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考试_知识点_全解

物联网AP 考试题目

1.RFID 如果按工作频率分有哪几种?(10分)

答案:低频(LF, 30~300KHZ), 常用的是125KHZ

高频(HF,3~30MHZ), 工作频段13.56MHZ+_7KHZ

特高频(UHF, 频率范围300MHZ~3GHZ), 频率433MHZ, 866~960MHZ 和2.45GHZ

超高频(SHF, 频率范围3~30GHZ): 频率5.8GHZ 和24GHZ。

2.汉明物联AP 最大优势是什么? (20分)

答案: 1.集成2.4G WIFI 和RFID 网络,减少一次布网的工程。

2. 具有PoE功能,可直接使用网线供电。

3.可用于定位,应用范围很广。

4.具有防碰撞技术,可以同时读取100多个以上的标签。

3. 2.4G RFID 如何和其他2.4G 频段的技术如WIFI, Bluetooth, Zigbee, 避免干扰的?(30分)

答案:

1. 2.4G RFID 和WIFI WiFI 在偏离载波22MHZ 后功率降为-30dbm.RFID有

125 -2*22 =81MHZ 带宽不受影响。RFID 只需在81 个信道(每个信道占用1MHZ)中一个

来通讯就可以了。

2. 2.4G RFID 和Bluetooth, Zigbee.RFID 可采用设置重发包,重发包间隔大于256us可避开

Bluettoth, Zigbee(Bluetooth 和Zigbee 都是采用跳频技术)的干扰。

4.RFID 有源标签电池需定时更换,你了解到用哪些方法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20)

答案:1. 增加电池容量,但这样卡片厚度会应电池厚度增加而增加。

2.收发频段采用不同频段。可用一个射频芯片收,一个射频芯片发,频段设为不同,会增加设计成本,但可以减少更换电池的成本。

6. 为甚么2.4G RFID 芯片一般不用PA( 功放) 来增加传输距离,谈谈你的理解?(20)

答案:2.4G RFID射频输出功率0dbm 时传输距离可以到10米以上,可以满足一般应用要求,如果加上天线的增益2.5dbm ,传输距离可以到30米,天线增益如果到5dbm, 传输距离可以到50米。并且2.4G PA 芯片价格较贵。

1、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核心是:每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个物件都可以通信。

2、物联网的自主体系由:数据面,知识面,控制面各管理面组成。其自主特征是,由STP/SP 协议栈和智能层取代了传统的TCP/IP协议栈。

EPC体系结构:主要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UID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技术体系,目的是为了建立和普及自动识别物品所需的基础性技术,实现计算无处不在。

3、物联网体系结构架构原则:多样性、时空性、互联性、扩展性、安全性、健壮性。

4、物联网的硬件平台:可由传感网(感知节点(数据采集、控制)各末稍网络(汇聚节点、接入网关))、核心承载网、信息服务系统组成。

软件平台:数据感知系统软件、中间件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以及物联网管理和信息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5、关键技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

6、狭义云计算是指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7、传感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一项格外重要的技术。物联网正是通过遍布在各个角落和物体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感器节点以及由他们组成的传感网,来感知整个物质世界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业务是不同的,互联网是全球化的,只要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就与全球相连。物联网是区域性的,它建设在互联网之上,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物品都能接入的。

8、射频识别(RFID)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中的,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

一个简单的RFID由阅读器、应答器、和电子标签组成。

主要特点: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来传送识别信息,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体跟踪和数据交换。

9、RFID技术分类

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有源式电子标签、无源式电子标签、半有源式电子标签

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低频段电子标签(30-300kHz)适合近距离,低速度、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

中高频段电子标签(3-30MHz,典型的是13.56MHZ)、超高频与微波标签

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只读(RO),可读可写(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

根据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式、被动式、半主动式

10、应用:物流、交通、汽车、零售、身份识别、防伪……

11、RFID的工作原理:由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读取应答器内部的ID码。

12、RFID的硬件组成:电子标签、读写器、控制器和读写天线

RFID的软件组成:边沿接口系统。RFID中间件、企业应用接口、应用软件

13、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由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射出去;读写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的调制器传送到读写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到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you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信号控制读写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

14、RFID系统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系统

15、标签天线:双偶极子天线:由两个偶极子组成,大大降低了标签的敏感性。叠偶天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电导体并联在一起构成,每导体半个波长。当两个导体折叠时称为2线折叠偶极子天线。3个导体折叠时称为3线折叠偶极子天线

16、射频收发模块:(skyemodule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cc1100)

17、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电子标签数据的获取攻击、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侵入、侵犯读写器内部的数据、主机系统侵入

18、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性能参数:阈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也就是指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漂移:指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包括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过载能力: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测量范围的能力。

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具体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重复性:指传感器输入量在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内连续重复测量所得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产生不

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的机械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间隔、摩擦及松动等。

可靠性:通常包括工作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保险期、疲劳性能、绝缘电阻、耐压等指标。

19、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按被测量分类(按用途分类)如:机械量、热工量、物性参量;

按测量原理分类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等;

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结构型(主要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的变换)、物性型(得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变化来实现信号的变换)

按能量关系分类: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从外部获得能量使其工作,由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如电阻式、电感式)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学式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电涡流式)磁学式传感器(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

20、传感器的应用:工业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汽车、家用电器、机器人、医疗用人体医学、环境保护、航空及航天、遥感技术

21、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

22、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1)将采用系列高新技术设计开发新型传感器2)微型化与微功耗3)集成化与多功能化4)智能化5)数字化6)网络化

23、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传感器的核心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反感知的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24、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量参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常用的有: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

25、压电式传感器:以具有压电效应的元件作为转换元件的有源传感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灵敏度和精确度高。

原理:当压电晶体片受力时,在晶体片的两表面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晶体片的两表面相当于一个电容的两个极板,两极板之间的物质相当于电容极板间的介质,因而压电晶体片在工作时就等效一只平行板介质电容。C=εAδ.ε表示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A表示压电晶体片工作面的面积,δ表示极板间距(晶片厚度m)

U=q/C(P89-P90)

电压晶片两片:串联时(电荷不变,电压为单片的2倍,,电容为单片的1/2倍)

并联时(电荷为单片的2倍,电压不变,电容为单片的2倍)

26、压电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压力或者拉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其两个表面会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时,它们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当受力方向变化时,电荷的极性也随着变化。(P88)

27、磁电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P90)分为动圈式和磁阻式两大类。

28、光纤式传感器原理:将来自光源的光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成为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吕,经解调器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

分类:导光型(简称NFF,使用多模光纤)和传感型(多使用单模光纤)。

特点:不受电磁场的干扰;绝缘性高;防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耐高压、耐腐蚀;信息传输量大、导光性能好、灵敏度高;光纤细而柔软,可制得非常小巧。

29、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网:由一系列无线通信设备、信道和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使与之相连的用户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有意义的信息交流。

30、蜂窝移动通信:由于分配给移动通信的带宽有限,必须用空间的分区来加以补偿,将通信空间划分成许多通信小区,常用六边形表示。是移动通信的主流。

31、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是点到多点的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多个移动终端对基站进行通信或与基站并行通信。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32、支持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标准主要有IEEE802.15.4、蓝牙技术、Home RF、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15.4是针对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制订的标准;蓝牙技术,是爱立信为寻找蜂窝电话和PDA而创立。Home RF主要用于家庭无线网,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IEEE802.11是无线局域网系列标准。IEEE802.16针对宽带无线接入和分组交换城域网提出的。

33、IEEE802.15.4为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半径10m内。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10-300m,WiFi适于具有较大突发性的业务,最高速率54Mb/s

IEEE802.16标准为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标准,覆盖范围50KM

EEE802.20哦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 A),

34、1G:采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和频分多址,传输速率:2.4Kb/s

2G:数字时分多址及码分多址,传输速率:9.6Kb/s

3G:绕线机以WCDMA、cdma2000 、TD-SCDMA 为代表的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传输速率:2Mb/s

35、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目的:加强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低湖上一水平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

36、ZigBee: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也是ZigBee联盟所主导的传感网技术标准。

37、IEEE802.15.4标准协议结构(P122)

IEEE802.15.4标准特点: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离传输。采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CSMA/CA监听多路;

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星状网或点对点对等网。

38、ZigBee协议结构建立于IEEE802.15.4之上(P125)

ZigBee网络配置:WPAN中包括两种无线设备:全功能设备(FFD)和精简功能设备(RFD).。其中FFD可以和FFD、RFD通信,而RFD 只能各FFD 通信。

ZigBee中每个协调点最多可连接255个点,一个ZigBee网络最多可容纳65535个点。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星状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

39、IEEE802.11a:工作频率为5.8GHZ,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

IEEE802.11b: 载波频率为2.4GHZ,可提供1Mb/s、2Mb/s、5.5Mb/s、11Mb/s的多重传输速率。

IEEE802.11g: 载波频率为2.4GHZ, 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

40、接入点(AP)、基本服务集(BSS),扩展的服务集(ESS)

IEEE802.11定义了三种节点:无转移、BSS转移(节点可以在同一个ESS中的不同BSS之间移动)、ESS 转移(节点从一个ESS的BSS移动到时另一个ESS的BSS)

IEEE802.11定义了三种帧:管理帧、控制帧和数据帧。(P135-137)

41、IEEE802.11协议使用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技术. (P138)

CSMA/CA基本思想是:发送端激发接收端,使其发送一个短帧,接收端周围的节点会侦听到时这个短帧,从而使得它们在接收端有数据帧到来期间不会发送自己的帧。

41、为了尽量避免冲突,IEEE802.11还规定了3种不同的帧间间隔(IFS)。SIFS,即短IFS,典型的数值只有10μs;RIFS,即点协调功能IFS,比SIFS长,在PCF方式中轮询时使用;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IFS,是最长的IFS,其典型数值为50μs,主要用于DCF方式。

42、为了尽量减少冲突,IEEE802.11设计的MAC子层包括两个子层:低子层称为分布式协调功能(DCF),高子层称为点协调功能(PCF)

第五章

1、传感网:

2、传感网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传感网基本组成:由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互联网和远程用户管理节点组成。

4传感器节点:4部分组成负责数据采集的感知模块、数据处理和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节点供电的电源供给模块。

5、汇聚节点:此节点的处理能力、通信能力、存储能力比传感器节点更强,它连接传感器与互联网等,实现2种协议栈协议之间的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检测任务,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6、传感网的特点:(1)传感器节点数目大,密度高,采用空间位置寻址;(2)传感器节点的能量、计算能力有限和存储容量有限;(3)传感网的拓扑结构易变化,具有自组织能力;(4)传感网具有自动管理和高度协作性;(5)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融合的能力;(6)传感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7)传感网存在诸多安全威胁(8)传感网与现有的无线网具有明显的区别。

7、传感网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体系结构2、网络安全3、协议机制(包括MAC协议路由协议拓扑控制功率控制时间同步覆盖与连通)4、通信技术(短程无线通信汇聚节点链路)5、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设计)6、信号处理(数据融合定位跟踪)7、应用研究

8、传感网协议体系结构3部分组成(1)网络通信协议模块(2)传感网管理模块(3)应用支撑服务模块。

9、传感网拓扑结构1、平面网络结构(所有节点对等)2、分级网络结构(有骨干节点)3、混合网络结构(上层和下层采用平面上层和下层连接采用分级)4、Mesh网络结构(对等邻居通信)

10、传感网的关键技术

1、网络通信协议及功率控制:传感网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的节点形成一个多跳的数据传输网络,目前重点是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路由协议决定监测信息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用来构建底层的基础结构,控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过程和工作模式。

2、网络拓扑控制: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以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节点定位等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以及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3、网络安全技术:包括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

4、时间同步技术:三种RBS(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时钟同步) TINY/MINI-SYNC(简单的轻量级同步机制)TPSN(采用层次结构实现整个网络节点的同步机制)

5、定位技术:必须满足自组织、健壮性、能量高效、分布式计算等要求。根据节点位置是否确定,传感器节点分为信标节点和位置未知节点。在传感定位过程中,通常使用三边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节点位置。

6、数据融合管理。1)数据融合技术能够节省能量、提高信息准确度,但以牺牲延迟和鲁棒性为代价。2)数据管理技术集中式、半分布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

7、嵌入式系统操作。在这操作系统下,多个应用可以并发地使用系统的有限资源。

第6章

1、数据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时序获得的若干感知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分析、综合,已完成所需决策和评估任务二进行的数据处理过程。

2、数据融合研究的主要内容:数据对准数据相关数据识别感知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完整、不一致和虚假数据数据库性能评估。

3、数据融合的体系结构。分为4级处理:1级处理包括数据和图像的配准、关联、跟踪和识别;2级处理包括态势提取、态势分析和态势预测,统称态势评估;3级处理军事应用领域;4级处理优化融合处理。

4、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1)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集观测目标数据(2)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提取特征、提取代表观测数据的特征矢量(3)对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处理,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的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第7章

1、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它可以吧IT资源、数据和应用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2、适于云计算的浏览器:Google的Chrome浏览器(界面风格:标签页、地址栏、隐身模式;主要特性:快速、多进程的架构、隐私和安全)、火狐浏览器以及Internet explorer8

3、在线办公软件服务google文档(google docs)。是一款开源的、基于web的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程序,属于google企业套件google apps之一。Google docs功能:1)docs是google轻量级的在线办公软件,它使用户能够在线创建和编辑文件,并与其他用户实时协作。2)推出了文档编辑、电子表格、幻灯片演示、日程管理等多个功能的编辑模块,能够代替微软office相应的一部分功能。3)对用户来说,简单易用,只需创建一个google账户,即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办公。

4、google docs使用1)登陆http://https://www.doczj.com/doc/ba18506370.html, 在页面首先创建google账户

2)登陆账户可以得到在线创建文件,也可以通过上传现有文档来在线阅读、编辑、修改、存储。

5、google app engine服务

功能:可以让用户在google基础构架上运行自己定义的网络应运程序。提供在appspot。Com域上免费域名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用户也可以使用google apps从自己的域提供服务。此包括用于与google账户集成的服务API。提供了集成的应用程序环境,即使在重载荷数据量极大地情况下,也可以轻松构建安全运行的应用程序。

6、创建应用进程步骤:1)创建域名。2)开放应用程序3)上传应用程序4)监测统计

7、web中的windows live功能组件1)windows live messenger2)windows live Hotmail 3)windows live Mail 4)windows live SkyDrive 5)照片库6)windows live群

8、skydrive提供的服务:个人文件夹共享文件夹密码保护直接连接

第八章

1、物联网技术核心:利用各种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设备将发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功能各异的物品连接起来,用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包括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

2、Internet of things

3、物联网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标准化、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4)可靠性与可用性原则

4、设计步骤1)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2)网络系统初步设计3)物联网系统详细设计4)用户和应用系统设计5)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5、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网。Zigbee是一种近距离、高可信度、大网络容量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控制和自动化等领域。Zigbee中设备范围全功能设备(FFD)和简化功能设备(RFD)。

Zigbee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功耗小、组网灵活、协议软件较为简单以及开发容易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自动监测、无线数据采集等领域。

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网的组成:zigbee感知节点若干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汇聚节点和zigbee中心网络协调器(具有自组网功能)

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感知节点硬件结构和网关节点硬件结构。

不同的应用,网络节点组成有所不同但都应有端节点和路由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融合与路由。

软件设计:包括RFD 和FFD程序且均包含初始化程序、发射程序、接受程序、协议栈配置、组网方式配置程序以及各处理层设置程序。

6、物联网系统集成主要目的: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将网络各部分连接起来,不仅实现网络的物理连接,还要求能实现用户的相应应用需求,也就是应用方案。

7、包括2部分:1是应用优化技术2是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中间件平台技术

3中类型:软件集成硬件集成网络系统集成

内容主要是软硬件产品技术集成和应用服务集成

8、物联网系统集成步骤(1)系统集成方案设计阶段,具体包括:用户组网需求分析、系统集成方案设计、方案论证3个实施步骤(2)工程实施阶段,包括: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施工、网络性能测试、工程差错纠错处理、系统集成总结等步骤(3)工程验收和维护阶段,包括:系统验收、系统维护和服务、以及

项目总结等步骤。

IoT 复习

物联网:

1. 你如何理解物联网?

概念1(MIT,1999):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概念2(ITU物联网报告,2005):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各种传感器节点等,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庞大、智能网络,这样,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并与现有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生产生活系统,即物联网生态系统。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2. 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有哪些?

二维码,RFID,传感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等

3. 物联网中需要利用的无线传输技术有哪些?

短距无线传输(WPAN)技术:WPAN目前主要技术是蓝牙(Bluetooth)、UWB(Ultra Wide Band)与Zigbee

4. 请以典型的实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

第一章最后的应用举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

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以Ad-Hoc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它由大量节点组成,密集地部署在被检测区域的内部或附近,各个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一般事先不确定,以便在环境恶劣的地理位置或灾难现场随机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汇集了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

2、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主要包括什么?

数据采集模块(Sensors 和A/D Convert);

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CPU 、Memory 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通信模块(无线通信系统)

供电模块(Power Unit)

定位系统(LFS)、移动装置(Mobilizer)、电源自供系统等。

3、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包括什么?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能量管理平面;移动性管理平面;任务管理平面

4、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哪里技术?举出4中,并进行比较

第二章五大短程技术比较

NFC 依附性太强;一方面,NFC技术可以刺激蓝牙、Wi-Fi等其他技术的发展; 另一面,NFC技术的最终实现也要依赖于这些技术。

ZigBee 巨头力挺前途难料

BloueTooth 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安全问题

Wi-Fi 发展迅速、瓶颈犹存、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步不前

UWB 前途无量,受困UWB标准不统一

5、WSN支撑技术包括那些,并简单介绍。

定位技术;同步技术;容错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安全技术;网管技术

6、举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2种典型应用,并详细描述。

1.使用RSS方式定位的系统

该系统基于射频接收信号强度(RSS)分析的三维位置感知方法,实现小范围内的定位。SpotON(1999)

2. 使用TOA/TDOA方式定位的系统

Bat System(1999)

一种基于测距(range-based)的定位技术。

Cricket(2000)

MIT提出了一种融合TDOA和信号到达相位差的硬件解决方案

3.混合定位系统

Calamari

Calamar采用超声波传播时间(TOA)和接收电信号强度(RSS)方式定位

AHLoS(Ad Hoc Localization System)(2001)

AHLoS使用RSS进行接近情况探测,同时使用RF和超声波的收发时间进行TDOA测量。

4.无需测距的定位系统

UC Berkeley(2006)

Trio传感器节点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使用空间相关性,融合后的二进制测量值提供更加精细的位置信息。融合后的数据通过数据关联的马尔可夫-蒙特卡罗算法(Markov chain MonteCarlo Data Association - MCMCDA)跟踪未知个数的目标。

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它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动态性网络;能量极其有限的网络;与应用相关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数据网络(Internet,WLAN)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处理为中心,而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传统网络把所有和功能相关的处理都放在网络的终端系统上,中间节点仅仅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对于WSNs 的每个Sensor Node 既要感知事件、收发和转发信息,还要能够处理信息。

8、列举室内定位技术。

红外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室内定位技术;Wi-Fi室内定位技术;UWB室内定位技术;

ZigBee室内定位技术;RFID室内定位技术

9、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同步技术的基本思想,目前有哪些方法。

在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非常重要

保证节点间的协同工作

构成TDMA(时分复用)调度机制

完成多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

利用时间序列监测目标运动速度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TPSN (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HRTS (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TSP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GCS (Glob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具体:

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MAC层时间戳技术

和平台直接相关,给出了在Mica2平台下的实现

基本同步原理

发送者--接收者同步

单个报文中包括多个时间戳(在报文的不同位置)

根据单个报文中的多个时间戳,可对中断等待时间进行补偿

对clock skew的补偿仍采用最小二乘法

RFID技术:

1.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电子标签由天线和专用芯片组成。

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计算机系统:完成各种基于RFID的应用

2.电感耦合和反射散射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电感耦合:Tag的能量供给;工作距离:1m以下;工作频率:13.56MHz,<135KHz

无源标签:电感线圈L1和L2看做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通过交变磁场H的感应,在L2上产生电压,供tag 使用;电感耦合效率较低,适于小电流电路

Tag->reader:负载调制;Tag上二进制编码值控制S的通断;L2上电流的变化引起L1上电压的变化;Reader识别该电压变化,产生信息;属于振幅调制

reader -> Tag 数据传输:ASK数字调制方式

反射散射:反向散射源于雷达技术;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时,能量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以不

同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散射的能量中,一部分反射到发射天线,并被接收和识别,即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

工作频率:UHF和MW;

工作距离:>1m

Tag的能量供给:Reader发射的功率P1衰减后到达tag,tag吸收该功率P1’,整流后供电

Tag->Reader:反光镜原理,tag通过“天线开关”控制天线的阻抗,改变天线的反射系数,实现类似ASK 的数字调制。

3.LF、HF、UHF系统的各自特点是什么?为什UHF系统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4.UHF Gen2标签的存储区分为几类?各存贮那些信息?

5.简述EPC系统的组成

DTN:

1 传统TCP/IP网络对网络环境有什么依赖的假设条件?

依赖的假设条件

–收发节点之间必须存在持续的端到端的路径

–任意收发节点对之间的RTT 较小且相对一致

–通信链路误码率及丢包率低

–双向速率基本一致

TCP/IP网络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地址与标示?移动IP

–地址足够吗?IPV6

–能表示物联网的节点?地址的分裂、聚合

2DTN网络的特征是什么?它的路由机制要以哪种模式工作?

特征:网络延时大,连接不稳定,非对称的链路传输速率,数据传输的高误码率和差错率。

为了在间歇性连通的网络中实现节点通信,DTN网络中的路由机制以“存储-携带-转发”的模式工作。在这种模式中,当路由表中不存在去往目标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时,消息将在当前节点上缓存,并随着当前节点的移动以等待合适的转发机会。

3 DTN网络中的接触contact指什么?有哪几种?

接触contact表示一次通信机会,在间歇性连接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出现一条可以通信的连接

? 间歇可预定的

? 间歇偶然的

? 间歇可预测的,适用概率预测

4 对比一下直接传输与传染路由这两种路由机制的不同。

直接传输是一种单副本的路由,传染路由是一种多副本的路由。

? 单副本的好处是节省网络资源,多幅本则过多消耗了网络资源。

? 综合这两者的混合路由,既节省网络资源,同时减少网络端到端时延。

5 DTN路由目标是什么?与传统的Internet网络相同吗?

与传统Internet 以最小跳数、最短路径为路由目标不同,DTN 中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主要有最小化传输延迟、最大化消息分发概率以及最小化缓冲、网络带宽和能量消耗等目标.

6 简述一下DTN网络中的束bundle、保管传输custody transfer。

束bundle? DTN的基本数据单元,bundle叠加于传输层之上,不是原来的分组报文。

? bundle由多个报文存储聚合并进行传输,以降低对端到端连接的需求

保管传输custody transfer

? custody transfer 指消息从一个DTN节点传输到下一个DTN节点,是一种可靠的传输

? 即当消息从节点A 传递到节点B 时,节点B 必须确保将消息传递到目标节点或者消息超时丢弃,或者将保管传输的责任委托给下一个节点C,否则不能删除该消息

CPS:

1.GPS定位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

由24 颗工作卫星组成,位于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轨道倾角为55°;4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

B.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 个全球监测站和3 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 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

这种注入对每颗GPS 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C.用户设备部分

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

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

2.传感器网络中目标定位跟踪主要分为哪些类别?

3.视频传感器网络中目标跟踪应用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进行那些工作?

部署阶段:部署视频传感器节点的监控区域。

探测阶段:使所有的传感器节点处于探测模式将消耗过多能量;从部署节点中选择部分节点处于探测模式,使得保障探测质量的同时最小化探测节点的数目

定位阶段:定位精度与能量消耗的矛盾;定位质量将随着不同节点观测值数目的增加而提高;大量视频传感器节点获取并传输观测值将减少视频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跟踪阶段: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要根据目标的运动轨迹选择合适的节点处于定位状态,协同地估计目标位置。

4.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的概念是什么?

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于一体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s,CPS),实现开放、动态、可控、闭环的计算和服务支持。

CPS 是一类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与物理过程密切整合的设备系统

CPS 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在2006 年提出,被认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核心:3Cs ( 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 的融合。

“CPS,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

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CPS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构建一个可控、可信、可扩展并且安全高效的CPS 网络,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构建工程物理系统的方式。”

---- 何积丰院士

5.发展CPS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物联网信息处理:

1、什么是信息?

香农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信息是对组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的含义则更为深刻和广泛,它是不能等同于数据、消息、信号的。

自己定义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性?

信息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客观性;信息的可共享性;信息的可存储性;信息的可传输性;信息的可扩散性;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的可度量性;信息的可压缩性

3、物联网信息的常见形态?

标签数据,多媒体数据。

4、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嵌入约束法、证据组合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5、物体识别方法中图匹配法的基本原理?

图匹配法(Graph matching)

当且仅当P(n)与P′(n)对某一给定的相似性量度相似时,形成一对配对(assignment);若两幅图G和G′的节点具有一对一的配对,使得所有配对相互兼容,就称这两幅图是同构(isomorphic)的。

若(n,n′)为一配对,仍要求P(n)=P′(n′)。如果G的子图与G′的子图同构,称图G 与G′为亚同构(subisomorphic)的。

云计算:

1,用你自己的语言定义一下什么是云计算。

狭义云计算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1]

广义云计算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

2,你使用过哪些云计算服务?(自己写)

最常用的七种:

SAAS在线软件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够便捷的使用各种程序系统。用户无需再支付高昂的服务器设备、软件授权以及人工维护成本,通过供应商就能够轻松获取理想的软件服务。

实用计算。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开发、存储等各种运算服务。

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各种API接口服务,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只是自己的单机程序。

平台即服务。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MSP。为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管理维护服务,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商业服务平台。是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互联网整合。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3, 简述MapReduce的运行机制。

一个软件架构,是一种处理海量数据的并行编程模式

? 用于大规模数据集(通常大于1TB)的并行运算

? MapReduce实现了Map和Reduce两个功能

–Map把一个函数应用于集合中的所有成员,然后返回一个基于这个处理的结果集

–Reduce对结果集进行分类和归纳

–Map()和Reduce() 两个函数可能会并行运行,即使不是在同一的系统的同一时刻

4,MapReduce中如果worker出现故障如何恢复?

5,MapReduce适合做哪些计算?

MapReduce计算模型对于高性能要求的应用以及平行计算领域的需求非常适合。对于大量数据要做同样的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数据进行划分,然后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来分别作计算。

6,Google为什么要自己设计GFS?GFS为什么要采用中心服务器模式?

Google之所以要研发自己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因为在分布式存储环境中,常常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1. 在分布式存储中,经常会出现节点失效的情况

2. 分布式存储的文件都是非常巨大的

3. 对于搜索引擎的业务而言,大部分文件都只会在文件尾新增加数据,而少见修改已

4. 与应用一起设计的文件系统API对于增加整个系统的弹性和适用性有很大的好处

为了满足以上几点需要,Google设计了它自己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

7,用户看到的云计算特点有哪些?

数据安全可靠

首先,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客户端需求低

其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轻松共享数据

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可能无限多

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高性价比,应用分布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高度灵活性。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北邮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5.数据化与数字化的区别 数据化:将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 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换成使用0、1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过程 6.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机制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这种机制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荐机制)——基于模型的推荐(SVM、聚类、潜在语义分析、贝叶斯网络、线性回归、逻辑回归) 余弦距离(又称余弦相似度):表示是否有相同的倾向 欧几里得距离(又称欧几里得相似度):表示绝对的距离 这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 它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而且不要求物品的描述是机器可理解的;推荐是开放的,可以共用他人的经验,很好的支持用户发现潜在的兴趣偏好。 数据稀疏性问题,大量的用户只是评价了一小部分的项目,而大多数的项目是没有进行评分;冷启动问题,新物品和新用户依赖于用户历史偏好数据的多少和准确性,一些特殊品味的用户不能给予很好的推荐。 7.机器学习:构建复杂系统的可能方法/途径 机器学习使用场景的核心三要素:存在潜在模式、不容易列出规则并编程实现、有历史的数据 8.机器学习的基础算法之PLA算法和Pocket算法(贪心PLA) 感知器——线性二维分类器,都属于二分类算法 二者的区别:迭代过程有所不同,结束条件有所不同; 证明了线性可分的情况下是PLA和Pocket可以收敛。 9.机器为什么能学习 学习过程被分解为两个问题: 能否确保Eout(g)与Ein(g)足够相似? 能否使Ein(g)足够小? 规模较大的N,有限的dVC,较低的Ein条件下,学习是可能的。 切入点:利用具体特征的,基于有监督方式的,批量学习的分析,进行二分类预测。 10.VC维: 11.噪声的种类: 12.误差函数(损失函数) 13.给出数据计算误差 14.线性回归算法: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典型公式 线性回归的误差函数:使得各点到目标线/平面的平均距离最小! 15.线性回归重点算法部分:

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说课讲解

物联网知识要点 1、智慧地球: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 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 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 8、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 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 11、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ZigBee堆栈式在IEEE 802.15.4协议上建立起来的, 14、ZigBee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

1) 物理层(PHY):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 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4) 应用层(APL):由应用框架层(AF)、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应用支持子层(APS)组成。 应用框架层(AF):提供了一个如何在Zigbee协议栈上及案例一个规范的描述。它规定了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数据类型,协助服务发现的描述符,传输数据的帧格式等等。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定义了一个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协调器、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发起或者应答绑定和发现请求,并在网络设备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它同时也提供定义了Zigbee设备规范里的一套丰富的管理指令。Zigbee设备对象总是为端点0。 应用支持子层(APS):负责提供了一个数据服务给应用和Zigbee设备规范。它也提供一个管理服务以维护绑定链接和它字节绑定表的存储。 15、MAC层采用的CAMA-CA(碰撞避免机制),避免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16、ZigBee自组织功能,能够自主感知其它节点,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网络。 17、ZigBee网络结构(网络最大节点数65000、一个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18、ZigBee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 A)协调器具有建立新网络的能力。B)路由器具备允许设备加入网络或者离开网络、为设备分配网络内部的逻辑地址、建立和维护邻居表等功能。C)终端节点只需要有加入或离开网

物联网通信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部分概述 第0章概述 ●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信息的感知控制层 数据采集子层 短距离通信传输子层 协同信息处理子层 网络传输层 应用层 ●物联网通信系统 感知控制层通信 目的:将各种传感设备所感知的信息在较短的通信距离内传送到信息汇聚系统,并由该系统传送(或互联)到网络传输层。 特点:传输距离近,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承载平台:有线、无线等 网络传输层通信:如基于IP的通信协议 由数据通信主机(或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构成,在数据传送网络支撑下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可由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CDMA,数字数据网DDN、异步传输模式ATM, 帧中继

第1篇数据通信基础 第1章通信的基本模型与概念 1.基带信号:信源(信息源,也称发送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 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其由信源决定。 2.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在通信中,由于基带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 频谱分量,出于抗干扰和提高传输率考虑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就是频带信号。 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4.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5.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载波调制\脉冲调制 按信号特征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按传输媒介分:有线\无线 按信号复用分:频分\时分\码分 6. 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串行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 7. 信息量: 信息多少的量度。 在信息论中,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在未收到消息之前, 是不能肯定信源到底发送什么样的消息。而通信的目的也就是要使接收者在接收到消息后,尽可能多的解除接收者对信源所存在的疑义(不确定度),因此这个被解除的不定度实际上就是在通信中所要传送的信息量。 例,设二进制离散信源以相等的概率发送0或1,且相互独立,则信源输出的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为多少? 消息的信息量:一条消息由若干个事件组成,如果 各事件相互独立, 那么所有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为各个事件信息量的总和 例,一离散信源由0,1,2,3,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3/8,1/4,1/4,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相互独立,则试求以下信息的信息量是多少? log () a I P x =-221 (0)log log 21(0)1 (1)log log 21 (1)a a I P I P ======22 31 (0)3log (1)2log I I =- =-121(())(()).....log () n a i i I I P x I P x P x ==++=-∑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大数据库面试基础知识总结材料

1. 数据抽象:物理抽象、概念抽象、视图级抽象,模式、模式、外模式 提示: (1). 概念模式:(面向单个用户的) 是数据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2). 外模式:(面向全局的)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3). 模式:(面向存储的)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的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在数据库中提供两级映像功能,即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模式映像。对于没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括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模式,所以模式/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数据控制(Data Control)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3. SQL常用命令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 ARCHAR2(50) NOT NULL);//建表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 FROM Table_name;//建视图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Name(col_name);//建索引 INSERT INTO table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 INSERT INTO Viewname {column1,column2,…} values(exp1,exp2,…);//插入视图实际影响表 UPDA TE tablename SET name=’zang 3’ condition;//更新数据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删除 GRANT (Select,delete,…) ON (对象) TO USER_NAME [WITH GRANT OPTION];//授权 REVOKE (权限表) ON(对象) FROM USER_NAME [WITH REVOKE OPTION] //撤权 列出工作人员及其领导的名字: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ba18506370.html,,https://www.doczj.com/doc/ba18506370.html, FROM EMPLOYEE E S WHERE E.SUPERName=https://www.doczj.com/doc/ba18506370.html, 4. 视图 提示: 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容由查询定义。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

物联网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 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 ,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4)技术支撑层: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主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 5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 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 物联网体系的特点:实时性,大范围,自动化,全天候 9 RFID的缺点(1)、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覆盖范围受限。 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比较好(4)可重复使用(5)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安全性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与典型例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一、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 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公式:n x x x n +???++21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 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 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 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 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3、组中值:(课本P128)

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 4、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5、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 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 ※典型例题: 考向1:算数平均数 1、数据-1,0,1,2,3的平均数是(C) A.-1 B.0 C.1 D.5

北邮_大数据技术课程重点总结

大数据技术 1.什么是数据挖掘,什么是机器学习: 什么是机器学习 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累自动提高性能; 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训练一个模型。 2.大数据分析系统层次结构:应用层、算法层、系统软件层、基础设施层 3.传统的机器学习流程 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再到推理-》预测或者识别。 手工地选取特征是一件非常费力、启发式(需要专业知识)的方法,如果数据被很好的表达成了特征,通常线性模型就能达到满意的精度。 4.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思想方法 4.1三个思维上的转变 关注全集(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面临大规模数据时,依赖于采样分析;统计学习的目的——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发现;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这样的捷径,而是采用大部分或全体数据。 关注概率(不是精确性而是概率):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关注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值之间的数理关系,关联物是预测的关键。 4.2数据创新的思维方式 可量化是数据的核心特征(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信息数据化);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是数据创新的核心;三类最有价值的信息: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网管和日志。 数据混搭为创造新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据坟墓:提供数据服务,其他人都比我聪明! 数据废气:是用户在线交互的副产品,包括了浏览的页面,停留了多久,鼠标光标停留的位置、输入的信息。 4.3大数据分析的要素 大数据“价值链”构成:数据、技术与需求(思维);数据的价值在于正确的解读。

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

物联网知识要点 1、智慧地球:2008 年11 月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 年1 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 “智慧地球”思路,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 “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 年8 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 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 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 8 、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 11 、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 、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 、ZigBee 堆栈式在IEEE 802.15.4 协议上建立起来的,

14 、Zig Bee 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 1)物理层(PHY ):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4)应用层(APL):由应用框架层(AF )、Zigbee设备对象层(ZDO )、应用支持子层(APS)组成。 应用框架层(AF):提供了一个如何在Zigbee协议栈上及案例一个规范的描述。它规定了 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数据类型,协助服务发现的描述符,传输数据的帧格式等等。 Zigbee设备对象层(ZDO ):定义了一个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协调器、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发起或者应答绑定和发现请求,并在网络设备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它同时也提供定 义了Zigbee设备规范里的一套丰富的管理指令。Zigbee设备对象总是为端点0。 应用支持子层(APS):负责提供了一个数据服务给应用和Zigbee设备规范。它也提供一 个管理服务以维护绑定链接和它字节绑定表的存储。 15、MAC层采用的CAMA-CA (碰撞避免机制),避免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16、ZigBee自组织功能,能够自主感知其它节点,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网络。 17、ZigBee网络结构(网络最大节点数65000、一个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18、ZigBee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知识教学总结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知识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就是统一部署的程序、统一存储并由相关程序统一管理着的数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 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集群上,对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不同的资源池。如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计算机资源池、数据资源池和软件资源池,对这些资源实现自动管理,部署不同的服务供用户应用,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成所需要的应用,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三、云计算的特点 1、支持异构基础资源 云计算可以构建在不同的基础平台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资源。硬件基础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类设备,即: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软件基础资源,则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2、支持资源动态扩展 支持资源动态伸缩,实现基础资源的网络冗余,意味着添加、删除、修改云计算环境的任一资源节点,或者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

物联网基础概述部分知识点

物联网作业1-概述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交换和通讯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简述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物联网的内涵是什么?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1.物联网的内涵: 1)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2)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的融入 3)泛在网络的愿景(实现4A化通讯) 2.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等有关。由于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并正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扩充和完善。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是从射频识别(RFID)这个领域来的。由射频识别(RFID)引出的物联网有局限性,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概念引入了物联网。 ?简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1.感知层(皮肤和五官) 功能:物联网感知层解决的就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及数据收集问题。用于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收集和整理。 关键技术:蓝牙、ZigBee、GPS、RFID 2.网络层(神经中枢和大脑) 功能:数据传输功能 关键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局域网 3.应用层 功能:将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这一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 关键技术:M2M、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传输、中间件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1.关键技术: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 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1、下列不属于云计算服务的是? A,SAAS B,QAAS C,PAAS D,IAAS 2、下列技术中不属于低速网络技术的是? A,802.15.6 B,802.11 C,8025.15.1 3、下列关于嵌入式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嵌入式必须具备体积小的特点 B,嵌入式必然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C,必须有面向应用的特点 4、下列关于二维码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统一的编码方法 B,处理过程包括扫描和译码 C,具有较强的抗损性 5、我国采用的三种3G技术中中国联通使用的标准是? A,TDS-CDMA B,W-CDMA C,CDMA-2000 D,GSM 6无线链路特点包括? A,信号强度衰减 B,非视线传输 C,信号干扰 D,多路径传播 7物联网传输技术中物联网感知节点可以通过芯片集成多种网络传播技术; 8,物联网系统一般借助现有的互联网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9,在RFID技术中典型低频工作频率有125K和13.56MHZ两个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低频信号一般能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适合近距离低速数据量少的应用; 典型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通信范围一般小于一米,传输速率比蒂品高,价格也相对低; 超高频允许短时间内读取大量电子标签; 10,关于定位系统 利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物品定位,GPS和WIFI基站定位均可用于室内精确定位; 11,物联网产业链结构中,包括设备提供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 12,ZIgBee设备在组网是分为两种角色,分别为普通终端设备和协调器; 13,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标签和天线;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

大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 其它功能 (1) 数据库系统(DBS)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数据管理 (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 人工管理特点 (1) 文件系统特点 (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 数据结构化 (2) 整体结构化 (2)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 数据独立性高 (2) 物理独立性 (2) 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1.2.7 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 模式(Schema) (3) 实例(Instance) (3)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