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 补贴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 补贴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补贴名词解释

摘要:

一、引言

二、国际经济法概述

1.定义

2.发展历程

3.重要性

三、补贴概述

1.定义

2.类型

3.作用

四、国际经济法中的补贴规定

1.世贸组织补贴规则

a.补贴种类

b.补贴政策制定与实施

c.补贴争议解决机制

2.我国补贴政策及法规

a.补贴政策体系

b.补贴管理措施

c.补贴法律法规框架

五、国际经济法与补贴案例分析

1.美国对欧盟葡萄酒补贴案

2.中国钢铁企业反补贴案

3.印度对外国汽车企业补贴争议案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国际贸易中,补贴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国际经济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补贴在国际经济法中的运用,既有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因此,研究国际经济法中的补贴及其相关规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经济法概述

1.定义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法律关系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协定、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法规。

2.发展历程

国际经济法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家之间为了解决经济纠纷和协调经济政策,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律规范。

3.重要性

国际经济法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各国在经济活动中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有助于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三、补贴概述

1.定义

补贴是指政府为了扶持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通过向企业提供资金、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方式给予的支持。

2.类型

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向企业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支持;间接补贴是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政策等手段为企业提供优惠。

3.作用

补贴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四、国际经济法中的补贴规定

1.世贸组织补贴规则

世贸组织(WTO)对补贴制定了详细的规定,旨在规范成员国间的补贴行为,防止国际贸易摩擦。

1.1 补贴种类

世贸组织将补贴分为两类:一般性补贴和特定补贴。一般性补贴是指适用于所有行业和企业的补贴;特定补贴是指针对特定企业或产业的补贴。

2.补贴政策制定与实施

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补贴政策时,应遵循世贸组织的规定,确保补贴政策透明、公正、可持续。

3.补贴争议解决机制

世贸组织设立了争端解决机制,用于处理成员国之间关于补贴的争议。

2.我国补贴政策及法规

我国补贴政策体系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在管

理补贴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1.补贴政策体系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补贴政策体系,涵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2.补贴管理措施

我国对补贴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补贴申报、审核、拨付等环节,确保补贴政策有效实施。

3.补贴法律法规框架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补贴行为。

五、国际经济法与补贴案例分析

1.美国对欧盟葡萄酒补贴案

本案中,美国指控欧盟对葡萄酒产业提供过度补贴,导致美国葡萄酒进口受到不公平竞争。经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审理,最终裁定欧盟补贴政策违规。

2.中国钢铁企业反补贴案

本案中,美国对中国钢铁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受益于政府补贴,导致美国市场受到不公平竞争。经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审理,最终裁定中国钢铁企业未受益于违规补贴。

3.印度对外国汽车企业补贴争议案

本案中,印度政府被指控对国内汽车产业提供过度补贴,导致外国汽车企业在印度市场受到不公平竞争。经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审理,最终裁定印

度政府补贴政策违规。

六、结论

国际经济法中的补贴规定对于规范成员国间的补贴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在制定和实施补贴政策时,应遵循国际法规定,充分发挥补贴的积极作用,同时防止国际贸易摩擦。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16.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17.贸易三角形:即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代表进口和出口,斜边代表开放经济下的相对价格线,贸易两国的贸易三角形全等。 18.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1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20.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21.外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22.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2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24.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5.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其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商品价格。

国际经济法 大学期末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1.P13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是调整国际(或跨国)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 立的、综合的法律部门。 2.P13广义上的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经济组织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不同 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之间、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 3.P30国际经济主权原则概念: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表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 也即国家的经济主权。 4.P65《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 CIF等 FOB:也称“船上交货价”,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按离岸价进行的交易,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运港被装上指定船时,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CIF:贸易术语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 5.P72承诺的概念:是合同订立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程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在 贸易实务中也被称为接受。接受:受要约人声明或者作出其他行为表示同意一项要约。 6.P94《汉堡规则》中提单的概念:提单是指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 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单证。 7.P95清洁提单:是指货物装船时,货物的外表状况良好,对提单上所印就的“外表状况 明显良好”没有作相反的批注或附加条文的提单。 8.《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凡是未附有明示货物或包装有缺陷的附加条文或批注的 提单,属于清洁提单。 9.P95不记名提单:是指在提单收货人栏内只填写to Bearer (提单持有人)或将这一栏空出 不写的提单。来人提单不需要任何背书手续即可转让,或提取货物,极为方便。 10.P95指示提单:是指在提单上的收货人栏中有“Order”(凭指示)字样的提单。 11.倒签提单:是指在货物装船后签发的,以早于货物实际装船日期为签发日期的已装船提 单。 12.海运提单:海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 以及承运人保证据此将货物交给指定收货人的一种不可流通单据。 13.P118票汇的概念:是指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代汇款人开立以其分行或代理行为解 付行的银行即期汇票,给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方式。 14.P118托收的概念:是指由卖方开立以买方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 的一种结算方式。 15.P121信用证(L/C)的概念:是指银行根据买方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书面凭证,依据 该证,银行保证在卖方提交符合该证所规定的单据时向卖方支付货款。 16.P123跟单信用证概念:是指受益人在取款时,除提交汇票外,还需提供规定的单据的 信用证。单据是信用证上列明的代表货物所有权或证明货物已发运的单据,如海运提单、保险单等。 17.P123不可撤销信用证:是指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 益人同意,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的信用证。 18.P124承兑信用证:信用证中规定一家承兑银行,受益人提交单据及以该行为付款人的 远期汇票,如果单据和各,该行将承兑远期汇票,并于到期日付款。 19.P124议付信用证:对信用证有权议付的银行支付价款以交换受益人的汇票。 20.P126信用证独立原则: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或其他基础交易是相脱离的和独立的。 21.P130国际保理概念:是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供应商将其买卖 合同项下的应收款项的所有权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则为供应商提供资金通融、财务管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调整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国际经济惯例:国际经济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反复使用、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则。 3.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驶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4.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做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5.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力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它们主权的条件,以加速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6.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是指在国际货物卖卖中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以及卖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责任范围风险界限、费用负担的国际贸易惯例。 7. DAT: DAT 是指当卖方在指定港口或目的地指定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并将其卸下的一切风险,此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 8. DAP: DAP是指当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且已作好卸载准备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卖方不承担在交货地的卸载义务和费用,卖方承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的一切风险,卖方须办理出口清关手续,但卖方无义务办理进口清关、支付进口税或办理进口海关手续。 9.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是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将货物作出入国境交易的货物卖卖合同。 10.要约:要约又称发价、发盘,是一方当事人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愿意与其订立合同并且内容明确的一种意思表示。 11.承诺:承诺又称接受,是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的规定,对要约的内容表示无条件接受并接受按此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2.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生之后,但尚未生效之前,要约人将该要约取消,使之失去效力的行为。 13.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是指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出售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就该项货物向买方主张任何权利,从而使买方能安安稳稳的占有买来的货物。 14.违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未按合同规定履行合同义务。 15.补救:又称救济,是指一方当事人违约而使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受损害的一方为使遭受的损失得到补偿而依据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采取的适当措施。 16.国际货物运输法:是指调整国际货物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7.提单:是指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承运人在接受承运的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证明双方已订立运输合同并保证在目的港按其所载明的条件交付货物的一种书面凭证。 18.航次租船合同:是指船舶出租人按约定一个或几个航次,将船舶租给承租人,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租船合同。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 名词解释: 1.提单:是一种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的单据。 提单的作用有:提单是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订有运输合同的凭证; 是承运人从托运人处收到货物的凭证; 是代表货物权利的凭证。 2.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后,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实际装船完毕日期的提单。 3.预借提单:指提单在货物尚未全部装船时,或者货物虽然已经由承运人接管但尚未开始装船的情况下签发。 4.可保利益: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为法律所承认的利益。 5.实际全损:货物全部灭失或因受损而失去原有用途,或被保险人已无可挽回地丧失了保险标的。 6.推定全损:货物受损后对货物的修理费用加上续运到目的地的费用超过其运到后价值。 7.共同海损:在海上运输中,船舶、货物遭到共同危险,船方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合理地做出特别牺牲或支出的特别费用。 8.委付:在推定全损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把残存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保险公司。委付是被保险人的单方行为,保险公司没有必须接受委付的义务。委付一旦做出不能撤回,接受委付后,保险公司取得残存货

物所有权,若不接受,则不能获得,但是保险公司还是要赔付损失。 9.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可以背书转让,背书应当连续,背书不得附加条件。汇票转让的后手的权利优于前手。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前者是银行发出的信用凭证,信用级别较高,后者是商业机构发出的信用凭证,信用级别不如银行汇票。 10.托收:卖方向方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买方收款的结算货款的方式。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光票托收是指卖方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买方收款。汇票单独发出,并不附任何提单或装船单据。由于这种票据没有附其他单据,不容易具有信用和流通作用,较少使用。11.跟单托收:卖方将汇票附上提单、保险单、发票等转运单据,一并交给银行,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信用度高,使用普遍。12.承兑交单:卖方的交单以买方承兑汇票为前提条件,具体方式是:买方承兑经过银行转来的汇票后,立即可以从代收银行手中货运单据,再凭这些单据提货,等待该汇票到期后才付款。此方式只是适用于远期汇票的承兑。 13.信用证:银行根据进口人的申请,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在信用证上规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支付给卖方确定金额款项的书面凭证。14.备用信用证:不跟单信用证、保证信用证、履约信用证等,指开立备用信用证的银行向受益人担保(卖方、出口商)如果申请人不履行义务,则有开证行给予补偿。 性质:属于合同担保。开证行是申请人的第二付款人的责任。本质是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全) 按字母排序

B 1、BOT(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2、不质疑条款:对转让的技术的合法性不得提出异议。 3、不可撤消信用证: 4、保险人:是指收取保险费,并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向被保险人承担赔偿义务的人。 5、被保险人:是指支付保险费,在保险标的由于发生保险事故而遭到损失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6、保险单: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保险标的承保的证明,也是确定双方当事人之间保险权利义务的保险合同。 7、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捐助和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8、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和雕塑)享有的权利。 9、不质疑条款:是指对转让的技术的合法性不得提出异议。 10.不可抗力:指合同订立以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不能避免得到、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 C 1、承诺: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2、仓至仓条款:承保人的责任起讫是从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明的启运地仓库或储存处开始运输时起,至该货物到达保险单所载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储存处,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 3、财产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使用和获得报酬的权利,也称经济权利。通常包括:以复制、表演、播

国际经济法简答题

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提单的性质与作用: 1、提单是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 2、提单是承运人从托运人处接管货物或货物已经装船的收据; 3、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物权凭证; 654 跨国公司:是指由位于一国的决策中心和位于一他国以上的营业中心无论是否具有法律人格所组成的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跨国公司系指一种企业,构成这种企业的实体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各个实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在一个决策系统的统辖之下开展经营活动,彼此有着共同的战略并执行一致的政策;由于所有权关系或其他因素,各个实体相互联系,其中一个或数个实体,对其他实体的活动能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分享其他实体的知识、资源,并为它们分担责任; GATT1994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削减关税和约束关税原则、一般禁止实行数量限制原则、保持权利义务平衡原则; 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主要内容: 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2、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3、确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4、提供资金调节国际收支; 5、力图取消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 国际税法上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标准: 1住所标准;凡在一国拥有住所的自然人,便是该国的居民纳税人; 2居所标准; 3居留时间标准;以自然人在征税国境内居住或停留是否超过一定的时间期限,作为划分纳税居民与非居民的标准; 4国籍标准; 法人身份的确认:国际税法对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的标准: 1、法人注册成立地标准; 2、法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 3、法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跨国纳税人从事国际逃税的主要方式: 1、不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隐匿应税所得; 2、谎报所得和虚构扣除;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处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2.有效保护率: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或者: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3.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 4.铸币平价: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是分析供给的工具之一,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3.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令ηX 、ηM 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当且仅当1>+M X ηη时,才有0>de dB ,即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4.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 1. 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 -O 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2.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该是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样,按照H-O 定理,可以预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证检验结果却与根据H-O 定理所得出的预测情况相反,这个理论预测与实证检验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作里昂惕夫之谜。 3.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令ηX 、ηM 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当且仅当1>+M X ηη时,才有0>de dB ,即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1.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5分) 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本国政府的干预加强或改变企业竞争战略,促进本国出口产业发展的政策。(5分) 3.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奖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5分) 4. J 曲线表示一国的货币当局采用使本币贬值的高速政策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5分) 1.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2.答:H-O 定理可以表述为,一国出口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3.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 4.答: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J 曲线效应:即使货币贬值国能很好地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带来的经常项目改善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而且贬值初期经常项目往往伴有恶化现象。也就是说,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才能达到。 2.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工厂或公司水平的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范围经济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司规模经济,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其产量超出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双语(3)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双语(3)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双语 5、分工收益 分工收益是指在存在贸易的条件下,随着一国的具有相对优势商品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越高,而带来的社会生产商品产品组合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消费产品组合变化,并最终由此带来的社会总效用的增加。 6、贸易总收益 贸易总收益是指一国由于专业化生产自身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与另一国进行贸易,得到的社会消费总产品组合的变化,并最终由此带来的社会总效用的增加,即交易收益和分工收益的加和。 7、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是一条需求与供给相机和,从而对国际贸易发生作用的曲线。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换言之,它反映了一国在不同相对价格水平下愿意进出口的商品数量组合。 8、贸易条件 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 9、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欧中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10、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11、H-O模型 一国出口的商品,应当是用自己相对丰富、价格小队便宜的资源密集地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的商品应当是用自己相对稀缺、价格相对较高的资源密集地生产出来的产品。 12、斯托尔伯-塞缪尔森定理 一国与另一国进行贸易,短期内,出口部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多

获得利益,要素价格上升,而进口部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都遭受损失,要素价格下降;长期中,则是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获利,而那些在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受损。 1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严格假设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各国通知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 14、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15、产业内贸易 发生在同一产业内的差异性产品的贸易。 16、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即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的一个统计指数。 17、模仿滞后 模仿滞后是指从创新国产品创新到模仿国模仿生产及替代生产的时间间隔。 18、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差距模型说明由于技术作为对研究与开放进行投资的结果,具有国别分配上的分均等性特点,以至于在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应用上,国与国之间的能力与水平往往大不相同,所以技术领先的国家就可能拥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即技术上的差距构成里对外贸易的基础。 19、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当一种新产品刚诞生时,它的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被广泛接受时,他就变得日益标准化,而且这时可以使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从而生产这种

国际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指的是这些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包括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全球合作原则和有约必守原则。 2)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是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时,单方面给予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 3)有约必守原则:就国家间而言,“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经济条约或多边条约,就在享受该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必须信守条约的规定,实践自己作为缔约国的诺言,履行自己的国际经济义务。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即跨越一国边界的有形货物买卖的合同,其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一定在不同国家,至于当事人的国籍是否不同,在所不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具有国际因素,在特定的国家看来,就是具有涉外因素,而合同的标的则为出口或进口的货物。 5)发价:是一方当事人以进行国际货物买卖为目的,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的愿按一定条件和他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外贸实践中,发价亦称“报价”、“发盘”、“开盘”。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是发价人,对方是被发价人。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

6)“货物相符”: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有关货物的数量、质量、规格、包装,必已在合同中写明,构成合同的重要部分。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的这些规定相符,这便是所谓“货物相符”问题。货物相符,是卖方交货义务的重要内容。 7)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就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卖方保证对其所交付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权利,他可以出卖这些货物。他出卖这些货物,没有侵害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因而第三人不能就该项货物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公约》简称之为“第三方要求”。 8)“预期违反合同”: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即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a.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或b.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显示他将不履行其主要义务。 9)“根本违反合同”: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预期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卖方不交付货物、买方不支付价款、卖方所交付的货物,违背了权利担保义务,使买方不能将货物在某一国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因而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等,都应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但是,如果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那就不能认为是根本违反合同。是根本违反合同,受损害的一方有权宣告合同无效,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如卖方根本违反合同,倘买方要求交付替代货物,也只有在根本违反合同时才可以。 10)风险移转:所谓风险,指的是足以致使货物毁损、灭失的意外事由,例如盗窃、火灾、船舶的沉没、飞机的失事等。风险移转,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1. 班轮运输又被称之为“四固定运输”,即固定的航线、固定的港口、固定的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费率。 2. FOB――船上交货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致买方指定的船只上,或者指(中间销售商)设 法获取这样交付的货物。一旦装船,买方将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造成的所有风险。 3. CFR――成本加运费付至“成本加运费”是指卖方交付货物于船舶之上或采购已如此交付的货物,而货 物损毁或灭失之风险从货物转移至船舶之上起转移,卖方应当承担并支付必要的成本加运费以使货物运送至目的港。 4. CIF――成本,保险加运费付指卖方将货物装上船或指(中间销售商)设法获取这样交付的商品。货物 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于装运港装船时转移向买方。卖方须自行订立运输合同,支付将货物装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 5.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的国内法 律规范和国际法律规范的总称。 6. 提单(Bill of Lading, B/L)是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 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的单据。 7. 电子提单通过电电子提单(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是指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传达的 有关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单据。 8. 预约保单又称“开口保单”、“敞口保单”,是保险公司承保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发运的,以CIF价格 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或以FOB CFR价格条件进口货物的保险单。

9. 单独海损是指保险标的物在海上遭受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造成的部分灭失或损害,即指除共同海损以 外的部分损失。 10. 代位是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遭受损失,根据有关法律或约定应由第三人负责赔偿时,被保险人从 保险人处取得保险赔款后,应当把对该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转让给保险人,由保险人行使被保险人的一切权利和追偿要求。 11. 委付是指在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由被保险人把自己对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连同义务转让给保险 人,而向保险人请求按实际全损赔付。委付是保险人按推定全损赔偿的前提条件。 12. 票据作为国际支付工具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等具有特定格式、代表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的 资金证券。 13. 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 人的票据。 14. 出票是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出票行为包括出票人制作票据并在票据上签 章以及交付票据。 15. 背书是持票人在票据的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法律行为。 16. 承兑是远期汇票的付款人表示接受出票人的指示,承担到期付款责任,并将此意思记载在票据上的行 为。 17. 商业汇付又叫汇款,是汇款人通过当地银行将款项汇入收款人所在地银行,由该银行将款项解付给收 款人的支付方式,又称为买方直接付款方式。 18. 信汇汇款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申请,将信汇委托书或支付委托

国际经济法中非关税措施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中的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措施的定义 非关税措施是指国际贸易中除了关税以外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它包括限额、配额、许可证、价格控制、补贴、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等对贸易限制和导向贸易的行为。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这些非关税措施被认为是对贸易的壁垒和扭曲,是破坏商品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二、非关税措施的分类 1. 限额 限额是指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进口和出口数量设置了限制,超出限额则不得进口或出口。限额通常以政府的方式来管理,并且可能会根据进口国的需求、国内产业保护等因素而进行调整。 2. 配额 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或服务设置的进口限额,超出配额则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或无法进口。配额通常由政府或国际组织来设置,并且可能会根据贸易伙伴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3. 许可证 许可证是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实行事先审批,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或服务才能进行贸易。许可证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监管机构发放,并且可能会受到进出口国关系、贸易伙伴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 价格控制

价格控制是指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机构对进口或出口商品的价 格进行管制,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贸易行为。价格控制通常受到市场 需求、供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 补贴 补贴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国际贸易关系而向进口或 出口商品或服务提供的金融或非金融支持。补贴通常会对贸易造成扭曲,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 6.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出于防止进口商品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措施可能包括对倾销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实施最低进口价格、对倾销商品实施反倾销税等。 7. 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是指国家对因为外国政府对出口商品提供了补贴而对 该商品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措施通常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 贴税、实施反补贴措施等。 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 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的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导 致了贸易扭曲和贸易壁垒的存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 贸易的发展和健康,阻碍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2. 对贸易伙伴关系的影响 非关税措施可能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影响贸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法:使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分支之一,是调整国际私人间直接投资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2、外国投资法:又称为资本输入国法制,指一国政府为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本国 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关于引进外资的基本原则,外国资本的法律地位及鼓励、保护与限制措施等的法律规范。 3、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一般又可称为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是指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 海外投资者在海外投资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或保险,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的法律制度。 4、BOT:是英文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它是指政府通过合同授予私营企业一 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和建设特定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准许其进行经营管理和商业利用,如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项目产品等方式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期届满时将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5、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调整国际 经济交往关系中关于商品、技术、资本、服务在流通结算、信贷、税收等领域跨越国境流通中法律规范饭盒法律制度的总称。 6、国际经济惯例:私人所遵行的国际惯例为国际经贸惯例,即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国 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等国际商业活动的惯例。 7、国际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 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地行使此项权利。 8、公平互利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 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作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地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9、普遍优惠制: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 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10 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 11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各国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它们主权的条件。 12国际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在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是国际商业惯例的一种,由当事人选择予以适用。 13FOB:意思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海上运输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术语,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之一。 14CIF: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1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指营业地分出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6要约和承诺: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承诺是受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17要约的撤回:要约在生效前的收回称为撤回 18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即所有权担保,是指卖方所提交的货物必须是第三者不能提出任何权利要求的货物。 19违约:

2020年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1042;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本科;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在贸易术语EXW中,卖方的责任不包括(C)。 A.在其所在地(工厂或仓库)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 B.承担交货前的风险和费用 C.自费办理出口和进口结关手续等 D.提交与货物有关的单据或相等的电子单证 2.甲国A公司(买方)与乙国B公司(卖方)签订一项进口水果合同,价格条件为CFR,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但约定买方在目的港有复验权。货物在装运港检验合格后交由C公司运输。由于乙国当时发生疫情,船舶到达甲国目的港外时,甲国有关当局对船舶进行了熏蒸消毒,该工作进行了数天。之后,A公司在目的港复验时发现该批水果已全部腐烂。依据《海牙规则》及有关国际公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A.A公司应向B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提供的货物与合同不符 B.C公司可以免责 C.A公司应向C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没有尽到保管货物的责任

D.A公司应向B公司提出索赔,因为其没有履行适当安排保险的义务 3.依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适用该公约的是(B)。 A.营业地分处法国和加拿大的甲、乙二公司签订了2000吨钢材买卖合同,据查,甲、乙公司的注册地均为美国 B.中国某造船厂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买卖一艘万吨油轮的合同 C.中国某电机厂将6百万千瓦发电机卖给澳大利亚某电站 D.中国某电冰箱厂与希腊某公司签订的销售10000台冰箱的合同 4.下列关于国际货物运输的公约中,对承运人责任采用推定完全过失责任制的是(B)。 A.《海牙规则》 B.《汉堡规则》 C.《维斯比规则》 D.《华沙一牛津规则》 5.依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在平安险下,保险人应予以赔付的损失为(B)。 A.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部分损失 B.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部分损失 C.货物受潮受热 D.货物串味 6.在中国远洋公司签发的一份提单中,收货人一栏,如果填写为“凭某人指示(To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法:调整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境内的国家、国际组织、法人、自然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跨国财产流转的管理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2、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能够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并形成经济关系的主体都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公司、一般组织、自然人或个人 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国际经济法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国际经济法规范存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国际经济纠纷所依据的各类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总和。分为两种:形式渊源,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的法定程序和方法;实质渊源,即提供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存在的证据。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于1980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会议上通过,并与1988年生效。是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但不是国际上最早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 5、风险:对于货物买卖合同而言,风险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那些与履行货物买卖合同相关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影响买卖双方权利或异物的所有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损害、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而狭义的风险是指这些风险中应当由买卖双方按照风险分配或转移原则承担的风险。国际经济交往中以狭义为准。 6、实际全损: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灭失或者受到严重损坏完全失去原有形状、效用,或者不能再归被保险人实际拥有。 7、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要件:(1)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2)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4)措施必须有效果。 8、推定全损: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损失状态。对于推定全损,可由被保险人选择,或按实际全损赔偿或按部分损失赔偿。 9、国际商业惯例:国际经济关系当事人或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长期实践、接受和遵守,并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范或实践做法的总称。国际商业管理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只有在当事人约定引用惯例时,才对特定的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并且当事人在引用惯例时可以对惯例的内容进行任意的增、改、删等。 10、国际贸易惯例:指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中普遍接受和经常遵守的任意性行为规范。国际贸易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贸易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规定的贸易条件。 1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所编辑整理的国际商事惯例汇总,有国际商事示范规则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1999年修订,2000年生效。 12、记账:卖方在收到货款前需要将货物和相关单证提前交给买方的安排,而买方可以在收到货物或气候的一个约定时间或期间内向约定的卖方账户支付货款。 13、托收:一种在卖方按照约定向承运人交付了货物后,卖方委托银行向买方提交汇票或货物相关凭证即所谓商业单证,以收取货款的支付安排。卖方须先履行一定的交付义务才能以托收方式向买方要求支付货款,对卖方有一定的风险 14、先期违约:在合同订立之后,一方表示拒绝履行合同的意图。先期违约可有违约方明确表示,或有对方从行动中判断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