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浅谈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浅谈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浅谈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浅谈怎样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在养猪生产中,常常出现母猪受胎率低、产仔少、泌乳量低等现象,这和养殖户没有注重母猪的选择、饲养管理、适时配种等直接相关。

一、母猪的选择

养殖户选用的母猪要具有以下特点:抗病力强,省料,生长快,瘦肉率高,排卵多,产仔多,所产仔猪初生重大,乳头数多,泌乳能力强。

二、母猪的饲养管理

1. 科学建造栏舍。母猪的栏舍应设有运动场,让母猪充分运动,以增加发情次数。

2. 合理选用饲料。后备母猪阶段应精、粗饲料合理搭配,不能将母猪养得过肥或过瘦。如采用商品饲料饲喂,配种前用后备母猪饲料饲喂,配种后用妊娠母猪饲料饲喂,产仔后用哺乳母猪饲料饲喂。特别要注意不能用育肥猪的配合饲料喂母猪,这样可能会导致母猪不发情或产仔少。

3. 做好防疫工作。母猪除接种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外,还必须接种易造成繁殖障碍的疾病疫苗。栏舍必须每天清扫冲洗1次,每周消毒两次。

4. 加强妊娠期管理。妊娠母猪必须单栏饲养,防止大群

饲养时因挤压或打斗而导致流产或死胎。妊娠母猪临产前必须消毒好产床,产床还应有保温设施。

三、母猪的适时配种

1. 母猪性成熟与配种时间。地方优良品种母猪性成熟较早,一般3~4月龄、体重30~50千克时就达到性成熟,而引进的良种母猪及其杂交种母猪5~6月龄、体重60~80千克时才会达到性成熟。早熟的地方良种母猪在6~8月龄、体重50~60千克时配种较为合适;引进的良种母猪及其杂交种母猪在8~9月龄、体重达到80~110千克时配种较为合适。

2. 母猪的发情表现。地方优良品种母猪多发情明显,而引进的良种母猪及其杂交种母猪发情表现不明显。发情表现可归纳如下:①精神状态。母猪发情时,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表现东张西望、早起晚睡、扒圈跳圈、追人追猪、食欲下降、发呆等。②外阴部变化。母猪发情时,外阴充血肿胀并有黏液流出,阴道黏膜颜色多由浅变深再变浅。

3. 最佳输精时间。结合上述发情表现,结合以下几点掌握最佳输精时间:①掌握“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②母猪发情后,手压其臀部静止不动,3~4小时后即可输精。③母猪发情后,翻开外阴察看其黏膜颜色变化。初产母猪,阴道黏膜颜色稍微呈苍白色即可配种;经产母猪,阴道黏膜呈粉红色即可配种;如果是老龄母猪,阴道黏膜稍呈粉红色就可配种。

(作者联系地址:谢文生江西省宁都县固厚动物检疫站邮编:342814;王旭福建省南平佳联兽药经营部邮编:353000)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炎症:猪生产性能低下被低估的一个原因

炎症:猪生产性能低下被低估的一个原因 动物生产中盈利的最大化取决于家畜个体优越的生产性能,为确保家畜个体在基因水平性能表达趋于完美,须将炎症对家畜个体的影响予以考虑。 为使动物生产性能最优化,应限制促炎NF-κB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刺激Nrf2信号通路细胞保护因子的表达。 抗炎试验是机体对体内或体外由传染性病原体或饲料毒素入侵的物理或化学性损伤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动物体内的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可使其生产性能不断降低。 炎症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动物机体内出现炎症时可使其饲料摄取量减少(厌食),大量的能量被耗费在细胞免疫阶段而使得畜产品产量下降,例如:肉、蛋、奶产量的下降。 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仔猪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可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表1)。试验中,试验组中对仔猪腹腔注射了脂多糖(LPS)。LPS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β)的释放进而诱发炎症反应。 由表1 可知,仔猪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可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血液指标分析可知,断奶仔猪注射LPS后发生炎症反应时,皮质醇含量升高。这表明机体内在进行能量代谢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用来对抗此炎症。促进肌肉细胞生长肥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减少,这意味着断奶仔猪肌肉生长水平下降。 由表1可知,试验组中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集中表现在饲料摄入量的减少,及日增重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大约减少10%)。生产实践中,经常可见由炎症而导致的家畜生产性能低下现象,在断奶或改变饲料成分时尤其明显,猪肠道内的炎症反应可使其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 总之,临床炎症反应可阻止家畜生产性能达到最优化,进而影响饲养者的经济效益。 Niewold通过试验证实抑制猪肠道内的炎症反应可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因此他建议在生产中必须对家畜体内的炎症反应予以重视。 减少炎症的发生 转录因子NF-κB蛋白家族是介导炎症发生的一种最主要的介质,它存在于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内。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形式可有效刺激促炎基因的表达。 与此相反,作为抗氧化剂的转录因子---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Nrf 2可有效参与细胞保护。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Nrf 2主要通过介导细胞毒性的氧化应激来阻止其对细胞的侵害。

酸性硫酸钙替代抗生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酸性硫酸钙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艾景军 北京金道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酸性硫酸钙简介 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ate,简称ACS )是商务部以食品添加剂的方式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酸化剂,在商务部取得了进口食品添加剂注册登记证书。其研发背景是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M University) 获得当年克林顿政府预防“疯牛病”项目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数十位科学家历时1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具有强杀菌能力和低腐蚀性的获得FDA认证通过的食品添加剂。2010年8月由商务部有关单位引入中国,由我们具体负责ACS在畜牧、兽医和水产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推广工作。 ACS化学本质是一种微溶性ⅡA族络合物(AGIIS)的酸性溶液,其酸性强度PH值最低可以达到-3以下;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是强酸,却是低腐蚀性的。ACS中的ⅡA族络合物AGIIS,其元素排列结构与Ca(OH)2类似(见图1)。这种特殊的排列结构使得ACS尽管具有强酸性,但却是低腐蚀的,且是缓蚀的。因此被美国FDA确认是符合“GRAS”(通常认为是安全的)标准的。 图1 酸性硫酸钙的分子结构

2、酸性硫酸钙在美国的应用情况 ?即食肉制品的防腐剂:能有效杀死或预防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 内的嗜冷菌和中温菌,广泛用于牛肉、火腿、猪肉、家禽肉、薰肠、风干肠、肉糜等,用于延长货架期。典型用户如图2所示: 图2:ACS在美国肉制品行业典型用户 ?蔬果业:作为保鲜杀菌剂,在采摘后或运输前对新鲜水果进行喷洒,可增 加保质期,减少腐烂损失;作为杀虫剂,替代其它有害的软体昆虫杀虫剂,减少树叶和果品的霉变;作为果品烘干前切片时所用添加剂,替代硫磺,以消灭硫酸残留物,保持干果的色泽;作为蔬果罐装添加剂,在罐内直接加入制剂成品,可取消或减少加压杀菌操作,起到防止褐变的抑菌作用,减少罐装能源成本。典型客户DOLE(将凤梨、香蕉、皱皮瓜从夏威夷运送到本土);WENDY’S(发货中心浸泡处理、杀菌后用冷藏车分送各地连锁店);等等。 ?生肉屠宰业、肉产品加工业:因屠宰场作业程序,非常容易弄破猪、鸡的 肠道,造成沙门氏菌的感染,肉品无法保鲜并容易引发人类感染沙门氏菌。 应用ACS制剂成品对沙门氏菌有效抑制作用,达到控制细菌污染的目的。 典型用户包括:斯密斯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SFD)、Pilgrim's Pride 等。 ?畜牧业:产品添加到鸡的饮用水中,鸡的肠壁变厚不容易破裂,并提高鸡 的饲料转化率。以高岭土为载体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用于替代饲料中添加

2019年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生猪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进入5月份,猪肉价格反常地在淡季暴涨。一些地区农贸市场猪后腿精肉价格最高已卖到26元/公斤,比5月初每公斤18元上涨了四成多,比上年同期整整涨了一倍。猪肉的涨价可能带动整个食品链价格上扬。在这一波及全国的“涨”声中,结合去年粮油价格上涨的情况,可以想见,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民生问题不能小觑。 最近我们在江苏盐城进行的生猪产业现状快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生猪饲养正在复苏,但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生猪及猪肉价格波动情况 打开近两年生猪价格走势图,犹如坐过山车般心颤,是近十年来市场波动最频繁、振幅最大的一次。20**年农历新年刚过,生猪价格便直线下滑,6月中旬跌至谷底并开始有所反弹,6月平均收购价仅为4.63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在9月上旬生猪市场逐渐高出利润盈亏点,其后几个月的价格走势更是一路飞涨,猪肉市场零售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onmousewheel="return img_zoom(event,this)"> 生猪生产现状 受去年上半年养猪比较效益低,下半年天热又发生疫情,导致生猪大批死亡的影响,一些农户生猪饲养大为减少。9月份以后生产开

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 一是生猪饲养户骤减,养猪格局发生变化。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以来,无论是散养还是规模养殖,饲养户数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散养户减少了35%以上,规模养殖户减少了25%以上。原先1-2头的生猪散养户大为减少,空栏户增多;但规模养殖户养殖规模扩大,全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明显增加,呈现出“少养不如不养,养猪就要养多”的新格局。 造成生猪饲养户大撤退的原因有二:一是疫病、市场风险,农户信心受挫。20**年上半年行情不好,赚不到钱还赔钱;20**年下半年行情虽有好转,但是高热病流行,导致生猪大批死亡,血本无归,有钱难赚。经过20**年的一系列的冲击,部分养猪户已对养猪心生恐惧,而信心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外出打工,挣钱多还省心。养一头育肥猪需要3-4个月,不如在外打工挣钱舒服,有技术能吃苦的每月可挣千元以上,不像养猪那样累、那样脏。劳动力成本升高,进一步挤压养殖环节的利润,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是生猪饲养量下降,存栏减少。受2005、20**年猪价低迷和疫情影响,部分养猪户感觉养猪风险大、补栏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生猪存栏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据调查,今年1—5月生猪出栏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目前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以上。 三是近期可供出栏生猪不多,猪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不少养猪户害怕猪价下跌以及天热发生疫情,已

猪饲料颗粒大小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饲料颗粒大小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猪饲料的颗粒大小有二种表示方法:包括饲料颗粒直径和饲料粉碎粒度(原料的粉碎程度)。饲料粉碎粒度是影响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而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猪颗粒饲料;猪饲料粉碎粒度;粉碎机;颗粒饲料加工;猪生产性能 1猪饲料的使用 猪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其无法利用干草、青贮饲料或牧草中的养分。所以经常使用农场谷物为其单一的饲料来源(包括麦麸、米糠和玉米粉等),或者将这些饲料原料与一些营养性添加剂(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混合后制成配合饲料再进行饲喂。根据饲料形态的不同,配合饲料可分为粉料、颗粒饲料(图1)、颗粒碎粒饲料、膨化饲料、压缩饲料、液态饲料、流动性饲料及块状饲料等。 图1 猪采食颗粒饲料 猪饲料在养猪生产中发挥着多种作用。仔猪采食主要为满足生长和维持需要;成年猪采食饲料主要为满足维持需要和繁殖的需求;经消化后未用于动物生长、维持或繁殖的饲料以体脂的形式沉积于体内。 ⑴供生长需求:饲料可促进骨骼、肌肉和皮肤细胞的生长发育。 ⑵用于维持需要:饲料可提供猪正常活动和受损组织修复所需的能量。 ⑶用于繁殖需求:饲料可支持怀孕期间(从交配至生产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且高品质的饲料有助于提高母猪乳期生产性能。 ⑷用于育肥需求:饲料可促进机体在皮下、肌肉周围和体腔内生成和沉积脂肪。2 养猪生产中颗粒饲料的使用 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已应用多年,并且颗粒饲料已在畜禽饲养(包括猪的饲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猪的颗粒饲料可由单一的饲料或配制的全价饲料通过压制技术制成,制成的颗粒饲料通常呈圆筒形,且有不同的大小。 2.1 颗粒饲料对猪生产性能的有利影响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趋势判断与对策 ——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调查报告 贵州省畜牧局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养猪业是我省畜禽养殖的主体,它承载着广大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猪肉产品的大量生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推波助澜下,生猪市场价格从波峰滑向谷底,整条产业链上下空前紧张,广大养殖农户面对低迷的市场价格感到茫然,生产的组织者、畜牧行业部门对如何保证完成今年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深感不安。为全面了解全省生猪生产实际情况,为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谋献策,省畜牧局组织九个地(州、市)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对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变化的进行调研,并派出调研组赴贵阳、遵义、黔南、铜仁等地区对散养农户、规模养殖场(大户)、生猪营销协会、贩运商、屠宰场开展了抽样调查,现就各地提供的资料和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一、生猪生产及市场情况 根据本次调研和畜牧业生产统计资料预测,2006年2季度,生猪存栏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出栏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生猪出栏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季度养殖户压栏观望待价上涨,而市场价格仍继续下滑,在无力承受养殖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亏本出售,因而出栏数上升。但与

上年末比,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数及能繁母猪存栏数均有所下降,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下降16.98%,但其比重仍占生猪存栏数9.3%。 (一)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继续下滑 自2004年11月以来,我省生猪及猪肉价格一直呈回落走势,据全省19个定点集贸市场调查统计,5月份仔猪、待宰活猪、猪肉价格降幅较大,仔猪市场均价每公斤6.09元,同比下降43.24%,环比下降14.22%;待宰活猪均价6.47元,同比下降16.4%,环比下降6.36%;猪肉市场价格11.46元,同比下降6.98%。 (二)仔猪与母猪价格降幅较大,其降幅远大于猪肉价格降幅 根据各地(州、市)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生猪市场价格调查分析,2006年4月,仔猪价格比2005年10月下降25.38%,在生猪产品中降幅最大,其次是纯种母猪与二元杂母猪,降幅分别是22.41%和15.7%,育肥猪价格下降14.28%,其中二元商品猪下降12.93%,三元商品猪下降12.23%。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比,猪肉市场价格降幅小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2006年4月,全省猪肉市场均价为每公斤10.69元,比2005年10月的每公斤11.41元下降6.31%,其降幅远远小于生猪市价降幅。 表1:全省2006年4月与2005年10月生猪市场价格对比表 单位:元/公斤

益生菌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编号:20100140814701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论文题目: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营养免疫促进作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 院: 畜牧兽医学院 专 业: 动物医学 年 级: 2010 姓 名: 王凯 指导教师: 王术德 讲师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制 厚德 修身 精术济世

辽宁医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2011年12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Ⅰ) 1 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益生菌的概念 (1) 1.3益生菌的研究现状 (2)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2 材料与方法 (4) 2.1试验动物及分组 (4) 2.2益生菌 (4) 2.3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4) 2.4 试验设计 (4) 2.5 试验时间与地点 (4) 2.6 饲养管理 (4) 2.7 主要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 (4) 2.8 数据处理 (4) 3 结果与分析 (6) 3.1益生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6) 3.2益生菌对生长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6) 3.3常见病发病情况 (6) 3.4猪舍有害气体监测 (6) 4 讨论 (6) 4.1益生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6) 4.2益生菌对生长猪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6) 4.3 益生菌对猪舍有害气体的影响 (7)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益生菌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 本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0.4%的微生态制剂)和试验2组(添加0.2%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的抗体效价,降低料肉比、肠道发病率和死亡率。说明该微生态制剂能显著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益生菌;鸡;养分消化率;增重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之前有问过很多养猪户哪阶段猪群在夏季是最好养,养猪户表示夏季产房仔猪是比较好养,基本很少出现黄白痢。主要把母猪养好,基本就没问题。然而,夏季养母猪却不得不面临以下众多难题: 1.母猪受胎率低,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2.猪难产或分娩延迟产导致死胎发生,有的分娩时间延长(6小时以上);母猪分娩无力,胎盘或羊水滞留在子宫内使母猪分娩或流产后的易患子宫炎; 3.母猪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易发生便秘;分娩后泌乳量低,断奶后母猪瘦弱,断奶后不发情甚至持久不发情。 4. 产后容易感染传播病原,有的母猪甚至子宫炎症加剧。 综上所述表明夏天炎热天气对母猪的不良影响是导致猪场生产管理 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十分必要: 1、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发生热应激 可采取通风、喷雾、水帘等降温措施,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以促进蒸发和散热,传统式饲养的猪场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 2、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炎热天气,易导致母猪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营养成分跟不上,

无法正常满足母猪机体繁殖生产需求。而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夏季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母猪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建议在怀孕母猪后期80-114天日粮中添加1.5%牲命一号,此阶段是胎儿体重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添加牲命一号,可有效提高仔猪初生重及防止母猪产前产后瘫痪。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一号,可有效改善母猪奶水质与量,缩短子宫复旧时间。有条件的猪场还可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可增强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 3、供应充足的清凉饮水,抑制母猪体温上升 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清凉饮水在消化道内升温也可使母猪机体降温,夏季母猪饮水需求量加大,饮水不足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因此每天必须供给母猪足够的清凉饮水,使用饮水器的猪场,每天应检查饮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猪场应勤换水。 4、调整饲喂时间,提高母猪采食量 夏季母猪白天采食量减少,应调整母猪喂料时间,充分利用每天天气较为凉爽、母猪食欲良好的时段喂料。应避开炎热的中午,饲喂时间上午调整为早上7时,下午调整为晚上6点,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午餐需投料时可把饲料拌湿,提高适口性,提高泌乳母猪的食欲。 5、减少各类应激,降低对母猪的影响 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和刺激,尽量减少母猪转栏和怀孕母猪并栏次数,避免因混群打架导致流产和死胎的增加。尽量保持猪舍内外周

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 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 /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 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Stancic等(1993、1994)。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Matte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结果表明,添加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规模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指示精神,我局对全市生猪生产形势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一季度以生猪为主的畜牧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开局好、起步快的良好局面。全市出栏生猪120.52万头,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存栏309.86万头,增长4.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24.55万头,增长5.19%,占猪群的7.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3个百分点;仔猪54.56万头,占猪群的17.61%。近期,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严重亏损。4月底,毛猪价格跌至3.8元/斤,5月上旬,毛猪价格回升到4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8%;一等猪肉价格7.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42.3%;肉食品加工企业生猪边口收购价达1.6万元/吨左右,同比下降0.3万元/吨。目前,毛猪价格跌破了5元/斤的成本价,养猪全面亏损,散养农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45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50-200元;自繁自养购买饲料的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7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盈亏基本持平。由于毛猪价格低、疫病困扰、养殖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伤害了农民养殖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将对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猪肉价格过低,必然会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吃高价猪肉的历史迟早又会重演。 二是仔猪和种猪交易量大幅减少、价格大跌。4月份,仔猪和种猪行情应当是一片惨淡,随着毛猪价格下跌幅度加大,养殖户已经从少赚进入全面亏损,仔猪补栏量不大,因此,仔猪和种猪交易量进一步减少,价格大跌。优质仔猪6.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元/斤,同比下降65.8%;一般仔猪4.8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7.2元/斤,同比下降60%。2009年一季度的仔猪价格出现了罕见的与毛猪价格两者不同步现象。春节过后,毛猪价格呈持续下跌势头,而仔猪价格并未及时随活猪价格下跌而下跌,而是保持了反弹势头,直至3月底才出现大幅回落。仔猪价格与活猪价格不同步,将潜伏巨大的市场风险。优质种猪(公、母猪同价)4000元/头,同比下降1200元/头,下降23.8%,销售量下降60%,种猪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将可能导致2010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三是猪肉产品外销受阻、猪肉加工企业亏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沿海城市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猪肉需求量大大降低,无猪肉产品出口市场,致使外销受阻,外销量大大减少,以冻肉为原料的肉类食品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国外进口猪

母猪生产性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对比

母猪生产性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对比 针对近几年来客户对法系二元猪、法系原种猪生产性能的认可,对于部分省市养猪户在种猪选择方面还存在误区,过分重视体形外貌、注重高瘦肉率,从而造成生产上操作困难,造成经济损失,现对母猪生产性能对养猪经济效益举例分析如下: 序:现代工厂化养猪以周为单位安排生产 1)母猪的繁殖周期为:21.5周1.妊娠期:16.5周2.哺乳期:4周3.待配期:1周2)母猪年产窝数1.按繁殖周期测算:每头母猪年产窝数为2.42 2.按受胎率测算:A.母猪断奶后第一情期受胎率为80%B.第二情期受胎率为60%C.第二情期未受胎者淘汰实际生产中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为2.18窝 一.料肉比对养猪经济效益的影响例:A猪B猪料肉比:2.12 料肉比:2.221相差0.1每头猪生长到100公斤可以节约饲料:0.1×100公斤=10公斤可以节约资金:10公斤×1.8元/公斤=18元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年可节约资金:1600头/年出栏×18元/头=28800元饲养600头母猪的猪场年可节约资金:10000头×18元/头=180000元 二、繁殖性能对养猪经济效益的影响例: A猪产健仔:9.5头B猪产健仔:9头,每窝相差0.5头,每头母猪每年可以多产:每头2.18窝/年×0.5头=1.09头 饲养100头母猪年可多产:100头×1.09=109头 A.增加效益 1.可以降低仔猪成本:2000元(耗料)+2000元×0.2(其他费用)=2400元 备注:2000元为母猪的饲料成本。 2400元/(2.18×9.5头)=115.89元2400元/(2.18×9头)=122.33元 每头仔猪可以降低成本:122.33元-115.89元=6.44元 每窝仔猪可以降低成本:6.44元×9.5头=61.18元 每养100头母猪年可以降低成本:100头×2.18窝×61.18元=13337.24元 B.可以增加获利每饲养100头母猪年可产窝数:100头×2.18窝/头=218窝 每饲养100头母猪年可增效:可多出栏:218×0.5=109头109×100元/头=10900元 每饲养100头母猪可多获利:13337.24元+10900元=24237.24元 若饲养600头母猪可获利:24237.24×6=145423.44元 结论高繁殖性能低料肉比的母猪会产生高效益。 每饲养100头高性能母猪会增效:28800元+24237.24元=53037.24元 若饲养600头高性能母猪会增效:180000元+145423.44元=325423.44 建议养殖户引种时应选择健康的、高性能的母猪。

补中益气散——理统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

补中益气散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 (河南省康星药业畜禽疫病诊断中心赵兵中牟白沙)2013年5月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功。“气”具有:推动生长发育,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脏腑运动,推动物质运输等功能。气能生血,气旺,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化生血的功能也弱,还可导致血虚。血的生成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及气的充足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补血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上有“脾生血”的说法,也就是说补脾益气是养血的关键。而补中益气散就是一个补脾益气的良方。该方剂在母猪生产中应用广泛,长期保健给猪场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接下来将探讨一下补中益气散在母猪分娩前后保健的具体应用。 一、母猪分娩前的状态以及对仔猪的影响 母猪从发情、受孕、着床、分娩整个过程的机体状态,对仔猪的出生、数量和重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母猪分娩前的状态以及对仔猪数量的影响 1.影响产仔数的原因。 (1)输卵管的状态。如果输卵管气血瘀滞使全部卵子无法到达受精部位而导致屡配不孕,或者使卵子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受精卵减少而导致产仔数降低。 (2)母体子宫的状态。如气血瘀滞导致的子宫炎使精子在5h内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受精卵减少产仔数就降低,或者影响受精卵返回子宫后的着床,使受精卵着床数减少,产仔数低。另外,免疫排斥使早期胚胎丢失,但全部丢失时会导致屡配不孕,当部分丢失时导致产仔数降低。 (3)母猪自身的气血状态。胚胎着床后,母体的气血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唯一物质和能量来源,母体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都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溶解和后期胎儿的死亡流产。 2.如何解决实际产仔数远少于排卵数的问题。 要想解决实际产仔数少于排卵数的问题,就要防止母猪输卵管、子宫的气血瘀滞,防止母猪全身气血的亏虚。补中益气散中黄芪补气,陈皮理气,当归和营养血,党参、白术、甘草温补脾胃;该方剂能够很好的防止气滞血瘀,使母猪气血充盈。 如果能把上述问题解决好,就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即使将母猪的平均产仔数提高1个,全国繁殖母猪大约5000多万头,就可以增5000万头仔猪。 (二)母猪分娩前的状态对仔猪重量的影响 在品种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完全取决于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气血的量与质。尤其是产前一个月,是胎儿增重最快的阶段,母猪的气血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仔猪的初生重。此外,母猪产前的气血正常与否,还直接影响到初乳的量和质。而初乳的量和质又决定着仔猪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所以补中益气散应在母猪分娩前的饲料中定期添加或分阶段添加,可以使母猪多产仔,产健仔,并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二、母猪分娩后的状态以及对仔猪的影响 分娩后母猪的气血与乳汁、仔猪哺食、生长发育都有关。气血旺盛、顺畅通达,乳汁就充足,仔猪吃饱,生长快。 母猪气血旺盛、顺畅通达,产仔数多,仔猪健壮,相反母猪气血亏虚、瘀滞不通,产仔数少,成活率低。同样母猪的气血与仔猪相互影响,仔猪生长过程中必然要与母体争夺气血,进而导致母体产程过长而难产,或者产后瘫痪、缺乳、不发情,或者产前或产后不食、便秘。 三、母猪分娩后的中药保健 由上述分析可知,母猪分娩前后的气血状态是影响仔猪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同

生猪产业现状分析案例

生猪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去年,鉴于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实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据此,笔者对当前惠东县生猪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与探索,旨在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加快生猪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 (一)生猪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566983头,比2001年增长63.9%, 年均增长8.6%,其中,生猪存栏232011头,生猪出栏334972头,比2001年分别增长46.2%和83.7%, 猪肉产量23418吨,比2001年增长69.8%, 年均增长9.2%。2007年猪肉产量23418吨,占肉类总产量30294吨的77.0%, 是城乡居民肉食品的重要来源。2007年全县实现生猪业总产值42415万元,比2006年增长39.1%。 (二)规模养殖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流。由于比较效益差别和农村劳动力减少等方面的原因,惠东县生猪生产由分散养殖逐步向规模经营转变,并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流,据畜牧部门统计,2007年9月,生猪存栏51头以上的500户,存栏183000头,占全县生猪存栏数的75.3%。其中,存栏51-300头的350户,存栏53000头,存栏301头以上的150户,存栏130000头。 (三)抓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惠东县十分重视抓好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和积极扶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养猪专业户655户,存栏万头以上猪场3个,龙头企业2家,特别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进公司去年生猪存栏量达70000头,出栏量达130000头,实现产值2亿元,成为惠东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火车头”。 (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步伐加快。根据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要求,惠东县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去年积极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180万元,对东进农牧、平海生源公司、稔山大埔屯猪场、白花信昌种猪场、梁化厚得猪场进行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扶持。今年又对较具标准化扶持条件的莆田恒荣农村畜牧实业有限公司、梁化端丰养殖猪场、白花镇邢记综合农场、平山世兴养殖场、大岭镇彭白华丰养猪场等五个生猪养殖场(公司)向国家申报改扩建项目。通过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发展,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再生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减少了养殖污染,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作者:四川省渠县畜牧食品局蒋德彬发布时间:2014-08-30 点 击数:6 〖背景颜色:〗〖打印本稿〗〖关闭〗 有资料显示,在拥有100头能繁母猪的猪场,如果母猪具有优异的生产性能,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一年能多产生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怎样使母猪发挥出优异的生产性能?下面分析一下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以及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方法。 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观念、品种、环境、气候、管理、营养、疾病等。观念决定养猪成败,正确的养殖观念决定你坚持科学喂养的原则,决定你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意识,决定你正确发展的方向。品种、环境、管理、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力可用一个数学公式来准确表达:经济效益=(品种+环境+营养)×管理。 1.1 母猪生存环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高温明显对母猪生长不利;湿冷,会导致冬季流产率增高;规模化养猪产生的大量氨、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可能直接诱发各种疾病;群养环境的影响;光照、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量、栏圈建设等对母猪繁殖均有一定的影响。 1.2 管理不当的影响配种时间不准确;妊娠期间应激强烈;母猪过肥或过瘦;栏养缺乏运动;慢产是仔猪死亡的一个原因;老龄(10胎以上)产弱小猪、死胎的比例较大,仔猪生长速度较慢,死亡率较高;遗传因素,如特殊基因导致的隐睾、疝、排卵少、胚胎死亡率高等;流产、死胎是导致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直接因素。 2 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改进措施 2.1 抓重点首先要清楚各类影响因素对养猪成绩贡献的大小,全盘考虑,抓薄弱环节,提升总体水平。各因素影响力见下图。

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大方法

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大方法 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大方法 夏季高温使生长育肥猪的采食减少、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也使母猪配种率降低、窝产仔数减少和死胎增加。应采取适当 的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建议中小规模猪 场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如下: (一)猪舍防辐射降温措施 由于畜禽舍的热负荷约75%来自屋顶,因此通过对猪舍屋顶进行 防辐射和隔热处理,可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将猪舍顶部覆盖约10 厘米厚的茅草,并于其上支起遮阳网,二者相结合可减少猪舍的辐 射热,使猪舍内温度降低。 (二)冷风机降温措施 猪舍采用冷风机降温,冷风机在送风的同时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冷风机雾粒 覆盖范围内均有很好的降温效果,猪场可根据冷风机的降温长度(约15米)和宽度(8~10米),并结合猪舍的实际尺寸确定冷风机的数量。 (三)水帘降温 通过猪舍安装水帘进行降温,效果最好。 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购买前选好母猪至关重要。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要在育肥猪群中自留母猪。 (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 猪品种。 如育肥猪拟运往大中城市销售,或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合作,对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如长大二元母猪或者大长二元母猪,也可饲养培育品种母猪;如 果对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

养猪技术缺乏、经验少的养殖户,宜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能 强且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育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具备一定生 猪养殖经验,有技术积累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选择长大或大长杂 交母猪。 (二)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 相比而言,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 情症状明显,繁殖力高。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配种时间不 易掌握,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原 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不如国内地方猪种。 (三)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选择。 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 观选择。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型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 平直;乳头排列均匀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 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 明显跛行和蹄裂。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采集,送具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 进行取舍。一般应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格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一)向种猪场咨询,了解仔猪是何种杂交组合,疫苗免疫情况。 (二)注重体型外貌选择。凡身腰较长,腹部上收和呈扁圆状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丰满,背较平而稍宽以及皮薄毛稀的幼猪,一般 都是瘦肉猪的杂交后代。这种猪育肥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 (三)选购健康无病的仔猪。凡眼神好,清亮,鼻头湿润,被毛光泽,精神旺盛活泼,并常摇头摆尾,尾尖能卷,叫声清脆,不拉稀,粪成团,说明是健康无病的小猪。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

广西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区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目前生猪生产的现状到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研结合近十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区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生猪生产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也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养猪业在我区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区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从2000年以来,广西生猪生产和价格也同全国一样,生猪生产波动频现,价格涨跌频繁,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大冲击,也助推了CPI 的涨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猪肉市场,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困扰,生猪生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猪养殖是农民“钱袋子”之一,也是城镇居民“菜篮子”主要渊源。抓好生猪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供应,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规模养殖成为养猪生产主体。生猪饲养业在我国是传统产业,生猪养殖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经营,生产方式粗放,生产规模较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生猪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规模养殖的数量迅速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据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资料显示,2012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3%,但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49.3%以上。其中,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占0.1%,出栏量占35.2%。年出栏5000头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005%,年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26.9%。 散养户和小规模户急剧减少,规模养殖成为主导力量。2007年至2012年底,我区养猪户从433.71万户减少到288.62万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殖户280.37万户,比2007年减少34.5%,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64.7%下降为2012年的39.2%头;2012年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3896户,比2007年增加了61.3%,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21.6%提高为2012年的35.2%。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达到130家,比2007年增加了31家,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4.6%提高为2012年的8.4%。 (二)优势产业区基本形成。伴随优质安全生猪基地建设,我区初步形成了生猪养殖优势产业区。2013年年出栏生猪超过500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