第五篇.兵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奇正管理是策划的第一大原理,它是思维创新的核心表现。我们在策划对手时,也正是对手在策划我们的时候,奇于对方之外则胜,奇于对方之同则平,奇于对方之内则败。1950年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入朝作战并且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是奇正原理运用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在于成功的运用了麻痹对方的手段,以极快的速度插入敌军后方,正如孙子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二)“知己知彼”的掌控能力 在《地形篇》中孙子进一步阐述到:“知吾卒之可以击、知敌之可击、知地形之可击,胜之全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进,举而不穷。”孙子告诉我们,若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对于敌我双方的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也只有明确和了解被管理者的所需所想,掌握下级的信息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优秀的领

《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伦理思想;军事伦理;管理伦理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爱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孙子兵法》简介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二、《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简介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孙子兵法》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这部

《孙子兵法》与管理学

《孙子兵法》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而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及管理学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管理者在管理时应借鉴《孙子兵法》中: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作为管理者,也应有对自己的要求,《孙子兵法》云:“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

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管理者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孙子兵法看起来比较玄妙,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孙子兵法(答案)

1.《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我国___春秋末期___时期人。 2.春秋末期诸侯国齐国乐安,现一般认为在___山东省东北部___。 3.孙武生长在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在___吴国___。 4.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___大动荡、大变革___的时代。 5.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最主要最普遍的斗争形式是___战争___方式。 6.与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___家庭影响___、___社会实践___。 7.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主要标志是___农业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逐渐瓦解___、___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___、___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正在形成___。 8.孙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9.在我国春秋末期频繁而众多的战争中,发展得最多、最激烈的是______之间战争。 10.孙武主要活动在我国春秋末期的___吴___国。 11.春秋末期,处于我国历史___由奴隶制向封建制___转变时期。 12.孙武出生在___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___之家。 13.孙武先辈中正式被任为“卿”大夫的是___孙凭___。 14.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与___伍子胥___曾一起切磋兵法。 15.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迟迟不敢起兵的主要原因是___无杰出的将帅统帅军队___。 16.由于___伍子胥___多次保举,吴王阖闾才见到孙武。 17.孙武到吴国后,在吴国都城___姑苏___潜心兵法的研究和著述。 18.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南方的吴国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 19.齐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___姜太公___的封地。 20.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受到___齐景公___大赏,封赐乐安作为其食采之邑。 21.孙武辅助吴王阖闾首先攻打的是______。 22.吴王夫差继位后拒不听从___伍子胥___的劝谏。 23.吴王阖闾让孙武“吴宫教阵”是为了___确知孙武的军事才能___。 24.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孙武离开吴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6.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携带的兵法为_十三_篇。 27.《孙膑兵法》佚失的时期在我国的___隋朝___。 28.《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___吴王阖闾___时已成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 29.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十三篇外,《孙子兵法》还有___《吴文》___、___《四变》___、___《皇帝伐赤帝》___、___《地形二》___等佚文。 30.山东省临沂___银雀山___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是该著现存最古的版本。 31.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齐___国人。

兵家管理思想论文

浅析《孙子兵法》 读《孙子兵法》有感摘要:一)《孙子兵法》{(1)核心思想:全(2)因变制宜(3)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国共战争 三)现代企业以及公关人员之做法 四)珍惜生命 正文: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它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战争中更是运用的惟妙惟肖,而在当代更是成了企业家必看之书。为何它有如此魅力,孙武又为何为后世敬仰?以下是我的浅析。 一.以“全”取胜 以全取胜,是贯穿《孙》的核心思想。孙武说:凡…….善之善者也。任何情况下以全为核心,为达此目的,应用正确方法去实现。 在解放战争中,中共在平津战役中,为求“全”,多次与傅作义将军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和平解放北京,使得百年古都免遭战乱。而且在解放大西南过程中更是多次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使得大部分地区免遭战乱。这是孙武“全”思想在近代战争中的应用。者一以全为核心的思想不仅使许多地方免遭战乱,更让无数百姓免遭战乱流离之苦,赢得了无数百姓之称赞,为中共在人民心中再次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当今这一和平时代,战争已离我们远去,而《孙子兵法》却历久弥新更加适用于当代,尤其适用当代企业。“全”的思想内容也随之不断增加与改进。“全”有保全之意,不仅是保全城池,更有以大局为重、保全实力、名誉之意。在当代企业中,有多少企业为顾眼前、为追逐小利而不顾质量、不顾长远,最终落得个停业破产的后果。 这些企业不得不说其目光短浅。而有些企业始终将质量摆在首位,为自己赢得了生意,赢得了名誉。这些企业是值得称道的。而企业在运行中谁又能保证不出差错呢?其实出错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解决。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公关人员在处理企业问题时应以大局为重,考虑长远利益,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因变制宜 夫…………….月有死生。孙武认为领兵应因变制宜。而因时而变,因变制宜不只是在战争中,在制定国策和企业政策上也应如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全国人民都在奋勇抗敌,抵御外辱。 而蒋氏政权却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军节节退让,全力围剿红军。蒋介石的一句攘外必先安内,不仅使国民党内部出现矛盾,更是让全国人民寒心,使国民党形象大打折扣。其不识时务不分时局的做法,为其最后败逃台湾埋下祸根。而中共以大局为重,适时调整政策。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放,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中共政策因势而变,因利而变,将《孙子兵法》用于政治之中,因此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良好形象。

孙子兵法与战略

战略是什么?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研究。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11月号上,发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什么是战略》,后来这篇文章被商业界誉为是与杜拉克《经营之道》齐名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迈克尔?波特指出“所谓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不同的经营活动”。同时,他还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与时下流行的外包、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不是同一回事,企业的战略只有三条通行方法:成本领先、差别化和专一化。 而另一位管理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认为战略并不体现在市场,而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地位。他也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其实,2500年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就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孙子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而要成功应用这一竞争规律还必须通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出其不意”、“集中兵力”等竞争制胜之道来体现。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从孙子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分析,我们可以把系统性战略分解成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战略“五事”、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战略效果(气势)。 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 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 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以虚击实。“分数”和“形名”指出了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奇正”和“虚实”指出了战略达成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战略,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得已生存的基础上对未来迫切追求的企业。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对未来规划的起点或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反应模式。当企业刚刚起飞,资金和竞争实力远没有竞争对手强大的时候,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遵守的。 因此,当我们已经确定或者要考虑达成某个战略目标的时候,不能过于简单,必须把战略的基体条件和基本竞争原则首先考虑进去。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是如何支撑这个战略目标的。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是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市场运作模式能否支撑整个目标战略的分解,有无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监控和反馈流程,执行能力是否强大,如果我们管理和指挥一个企业就像管理一个人,就达到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外遇到强敌时,不仅要出其不意,还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虚实,进行市场攻击。 战略“五事”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范文一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三个代表”。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以丧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如“男女授受不亲,嫂溺,叔援以手,权也。”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四书》《五经》“六艺”,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个道理。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如商业和教育。 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兵法》读后感管理范文二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由春秋末年着名军事家孙武所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着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着作之一。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着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管理者学习孙子兵法的八大原因

管理者学习孙子兵法的八大原因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代,距今已2500多年历史。全书约6000余字,涉及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诸多领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部最具权威性的军事战略、哲学著作。 原因一:世界商业领袖 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病卧中捧读《孙子兵法》,并将“不战而胜”的兵法精髓应用到软银投资的战略并购中。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并给自己部下规定每人必读《孙子兵法》。 号称“汽车大王” 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罗杰﹒史密斯公开申言:“我成功的法宝是《孙子兵法》。” 原因二:世界知名学府 英国功勋卓著的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 美国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商业管理学院把《孙子兵法》融入高级管理战略课程中,要求学生熟读《孙子兵法》。 美国西典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指定科目…… 原因三:服务于中国商业 孙子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五德,被视为企业家的道德信条。 中国加入WTO,全体谈判成员的必修课——《孙子兵法》。 沃尔沃卡车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瑜章,游刃有余地将《孙子兵法》运用于沃尔沃卡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开拓中,从而改写沃尔沃卡车在华发展史,连续七年在欧美品牌卡车中列居魁首。 原因四:军事、政治领袖 美国总统里根曾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说道:“2500年前,中国有一个哲学家孙

子说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一支真正成功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军队)。” 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布什总统的桌上只有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参战的美国士兵几乎人手一册。 波斯湾战争中,美国海洋军团指挥官阿尔弗雷德?格雷将军宣布《孙子兵法》为“1990年必读书”,命令所有官员务必阅读。 原因五:曲成商业万象 《孙子兵法》涵盖穷宇,曲成商业万象,用东方文化全面阐释了当代西方的管理、战略、资本运作、联盟合作、市场营销等诸多商业理念: 战略:“道、天、地、将、法”被誉为战略规划五要素。 联盟合作:“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定位:“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组织:“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人力资源:“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治力、治气、治心、治变。” 资本运作:“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营销战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原因六:智慧碰撞 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学者波拉克说:孙子和孔子一样有永恒的智慧,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垄断。 《孙子兵法》作为华夏文化的代表,蕴含了丰富的东方式哲学智慧。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惊叹于《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想,及其太极思维的博大精深…… 在崭新的商业时代,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资源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而是思维智慧的竞争。我们对《孙子兵法》的领悟不仅仅止于知识,更在于掌握孙子兵法中的东方思维方式的精髓。 通过将东方思维与西方商业理念的对比,进行前所未有的思维碰撞,并在这种东西方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