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法务》专刊

《公司法务》专刊

《公司法务》专刊
定位及版面描述



一、办刊宗旨

报社这次版面改革,推出《公司法务》周刊,目的是为了拓展本报对公司法律事务的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为社会主义市场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围绕这样的办刊宗旨,《公司法务》周刊创刊之前举办了一次专家座谈会。综合各方意见,《公司法务》周刊要通过权威的法律解读、精辟的案例分析打造8个平台:

1、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平台;

2、公司和政法机关之间的平台;

3、公司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平台;

4、公司和法学界的之间的平台;

5、公司和媒体之间的平台;

6、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平台;

7、公司法律部门和公司决策层之间的平台;

8、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平台。

二、目标读者

根据报社改革方案,《公司法务》周刊的目标读者是: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

这样的目标读者定位,实际上是对公司法务周刊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如果经济报道试图照顾各个层次的读者群,必然会在专业的深浅上摇摆不定。锁定企业法律顾问和公司律师这样的专业群体,就为我们在稿件的取舍、法律探讨的深浅、版面的内容定位上确立了逻辑起点。

这样的定位是符合报社的发展战略的。事实上,随着中国法制进程的快速推进,法制日报应该尽快从传统的普法功能向服务专业人士转型。

三、专业定位

《公司法务》周刊在内容定位上,和其他版面相同之处在于,既照顾新闻性又照顾专业性。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深度和法律专业视角。就是一定要让企业法律顾问层面的读者看了以后感兴趣,受启发,直至愿意把专刊的文章作为资料收集。

四、内容定位

公司法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公司的法律事务。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公司的利益关系既包括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包括公司外部的利益关系。既有私权力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有私权利和公权力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包括: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利划分,它要求公司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2、劳资关系,实际上是劳动法规范的范畴;3、科学的管理流程。

公司的外部利益关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私权利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事务、不正当竞争等法律关系。第二是公司与市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私权利和公权力之间的关系。包括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等事项,涉及工商、税务、质检、环保、海关、对外贸易等行政管理。当然也包括公司犯罪,刑事法律中有关经济犯罪的新闻和法

律知识。

从经济立法的层面上考量。涉及公司的法律有三个层面。一是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改革之初的经济立法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进行的,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城乡集体企业管理条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后来,逐步进步到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和责任承担形式对公司主体进行立法。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作社法等。

二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反垄断法、反倾销反补贴条例、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三部知识产权法、打击投机倒把条例等。

三是规范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法律。如:破产法、企业兼并条例以及证券法中关于退市的规定等。

五、版面描述

公司法务内容如此广泛,作为一个专刊该如何确定各个版面的报道内容呢?如何能让各版既有特色而又能囊括这些法律事务?既体现新闻性又体现专业性?

根据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分析,《公司法务》周刊的三个版面将分别从深度新闻、法律解读及实务交流等三个层次来定位。具体描述如下:



9版——“公司法务/焦点”

内容定位:对市场经济领域中重大法制新闻事件、新闻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挖掘式报道;突出的是故事性。本版设置三个栏目:

(1)特稿。

实际上是9版的主打稿件,承担《公司法务/焦点》报道的功能。特稿应该是重大、独家、有故事性、有情节、关注度高的经济法制新闻事件或现象。特稿尤其强调情节和故事性,要有细节描写,现场感强,字数可放宽至3000――4000,更欢迎有一定社会新闻性质(关注度高)的稿件。

(2)公司法意。

这是一个言论专栏,是对公司法务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现象或是该领域中重大的法律问题及现象进行评论。它的稿件要求是有一定新闻性和时事针砭性,学术性次之。是以随笔的手法,传达一种理念。让专业人士在轻松阅读中获得启迪。这个专栏拟约请名家主笔,名人带名栏目。

(3)案例速览。

对一周内有意味的经济案件判例进行简短描述,并配点评。它要求所选取的判例要有代表性,所作的点评简短、切中要害。该专栏拟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合办。该专栏也起到活跃版面、增加信息量的功能。



10版——“公司法务/法辩”

内容定位:对公司法律事务中存在的焦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权威的剖析和解读。无疑,被剖析的问题应该是共性的,被普遍关注的。

该版的内容是“次新闻”。就是说,不一定是新闻的第一落点,但也鼓励围绕热点新

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围绕新出台的法律进行解读。一句话:新闻事件的法律视角,新法新规的经济诠释。否则,就是专业书籍的刊发内容了。

本版设置四个栏目:

(1)法辩。对新近发生的经济法制新闻事件或现象,请有关专家、权威人士进行探讨、争辩、各抒己见,在争辩中对某一法律问题进行层层剥离和梳理。形式类似于北京青年报的《法律圆桌》,关键在于选题具有普遍关注度、有争议、有交锋。

(2)经典案例。法院或仲裁委新近作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案例。对案件的描述比9版的案例速览专栏更充分、全面。如果说观点交锋栏目对探讨的法律问题不一定有最终结论,经典案例栏目则是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结论。

(3)读法。新法新规的经济(市场)意义。这是对涉及公司法务领域新法新规,由权威部门或法律专家进行解读的栏目。

11版——公司法务/镜鉴

内容定位:囊括公司法务中公司治理、公司运营、实务操作、风险防范等内容,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是公司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交流的平台。它的栏目设置如下:

访谈。对国内外大企业的法律顾问及新闻事件中的法律操作者进行访谈。一是传经授道,二是建立与企业的零距离关系。

操作。对重大法律项目或某一类法律事务的实务操作进行报道、描述。为读者提供菜单式的解决模式; 前者如奥运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后者如企业改制、兼并破产、房地产、网络、海外建厂、上市等专项法律事务。

镜鉴。国外公司法律事务的成功经验。



附:《公司法务》专刊部是一个全面开放的部门,将集纳社内外一切有识之士之智慧共同打造优秀专刊。只要符合专刊定位,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提供新闻线索和成品稿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