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那博大的胸怀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固执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致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人口的无限膨胀,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母亲似乎已经不能承受其重负。人类终于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导语4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1920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必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1、我国的人口国情

2、人口现状的特点

3、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

4、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目的、主要内容、意义、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2)农村人口多(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4)人口分布不均衡(5)男女性别比失衡

(1)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3)为社会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4)增加社会管理困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 我国人口已达54545万,是当时的人口大国,到1995 年已增加到11.6亿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

(1)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达65亿。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人口已达129533万人,其中大陆人口126583万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相当于美、英、法、澳、意、加、日7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2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洲的人口总和。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2)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据统计,我国每2秒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每天出生大约5万人,每年出生大约1900万人,减去同期死亡人口,每年净增人口大约在130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同第四次的113368万人相比,共增加1321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279万人。

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3)我国公民受教育的情况怎么样呢?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每100万人当中,我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大概只有4人,而美国的就有115人,日本就有160人。

(4)据统计,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例大约在10%左右。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大陆126583万人中,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8%。

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5)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已有一半的城市进入到老龄化行列。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老年化社会已悄悄来临。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6)由于地理、交通、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我国东量部地区人口稠密。我国95%以上人口集中在瑷珲一—兰州一一腾冲一线的东南部在占国土面积46%的这个地区,人口密度达200人平方公里,其中稠密地区达1000人以上,而这一线的西北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6%,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这材料说明了什么?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具有哪些特征?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口分布不平衡

人口基数大

由此看出,我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男女性别比失衡

基本特点

有同学认为:“作为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人口越多,人力资源就越丰富,生产力水平就越高,生产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②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人作为消费者,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人口过快增长,只能增加消费者,难以形成现实生产者,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议论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产生可怕的、毁灭性的后果。因此,我国在人口生育方面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这就是实行计划生育。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以控制,任其膨胀,最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而我国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人口问题?议论4、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原因教材P118第一段(1)(2)(3)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主要内容

教材P118第三段(1)——(4)意义(1)有利于发展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措施(1)增强人口忧患意识(2)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3)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二课时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多水少;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0%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国资源的利用情况沙尘暴大气污染!

水都变黑了!如此的景色还美吗?水污染这鱼还能吃吗?损失惨重啊!

树被砍伐光了!

土地荒漠化的重症区

噪声污染

你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1、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

2、我国的资源国情

3、影响

4、环境的作用

5、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危害、实质

6、我国的环境国情

出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7、原因8、措施

节约资源

1、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

2、我国的资源国情

3、资源现状的影响

(1)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1)我国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难度大、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2)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保护环境

4、环境的作用

5、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实质

6、我国的环境国情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表现:P122第一段10个(2)原因:由于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量(4)危害: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3)实质: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出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7、原因8、措施

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严峻

国家和社会公民青少年

(1)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2)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3)充分利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4)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公民要正确行使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权利,自觉履行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义务。

思想上+行动上(教材P124)

公民环保公约

节水为荣─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白流

慎用清洁剂─-减少水污染

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力

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

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植树护林──与荒漠化抗争

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做环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责

威海时常缺水,少时曾到过每月一个立方,用一位大妈的话说,也就是20桶水,超出用水定额的水价就涨到每立方水40元,而且每天限时用水。威海人已很习惯了节约用水,他们把洗菜、淘米、洗脸、洗衣的水,大盆小桶地存下来,用于擦地、冲马桶、浇花等,使“一水多用”,威海人洗澡大都去公共浴池,这样可节约一些自家的额定用水。

《威海缺水》

直播威海

环节一:阅读材料,发现问题

材料一:现在向威海市供水的4座水库全部降至死水位以下。米山水库总容

量是2.8亿立方米,现在只剩了600万立方米,威海市供水形势严峻。

问题: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

1、人口增长过速,供水能力增长过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我市目前情况看,威海市人口增加了6万,

月供水量却从11万立方米压缩到了5万立方米。

2、城市工业发展快,环保意识差,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短缺。

3、全社会尚未树立水患意识,市民节水意识差,水浪费现象严重。

再是“廉价”水带来的负面效应,水价偏低,在人们心目中早就形成了天

赐的“廉价”商品概念,不珍惜水,浪费用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材料二:

威海由于缺水,多年来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威海城市的发展,只

有解决了供水问题,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材料三:1、人口过多,消耗过大,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2、水污染严重,导致可以使用淡水资源短缺。

3、节水意识差,浪费严重,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材料一说明:威海市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材料三说明: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威海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说明:造成威海缺水的原因。

从上面的答案中寻找,制约威海市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环节二:分析问题人口环境资源污染、破坏消耗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影响人民的生活,

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为社会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增加社会管理困难。

影响人民的生活。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请总结:表格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节三: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含义2、要求3、原因4、措施

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明观:(1)、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人类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总+2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措施(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2点)(2)我国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两项基本国策)

(3)我国要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总结论)

(1)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热心环保,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国家青少年

(1)、发展是当前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先发展经济不管环境的破坏,等发展好了,回头再治理就可以了。”(2)、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停止开发资源不求发展。

1、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环节四:反思感悟

2、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水立方”不仅能利用雨水自洁,而且每年能回收雨水大约1万吨,这相当于我国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再次,“水立方”的膜结构使自然光得到了充分利用,省电效果显著。

请你用科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出出点子。

(1)、利用科技开发、利用新能源:水力发电、潮汐能、风力、太阳能、沼气

(2)、利用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污水回收、废物利用、海水淡化

※列举我国的基本方略、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基本国策:①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③保护环境④节约资源

战略:①西部大开发战略②科教兴国战略③人才强国战略④可持续发展战略⑤资源节约战略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⑦中部崛起战略等

张村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清水秀,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外人不了解张村,村里人也不富裕。恰在这时,一个实力雄厚的外商看中了张村,想在这里投资建造一个大型造纸厂。村民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赞成,也有的反对。

(1)假如你是本村的一位年老的村民,你的看法如何?

(2)假如你是本村的一位中年的村长,你的看法如何?

(3)假如你是本村的一位年轻大学生,你的看法如何?15巩固练习

在我们村办造纸厂会污染和破坏我们美丽的环境,环境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威胁本地的生态平衡,还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不赞同。

老年村民16中年村长

引进外资办厂可以促进我村经济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我们村的各项工作才有物质保障才能提高我们生活水平,无需过多考虑环境问题,所以我同意。17年轻大学生

如果外商同意以下条件,就应该引进。

(1)把厂址建在河流的下游和下风口。

(2)加大污水处理的投入,不污染和破坏本地生态环境。

(3)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

因为我们既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18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高中物理第十章热力学定律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3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解析:受地域环境的限制,风力、水力发电站不能在各地兴建,因而不能关闭火力发电站,故B、C错;受技术限制,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大规模被利用,所以也不能停止使用石油资源,故D错误. 2.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B ) 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能源,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 D.不断开发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但由于能量耗散,所以仍存在能源危机问题.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生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A )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氢能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但储存难、制备成本高,故①②正确.4.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D ) A.制作一个内能回收器,将散失在周围环境中的内能全部收回再利用 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 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政治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复习练习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济宁中考)2017年2月24日,傅明先市长在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要“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必须 (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杜绝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A.①③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 2.(2017·青岛中考)现阶段,雾霾依旧是百姓的“心肺之患”。致霾或多或少人人有份,治霾或大或小人人有责。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的是( )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孙某每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③刘某劝阻朋友不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烟台中考)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7·聊城中考)2017年2月23日,宋军继市长在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抓好水污染防治。开展徒骇河、马颊河等主要河流沿线综合整治,落实“河长制”,确保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我市建立河长制,体现了( ) ①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③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部署 ④积极落实“碧水蓝天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7·西宁中考)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 A.表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B.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 C.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完整word版)“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1 能源转化的效率 1. 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16%,意义:该太阳能电池可以把16%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意义:该电动机可以把83%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某锉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 %,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99%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35%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87%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2. 一台柴油机,有m kg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8. 0 ×108 J的热量。若损失3. 2×108 J的热 量,则该柴油机的效率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3. 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效率是( ) A. 25% B. 40% C. 75% D. 35% 4.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机器工作中,能量转化的效率一定小于1 B.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能量转化效率可以等于1 D.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心 5. 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内燃烧 B.加大送风量,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 C.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D.换用热值更高的燃料 6. 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工作的一种新型动力车。它上面的太阳能接收板的有效面积 为8 m2,天气晴朗且接收板正对阳光时,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钟能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 000 J,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压为120 V,可供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10 A。 (1)太阳能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 (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若转化效率是80%,且该车沿 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获得的牵引力是150 N,则该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m/s。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亿) 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候图)(2)二种不同种类小麦的分布位置。 简介春小麦与冬小麦播种与收割的季节差异。当地以种植哪种类型的小麦为主。 活动: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请判断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种类。当地有些地方种植冬小麦。 6.了解美国的“玉米带”: (1)位置: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与其它农业区的相对位置。 (2)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分析。——需水量的差异。(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河流分布图予以佐证。 7.美国在此地区,进行“玉米与大豆轮作”生产。 8.小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要求从书中找出。课文P54。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了解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 分析造成沙尘暴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牧、过垦导致植被破坏。

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认识脆弱山地景观中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态耦合系统 2009年5月27-30日中国北京 主办单位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美国康乃尔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协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IUCN中国办公室 ICRAF中国办公室 TNC云南办公室 会议主题 长期以来,学术团体、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在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或决策的制订过程中,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密切合作,以便全面认识不同环境要素对生物界的各种影响。美国自然基金委2001年设立的研究领域“自然和人文耦合系统变化动态”强调了认识社会文化-自然生态复杂系统的必要性。这个研究方向的设立旨在资助并促进“人文-自然耦合系统过程及人文、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多尺度、多学科的量化研究”。在此推动下,科学界也做出了向多学科、应用性为主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拟召开“认识脆弱山地景观中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态耦合系统”为主题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美国际研讨会。藉以此为平台,促进中美学者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其他中外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脆弱山地景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多部门协作。 本研讨会将邀请中美知名研究机构的社会学家、生物学家、水利学家、经济学家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喜玛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脆弱高山景观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脆弱山地景观保护的主要科学问题,本次研讨会设立了3个研讨主题,这些主题将为全球脆弱山地景观的社会文化-自然生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解与学习,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话题,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电站、核武器等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也是学生心存疑惑争于探究的问题.但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原子能、核能以及能量的转化、转移,虽然学生对太阳能很熟,但是没有原子核和核能为基础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因此本章应该重视核能、太阳能这两节内容的教学.教学中要尽量关注学生对于能量转移和转化事实的积累和认识,尽量让学生参与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知识和结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能源的不同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应用的两种方式,核聚变、核裂变,主要以视频课件为主.以核能为基础,教师讲解太阳内部的反应来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引导学生介绍太阳能应用的优缺点,能源革命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内容,而能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得出,能源与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3、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5、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优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优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基础强化训练】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 20% B 25% C. 30% D. 15% 2.以下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的是() A人口基数大B,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D.人口老龄化严重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控制人口数B提高人口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D.提倡晚婚晚育 4.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提倡晚婚晚 育④提倡少生优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出现右侧漫画中那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口素质偏低B新增人口多 C.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D.人口基数大 6.我国实施的与上题漫画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国策是() A对外开放B.保护资源 C.计划生育D.保护环境 【知能提升训练】 7.下图说明未来几十年我国仍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总数过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加剧④性别比例失 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右图是2014年7月15 日14时,“中国人口信息网”的“中国 人口时钟”显示的数字。时钟反映的我国人口特点是() 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老龄化加快④人口素质低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约13.7亿人, 居世界第一;60岁及以上的人口1.78亿人,比2000年上升2. 93 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和半文盲率从2000年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 ①人口总量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③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④人口性别失调⑤人口素质有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 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2.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 B.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 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 1. 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东北稻米质量好,市场上很受欢迎。由图可知,从1980年至2019年,水稻种植北界向北移动,种植范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这主要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水稻种植技术提高,使得种植北界向北移动。 2.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问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出现黑土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业生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并且混淆土地石漠化和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将土地石漠化等同于土地荒漠化。 下面两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不利于鱼苗成活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4.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对市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高端别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方案

创新·生态·价值 高端别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彻底终结、中国商品房市场走过了黄金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别墅市场突飞猛进,无论是产品创新、建筑规划、开发理念还是物业服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堪称经典的优秀别墅项目。 拿XX市场来说,其别墅发展历程亦是可圈可点:开创了XX独栋别墅先河的FXX,曾一举跻身“中国十大豪宅”,使得XX在中国别墅史上拥有一席之地;XX,将中国文化与别墅生活紧密融合;XX,将保温节能作为别墅的一大卖点;XX和XX橡树庄园,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别墅,使得每幢建筑都成为值得收藏的珍品……这些百花齐放的别墅产品,为高端住宅市场注入了一种鲜活的动力。 基于国家对别墅项目审批的限制,以及别墅资源自身的稀缺性,注定别墅将比普通住宅具有更高的居住价值与投资价值。但我们衡量别墅的价值,不能撇开当下的市场行情于不顾,只有更好地认清形势,才能更清晰地制定别墅产品的营销策略。事实上,由于全球经济萧条、国内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的影响,XX 别墅市场暂时陷入低迷,相对前两年的销售业绩,目前已相对保守。此外,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即便是处于金字塔尖的消费阶层,也开始有保留地花费自己的资金在消费品上。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我们要如何保证别墅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别墅产品又该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应该怎样针对别墅的投资价值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吸引高端人群的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答与解决的。 因而,本次研讨会将组织相关人士共同考察XX代表性别墅楼盘,以期对别墅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举业内集体之力,促进XX别墅市场更为持续健康地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训练题 教科版

思想品德: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训练题(教科版九年级)一、基础知识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________。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3、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______。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______。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_______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二、能力提高题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使北京、 天津、河北大部、山东北部等地区经常出现大范围的沙尘天 气,……看右图回答1-4题。 1、对沙尘暴的认识错误的是() A沙尘暴再次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沙尘暴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 源,破坏了环境 C沙尘暴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D解决沙尘暴的出路在于人类不在开放和利用自然资源 2、面对沙尘暴我们应该() A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好环境 B减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C把治理沙尘暴作为我国中心工作D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 3、沙尘暴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有() ①使空气质量降低②容易诱发多种疾病③使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④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都会遭到沙尘暴频繁袭击的原因是()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 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 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 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 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