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理解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能够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

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

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

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实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子 A

B

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

缓慢、自由抒情、柔

美抒情、柔

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

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实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

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相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实行保护。

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使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能够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

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

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实行,如怨如诉、绵延持续的旋律;

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

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

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

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很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

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

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

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

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实行了结合。

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

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

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

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

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

(三)

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

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

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

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

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

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但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

(四)

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

(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 包括metallophones 、鼓锣和钉fiddles 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

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

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总结:

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呜”声。

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

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提示学生能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理解)

《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

生:东南亚。

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

生:东南亚《星星

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

中亚《巴雅提木卡

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

东亚《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呼麦”

南亚《欢

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同时出示课件)

四、总结

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但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题”的表格内。

下课!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安溪音乐校际组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四岁红鬃马》使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

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初步理解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主要欣赏《星星

索》和《欢迎》。

四、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

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表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

(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2:欣赏作品:

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实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

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拓展与探究”第三题来总结出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再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请同学根据所给条件和图片上的人物服饰,判断出是哪个国家。

(1)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

(2)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很多的学生根据这问题都能说出是印度尼西亚)

2:结合风景图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克隆宗音乐特点。

3:欣赏作品《星星索》并用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1)全曲的结构有何特点?(老师提示:可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体验和乐曲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选择题的方式,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听赏完后让学生回答。

4:实践活动:

首先请同学学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然后提示学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浆起落,一边跟随音乐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理解。完成教学重难点。

(三)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

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因为之前已经有介绍过蒙古民歌,所以学生在这时候都能准确的说出)然后在向学生简单介绍“呼麦”的演唱特点。再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

五、拓展与探究

听三段音乐,辨别各是图片中的哪种乐器演奏?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属于哪个国家的代表乐器?(这三种乐器分别是朝鲜的伽耶琴,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

这个环节既让学生理解了不同国家的代表乐器,又能够培养他们听赏音色的水平,同时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些内容体现了课改中提到的音乐要素的渗透。

六、总结

教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预习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重点:

日本音乐

教学难点:

从音乐入手,了解各国人文特点,理解音乐与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因素的联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吉祥三宝》)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式导入:

记得以前有这么一首歌十分流行,歌里唱道“我想去桂林,不过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不过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感慨。的确,我们现在没有

到处游玩的条件。即使有些时候心情压抑想出去走走,却受到时间等的限制。但是我个人有个

方法能够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到各地的风情。那就是,听音乐,随着音乐去放松心情;跟着

音乐,去领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今天,大家不妨就来试试老师这个方法,一起跟着音乐到

亚洲各地去看看吧?

三、新课

(一)第一站:东亚音乐之蒙古篇

1、复习“长调”和“短调”的知识

师:刚才在课前大家所听到的是哪里的音乐呢?

学生:蒙古

师:现在,我们就要去蒙古看看。(跟随莫尔根《长调》“浏览”蒙古风光)

小结:长调:字少腔长短调:字多腔短

2、欣赏蒙古“呼麦”

师:这种音乐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3、总结: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人民中特有的

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

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呼麦”已入选为“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第二站:东亚音乐之日本篇

1、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段日本风味的音乐,判断到了哪里?(带领学生“降临”在日本,引入日

本民族音乐)

2、以《樱花》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日本民族音乐特点

师:这首歌的速度是快呢还是慢呢?节奏是比较舒展还是比较紧凑?音乐的旋律是级进多呢还

是跳进多?音乐中都采用了哪几个音?

生:速度缓慢、节奏舒展、级进多。较多出现4和7;少了2和5

师:这就是日本极具特点的“都节调式”。

3、“都节调式”的介绍:“3 4 6 7 1 3 ”——都节音阶,包含了两个半音。这是典型的日本音阶。抒

情、平和、流畅的都节调式是日本音乐的一个特点。

4、旋律小创编:教师提供节奏,要求学生填充具有日本风味的音乐旋律,并请两

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集体视唱、讨论。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5、日本歌舞伎介绍及片段欣赏

视频欣赏

师:刚才的片段当中,大家是否发现了他们的动作表演有何特点?

学生:……

师:歌舞伎的起源能够追溯到17世纪初由一个叫阿国的女祭司跳的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舞蹈。她的舞蹈在京都、大阪一带十分流行,所以也成为今天歌舞伎的最初形态。后来因为

由女子演出的歌舞伎场所逐步沦为人们寻欢作乐之地,所以被德川幕府禁止。再往后就出现

了以成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而观众注目的焦点也从外表转变为演技,这就是现今歌舞伎的

型态。

对歌舞伎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它大量采用了原本为木偶剧团写作的剧本。演员们开始将木

偶式的动作用到他们的表演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动作流派并保持至今。所以,大家刚才所

看到的有些动作跟我们平日看到的木偶戏中的表演会有相似的地方。

6、日本文化符号——艺伎

出示歌舞伎与艺伎的对比图片。请学生发表看法

师:首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伎”字怎么写!作为文化符号的艺伎,跟妓女毫无干系,它并非卖弄情色,更与卖身无关,而是一种精妙的表演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的歌舞

伎传统。艺伎大多清丽温婉,才艺出色,精擅歌舞乐器。艺伎需要经过严格的歌舞训练,

其难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在艺伎的演出里,融合着艺术(诗歌与音乐)、情感、智慧和交

际手段等复杂技艺。

(三)第三站:南亚之神奇的印度古国

1、以印度音乐引入正题,问学生现在到达的是什么国家?亚洲的哪一部分了?(学生回答:印度、南亚)

2、从电影引到民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和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①分析音乐旋律的特点:因为把正常的8度音程音分为22个微分音。所以,我们听印度音乐会感到是波浪

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实行,如怨如诉、绵延持续的。那么这样的线条,很容易就让我们感觉到“飘渺,神秘”之类的词语,一种神性色彩也就体现出来了。

②介绍民族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塔不拉鼓

③印度音乐根深叶茂,传统的民间歌舞也是,他们民族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

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实行保护。

3、印度音乐特点小结:

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浓郁带鼻音的歌声;

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多变的节奏,热烈、妖艳的舞蹈,等等;

很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四、总结

1、回顾本节学过的各地音乐与文化特色。用手势表现蒙古、日本、印度三地的音乐特色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单元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

长泾中学蒋一禾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师:讲评

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能够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使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水准?(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使用鼓;

2、节奏复杂。

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

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

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 3 6. | 5 1. |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舞蹈,几乎是人人爱跳的。下面欣赏《男孩之舞》,同时,观赏P82页的舞蹈图片。

三、练习与拓展

大家通过欣赏这四首乐曲,对非洲黑人音乐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组合佩服不已。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复杂的节奏都是由简单的、基本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非洲音乐的节奏。

第一部分:P80页《鼓舞》中的两

1、四二拍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要求:双手同时拍击自己的大腿。

讲评。

2、四三拍||:X X X X X :|||:X X X X X :||

要求:先看老师用脚打一编;

学生跟老师慢速练习;

讲评;

逐渐加快速度。

讲评。

第二部分:P84页

学生自由练习这六条节奏,教师巡视、揪错、指导、讲评。

请同学表演。

讲评。

请熟练的同学一条接一条不间断地打,讲评。

选六个同学,在教师同一的速度指导下,合奏节奏,讲评。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1、舞蹈伴随着歌唱;

2、节奏鲜明而强烈;

3、伴奏乐器是已鼓为主的打击乐器,马林巴也经常使用;

4、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五、课外作业

1、非洲音乐为什么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影响?

2、非洲音乐对我们现代音乐有什么影响?

下课。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亚洲传统音乐

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一一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再次播放萨朗吉演奏音频】学生听音乐,记住音色,看文字介绍: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 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师: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渗透进印度音乐的灵魂,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并很能吸收外来文化,为己所用。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学会取人所长。 【设疑自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 自探问题: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 子B A 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 缓慢、自由抒情、柔美抒情、柔美 欣赏提示: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 【解疑合探】 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 【质疑再探】对于南亚的知识,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展示。) 【运用拓展】 “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案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1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教材分析: 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部分的第一课,这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亚洲音乐又是很特殊的,因为亚洲地域广阔,人种、语言复杂,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亚洲音乐种类繁多,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教材所提供的几首音乐作品很有代表性: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国民歌,演唱形式是马头琴伴奏的男声“呼麦”演唱,可以听到一个人唱两个声部,高声部像哨音飘在空中若隐若现,低声部明亮、悠扬,这种人生器乐化的演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克隆宗歌曲,曲调悠扬缓慢、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松弛,略带感伤色彩,是克隆宗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 《欢迎》是印度的著名民间乐曲,用萨朗吉主奏,伴以笛子、鼓、铃等乐器的伴奏,曲线、波浪式的旋律,装饰音的使用,带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亚洲人文概况有粗略的了解,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主要分为几个文化区域。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各个文化区域的音乐文化概况,感受并总结出这些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各个文化区域的不同特征。 3、挖掘音乐作品内涵,探究个文化区音乐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几个文化区音乐特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希望》、《樱花》、《星星索》、《欢迎》四首作品。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体现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并总结出其特点。 2、让学生感受亚洲不同文化区的音乐风格并挖掘其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我们要将视野开阔一些、带领各位同学来一次亚洲音乐之旅,来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特点。 出示课题----《亚洲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理解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能够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 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 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 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实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子 A B

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 课题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几个亚洲国家的民歌风格和特点。 2、结合鉴赏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初步认识呼麦、克隆宗、萨郎吉的音乐特点。 [ 教学重难点 ]: 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学唱呼麦,《星星索》的四声部伴唱及印度音乐与印度舞蹈。 [ 教学方法 ]: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相结合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体验。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亚洲作为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孕育和滋养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三大文明对全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周边的国家去走一走,瞧一瞧,感受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二、教学展开:

(一)亚洲音乐概述: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出示地图)亚洲有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等五个音乐文化区,这五个地区的音乐虽然风格各异,但又彼此影响。 (二)第一站:东亚——蒙古《呼麦颂》 1、导入:第一站咱们要到蒙古国,谁能当一回导游简单地介绍一下蒙古国? 它位于雄鸡的背部。蒙古国原是中国的一部分,1948年独立成国。蒙古国与内蒙不仅在地理上相互接壤,而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它的文化也曾包含于中华文明。因此它的音乐也是以中国的五声调式为主。 2、观赏《呼麦颂》并思考:《呼麦颂》的唱法与我们平时的演唱有何不同? 生:可以同时发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不像是在唱歌,没有歌词,而是哼鸣。像是模仿自然界的动物声音等。 师:回答地非常好。呼麦蒙古语的原意是“喉”,所以也称“喉音”唱法。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高一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概述 高中《音乐鉴赏》 课题来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需要1课时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感受、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 这节课是亚非音乐单元的第一节课,亚洲传统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3个月的音乐鉴赏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音乐知识技能,大部分学生在课上非常活跃,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去感受、体验更多的音乐和音乐风格。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并不认真,带着休闲的状态上课,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在设计的时候,我从语言、内容上多向学生靠近,风趣诙谐的语言、时尚多元的视频、多样化的师生互动贯穿整个课堂。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网络搜索的亚洲区域图,简单介绍五个音乐文化区的地理位置)(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网络搜索的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 xx中学xx341000 年级: 高一 教材: 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以灵学会活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了解多元化的兴趣和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 4、学会尊重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造就完美人格,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个别国家主要受什么音乐文化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预习。安排学生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途径分组收集亚洲五个音乐区域各自的代表音乐,及不同的地理风情。让学生在好奇、愉悦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2、教师精心备课。因为涉及的亚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平时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老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对亚洲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特征、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要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图文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选择音像效果好的片段供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享受音乐美的享体验。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起立)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 “请坐下”! 二、新课导入 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厅,去感受亚洲传统音乐的魅力。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 《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学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但是与欧美、西方音乐响比较,至今为止对亚洲的理解与研究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就目前来说,亚洲各国的音乐史可能有所研究和介绍,比如,中国音乐史;日本音乐史;越南音乐史;阿拉伯音乐室等。但是将近占世界30%陆地面积,且历史悠久的亚洲,她的音乐文化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相互间又是如何流动的?作为亚洲人的一员我想是渴望得到了解的。不过就目前来看,欧洲的音乐文化几乎覆盖全球。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一般的音乐教育中,除中国音乐史外就是西方音乐史,而亚洲却很少了解其音乐文化特征和历史流动状况。今天我们就亚洲音乐的整体现状作一历史性的描述,力图整体上来了解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 从音乐的特征出发可将亚洲音乐分为以下五大文化圈。 1,南亚印度文化圈 2,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圈 3,东亚汉字文化圈 4,东南亚半岛及南洋文化铜锣圈 5,西亚环阿拉伯地区皮革文化圈 P4.看着地图解说以上五大文化圈的历史行程及其特征。 P5.南亚印度文化圈的形成。由于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对亚洲地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早期佛教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浮雕、壁画和历史传说。这种深厚的佛教文化在公元前二世纪由中国的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征打开了丝绸之路,并逐渐引进了印度及波斯的文化。其中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深刻。天竺乐、龟兹乐在中国宫廷乐中地位重要,其中乐人、乐器、乐律对中国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南北印度文化出现明显的不同特色,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展开对北印度文化影响深刻,出现了以宫廷文化独具特色华丽即兴的音乐色彩,而南部则以佛教寺庙文化的传统特色为独具。古代的印度乐器极其发达,弹拨的弦乐器以及丰富的打击乐器对整个亚洲都产生过影响,早期的五弦直项琵琶、凤首箜篌以及都云鼓、鸡娄鼓、羯鼓等打击乐器都是由印度传来,在中国隋唐时期的宫廷十分盛行的乐器。由苏祇婆从印度传来的五旦七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宫廷,产生俗乐28调和雅乐84调的乐律理论。 P6. 丝绸之路的打开,由中国的汉朝经南北朝至隋唐七、八百年间,由波斯和印度两股文化传入中国,这两股不同的音乐文化进入中国后在我国新疆地区形成三股文化势力。印度文化主要囤积在天山北麓的龟兹(现库车地区)和高昌(今吐鲁番),而波斯文化主要停留于塔里木盆地的南缘——于阗(今和田)。这一格局经南北朝逐渐进入我国中原。六世纪下半叶隋炀帝结束了战乱,统一了大业,宫廷内首次建立了七部乐,融东西南北音乐文化于一体。这一形式至唐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形成了宫廷乐中的十部伎。这十部俗乐中,中国只有两部(清商乐和燕乐),其余都是来自西域、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中部的林邑乐)以及东南亚半岛的扶南、骠国乐。形成一股以长安为据点的向心力。这是五世纪东罗马帝国解体后,第二

亚洲音乐(教案)音乐教学,高中音乐

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东亚日本及南亚印度二个音乐文化区域内民族民间音乐,对二个音乐文化区内的民间音乐风格以及社会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能辨别日本、印度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并能随乐哼唱部分歌曲片段,并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3.能归纳总结这2个地区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印度民间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是亚洲人,那么大家对亚洲熟悉吗,你所了解的亚洲都有哪些呢?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亚洲雄风》,请同学简要说说亚洲的概况。(播放徐沛东演唱《亚洲雄风》,并简要介绍该歌曲)生:…… 师:那么,这堂课我们将从亚洲的地理方位去重点欣赏东亚日本和南亚印度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相关文化。(课件展示亚洲地图) 亚洲文化区主要是指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中亚音乐文化去和西亚音乐文化区。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东亚日本的民族音乐文化。请同学欣赏一段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日本歌谣《北国之春》。 二、新课 感受与体验 (一)日本音乐 1.【聆听日本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日本音乐的风格。 师:同学们,听着这段动听的音乐,你能说出与日本文化、生活相关的事或物吗? 生:…. 师:漫谈日本文化,并用故事引出音乐《樱花》。 2.【欣赏《樱花》】,(同时展示樱花乐谱) (1)问题:音乐的节奏、速度、情感怎样?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师小结:这首民歌节奏宽松,速度较慢,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音阶排列为34671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授课人高志忠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乐学唱几首歌曲,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2、能了解并分辨本课所聆听的五个音乐文化区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能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响及文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在班上进行专题交流。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课前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地响及文字资料,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新课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其实中国只是亚洲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亚洲其它国家的音乐又有何特点呢?我们一同去探讨。 2、引出课题:《亚细亚民间风情》 3、出示亚洲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国家的地理位置。 三、新课教学:

今天,我将以亚洲的地理方位为线索,以进行一次亚洲音乐之旅为话题,来了解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相关文化。 (一)东亚音乐文化区 东亚音乐文化区是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在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1、朝鲜半岛音乐文化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著长白山与中国大陆、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朝鲜半岛现时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朝鲜半岛音乐特点: 1.音阶属于无半音五声音阶。多以la为主音,构成la、do、re、mi、sol、la的音列。旋律中,音高摇动的技法为最大特征。在管乐器中叫摇声(转声),在弦乐器中称为弄弦,无论雅乐、民俗音乐还是宗教音乐的各种体裁中,都有这种摇声、弄弦。2.节奏:习惯三拍子类的节拍。 朝鲜族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三拍子以及由三拍子 复合而成的6/8,9/8,12/8,18/8等复拍子占极重要的位置.这种鲜明的以三拍为基础的节奏形式与朝鲜族语言直接相关.朝鲜族语

第十一节亚洲传统音乐

第十一节亚洲传统音乐 (1课时) 教学课题: 亚洲传统音乐(高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亚洲丰富多彩的音乐,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其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蒙古呼麦、印尼克隆宗、印度萨朗吉、木卡姆 教学难点:呼麦、印度音乐的特点、木卡姆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聆听 教学过程: 一.导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所以今天了解一下亚洲传统音乐。亚洲音乐分为5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二.首先由“拓展与探究”第4题的听辨乐器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萨朗吉”这件印度的民间乐器,同时告诉学生在印度的一种奇特现象。一些西方传入的乐器诸如小提琴、吉他等都会被都彻底地印度化,灵魂完全属于印度。另外介绍一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之后,欣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片段,由萨朗吉主奏,另外有西塔尔、笛子、鼓、铃等乐器,并 提示音乐情绪和音乐感觉;接下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 舞表演,提示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这些特点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 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南亚】 三.由老师哼唱《樱花》《大长今》旋律片段,提问学生分别是什么国家的音乐?前者是日本歌曲,属于都节调式: 3 4 6 7 .... 1 3 ;后者是韩国歌曲,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桔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 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的音乐——蒙古国音乐,回忆上学期的蒙古族内容:代表性

高中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课型:欣赏课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亚洲音乐的概况 2. 学唱歌曲《星星索》的旋律片段 3. 了解认识印度音乐特征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了解亚洲 音乐的概况,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2. 过程与方法:以聆听和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学唱《星星索》初步了解印度 尼西亚“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对比,总结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画旋律线,欣赏印度歌舞等活动去发现印度音乐的风格特征。 3.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认识印度乐器“萨朗吉”等教 学重点: 1,了解“克隆宗歌曲”《星星索》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认识印度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星星索》的二声部演唱 教学方法:引导,欣赏,对比,示范,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件播放MV《重逢》 教学过程: 壱、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我们听到的这首大气恢弘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生。。。。。。。 师:这首歌曲是由我国著名的两位歌唱家毛阿敏,孙楠演唱的。2010 年广州亚运会会歌《重逢》。歌曲中反复演唱“Asia(A sh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 古文明的殿堂……”那么“Asia”是什么意思啊?(板书) 生:亚洲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揭开亚洲传统音乐的神秘面纱…… 弐、新授: (一)、认识亚洲音乐文化区。 师: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通常我们把亚洲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他们是: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出示地图)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一想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民歌?属于哪一个音乐文化区呢?(播放音乐《阿里郎》) 生…… 师:是的,朝鲜属于东亚地区,东亚音乐旋律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的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听一听它是哪个国家的,又属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播放《巴亚提木卡姆》) 生:…… 师:这段音乐风格柔和,典雅,持重,它是阿塞拜疆的《巴亚提木卡姆》属于中亚地区,音乐风格曾经受过我国新疆和印度音乐的影响。信奉伊斯兰文化。 (二)、认识东南亚克隆宗歌曲 1、了解印度尼西亚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想一想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播放《星星索》) 师:这是一个由上千万岛屿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城横跨亚洲及大洋洲,青山绿水,四季皆夏。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并享有“千岛之国”的美誉…… 生:印度尼西亚 师:对,非常好,这位同学说的很对,就是印度尼西亚,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国家 生:印度尼西亚是热带雨林气候,首都是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 世纪后半期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5 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入侵。1945 年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了解的还是满全面的,那么由于地理,种族和历史的原因,印尼音乐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甘美兰音乐”,即以打击乐器为 主组成的传统乐队。和“克隆宗歌曲”,即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与葡萄牙民歌相结合的, 广泛流行的一种歌曲。 2、了解歌曲《星星索》

10亚洲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地区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感受了解印度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其乐器。 [3]、尝试学习印度舞蹈手势 二、教材分析 《亚非音乐神韵》中的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高一教程的第五单元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欣赏的同时加入教唱、舞蹈等成分,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亚非音乐的魅力。亚洲音乐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亚洲音乐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文化素养,真正做到泓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亚洲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主要是印度音乐及歌舞。 四、教学难点 学印度舞蹈的手势及手语,以及在一节快中完成所有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呼麦颂》

2、提问:有听过这种唱法吗?是什么民族特有的唱法?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通过“呼麦”这种唱法,引出“世界上有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这些音乐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因为产生区域的不同他们的音乐也不同”,进入新课题“亚洲音乐”。 (设计理念:①、让学生复习上几节课所讲的民族音乐;②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③、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学习: 提问:亚洲地区在哪个方位?(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幻灯片) 学生回答(设计理念:让音乐课与世界地理结合在一起) 1、教师简单的介绍亚洲的概况,提出“亚洲可分为四个音乐文化区:东 亚、东南亚、中东和南亚。”(设计理念: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初步的概念) 2、东亚(教师出示东亚地图幻灯片) 3、教师介绍东亚地区的概况,引出日本音乐。 ①、让学生来介绍日本、以及日本音乐的特点。 学生个别回答,教师补充 ②、欣赏日文《樱花》,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日本音乐的民族特色。(教师出 示《樱花》的谱子) ③、教师介绍日本两种乐器:尺八和十三弦乐筝(出示两种乐器的幻灯片, 教师展示日本乐器:尺八)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授课人:杨林 授课对像:高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亚洲音乐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 2、欣赏《四岁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 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印度尼西亚的 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亚洲音乐概况及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的学习。 2、了解“呼麦”、萨朗吉、克隆宗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呼麦”、萨朗吉、克隆宗的音乐特点的学习与掌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CD 五、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印度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我们听到一首热情奔放的歌曲,大家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吗? 生: 师:对,它是一首印度歌曲,那么印度属于亚洲还是非洲? 生: 师:印度属于亚洲国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进行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 (三)新授 1、亚洲音乐概况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中亚音乐文化区、西亚音乐文化区。 东亚音乐:东亚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等国家。音乐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乐器种类繁多,并有多种多样的

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东亚音乐的最大特征是追求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音乐美。 南亚音乐: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阿富汗和不丹等国家。南亚古老音乐延续至今。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体系得到高度的发展,有着多样的音阶调试和独特的装饰音体系。孟加拉国被称为“音乐之邦”。 东南亚音乐:东南亚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老挝、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国家。东南亚音乐最早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后来一些国家受到伊斯兰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 中亚音乐: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亚属于伊斯兰文化,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柔和、持重。中亚的阿拉伯音乐文化曾对印度北部和我国西部的音乐产生过影响。阿拉伯音乐特点:一、独特的音律体系;二、独特的木卡姆调试;三、有规范的即兴演奏;四、变化多样的阿拉伯节奏。 西亚音乐:西亚包括土耳其、伊朗、以色列、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国家。西亚与中亚一样属于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古典音乐在这个地区占要地位。本地区音乐追求风格独特、色彩多样的固定节奏音型的音乐美。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感受亚洲音乐的美韵。2、作品欣赏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高中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高中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 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 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组织教学 上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 Naaste !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

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aste! ” 请坐下!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二、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aste是哪个国家 的语言吗? 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 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亚洲传统音乐》说课稿(1)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亚洲传统音乐》说课稿(1)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亚洲传统音乐》说课稿(1)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这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中的第一课。可是整本书的第十节。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二)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完成学生手中的第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通过学生新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对新课的学习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_音乐_高中__ 一.设计理念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单元选编了《亚非音乐神韵》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中受到陶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 二.设计思路 1.确立主题:以亚洲的地理方位为线索,通过学生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要素,了解亚洲音乐文化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 2.课堂准备:所选的音乐紧扣教材,为了增强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区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响和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3.课件运用:课件制作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在科学性方面,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逻辑的有机结

合,教学步骤跳转灵活。在艺术性方面,课件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及声音等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表达形式上尽量达到构图优美、色彩协调、形象生动和风格统一。在技术性方面,根据各班学情的不同,各级层次的进入、退出都安排得机动灵活,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达到视听结合,体现了多媒体的交互性。 4.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和音乐理论基础,认知和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强,所以聆听音乐后进行一些音乐要素的分析,归纳总结亚洲的音乐特点完全可以做到。 三.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 随乐哼唱歌曲片段。 2.能辨别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表演、总结亚洲有关国家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 四.难点与重点 1.重点:聆听与体验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难点:能辨别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