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情感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必修5“解三角形”课堂教学为例

姓名: 寸佳玄

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学号: 222008314011145

摘要:随着“以情优教”这一教学理念的发展,“情感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对“情感教学模式”进行解读和具体的分析,并以必修5《余弦定理》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中学课堂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数学

1.引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暗示着我们人类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有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说人类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应该是用师生的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然而人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一直都存在偏见,认为数学枯燥且乏味,是“无情”的学科,殊不知在数学课堂中也处处有“情”,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情感教学还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1世纪初期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于2003年3月底正式发布了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课程三维目标:a.知识与技能的目标b.过程与方法的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并在中学教学中对其提出要求。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不仅是为了改变世人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偏见更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我们必须走在教学理论的前沿,学习最新的关于情感教学的理论,准确地理解新课改提出第三维目标的用意。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在随着人们开始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试图推行情感教学,而原有的教学心理学不能满足这方面教学实践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说情感教学心理学,完全是因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而试图创立的一门学科。此后,各国的教育家、学者开始深入学习并开始研究情感教学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但是一直没有相对统摄性、整合性的归纳和以模式层面上的提升和概括。直到国内的卢家媚教授等人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国家级)《情感教学模式、策略和评价研究》的研究中提出了情感教学模式并对其的理论基础、总体目标、结构—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应用价值等做了详细的论述这才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但是,实际上国内大多数的中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更别说通过学习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并运用到课堂中。所以,我认为将情感教学模式进行解读、说明、举例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情感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解读情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为了了解全国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现状,卢家媚教授等人在上海、浙江杭州、安徽界首、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四川成都、陕西延安共

7座城市21所学校839名任课教师做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写入《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以下为原文摘录。

经过调查发现,当问及“你在自己的教学中是否考虑到利用情感因素来提高教学效果”时,选择“有清醒意识”的教师占总数32.8%;选择“有一定意识”的占总数的60.7%。也即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考虑到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问题,只是“有清醒意识”的人尚不足三分之一。当问及“你认为当前教学中自己对情感因素的运用情况怎样”时,选择“总会运用”的教师只占5.5%,这与前述“有清醒意识”者达32.8%的情况形成很大反差。为何会出现“想得多做得少”的状态呢?当问及“你认为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困难主要在于什么”时,得到以下结果:“应试教育牵制”(41.6%)、“缺乏方法”(37.5%)、“学生素质差”(29.9%)、“缺乏理论”(27.2%)、“缺乏精力”(26.6%)和“转变观念”(21.5%)。可以看出,除了“应试教育牵制”和“学生素质差”之外,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方法”和“缺乏理论”。在个别访谈中涉及未能进行以情优教原因时发现,50%以上的教师认为,原因主要归结于为“无理论,无具体方法,书籍少,资料少”,或干脆说“不知道怎么运用情感”,这与调查中选择在这方面“缺乏方法”和“缺乏理论”的现象是一致的。

由此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处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以致广大教师对教学中的情感现象了解不多,对教学中的情感目标认识不足,对教学中操纵情感因素实现情感目标问题更是把握不住。所以说,情感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需要被关注和研究,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走在教学革新的前沿,切实的学习情感教学模式并将其实践于中学教学中。

3.情感教学模式

了解了情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将它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呢?“以情优教”的概念在多年前已被提出,也很快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如何将情感

教学心理学的思想融入课堂,让其得以真正的运用到教学之中,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总结,最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感教学模式”。

3.1解读情感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功能

卢家媚教授等人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国家级)《情感教学模式、策略和评价研究》中进行了统摄性和整合性的归纳,并在模式层面上进行了提升和概括,提出“情感教学模式”。

情感教学模式就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并配有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和情感目标评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

情感教学模式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家来说较为陌生,为了让大家能够真正的了解并且接受这一教学模式。下面分别从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结构—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情感教学模式进行解读说明。

3.1.1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如果将这一目标与中学数学结合,那就应该是通过对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相符合的,新课标中提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标中第三维目标的体现。

3.1.2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首先,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情感教学模式的一些基本操作要素形成了模式的结构:诱发、陶冶、激励、调控。

从动态角度来说,情感教学模式的四个结构在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顺序出现形成程序,四个要素在这里也就成为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虽非刻板、不变的,但仍有着一般的顺序:

这一活动程序的粗略示意图如下。

(一)诱发:诱导和引发学生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兴趣,以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模式要素的作用就是使教学内容或形式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态度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顺应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想法:“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际上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引入也属于诱发环节,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例如: 在正弦定理的新课引入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诱发环节:有一个三角形的零件,它的一个角损坏了,为了不耽误工程,现在得重新做一个一模一样的零件?(可以得到的相关数据只有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75°、45°,以及它们的夹边长为并提问:假如是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其他两边的话,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但此问题是解斜三角形,用已学的知识能否求解?让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想要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好奇心。

(二)陶冶:在积极推进认知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高尚情感以及情感能力。 陶冶这一要素能促进教师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情感能力,使教学在实现认知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目标。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给出公式以后教师要对公式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记

开始

结束

忆,此时可以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介绍一些证明勾股定理的其他方法,供学生参考。当然也可介绍勾股定理对后人的影响,比如:向学生介绍第24届(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它的设计基础是公元3世纪中国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远远看去又像是一只风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数学的美。

(三)激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后继动力。

情感模式的激励要素更重要的是强调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认知评价的同时要给予积极的情感性评价,使学生在获得认知反馈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激励、鼓舞。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增强后续学习行为的动力,在学习中途也能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教师从“激励”上考虑,对学生的回答不论对错,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当学生找错同位角时,教师首先可以肯定他找到的一对角确实有相同之处,接着启发他加深理解同位角的定义再找,直到找到一对同位角为止。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无论学生怎么形容和比喻,教师都应投去饱含热情的赞许的目光,并可表扬他们的想法很有新意。

(四)调控:使学生的情绪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始终处于有利于学习活动的状态之中。

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课堂的纪律和氛围的调控忽略了学生情绪的状态。实际上如果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心情始终调节在最有利于学习的正性情绪状态中,这样能充分发挥正性情绪在促进学生认知素质、社会素质和身体素质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数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们在“快乐—兴趣”的状态中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自由分组讨论、学习,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的时候甚至还能让学生自己作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做出评价以及改正。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达到和谐、活

跃的课堂情绪气氛,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1.3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以指导其有效教学行为的操作指南,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活动具有最直接的指导意义。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操作情境中的延伸。因此,恰当的情感教学策略也能有效推动情感教学模式运行。那么情感教学模式中有哪些教学策略呢?

之前说到情感教学模式有四个环节,相应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有不同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在诱发环节上有:认知匹配策略、形式匹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目标吸引策略、情境模拟策略、设置悬念策略。

认知匹配策略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而形式匹配策略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满足其需要。两种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的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形式匹配策略通过自由谈话、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出预期策略是指通过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策略常在以下几种情形下运用:一、将看上去平淡无奇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生动事例有趣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趣味性。二、将看上去很简单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不曾思考过和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内涵。三、将看上去“教条性”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发现其中的实用价值。四、对看上去经典性的内容与现代高新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时代的气息。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前先提出这样一个出乎学生预期的问题:“老师有一条信息需要同学们帮忙传播出去,但有个条件,知情者只能在两分钟内告知其他不知情的两个人,再由新的知情者按照要求往下传

播。如果说本地有60万人口,请问需要多少时间可将此信息以最快速度传遍本地?”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便会开始讨论、猜测,有的说要4、5天,有的说十天半个月等。就在学生们讨论激烈时,教师宣布答案“只需40分钟”,学生便会十分惊讶。教师此时便可揭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这样一来便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心向。

目标吸引策略是指通过直接提出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目标,使教学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情境模拟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设置悬念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设悬念,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在陶冶环节上有:展示情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赋予情感策略、情感迁移策略。

展示情感策略是指通过对教学内容加工提炼,展示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显性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赋予情感策略与展示情感策略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手段和方法。发掘情感策略是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诱发情感策略则是让学生尽可能感悟到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悟性情感因素;赋予情感策略是赋予教学内容以一定的情感色彩。以上的策略的目的都是使学生过的相应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诱发情感策略要明白一点,有些教学内容本身是具有美感的,但是这种美,只有当个体具有一定领悟水平才能感受到,这也就是蕴含悟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正弦定理》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的同时提示大家感受公式对称和谐之美也可帮助记忆。又如在《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中运用赋予情感教学策略,谈及高斯年幼时计算1+2+3……+99+100的故事,并揭晓高斯的简便快速的计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迁移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某对象的良好情感迁移到有关的教学活

动中,使学生对这一教学活动也具有相应的情感体验。

(三)在激励环节上有:正向性评价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主体性评价策略、象征性评价策略、归隐诱导策略、竞争互助策略、期待激励策略、典型影响策略、质疑解疑策略。

正向性评价策略如字面意思即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正向的、富有促进性的评价,是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情感,增强后继的学习动力。例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题正确时,教师要立即给予正向性的评价“某某同学回答的很好,答得很全面,也注意到了细节部分,以后再接再厉!”或“某某同学的解题思路很清晰,最后的解答也正确,书写格式规范,大家要向他学习!”若是学生的思考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和蔼地说:“你能从这个角度考虑,非常有新意,那么是否还可以再进一步去思考?”若是学生打错了,那也没关系,还是要给予正向的评价,可以肯定学生的步骤书写,如果步骤书写也有错,那就可以指出他思路的可取性。

特色性评价与正向性评价相比更具有针对性,要从具体方面着重指出其能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例如:对于一个成绩平平的同学在一次练习中用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方法做对了一道题。此时教师应采用特色性评价:“某某同学,你的这道题做对了,而且用了一种大家都没想到的方法,方法不仅很有创造性,而且很简便。某某同学真聪明!”

主体性评价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互励,使学生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同时感受到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象征性评价则是运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象征性刺激物强化学生的反应,以提高其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度。归因诱导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竞争互助策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营造学生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情境,从而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期待激励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对自己发展潜能的信心和期望,从而激励学生,

增强学习的动力。典型影响策略通过表扬学生的典型事例,以点带面,影响学生群体的学习心向。质疑解疑策略是指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后并加以解决,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此策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似。(四)在调控环节有:灵活分组策略、表情调控策略、张弛调节策略、创设氛围策略、良性积累策略、角色转化策略。

灵活分组策略就如字面意思,是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表情调控策略主要是针对教师,要求教师以积极的语言或者是非语言表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张弛调节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张有弛的调节教学的氛围,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有利于学习的心境之中。创设氛围策略常常被用于新课的引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创设符合教学活动需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情境下学习。例如:在学习“均值不等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某商店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3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则是两次

p q折销售,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由这样的问题引入非常自然,一是让都打

2

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概括、数学化的过程。良性积累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师生友好情感的良性发展。角色转化策略很容易理解,即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暂时充当“教师”,以充分调节课堂气氛,活跃课堂。

总而言之,在情感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不容的教学策略,而且这些教学策略的方法、手段和目的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以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1.4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与其他认知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带有

很大的情感性成分。从教学评价发生的时机上划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evaluation)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学习的原有水平。例如:在新课的引入时,往往会对原来的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回顾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其中一种是做练习,那么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和兴趣。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例如: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要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这就难免会提问学生回顾旧知并引出对新知的疑问,如果教师能在这个时候采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学生就会更加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知。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后了解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例如:终结性评价主要出现在一堂课最后的总结归纳中,此时应适当给予学生终结性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收获了些什么。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和教师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继学习动力。

3.2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吧: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

1.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能撞击学生内心深处的火花,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寻找内力的主要途径。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学生的情感体验敏感,情绪波动大,因此数学受情感因素的支配比其他因素大。比如,学生常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上数学,会不知不觉地在数学学习上下功夫, 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发内心地对数学,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地激励学生,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

2.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劲头足,效果好。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3.调控情绪,稳定学习数学的情绪

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适时的情感评价,提高学习数学热情

不断激励学生有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教师是带着显微镜去找缺点,还是带着放大镜去找优点,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命运迥异,善待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回答问题中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做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出现,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奋发向上。“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除了口头语言激励外,有时教师的体态、动作语言、眼神、微笑这种“缄默语言”也包含着教师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4.情感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前面主要对情感教学模式的一些相关理论和功能作出了阐述,那么究竟如何将情感教学模式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呢?下面我将通过的教学案例的呈现,具体的对运用情感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作出具体的分析。

4.1《余弦定理》的教学案例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余弦定理,掌握推导过程。

(2)能够从余弦定理得到它的推论。

(3)能够应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

(4)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体会向量作为工具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由旧引新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

(2)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数量积等多种知识间联系起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学会应用它们解三角形。

难点:(1)向量知识在证明余弦定理时的应用,与向量知识的联系过程。

(2)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应用思路。

三.教学模式

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并相应采用下列情感教学策略:

1.诱发环节的情感教学策略:创设氛围策略、目标吸引策略;

2.陶冶环节的情感教学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

3.激励环节的情感教学策略:期待激励策略、正向性评价策略、主体性评价策略;

4.调控环节的情感教学策略:表情调控策略、竞争互助策略、角色转换策略。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sin sin b c B C ,正弦定理的内

涵是同一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对角的

Rt △ACD 中 : AD=bcosA ,CD=bsinA

22cos c bc 22sin 2cos A c bc A 2cos b =2222(sin cos )2cos b A A c bc A 2cos bc A

如果我们要证明这个式子的普遍还需要分情况讨论,

cos b a b

如果这两个向量是在一个三角形中,那它们的数量积就是两边与它们夹角的

AC AB

22

2

AC AC AB

22

2cos

AC AC AB A AB

22

2cos

b b

c A c

即得:2222cos

a b c bc A

思考:用向量法证明需不需要分类讨做高法为什么需要分类讨论

222cos

a b ab C

因为式子中出现了余弦值,所以我们将它形象的命名为余弦定理。环

感。

2

2

2cos a

b

ab C 余弦定理的内涵: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2220a b ab

2

2

a

b (得到勾股定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余弦定理实际上是勾股定理的推广,2bc

222

2a c b ac

222

2a b c ab

由上,同学们能否说一说余弦定理能解

2260342601676.82 ≈41(cm)

方法一:(用正弦定理34sin 41a 41

0.5440<1,∴有解,若有两解,则有方法二:(用余弦定理) 222

222

b 4160340.8384

224160

a c ab

≈33°

中,已知a=134.6cm,

2287.8161.7

bc

0.8398

A ≈56°20'

2222134.6161.7

c a ac

0.8398

B ≈32°53' C=180°-(A+B)

于漪教育思想

《于漪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一位资深教师,“于漪”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象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的名言。这体现了于老师的谦逊、执着、负责的精神以及她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 阅读于漪的文章,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漪老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对于“人”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教育方法上,于漪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决定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进度。于漪老师关注同学对于知识本身的掌握,更注重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人”的培养,包括同学的学习兴趣,个人品德、爱国情操,等等。 于漪老师不是用单纯的言语去突出这些情感,她更以满怀激情来演绎她的名言,就是“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老师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背学生上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支撑她的始终是充满胸膛的师爱。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孩子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她对于学生的爱撒在学生的心间,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这样对于身边的人和生活的爱的教育也扩展到对于爱班、爱国的教育中。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更体现在她愿意深入地“学生“,尊重学生的状况和现有水平,并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的状况,有的放矢。我从她的言传身教中体会着她对于教育的责任感,对于同学的爱,她践行着“眼中有人”,即眼中有学生,时时想着学生的需要。她是有心人,经常分析学生的各种练习,了解学生现有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的参加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在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摸清孩子们的状况,就能依次为依据,决定讲解的取舍详略,才会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 于漪老师不仅认真地指导学生读教科书,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味地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生动,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的牢。她体会学生的状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她突破不讲时效的“形式主义”做法,努力把课上得对学生最有益处。她指导学生在新课之前仔细看书,提出要主义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打主动仗。于老师还主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困惑和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练习,使得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角。学生在生活中点滴的进步都给与及时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激发兴趣也是于老师教学的艺术特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有四点经验: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学生的智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老师的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得来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223652) 江苏省沐阳县扎下乡中心小学荣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在感受、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反馈,从而形成个性品质,具有革命情操,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少教师把它忽视了,遗忘了。为此,在目前,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六种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以情动情法。 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在课文中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把握住课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落,通过富有感情的讲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绚丽画面,去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动情,爱同爱,恨同恨,喜同喜,悲同悲,忧同忧,怒同怒,从而把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成一片,达到预期的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人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者首先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富有感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讲析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壮言、壮心等思想内容,以情动情,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热爱五壮士,痛恨敌人,既为五壮士的跳崖牺牲而悲痛,又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自豪,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同时流泪的场面,由此可见以教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情的效果。 二、创造气氛法。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创造一种十分浓厚的群体情感气氛,如欢乐、兴奋、哀怨、忧愁、抑郁、恼怒、气愤等等,让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产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反馈,让一股股感情的潮流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创造情感气氛,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等。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视纪录片,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坐深深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深深体味到人民群众为失去周总理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并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讲析,让学生“心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悼念之情,这样创设一种强烈的群体情感气氛,有利于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三、对比类比法。 对比或类比,是许多课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抒发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固有的对比或类比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作对比或类比,或把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的课文作对比或类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粜米》,引导学生把戴旧毡帽的农民与万盛米行的先生作对比,把农民去万盛米行前后的情景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加深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产生憎恨旧社会的感情。这样运用对比类比法进行感情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反馈。 四、想象联想法。 想象和联想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可以再现和充实课文中的情境,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掀起情感波澜。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凡卡》,在讲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凡卡三个月的痛

尝试教学法总结

密山市知一镇中学“尝试教学”工作阶段总结 传统的教学法统治着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教学效率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如此困境,出路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尝试教学法,其“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教学观念与策略,目标明确,容易操作。上学期我市正式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研究,我校也被密山市教育局确定为实验试点学校,开始了尝试教学法的推广与实验。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1、成立“尝试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杨光辉 副组长:程炳辉 组员:杨晓露高春菊刘学成张冬梅张祖梅林立王莹莹 2、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实验研究的组织筹备会,对研究的各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布置,协调各部门,一切为课改服务,学校文化班级布置增添“尝试教育”内容,为课改营造氛围。使实验活动开展有序、顺利。 二、全面动员,认真组织,扎实实施。 学校根据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扎实实施、开展了各项动员学习活动。为了方便教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提前准备好了学习材料,人手一份,学习时采用讲座互动、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保证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反思体会。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写一篇学习反思心得体会,相互听课、按尝试教学法标准评课。把学习尝试教学法的收获切实落到实处。

三、试点尝试,课堂不再枯爆。 我校首先倡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相关理论,《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著作成为教师的案头必读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成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周安排一天作为尝试教学法专题教研活动时间,采取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课后集中评课的程序,开展人人上课、人人说课、人人评课的教研活动。这样扎扎实实抓了一段时间后,我校教学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能较熟练地掌握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起课来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课堂不再沉闷,学生被推到了学习的前台,他们能自学,而且效果良好。 实践让教师们受益匪浅,纷纷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尝试教学法,并且加以研究改进。我校举办了两次“尝试教学法讲课赛”,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应。大家对“六段式课堂结构、五步尝试教学法”领会很深,认为尝试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如今,我们学校尝试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学校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尝试教学法公开课,做到上公开课前,先由本人写好教案,然后集体备课,上课后集体评课。通过这种“备课——上课——集中评课”的课堂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四、推广运用,教学质量明显挺高 尝试教学法在我校各学科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它的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角度开展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尝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从本学期开始,尝试教学法在我校进入了推广阶段。在推广应用尝试教

于漪教学研究综述

于漪教学研究综述 汉语言文学陆澎澎 一、于漪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 二、于漪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思考与探索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整个九十年代,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探讨越来越深刻。于漪看到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教师和家长都围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转,大家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漪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的失落,这严重影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于是,于漪对性质观——语文教育观念中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于漪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于漪早期的文章里,于漪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既然是表达情意,用它来组缀而成的作品总有一个思想性问题,总寓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后来紧接着,于漪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于漪进一步阐述了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于漪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工具”加“人文”,而是互渗互透、融为一体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一再强调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都重要,不可机械割裂。于漪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人文”中有“思想”,同时又兼具审美等方面的因素,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 三、于漪的语文教育目的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于漪就提出了“目中有人”的思想,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目中有人”的思想孕育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在1978年于漪率先在语文教育界提出了“教文育人”的鲜明的思想。从“目中有人”到“教文育人”,同样体现了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求实、创新和发展的特点。于漪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教文是他的天职,须千方百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度、说、写的能力,但教学生的‘文’是为育学生‘人’服务的,只见‘文’不见‘人’,工作就失去了大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她讲求心中有学生,胸中有全局,“教文”不忘“育人”,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巧妙处理课堂预设外的“生成”。 四、于漪语文教学风格 (一)思想性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影响因素(陶行知)

浅谈情感教学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 盖妮娜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起。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也已经将情感和态度作为教育的主题之一。本文从情感.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情感教学,进而提出在此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等。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课堂心理气氛 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界专家以对课程功能的重新理定作为理论前提,在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课程功能将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整合,体现了新课程对课程功能的价值追求。实施这一课程新理念,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而运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情感教学恰恰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价值观等人格特质。因而,这次新课程改革也为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情感与认知及其相互作用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一种态度体验,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人特有的心理活动“认知”一词,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Houston)等在其《ss-entals of psychology》中将其解释为五点即认知是信息加工;是符号的心理运算;是问题解决;是思维;一组相互关联活动的集合。在这里我们将其综合为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通常将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就认知与情感而言,一方面,认知决定情感的产生、性质。其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使得个体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知对情绪情感的重要影响。而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认知活动。人的认知活动总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感体验的参与,情感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不管何种情绪情感只要一经产生,便会影响整个认知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的动机性.情感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使主体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以备认知之需;其次是情感的信号性.情感是人的思想.态度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它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是情感认知活动。教师从学生的表情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表情去了解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程度等等;最后是情感的感染性,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渲染性,使得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人们对认知过程中的集中注意或分散注意,从而影响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而认知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教学活动中,因此,就这一方面来讲,情感影响着整个学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因素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绪、情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所谓情感教学法

浅析新课标下英语的情感教学 关塘中学李翠兰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而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老师应该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上进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这就是情感教育教学法的核心。 所谓的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体验、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

法,学生只要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独立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未入心,久而久之,就把学习看作了一种负担 新课改的实行更加体现了英语是一门技能语言,不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运用它去表达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简单地说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目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在教学上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人才素质和整体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模式。在渗透情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互相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极大的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以及对学生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故在每一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营造浓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表现出高尚的教学爱心,用微笑对待每个学生,

谈谈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谈谈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流 发表时间:2011-03-22T09:20:31.34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2期作者:王鹏宇[导读] 在教学中师生情感要得到沟通,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 【摘要】:在教学中师生情感要得到沟通,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关键词】:感情融洽热心耐心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讲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步下降。新体育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中关注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引导他们学习,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 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老师面对着阳光学生背对着阳光,又说了一句老师已经被晒习惯了,这些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跨越式跳高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再次把竹竿换成橡皮筋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再请其他女同学做示范,帮她从心理上克服障碍,她又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于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师生情感要得到沟通,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又可以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第三,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顾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间感情也更融洽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学生本身协调性比较差,学习新动作就比较慢,我们得慢慢来,当然,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使用以下常用方法和措施:①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充分多安排一些针对本课特点的游戏、韵律操等易接受的诱导辅助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进入适度的兴奋状态,即教学心理气氛,也保证教学形式的诙谐和趣味性,教学要求的严肃性和可行性。③在教学练习中多表扬,少批评,并带有鼓励性语言,如“很好”、“不错”、“有进步”、“真棒”、“再来一次”等,都会引起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从而喜爱上体育课。④教学过程时可多参与学生行列,使学生与教师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提高运动效果和成绩。⑤课余活动时多与学生聊天,接触了解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⑥对待学生应该是事无大小之分,要做到事事关心、多鼓励、少批评,强化感情教育。⑦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培优补差,发展学生的潜力,搞特长训练,因材施教。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投入,注重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构,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不断创新。(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尝试教学法"就是结合古今教学中的有益经验,按照中国教育的特点,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练后讲",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动脑筋,获得更佳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易被教师吸收应用。 二、指导思想 “尝试法”教学是采用以尝试题引路,产生对未知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我进行“尝试法”教学实验,既在改进教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目的 “尝试法”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求异思维,充分挖掘教材中发散思维成份,训练学生掌握由―领悟―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实验内容 课题: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尝试法”实验。 在“尝试法”实验教学下,学生能对尝试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能初步地掌握“自学-质疑―验证―应 用”、“假设―尝试―验证―应用”等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传统教学条件下有所提高。 五、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8。7) 1. 拟定研究专题,确定实验人员和实验班级。 2.学习、培训、制定计划。 3. 前期测控 (二)、实验初期阶段(2008.9-2008.10) 1. 按照“尝试法”分类的要求,分解尝试教材。 2. 精心设计“尝试题”

语文教育名家及教学流派研究复习课程

语文教育名家及教学 流派研究

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教育 名家及教学流派研究 辛志英

第一节教师素质——优秀分子 一、高尚的师德 汶川地震范跑跑杨不管老师管学生(敢不敢管?) 语文教师的作业作文语文教师不看书! 违背8小时工作制。 教书匠与教育家当作艺术而不是技术 付出与回报 于漪文革期间造反派批斗揭发校领导孩子要教育 二、渊博的学识: 语文专业知识:语文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打开一把锁就是一个好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做人的自尊心、价值。阳光、健康的成长。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知识。 夸克、转基因 魏书生、钱梦龙自学,初中毕业。 三、先进的教育观。 四、出色的科研能力。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名家及流派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尽管多种流派竞相标新立异,风格调然不同,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1)改革者都具有现代教育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2)试图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封闭教学式向开放教学,从单纯重知识传授过渡到侧重于能力培养、智力的开发; (3)不囿于方法论的探索,而大多体现教学整体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 (4)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突出运用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的侧重于陶冶学生感情,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的致力于学生思维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的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机结合。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流派,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日臻完善的,它是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下诞生而发展的。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或者正在达到日趋成熟阶段,积累了一些比较宝贵的经验。众家崛起,竞相争鸣,这正是语文教学改革充满生机的表现。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风格流派给予我们很大启示,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 一、情感派——于漪、欧阳代娜、程翔 二、导读派——钱梦龙、洪宗礼、蔡澄清 三、思维派——宁鸿彬 四、管理派——魏书生张富严振遥 五、语感派——洪镇涛 六、大语文教育——张孝纯、姚竹青、赵谦翔等。 七、目标派——武镇北、王文延 八、情境派——李吉林 九、快速作文派——杨初春(湖南) 十、快速阅读派——程汉杰、晏茂心、王学贤、潘意敏 十一、设疑派——陈钟樑 十二、得得派——陆继椿 十三、茶馆派——段力佩 十四、剥笋派——高润华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

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 杨广华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师生情感交流的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应把握住课堂教学情感交流达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师生心理状态、基本途径、形成的关键点和最终目的。四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和影响,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情感交流。 一、师生心理状态。即师生心灵自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前提。 何谓师生心灵自由?不是指漫无目的的联想或天马行空式的幻想,.而是指人的心理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反思能力。在开放的心理状态下,师生双方对对方提出的要求能积极接纳、主动反应。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全身心地投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认同接纳的同时,也能自由质疑。师生的心灵越是相互开放,彼此之间的接纳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感觉课堂就像顺水驾舟,只需轻轻点拨,就能顺利达到预定的目的地,有时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自由心灵”状态下的学生,暂时摒弃了求知以外的“私心杂念”,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友好的合作态度进入学习当中,学习过程将不断出现思维的火花:认同、疑问、异议、讨论、争辩、升华等。这种心灵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上脱疆的野马,或顺势而下的滔滔江河,只需适时点拨,便能驾轻就熟、百川入海。概括来讲,心灵自由指的就是学习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师生双方最大限度的彼此开放。也只有当师生双方心理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师生保持心灵的自由? 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缺乏平等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中谈到“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有学生提出:“我要问老师,问爸爸妈妈。”教师没有听到预设的答案,马上把答案“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生字便去请教它。”强加于学生。这样,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对象,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位,这显然是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师生交流就不易于发生,或者师生交流常常是被动的、无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课堂上要产生情感交流,应该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本质。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在心灵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两者应该是平等的。唯有人格平等,才能调动师生情感交流的积极性,才能有情感交流的流畅。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安全感,有被尊重的体验,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不能简单说“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在师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否则,

尝试初中数学情趣教学法

尝试初中数学情趣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1-12-13T15:38:59.18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韩德林[导读] 数学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韩德林 【摘要】:数学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数学情趣教学法情趣教学是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那么,怎样做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数学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出发,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比如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都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心情愉快的进入到学习中. 二、从“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新颖开头引趣法 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讲,那么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对学生都有准确的把握,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 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庐山景观,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结合景观背诵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并要求同学们从诗词中找出最能体现出庐山独特景观的诗句,学生兴趣很高,很快找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接着我要求学生说出这两句诗词的意境,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然从不同的方向看庐山可以看以看到不同的景观,那么从不同的方向看我们周围的物体又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景致呢?趁热打铁,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图形,这样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壮丽的景观再加上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文学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幽默故事引趣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初中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数学课堂适度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这一节时,在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时,那么斜边一定是5以后,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中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对周公说把一根铁丝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是5(中国古代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勾,较长的直角边叫股.斜边叫弦).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对中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充满了敬佩.借助这个故事我鼓励学生你们一定比古人强,所以你们一定能把数学学好.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讲到应用时,我又花了较多的时间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使学生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树立起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互动游戏引趣法 初中学生生性好动,喜爱游戏活动.如果能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游戏当中,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安排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让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其它同学站在周围,在玩之前,可让他猜一猜,他一定能摸到他的的同桌吗?进而让他猜一猜一定能摸到同组的同学吗?上述两种情况哪一种的机会大些?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情趣教学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将师生关系看作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更应该与学生有一种情感上的渗透和升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培养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河北省曲周县南里岳乡封台中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摘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移情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第二语言的习得。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课堂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2移情感染,潜移默化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教师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其产生共鸣,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二是利用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可见情感迁移功能之威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从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来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学科。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H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中的交往现象后,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手势体态,来增加言语的生动性,激起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内容的兴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谈吐,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情趣倍增。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共5页

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方法 情感派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著作《语文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语文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于漪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再解释”。于漪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

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语文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 情感教学的源起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教育改革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化,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而其对于“情感教学”的探析与实施更是成为众多改革措施中一株娇艳的奇葩。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通过调动、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始将“情感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之中,而其中做得最好也最有成效的当属于漪老师。 于漪其人――情感的主体 于漪老师所追求的是一种情感教学模式。她的课堂激情四射,处处充满着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等情感分子,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于漪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主体。她对语文的钟情、对学生的热情,使她的课堂激情洋溢、情感饱满。 教育界前辈叶圣陶曾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于漪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这情感不仅包含师生对语文课的深情、激情、热情,而且更透着一股浓厚的人情味。于漪老师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分子,和他们一起喜怒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