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柳》拼音版

《咏柳》拼音版

《咏柳》拼音版

唐诗(七)

一、请同学们尝试拼读下列古诗。

yǒny liǔ

bìyùz huāng ch?ng yīshùgāo

wàn tiáo c huíxiàlǜsītāo

bùzhīxìyashuícái chū

ar yuac hūn fēng sìjiǎn dāo

二、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诗句。

yǒny liǔ

咏柳 ha zhī zhāng

贺知章

bìyùz huāng ch?ng yīs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wàn tiáo c 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ashuícái 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

ar yuac hūn fēng sìjiǎn 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写出诗文中含整体认读音节、前鼻音和后鼻音的拼音。

含整体认读音节的拼音:

含前鼻音的拼音:

含后鼻音的拼音:

四、学习和背诵诗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说课稿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春日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春日人教版 新课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春日》。指黑板上的板书。 先复习一下第一首诗,谁能背给大家听,指名背古诗《咏柳》,至少找三个同学背诵,小天,娄丹,万港,江南。一起背。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咏柳》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咏柳》这首古诗主要是通过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我们现在看看第二首古诗《春日》又是写什么的? 打开课本,翻到第6页,做好读书的姿势,大声朗读这首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师:看屏幕,出示古诗《春日》。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小天,贺晴,万港。读得字正腔圆,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感觉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生:我感觉这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因为里面有一个词——万紫千红。 生:我认为除了写春天的色彩,还写了东风。 生:其实这首诗就是描写春天美景的。

老师:你们说的都对,下面我们就仔细品味品味,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春天美景的。 师:先看题目——春日。找同学读题目,一起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春日就是春天。 生:题目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师:在春天里干什么呢?我们看第一句。屏幕出示。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找三个同学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胜日寻芳泗水滨。 师:看看书上的注释,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和桌友交流一下。 谁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在一个好日子,作者出去游玩。 学生:在一个好日子作者到泗水滨去游玩。 老师:理解古诗要灵活,想象一下,这个好日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学生:风和日丽的一天。 学生:艳阳高照的一个春天。 学生:春暖花开的日子。 学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一个春天。

2《咏柳》《春日》译文

《咏柳》 咏: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赞美柳树。 《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枝条多。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诗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色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似:好像。 诗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条比作丝绦,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诗的后两句写作者的想象,把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中心思想:《咏柳》一诗中,诗人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了春天,赞美了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春日》 春日:在春天里。 《春日》,作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形容时间很短。新:新乡、奇丽。 诗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待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象映入眼帘。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平常、随意。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春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日里游览时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同也点明了“东风”是春天的美丽之源。

咏柳(带拼音)

咏柳(带拼音) 咏(y ǒ nɡ柳)(li ǔ) 唐(t ánɡ)贺(h è)知(zh ī章)(zh ānɡ)碧(bì)玉(yù)妆(zhu ānɡ成)(ch énɡ一)(y ì)树(sh ù)高(ɡā ,o) 万(wàn) 条(ti oá)垂(chu í)下(xi à)绿(l ǜ丝)(s ī绦)(t āo。) 不(b ù)知(zh ī细)(x ì)叶(y è)谁(shu í)裁(c ái)出(ch ū,) 二(èr)月(yuè)春(chūn风) (f ēn)ɡ似(s ì)剪(ji ǎ刀n)(d āo。)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很实用哦!) 篇一该试卷卷面总分100 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部分分别占50 分。总的来说,该试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相对四五年级的试卷来说,该试卷稍难于四五年级的试卷,重点是听力部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具体分析如下:听力部分:

第一题:听录音,圈出所听到的一组字母。该题是听力题中较为容易的 一道题,该题适合三年级学生做,该题放在第一题,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第二题:按照听到的单词顺序标上数字序号。该题的题型较好,该题涉及到八个单词中有七个单词只做听说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出单词发音,但不知道汉语意思,因此该题得分率较低。其中有一个单词是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该类单词比较适合该类该类题型的考察。今后的命题方向:该类题型应该侧重听说、认读类的单词的考察。 第三题:判断对错。该题中出错较多的是第二小题:该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不注意听完整,只听到是大象,就容易选错,因为后面说的是小耳朵就是错的。该小题得分率低,能够体现出难易程度。 第四题:听录音,把物品用线连到正确的位置上。该题是此听力题中较难的一道题,它考察了单词BALL 等10 个表示物品的单词,同时还考察了介词IN、ON 、UNDER 的用法,该题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型较好,对以后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五题:听音,把句子排序。该题相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句子涉及的多,且该题读的语速较快,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语速,以至于学生反映不过来,失分率较高。 笔试部分,50 分。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部编版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

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咏柳 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咏柳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 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 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部编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的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首古诗也

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师出示图片,生观察。 3、介绍作者。《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 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意思。 c、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咏、柳、碧、妆、条、垂、裁、剪) 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 四、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 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建议.doc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一篇 《咏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一)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三)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四)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五)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六)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七)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一)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三)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四)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三年级下册咏柳课件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咏柳课件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咏 柳》《春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咏柳3》 【省一等奖】优质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2)开火车读。(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春日诗两首《咏柳》教案

10.春日诗两首(咏柳)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中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自己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悬念激趣。(知诗人,解诗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一千二百六十七年前,有个人叫贺知章。他呀,勤奋好学,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后来,他中了状元,到离家很远的都城给太子当老师,终于到了可以退休的时候了,当时,百官送行。他坐船回到了他的家乡,当地的官员都来迎接他。那时候正是二月早春,柳树刚刚发芽,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像一只从笼子里钻出来的小鸟一样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亭亭玉立,一时兴起,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这首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咏柳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古诗《咏柳》。板书:咏柳 请善于学习的孩子把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 2、读题释意。师:我们一起来把题目读一读。生齐读课题。 师:以前我们学过《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补充)赞美柳树。那么诗人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明诗意,悟诗情) 1、初读。 师:出示诗。 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诗,看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请注意,孩子们要自己读自己的。指名读。(师点评:后鼻音读得很准。你读得很流利,看来预习花了很多功夫啊。) 2、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他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听老师读一读好吗?古人读诗常常是这样读的:听老师读一读好吗?(范读) 3、请孩子们也来试试看好吗?教读。(学得惟妙惟肖,这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我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脑袋还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我感受到你的脑袋一摆一摆的,那又是一种韵味儿。) 4、请同学们再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 孩子们已经把诗读得很流利了。会读诗的孩子不仅要把诗读对,还能想办法读出诗的意思来。把诗的意思读懂都有些什么办法呢?(多读几遍;看图,找关键词,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老师再补充一个办法,就是用注释。古诗的用字很讲究,很多字都蕴藏着表面不容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咏柳(带拼音详解)

咏柳 贺知章 b i y u zhu a ng ch?ng y [sh u g ao 碧玉妆成树高,w a n ti a o chu i xi a l u s i t a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 u zh i x i ya shu i c a i ch u 不知细叶谁裁出, ar yu a ch u n f e ng s i ji 0n d ao ―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数 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 a 0 :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3] [4]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定表示确切的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 ),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 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 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 )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 士”。 《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

古诗两首《咏柳》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