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分离后水平离心分离前

血浆层淋巴细胞层分离液层红细胞层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货号:P8610/P8900

规格:200mL

产品简介:

本产品是一种用于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无菌、低内毒素水平的密度梯度分离液。其分离原理是根据血细胞的密度差异(红细胞和粒细胞密度为1.090g/mL左右;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密度为1.075~1.090g/mL;血小板为1.030~1.035g/mL),通过离心使一定密度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淋巴细胞从人外周血或脐带血中分离出来。

产品指标:

密度

1.077±0.001g/mL 渗透压

290~350mOsm/kg H2O 无菌

0.1μm 滤膜过滤保存条件:

本产品对光敏感,应该室温避光储存,保质期2年。无菌开封后,保存于室温。

操作步骤:

1.取新鲜抗凝全血(EDTA、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均可)或者去纤维蛋白血液,用等体积的全血及组织稀释液或者PBS稀释全血。

2.在离心管中加入适量分离液(当稀释后血液体

积小于3mL时,加入3mL分离液;大于等于3mL,加

入等体积分离液。但二者的总体积不能超过离心管

的三分之二,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将稀释后的

血液平铺到分离液液面上方,注意保持两液面界面

清晰。(可以使用巴氏德吸管吸取血液,然后将血

液小心的平铺于分离液上,因为两者的密度差异,

将形成明显的分层界面。如果样品较多加样时间较长,在离心之前出现红细胞成团下沉属正常现象。)3.室温,水平转子500~1000g,离心20~30min(血液的体积越大所需的离心力越大,离心时间越长,最佳的分离条件需摸索,离心转速最大不超过1200g)。

4.离心后将出现明显的分层:最上层是稀释的血浆层,中间是透明的分离液层,血浆与分离液之间的白膜层即为淋巴细胞层,离心管底部是红细胞与粒细胞。

5.小心的吸取白膜层细胞到15mL洁净的离心管中,10mL PBS或细胞洗涤液洗涤白膜层细胞。250g,离心10min。

6.弃上清,5mL的PBS或细胞清洗液重悬细胞,250g,离心10min。

7.重复步骤6

8.弃上清,细胞重悬备用。

分离纯度:

使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度大于90%。

注意事项:

A.开封前颠倒混匀,本分离液为无菌产品,为延长分离液保存时间,请在无菌条件下启封,避免微生物污染。

B.分离液使用时应始终保持室温(18℃~25℃),如室内温度较低,可将分离液预热。4℃或者是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离心,可能会导致白膜层中红细胞污染加重。

C.血液样本最好为新鲜抗凝血(采血2h以内),为保持淋巴细胞的活性,应避免冷冻和冷藏。

D.稀释血液或洗涤细胞,不可使用含Ca、Mg离子的缓冲液及培养液,其成分会导致血细胞凝集,大大降低细胞得率及纯度。

E.部分塑料制品(如聚苯乙烯)因其带有的静电作用,可能会导致细胞挂壁,影响分离效果。

F.血液样本的粘稠度或者是温度差异,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可以调节离心转数和离心时间,摸索最佳的分离条件。

G.吸取过多的淋巴细胞层及分离液层会导致分离液交界处的粒细胞被吸出从而使混杂的粒细胞数量增加;吸取过多的血浆层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中血浆蛋白及血小板污染。

H.如果要进一步对分离的细胞进行培养,那在收集血液和分离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I.不同动物血液在不同比重分离液中的细胞离散系数及细胞带电不同,用户在制定分离液时应提供所需分离液的比重、动物种属及被分离细胞的名称。

参考文献:

1.Boyum A.Separation of leucocytes from blood and bone marrow.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1968;97:7.

2.Ting A,Morris PJ.A technique for lymphocyte preparation from stored heparinized blood.Vox Sang.1971Jun;20(6):561-

3.

3.Boyum A.Separation of Blood Leucocytes,Granulocytes and Lymphocytes Tissue Antigens.1974; 4(4):269-7

4.

4.Weisbart RH,Webb WF,Bluestone R,Goldberg LS.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lymphocyte separation.Vox Sang.1972;23(5):478-80.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背景 1、Carnoy固定液: 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单纯的固定液一般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在实验中使用两种混合的固定液。由于Carnoy首先使用的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液而称其为卡诺氏固定液。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固定时间15min至24h,冰箱、室温均可。必要时可改变甲醇和冰乙酸的比例,冰乙酸比例增加,利于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但易导致细胞破裂、染色体散失。 2、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 低渗液是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均低于正常细胞生理条件的溶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与外周血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甚至破裂,获得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分裂象。常见的低渗液:水、低渗的柠檬酸钠或氯化钠、甘油磷酸钾(0.65mol/L)、氯化钾(0.075mol/L)等。低渗效果取决于低渗液的化学组成、低渗的温度和处理时间。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实验室中一般选用0.075mol/L KCl为低渗液,其优点有:①染色体轮廓清楚,可染色性强,染色时间短。②用于显带染色时能充分显示带型特点。低渗处理为37℃,25~30min,以预实验条件为准。 2、肝素 N-硫酸和艾杜糖醛酸含量较多的一种糖胺聚糖,由D-β-葡糖醛酸(或L-α-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形成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2、PHA 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3、青霉素和链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链霉素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链霉素对葡萄球菌属及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差。链霉素的作用在PH值为7.8时最强,PH值降至6或6以下时则大大减弱。四环素作用机制为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秋水仙素 秋水仙能素破坏纺锤体,阻断细胞有丝分裂,使分裂的细胞全部阻止在中期。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物中秋水仙素的浓度,不仅保证有效的终止细胞第一次分裂,而且使秋水仙素的细胞毒

人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技术要求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产品技术要求 3.1 产品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250ml/瓶、500ml/瓶、 3.2 性能指标 3.2.1 外观 乳光或微乳光液体。 3.2.2 澄清度 比重1.077 –1.080 g/mL 3.2.3 pH值(每升标示量/L) pH要求为7.1~7.3,允许偏差范围为±0.30。 3.2.4 渗透压/(m0sm/kgH2O) 渗透压为280~340 m0sm/kgH2O 3.2.5 细菌内毒素/(EU/ml) ﹤0.5 3.2.6 无菌检查 3.2.6.1 细菌数 不得检出 3.2.6.2霉菌数 不得检出 3.2.7 细胞分离实验 3.2.7.1 细胞形态 正常。 3.2.7.2细胞分离数量及存活率 数量:90%-95%;存活率:95%-98% 3.2.8 安全性检验项目 抗生素:不得检出。 3.3 检验方法 3.3.1外观检测方法 肉眼观察为乳光或微乳光液体 3.3.2 澄清度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B进行。 3.3.3 pH值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H进行。 3.3.4 渗透压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G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3.3.5 细菌内毒素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进行。 3.3.6 无菌检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进行,检查项目为细菌数、霉菌数。检测法采用平皿法。

3.3.7 人周边血淋巴细胞分离计数及存活率检测实验 3.3.7.1 人周边血细胞分离实验 3.3.7.1.1方法提要 1)本实验所用容器具及溶液均为无菌,实验操作过程均为无菌操作。 2)分离外周血,并计数分离所得细胞及细胞存活率 3.3.7.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1)人外周血:新鲜血5ml(加肝素抗凝20u/ml) 2)分离液:本产品样品 3)1640无血清培养液 4)10%NCS 5)3%冰醋酸 6)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检测试剂盒 3.3.7.1.3 仪器 1)医用超级洁净工作台:洁净级别为百级。 2)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能通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保持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5±0.1)℅,能在(37±1)℃恒温。 3)细胞培养瓶:T25型、无菌。 4)玻璃试管 5)血球计数板 6)盖玻片:无水乙醇浸泡并擦干。 7)水平离心机 3.3.7.1.4 实验步骤 1)分离人周血淋巴细胞 A 新鲜血(肝素抗凝20u/ml)+1640(无血清)培养液按照1:1 稀释 B 在10ml玻璃试管中预先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分离液:1640:新鲜血=1:1:1(最好用玻璃试管,分离液的量可以增加些) C 小心的将稀释后的血液加到分离液的上面,开始的加入一定一定要慢,要尽量的贴近液面加。 D 离心: 转速:1500/分 温度:20℃-28℃ 时间:20分钟 (注意:不要刹车,这个很重要,不然由于急剧的减速度,会把已经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层又弄混了,加速度也最好不要太大) E取出试管,看看是不是分为好几层,顺次为血浆---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层--分离液--红细胞 F用毛吸管吸取上面的血浆层,注意无菌,保存好,备用 G用毛吸管,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白白的那一层),重悬于(2—5倍体积的不完全培养液中)H离心。转速:2000-2300r/min (转速一定要提高,不然淋巴细胞很难与分离液分开) 时间:10分钟 温度:4℃ I震荡后,用培养液重悬至1ml J 取100ul重悬液放于96孔板中留着计数用,然后将剩余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离心 2)计数细胞:计数细胞用的细胞计数板的结构是四个角有4个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有16

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

https://www.doczj.com/doc/bb11297711.html,/bbs/topic/791076?keywords=淋巴细胞 分离淋巴细胞是许多实验最基本的技术,也是关键的技术之一。现在大多数用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一般我用5ml抗凝血就可以得到pbmc大约4-5x106的细胞。现在将我分离淋巴细胞的经验于大家共分享。 我的经验 1,新鲜血(肝素抗凝20u/ml)+1640(无血清)培养液按照1:1 稀释 2. 在10ml玻璃试管中预先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分离液:1640:新鲜血=1:1:1(最好用玻璃试管,分离液的量可以增加些,我的经验是1:1;1足够了!!) 3.小心的将稀释后的血液加到分离液的上面,开始的加入一定一定要慢,要尽量的贴近液面加。 4. 离心 .转速:1500/分 温度20c -28c 时间:20分钟 no break(就是不要刹车,这个很重要,不然由于急剧的减速度,会把已经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层又弄混了,加速度也最好不要太大) 5。取出试管,看看是不是分为好几层??顺次为血浆---单个核细胞层--分离液--红细胞 6.用毛吸管吸取上面的血浆层,注意无菌,保存好,留着有用!!!! 7.用毛吸管,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白白的那一层),重悬于(2—5倍体积的不完全培养液中).你会问:混在其中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怎么办?别着急。还有办法的。 8 离心。转速:2000-2300/分(转速一定要提高,不然淋巴细胞很难与分离液分开!!) 时间:10分钟 温度:4c 9震荡后,用培养液重悬至1ml(为什么?嘿嘿,马上告诉你) 10.细胞计数+洗涤细胞。刚才不是重悬到1ml吗?取一些放于96孔板中留着计数用(100ul足够了),然后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离心,在离心的同时,计数你得到的pbmc吧。这样是不是很节省时间?? 11.计数细胞:计数细胞用的细胞计数板的结构是四个角有4个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有16个小正方形. a. 取96板中的细胞悬液10ul,用3%冰醋酸稀释到原来的4倍(这样既能溶解红细胞,又保证细胞浓度不是很大,方便计数) b. 从上面的稀释悬液中取9ul于细胞计数板上,开始计数细胞 c.计数原则:对于压线的细胞,只说左边的和上边的。总共数4大正方形 d.计算细胞浓度:4大格细胞的平均数x 104 x 4 得到的就是细胞的浓度 e 细胞总数是:细胞浓度x1ml(现在知道为什么重悬到1ml了吧?) 12.培养:取出离心的细胞,震荡,按照每个孔1-2x106个/ml的浓度,将细胞用10%NCS+1640重悬后加入到24孔板中,然后拿出保存的人血浆,2滴/孔(经验得知这样,淋巴细胞生长情况会更好)。加入rIL-2 25-50u/孔后,放入培养箱. 看了pbmc 的经验很受启发,我不是做pbmc分离的,但曾经用过淋巴细胞分离液,谈几点体会,希望能共同提高! 1、因为吸取上层血浆的时候很容易打乱层次结构,离心后我一般直接用吸管伸入中间层吸出所需细胞,然后再吸血浆,如果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交界处变混浊,少吸一点就是了,反正血浆多得是 2、吸取细胞的时候尽量不要吸到下层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因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比重比淋巴细胞大,用离心的方法是不可能去除的 3、重悬细胞的时候不要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因会使细胞粘附成团 建议; 不同厂家生产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不同。所以第一步离心的转速也会有所不同。最好是按照说明书摸出最合适的转速,这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Lonza Walkersville, Inc. https://www.doczj.com/doc/bb11297711.html, biotechserv@https://www.doczj.com/doc/bb11297711.html, Tech Service: 800-521-0390 Document # INST-17-829-1 06/07 Walkersville, MD 21793-0127 USA ? 2007 Lonza Walkersville, Inc. Lymphocyte Separation Medium Instruction For Use 17-829E Introduction Lymphocyte Separation Medium (LSM) is a mixture of Ficoll? and sodium diatrizoate (Hypaque) with density adjusted to 1.077 g/ml. This sterile filtered product is intended for laboratory/manufacturing use, and is not for in vitro diagnostic use. It is commonly used to isolate lymphocytes from human blood. One protocol to accomplish this is presented here. Protocol 1. Anticoagulated blood (citrated or heparinized) should be used. Note: Always treat human and other primate source material as potentially infectious and take safety precautions. 2. Dilute blood 1:1 with calcium-magnesium-free PBS and layer 9 ml onto 6 ml LSM. Use a clear plastic centrifuge tube with a cap. For large volumes use a similar ratio of diluted blood to LSM. 3. Centrifuge at 400xg for 15 minutes. 4. Remove plasma-PBS without disturbing the interface. 5. Collect the interface with a cannula and dilute to 20 ml in serum-free medium, such as RPMI 1640. 6. Centrifuge at 70xg for 10 minutes. 7. Discard supernatant fluid and resuspend pellet in 2-3 ml serum-free medium. 8. Count nucleated cells on a hemocytometer or electronic counting device. 9. Lymphocytes will be concentrated at the interface, along with some platelets and monocytes. Granulocytes will be found mostly in the Lymphocyte Separation Medium and erythrocytes will pel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tube. References 1. Boyum, A. 1968. Isol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s and granulocytes from human blood. Isol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s by one centrifugation, and of granulocytes by combining centrifugation and sedimentation at 1 g.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 97:77-89. 2. Boyum, A. 1976. Isolation of lymphocytes, granulocytes and macrophages.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 5:9-15. 3. Boyum, A. 1977. Separation of lymphocytes, lymphocyte subgroups and monocytes: a review. Lymphology. 10-2:71-6. 4. Boyum, A. 1984. Separation of lymphocytes, granulocytes and monocytes from human blood using iodinated density gradient media. Methods Enzymol. 108:88-102. 5. Boyum, A. et al. 2002. Separation of Human Lymphocytes from Citrated Blood by Density Gradient (NycoPrep) Centrifugation: Monocyte Depletion Depending upon Activation of Membrane Potassium Channels. Scand. J. Immunol. 56-1:76-84. 6. Koistinen, P. 198 7. Human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cell separation using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on Lymphoprep and Percoll in haematological diseases.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47-7:709-14. 7. Rola-Pleszczynski, M. and W.H. Churchill. 1978. Purification of human monocytes by continuous gradient sedimentation in ficoll. J. Immunol. Methods. 20:255-62. Product Use Statement THESE PRODUCTS ARE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human or veterinary use, for application to humans or animals, or for use in clinical or in vitro procedures. INST-17-829-1 06/07 Ficoll is a trademark of GE Healthcare. All other trademarks herein are marks of Lonza Group or its subsidiaries. 1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优质参考)

实验二十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Separ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 in peripheral blood) 免疫细胞是一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它包括T、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粒细胞等,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细胞的大小、密度、表面电荷、黏附能力以及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等均存在差异,借助这些差异可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分离法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硅胶(Percoll)分离法。此处只介绍聚蔗糖-泛影葡胺分离法。 【实验原理】 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市售淋巴细胞分离液是由聚蔗糖(Ficoll)和泛影葡胺(Hypaque)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密度为1.077±0.001,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密度为1.050~1.077,而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密度为1.080~1.110。将待分离的细胞悬液小心铺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经离心后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分离液上层界面,而红细胞与粒细胞沉于管底。 【主要试剂和器材】 1.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为1.077±0.001。 2.5g/L台盼蓝。 3.250U/ml肝素溶液用Hank,s液配制。 4.Hank,s液。 5.注射器、刻度离心管、吸管、滴管、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 6.水平离心机、显微镜。 【操作方法】 1.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含有0.2ml肝素溶液的无菌试管中摇匀,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再加入等量Hank,s液混匀。 2.取2ml分层液置于离心管中,将稀释血液沿管壁缓缓叠加于分层液上,形成清晰界面。稀释血液与分层液的容积比例以2∶1~3∶1为宜。 3.置水平离心机中,2000r/min离心20min。 4.离心后从离心管的底部到液面分为四层,依次为红细胞和粒细胞层、分层液层、单个核细胞层、血浆层(含血小板和破碎细胞)。 5. 用滴管直接吸出单个核细胞层,或吸去血浆层后再吸了该层,置于另一离心管中。 6.加入4倍量以上的Hank,s液,充分混匀,1000r/min离心l0min。离心后倾弃上清液,再用Hank,s液洗2次。 7.用含10%~20%灭活小牛血清的Hank,s液或培养液配制细胞悬液。计数,并分别计数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同时用台盼蓝检测细胞活力,最后按实验要求将细胞悬液调整到适当浓度。【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1.将血液进行稀释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提高单个核细胞的收获量。 2.温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分层液的密度,即影响细胞的收获率和纯度。故应在室温(18~25℃)下进行实验,分层液使用前应预温至室温。温度过低,淋巴细胞丢失增多;温度过高,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整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产品规格】200ml/Kit 【产品组成】 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试剂内容如下: 名称 产品编号 规格200ml 200ml 200ml 200ml 1份 A B C D E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样本稀释液(赠品)清洗液(赠品)2010C11192010X1118F2013TBD F 液(赠品)说明书 【实验前准备】A .适用仪器 最大离心力可达1200g 的水平转子离心机B .耗材 产品名称产品货号339650339651339652339653 产地15ml 离心管散装美国NUNC 15ml 离心管架装美国NUNC 美国NUNC 美国NUNC 50ml 离心管散装50ml 离心管架装无菌胶头滴管或塑料滴管【检验方法】 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1.首先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详见“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技术”。 2.取一支15ml 离心管,加入与组织单细胞悬液等量的分离液(注:分离液最少不得少于 3ml )。 3.用吸管小心吸取组织单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液面上,400-500g ,离心20-30min 。(注: 根据组织单细胞悬液量确定离心条件,组织单细胞悬液量越大,离心力越大,离心时间越长,具体离心条件需客户自行摸索,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4.离心后,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稀释液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 巴细胞层。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 5.用吸管小心吸取第二层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层到另一15ml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 10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混匀细胞。 6.250g,离心10min。 7.弃上清。 8.用吸管以5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重悬所得细胞。 9.250g,离心10min。 10.重复7、8、9,弃上清后以0.5ml后续实验所需相应液体重悬细胞。 【注意事项】 1.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最 好在取样2h内进行实验,样品存放时间越长,细胞分离效果越差。样品放置超过6h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 2.本实验最好不要使用高聚合材质(如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应使用无静电、低静电离 心管及未经碱处理过后的玻璃制品,因为静电作用将导致细胞贴壁、碱处理的玻璃表面会变成毛面,影响细胞分离效果。 3.吸取过多的淋巴细胞层及分离液层会导致分离液交界处的粒细胞被吸出从而使混杂的粒 细胞数量增加。 4.分离液用量大于组织单细胞悬液样本时,分离效果更佳。 5.如实验后细胞得率或活性过低,请联系上海研谨生物以获得技术支持。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8-25℃保存,有效期2年。本品易感染细菌,需无菌条件操作。无菌条件下操作,启封后置常温保存。如4℃保存,本分离液易出现白色结晶,影响分离效果。 【参考值(参考范围)】 本实验淋巴细胞提取率及纯度大于80%。 下表为成年人外周血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用户可适当进行参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0-10.0)×109 含量(个/L)(4.0-5.5)×1012(1.0-3.0)×101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提取

淋巴细胞提取 一实验目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 二实验对象:B/C 小鼠 三实验器材: 1.试剂:淋巴细胞分离液、1640培养基 2.器材:无菌培养皿、200目尼龙网(裁成90mm*90mm正方形,灭菌)、10mL玻璃注射器内活塞(灭菌)、不同规格的镊子、剪刀若干(灭菌)、细胞实验常用器材(离心管、移液管、加样枪、离心机)、75%乙醇、烧杯(无菌)、大头针、超净台 四实验步骤: 1、断头处死小鼠,浸入75%的乙醇中浸泡1-2分钟。 2、在超净台中小心剪开小鼠腹部外皮,用大头针固定,再剪开小鼠腹腔,用镊子摘下小鼠脾脏。注意无菌操作。 3、参考图一,在35mm培养皿中放入4-5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使用前摇匀淋巴细胞分离液)。用镊子固定尼龙网,然后用注射器活塞轻轻研磨小鼠脾脏,使得分散的单细胞透过尼龙网进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没研磨每一只脾脏话费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防止在研磨过程中液体挥发,使得密度与渗透压改变,影响分离效果) 4、把悬有脾脏细胞的分离液立即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前再覆盖上大约200μL的1640培养基。 5、800g离心30分钟,注意离心设置较慢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如果有十档,一般设置在第三档)。离心结束后淋巴细胞会漂浮上来,在1640覆盖层下面聚集,细胞分层如图二所示

6、析出淋巴细胞层,再加入10mL1640培养基,250g离心10分钟。倾倒上清液,加入3-5mL Lympho-SpotTM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 五、注意事项: ①离心前在细胞悬液上面加盖一层1640培养基,既有利于漂浮上来的淋巴细胞的聚集,又有利于下一步的吸取操作。覆盖层不必太厚,2Μl足矣。 ②如果实验者一次实验要处理很多只小鼠,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每研磨一只小鼠,立即把脾细胞悬液从培养皿转入离心管中,注意盖严管盖,切不可敞口放在超净台中。否则,液体挥发,密度与渗透压都会改变,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其二,在所有的小鼠脾脏处理完后,统一再加1640覆盖层。如果加早了,两层液体会相互扩散,造成最终离心后的淋巴细胞层下移。 ③推荐使用尼龙网替代不锈钢网筛,以为尼龙网更柔软些 ④使用注射器活塞代替镊子研磨脾脏,由于镊子夹住脾脏的力度不好控制,易造成细胞死亡。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1968年,T.U. Casperssan 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实验材料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动物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使用说明

动物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使用说明 规格:4×200mL/kit 保存:18-25℃保存,有效期2年。动物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易感染细菌,需无菌条件下操作。无菌条件下操作,启封后置于常温保存。如4℃保存,本分离液易出现白色结晶,影响分离效果。 试剂盒内容: 样本稀释液200mL 清洗液200mL 动物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200mL F液200mL 操作步骤: 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 1.首先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 2.取一支15ml离心管,加入与组织单细胞悬液等量的分离液(注:分离液最少不得少于3ml)。 3.用吸管小心吸取组织单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液面上,400-500g,离心20-30min。(注:根据组织单细胞悬液量确定离心条件,组织单细胞悬液量越大,离心力越大,离心时间越长,具体离心条件需客户自行摸索,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4.离心后,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稀释液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层。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 5.用吸管小心吸取第二层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层到另一15ml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 10ml清洗液,混匀细胞。 6.250g,离心10min。

7.弃上清。 8.用吸管以5ml清洗液重悬所得细胞。 9.250g,离心10min。 10.重复7、8、9,弃上清后以0.5ml后续实验所需相应液体重悬细胞。 注意事项: 1.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最好在取样2h内进行实验,样品存放时间越长,细胞分离效果越差。样品放置超过6h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 2.本实验最好不要使用高聚合材质(如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应使用无静电、低静电离心管及未经碱处理过后的玻璃制品,因为静电作用将导致细胞贴壁、碱处理的玻璃表面会变成毛面,影响细胞分离效果。 3.吸取过多的淋巴细胞层及分离液层会导致分离液交界处的粒细胞被吸出从而使混杂的粒细胞数量增加。 4.分离液用量大于组织单细胞悬液样本时,分离效果更佳。

实验七+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实验五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一、实验原理 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o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PAH) 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二、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人的外周血。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 2毫升灭菌注射器,离心管,吸管,试管架,量筒,培养瓶,试剂瓶,酒精灯,烧杯,载玻片,切片盒,天平,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2.器皿的清洗和消毒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均应用肥皂水洗刷,清水冲净,烘干后浸泡在洗液中至少2h,再用流水冲洗,烘干待消毒。 将已洗净、烘干的玻璃器皿装入铝盒或用纸包装,放入干燥消毒箱内;150℃1h。 隔离衣、口罩。橡皮塞,注射用针筒等则用高温高压消毒(15磅15min)。 3.药品 (1) RPMI“1640”培养基:称取“1640”粉末10.5克,用1000ml的双蒸水溶解,如溶液出现混浊或难以溶解时,可用干冰或CO2气体处理,如pH值降至6.0时,则可溶解而透明。每1000ml溶液加NaHCO, 1.0-1.2g,以干冰或CO2气体校正pH至7.0-7.2。立即以5号或6号细菌漏斗过滤灭菌,分装待用。 (2) 肝素:作为抗凝剂使用。称取该粉末160mg(每mg含126U),用40ml的生理盐水溶解,此溶液的浓度为每ml 500U。高压消毒8磅15min。 (3) 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阻止剂,它能改变细胞质的粘度;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称取秋水仙素4mg,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用6号细菌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冰箱4℃保存。使用时用1ml注射器吸取该溶液0。05-0.1ml加入5ml的培养物中,其最终浓度为0.4—0.8ug/ml。 (4) 植物凝血素(PHA):是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刺激剂。提取PHA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用四季豆的浸出液;另一种较复杂,最后制品为粉末。如用之得当,二种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盐水浸取法:最好用皮色四季豆,但其它颜色如红斑色、黑色.黄色,白色的四季豆亦可。取豆子20g,用水洗净可能粘附在种子外面的化学药物。先在水中浸过夜(4℃),次日倒去水分,将豆子放入组织搅碎器内,加30ml生理盐水,开动搅碎器使之成为粘糊状,向搅碎器再加70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置冰箱24h。然后以3000转/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5号除菌滤斗过滤,分装小瓶,冰冻保存。

各种动物或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操作说明和使用保存中的注意事项:

各种动物或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操作说明和使用保存中的注 意事项: 各种动物或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操作说明和使用保存中的注意事项: 本品为带有乳光或微乳光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是Ficoll 400与泛影酸葡甲胺。适用于从血液及组织匀浆中(小牛血清或人血清悬起匀浆的细胞 1X107/ml)分离所需细胞,在医疗和医学生 物中广泛应用。 其他人及动物多种比重细胞分离液。注:因不同种属不同比重分离液的细胞离散系数及细胞带电不同,所以用户在定制分离液时应提供所需分离液的比重、动物的种属及被分离细胞的名称。 使用方法 例:取新鲜抗凝血1ml,与全血及组织匀浆稀释液(LOT#:2010C1119)液1:1 混匀后,小心加 于2ml的细胞分离液之液面上,以1500-2000转/分离心(半径15cm水平转子)15分钟,此时离心 管中由上至下细胞分四层。第一层;为血浆或组织匀浆液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 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收集第二层细胞放入含细胞洗涤液 (LOT#:2010X1118)4-5毫升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后,以1500-2000转/分离心10-30分钟。沉 淀经反复洗2次即得所需细胞。(此方法效果较好,推荐使用) 注意事项

1. 启封后应置4?保存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2. 细胞分离液从冰箱取出后,不可立即使用,需待 溶液温度升至室温时,摇匀后使用。 3. 整个分离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8-28?且在无菌环境 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否则会影响分离质量。 应用 -从动物血液及组织中分离所需细胞 特点 -密度变化率依照Ficoll 400,泛影酸和氢氧化钠. -最佳分离溶液的密度为参照具体产品的标签 -生理学参数 -在低粘度时高密度 -无菌-即用型-溶液 产品规格 溶液水 PH 7.0-7.5 渗透压 280-340mOsmol/kg 内毒素 <5EU/ml 无菌已检测 保存期限 2年 贮藏 +18?-+25? 注意 TBD实验室的细胞分离培养基是敏光型的。这种培养基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应避光保温。由于 各品牌离心机的性能不同,国内南北地区温度环境和四季的差异,可能影响分离效果,用户可以 调节离心转数,调节离心的时间,摸索最佳的分离条件(具体分离条件各实验室自定)。组织,血液,细胞要求新鲜,避免冷冻和冷藏。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实验原理

人体的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通常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条件下给予药物刺激时,经过53-72小时可在培养物中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供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这种外周血培养方法是在1960年由Moorhead 等所建立的。 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血细胞中的小淋巴细胞处于间期的GO和G1期。在培养时给予药物刺激,可转变为淋巴细胞,随后进行有丝分裂。这样经过66-72小时短期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2年,Warfter 最先研究人类染色体。1923年,报道人类染色体的二倍体为48条。 细胞遗传学、组织培养技术为 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技术突破主要在于: (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PHA的应用:PHA 是从菜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大量的PHA具有凝血作用。如果适合,可刺激细胞转为母细胞,从而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应用:秋水仙素可阻断纺缍体截止于中期,使染色体个体大,结构清晰,缩短适度,细胞质粘度降低。 (3)低渗处理(水或0.075mlKcl)使红细胞胀破,白细胞胀大,染色体空间变大,易伸展,便于观察。 1956年,J.H.Tjio A.Levan 培养人胚胎组织细胞,计数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1960年,Moorhead建立人体外周血培养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跃进一步。1968年,T.U. Casperssan提出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植物血凝素(PHA),小牛血清,肝素,双抗,秋水仙素,低渗液:0.075Mol/L Kcl,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色液,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等。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4-7.6): A:Na2HPO4?12H2O 28.8克B:Na2HPO4?7H2O 2.164克 KH2PO4 2.67克NaH2PO4?2H2O 0.3克 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溶解于1000 ml双蒸水中 实验设备 2ml灭菌注射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除菌滤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