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2933366.html,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思考

作者:瞿坤鸿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期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命题,正引发着广大教师生命激情与智慧火花的极大迸发。它的价值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突破,在于行动。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

一、共同学习——转换师生角色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前提

课堂要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转换师生角色也就成为必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

呼唤来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觉醒,是师生对话的先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即教学重在激趣、激情、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教会学生“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通过情感的交流加强师生的对话,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之魂。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必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人,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所以,教师自身也应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并且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肯定和表扬,要重视和珍惜其中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内涵;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

倾听,是师生对话的平台。李政涛在《倾听着的教育》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他怀着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容忍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张扬读者个性,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所谓“人读人异,人言人殊”。教师用一成

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甚至用“请君入瓮”法强迫学生接受预设的唯一结论,那是扼杀“读者个性”的。我教《垓下之围》,同学们都为项羽的遭遇而感叹唏嘘。项羽是不是英雄?有人认为项羽是举世瞩目的英雄,因为他重情重义,勇猛善战;但也有人认为项羽算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