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

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

1引言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

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1.2抗生素菌渣的来源和组成

抗生素是微生物次级代谢的产物,工业上通过对特定微生物进行调控发酵,使其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抗生素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或是存在于发酵培养的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是存在于微生物菌体中。通过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或过滤等操作,使固液分离形成滤液和滤饼。滤液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盐等可溶性成分。滤饼中包含菌体、未被微生物利用的培养基等成分;菌体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对于产生胞外抗生素的菌体而言,其液固分离后滤饼即为抗生素废渣;而对于产生胞内抗生素的滤饼,经过溶媒浸泡提取后再液固分离的滤饼即为抗生素菌渣。因此,分析抗生素菌渣的主要组成,

其包括未被完全提取的微量抗生素及其他代谢产物;未被抗生素产生菌完全利用的各种不溶性成分,如淀粉和黄豆粉等复合碳氮源、不溶性盐等;以及抗生素产生菌菌体。

1.3抗生素菌渣特点

抗生素菌渣的含水率在79% ~ 92%,抗生素菌渣干基中的粗蛋白含量为30% ~ 40%、粗脂肪含量为10% ~ 20% ,还有部分代谢中间产物、有机溶媒、钙、镁、微量元素和少量残留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菌渣中含0. 2% ~ 0. 4% 的青霉素,土霉素菌渣中含0. 25% ~ 0. 60% 的土霉素; 四环素菌渣中含0. 3% ~0. 5% 的四环素; 洁霉素菌渣中含0. 3% ~ 0. 4% 的洁霉素。

2目前抗生素菌渣的利用现状

从 50 年代以来,抗生素菌渣便被用来作为饲料添加剂制成高蛋白饲料,我国也从 1980 年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1]。研究发现,将抗生素菌丝加入饲料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如此促进家禽牲畜生长,提高生产率,且由于其残留的药物成分能对某些疾病起预防作用,适量的添加,可降低饲料使用的成本以及畜禽的患病死亡率。但另一方面,菌丝残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抗生素菌体的降解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人类食用后便最终会在人体内富集,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发病期间,必须大剂量使用才能缓解病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菌丝残渣的干燥大都是通过在太阳下暴晒,也严重

污染周围环境。因此,不少学者对用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持有疑义。2002 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将抗生素菌渣列入其中。根据 2012 年 3 月环保部公布的《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大量菌丝废渣将被列为危险废物,必须焚烧或者安全填埋,但有企业表示,若达到这项要求,对于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成本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恐怕是处理成本要超过生产成本[2]。

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对菌丝残渣的资源化做了很多尝试,大部分都集中在如何从废菌丝中提取有用物质,如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3]教授将青霉素发酵菌丝体破碎、皂化、萃取,然后将萃取液浓缩、结晶得到麦角固醇的研究。汪青[4]研究从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生产废渣中回收 2-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的收率达 23.8%,产品质量达到HGB 2-158-61 标准,但从菌丝残渣中提取部分有用物质后的废渣也同样面临处理难的困境。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成建华[5]研究抗生素菌渣的发酵降解工艺,经过微生物发酵降解,菌渣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均降解为小分子营养物,提高了肥料的生物利用度,使干菌渣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

不少制药厂采用焚烧法处理抗生素菌渣,这种方法能够大批量的处理菌渣,能将菌渣的体积降低 95%,且消除菌渣中的药物残留。但这种方法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处理含水量如此大的菌渣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外加燃料,另外焚烧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这是因为抗生素

菌渣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氯的烟气、SO2、甚至是二恶英(Dioxins),有刺鼻的异味。

我国的制药工业发展迅速,每年产生几百万吨的抗生素菌体废渣,而目前又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因此寻找一个高效、环保、处理量大的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2.1微生物技术法

所谓微生物技术法,即是从特定环境中筛选出或是通过分子手段改造出能够降解特定抗生素的微生物的方法。从细菌耐药性的机制中我们得知,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细菌产生了能够降解或修饰特定抗生素的酶,从而使得相应抗生素失活。例如,水解β-内酰胺键的β-内酰胺酶,钝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酰基转移酶、腺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水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酯键的酯酶等。马玉龙、张作义[6]等从长期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筛选到可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的菌株,经过16S rRNA鉴定为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他们通过筛选得到的株组成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复合菌株,通过实验发现,在30~35℃,pH为7,转速为120r/m的条件下,发酵120h后微生物法未检出残留泰乐菌素的存在。同时,马玉龙等利用经上述法处理后的泰乐菌素菌渣生产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50%~60%、干物质中麸皮含量不低于40%的泰乐菌素菌渣培养基中,接入5%~10%黑曲霉,在温度30℃、湿度60%~65%、培养基厚度10~14cm条件下,好氧发酵60~72h,可得到

富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对肉鸡饲喂实验表明,经过特定微生物降解法和黑曲霉好氧发酵法相结合处理泰乐菌素菌渣得到的复合酶制剂,饲喂肉鸡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的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表现消化率显著提(P<0.05),粪中大肠杆菌数和空肠内容物黏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肉鸡腹肌、肝脏、肾脏中均未检测出残留的泰乐菌素。

2.2焚烧技术

焚烧技术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废物在800 ~1 200 ℃的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被氧化或热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CO2,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技术[7]。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于制药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多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我国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也建设了抗生素菌渣焚烧处理装置。焚烧能在短时间大规模减少抗生素菌渣的总量,菌渣的体积可降至原来体积的5% 以下,同时消除其中许多有害物质,并回收热量。该方法的缺点是抗生素菌渣的含水率高达70% ~ 80% ,热值较低,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外加燃料,导致运行能耗和成本较高,如焚烧1 t 菌渣大约需2 000 元。同时,抗生素菌渣焚烧处理必须严格执行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如果焚烧不当,易导致残留抗生素、二恶英等有毒物质的多介质传播,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危险废物专用焚烧炉处理能力一般都较小,难以与抗生素菌渣的处理量相匹配。加上该方法处理成本高、尾气治理难度大等原因,目前我国采用焚烧技术处置抗生素菌渣的实例还较少。欧盟针对危险废物焚烧和高温窑炉共处置技术颁布了2000 /76 /EC《关于废物焚烧的指令》,美国2005 年9 月发布了工业锅炉、工业加热炉、盐酸生产炉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而目前我国关于危险废物共处置技术的管理体系尚属空白,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可见,抗生素菌渣焚烧和高温窑炉的共处置技术将会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2.3堆肥技术

堆肥化(Composting)技术通常是指好氧堆肥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高温(50~65 ℃)下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通过对有机物的堆肥化处理,不仅可以将有机物转化成农作物生长必须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同时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质——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现阶段关于传统的有机质,如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堆肥化处理报道比较多。但像抗生素菌渣这一类含有抗生素等危险物的有机质,采用堆肥化处理的研究很少。张红娟[8]等尝试将林可霉素菌渣和牛粪联合堆肥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初始林可霉素含量分别为1.35、1.89、3.52mg/g的菌渣,经过41d的堆制,

仅菌渣添加比例最大的一组检测到0.0097mg/g(干重)的林可霉素的残留。同时,张红娟还通过种子发芽指数、芽长抑制率和根长抑制率等参数来评判经过堆肥处理的林可霉素菌渣用于肥料的可行性。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在70%~90%,芽长抑制率在-40%~-20%,根长抑制率在10%~30%,表明堆肥已基本无植物毒性。

2.4饲料化技术

抗生素菌渣中优质蛋白质量分数为30% ~40%,10 多种人体常见的氨基酸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9,10],国内常见的做法是将抗生素菌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蛋白饲料,喂养畜禽后长势良好[9,10]。但利用抗生素菌渣生产的饲料及添加剂容易造成抗生素在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中残留,诱发人畜共患病等隐患,美国农场出现的超级细菌就是很好的例证。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是关注抗生素残留化学效价的消除情况,而对于其残留效价和代谢产物的生物毒性及潜在的环境风险却没得有效评估。

为此,2002 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农业部公告第176 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认为“抗生素菌渣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在用作饲料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于养殖业的危害很大,一是容易引起抗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实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将抗生素菌渣列入上述目录中,禁止未进行处理的抗生素菌渣直接制作

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同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法释[2002]26 号《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了对抗生素菌渣流向饲料市场的管理。2008 年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又明确将抗生素菌渣定为危险废物。因此,抗生素菌渣做饲料的利用方式在我国被彻底禁止。

2.5厌氧消化技术

厌氧消化是指在没有游离氧的条件下,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稳定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复杂有机化合物降解转化成简单、稳定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现。国内最早有关抗生素菌渣厌氧处理的研究报道出现在1990年。孙效新等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洁霉素和麦迪霉素等菌渣液利用厌氧生物法处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素、链霉素、麦迪霉素的菌渣液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处理都能取得较好效果,COD去除率都在70%以上,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含量在58%~65%,但利用厌氧生物法处理土霉素菌渣液的效果很差。孙效新等在得出上述结果后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何品晶[11]

等在利用林可霉素菌渣产沼气的过程中,考虑到厌氧消化易受到有机酸和胺累积的影响,同时含固率和微生物接种比也是影响启动时间和基质产甲烷能力的直接因素,从而研究了一系列的影响厌氧消化的因素,包括含固率、接种比、氨氮和林可霉素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其中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固体(VS)累积产甲烷最高,达到106mL/g。实验中观察到,当氨氮(TAN)浓度高于1000mg/L、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高于2000mg/L时,体系产甲烷能力开始受到抑制,并随着浓度的累积,抑制不断增强。同时,在研究林可霉素单独抑制效应过程中发现,林可霉素浓度在10~30mg/L的范围内,对厌氧消化的抑制程度从16%升至51%,林可霉素的半抑制浓度(EC50)为

35mg/L。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林可霉素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得到降解。

现阶段,除了上述利用厌氧消化法处理抗生素菌渣外,很少有相关报道出现,但有关抗生素废水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的研究较多。这部分报道中,主要关注总COD和残留抗生素的降解,同时研究抗生素对于厌氧发酵的抑制作用的原理。这些研究也为抗生素菌渣的厌氧发酵处理提供了借鉴意义。

2.6填埋技术

我国已将抗生素菌渣列为危险废物,采用填埋技术进行处置时,必须将抗生素菌渣送入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在抗生素菌渣的贮存、运输和安全填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安全填埋是将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土壤中的一种处置方式,其目的是埋藏或改变危险废物的特性,适用于处置不能回收利用

有用组分或能量的危险废物。由于抗生素菌渣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直接进行安全填埋,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置成本高和二次污染问题,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其填埋之前,应采用物化和生物处理方法尽可能地利用其中的有价值物质和能量。虽然安全填埋技术可有效解决抗生素菌渣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但受占用大量土地和无限期维护的限制,目前很少有企业采用该技术处置抗生素菌渣。2.7国内外目前使用的处置技术

在美国,目前已对抗生素菌渣的处置方法进行了研究,例如当菌丝体中混入1%的石灰石时,可用于土壤改良。当然,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但由于干燥方式及热稳定运行问题,抗生素残留会很难去除,虽然通过蒸汽喷射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过程中添加的水分最终也要去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欧盟,鉴于抗生素所具有的特性,认为对于抗生素菌渣的危险特性判定是有毒有害特性分析,并未划入危险废物的范畴。在英国抗生素菌渣经无害化处理后被用于动物饲料或添加剂。

在印度,灭活的菌丝体被认为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并作为制肥原料进行堆肥。通过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和其他组分制造的肥料具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调节土壤结构和作为农家肥的作用。

而在我国,对16家抗生素企业的三十二种抗生素菌渣调研结果显示[12],目前最常用的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如下:1、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菌渣干燥后做有机肥、菌渣抗生素灭活堆肥、烘干灭活后

作为培养基原料回用、将菌渣掺拌后做成水煤浆;2、焚烧处理:晾

晒后环能热电焚烧、脱水后均匀掺拌焚烧、干燥处理后直接进行焚烧;

3、填埋处理:直接外运,由环卫处进行填埋。大约53%的企业采用

有机肥方式处置菌渣,焚烧也占到了19%左右,其他方式较少不成规模。

3展望

采用危险废物焚烧炉焚烧处置抗生素菌渣运行成本太高,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抗生素菌渣焚烧和高温窑炉的共处置技术; 抗生素菌

渣生产饲料目前已被国家禁止,但如果抗生素菌渣经过处理能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则可彻底解决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的难题; 危险废物填埋技术不适于处置产生量大、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高的抗生素菌渣; 利用抗生素菌渣制备培养基、吸附剂以及提取有用成分等综合利用技术,由于有用成分的回收利用率低,大量剩余菌渣仍需要进一步处置。相对而言,抗生素菌渣的肥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 厌氧消化和热解气化技术) 是解决大宗抗生素菌渣处置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其处理处置过程和再生产品的抗生素残留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进

一步评估。因此,针对抗生素菌渣的特点,有必要开发一套系统、公正、科学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评估筛选出合理、可行、安全的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为实现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供技术保障,这对于促进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参考文献

[1]李月海,刘冬玲,谢幼梅. 抗生素菌渣的综合利用[J]. 山东畜牧兽医,2000,06:28-31+39.

[2]胡芳.制药业废渣处理亟待突出困境[N].中国医药报,2012-08-13005.

[3]张照明,谭天伟.麦角固醇的市场前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2(22):9-10.

[4]汪青.头孢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处理[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4):31-33.

[5]成建华,张文莉.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J].医药工程设计,2003,24(2):31-34.

[6]马玉龙, 张作义, 刘宁普, 等. 废弃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降解茵的筛选[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8): 1076-1080. 刘力嘉, 谢丽, 张作义,等. 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茵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5): 1027-1030.

[7]Tchobanoglous G,Kreith F.固体废物管理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32-447.

[8]张红娟, 郭夏丽, 王岩. 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联合堆肥实究进展[J]. 药学学报, 2006, 41(8): 694-701.

[9]张明峰.抗生素渣的营养价值及饲用效果[J].饲料博览,2000,13( 3) : 40-41.

[10]王乃英.关于抗生素菌渣的利用[J].当代畜牧,1992,10 ( 1 ) :37-43.

[11]徐颂, 吴铎, 吕凡, 等.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

消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62-368 . 何品晶, 管冬兴, 吴铎, 等. 氨氮和林可霉素对有机物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J]. 化工学报, 2011, 62(5): 1389-1394.

[12]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及其残留离抗生素去除的预测仿真牟晋铭2013.7

[13]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进展李再兴、田宝阔等;环境工程 2014.4第30卷第2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性化教育》工作报告

课题名称:抗生素菌渣处置利用现状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11班

学生姓名:韩昆学号 11040109 指导教师:刘仁平

成绩: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我国已经成为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1-2],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 万t,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化学肥料使用范围广、施用量大而产生的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结合国家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产业政策,通过食用菌废弃菌渣利用发酵工艺进行有机化处理,添加高效功能菌,构建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料的科学合理配施的综合技术,形成环保节能型食用菌菌渣生物有机无机掺混肥料,以利用其养分长效和速效相结合、菌剂活化土壤等作用,可以充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收入,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保障,为当前农业由无机向有机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终达到实现资源节约化利用和肥料高效利用的目的,为加速实现我国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供动力。 关键词:菌渣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肥料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由此引发的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状严重破坏。总之,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肥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肥料类型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新型肥料即微生物有机无机肥料必将在此特殊的转折期发挥巨大作用,最终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利用、经济高效增长等多重功效。 通过近几年来对常年作物种植区的作物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调查发现,土壤中肥力特性逐渐降低,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中死磷、死钾残留量增加,尤其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急剧骤减;当前的农业生产只限于对植物、动物资源的利用,构建成“二维结构”的农业,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型的产业结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与我国实行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只有将农业结构调整为“三维结构”即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微生物种群维护,才可使农业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构建成资源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农业。 作物的产量和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肥料的选择不当和施肥技术方法的不合理性将会导致作物减产34%-40%,栽培技术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土壤肥力的保持和调控是一切农业田间管理措施增产增收的基础。近几年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明显的影响,单一的依靠优良抗性品种的培育来提升作物品质、作物抗倒伏、抗病害、抗草害的能力难度系数逐渐增大,而土壤肥料的特性在作物增产、抗性提高、品质升级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 1、前言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 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CN109851402A】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9287.2 (22)申请日 2019.04.02 (71)申请人 苏冰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 县廉州镇文蔚坊31号3幢404 (72)发明人 苏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5115 代理人 黄建中 (51)Int.Cl. C05F 1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生物有机肥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 有机肥以及制备方法。包括下述重量份物质:植 物残渣15-25份,动物粪便50-60份,菌种2-3份, 水10-15份,食用菌菌渣15-25份;制备方法包括 下述步骤:一、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水,菌种混 合,堆积发酵30天,每3-5天翻堆一次,保持水分 含量为30-60%;二、将食用菌菌渣,水与菌种混 合,调节水分含量为60%,堆积发酵20天,保持温 度为33-35℃,每2天翻堆一次;三、将步骤一和步 骤二产物混合,再堆积10日,每3天翻堆一次即 得。本发明将食用菌菌渣与传统堆肥材料混合, 提高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转化速度和转化率,提 高了活性腐殖酸的含量,使菌种充分发挥作用, 使得高温期延长,ph符合腐熟堆肥标准,增加堆 肥的氮和钾含量。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9851402 A 2019.06.07 C N 10985140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51402 A 1.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重量份物质:植物残渣15-25份,动物粪便50-60份,菌种2-3份,水10-15份,食用菌菌渣15-25份;所述植物残渣为甘蔗渣、秸秆、稻草的任意比例混合物;所述动物粪便为鸡粪、鸭粪、猪粪、牛粪的任意比例混合物;所述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菌液、胶质芽孢杆菌菌液的任意比例混合物。 2.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属步骤: 一、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水,菌种混合,搅拌均匀,置于水泥池中避光堆积发酵30天,每3-5天进行一次翻堆,保持水分含量为30-60%; 二、 将食用菌菌渣,水与菌种混合,调节水分含量为60%,堆积发酵20天,保持温度为33-35℃,每2天进行一次翻堆; 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产物混合均匀,再堆积10日,期间每3天翻堆一次,即得生物有机肥。 2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全国食用菌菌渣产量巨大。对于大量的食用菌废料,如果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有碍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利用食用菌菌渣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从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及价值着手,对其研究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食用菌菌渣利用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1食用菌菌渣的研究 1.1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 食用菌菌渣是指栽培各种菌类以后剩余的废料。主要基质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及各种农作物秸秆。这些基质经过发酵,粗纤维素、木质素均不同程度降解,可转化成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饲料利用[1]。 1.2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采收后,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留在菌包中,经过酶的分解作用,可将作物秸秆、木屑、豆秸等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分解。几种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见附表[2,3]。 据测定[4],每0.5kg菇渣中含钙10.86g、磷3.6g、钾4.04g、钠8.7g、铜0.0049g、镁1.58g、铁0.69g、锌0.06g、锰0.0774g。营养含量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废菌糠的处理除了丢弃与焚烧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杨成梅何晔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农业局济宁277600) 摘要:对食用菌栽培肥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并对菌渣的再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利用;前景 2.3生产试验 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247.7kg/hm2,比对照紫花油豆增产13.4%。适应性、稳定性、丰产性好。3栽培技术要点 长架豆1号适合吉林省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播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3.2密度 株距30~35cm,行距60~70cm,每穴播种3粒,保苗2棵。定植密度:露地每公顷45000株左右,大棚每公顷40000株左右。 3.3播种 每亩播种量约为5kg。10cm地温稳定超过10℃时可以播种或定植,育苗苗龄在25d左右。 3.4施肥 施肥以底肥为主,每公顷施有机肥45000kg、磷酸二铵300kg、硫酸钾150kg。 3.5管理 幼苗期适当蹲苗,全生育期铲趟2~3次,20cm 高及时插架。15层花序整枝,圆柱型。浇水本着干花涝荚的原则。盛荚期收获3次,采收期1个月左右,秋后可采回头荚。忌重、迎茬及洼地栽培,应实行2~3年轮作。 3.6病虫害防治 按常规方法防治即可。 4制种技术要点 采收1~2次嫩荚后中下部留种。 225 --

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进展

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进展 李再兴1,2余忻1左剑恶1田宝阔2沈洪艳2王勇军3赵秀梅3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2.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 3.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研究所,石家庄050015 摘要:我国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抗生素菌渣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且属于危险固 废,其合理、安全处置是目前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抗生素菌渣的焚烧、肥料化、饲料化、填埋、能源化及其它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焚烧;肥料化;饲料化;填埋;能源化 Progress on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of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s Li Zaixing1, 2Yu Xin1Zuo Jiane1Tian Baokuo2Shen Hongyan2Wang Yong jun3Zhao Xiumei3 1. 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NCPC, Shijiazhuang 050015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bulk drug producer of antibiotics. A large amount of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s which belongs to hazard solid waste in China was discharged from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and was very difficultly treated.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find  reasonable and safe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s for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n this theme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technology of incineration, fertilizer, feedstuff, landfill and energy regeneration, and so on. And the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ealing with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s was prospected. Keywords: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s; incineration; fertilizer; feedstuff; landfill; energy regeneration

食用菌菌渣再利用

食用菌由于其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富含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食用菌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食用菌超级大国。随着食用菌的发展,食用菌的菌渣即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也越来越多,我国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万吨,由于大多数栽培人员对菌渣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食用菌的菌渣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菌渣中尚含有大量的菌丝体,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霉菌和害虫极易在其中繁衍增殖,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霉菌和害虫的生长,势必会增加空气中霉菌孢子和害虫的数量,造成空气污染。1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栽培原料、菌种、出菇次数等,下表为我们对河南省新乡市郊区采集的菌渣的测定结果。从表中可看出栽培前后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灰分和磷的含量均有所上升。利用木屑栽培香菇后,菌渣中粗纤维由原来的54.67%下降到21.77%,粗蛋白的含量由1.74%上升到6.8%;利用棉子壳栽培平菇和金针菇后,粗纤维的含量由原来的52.5%分别下降到30.52%和35.08%,粗蛋白由原来的7.35%上升到7.91%和10.21%,菌渣蛋白质的含量接近或高于玉米。 不同菌渣及部分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 水分粗蛋白 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总糖磷 金针菇菌渣353.11 10.21

0.63 35.08 13.4012.020.1349 平菇菌渣347.397.912.0430.526.71521.970.088 香菇菌渣310.877.351.8552.505.52720.960.1280 香菇菌渣3351.586.801.621.7720.1811.860.188木屑9.61 1.741.1554.673.592 2.140.177玉米 9.0 4.0 2.0 1.4 0.25 注:3表示栽培料为棉子壳,33表示栽培料为木屑。 2 食用菌菌渣用作动物饲料 在生物界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人和动 物依靠植物提供营养。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人畜争粮问题日益严重。而食用菌大多为腐生真菌,生活在植物残体或有机质上,分解利用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工农业生产的许多副产品如木屑、酒糟、稻壳、棉子壳、玉米芯、秸秆、牲畜的粪便等都可作为栽 培食用菌的原料;而这些原料不能被人类和其他动物直接利用,往往被大量毁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引起公害。发展食用菌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一、基本情况 什邡市食用菌种植量已超过2亿袋(对外2.8亿,地震后种植约1.2亿袋,本方案按2亿袋计算)。每袋体积0.007065立方米(约合0.6kg干渣)。现能再利用项目:黄背木耳废袋(污染袋)种植鲍鱼菇再利用500万袋;直接还田用作果树、花草、蔬菜及其它农作物肥料(主要是零星种植的镇、村)400万袋;农户汽化作燃料100万袋;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加工企业等(专业合作社)在地震中已全部垮塌,无一家恢复。还剩余1.9亿袋菌渣几乎全部成了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祸根。这1.9亿袋约134万立方米(约合11.5万吨干渣)。 据调查了解: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每年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投入近100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恶性循环,即使如此,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由于菌渣到处都是,使空气中飘浮着各种杂菌,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

应控制在5%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达到0.5%--2%),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40%左右(其中10%以上绝收,20%以上只能收到1两以下),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每袋4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不足3两。 二、回收再利用渠道 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较大,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10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稻壳等废弃物20万吨,总投资2.38亿,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而菌渣尽管有用,但价值不高,回收成本却较高。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更不愿意承担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若能组织回收起来,他们也愿意使用。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有的曾经还引发了不稳定因素。而据湔氐、洛水的同志介绍,利森使用菌渣,所能承担的运输费用就低于将菌渣回收运送到他们企业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而市上又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人员,也没有补贴政策。

关于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现状

关于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现状 摘要:食用菌可以使饭菜的味道更加鲜美,而且食用菌里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食用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人们饭桌上重要的一道美食,现在,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此,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下面主要对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和主要利用价值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了食用菌菌渣作为饲料再生产配料及其他方面的利用。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研究现状;综合利用 食用菌菌渣主要是食用菌在栽培后留下来的产物,也叫培养基废料,现阶段,我国生产的食用菌的量特别的多,根据中国专业人员统计表明,在2009年的时候,我国的食用菌总量已经有2000000000t,占全球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总产值已经超过700亿元。由于食用菌的产量越来越多,因此食用菌菌渣也相应的在增加,据有关工作人员计算,如果按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平均百分之五十计算的话,2009年中国的食用菌将达到5000000000t,这个数量也许将超出我们的想象,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对食用菌菌渣进行环保且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彻底的得到解决,每年食用菌菌渣被直接抛弃,或直接扔到田地里,这直接影响农

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的有机物白白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个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可能会引起病菌繁殖导致很多疾病,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给附近的食用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说,目前我国对食用菌的研究还不是很彻底,不能很好地利用食用菌菌渣,食用菌菌渣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好食用菌菌渣,这是我们目前面类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和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价值进行探讨,对现在我们队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食用菌菌渣的研究 1.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食用菌菌渣主要是食用菌在培养后留下来的产物,也是产后的培养基废料,他的成分和培养料非常的相似,但是由于地方的气候与温度不同,因此他们的主要废料成分也存在着差异,目前我国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地区是:江苏、河南、浙江、东北地区等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河南、河北主要以玉米芯等为主要配料,江苏等地区主要以牛粪、稻草为主要配料,栽培的食用菌的配料有很多的菌丝,其中含有很多的纤维素等物质,很难得到分解。 2.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食用菌栽培过后,会有很多的菌丝体产生,并留在了菌棒上,然后通过酶的分解会产生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 孙建华,袁 玲,张 翼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 摘 要:无害化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的试验研究表明,接种高温纤维菌可使堆内温度迅速上升至 45℃以上,并可持续18~20d 。经过45d 堆制,接种菌剂的处理除水分含量外,总养分和有机质含量、pH 值和 外观形状等技术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料的标准(NY 525-2002)。从发酵温度,持续时间,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看,接种高温纤维菌加猪粪处理食用菌菌渣的腐熟效果最好,可用于食用菌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高温纤维菌;堆肥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57(2008)01-0052-04 收稿日期:2007-04-06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5B08)。作者简介:孙建华(197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与环境。袁玲为通讯作者。 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是被食用菌菌丝利用后 的植物残体,极难降解。在川、渝两地生产食用菌的广大农村,河流沿岸,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食用菌菌渣,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有机废弃物迫在眉睫。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利用。至今,有关方面的研究甚少,快速腐熟食用菌菌渣的有关工艺及相应的条件控制几乎未见报道。研究表明,影响堆肥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种类、原料性质和条件控制[1]。为此,我们利用长期反复筛选获得的优良高温纤维菌,进行了食用菌菌渣的腐熟工艺及条件的研究,为快速无害化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料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供试的食用菌菌渣含水量63%、有机质58%、 pH 值719、全N 、P 、K 分别为1172%、0197%和2122%。高温纤维菌是从马粪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分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Bacillus ),最高生长温度约65℃,最适生长和最适产酶温度50~55℃。在50℃培养条件下,用50m L 赫奇逊液体培养基培养10d ,6000r ?min -1离心培养液10min ,上清液中的纤维酶活力分别为1017μg ?min -1?m L -1(C MC -Na 酶)、613μg ?min -1?m L -1(微晶纤维素酶)、310μg ? min -1?m L -1(滤纸酶)。将供试菌株在50℃条件下,用赫奇逊液体培养基培养10d ,每100kg 原料拌入1000m L 菌液作为接种处理。 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①处理A (对照):菌渣+猪粪;②处理B :菌渣+猪粪+高温纤维菌;③处理C :菌渣+硫酸铵+高温纤维菌;原料C/N 比值3个处理均为20±1。 3个处理均在堆制时加入011%石灰以中和有 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在堆沤期前20~25d ,若水分散失过多,在堆肥上喷洒水分,使堆肥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每个处理的堆肥原料重约20kg ,置于1m ×015m ×015m 的聚乙烯保温箱内,保温箱的顶盖上留3个5~6cm 的圆孔,以便适量散失水分和热量。 堆制时间为2006年6月19日到8月19日;堆制期为60d ,适时翻堆。在堆肥前期(0~7d ),每天早、晚8时各测量温度一次,以后每天早8点测量;在0、5、10、15、25、35、60d 时取样测定水分、有机质、全N 、P 、K 含量和pH 值,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2,3]。2 结果与分析211 温度变化 从图1可见,在适宜的C/N 比值、水分和pH 值等条件下,各处理的温度变化曲线均有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平稳期。在堆制后48h 时,接种菌剂的处理B 和处理C 进入高温阶段,堆内温度分别上升到48℃和45℃;对照处理A 此时仅 — 25—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可编辑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一、基本情况什邡市食用菌种植量已超过2亿袋(对外 8亿,地震后种植约 1.2亿袋,本方案按2亿袋计算)。每袋体积0.007065立方米(约合0.6kg干渣)。现能再利用项目: 黄背木耳废袋(污染袋)种植鲍鱼菇再利用500万袋;直接还田用作果树、花草、蔬菜及其它农作物肥料(主要是零星种植的镇、村)400万袋;农户汽化作燃料100万袋;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加工企业等(专业合作社)在地震中已全部垮塌,无一家恢复。还剩余 1.9亿袋菌渣几乎全部成了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祸根。这 1.9亿袋约134万立方米(约合1 1.5万吨干渣)。据调查了解: 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每年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投入近100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恶性循环,即使如此,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由于菌渣到处都是,使空气中飘浮着各种杂菌,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应控制在5%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达到 0.5%--2%),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40%左右(其中10%以上绝

收,20%以上只能收到1两以下),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每袋4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不足3两。 二、回收再利用渠道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较大,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10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稻壳等废弃物20万吨,总投资 38亿,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而菌渣尽管有用,但价值不高,回收成本却较高。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更不愿意承担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若能组织回收起来,他们也愿意使用。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有的曾经还引发了不稳定因素。而据湔氐、洛水的同志介绍,利森使用菌渣,所能承担的运输费用就低于将菌渣回收运送到他们企业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而市上又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人员,也没有补贴政策。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 菌渣的回收利用,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疏”,二是“堵”,三是补贴资金。疏: 政府应确定一个市级部门,落实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抽调2—3名工作人员与相关镇配合组成综合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菌渣回收利用的综合协调工作,同时不断开辟新的菌渣利用渠道,并落实补贴资金。市级宣传部门、媒体及相关镇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乱倒菌渣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 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 1引言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 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1.2抗生素菌渣的来源和组成 抗生素是微生物次级代谢的产物,工业上通过对特定微生物进行调控发酵,使其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抗生素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或是存在于发酵培养的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是存在于微生物菌体中。通过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或过滤等操作,使固液分离形成滤液和滤饼。滤液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盐等可溶性成分。滤饼中包含菌体、未被微生物利用的培养基等成分;菌体中含有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对于产生胞外抗生素的菌体而言,其液固分离后滤饼即为抗生素废渣;而对于产生胞内抗生素的滤饼,经过溶媒浸泡提取后再液固分离的滤饼即为抗生素菌渣。因此,分析抗生素菌渣的主要组成,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班级:畜牧13-1班 学号:131901136 姓名:吴伟杰

【摘要】:我国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形成独立的优势产业,食用菌生 产不仅是脱贫的手段,而且是产地人们致富奔小康的首选,为循环农业重要一环。虽然有良好产业前景,但存在问题也不少,面临各类挑战。 为了对产业今后发展提出思路,本文从浙江省食用菌发展历史出发,针对历史和现状,系统分析后归纳出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 1、对食用菌的定位评价不清, 即功与过的认识不清;2、菇种种植结构不合理,传统产区效益日渐低下,阔叶树资源问题 突出;3、从业人员素质低,老龄化和劳动力外移现象突出,生产企业、科研、教育机构食 用菌专业人员缺乏;4、经营规模的不经济即专业化缺乏;5、品种及原辅材料存在散、乱、差现象,生产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出口遭遇品种及知识产权技术壁垒;6、科研、专用设施、设备开发等产业配套滞后,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短浅,产品附加值较低;7、自主品种选育和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运用农业推广学理论,分析提出了浙江省食用菌发展的相应建议与 对策: 1、统一认识,调整菇类种植结构,开发替代资源,利用国内外原料和生产资源,使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2、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内消费市场培育,减少出口对产业的影响,3、同时向深加工发展,弘扬菇蕈文化,发展旅游观光来拓宽领域和延长产业链,从而提高产业 开发的广度和深度;4、通过组建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标准化水平;5、校企联合培养;加快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和储备;6、加大投入,生产急需的共性技术难题攻关,扶持配套设施、设备研究与开发,建议机械及专用设施等列入政府补贴目录推进机械化进程;7、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进行品种选育与野生资源保护开发,选育具有 自主产权的品种,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良菌种;8、制订标准时,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9、设立身份证制度,使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和增加市场的稳定性。 【关键词】: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历史现状问题对策

典型抗生素菌渣残留效价检测方法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1章绪论 .. (1)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 1.1.1 课题背景 (1) 1.1.2 课题来源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菌渣的来源及性质 (2) 1.2.2 菌渣的危害 (2) 1.3抗生素菌渣残留效价检测方法的研究 (3) 1.3.1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3) 1.3.2 土霉素菌渣残留效价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4) 1.3.3 杆菌肽菌渣残留效价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1.4 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 (7) 1.4.1 填埋处理 (8) 1.4.2 焚烧处理 (8) 1.4.3 饲料化处理 (8) 1.4.4 堆肥化处理 (9) 1.4.5厌氧消化处理 (9) 1.4.6 其他处理处置技术 (9) 1.5 杆菌肽菌渣饲料化技术的研究 (10) 1.5.1 国内外对杆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10) 1.5.2 杆菌肽菌渣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11) 1.6 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12) 1.7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2) 1.7.2 技术路线 (14) 1.7.3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第2章材料与方法 (15)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5) 2.1.1 实验材料 (15) 2.1.2 实验试剂 (15) 2.2 实验仪器设备 (15) 2.3 实验方法 (16) 2.3.1 土霉素菌渣中残留效价的检测方法建立 (16) 2.3.2 土霉素菌渣中主要土霉素降解产物残留效价检测方法建立 (17) 2.3.3 杆菌肽菌渣中残留效价检测方法建立 (18) 2.3.4 杆菌肽菌渣饲料添加剂制备工艺 (19)

菌渣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及综合利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a1995023.html, 菌渣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及综合利用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05期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渣。有些菇农把菌渣随意丢弃在水沟里、路面上,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下次种菇时更容易感染病虫害,危害食用菌的正常生长。甚至有些工厂化生产的企业为了使菌渣卖出更好的价格,把菌渣长时间堆起来,不仅污染环境,还会滋生病虫害并很快传播,在食用菌的生长和菌种的培养过程中易感染病虫害,制作出的菌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危害广泛且严重。菌渣中蛋白质含量较食用菌栽培原料提高,糖类、有机酸类、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是综合利用的优良基质。因此,菌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大大节约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菌渣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作二次种菇的培养料。食用菌菌渣用作再生产配料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产量,值得大力推广。但是要合理选择二次栽培菌种,以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进行严格灭菌,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如有些地方用金针菇或杏鲍菇的菌渣种植草菇,获得良好的效益。 第二,用作生态修复材料。将菌渣还田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合理的施用菌渣能够逐步消除化肥污染,降低硝酸盐含量,改良土壤、抗板结,对今后发展绿色农业具有较重要的社会意义。 第三,用作有机肥料。菌丝在生产过程中分泌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分解复杂的有机物,抑制部分土传性病害,对有害菌繁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地上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危害程度,促进植物生长。如有些地方把菌渣混入土壤中然后种植蔬菜,蔬菜长势良好。 第四,用作养殖场的发酵床垫料。食用菌菌渣用做发酵床垫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促进菌渣的循环利用。 第五,用作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将菌渣用于园艺作物的栽培和育苗,不仅可以提高菌渣的综合利用价值,还能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 第六,用作燃料。将食用菌菌渣风干,可直接用作食用菌菌袋灭菌或菇棚升温时的燃料,也可将其压制成煤渣,或用作发酵底物来生产沼气,用于生活燃料。 第七,用于获取生物活性物质。菌渣中含有许多代谢产物,如肌酸、三萜皂苷、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抗病能力,部分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食用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健身强体的理想食品,也是人类的三大食物之一,它是介于动物性、植物性食品之间的第三类食品,即菌类食品;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因此,食用菌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誉为“山珍”、“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上帝的食品”、“健康食品”、“长寿食品”。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变废为宝,又可综合开发利用。这样对于消费者有丰富的食用价值;对生产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品不仅行销于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还畅销于国际市场。所以,发展食用菌生产己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栽培模式及品种;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针对这些问题,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食用菌资源的发展前景。 一、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 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20世纪50年代前,人们以栽培双孢菇为主。现在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草菇、银耳、猴头及灵芝等食用菌的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珍稀菌类,如袖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白灵菇、姬松茸等也相继上市。 2.由单一的栽培方式向多种栽培方式发展,并逐步趋于工厂

化生产,进行集约化栽培,如多种形式的立体栽培、菌粮间作、菌菜间作等。 3.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更为多样性。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用棉籽壳、玉米芯、高梁壳、酒糟、废棉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 4.不断培育新品种和提高菌种的质量。现己采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等方法,从而改变过去单一使用自然育种的局面。近年来,开始通过发酵技术培养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己开始应用于生产,但技术应用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5.劳动方式逐步从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方向发展。 6.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正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7.从零星散户栽培向联户规模型发展。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生产,发展到现在许多地方一村一乡,甚至一个县的生产,从而形成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8.不断加强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如一些珍贵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栽培和出口创汇。 食用菌栽培是食用菌产业链的起点。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安装起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而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适合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 食用菌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备受世人青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食用菌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总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称为菌渣,我国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万吨,处理这些菌渣的传统方法是丢弃或燃烧,燃烧只能快速地取得其中10%左右的热能,是对生物量的不合理利用;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随意丢弃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导致美军和害虫的滋生,增加空气中有害孢子和害虫的数量,势必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合理的开发利用食用菌菌渣,不仅可以广辟资源,化废为宝,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地生态效应。 1 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 食用菌菌渣是指培养完食用菌剩下的固体废弃物。菌渣的成分主要与培养料相关,由于南北琐事和栽培的品种不同及主要农作物废料的差异,不同地区所选的食用菌栽培原料也各有差异。栽培完食用菌后配料布满菌丝,变得更加疏松柔软,主要是经过多种微生物作用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均被不同程度降解。 2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 在食用菌采摘后,有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留在了菌棒上,并且在菌丝生长过程中通过酶解作用产生了很多种糖

类、有机酸类、酶和生物活性物质、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氨基酸等。如棉籽壳菌渣中含有粗蛋白13.16%、粗脂肪4.20%、粗纤维31.56%、灰分10.89%。蘑菇渣中除了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蛋白质外,还含有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据测定,每0.5千克菇渣中含钙10.86克、磷3.6克、钾4.04克、钠8.7克、铜0.0049克、镁1.58克、铁0.69克、锌0.06克、锰0.0774克。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 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 我国食用菌菌渣每年产量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合理利用食用菌菌渣的有效途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用菌菌渣用作农作物基肥,以自然堆制发酵为主,即将食用菌菌渣直接还田,能够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理化性质、提高农作物品质、增产增收的效果;第二、食用菌菌渣用作栽培基质,在对菌渣进行简单发胶处理后,将菌渣发酵产物与其他无机基质混合进行蔬菜或者花卉培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第三,食用菌菌渣用作燃料,将出菇后的食用菌菌渣晒干收藏,用作菌种生产和熟料栽培时的灭菌燃料;第四、食用菌菌渣用作饲料添加剂;第五、食用菌菌渣用作原料基质再利用。 食用菌菌渣用作食用菌再生产的配料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文档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文档Document of recycling disposal scheme of edible fungus residue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 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 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基本情况 什邡市食用菌种植量已超过2亿袋(对外2.8亿,地震 后种植约1.2亿袋,本方案按2亿袋计算)。每袋体积 0.007065立方米(约合0.6kg干渣)。现能再利用项目:黄 背木耳废袋(污染袋)种植鲍鱼菇再利用500万袋;直接还田 用作果树、花草、蔬菜及其它农作物肥料(主要是零星种植的镇、村)400万袋;农户汽化作燃料100万袋;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加工企业等(专业合作社)在地震中已全部垮塌,无一家恢复。还剩余1.9亿袋菌渣几乎全部成了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祸根。这1.9亿袋约134万立方米(约合11.5万吨干渣)。 据调查了解: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每年各级政府、水 利部门投入近100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

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恶性循环,即使如此,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由于菌渣到处都是,使空气中 飘浮着各种杂菌,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应控制在5%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达到0.5%--2%),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40%左右(其中10%以上绝收,20%以上只能收到1两以下),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 每袋4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不足3两。 二、回收再利用渠道 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 较大,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10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稻壳等废弃物20万吨,总投资 2.38亿,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而菌渣尽管有用,但价值不高,回收成本却较高。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更不愿意承担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若能组织回收起来,他们也愿意使用。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