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课本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课本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课本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课本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课本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1.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2.物联网基本定义为: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卡,无线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传输协议,以有线和无线的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运用“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信息交换,通信等处理,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

3.美国的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感知中国)

4.(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融合最终会形成“智慧地球”

地址分为(IPv6)和(IPv4)两种,目前主流的应用是(IPv4)

6.有线接入的三种基本方法:

计算机通过网卡接入局域网,然后在通过企业或校园网接入地区主干网,通过地区主干网接入国家或国家主干网,最终接入互联网。

使用ADSL接入设备,通过电话交换网接入互联网。

使用Cable Modem接入设备,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互联网。

7.无线接入的四种基本方法:

通过无线网卡接入无线局域网。

通过无线城域网接入互联网

通过无线自组网接入互联网

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

8.接入方式涉及用户的环境与需求,它大致可以分为(家庭接入)(校园接入)(机关与企业接入)

9.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10.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主要包括大量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和(用户设备),核心交换部分包括由大量路由器互联的(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互联网的边缘部分的用户设备也称为(端系统)

11.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三个阶段(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

12.互联网国外现状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有(欧美的EPC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

13.目前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网的主要有三类(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也称为“三网融合”

第二章

1.物联网的三个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的获得物体的信息

可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2.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3.目前能够用于物联网的通信网络主要有(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网)

4.从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角度解读物联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应用技术)

5.物联网的开展步骤: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6.通常将整个红外辐射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中红外3-25um)(远红外25-1000um)

7.红外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为(热电型:利用热效应)(光电型:利用光电效应)

8.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

9.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0.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11.遥感技术按波普性质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12.激光扫描器有(单线扫描)(光栅式扫描)(全角度扫描)手持式属于(单线扫描)卧式属于(全角扫描器)

13.普适计算机的特征:(无处不在)与(不可见)(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计算机为本)

14.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将(计算)(数据)(应用)等资源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

15.数据库包括:(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行数据库)(演绎数据库)(主动数据库)(事件-条件-动作)

16.嵌入式系统定义:(针对特定的应用,剪裁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17.嵌入式发展阶段:(1.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系统为核心的研究阶段2.以嵌入式中央处理器CPU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阶段3.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阶段4.基于网络操作的嵌入式系统发展阶段)

18.无线局域网是指(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无线媒介来代替有线局域网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媒介而构成的网络(协议,蓝牙标准,HomeRF工业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19.IEEE推出了()()()

20.IPv4网络中实现服务质量Qos有两种技术:(采用资源预留方式)(采用Diffserv技术)

21.128位IPv6被分为(地址前缀)(接口地址)

22.ZigBee是一种(无线)连接,可工作在(全球流行)(868MHz欧洲)(915MHz美国)

23.ZigBee特点:(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提供循环冗余检验,支持鉴权和认证,采用AES-128加密算法)

24.集成电路发展过程(小,中,大,超大,特大,巨大)

25.摩尔定律基本内容:(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特征尺寸每三年缩小1/2)

26.摩尔定律两点推论:(微处理器的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了1/2)(用1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27.系统芯片Soc称为(片上系统)

28.物联网中几个重要感知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扫描器)

29.习题2-4

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扫描器

第三章

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2.RFID基本组成部分(电子标签)(阅读器)

3.阅读器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接口电路)组成

4.根据电子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半有源电子标签)

5.根据工作频率(低频)(中频)(高频)

6.按数据通信方式(半双工系统)(全双工系统)(时序系统)

7.RFID耦合方式(电感耦合方式)(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8.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低频,高频,特高频,超高频)后三个为ISM频段,为工业,科学和医疗应用。

9.RFID系统结构组成(阅读器,应答器,高层)

10.电子标签可用于(动物识别,商品货物识别,集装箱识别)

11.应答器的分类(无源:被动式)(半无源:半被动式)(有源:主动式)

12.三种常用存储器:(EEPROM,SRAM,FRAM)

13.阅读器的功能:(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从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应能和高层处理单元交互信息)

14.阅读器的组成:(振荡器)(发送信道)(接受信道)(微控制器)

15.数据调制解调方式:(幅度调制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第四章

1.一维条形码由(黑条和白条)组成,只在一个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不表达信息

2.二维条形码是在二维空间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储信息的条形码,优点:(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保密与防伪性好)

3.IC卡与磁卡的区别:(数据存储媒体的不同)磁卡是通过(磁条)存储信息,IC卡是(嵌入卡中的集成电路芯片)

4.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决定了无限射频识别是(电感耦合)还是(电磁耦合)还决定了(系统的识别距离)并直接影响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的实现成本和难易程度

5.低频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传输距离近),由于频率比较低,可以利用的频带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信噪比较低,容易受到干扰。高频或超高频具有(较远的传播距离),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差,也很容易被水等(导体媒介所吸收)

6.混频和双频工作形式(有源系统)(无源系统)

7.影响读写器识别电子标签有效距离的因素:(阅读器的发射功率)(系统的工作频率)(电子标签的封装形式)

8.应用项目所需要的作用距离:(电子标签的定位精度)(实际应用中多个电子标签的最小距离)(在阅读器工作区域内的电子标签速度)

第五章

1.无线传感器网络称为“智能尘埃”

2.(多跳,对等)的通信方式较之传统的(单跳,主从)通信方式更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3.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以(多跳中继)的方式将其传送给汇聚节点。

4.从网络功能上看,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信息采集和路由)的双重功能

5.无线传感网的体系结构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三个部分组成

6.网络通信协议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7.网络管理平台主语是对(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管理)以及(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它包括了(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

8.应用支撑平台(时间同步)(定位)(应用服务接口)(网络管理接口)

9.无线传感网的特点(分布式)(自组织)(拓扑变化)(多跳路由)(安全性差)

10.E=kd? 2

11.无线传感网的发展:(无线数据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普适计算)

12.信息领域:(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

第六章

1.标准:(低速无线个域网)特点:1)在不同载波频率下实现了20kbit/s,40kbit/s,250kbit/s三种不同传输速率2)支持星形和点对点两种网络拓扑结构3)有16位和64位两种地址格式,其中64位地址是全球唯一的扩展地址。4)支持冲突避免的载波多路侦听技术5)支持确认机制,保证传输可靠性

2.根据设备所具有通信能力可分为(全功能设备FFD)和(精简功能设备RFD)

3.物理层的功能:(激活或休眠无线收发器)(对当前信道进行能力检测)(发送链路质量指示)(CSMA/CA媒质访问控制方式的空闲信道评估)(信道频率的选择)(数据接收与发送)

4.F= k=0 F=[906+2(k-1)] k=1,2...10 F=[2405+5(k-11)] k=11,12 (26)

5.MAC层提供两种服务:(MAC层数据服务)(MAC层管理服务)

6.有保证时隙的超帧分为两个部分:(竞争存取周期)(无竞争周期)

7.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送有三种方式:(设备传送数据到协调器:开槽载波检测多址与碰撞避免方式传送资料)(协调器发送数据给设备)(对等设备间传送数据)

8.MAC层帧结构:(MAC帧头)(MAC负载)(MAC帧尾)

9.标准中共定义了四种类型的帧:(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命令帧)

10.MAC层提供的安全服务主要包括四种:(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帧完整性检查)(顺序更新:使用一个有序编号避免帧重发攻击)

11.在LR-WPAN网络中设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安全模式:(无安全模式:是MAC子层默认的安全模式,在设备被设置为混杂模式下,它会向上层转发所有接收到的帧)(访问控制列表模式)(安全模式:对接收或发送的帧提供全部四种安全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帧完整性检查)(顺序更新)

12.ZigBee优势:(省电,可靠,廉价,短时延,大网络容量,安全)

13.ZigBee协议中应用层由:(应用支持子层)(ZigBee设备配置层)(用户程序)

14.ZigBee网络协议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两个地址:(64位的IEEE MAC地址)(16位网络地址)

15.ZigBee寻址方式:(单播)(广播)

16.ZigBee网络的拓扑主要有:(星型)(网状)(混合形)

17.在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用的是:(主机轮询查问和突发事件报告的机制)

18.提供了三种有效的网络结构(星形,网形,树形)和三种器件工作模式(简化功能模式,全功能模式,协调器)

19.燃气表熟悉无线传输系统采用的是(星形拓扑结构: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不需要大量的协调器节点)

20.国内外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系结构)(系统建模)(平台开发)

21.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主要包括:(节点能耗模型)(网络流量模型)(无线信道模型)

2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系统用于控制底层硬件的工作行为,为各种算法,协议的设计提供一个可控的操作环境;同时便于用户有效管理网络,实现网络的自组织,协作,安全,和能量优化等功能,从而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复杂度

23.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开发这些基于框架的组件:(传感器应用)(节点应用:操作系统传感驱动)(网络应用)

2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开发:(低功耗,低成本,稳定性和安全性)

25.传感器节点的开发:(节能设计)(处理速度的选择)(低成本)(小体积)(安全性)

26.无线通信模块包括:(无线射频电路和天线)目前采用的传输媒体:(无线电,红外线,光波)

27.目前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设计有两个可用标准:()()

28.习题6-1

ZigBee标准采用分层结构,每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系列特殊的服务,标准定义了底层协议:物理层和MAC层,ZigBee标准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网络层和应用层架构

第七章

https://www.doczj.com/doc/5f12768896.html,2530采用增强型8051MCU,具有32/64/128/256KB内存和8KB SRAM等高性能模块,内置了ZigBee协议栈

https://www.doczj.com/doc/5f12768896.html,2530共有(40个)引脚,可分为(I/O端口线引脚)(电源线引脚)(控制线引脚)

https://www.doczj.com/doc/5f12768896.html,2530有(21)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

4.8051CPU有一下四种不同的存储空间:(代码,数据,外部数据,特殊功能寄存器)

https://www.doczj.com/doc/5f12768896.html,2530包括(3)个8位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为(P0,P1,P2)其中P0和P1端口有(8)个引脚,P2口有(5)个引脚

第八章

1.蓝牙技术特点:(全球范围适用,同时传输语音和数据,可以建立临时性的对等连接,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蓝牙模块体积很小,可以方便的继承到各种设备中,低功耗(激活模式,呼吸模式,保持模式,休眠模式),开放的接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下Unit1知识点总结 单词及词组 library图书馆borrow(向某人,从某人)借borrow books借书meeting room会议室have a meeting/have meetings开会welcome欢迎meet相遇,开会our我们的science lab科学实验室language lab语言实验室English lesson英语课we我们have有all所有;全部like 喜欢very much非常;很art club美术俱乐部paint a picture(用颜料)绘画music club音乐俱乐部play the piano弹钢琴many许多+可数名词复数music音乐way路;道路please 请also也;同样show (sb.) around(带某人)参观borrow…from…从…借…be late for迟到句子 1.Welcome to our school.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 2.We will show you around our school. 我们将带你们参观我们学校。 3.Do you often come to the library? 你们经常来图书馆吗? 4.We ofte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我们经常从图书馆借书。 5.This way, please. 这边请。 6.This is our meeting room. 这是我们的会议室。 7.Do you often have meetings here? 你们经常在这里开会吗? 8.We’ll have a meeting in it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我们将在它里面开一场会。 9.We have meetings in the meeting room. 我们在会议室开会。 10.We will make a big cake. 我们将要做一个大蛋糕。 11.We will take the cake to Kate. 我们将把蛋糕带给凯特。 12.Don’t be late for our date. 我们的约会不要迟到。 13.We often have science lessons in it. 我们经常在它里面上科学课。 14.How many science less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你们一周有几节科学课? 15.We all like it. 我们都喜欢它。 16.And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并且你英语说得非常好。 17.How many science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science lab? 你们在科学实验室有多少节科学课? 18.We have one science lesson in the science lab. 我们在科学实验室有一节科学课。 19.He always looks big and fat. 他总是看起来又大又胖。 20.He likes to wear a black hat. 他喜欢戴一顶黑色的帽子。 21.We often draw and paint here. 我们经常在这里画画涂颜色。 22.I like singing/dancing. 我喜欢唱歌/跳舞。 23.Can you sing and dance for us? 你能为我们唱歌跳舞吗? 24.Certainly! = Sure! = Of course! 当然 25.The farmer drives a big car to his farm. 农民开着一辆大车去他的农场。 26.The artist works in the park. 艺术家在公园工作。 27.He draws stars on his card. 他在卡片上画星星。 28.Do you like art books? 你喜欢美术书吗? 29.Please be quiet! 请安静! 30.Let’s listen and speak English. 让我们听并且说英语。 31.It’s Monkey King. 它是猴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物理量符号:F 。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2N。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弹力 1.弹性和塑性 ①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2.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 ①观察:测量前应该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

③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 知识点3:重力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9.8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知识点4: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1)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 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 理得出的。 (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 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 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 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 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 3.惯性现象解释步骤 (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知识点5:摩擦力 1.定义: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五(2)班姓名:张雨阳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1、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3、能根据给定几何体画出前面、上面与侧面的平面图。 二因数与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与商都就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就是小数的倍数,小数就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 因数与倍数就是相对存在,不能脱离开来:2就是4的因数,4就是2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通常就是整数,不能针对小数。2、4×5=12,所以5就是12的因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就是1,最小的偶数就是0、 个位上就是0,2,4,6,8的数都就是2的倍数。 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与就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就是90,最小的三位数就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与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就是2,最小的合数就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最新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第六单元 1、信息传递方式 远古时代:口耳相传、漂流瓶、烽火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邮政系统。 现代:电话(贝尔)、电报(莫尔斯)。先发明了电报,再发明了电话。 当代:多媒体电脑、计算机网络。 2.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比较 A 速度上更快; B 准确度更高; C 信息量更大 3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做什么? 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网聊天;开设微博;网上购物;看视频、听音乐、阅读小说等等。 4.如何正确的看待互联网? 现在信息传递方式不断改进,造福了人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互联网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里面诸多不健康内容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自觉接受健康信息,抵制不良诱惑。 5.如果你的身边有同学沉溺于互联网络,你会如何劝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不健康网站、网络游戏等。在上网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些娱乐性强、有害无益的东西吸引,从而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不走出网吧,继续沉迷于网络黑洞,那么我们将会走向无底深渊,到铸成大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6.或许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调查访问;电话或者短信;报刊或书籍;广播或者电视;网络;其他等 7.调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重点);结论 8.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大于弊:网络资源全世界共享,它就像是一个聚宝盆,你可以从中快速的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可以用来娱乐放松;时间很自由,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教育,获得相关信息; 弊大于利:小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安全问题,如网络欺诈、黑客入侵等没有得到解决;网络也传播色情暴力和不良信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无法避免,玩游戏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分度值和量程);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尤其注意: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比如一根均匀的木棒或一根均匀的铁棒都在它们的中点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两种情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水平放置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1帕=1 N/m2,表示 S F p= F= Ps; P F S=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3. 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水银柱高=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五下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5、(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9、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0、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3、(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25、(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6、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27、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 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8、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9、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 叫(热传导)。 3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3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2、(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33、(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34、(“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35、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 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6、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37、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8、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 用来计量时间。 39、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整理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第1课:《草原》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 第2课:《丝绸之路》 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