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人教版教案)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人教版教案)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人教版教案)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人教版教案)

【课题】第五课自我新期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较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懂得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会更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关注社会、观察他人、认识自己并且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能力。

○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多方面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晓人类的美应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明确几种认识自己的恰当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了解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知道发掘自己潜能的一些方法。

○知道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较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努力、完善自己。懂得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会更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2.难点: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教法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预做课本问题。

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以下有三个候选人,请你选择日后能造福人类的人:

1 笃信巫师,有两个情妇,有多年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晚大约要喝一公升白兰地,曾经有吸食鸦片的记录;

3 曾经是位国家级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他们分别是: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之一——丘吉尔;一个夺取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希特勒。

由于学生判断的误差,导入新课。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

名言欣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一、自我新认识

青蛙的故事:森林中举办“大”比赛,老虎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的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致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思考: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其自身发展而言,尤显重要。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

归纳: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故事:有一位姑娘,常为自己的长相不美而自怨自艾。有一天,一位心理学家与她做了一番长谈,,末了叫她去买一套漂亮的题的新衣服,请发型师做个好看的发型。然后,星

期二晚上到他家参加一个晚会。星期二这天,这位姑娘发式得体,衣衫合身。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去做,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笑容可掬,举止得体,还发挥了幽默的谈吐,令她成为晚会上最受欢迎的一位客人。晚会后,新认识的朋友们争相与她交往,焕发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展现出身上蕴藏着的青春美,同前面判若两人。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是谁让她变美的?”

归纳: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故事:孔雀和朱娜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以她的歌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而她的声音非常难听,别人都笑话她。朱娜安慰她,说她有美丽的羽毛是别的鸟儿所不能比的,但孔雀还是很伤心,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死去。

归纳:面对自己:

①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绝望;

②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将会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

③因此,全面认识自己。

故事:橄榄树和无花果橄榄树笑无花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换叶,一阵大雪下下来,无花果因为落尽了叶子,雪就无法落在它身上。而橄榄树满树都是叶,雪就落到它的枝桠上,压断了它的枝桠,夺去了它的美丽和生命。

归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不必为此沮丧,也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故事:非洲加纳,一位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到:“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老师讲解: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绝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故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归纳: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名言欣赏: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归纳:要做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途径1 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事例:同学说我性格火爆、自私,其实有时我也挺文静的,我也没那么自私啊,唉! 归纳: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途径2 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议一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归纳: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活动:小调查

班主任眼中的我:

班长眼中的我:

科任老师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

我在集体中的角色表现:

归纳: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途径3 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课堂小结:古希腊有一句名言:“人,认识你自己!”简单而又朴素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认识自我是为了扬弃自我、改变自我,使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认识自己的方式种种,只要我们的方法正确,就能够实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课堂练习:(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你知道吗?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死时曾表示愿意将大脑捐献出来供人们研究。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爱恩斯坦的大脑使用还不到全部的10%,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大脑使用都不到10%,那作为其他的普通人用了多少?有些人不到5%,有些则连1%都不到,这说明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

2.认识自我的途径 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通过他人了解自已;

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民。

1.自我新认识

全面的眼光

发展的眼光

大脑至少有90%被荒废掉,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想一想:爱恩斯坦使用不到10%的大脑就可以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如果我们多开发1%,那么结果会怎样?

根据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部开发,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拿14个博士学位,将百科全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的阅读量可以达到美国图书馆藏书量——1000万册的50倍。

一点不夸张地说,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得以全部发挥,他将完成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事情,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大脑,拥有能成为爱恩斯坦、比尔〃盖茨的大脑,而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如何开发自己的大脑,开发了多少。

归纳:人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犹如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

每个人自己就是一座宝藏,那里有源源不断的能量等着你去挖。

第二框发掘自己的潜能

一、认识自己的潜能

什么是潜能?学生自主学习P51相关链接。

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

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

猜猜这是人哪方面的智能?

图片:大力士兴骄车——身体运动智能。

图片:刘翔跨栏——身体运动智能。

图片:传奇数学家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数理逻辑智能。

图片:周杰伦唱歌、朗朗弹钢琴——音乐智能。

图片: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月球也在围绕着地球公转——空间想象智能。

图片:友人握手——人际交往智能。

图片: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语言智能。

活动:秀出勇敢,自信的你。

小常识: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体现,特长只是潜能表现出来的冰山一角。浮出水面的部分属于已开发的能力,约占全部智能的5%,而95%潜藏在水底的智能属于人的潜能。就算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天才,一生也不过运用了他们不到10%的潜在智能。

归纳:特长≠潜能。

二、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故事:一个经营很成功的日本企业家,为了保持良好心态,激发自己的潜能,他录下自己讲的一段话:“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我身体很健康,工作很顺利,我很走运。”几乎每天都放给自己听,以激励、鼓舞自己。

归纳: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积极暗示法。

故事:有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用沙子堆城堡。一位长者走过来问:“你在玩沙子吗?”孩子说:“不,我是设计师,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堡。”多年后,这个孩子果真成了一名著名的建

筑设计师。

归纳: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能够激励

自己的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目标形象设计法。

故事: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归纳:只有实践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反复实践法。

课堂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懈地拼搏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就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的人生就会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课堂练习: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二框发掘自己的潜能

1.认识自己的潜能

2.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3课时

认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能,以便更好地更新和完善自己,向理想中的自我前进。那么,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猜一猜:他是谁?

他,被称为“乐圣”。双耳失聪,却创造出了《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辉煌的作品。——贝多芬

中国水稻专家;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获得者;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开国总理。——周恩来

……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唇枪舌剑:追“星”利弊谈。正方:追“星”利大于弊;反方:追“星”弊大于利。

小提示:

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归纳: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我们理想中的形象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表,大方的举止,其中还有一些人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执著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善于要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不同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二、面对新期待

我们现在是初中生了,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社会对我们都有了新的期待。我们也都期待着自己有美好的未来,每个人的自我期待中都包含着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希冀。

活动:我是初中生了,他人、社会对我有着怎样的新期待呢?

父母对我的新期待:

老师对我的新期待:

同学对我的新期待:

朋友对我的新期待:

邻居对我的新期待:

社会对我的新期待:

小常识:未来十大热门职业同声传译、3G工程师、网络媒体人才、物流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中西医师/医药销售、报关员、注册会计师。

据不完全统计,有资料显示我国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职业:

1、计算机软件开发 6、证券经纪人

2、建筑承包 7、广告人

3、律师 8、特种养殖(种植)户

4、体育影视明星 9、整形医生及美容师

5、注册会计师 10、公关人员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有美好的未来,每个人的自我期待中都包含着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希冀。你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呢?

活动:完成P56页表格,四个人分成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一分

钟演讲:假如我是……”。

辨一辨:甲:确立个人成长目标:只要从自身需要出发就行了。

乙:确立个人成长目标:只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就行了

提示:两人的说法都是片面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个人成长的我沃土,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需要和自身的需要,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三、未来新规划

三年后、六年后、十年后,我们可能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业绩、能力、品质?让我们一起畅想未来。

小常识:成功者的四大习惯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清楚地了解做每一件事的目的。

3、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4、制订计划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所做的事情。

教师寄语:作为初中生,主要任务就是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课堂小结:同学们,关于“自我新形象”的话题暂时聊到这儿。面对活泼可爱的你们,面对欣欣向荣的改革大潮,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因为有家,你们会成长;因为有梦,你们会飞翔;因为有你,祖国更兴旺!让我们祝福我们的未来——明天会更好!

课堂练习: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三框自我新茢

1.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2.面对新期待

3.未来新规划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在认识自我,了解每个人都有潜能之后,对自己有更新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未来,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了大量的故事、名言,让学生在期待、向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自己的未来,从而增强自信心。

5-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 条件)和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 ②、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 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②、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 航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③、通过与郑和航行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惟利是图的本质;感受学 习探险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通过比较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先进性; 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 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开辟新航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纪念地理大发现,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 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 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讲述内容】 一、东方的诱惑 设问: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 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 “发现的时代”。 设问: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假如你们是当时西欧的各阶层人士,你们为什么 要开辟新航路呢?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根本):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的需求 日增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 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指导学生P22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 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 女主人手下是书。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 之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 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第四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3.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是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的……………到……………中心的 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表示。 2.在右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凸透镜成像 规律 1.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u >2f 已知物体AB,箭头表示物 体的倒立或正立,物距表示物 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表 示,由图可知,U>2f。以A点 为例,它可以反射无数条光,当然也包括三条特殊光线,从A点反射的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从A点反射的一条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由图可知,两条折射光光线一点,该点即为A点的像点A’。B点在主光轴上,其像点也在主光轴上,AB垂直 主光轴,A’B’也垂直主光轴。因此,物体AB所 成的像的特征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的 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

2.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f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

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扮演角色、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的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打断了他们的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通过透镜看世界word教案3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1.人眼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像, 2.眼睛和照相机成像时的调节作用有什么不同? 眼睛照相机调节作 用 3.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所以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感到模糊。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它使光线_____后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因而要戴_______,先对光线______,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学讲过程: 一.望远镜 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注意:透镜要轻拿轻放,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

应禁止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 要避免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 (1).原理: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倒 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 虚像,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 的原理。 (2).动手做: ①用两个的焦距不同凸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物体远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恰在目镜焦点以内附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②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合(焦距不同)组合成望远镜。 观察这两种组合所成的像倒、正是否相同? ③望远镜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前者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宇宙空间图片。 二.显微镜 (1)原理:用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F u>2f F 开普勒望远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案【教案】

利川市第五中学一年级__历史_学科集体备课 教案 第5次教案

学案5开辟新航路 [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学法指导】 1、本课分别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除认真阅读教材外||,也要注意老师在学案和教学中补充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图表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2、建议同学们采用列表的方法||,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与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与影响进行比较||,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知识巧记)本课结构 一个目标: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背景: (1)四点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思想因素||。 (2)两个条件:主观、客观||。 过程: 一个中心 两个国家、两个方向: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 影响:(三点)对欧洲、对世界、对亚非拉 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在这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旧航路: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

2、客观条件: ⑴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和计算经纬的星盘的应用; ⑵造船技术的进步:已出现了新型的多桅帆船; ⑶地理知识的增加:欧洲开始流行地圆学说和地图的绘制; (4)武器装备的改进||。 3、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15世纪末||,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希望获取海外财富;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 合作探究二:完成下列表格||,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人物国籍航海路线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葡萄牙1492 哥伦布意大利西欧-美洲西班牙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西欧-好望角-印度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葡萄牙环球航行西班牙 思考: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精讲突破) 第一||,两国都位于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 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 第三||,两国已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四||,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合作探究三: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还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的爷爷是一们眼镜制造商。一天,他正 在玩镜片,心想:一个镜片可以使物体放大一些,把两个镜片摞在一起会怎样?于是,他一 手拿一个凸透镜片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看地板上的花纹,当他的手上下移动时,地板上的花 纹便忽大忽小,他把镜片的距离固定,花纹一下变得又粗又大。詹森拿着镜片跑到花园里, 看到树叶上有一个小甲壳虫,他把两个镜片的距离拉开,一看,哟,小甲壳虫简

直成了一只 小鸡!后来,詹森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铁铁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关于显微镜,你又 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望远镜;(2)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3)显微镜;(4)欣赏:奇异的微观世界。 一、望远镜 讲望远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远处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引入了望远镜。 照课本P81介绍望远镜的结构。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对于视角的问题,只要作简要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主要还是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 课本中主要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望远镜,扩大学生视野。 活动:阅读课本P8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起码到看得最清楚。你能看清元老睥物体吗?如果不以有,将两处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

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设计

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本科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后果; 了解四次重要远航经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 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作答—分析的引导学习的方式,培养学 生不断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 扩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指引学生深入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 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 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 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和对其评价问题 四.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背景,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建议教师把重点放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中。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设置疑问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知道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生:略 师(说教材):经过学习我们知道,第一单元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我们要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概念做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

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扩张时代的时间及含义、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的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的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打断了其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两幅地图《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师生互动:同学们认真对比这两幅在不同时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说说它们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有什么区别? 15世纪绘制的地图与现在的世界地图相差很大:七大洲中只有欧洲、非洲、亚洲三大洲,四大洋中也没有太平洋;16世纪绘制的地图虽然大陆形状上与现在的还有所不同,但是基本轮廓已经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没有区别了。 那么这两幅地图说明了什么? 说明15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对世界理解不完整,16世纪中期的时候已经基本了解整个世界的状况了。 导入:到16世纪中期的时候,欧洲人已经知道了世界的基本结构,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壮举:环球航行,之所以要环球航行,又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这就是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 自主探究1: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我们称之为旧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航路指的是什么?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转往欧洲。(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自主探究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2导入框内容,思考:什么是新航路?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4.7通过透镜看世界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本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故事导入: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 播放图片,说明望远镜和显微镜在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因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因此学生在得知本节课的内容后通常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本节包括两个“动手做”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两个凹透镜。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对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一些疑惑,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如果未得到解决,则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动手操作阶段。因为这一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教科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教师不必限定学生的操作规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操作之前,可以强调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首先,透镜属于玻璃制品,为了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应该让学生在简易光具座上进行操作,并轻拿轻放,这样也利于使多个透镜光轴重合。其次,应禁止学生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以免玷污,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的习惯。此外,要避免学生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因为透镜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做不同的尝试,包括采用两个凸透镜、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两个凹透镜、多个透镜等多种组合,其中还可以对透镜焦距作选择,对观察方向作选择等等。在实现望远或者显微功能后,可以让学生改变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望远或显微效果的变化。 在各组学生都已经调整好自己的望远镜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同一个物体,如在实验室的讲桌上立起一本书,让学生用望远镜观察上边的页码等等。这样的环节旨在增加学生的动手兴趣。在操作基本完成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心得,总结出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并回答动手做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完整的,教师应给予总结。但是,对于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的剖析,已经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范畴,可以不做深究。 教科书提供了较大版面以及图片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各种类型以及观测效果。对于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介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系列图片,体会自然界的奇异与和谐,例如因为太远而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月球上的环形山,因为太细微而无法感知的西瓜表皮上的绒毛等等。此外,可以比较肉眼和望远镜、显微镜这些仪器的分辨能力的差别,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扩展人类视觉的能力。正常人眼最多能分辨大约为 0.1mm 的细微物体,而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直径数量级为 10-10m 的原子;人的正

《开辟新航路》的教案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教案 浏阳市第五中学唐新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状举。 (3)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2、过程与方法 课前: 学生搜集哥伦布等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资料,增强对新航路开辟的感性认识,学会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课堂:1、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探究、表格归纳、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比较法、讨论法开展历史教学。 2、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航海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3、设计核心问题,制作学案,提供历史材料,开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异同及其差异的根源,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课后:动手绘制航海地图和完成相关练习,掌握运用迁移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学习航海家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 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指出它的两重性,学会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历史是稳定凝结了的现实,而现实则又是正在流动变化着的历史。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起源于“新航路的开辟”。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新航路。 打出幻灯片“热烈庆祝《开辟新航路》的新闻发布会胜利召开” 师:热烈庆祝《开辟新航路》的新闻发布会胜利召开,我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节目主持人,下面邀请四位航海家前排就坐(课前进行角色分工,要求他们在搜集有关航海家的航海资料)(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Sailing》)作为背景音乐。 一、新航路的开辟 师(讲述,学生上台表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出发了······ 学生甲(边讲边进行动态演示):我是迪亚士,经过十个月时间的准备后,我找来了四个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长一起踏上这次冒险的征途,并于1487年8月从里斯本出发,率领两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

《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生已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简单应用,能熟练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个别同学还问到用两个凸透镜放大物体会怎样的问题,可见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浓的兴趣,这节课就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配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2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1个。每次使用两个透镜,一前一后,并调整透镜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物体,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1两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组合。 2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在前,20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3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在前,5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指导,调节两透镜间的距离,透镜到眼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 1、望远镜原理 (1)开普勒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长,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从而使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 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例如,有的同学会提出,为什么望远镜成的是缩小的像,而我们却看的更清楚了呢?这就需要讲解一下视角的问题,如图。 望远镜虽然没有把物体放大,但成的像离物体很近,增大了视角,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放大了,变清楚了。 问题2:为什么我见到的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 (2)伽利略式望远镜:

哲学与人生教案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能动自觉 与自强不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 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教案.docx

《开辟新航路》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迪士、哥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地理大世界市形成的意。 1.知道迪士、哥布开辟新航路的史。 2.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形成的意。 3.感受探家勇于取的开拓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与能力: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2 )理解新航路世界市形成的重要意; (二)程与方法:根据高一学生的学情和特点,了更好的解决重点突破点, 我采用了高校堂教学方法,通前,情境、疑引思 , 引学生合作探究、思考、体交流,同予适当的学法指,使学生学会学,身体知的形成程,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度与价: 通本学深刻体会新航路开辟是史的步,促了人文明的展。 重点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和影响。 点:地理大使世界日益成一个整体。 教学程 本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史:追史(即原因和条件),走史(即),史(即影响) 新入 角色扮演: (一暴雨后,船与几名船倒在甲板上,身湿透??) 船:(疲地指着船甲)你,快去拿白地兄弟惊 船甲:船,白??白地早喝完了。 船乙:船,都快半年了,里除了大海是大海,何才能到达方神国啊 (疑地)不如??不如,我回去吧! 船甲:而且我的粮食也只返程吃了,不少兄弟都已病倒! 船:(生气地)混蛋,怎么可以么气的! 甲乙:船,我老想家了! 船:(沉默地)我也想啊!但大的亨利王子委我以重任,要我开辟 海上航,来开拓更广的疆土! (了)我随行的有很多大商人,他已深受奥斯曼土耳其控制西方商路之害。国内有多少人在等待我开辟一条地中海前往方的新航路啊!我怎么可以半途而呢我所做的惟有前再前! 船乙:船,我能利达到可·波所描的那个神秘国度 船:(定地)能,一定可以! 疑:同学知道是什么候生的事 同学答: 15、 16 世新航路的开辟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设计

《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 与评价 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当物距u>2f时,成、、像; (2)当物距f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先把教材翻到第二单元的导读部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单元要学习什么?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我们第二单元要学习的这四课,第一课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世界各地性对独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第二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是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三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四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开辟新航路。 2、介绍新航路 什么是新航路呢?就是指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又称为“地理大发现”。 二、过程 本节课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开辟新航路?也就是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2、第二个问题新航路是怎么开辟出来的? 3、第三个问题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首先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背景主要包括原因和条件,原因呢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去开辟新航路,偏于主观的。条件就是他们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属于客观方面。就比如说现在让所有人类都移民外太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没那个条件。 1、首先我们来探寻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同学们把教材翻到22页,看一下教材第一部分,给你们时间仔细阅读,然后总结是原因让他们去开辟新航路呢。(提问同学来回答)。对,大家总结的都很好。结合刚刚这几位同学的回答基本上就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了。好,我们再结合材料具体来看一下。 (1)看一下这幅图,这是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咱们教材上也有这幅图片吧。我们看他们的眼神的都在盯着钱币看,眼神非常的痴迷是吧,女主人手下是什么?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那么引发该现象的根源何在?他们为什么如此的渴望金银呢?接下来看一下这两则材料,同学们来浏览一下,从恩格斯和阿诺斯的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人们为什么如此渴求黄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下有没有从这两则材料中找出一个共同点,人们为什么如此的渴求黄金?原因是什么?找到了没有,看材料一恩格斯他讲是什么使得人们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呢?对,是十五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那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谈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们知道在十四、十五世纪最早在欧洲在意大利这个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商品的交换日益增多,商品交换活动增多了那就需要货币,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是什么?(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出现) 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出现使得人们对金银的渴求越来越强烈,那么到哪里去寻找贵金属金银呢?我们书上有提到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我们来看一下书中提到的一段材料?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时候,他是跟着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看材料它把中国描绘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遍地是黄金)史学界对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是存在争议的,但是十五世纪欧洲人对《马可·波罗行纪》深信不疑,他们想要寻找黄金盯着一个目的地那就是东方。所以社会根源就是《马可·波罗行纪》激发西欧人到“东方”的寻金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