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课程分析(1)

药剂学课程分析(1)

药剂学课程分析(1)
药剂学课程分析(1)

药剂学课程分析报告

【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为针对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主干课程。

【教学目标】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通过本学科的教与学,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剂型、工艺设计、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和药学新药研发的基本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药物剂型、自主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的基本素质。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研究以及保障药物制剂的安全、稳定、有效、方便,顺应性良好的优良制剂满足医疗卫生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材】《药剂学》第7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设计】

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共96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

理论教学包括三个模块的内容:

1、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2、药剂学传统剂型各论

3、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

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学时,讲述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药物剂型与DDS;药典与药品标准;GMP、GLP与GCP。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2学时,讲述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表面活性剂2学时,讲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2学时,讲述微粒体系的意义;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讲述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制剂中药物的

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粉体学基础2学时,讲述粉体、粉体学概念;粉体粒子的性质;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流变学基础2学时,讲述流变性质;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

药物制剂的设计2学时,讲述制剂设计的基础;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

液体制剂6学时,讲述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6学时,讲述注射剂;注射剂的制备;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眼用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6学时,讲述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通则;片剂常用的辅料及其特性;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湿法制粒技术和固体的干燥技术;片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压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2学时,讲述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常用的膜剂材料及特性。

半固体制剂4学时,讲述软膏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栓剂的概念、种类及质量要求;软膏剂常用的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加入方法;凝胶剂的特点;常用水性凝胶基质种类及特性。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2学时,讲述气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分类;气雾剂的吸收特点;抛射剂种类、命名原则;气雾剂中药物与附加剂要求;气雾剂的处方并举例;喷雾剂的概念及特点;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的特点;气雾剂的制备工艺;气雾剂的质量评定

中药制剂6学时,讲述药材的预处理、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方法;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概念与特点。浸出操作与设备;常用的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质量。

制剂新技术6学时,讲述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

术;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4学时,讲述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方法;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概念与特点;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2学时,讲述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2学时,讲述;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模块的内容:

1、药剂学传统剂型的制备

2、制剂质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制备4学时

实验二:乳剂的制备与评价4学时

实验三:浸出制剂的制备4学时

实验四: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4学时

实验五: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4学时

实验六:软膏的制备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4学时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4学时

实验八: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4学时

【重点难点疑点把握】

1、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溶液形成、表面活性剂、微粒分散系、粉体学、流变学)。

2、药物制剂的设计、稳定性的基础理论。

3、传统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4、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5、药物制剂设计的处方前研究。

6、传统药物制剂的工艺处方设计。

7、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

药剂学、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性。药剂学的任务和研究方向,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影响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的办法,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药物溶液的渗透压概念及测定方法。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征;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以及其他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中的的应用范围。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药物有效期推测方法;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及要求。粉体、粉体学概念以及粉体各项性质。流变学的基本概念,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程序、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内容。液体制剂的概念、特性、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液体制剂常用溶剂、附加剂的类型,质量评定的方法。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概念,无菌制剂处方组分及制备工艺;无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通则;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常用的膜剂材料及特性。掌握软膏剂、栓剂的概念、种类;常用的基质及制备方法;眼膏剂、凝胶剂的特点。气雾剂、喷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分类;气雾剂、喷雾剂的组成。浸出技术、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常用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掌握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及其载体材料;了解固体分散体释药原理;掌握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熟悉成囊材料。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设计方法;靶向制剂的分类。TTS的发展与特点。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了解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学情分析】

1、青岛大学药学本科生高考成绩均处于山东省考生前20%,理论知识接受能力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均较强。

2、之前先修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于药剂学内容的理解。

3、药剂学对学生今后工作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药剂学的学习,每年均有许多学生选择报考药剂学专业研究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

1、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手段相结合

2、课堂提问等启发式教学为辅

实验教学:

1、着重进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辅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等启发式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师上课的多媒体教内容学课件同学自行下载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讲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讲授突出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1、对学生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占20%(实验操作),期末考试(闭卷)成绩占80%。

2、对教师的评教采取学生评价、督学评价、同行评议和领导听课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本教研室一位老师自2010年学生评教以来,历年被评为A级课程,201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师德标兵。

【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药剂学课程开设十余年,教学效果良好,同学教学内容大都能理解并灵活应用。以2015年春季学期药剂学期末考试为例进行成绩分析:

试卷平均分80.5,最高分94。其中90分以上6人(20%),80-89分16人(53.3%),70-79分6人(20%),60-69分1人(3.3%),60以下1人(3.3%)。表明药剂学教学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知识。

最新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读资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规程 一、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授课、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评估和检查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及实施规范有序,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设置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实施及更改。 三、责任分工及工作程序 1.各系负责分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没有适用的,由教研室组织制订,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系(部)主任同意后汇编成册,报教务处。 2.基础教学系及所属教研室:负责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健康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定和编写工作。 3.体育工作部负责体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 4.教务处报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系、部、教研室应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并报教务处。 6.教务处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系、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7.主管副院长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决定奖惩。 四、工作要求 1.各专业各课程都必须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凡已通过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序化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一般专业或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后附考核方案)。 2.教学大纲编制和下达的时间 各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批准后,即组织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下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应在二个月内编制出下一个学期应开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务处应于每学期放假一个月前将审查批准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下达到各系部;教务员应在放假前一个月内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各系、任课教师。 3.教学大纲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本程序的要求组织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报系部主任批准; 系部报经教务处审核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上交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才能执行; 经主管副院长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由教务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系、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后应及时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任课教师; 对已经审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有较大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教研室研究,并报系、教务处审查,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执行。 五、附件 1.《教学大纲编制要求》 2.《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3.《考核方案制定要求》

药剂学考试重点

填空: 1、溶出度或释放度:普通片剂,规定在45min内溶出标示量得70%以上;缓控释制剂,规定至少取三个时间点,即在0、5~2h内累计释放约30%(考察突释),释放50%得时间点(考察释药特性),最后取样点得累计释放率为标示量得75%以上(考察释放就是否完全)。 2、中国药典规定得片剂崩解时限:普通片15min,薄膜衣30min,肠溶衣、糖衣1h 重量差异:糖衣片包衣前检查,薄膜衣包衣后。 3、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得两个过程有限溶胀与无限溶胀。 4、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就是制备优良制剂不可缺少得三大支柱。 5、物料混合时,若各组分比例相差较大,宜采用等量递增法进行混合。 6、缓控释制剂得释药原理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与离子交换。 7、药物制剂得稳定性考察可以分为加速试验与长期实验。 8、脂质体得组成成分就是卵磷脂与胆固醇。 9、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强,使用之前应活化。 10、含有毒剧药品得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她酊剂,每100g相当于原药物20g。 11、胃肠道吸收快慢顺序: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12、控制药物释放得机制: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离子交换。 13、滴丸常用基质,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PEG,非水溶性基质如硬脂酸,很少用;滴丸得冷凝液,水性有水与不同浓度乙醇,油性有液状石蜡。影响滴丸得因素:处方、药液温度、滴嘴得内外径、冷凝液温度与黏度、滴距、滴速。 14、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得现象。 15、Krafft点:随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得溶解度会增大,当升高至一定温度就是,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应得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得CMC。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doc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药剂学(1)是开放教育专科医科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考核重难点和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重庆电大的责任教师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针对考试内容总结出典型考点,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解析,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点: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一)考点扫描 该考点所在的内容是第二章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了混悬剂、乳剂、合剂、洗剂、搽剂和涂剂等等。此考核知识点就是它们的处方分析及制备。 (二)真题链接 [1](2007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洗剂 [2](2005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搽剂

[3](2005年7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胃蛋白酶合剂 [4](2004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鱼肝油乳剂 (三)考点解析 解[1]: 处方分析:炉甘石为主药,氧化锌为主药,甘抽为保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

蒸馏水为溶媒。 制备工艺: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15g,加20rn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称取已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 解[2]: 处方分析:炉甘石、氧化锌为主药,用于治疗湿疹,晒斑和急性皮炎。液化酚为消毒防腐剂,甘油为保湿剂。芝麻抽为油相,氢氧化钙为水相。同时芝麻油中油酸甘油酯及游离脂肪酸同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油酸钙皂作乳化剂。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混合后加入芝麻油并混匀,徐徐加入新鲜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其中含有甘油与液化酚)至全量,乳化完全即得。 解[3]: 处方分析:胃蛋白酶为主药,单糖浆为矫味剂、助悬剂,稀盐酸用于调节pH值约为2以保持胃蛋白酶的活力,橙皮酊为矫味剂,5%尼泊金乙酯醇液为防腐剂,蒸馏水为溶媒。 制法:将稀盐酸、单糖浆加入约800mL蒸馏水中,搅匀,再将胃蛋白酶均匀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膨胀、溶解。将橙皮酊缓缓加入溶液中;另取约100mL蒸馏水溶解尼泊金乙酯醇液,将其缓缓加入上述溶解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事项:胃蛋白酶分子量为35500,其分解蛋白活力最大的pH范围是1.5—2.5,所以应采用稀盐酸调节本品pH约为2。配制时应分撒于上述液面上,不应激烈搅动,以防止粘结成团,且激烈搅拌会降低酶活性,本制剂不宜过滤,因胃蛋白酶等电点为2.75—3.00。在上述溶液中胃蛋白酶带正电荷,而用于过滤的滤纸、棉花等带负电荷,这样会因荷电相反而产生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对此可先用盐酸润湿滤纸与滤器以中和其表面电荷,消除吸附现象。配制时应同时注意水的温度。高于室温胃蛋白酶易失活。本品不宜与胰酶、氯化钠、碘、鞣酸、浓乙醇、碱以及重金属配伍,以防止降低其活性。 解[4]: 处方分析:鱼肝油为主药:阿拉伯胶和西黄耆胶为O/W型乳化剂;挥发杏仁油为矫味剂(或芳香剂);糖精钠为矫味剂(或甜味荆);氯仿为防腐剂;蒸馏水为乳剂的外相(或连续相)。 制备: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于干乳钵内,研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50ml,强力研磨至呈稠厚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糖精钠加少量蒸馏水溶解)、挥发杏仁油及氯仿,然后缓缓加入西黄耆胶浆(西黄耆胶加入10ml的乙醇中摇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00ml强力摇匀制得)。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研和制成1000ml乳剂。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得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 药剂学任务:就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得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得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得需要。 药物剂型得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得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得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得概念 药物制剂得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得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得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得速度与程度。 药用溶剂得种类(一)水溶剂就是最常用得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得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得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得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得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得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得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得内聚能,也就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得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 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与时得浓度,就是反映药物溶解性得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得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得量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药物得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得特性溶解度就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与溶液得浓度,就是药物得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得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与溶液到饱与溶液得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得浓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得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2、药物分子得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药物得多晶型与粒子得大小 4.温度得影响 5.pH与同离子效应 6.混合溶剂得影响 7.填加物得影响 增加药物溶解度得方法有: 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得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助溶,难溶于水得药物由于加入得第二种物质而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得现象,称为助溶。制成盐类,一些难溶弱酸、弱减,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潜溶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得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得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

药剂学常考试题集锦 一、名词解释 1.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A卷考题)P37 2. Krafft point:即克拉夫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A卷考题)P41 3. cloud poi ng:即昙点,也称为浊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后又可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这个转变温度称为昙点。(B卷考题)P42 4.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 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A卷和B卷考题)5. 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B卷考题) 6. 碘值: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检测时,以淀粉液作指示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液进行滴定。碘值大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其不饱和程度高。 7. 酸值: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离酸所需消耗氢氧化钾 的毫克数。酸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P194 8. Pyrogen: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9. 增溶 10. 置换价 11. F0 值 12. Prodrug:前体药物,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驅藥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资料

药剂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180 学时理论学时:90 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是药物制剂专业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拓展专业视野为契机。通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实验、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岗位”的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接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及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一些列实践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医药企业工作环境及制备流程,关注医药相关信息动态,具有职业敏感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药剂学课程在第4 学期开设,总课时为18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90 学时,理论实践比例为1:1,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 课程框架及学时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制剂的基本理论,各药物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剂的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制剂技术,制剂的单元操作。了解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药物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3.掌握各种剂型的主要质量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药剂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药剂学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基本的剂型制作。 3.掌握各种剂型质量评定的技术与方法,了解更广泛的剂型检查与测定。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自考药剂学复习重点

自考药剂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2、剂型:适合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3、制剂:将原料药物制剂成适合临床需要且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药剂。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印并由政府颁发发行,所以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5、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填空、选择、简答 1、制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有效、安全、稳定、使用方便。 2、药典中记载的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3、药典是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4、药物剂型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乳浊型、溶胶型、混悬液型(前4种可归纳为液体分散型)、气体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5、处方分类: ①法定处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②医师处方: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特定患者的特定疾病而开写给药局的有关药品、给药量、给药方式、 给要天数以及制备等的书面凭证。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协定处方:一般是根据某一地区或某一医院日常医疗用药需要,由医院药剂料与药师协商共同制订的处。 ④生产处方:大量生产制剂时所列制剂的质量规格、成分名称、数量及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规程性文件 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 名词解释

1、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3、胶束增溶:水不溶或微溶性的物质,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填空、选择、简答 1、表面活性剂分为:1)非离子型 2)离子型: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⑴肥皂类: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有机胺皂。 一价金属皂:水包油;二、三价金属皂::油包水 ⑵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⑶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阴离子、亲水>亲油 ③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2、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来源于大豆(豆磷脂)和蛋黄(卵磷脂) 3、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斯盘,HLB值为1.8——3.8 4、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 5、聚氧乙烯:商品名①卖泽;②苄泽;③泊洛沙姆;④普流罗尼克 6、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值越大亲水性越强,越小亲油性越强; P22计算和2-4的图重点 7、HLB值公式 8、大部分具有聚氧乙烯基,除了PluroniC外,都具有起昙和昙点的。 吐温是有昙点和起昙的现象。 第三章溶解理论 名词解释 1、溶解度:只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能溶解溶质的量。 2、增溶: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3、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而增加药物溶解度

药剂学考试重点

填空: 1.溶出度或释放度:普通片剂,规定在45min内溶出标示量的70%以上;缓控释制剂,规定至少取三个时间点,即在0.5~2h内累计释放约30%(考察突释),释放50%的时间点(考察释药特性),最后取样点的累计释放率为标示量的75%以上(考察释放是否完全)。 2.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崩解时限:普通片15min,薄膜衣30min,肠溶衣、糖衣1h 重量差异:糖衣片包衣前检查,薄膜衣包衣后。 3.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4.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是制备优良制剂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 5.物料混合时,若各组分比例相差较大,宜采用等量递增法进行混合。 6.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和离子交换。 7.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考察可以分为加速试验和长期实验。 8.脂质体的组成成分是卵磷脂和胆固醇。 9.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强,使用之前应活化。 10.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g相当于原药物20g。 11.胃肠道吸收快慢顺序: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12. 控制药物释放的机制: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离子交换。 13.滴丸常用基质,水溶性基质有聚乙二醇PEG,非水溶性基质如硬脂酸,很少用;滴丸的冷凝液,水性有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油性有液状石蜡。影响滴丸的因素:处方、药液温度、滴嘴的内外径、冷凝液温度和黏度、滴距、滴速。 14.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 15. Krafft点:随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会增大,当升高至一定温度是,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 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 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2.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药物的多晶型与粒子的大小 4.温度的影响 5.pH与同离子效应 6.混合溶剂的影响 7.填加物的影响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课件大纲资料精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 课程名称药剂学I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 学分数 3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 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 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 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 质量评价指标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Dekker 2002. pharmaceutics Marcel Gilbert S. 主编 Modern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导。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 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 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课安排 第一章绪论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掌握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与重要性 熟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熟悉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熟悉GMP、GLP与GCP 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分类 熟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液体制剂防腐的重要性、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着色剂 熟悉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制法及典型制剂举例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 了解溶胶的构造、性质与制备方法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 絮凝法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 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 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药学英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模版)2014年7月-房静 - 副本

《药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药学英语》 2.课程学时:32学时 3.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选修课等,主要起到知识拓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及专业相关的一些专业英文词汇,术语及表达,培养其阅读和理解专业外文文献,药典及说明书等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实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的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后续有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 4.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于2014级药学专业。 二、课程三级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药学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药学及相关专业等方面的专业词汇,术语,表达,语言特点,常用的前后缀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药学专业文献及英文药品说明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词典读懂一般专业文献及剂型、体内过程,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 3.素质目标: 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号项目 名称 工作 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 和要求 素质内容 和要求 教学情景或 教学设计 结果(作业、 报告等) 1 药的基 本知识 任务一 药物简介 1.药的定义 2.药的分类 3.药物的副作用 4.易发生副作用 的人群 1.能够读 懂,并简 单翻译药 品名称, 类别,作 用机制等 方面的专 业词汇及 句子。 学习态度 端正严谨, 实事求是。 从让学生谈 论生活中的 用药入手,以 问答的形式 导入,总结式 的展开课堂 内容,练习, 回顾提问,留 下作业或问 题 作业:搜集 整理药品说 明书一份, 病自己进行 简单的学习 了解。 任务二 药品名称和 分类 1.按不同的方式 分类 2.通用名和商品 名 任务三 1.非特异性作用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资料.doc

药剂学学习方向: 剂型分类;质量要求;辅料、基质的分类、特点、性状、要求;制备方法;质量评价 主线::概念、特点、材料、制法、质量要求、影响因素 重点:①液体药剂、片剂、注射剂;②剂型或制剂的概念或特点 ③材料(附加剂,辅料,基质)名称:片剂中辅料的名称、缩写词(PVP,PEG,CAP)、性能;用途; 1.关于制药机械:机理,适用范围,成品特点是重点,压片机。 2.关于质量标准:成熟剂型质量标准重点;记忆分层次记忆:项目+标准;记忆特殊检查项目。 3.关于计算公式:(两类公式:因素分析型公式,计算型公式,记忆型公式) 计算题:HLB值(表面活性剂),冰点降低数据法(输液: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置换价(栓剂),有效期(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期:t0.9=0.1054/k), 半衰期(t1/2=0.693/k),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动力学),清除率(第十八章药动学)等。 4.关于新剂型与新技术:机理、材料是重点;质量检查了解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原料药名+剂型= 制剂 制剂: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 剂型:药物的临床给药形式,适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与一定的给药途径相适应。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PS即:处方设计要成熟、制备工艺要规范、质量标准要可行且制剂要稳定,以达到确切疗效。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控释)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脂质体对肝脏脾脏的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生物利用度差异) 四、国家药品标准 《中国药典》,至今10版,2015年版分四部,第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将附录更名为通则,通则包括:制剂通则、检定方法、标准物质、试剂、指导原则。 五、凡例中常用词 凉:<20℃;冷:2-10℃;暗:避光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相似相溶) 2、溶剂的极性(溶剂化、氢键缔合) 3、温度(T↑,D扩散系数↑) 4、药物的晶形(溶解度:稳定型<亚稳定型) 5、粒子大小(粒径↓S↑)→粒径越小越好。增加了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S。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如难溶性弱酸或碱制成盐可增加药物溶解度。) 2、引入亲水基团 1.烃基: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离解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2.卤素:卤索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 3.羟基和巯基: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4.醚和硫醚:醚类化合物由于醚中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碳原子具有亲脂性,使醚类化合物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布,易于通过生物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