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12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徐宏伟老师及初三七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七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分析

徐宏伟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

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am is are

was

were

通过完这些句子顺便对课堂进行总结。

最后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纵观徐老师这节课,有下列特点: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开始变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二是环节步骤分明,衔接自然。三是重视基础能力培养。四是前后知识的联系做得好。

本节课我主要观察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开始,徐老师让学生回忆第三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回忆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用法,对本节课对被动语态一般用法的展开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由简单到一般,既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什么也通过复习让学生迅速进入“被动语态模式”。

课堂展开后,徐老师通过展示图片,介绍了一些特殊的发明,引起了学生兴趣,并通过这个环节有效介绍了被动语态的过去式,对其在过去式中的应用做了恰当的练习,随后引导学生对句型进行变式,一气呵成。

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used for? 时,通过伊利牛奶的广告语解释所要用到的短语wake up 等,提示所描述物品的用途,良好的引导了学生接下来的pairwork 并成功介绍了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区别。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苏云娟)

本节课是九年级英语英语unit 9 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语法知识是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在八年级已有涉及,九年级在unit 3 与unit 9 分别出现了这一语法知识点。其中,unit3主要涉及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课本中已"shouldbedone"为例来讲解。unit9主要讲解被动语态的过去时。

徐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既考虑到了用已学的unit3的知识点来导入新课,这样就降低了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难度,同时又利用被动语态的结构bedone,结合be动词的不同形式来变换人称、数以及时态。

第一人称单数am(一般现在时)/was(一般过去式)

第一人称复数are(一般现在时)/were(一般过去式)第二人称单、复数are(一般现在时)/were(一般过

去式)

第三人称单数is(一般现在时)/was(一般过去式)

第三人称复数are(一般现在时)/were(一般过去式)"done"不但在被动语态需要用到,在完成时态中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特殊动词的过去分词。(本部分主要参会早课本p171内容)

本节课由于只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所以只是讲解了被动语态的最基本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设计被动语态与所有动词时态的量和运用。

forexam:

bebeingdone

have/hasbeendone

hadbeendone

could/should/must/can

中考中,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一题,往往就是考察被动语态与各种动词时态的联合运用。

所以,学习这一单元除了讲解本单元主要出现的语法——被动语态的过去式,我们还需要设计被动语态与其它语态的综合运用,以及重点记忆动词的过去分词。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甘信敏

观察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状态及其参与度的观察

观察对象:徐宏伟老师及初三七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七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4日

观察过程:

第一步:课前学生齐读单词。本单元的单词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地读出单词,但其中towards和Berlin 这两个单词的重音不对。在老师纠正之后都能正确地读出这两个单词了。

第二步:单词个别提问。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褚建:be used for doing 对这一结构掌握较熟;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第三步:引入新课。联系unit3 的知识:should be allowed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老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回忆起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以及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be done 形式。第四步:教师讲解when was it invented? 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中be动词的用法,即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中be动词用was/were。

第五步:教师由invent 引申到invention和inventor,让学生猜测引申单词的意思。大部分同学能够猜出invention为发明物,inventor为发明者。

第六步:2a和2b活动。李赛琪同学说出图中五项发明的名字,其中对calculator生疏,老师领读,全体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找出五个带年份的句子,找出的同学举手回答。赵露:The car was invented in 1885.这位同学只说出了汉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说出其它几个句子: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in 1876; the TV was invented around 1927. Calculators were invented in 1971; Personal computers were invented in1976. 第六步:成对练习。学生与同桌利用基础句型造句。——When was the computer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 … .学生主动找搭档回答展示自己的问题,刚开始的几组用基础语言知识展示的不够流利,后来几组比较流利。

第七步:2a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完成2b的表格,以对话的形式展现。——who were shoes with adjustable heels invented by ? ——they were invented by … —— Who was it used for? —— It is used for changing the style of shoes. 学生在展示中时态用的都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 析诊断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松江区民乐学校黄秀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课堂观察与分析实验的三堂课均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首批推出的科目之一---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教学反思录像课。执教老师均为0至5年内的年轻教师,她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三位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简介

1、课型:三节课中,严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句型教学的情景教学,倪老师的是词汇教学的新授课,而顾老师则是语句的新授课。上课时间分别为29分钟、33分45分和42分12秒。 2、主要教学环节:一(1)班以水果与动物、文具等为说话材料,教学What’s this/that It is …以句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3)班以句型为基础,继续教学本单元中的新单词bean、taro,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巩固新单词。五(2)班则教学“Rules for the swimming pool”,让学生明白应遵守游泳池的哪些规则,为什么三堂课正巧是三种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不同课型,很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现提供课堂教学片段中提出的问题数作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表2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表3 提问行为检核表汇总

从课堂记录资料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技巧方面: 一是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尤其从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二是上课提问时较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作答。推理性问题显示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高年级的推理性问题较多,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英语阅读课课堂观察报告 ----宜昌外校万金桥枝江英杰学校的熊翠娥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我选择了从教师教学这一维度来观察这节课。在这一维度不同的视角中,我各选取了一个观察点。下面,我就从各观察点的所观、所思阐述如下: 第一,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熊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有效地调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warming up环节中,熊老师从自己热爱运动入手,利用分小组,既复习了知识,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在教学的环节设置中,当新知识被呈现出来后,老师巧妙的设置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勇于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新单词的教学还是句型的感知,周老师都没有将它们从文章中剥离开来单独教学,而是通过具体的图片、情境呈现,使学生展开联想,形象地去记忆。其实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已对本课的重点句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进入while-reading后,通过新词汇的处理、skiming,scanning 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的分配也较合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周老师非常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在skimm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这个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做2c,并朗读。在此基础上,再作了一个简单的对文中人物的体育用品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复述文章,这是本堂课的输出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对于本小组在这节课中所获得的体育用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周老师的情感目标—愉快地合作学习与运动,就这样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呈现合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熊老师始终保持着热情、自然的教态,课堂用语浅显易懂,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指令,展示的课件和板书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帮助。 第二,从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视角看,熊老师做到了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方式多样化,理答方式科学化。

英语课堂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初中英语 教师:廖志明 学生:南宁市第十五中学 初二(3)班 教材:外研社版初二英语上册 Module 8 Accidents Unit 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议与评论 11:15 让课代表带读本单元单词 问候学生 导入课本主题 用PPT 展示图片,让同学猜词且用句子表达图片意思 Let ’s guess the pictures. The man/snack is __. It is a/an/some__. (pain, medicine, bite, climb hide, throw, fridge ) 带读单词 全体学生读本单元单词 问候老师 猜词,看图造句 The man is climbing. …… 重复跟读单词 温习单元单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课文导入 11:20 用PPT 展示Iphone6的图片,提问学生,引出学生联想和套用句型 What can you use a mobile phone to do? If I have a mobile phone,I can __. (send messages/e-mails, listen to music, see videos,surf the Internet...) If I have a mobile phone to call 110/120/119, I can save my life to. 看图联想 跟读句型 积极讨论发言 用新颖的电子产品导入,学生产生了热烈地讨论情绪 同时联系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求助常识 11:23 用PPT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根据课文创建情景 What is the man ’s job?(A cook) Where is he?(In a restaurant 读问题语句 看图回答问题 有层次,起到支架作用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12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徐宏伟老师及初三七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七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分析 徐宏伟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 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am is are was were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初中英语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邓阳阳学员单位铜川市新区 阿堡寨学校观察时间段2014年11月4 日 观察对象七年级学生授课内容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 (1a-1c)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1、学生课前准备: (1)组内群学本课时的词 汇,要求做到会读明义。 (2) 请阅课本后有关语法附 录,了解什么是动词的现在 进行时态? 现在进行时的动 词结构是怎样的? (3). 现在分词的构成规律 有哪些,请列出来? 2、歌曲导入:“What are you doing?”。 优点: 1、课前引导学生预 习有利于课堂教 学效果。 2、以歌曲来导入新 课。效果比较好, 不但让学生感受 到学习英语的乐 趣,也为接下来的 学习创造了良好 的课堂氛围。 所布置预习内容较 多,个别学困生未能 完成。引导目标应该 更明确。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1.教师通过导学案来衔 接新旧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 来进行词汇教学。 3. 小组合作完成1a。 4. 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 情况。 1. 多媒体呈现的逼真 情景,使得学生还积极 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多数学生词汇掌 握良好。预习到位。 教师可以分层次训练学 生,给不同学生更明确的 目标。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1. 通过幻灯片图片进行 问答。A: What are you doing? B: I am … A: What is he/ she doing ? B: He/ She's …. A: What are they doing? B: They’re … 2. 学生做动作编造对话。 3. 听力练习。完成1b。 4. 组内完成1c。 1. 幻灯片图片问答采 取小组间抢答的形式, 学生参与度高。 2. 学生上台做不同 的动作,下面的学生 进行问答。这一过程 的活动,气氛异常活 跃。即使是不学的学 生也会开口了。 1、在操作中应该加强对潜 能生的指导,多给鼓励性 的评价。 2、时间有限未能让所有学 生展示表演。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1. 让学生观察句子和现在 分词形式分别总结出现在 进行时的结构和怎么给动 词加ing,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习题练习,检查学生 掌握情况。 3.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总结 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先思考 和回答,学生先总结,教师 再总结。 1.课前已让学生预 习,所有学生做起 来不难,但应注意 调动学困生的积 极性。 2.课堂小结使学生 牢固掌握了本节 课内容重难点。 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及时跟 进,和学生做更多的融合 性学习研讨。特别是多与 潜能生交流,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即时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 诊断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英语课堂观察

英语课堂观察 英语课堂观察的目的 1.了解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具体教学过程; 2.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 3.了解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包括教学方法和理念,一边反思和更新自己对课堂教学 的理解; 4.了解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各种内在因素及其关系;学会归纳和解释课堂教学; 观察课堂是为了收集有利于教学研究的信息,(而不是为了评估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课堂观察的基本方式 观察前的准备:了解观察课的类型、所用教材、师生基本情况等; 选择观察焦点:根据教师课堂观察的具体目的决定每一次的观察重点; 设计观察程序:计划将教师观察的课堂信息用什么方式描述出来; 观察后的讨论:准确、客观交流、讨论观察结果,从数据中反思对教学的理解。 课堂教学观察的主要内容 A.教学过程的结构、课型特点(Structure of a lesson) 1.教学活动(Teaching / Learning activities) 2.教学活动的目的(The objective of each activity or the teacher’s intention) 3.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ies) B. 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与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时间长度(Time management and time on task) 1. 教学活动( The teaching / learning activities) 2. 时间分配(The class time allotment) 3. 有效学习时间(Time on task) C.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过程、交往方式(Task performance) 1. 主要任务(The task / main learning activities ) 2. 任务过程( The procedure of tasks) 3. 交往方式(The way of interaction) D. 教师提问的类型和学生回答的方式(T’s questions and Ss’ responses) 1. 教学活动( The teaching / learning activities) 2. 提问方式和目的(The type of questions and the purposes ) 3. 提问特点(T’s question characteristics) E. 学生同伴、小组活动的方式、所做回应、所用语言、小组的活力(Pair work / group work performance) 1. 教学活动(The teaching / learning activities) 2. 回应方式(The way of making responses)

五年级英语上册听课观察记录与分析

五年级英语上册听课观察记录与分析 朱妙英 学员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延河小学 观察时间段 2013年10月23日 观察对象 五年级英语上册 授课内容

第三单元What‘sYouFavouriteFood?第一课时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T:Hello,boysandgirls!Lookatthepicture

1.教师出示Let’sstart的教学图,让学生说说里面有哪些食物? 2.提问:Whatwouldyoulikeforlunch?引导学生用I'dlike…回答。 3.教师拿出卡片引出新课。 学生跟着吟唱,思维变得很活跃,学习兴趣很高。 用图片和歌谣唤起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使 学生的思绪很快从课外回到课堂中来,同时也活跃了气氛。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单词为主,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一些关于 食物的单词,所以对新知的学习可能会失去兴趣,所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采用猜谜语,设置场景,贴画等 游戏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会更好些,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了解在吃方面的表达,为日后学生学习饮食方面的知识奠 定基础。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出示今天要学的单词: tomato,tofu,greenbeans,fish,potato,pork,cabbage,mutton,eggpla nt 2.教师出示食物小图片,将图片贴在单词边,利用单词卡片和图片, 分别教学这些单词,并书空拼写(第一次接触的词汇: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实施报告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维度,以惠元、??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为基本参照工具,通过对示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课堂观察,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照对象指向分为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学生的行为以及指向课堂的行为三种类型,旨在对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观察分析。 关键词:综合课;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容。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北京语言大学中级综合课短文教学示课录像。教学容为第16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该课文长度为600多个汉字,共有21个生词,2个常用词语和4个语法点。教学对象一共12名,国别以亚洲(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居多。该课主讲教师苹是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此类课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观察式。本报告观察记录的具体做法:将示课教学录像进行文字转写,转写重点是教师行为。转写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课堂上教师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尽可能

详细地记录下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行为发生后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三)观察目的。综合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对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等各面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分类 本报告将捕捉到的教师行为按照行为的对象指向分为 三类:1.指向教学容的行为;2.指向学生的行为;3.指向课堂的行为。 (一)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教学容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在本次观察的课堂中具体包括展示、提示、提问三种行为。 1.展示行为。展示行为是教师利用某种媒体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学行为。这类行为可以由教师完全独立控制。根据所利用的媒体或媒体元素的不同,本课堂中的展示行为较多,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和图片、运用板书展示课文语法点、运用卡片展示文本以及运用教具展示课文提示词等多种表现形式。

22小岳利娟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第二期培训作业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矩阵分析 一、整体介绍: 我校是一所以英语为主要特色的外国语小学,从一年级起每个年级每个班每学期使用两套教材,每周5节英语课,其中一节为外教课,4节正课。下面就以观察我校的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自编课程为例进行观察分析。 二、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 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 3 秒钟,即持续的做某事。如 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授,8-8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的语言或行为。矩阵中 1~3 行于 1~3 列相交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 7~8 行和 6~7 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该注意避免的缺陷。当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大于或是远大于落在缺陷格中的比率时,我们就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融洽。如表 3-2 中,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数8%,而缺陷格0,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氛围比较融洽。 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有 4-4、4-8、8-4、8-8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了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代表了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了由教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矩阵 类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坐标数总和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2 0 20 0 5 4 4 0 7 0 0 40 3 0 0 0 1 0 0 0 3 0 0 4 4 0 3 3 8 6 1 0 98 0 0 119 5 0 0 0 11 80 3 0 7 1 0 102 6 0 1 0 6 0 9 0 8 1 0 25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8 0 13 1 87 13 6 0 58 2 0 180 9 1 2 0 0 0 1 0 0 125 0 129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坐标数总和 1 39 4 119 103 24 0 181 129 600 百分比% 0.16% 6.50% 0.67% 19.83% 17.17% 4.00% 0 30.17% 21.50% 0 总和 教师说话总和 48.33% 学生说话总和51.67% 沉默或混乱0

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2005年6月14日,我随省教科所姜瑛俐副主任、廖先亮老师,全国特级教师刘中林老师、访问学者冯纯开一同在武穴实验二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听了三节数学课,每节课都使用了课堂观察工具表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教师活动观察表》、《教师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统计表》、《教师教法观察记录表》、《某一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观察表》、《全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学生行为观察表》、《课堂课程资源利用观察记录表》,并进行了课堂教学、专家与教师互动交流的现场录像。旨在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交流中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从而从问题入手,确定能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三位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A老师,男,28岁,多次主讲校内外公开课,授课内容《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B老师,女,31岁,曾在省教科所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分数乘整数》。C 老师,女,24岁,在地区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制作年历》。三位讲课的教师具有年轻、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等基本特点。 一、具备的优势: 1、利用资源,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

学”为“课堂生活”。《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就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实例——捐款活动来展开教学。《制作年历》更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收集年历,认识年历,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制作年历。三位老师都利用了3项以上课程资源.并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如制作年历的活动课注重利用了社区和学生生活资源,《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分数乘整数》属于数学知识的新授课,因此,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和学生自身资源。三节课有一位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对于多媒体资源教师有较清晰的认识,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能真正服务教学才用.说明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资源的开发。 2、把握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程理念。虽然有些教材内容单调,可老师能以学生活动为支撑,在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努力转化。老师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们交流。如《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中教师出示捐款统计表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自己解决吗? 教师尽量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每位教师都采取了创设情境、分小组学习、演示、任务驱动、讨论、师生互动等6种以上教学策略,旨在以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全班学生学

英语高效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研活动记录 主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1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肖静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肖静老师及初三1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1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5年1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赵丽平 肖静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通过完这些句子顺便对课堂进行总结。 最后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纵观肖静老师这节课,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开始变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 二是环节步骤分明,衔接自然。 三是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am is are was were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松江区民乐学校黄秀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课堂观察与分析实验的三堂课均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首批推出的科目之一---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教学反思录像课。执教老师均为0至5年内的年轻教师,她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三位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简介

1、课型:三节课中,严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句型教学的情景教学,倪老师的是词汇教学的新授课,而顾老师则是语句的新授课。上课时间分别为29分钟、33分45分和42分12秒。 2、主要教学环节:一(1)班以水果与动物、文具等为说话材料,教学What’s this/that? It is …以句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3)班以句型为基础,继续教学本单元中的新单词bean、taro,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巩固新单词。五(2)班则教学“Rules for the swimming pool”,让学生明白应遵守游泳池的哪些规则,为什么?三堂课正巧是三种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不同课型,很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现提供课堂教学片段中提出的问题数作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表2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表3 提问行为检核表汇总

从课堂记录资料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技巧方面: 一是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尤其从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二是上课提问时较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作答。推理性问题显示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高年级的推理性问题较多,有一定 的推理能力。 三是创造性问题有一部分,但还不够,大部分问题停留在表面上,较肤浅,说明 探究的深度有待于提高。 2、提问行为方面:提问时教师提问以记忆性、推理性问题较多,机械性与创造性问题较少,在让学生回答时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提问后让举手者答居多,教师十分尊重学生。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时间停顿,让学生充分准备,创设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回答也饶有兴趣,反应积极,较注重激励机制。有的老师由于课堂习惯,有时有重复自己的回答或学生答案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应当在改变课堂提问上下功夫,摒弃一些无意义过于简单的问题,重视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给出创造性的评价或回答。 (三)课堂教师听答行为分析 在课堂中,教师的听答行为与态度是影响学生回答的重要因素。英语课较活泼,教师应与学生融成一片,始终与学生的思想接轨,不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次奖励、一次目光接触,让学生感到温暖自信,学习情绪稳定高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言语技能的发展肯定有帮助。然而在课中对于某些问题的答案,教师有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让学生有些迷糊;有时对于不会讲的学生只是让其坐下,未能注意个体差异的培养。 (四)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 表4 教学时间分配情况

中学英语课课堂观察报告

Class observation report of English reading class I was lucky enough to watch a wonderful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junior high s chool. I chose to observe this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teaching. In this di mension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 selected a point of view. Next, I will elaborate on me observations and thoughts from each observation point as follows; Firs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chers, teachers successfully act as the organizers, g uides and promoters of students' learning. First,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 he part of warming up, the teacher started from his love for sports and made use of gr oups to review knowledge and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thirst for k nowledge, so as to naturally introduce the new class. In the teaching link set, when ne w knowledge is presented, the teacher clever set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stimulat e students' competitive, let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myself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o in this process, both the teaching of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of perception, teac hers are not separate them from article teaching alone, but by specific image, present s ituation, causes the student to lenovo, image to memory. In fact, before the formal reading of the article, the students have achieved a good un derstanding of the key sentence patterns of the lesson. After entering the while-readin g, I made progress step by step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new vocabulary, skimming and scanning activity design, from easy to difficult in content and reasonable in time distribution. I focused on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so that student s could truly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learn to express in words in activities. It is wo rth mentioning that the teacher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strategie s. After skimming a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he asked the students to do 2c and rea d aloud. On this basis, I made a simple summary of the sports good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article. Finally, I asked students to retell the article. This is the output part of the class. In the post-reading session, students in the group were asked to summarize the sports goods obtained by the group in this class and draw a conclusion,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不懈地追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课堂观察,离不开校本研讨与交流,离不开观摩与反思。因为,新课程提倡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作为教师就应学会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一些微观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让更多的教师学会科学的课堂观察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都会受到视觉的制约,思考的内容主要源于肉眼的观察,这种所见即所思的思维习惯无疑是简单的、低级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趋于抽象;随着工作不断复杂,人们在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趋于务虚,这都要求我们学会用无形的思维视角去观察事物而不是仅仅用肉眼去观察事物。”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