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近代中国的思想派别简表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倡导者。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理论,他的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拉特克关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拉特克所倡导的教学论,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但重心是如何教。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 (1632)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代表作有《大教学论》 《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的主张,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裴斯泰洛齐受18世纪启蒙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他看来,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是由于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贫困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教育和文化知识的结果。因此,他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使社会各阶级的儿童,包括贫民的儿童都能受到一种合理的、符合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实际上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悲惨的生活境况。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的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专题四 一、温故知新 、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 产生 发展 打击 顶峰 危机 复兴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的思想: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

总评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名称 著作 主张 地位 4、近代中国的含义: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3)、重要朝代: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从1840年到194年,外国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说说其起止时间及结果? 名称 时间 结果 2、从1840年到1901年,丧权辱国是清政府的最大“政绩”,试问在这期间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 时间 条约名称 842 843 844 88 860 89 901 3、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它分哪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 阶段 时间 事 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救国方略。请问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打算怎样救国? 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救国方略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中华民国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 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情况怎样? 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临时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历史 考点归纳训练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区别

2012高考历史考点归纳训练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区别调研1(2011·安徽卷)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 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解析】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认为维新派是提倡西学的,而D也提倡西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等),实行君主立宪。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主张。B主张用中学救济西洋文明,认为东西方文化应取长补短,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的《述乱之现代人心》中的观点。C认为中学与西学均有其合理性,但不可以融会,符合维新派对待中西学的态度。D认为欧洲优越的原因在于科学和人权,即民主和 科学,属于激进民主派的主张。答案为C。 调研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本题易错选A、B两项。因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故本题选C。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故A、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与材料中的“君民一体”不符,排除D。 通关锦囊 中国近代史上坚持“中体西用”的派别 很多学生认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专用”思想,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倡“中体西用”的不仅仅是洋务派,早期维新派也提倡这一主张。早期维新派大多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与洋务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不仅承认中国的军事武器不如人,而且承认“人无弃才不如人,地无遗利不如人,君民不隔不如人,名实不符不如人”,因而提出“改科举”“采西学”“制洋器”,并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以 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至19世纪70年代,王韬、薛福成等沿着冯桂芬的思路继续推进,一方面大声疾呼发展工业科技,扶助民族资本,振兴商务外贸,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甚至提出仿效西方实行议院制度;另一方面,仍坚持“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进入19世纪90年代,“中体西用”说已广为流行。1893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刊行,其中《西学篇》中有“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之说。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专题四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一、温故知新 1、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阶段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地位 产生发展打击顶峰危机复兴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的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总评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名称著作主张地位 4、近代中国的含义: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3)、重要朝代: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从1840年到194年,外国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说说其起止时间及结果? 名称 时间

结果 2、从1840年到1901年,丧权辱国是清政府的最大“政绩”,试问在这期间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时间条约名称 1842 1843 1844 188 1860 189 1901 3、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它分哪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 阶段时间事 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救国方略。请问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打算怎样救国?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救国方略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中华民国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情况怎样? 1912年春,孙中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临时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过哪几条统一战线?起了什么作用? 1924—1927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7—194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

10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自考

2015年10月 17.1837年,福禄培尔开办了一所学龄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创办地在 A.勃兰根堡 B.柏林 C.巴登-符腾堡 D.萨尔 1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A.皮尔斯 B.詹姆士 C.杜威 D.卢梭 19. 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最显着的特色是重视幼儿的 A.初步文化知识培养 B. 感官训练C.日常生活练习 D.肌肉训练 25.多元智能 30.简述克鲁普斯卡娅论幼儿教育的内容。 32.试评述福禄培尔“恩物”。 19.杜威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做中思 B.做中学 C.教材 D.教法

正确答案:B(1分) 20.提出利用“恩物”使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是【】 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欧文 D.麦克米伦姐妹 正确答案:B(1分) 26.“思维五步骤” 正确答案:教材P223 这是杜威提出的。(1分)杜威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激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思维就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2分)关于思维的过程,杜威强调按照顺序分成五个步骤:第一,观察各方面情境设定疑难的情境;第二,确是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引起观察,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第四,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并进行推理;第五,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2分) 30.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正确答案:教材P225

(1)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2分) (2)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2分) (3)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分)(4)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1分)2014年10月 34.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正确答案:人的教育。教材P414 35.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有三个重要观点,分别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正确答案:教育即生长。教材P477 39.“恩物” 正确答案:教材P449 是福禄倍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 幼儿游戏时使用。(1分)他认为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 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因此叫做“恩物”。(1分)恩物一般共有6套,一般都是用木质或者绒布等材料制作的球体、圆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简答题 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 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辨析题 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手段。 正确,他们一张先进的俗气和军事结束,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第4讲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题点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B.社会保障 C.人权D.君主立宪 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 题点2新中国三大新型民主制度 3.至2012年底,西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610亿元,年增长率达12.6%。(《2012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层面看,西藏地区自1965年成立自治区以来稳定发展最基本的经验应是() A.实施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推动 C.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西藏地区人民世代辛勤劳动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执政党地位 B.属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C.类似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度 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

6.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的不同点有() ①经济基础不同②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③活动原则不同④分别属于行政机构 和立法机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新中国通过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部宪法都涉及地方管理方式。下列关于中美两国管理地方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②都保证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④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符合国家宪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题点3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 8.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红苗正,又是高干子弟(公安局长的儿子),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冲锋在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B.改革开放实行的初期 C.“文化大革命”的初期 D.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 9.十年动乱时期,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必须坚持现代化建设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0.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 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 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 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10.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近代教育家那些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家那些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教研前沿 2012-12-24 19:53 一、陶行知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果,我没有更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陶行知的教育观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曾国藩D.李鸿章 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洋务派 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2014?辽宁五校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2014?贵港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材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代表主要思想 康有为把儒家今文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①翻译《天演论》,提出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②对君权论进行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总体框架: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使人为永生做准备)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011选择)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对教育学的贡献中,最出名的为班级授课制 《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端论教学原则(直观,系统,循序渐进,巩固,主动,自觉,量力,因材施教)《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论道德教育(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劳动) 教育管理思想(国家的作用) 教育贡献及意义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教育家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主体) 《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公民教育理论 《爱弥儿》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教育贡献及意义 教育实践活动 裴斯泰洛齐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教育思想家论教育目的 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最后一本《天鹅之歌》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方法》论要素教育 “现代初等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张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并实践的教育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实践活动 明确提出把教育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提出完整理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道德教育理论 《普通教育学》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福禄培尔德国19世纪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 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中国近代史

赫德: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控制中国海关长达45年之久,深受清政府的信任,是英国侵华的代表人物之一。 洋务派: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洋务派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富国强兵。从19C60S-90S,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清政府与英、美等八国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1901年7月25日,因是年为旧历的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又因是洋历9月7日,又称“九七国耻”。《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府院之争”:指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不承认黎元洪的免职令。后黎元洪请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自此告一段落。“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张勋复辟:指张勋于1917年7月拥护清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借“调停”为名进入北京。7月1日,拥护清废帝溥仪在北京登基,结果召致全国反对。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组成讨逆军讨伐,张勋战败,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 《天津条约》:《天津条约》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入长江流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黄海战役:又称中日甲午海战、东沟大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进行的大规模海战。在此战中北洋水师失利,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日本得到了黄海的制海权,对甲午战争后期的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百日维新”: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历时仅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亦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8月,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段祺瑞决心以武力镇压西南护法,挑起了第二次南北战争。桂、滇两系军阀不仅在护法战争中勾结直系罢兵议和,而且破坏护法军政府,排斥孙中山,企图夺领导权。5月,军政府改组,改组后的军政府完全由桂、滇军阀控制,护法成为空名。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于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只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外商在指定范围内活动,进口货物征收高税额,限制出口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虽然曾经起自卫作用,但它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太平军北伐:1853 -1855年,太平天国派兵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率军北上,企图攻占北京,推翻清朝统治。但因孤军深入,最后全军覆没。北伐虽然失败,但它牵制了大量清军,在客观上对东征和西征起了支持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发起的反对北洋政府专制统治、要求建立真正的民国的运动。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