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论(超声部分)

总论(超声部分)

总论(超声部分)
总论(超声部分)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9 年2月

超声诊断资料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可听声频范围(2M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用于诊断的超声波频率是2~15MHz。 2界面反射:超声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即通过界面时,就有反射,称界面反射,反射强度取决于两种介质声阻抗差异。当界面的尺寸大于超声波长时,称为大界面 3衰减: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由于组织对,声能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因素而导致的声能减小,声强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频率越高衰减越多。 4多普勒效应:声源与接受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在单位时间内受到的振动次数(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5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一种运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血管或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性质、速度等运动信息后,对其进行彩色编码,并叠加在二维图像上,从而形成具有解剖结构和血流信息的二维图像。在CDFI图像上,通常红色代表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蓝色代表血流方向背离探头,血流湍流则表现为五彩镶嵌;其色调越暗血流速度越慢,越亮则血流速度越快 6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是一种高敏感度的彩超,可显示较微小血管,其色彩编码只反映红细胞的多少,为评估病变内血管和血流灌注提供重要信息7正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形变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称为正压电效应 8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形变,电场去掉后,的电介质的形变随之消失称逆压电效应 9WES症:在充满型结石中的声像图中,当增厚的胆囊壁弱回声带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简称为“囊壁-结石一声影三合征(WES征)”。产生这种声像图的病理基础为:大量结石充满了胆囊腔;胆囊慢性炎症使胆囊萎胆囊管阻塞,胆汁吸收。 10火海征:甲亢时CDFI可见实质内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内血流五彩缤纷,称”火海征”。 超声检查相对其他影像检查的优势和劣势。 答:优势(1)无损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 (2)检查方便,报告及时; (3)对欲检查器官做任意断面观察,包括纵横、斜、冠状面; (4)灵敏度高; (5)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超声性性价比高收费低。 劣势:(1)超声在清晰变、分辩率等方面明显的于低于CT ; (2)超声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误诊;(3)气体对超声影响很大,肺部不容易观察;4)超声要改变体位,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5)检查结果也易受到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肝脏超声的适应症: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 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肝包虫囊肿 实性占位病变:肝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 (二)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血吸虫肝、脂肪肝、瘀血肝

超全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核素 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 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 医学影像学科,(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 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 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普勒组织成 像(DTI技术)、血管内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介入性超声和超声组织定征等均有显 著的新进展。 气泡造影剂的分布状态及灌注全过程(第三次革命) 超声诊断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显示空间上从单维空间探测发展到二维超声显示—三维空间的立体超声图像。实时(real—time):使静态―――动态图像,其扫描速度超过24帧。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1超声: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0 赫(Hz)或20千赫(kHz)]者。<20Hz :次声波 20--20000Hz:可闻波 >20000Hz:超声波(ultrasound) 诊断用超声频率范围为2MHZ—10MHz,1MHz=106Hz 2、声波(defintion):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传播,且引起人耳感觉的波动。 3、振源:声带,鼓面。介质:空气,人体组织接收:鼓膜,换能器 4、超声诊断: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形(声 像图,血流图)、曲线(A型振幅曲线,M型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或其他数据,用于 分析临床疾病。在声像图等引导下,可作各种穿刺、取活检、造影或作治疗(介入性超声),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超声检查一.超声检查系指运用超声波的特性和人体组织对超声反射不同的原理,对人体组织(内脏)的形态结构、物理特性和功能状态以及病变情况作出诊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它是把雷达技术、声学原理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超声诊断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四十年代始用于临床至今,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和所提供的丰富诊断信息,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 1、 X 线成像 2、计算机体层成像(CT)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4、超声成像(USG) 5、磁共振成像(MRI)超声设备易於移动,操作简便,无创,无痛苦,可重复检查,使用有其便利之处。 也正是因为具有这些优点,超声诊断普及面更大。 三.超声检查法类型根据成像的方法,把超声检查法分成许多类型,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 A 型诊断法 A 型超声诊断法依据回波的高低、多少及其变化的规律来判断病变。 目前此法主要用来检测脏器的大小,判定病变的物理性质,探测各种积液和定位,观察脑中线波的移位来诊断颅脑病变。 1 / 21

其他已基本被 B 型超声诊断法所代替。 2、 B 型诊断法(1)B 型超声诊断法是采用连续的扫描的方式显示出脏器的断层切面图像,形成的是脏器的平面图,所以又称为二维超声或切面超声诊断法。 (2)B 型诊断法又称辉度调制型或灰阶成像,其特点是以光点的亮度代表回声强度,回声强光点则亮,回声弱光点则暗,无回声则形成暗区。 (3)B 超根据扫描的速度不同又可分为慢速成像和快速成像两种。 慢速成像扫描速度慢,形成一幅图像一般需数秒或数十秒,只适用于静态脏器的检查(如肝、胰、脾)。 快速成像扫描速度快,一秒钟可形成 20~30 幅图像,可实际而即时地显示脏器的解剖结构和活动状态,故又称为实时显像,更适用于动态脏器组织(如心脏、大血管等)。 用实时二维超声检查心脏形成的图像称二维超声心动图。 (4)B 型超声仪器的扫描方式主要有线阵扫查、凸阵式扫查和扇形扫查,后者又分为机械扇扫和电子扇扫(相控阵)。 (5)由于 B 型超声诊断法图像有直观、形象、重复性强和可供前后对比等优点,所以已广泛地应用于妇产科、泌尿科、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之一。 3、 M 型诊断法用锯齿波慢扫描的方法使各回声光点从左到右连续移动,从而取得声束上各反射点运动的轨迹图,用以观察心脏

几种常用的医学超声设备

A型超声诊断仪(amplitude) A型显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显示方式,示波管上的横坐标表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纵坐标则表示回波脉冲的幅度(amplitude),故称为A型。 用A型诊断仪可以测量人体内各器官的位置、尺寸和组织的声学特性,并用于疾病诊断。 M型超声诊断仪(motion) 它在A型超声诊断仪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超声诊断设备。 显像管上的亮度表示回波幅度,由A型回波幅度加到显像管Z轴亮度调制极上所控制;其纵轴表示超声脉冲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显像管水平偏转板加一慢时间扫描电压。这样在做人体探查时,就构成一幅各回波目标的活动曲线图。 其在检查心脏时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对心血管各个部分大小、厚度、瓣膜运动的测量,以及研究心脏的各部分运动与心电图、心音图及脉搏之间的关系等,所以也称超声心动仪。 此外它还可以研究其他各运动界面的情况,并通过与慢时间扫描同步移动探头,做一些简单的人体断层图。 B型超声诊断仪(brightness) 其也称B型超声切面显像仪。它用回波脉冲的幅度调制显示器亮度,而显示器的横轴和纵轴则与声速扫描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形成一幅亮度调制的超声切面图像。 D型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它利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与应用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目标,主要包括多普勒血流测量和血流成像两种。 目前的彩色血流成像(color flow imaging CFI)则是在实时B型超声图像中,以伪彩色表示心脏或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它是利用多次脉冲回波相关处理技术来取得血流运动信息,故常称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诊断仪应用低频多普勒超声,通过颞部、枕部、框部及颈部等透声窗,可以显示颅内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C型和F型超声成像设备 它是在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获取与声束方向垂直或呈一定夹角的平面和曲线上的回波信息并成像。透射式C型成像类似普通X射线成像,反映了声束路径上所有组织总的超声特性,可分别利用总的超声衰减和传播时间进行C型成像。C型和F型扫描成像能提供一些B型超声成像不能获得的信息。 超声外科设备 超声外科学是继超声治疗和诊断之后出现的一个医用超声领域。它用较强的超声波粉碎眼部、肾部的病变组织并排出,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等,以达到实施超声外科手术的目的。其优点是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治疗设备 它主要利用组织吸收超声波能量等特性,即温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超声加温治疗癌症是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环形相控换能器可方便的使声束聚焦于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温度升高。相对于电磁波而言,超声治疗设备的声束方向与聚焦位置及声功率分布模式更便于控制。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

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临床医学 一、优化超声诊断课程内容,突出学科重点和特色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 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 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与 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 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

超声诊断 整理

超声诊断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超声诊断: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器官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超声波诊断,又谓超声诊断。包括超声原理,仪器构造,显示方法,操作技术,记录方法及对回声讯号的判断分析。是声学,电子工程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是形态学诊断。 4.光点:指回声细小点状(肝、脾、子宫等。) 7.光环:指光条围成的环状回声(胎头、节育环) 12.牛眼征:在病灶实质回声中心出现无回声(多见于转移癌) 13.靶环征(靶心征):光团周围一圈稍宽的低回声光带,常见于癌结节(继发)周围 14. 驼峰征:指由于肿块长在脏器的浅表处,向外突出时表现出丘状突起,形如驼峰。18.脂液分层征:肿瘤内有一强回声水平线,在线上方为脂质成分,呈均匀密集细小光点,水平线一下为液性无回声区。 19.面团征:肿物无回声区内有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晰,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发一脂形成的团块所致。 20.瀑布征或垂柳征:当肿瘤中的毛发与油脂物呈松散结合未构成团块时,上半部为强回声,后方声衰减,反射挥动呈瀑布状。 21.星花征:其粘稠的油脂物呈均质密集细小光点,伴强回声光点,漂浮于无回声区中,推动和加压时弥散型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 22.波长:声振动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 23.折射:是指光波、声波、电磁波穿过不同的介质的时候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现象。 二、基础知识 1.超声的种类 超声信息的显示方法有多种,A\B\M\D型 A型:回声形式是波。B型:回声形式是光点。C型:回声形式是曲线D型:CDFI红迎蓝离绿湍;频谱多普勒:回声形式为频移形成的示波曲线。 2.声的分类:为可闻声(20~20000Hz),超声(大于20000Hz),次声(小于20Hz)。 3.超声物理量具有波长,频率,声速。声速C=频率f·波长λ 检查浅表脏器用高频探头。检查内脏用低频探头。 4.超声物理特性:指向性(束射性),反射、折射、散射,吸收与衰减,多普勒效应 5.超声仪的组成:主机+探头组成。探头又称换能器(为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组成。) 6.多囊肝为一种先天性肝脏多囊疾病,有家族史 7.肝脓肿三部曲:炎症→部分脓腔形成→脓腔完全形成。 8.肝脏解剖结构: ①肝门呈现出H型沟:横沟即为第一肝门,有PV.HA.BD;右前纵沟-胆囊窝,内有胆囊;右后纵沟-腔静脉窝,内有IVC,其后上端为HV进入IVC部位,即为第二肝门;左前纵沟-肝圆韧带,是胎儿附脐静脉的遗迹;左后纵沟-肝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②从胆囊中线到下腔静脉左缘连线,将肝分布左右半肝,横沟前方为方叶,后方为尾状叶。 ③入肝:门静脉(门管鞘、格林森氏系统)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出肝,肝静脉系统,左中右三静脉 9.正常胆囊超声测量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多不超过3cm,壁厚不超过0.3cm。胆管与门脉平行位于其前方,肝门处胆总管与肝总管不易区别(统称肝外胆管),内径<0.8cm。左右肝管可显示。内径多在0.2cm以内,二级以上的胆管,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10.超声可根据肝外胆管是否扩张来鉴别肝细胞性或阻塞性(扩张) 11.正常胰腺常见有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边缘整齐光滑,回声强度略高于或等于肝脏回声,

超声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超声部分-总论(讲稿) 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 1、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 2、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 3、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 4、超声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建议:制作超声成像动态示意图,图文并茂,动静图像结合,便于理解掌握。 2、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建议:使用图文并茂,动静态图像结合, 教学课件,举例说明。 疑点: 三、教具或教学手段 教材: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第七版,全国高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 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 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 四、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定义 1.1超声 是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简称超声。 1.2超声诊断学的定义 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声像图)、曲线(M型

心动图、频谱曲线)、波形图(A型)或其他数据,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借此进行疾病判断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 1.3范围 临床一般分为4类 ①低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75MHz; ②中频超声超声频率在3~10MHz;(常规用) ③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20MHz; ④甚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20MHz以上; 一般中等身材腹部脏器检查选用3~4MHz;浅表脏器检查选用7.5~10MHz;小儿腹部可选用5MHz;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选用20MHz。 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2.1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声阻抗、界面 密度(ρ):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重要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人体内不同组织、脏器的密度不同,以骨骼——颅骨的密度最高,1.658g/cm3;体液——血液、血浆、脑脊液、羊水、软组织、脑组织、肌肉、肝脏密度低些,1.013~1.074g/cm3;脂肪的密度更低些,0.955g/cm3;而含气脏器中的空气的密度最低,0.00118g/cm3。 声阻抗(Z):可以理解为声波在组织(介质)中传播时所受到的阻力,为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均主要由于声阻抗差别所造成,它是超声成像的基础。 人体内不同脏器组织的声阻抗不同: 高密度的颅骨声阻抗较高,约为软组织的3.6倍; 软组织的声阻抗次之,且各种软组织间声阻抗差很小; 空气密度低,声速慢,声阻抗最小,仅为软组织的1/3800。 界面 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即界面。接触面大小名界面尺寸。 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小界面。如脏器组织内部细微结构 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大界面。如肝被膜和肝实质之间、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等大体器官表面 2.2 超声重要物理参数:频率、声速、波长 超声属机械波,具有频率、声速、波长三个重要参数。 频率(f):指在单位时间中超声所振动的周数;由声源发生超声所决定。

超声诊断学复习重点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第四章总论 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腹部超声探测方法 1、探头频率的选择: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用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 (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胰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正常声像图表现 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回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脂肪肝 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二)肝炎后肝硬化 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整或凹凸不平,表面外围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 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 1、肝囊肿: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后壁回声增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 2、肝浓重:边界不清,壁厚,内壁不规则,呈虫噬样,超声造影现实蜂窝样表现。 3、肝包虫病:囊肿无回声,典型表现是“大囊套小囊”。 (四)原发性肝癌

-超声诊断学教程

超声诊断学教程 第一章总论 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人体器官、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得到诊断或治疗效果的一门学科。向人体发射超声,并利用其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传播过程中,由于声的透射、反射、折射、衍射、衰减、吸收而产生各种信息,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形成波型、曲线、图像或频谱,籍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学,称为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tics);利用超声波的能量(热学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机制等),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方法学,称为超声治疗学(ultrasonic therapeutics)。 超声治疗(ultrasonic therapy)的应用早于超声诊断,1922年德国就有了首例超声治疗机的发明专利,超声诊断到1942年才有德国Dussik应用于脑肿瘤诊断的报告。但超声诊断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采用A型超声仪,以及继之问世的B型超声仪开展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至20世纪70年代中下期灰阶实时(grey scale real time)超声的出现,获得了解剖结构层次清晰的人体组织器官的断层声像图,并能动态显示心脏、大血管等许多器官的动态图像,是超声诊断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一种利用多普勒(Doppler)原理的超声多普勒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从多普勒频谱曲线能计测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的出现,并把彩色血流信号叠加于二维声像图上,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并使多普勒频谱的取样成为快速便捷,80 ~ 90年代以来超声造影、二次谐波和三维超声的相继问世,更使超声诊断锦上添花。 第一节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简介

超声诊断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名词解释)复习题: 1.超声 频率高于20000Hz(赫兹)的声波。医学超声波检查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从而反映出波型、曲线,或影象的特征。 2.轴向分辩力 是指在超声束轴线上,能分辨两点(两个病灶)间的最小纵深距离。这与脉冲宽度有关(脉冲宽度=脉冲时间×超声声速)。 3.巧克力囊肿 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血呈褐色,粘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 4.牛眼征 超声检查时癌肿中心常由于坏死液化而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组成形似“牛眼样”的图象,亦叫牛眼征。多见于肝脏转移性肿瘤。 5.艾森曼格氏综合征 凡有左向右分流的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因产生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者,称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或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syndrome) 6.平行管道征 肝内扩张的胆管与门静脉伴行呈“平行管道征”。 7、超声墨菲氏征 急性胆囊炎胆囊探区局部压痛,患者深吸气时由于探头压痛加剧导致患者深吸气停止称超声墨菲氏征。 8、前置胎盘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9、假肾症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在超声探查时表现为肾样的回声。 10、面团征 一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常附着于囊壁的一侧,后方可伴有声影。提示卵巢囊性畸胎瘤。 11.多普勒效应 运动的散射子对入射超声的回声产生频移,称多普勒效应。若散射子迎向探头则回接收频率增高,反之则反。 12.钙乳症性囊肿 肾囊肿内有沉淀样强回声,沿重力方向移动。肾乳钙为极其细小的含钙性乳状物,出现在囊肿无回声区内,回声较强,后入伴声影,强回声随体位及复而朝重力方向沉积,肾乳钙还可出现于肾盂系统内。 13.脂液分层征 囊内有液平面,上方为脂类物,下层为液体,提示卵巢囊性畸胎瘤。 14.WES征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审批稿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 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 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既可非 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 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 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CDFI)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 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血管内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介入性超声 和超声组织定征等均有显着的新进展。 气泡造影剂的分布状态及灌注全过程(第三次革命) 超声诊断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显示空间上从单维空间探测发展到二维超声显示—三维空间的立体 超声图像。 实时(real—time):使静态―――动态图像,其扫描速度超过24帧。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阅读笔记系列——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笔记 第一章总论 1、B型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1)当声束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中遇到各个界面时,产生一系列散射和反射回声,由于散射和反射强度的不同,而在示波屏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辉度(灰度),从而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的反射或回声信息; (2)根据这些不同的回声信息,可以反映不同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对人体内的组织或器官,若发生病理改变时,其回声信息发生改变,由此可对疾病作出诊断。 2、超声诊断的优势: (1)超声波属于机械波,无放射性损伤,检查的安全性高。 (2)超声检查能够动态、多方位检查,获得功能和形态学信息,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诊断。(3)超声检查便捷、费用低,可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 (4)超声设备轻便,可用于术中检查。 3、多普勒效应的含义:声源与接收物体相对运动时,接收频率随运动方向变化的现象。 4、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1)含义:CDFI是一种运用多普勒效应,获取血管或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性质、血流速度等运动信息后,对其进行彩色编码,并叠加在二维图像上,从而形成具有解剖结构和血流信息的二维图像。 (2)临床意义:①提供血流的空间信息,并增强了血流的直观感。②不仅能清楚显示器官或病变的二维灰阶图像,而且能显示血流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朝向探头的血流用红色表示,背向探头者用蓝色表示;血流速度快者,色彩鲜亮,慢者则暗淡) 5、超声声像图的形成过程: ①光点产生→②光点辉度(灰阶)的产生—灰阶超声→③光点的排列—实时超声。 6、超声声像图的观察要点: (1)外形:脏器的外形是否肿大或缩小,有无形态失常,如局部边缘的膨出或明显隆凸;(2)边界和边缘回声;(3)内部结构特征;(4)后壁即后方回声;(5)周围回声强度;(6)周邻关系;(7)量化分析;(8)功能性检测。 第二章小器官超声 第一节眼 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1)典型声像图表现:在玻璃体内部发现形态各异的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多位于眼球后壁,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多见,部分伴有声影。 (2)CDFI:肿块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呈树枝状分布,频谱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似。 2、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1)二维声像图:肿瘤多位于后极部,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形态多样,内部回声不均匀,大多表现为肿瘤前部强回声,其后回声逐渐减低至靠近球壁的基底部呈无回声,即“挖空征”。(2)CDFI:肿瘤表面和内部均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频谱分析肿瘤表面血流频谱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似,而肿瘤内部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

几种常用的医学超声设备知识分享

几种常用的医学超声 设备

A型超声诊断仪(amplitude) A型显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显示方式,示波管上的横坐标表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纵坐标则表示回波脉冲的幅度(amplitude),故称为A型。用A型诊断仪可以测量人体内各器官的位置、尺寸和组织的声学特性,并用于疾病诊断。 M型超声诊断仪(motion) 它在A型超声诊断仪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超声诊断设备。 显像管上的亮度表示回波幅度,由A型回波幅度加到显像管Z轴亮度调制极上所控制;其纵轴表示超声脉冲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显像管水平偏转板加一慢时间扫描电压。这样在做人体探查时,就构成一幅各回波目标的活动曲线图。 其在检查心脏时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对心血管各个部分大小、厚度、瓣膜运动的测量,以及研究心脏的各部分运动与心电图、心音图及脉搏之间的关系等,所以也称超声心动仪。 此外它还可以研究其他各运动界面的情况,并通过与慢时间扫描同步移动探头,做一些简单的人体断层图。 B型超声诊断仪(brightness) 其也称B型超声切面显像仪。它用回波脉冲的幅度调制显示器亮度,而显示器的横轴和纵轴则与声速扫描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形成一幅亮度调制的超声切面图像。 D型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它利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与应用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目标,主要包括多普勒血流测量和血流成像两种。 目前的彩色血流成像(color flow imaging CFI)则是在实时B型超声图像中,以伪彩色表示心脏或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它是利用多次脉冲回波相关处理技术来取得血流运动信息,故常称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诊断仪应用低频多普勒超声,通过颞部、枕部、框部及颈部等透声窗,可以显示颅内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C型和F型超声成像设备 它是在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获取与声束方向垂直或呈一定夹角的平面和曲线上的回波信息并成像。透射式C型成像类似普通X射线成像,反映了声束路径上所有组织总的超声特性,可分别利用总的超声衰减和传播时间进行C型成像。C型和F型扫描成像能提供一些B型超声成像不能获得的信息。 超声外科设备 超声外科学是继超声治疗和诊断之后出现的一个医用超声领域。它用较强的超声波粉碎眼部、肾部的病变组织并排出,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等,以达到实施超声外科手术的目的。其优点是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治疗设备 它主要利用组织吸收超声波能量等特性,即温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超声加温治疗癌症是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环形相控换能器

超声诊断学教程重点

超声诊断学教程 第一章总论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人体器官、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得到诊断或治疗效果的一门学科。向人体发射超声,并利用其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传播过程中,由于声的透射、反射、折射、衍射、衰减、吸收而产生各种信息,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形成波型、曲线、图像或频谱,籍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学,称为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tics);利用超声波的能量(热学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机制等),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方法学,称为超声治疗学(ultrasonic therapeutics)。 超声治疗(ultrasonic therapy)的应用早于超声诊断,1922年德国就有了首例超声治疗机的发明专利,超声诊断到1942年才有德国Dussik应用于脑肿瘤诊断的报告。但超声诊断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采用A型超声仪,以及继之问世的B型超声仪开展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至20世纪70年代中下期灰阶实时(grey scale real time)超声的出现,获得了解剖结构层次清晰的人体组织器官的断层声像图,并能动态显示心脏、大血管等许多器官的动态图像,是超声诊断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一种利用多普勒(Doppler)原理的超声多普勒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从多普勒频谱曲线能计测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的出现,并把彩色血流信号叠加于二维声像图上,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并使多普勒频谱的取样成为快速便捷,80 ~90年代以来超声造影、二次谐波和三维超声的相继问世,更使超声诊断锦上添花。 第一节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简介.一. 二维声像图(two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 2D USG)

超声诊断重点总结剖析

超声诊断学重点 第一章~第四章总论 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腹部超声探测方法 1、探头频率的选择: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用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 (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胰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 (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正常声像图表现 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回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脂肪肝 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二)肝炎后肝硬化 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整或凹凸不平,表面外围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 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 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超声物理学基础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其频率大于:() C、20kHz B、2000Hz A、1000Hz D、2MHz E、10kHz 2、超声波可以纵波、横波、表面波等波型传播,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的是:() D、球面波 E、以上均不是 A、横波 B、表面波 C、纵波 3、声波的周期为:() E、以上均不是 D、与频率无关 A、不能探测到的时间 C、一个波长的时间 B、取决于多种因素

4、若频率增大,波长将:() B、增大 E、以上均不是 C、增加10倍 A、减少 D、不变 5、下列情况下可获得最大的多普勒频移的是:() A、当声束以锐角入射血管上时 E、以上均不是 C、当声束与血管平行时 D、声束的角度对多普勒无影响 B、当声束以垂直方向入射血管上时 6、当介质的运动平行于声波的传播方向时发射波称为:() D、兰姆波 C、表面波 A、纵波 E、以上均不是 B、切变波 7、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接近:() E、2000m/s C、1860m/s A、3600m/s

B、1540m/s D、1450m/s 8、血液中的声速大约是:() A、330m/s B、1000m/s C、1570m/s D、5000m/s E、8000m/s 9、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C、1570m/s E、8000m/s D、5000m/s B、1500m/s A、300m/s 10、当超声波通过弹性媒质时,其声能量损失称为:() C、吸收 B、衰减 A、反射 D、散射 E、折射 11、可闻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E、1~15Hz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时间:2019-11-16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 纠错】【举报】 1 、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 、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V 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o 4 、频率(f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 (Hz)o 5 、波长(入):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 、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 ,和水的声速相近。 7 、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 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p为密度,C为声速, 则z=p?G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 、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 不同(密度P、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 、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 、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 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 、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 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 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