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套K12】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配套K12】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配套K12】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配套K12】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

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

统思想。

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浅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8-04-24T10:38:28.8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作者:魏优 [导读] 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魏优(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4-0117-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有关历史知识中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不能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精髓。而微课堂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凸显出来,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整合课堂,导入衔接 虽然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究其本质还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发挥微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离不开传统课堂的内容。所以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就要注意整合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借鉴以往的教学框架,抓住历史教学的主题,将传统课堂的核心内容很好的加入到微课堂中。课堂设计在备课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有设计出相对完美的课程,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开头,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最快拉进课堂教学中,是微课堂需要研究的一点,教师要将微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动态的展示营造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之后知识的讲解进行简单铺垫。 例如在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节内容时,开始正式授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古代雅典的地理环境,将尼罗河、两河流域、黄河、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情况作介绍和对比,在播放这些内容的时候,最好有画外音作以讲解。色彩缤纷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 二、注重细节,突出重点 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该将所有的知识点往深处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更加需要学生抛开历史事件的表面,剖析历史事件背后所涉及的经济、政治等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在设计微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乐于探究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后获得对现实的思考,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关于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较难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就可以采取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进行教学,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魅力,更加深刻的领悟关键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部分内容时,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手工业经济的代表作品,按纺织类、陶瓷类、冶金类等进行分类,将每一类的代表作品做成连续的介绍视频,可以配以生动有趣的画外音吸引学生的兴趣,介绍这些物品的名称,产生的年代,出现的背景等等,声音和图像的双重展示,能够让学生迅速的理解相关的内容,并掌握知识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和书本上准确的归纳进行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相补,不断强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微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相补。在微课程的运用当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备课期间,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备课,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又要努力去学懂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以往忽视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成果。在学生反馈教学意见的过程中,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历史知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除了授课的过程,在练习巩固阶段也可以借助微课程来复习知识。教师可以将习题的样式设计得丰富多样,但内涵是一致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从不同形式的题目中把握一样的核心内涵,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成本小,操作简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自由进行操作,制作自己的微课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节内容时,讲授完相关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而问题的展示方法要借助微课程的设计,将吴淞铁路和唐胥铁路的大致路线和周边的景象展示给学生,并将史书上的记载附在旁边,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就能按照直观的图像和文字进行思考,获得自己的感悟,感受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艰辛,培养爱国情感。 微课程的教学方式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设计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用。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微课程,将历史知识融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感悟历史。微课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要继续普及,使教学实践的整体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 [2]李传绪.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

2015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

2015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 为了响应《东莞市微课与优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号召,为建设我市高效课堂教学特色资源,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市教学教研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实施学科大资源建设计划,中学历史教研学会已从去年启动“历史学科微课、优课征集和评选活动”。活动得到各校老师的大力支持,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2015年上半年,高中历史优秀微课与优课征集评选活动将继续深入开展,具体方案如下: 一、微课征集评选要求 “微课”是指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面向学生自主学习,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理解建构与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微型化、视频化、网络化、特色化等特点。 各高中以科组为单位,根据分配确定的题目精心设计,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教学环节,录制成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 1.内容要求 (1)本次微课制作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结合必修二中的62个历史概念,由教研室分配到各学校(见附件1)。 本次微课的核心目标是历史概念的突破;主要教学策略是历史细节教学。 (2)“微课”内容必须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指向明确;教学设计合理、内容相对完整、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价值。 (3)“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同时还必须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件)、评测练习(用于学生课前预习的诊断题、课堂效果检测的练习题,或者课后学生拓展延伸的练习题)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2.视频要求 (1)拍摄设备不限(如数码单反相机、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等均可) (2)声画同步;视频图像清晰,播放时没有明显的噪点,播放流畅;音 频播放流畅,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3)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版权等信息。

高中历史微课的优化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7-08-04T14:14:28.487Z 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10月作者:黄洪章 [导读]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重点探讨微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黄洪章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重点探讨微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教学设计;优化 微信,微博,微课,微时代,是时下热门。“微课”之定义虽仍有争议,但是并影响实际中的微课教学。胡铁生老师说:“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以此定义,微课其实就是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课程重新设计开发的一种教学记录。那么,如何设计微课?如何做到微课设计的优化?本文就以《阳明心学》为例,重点探讨在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的策略要点,同时谈点个人的认识与反思。 一、微课教学的选题 以微见大,微可足道。选题是设计微课的第一步。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如若选题不当,如选题太大,或是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又或是选取显性知识等,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学不到什么实质性内容,也会耗费教师精力,做了无用功。因此,在进行微课的选题时,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要选择符合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阳明心学”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4课《宋明理学》中的部分内容。本篇课文原来包括“儒学的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三个课题,其中尤以“阳明心学”哲理性强,思维含量极高,难以弄懂,也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同时,从学情状况看,也很适合那些年龄在 16~18岁的高中学生思辨学习。因此,将“阳明心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播放微课视频进行对比学习,集中学习,重复学习。 二、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主题确定后,具体内容选择哪些?应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和史料扩充的问题?一系列的设计问题摆在面前。一般来说,构成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在设计“阳明心学”时,适当参考人教版的课本,把它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既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成多个小知识点,又要为防止碎片化,要使人物及其思想更丰满些,于是把它分为“人物简介”“人物思想”“心学评价”三部分,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切入课题要迅速,因为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时或是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或是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阳明心学”微课是这样导入的:“话说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刺激了儒学的复兴。宋代名家辈出,理学兴起,明代再掀高潮,又出现了王阳明。王阳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其次,为增加微课的直观性,加深对阳明先生的理解,避免教材的呆板无趣,可增加王阳明名片:“人物简介,此心光明”。在世:1427年-1529年;朝代:中国明朝;籍贯:浙江余姚;头衔:心学大师;官职:南京兵部尚书;作品:《传习录》;事功:平定宁王之乱;镇压南赣、闽、两广盗贼(农民起义)[2]。 第三,“人物思想,阳明心学”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个核心内容。但是教材只简易介绍过“阳明格竹”的故事,但其它内容却无史料介绍,学生只读课本上抽象化的理论是不能理解、领悟其中含义的。因此,这一部分的微课设计应不惜笔墨。在学习“心即理”“心外无物”思想时,若不谈“岩中花树”,便可说无从欣赏阳明心学的胜景光华,因此微课可设计成在古典音乐伴奏下,品味“岩中花树”这段经典:王守仁与友人同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3]。”为优化微课的教学效果,可在此给学生一道思考题:“这和唯物论有什么不同?” “知行合一”是阳明先生的又一重要思想。但岳麓版却无从介绍,因此可参考人教版课本,在微课视频中显现,展现微课对课文的增补功能,用于充实阳明思想,也可知微课其实不微。 “致良知”也是阳明心学的精彩之处。课本只从理论上作说明,学生并不能更感性、更直接的领会其中之义。于是,在微课中可增补史料:“阳明先生与聋哑人杨茂的对话。”先生说:你的口不能说是非,你的耳不能听是非,你的心还能知道是非否?杨茂说:知是非。先生说:如此,你的口虽不如人,你的耳朵虽不如人,可你的心还与人一般。先生又开导说:大凡人都是这样的心。此心若能存天理,就是个圣贤的心;就算口不能说,耳朵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心若不存天理,那就是个禽兽的心;口虽能说话,耳朵虽能听见,也只是个能说会听的禽兽[4]。 这段文字对话,如不是以微课视频配音来展现,而是用普通的教学课件来投影,就会失去微课声情并茂、亲切感人的特点。微课的特殊功能更易感知何为“良知”,何为“心灵修行的圆满”,从而加深对阳明心学“致良知”的理解。 最后,微课和其它课程一样,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的最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心学评价,心灵智慧”。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不同评价。微课选取古代明朝皇帝明穆宗、近代梁启超和日本东乡平八郎、当今学者杜维明、余秋雨等对阳明先生的评论,要求学生以“人人心中均有一块明月,人人心中均有一个圣人”为主题对阳明心学进行评价。 三、微课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反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微课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更易诱发学生感知历史和思考问题。胡铁生老师说:“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5]。” 怎样做好微课设计的优化?首先,与传统教案或课件相比,微课选题要准确。其次,微课设计要精致,线索要鲜明,需要有合理的教学环节。没有导入、没有总结、没有互动等必备的教学环节的微课不能说是好微课。第三,时间要简短,时长不超10分钟,切入和收尾均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

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

微课的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微课的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无边界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特殊表现形式,拥有广阔的外延和多元的实施手段,如走班制教学、跨学科学习、混合式学习等,被认为是不可遏制的社会化教学潮流,教育公平将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无边界课堂系统”凭借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进一步突破传统“边界”的束缚,为教学对象提供更丰富、有效、便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它突出了无边界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特色,师生可以突破时空、知识模块、学科限制,通过查看授课视频,不论是完整实录还是教学切片或微课,以交叉学习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和提高,并可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在线教学课程系统的生成,是一种新型的智慧型学习和教研模式。微课是无边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堂实录、教学切片、电子图文、互动检测与反馈等要素整合,共同构成了无边界教学的知识内核。不与无边界教学相结合,微课就如飘零的知识碎片,有“找不到家”的感觉。同样,无边界教学也需要微课的信息化资源和课程系统的支撑,缺失了微课,无边界教学将失去更多精彩。微课与无边界教学的结合,恰好适应了各自发展的共同需求。 一、运用微课,实现教学时空无边界 高三文科班历史复习冲刺阶段,很多重难点知识需要串联精讲,但由于教师讲解速度快、连贯度高、知识容量和思维跨度大,即使学生手头有学案,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能全面理解、消化这些重难点知识。因此,总有学生课后愁眉苦脸地央求教师就某些环节单独讲解一遍,有时教师刚给一个学生讲完,没多久又来一个、再来一个……还有些学生则可能因为教师身边人满为患,无法刨根问底;也有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病缺课或“不敢当面问教师”而错过了及时“弥补”的良机……如何避免教学环节的简单重复劳动,又能因材施教,从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是很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无边界课堂系统提供自动录制和预约录制两种录课功能,能在不干扰教学,不给教师增加任何负担,并且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意见和隐私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录制所有预期和未预期的课堂视频,录制后会自动存放在教师的个人空间。授课教师不仅可以实时在线查看自己的所有课程视频,还能对课堂实录进行在线编辑,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步被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微课深受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欢迎并成为广泛运用的重要教学形式。文章在介绍微课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相关应用对策。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正不断向以为学生“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动下,依托于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而形成的微课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将高中历史教育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微课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已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以期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微课”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教学环节,以5分钟左右的微型视频作为学科教学载体,再加上各种微型课件和微型练习等教育资源而开展教学的过程。其主要构成要素是微视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课例片段,同时也包括与之相关联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练习、教学测验、教师点评以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应该说,微课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以流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主要从学生角度开展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微课教学具有主题突出、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反馈及时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将微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自主选择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或者疑惑的历史学习内容与教师在线展开讨论,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壱.导入 1、提问上节课内容:(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 训 2、让同学们观看PPT 中“十八大”关于道路的讲解,回答:道路探索的关键依 据是什么?答案:道路的探索要结合本国特征和实际。 二.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对峙,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何去何从,这是中国 共产党面临的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探路) 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从1927 年—1937 年,对峙是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那么对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结合预习思考,并且回答问题。答案:(1)两党对 峙(2)军队对峙(3)统治区域对峙(4)两个政府对峙 四.1927 年,国民党叛变革命,面对其武装镇压,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吓到,而是奋起反 ft发起了武装起义,也就是课本上提到的南昌起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0 页前言及第一部分,概述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按照原计划要继续南下,重整旗鼓再行北伐,但是南下途中遇到了一些状况,什么状况?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然后作答。 答案:状况:南下受阻;受阻原因:城市敌人强大,自身力量薄弱;说明:城市中心论道路走不通。 六.城市敌人强大,城市中心道路行不通,要想壮大自身力量,必须发动可以发动的力量,所以,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走向农村,并且在农村开展了土地革命。七.自主教材71 页,完成以下任务: (1)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意义 (3)土地革命的内容、作用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且纠正错误。答案略。 八.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发生了变化,探索道路,总结经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老师准备了两段微课,大家观看微课,然后回答问题。(微课见PPT) 首先来看第一段微课:(微课见PPT) (1)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联系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学生根据微课,思考问题,然后回答。(学生自主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正确答案见PPT。) 接下来看第二段微课,并且回答问题:(微课见PPT)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道路的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符合中国国情。 九.红军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对根据地发起围剿,红军前三次反围剿成功,第五次的时候失利,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 自主学习“长征”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1)长征的原因、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2)遵义会议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学生自主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且强调需要注意的内容。 注意: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因为: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党独立自主的解决党内分歧问题。 十.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回答,并且点评。正确答案见PPT。 十一.阅读《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感受遵义会议的英明决定。

微课的特色与创新

欢迎阅读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它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学讲”方式则是我们主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忙起来,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走上讲台,说我所说讲我所讲,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诣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把微课建设一个平台,进行校内、校际间资源共享。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 1 45分钟 2 需要: 教学, 3 U 4 、课 入浅出,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激趣性; 1、选取课题 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

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 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 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制作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微课,最终让教师从 是传统 现在农 由于课 分钟, 出, 基 微课 设有待加强。但是,微课引发的“翻转课堂”正在将个性化学习引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是现行教育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它将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微课”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形式一般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微课可实现学生的“自助式”学习。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上就能独立解决部分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题可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对于未弄懂的知识点,可再看教师的视频讲解,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学进度,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看视频的速度,随时调整进度,这样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参与度,实现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优生,则设置拓展练习,解决“吃

水循环微课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体以及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2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3)重点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难点:三种循环类型与实际的联系与应用。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名篇《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学习水循环的知识中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储备 (1)从存在形势看:认识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且能互相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最多。(3)陆地水又分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冰川水。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通过动画演示进行)生动直观 (1)海陆间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 (3)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 【课堂练习】

(1)请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天上来”和“奔流入海”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环节和()环节。不复回”的说法是()。(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黄河参与()循环。(2)据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问题:(图略) 水量最大的是(),水量最小的是()。海陆间大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陆地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地区。 三、水循环的意义 通过实例探讨揭示水循环的意义。归纳总结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2.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5.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四、小结 本次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下三方面的内容 1、认识地球上的水体。 2、熟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中的各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 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入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高中历史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实践探讨

高中历史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22T14:02:02.77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作者:曾红群苏丽英 [导读] 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入手,做好微课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提升技术含量的同时来确保教学的效果。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曾红群苏丽英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350014 摘要:利用高中历史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发挥良好效果。进行微课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服务,在进行微课制作时,需要切实提升微课内容的针对性,辅助学生学习。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入手,做好微课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提升技术含量的同时来确保教学的效果。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设计;运用探究;实践探究 前言:借助微课的优势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实,然后将重点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要从自主学习入手,运用好微课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与研究的基础上来掌握好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微课设计的要点 首先,教师需要完善设计流程。教师需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设计水平,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就要从选题、内容、规范、效果与运用情况入手,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只有不断提升微课的实用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1]。 其次,需要确保微课的短小精悍。从微课的设计过程上来说,就要从展现微小而全面的特点上来进行,虽然微课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作为课程内容,就要做好设计研究工作,融入新课内容,给学生设计出探究的环节,以此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微课设计的措施 (一)完善微课设计的各个环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增多,尤其是对于微课来说,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方法之一,有着比较理想的优势。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确保微课设计的合理性。 第一,要做好选题设计。进行选题设计能够为微课设计的开展提供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了微课设计的发展方向。有效的选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挥出微课的作用。一般来说,微课的选题其实就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实施求实的原则,避免过度的使用微课,而是要从课题内容出发,以此来做好运用工作。在进行策划以前,还要明确设计的方向,综合分析好教材中的内容,掌握学生的特点。 第二,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了教学设计的影响,在进行微课编排以前,教师就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重点,并根据主题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如学生在学习“明朝的内阁”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相关知识点出发,针对其背景、形成过程以及性质等方面入手,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通过在微课中融入真实的历史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这样也就难以展现出微课的针对性,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借鉴与研究,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做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工作,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内容时,其目标就是从近代变化史上来进行的,其中也包含了衣食住行等的发展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衣服的变化历史出发,给学生设计好微课内容。由于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好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情况。 (二)有效使用微课开展教学 对于教学方法来说,已经成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真实的历史知识。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就要从微课的优势入手,也就是说学生要在课前借助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来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相互探讨与合作的基础上来掌握好重点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带动了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通过采取微课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鼓励学生观看与学习的基础上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虽然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3]。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义务教育的发展下,班级授课制度逐渐完善,且在这一制度中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也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但是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使得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出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阶段的教育就要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来进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微课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且在没有外界的监督与干扰下,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根据视频内容来弯沉搞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教师也要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精心制作好微课内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虽然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但是学生能够借助不同的资源网来进行在线学习,在丰富了自身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4]。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微课借助其短小精炼的优势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去,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中就要保证微课设计的合理性,实现教育的目标。

对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内容的思考

对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内容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4-09T09:54:03.09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作者:胡文飞[导读] 微课是互联网的特殊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课已经成为支持互联网学与教的重要支撑形式。高中历史微课视频教学什么内容;微课的内容怎么处理;微课教学中只教学一个知识点,一个历史事件到底是应该把背景胡文飞(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第一中学贵州普安 561500)摘要:微课是互联网的特殊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课已经成为支持互联网学与教的重要支撑形式。高中历史微课视频教学什么内容;微课的内容怎么处理;微课教学中只教学一个知识点,一个历史事件到底是应该把背景、经过影响做成一个视频呈现呢?还是把背景、经过、影响各做一个视频呈现;微课中的材料如何处理?这些关乎上课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内容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16-01 高中历史微课制作是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托,把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借助录屏软件制作成微视频,这些微视频在3至15分钟以内,每一个微视频只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微视频制作好后主要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我在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内容方面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如何拟定高中历史微课的题目 微课的题目,即微课名称,要能体现这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过程与方法提出以下要求: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1]从这两部分目标中可以看出,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步,是要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第二步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1、呈现基础知识类的微课:微课名称主要涉及以下几大类:背景类微课主要讲述事件的起因。包括事件实施的目的、条件、当时时代背景(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受到前面哪些事件影响等。经过:就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思想史部分体现为思想家的主张、改革中则表述为改革的措施、在会议和条约中都表述为内容。 2、侧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类的微课:特点类;演变类(发展历程);比较异同类。对历史事件的特点归纳,主要是从事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中提取,归纳、概括得出特点:如这个事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包含在背景中;事件的发展趋势,规模大小、时间长短、形式、手段上的特点都包含在内容中;事件的地位,实质、还有产生什么影响则从事件的影响中进行归纳。演变类(发展历程)微课,虽然讲述的也属于事件的经过,但它强调的是历史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归纳。 二、对于微课中的内容处理 1、演变类微课中的知识点不宜深讲、细讲,只需要围绕事件发展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讲述即可,如果需要细讲的那个阶段可以单独做一个微课视频。演变类微课包含了历史事件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如果在教学中,把某些认为重要的阶段突出强调,而有些阶段简略概述,这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比如我在制作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中,讲到井田制,开始我从四个方面去考虑这部分内容:井田制出现的原因、性质、井田制下公田和私田、井田制瓦解,这样细讲后发现对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在脉络上不是很清晰,后改为从性质上阐述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到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名义上)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出现。 2、高中历史微课教学是否渗透学法指导的探讨。我认为是否渗透学法指导,主要看渗透的学法指导与教学内容联系是否密切,因为微课教学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的那个知识点进行,如果渗透的学法指导超出教学知识点,则不适宜渗透。我在制作军机处的特点时,从传便密高四个方面讲述特点后,作了一个特点的学法指导,从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影响中概括历史事件的特点;还可以从发生什么变化;以什么形式为主;种类多少;主要手段是什么等方面进行概括。微课时长6分钟多一点,学法渗透耗时1分多钟,由于没有具体事例,讲得比较空洞,并且讲到的很多特点在军机处的特点中并无体现,有形式而无实际功效,最后决定删除此内容。 3、高中历史微课制作中知识点是否应该分割。我们在教学历史事件时,主要围绕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教学。那我们制作历史微课时,到底应该是制作一个微课把事件从三个方面讲述呢,还是把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各做一个微课呢。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微课我们在高中历史微课问卷调查中有涉及,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这两种类型的微课喜欢的程度相当:认为应该把背景、经过、内容放在一个微课视频中讲的占48.3%;认为应该做成三个视频讲的占51.7%。我认为可以看教学的这个事件背景、经过、影响包含的内容多少,包含的内容多,则教学的时间长,可以考虑分割为三个微课。另外还要考虑事件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联系是否紧密,联系紧密时间再长也不能分割。比如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如果把它分割成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内容、影响几个方面,这样如果你讲影响时一会儿加进背景的内容,一会儿又提到它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把一个历史事件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应该追求小而进行割裂。 4、高中历史微课教学中的材料如何处理。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多以讲授型为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重视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高中历史微课教学中常常用到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我们在高中历史问卷调查中对同一历史信息,可以用图片呈现、原始文字材料呈现、结论性的语句呈现、对那种呈现方法最好做了问卷调查,认为用图片呈现最好的占18.3%;认为用原始文字材料呈现最好的占51.7%;认为用结论性的语句呈现的占30%。历史图片中承载的历史信息,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史实,才能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由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把握给他们呈现历史图片的意图,也就无法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这应该是学生不喜欢用历史图片作为材料呈现的原因。 微课是互联网的特殊产物,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学与教资源新形式、新形态、新生态。微课是具有碎片化、结构化、可视化、非线性等互联网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课已经成为支持互联网学与教的重要支撑形式。目前实施微课研究的大环境已经具备,基层地区的教师制作微课主要受到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基层地区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们不是不想做,而是无从下手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