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中地理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地理教学中大量实践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野外考察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倡导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理实践能力 基本步骤 基本要求 引言 自新课标改革以来,降低了对具体地理知识内容的要求,基于案例为载体的地理课程编排,突出对地理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出的设计思路 要求学生既要学会整理、分析地理事实,又要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地理教材,在每章节之后都有相应的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使其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学活动。[1]所以结合自然或人文问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可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实践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但现实的情况是各校真正落实开展的地理活动次数不足,更谈不上说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还是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课程还是以应试知识和能力为主导,课程计划中的地理活动受到课时、教师能力水平、活动地、安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校真正开展的地理活动寥寥可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或设计安全性高、耗时少、实效强的地理调查和考察活动,成为大势所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2]所以自2016年以来,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挥乡镇学校优势,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保证每学期活动和实验不少于3次。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低效率的地理知识的传承,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就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做些阐述。 一、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基本步骤 一根据区域特点,指导教师预先踏勘 地理调查与考察要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必须对调查与考察的区域进行预查、分析,选择适宜的调查线路和观测点,一个好的观测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

的观测点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这个观测点,既能够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做出探究评价。 二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调查与考察课题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兴趣和学情,并结合地理调查考察的要素特征,必须事先精心选定调查课题。没有主题,便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无从进行考察。因此,学生的地理考察活动,是以学生确定主题为重要前提的。[3]选定调查课题应与地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社会热点。由于受到调查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限制,建议调查的课题应该小而具体,这样有利于操作,有利于考察目的的实现。 三预先了解区域概况,确定调查与考察方案 由于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场所主要在室外,因此在开展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前要事先制定调查与考察的计划方案、安全预案,利用GoogleEarth,向学生介绍调查与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主要观测点,主要的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考察并随时作好记录可以利用观察、描述、草图、摄影摄像等记录地理对象的形态、分布、性质、变化过程等。活动方案可以参考学生意见如活动时间、小组分工、项目设置来制订,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发掘乡土资源,切合调查和考察要求 乡土地理资源就是学生生活的地域,调查考察便利,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些思考体会。另一个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到野外去观察、去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通过对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大气、水体、地表形态及人文地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将课堂理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资料整理与图件清绘,撰写调查与考察报告 在学生调查与考察活动结束后,要对记录和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对观察、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把在实习中取得的各项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为撰写调查与考察的报告提供佐证。调查与考察报告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撰写地理报告一方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工作结束后,以小论文、讨论会、成果PPT展示会等

形式汇报。撰写的调查与考察报告需论点前后一致,论证充分。调查报告也不应该只是文字描述说明,如果能附加各种图表、照片,可以使论述及结论更简明、清楚和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安全性 教师要熟悉调查和考察地点,详细勘探区域地形地貌,尤其对有潜在危险的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些危险的地段要做好提醒,安放警示标志,同时要了解附近的医疗急救机构,每个学生购买当天的旅游保险。考察前进行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牢记安全规则,这是确保调查和考察活动安全重要一环。 二强调全程性 它要求从地理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在设计活动计划、方案时给予一定指导,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分组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机会。坚持地理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例如,在海水侵蚀堆积地貌观测活动前交代注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定期检查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控制各小组活动的进度,指导研究思路、方法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指导。 三坚持自主性和指导性相结合 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学生的独立感、自信心及创造精神的养成往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反复强化、日益突出。因此,在地理实践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参与观察地理事象、记录数据、亲自动手操作考察仪器、采集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担任指导员的角色,交给学生考察调查的的顺序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又无法解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如在测量水稻土层结构活动中,教师应该讲解测量方法,并做好示范,让学生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熊黑刚,陈西玫.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方法与实践能力[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45.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13. [3]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164.
[高中地理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分析]相关
1.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
2.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分析
4.高中地理教学分析
5.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6.高中地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7.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8.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分析
9.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分析
10.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 dilidizh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