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凤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意义及传承与创新

浅析凤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意义及传承与创新

浅析凤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意义及传承与创新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它的建筑形

态凝聚着当地人民长期积累下来的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及美学情感。它完全依照“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存在,又完美的诠释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当地吊脚楼建筑的保护现状在一些方面却显得不尽人意,保护和发展吊脚楼建筑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湘西凤凰古城沱河岸边吊脚楼建筑的生存现状,通过对吊脚楼建筑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的分析,初步提出使其创新发展的设计构想,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标签:吊脚楼;建筑;生态;传承;创新

一、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生态意义

生态环境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为它是人类所有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條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把生态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而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生态意义便源于当地人质朴的“天人合一” 的生态环境观,及“因地制宜”的生态思想。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不管从选址、取材、还是周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无不体现了它的“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这也使吊脚楼建筑更加具有保护和发展的意义。

1.吊脚楼的选址及节地意识

由于受到当时凤凰古城内面积较小而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城外且山区不平整的地貌特征这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得以存在,并发展成为当地最适合的建筑形态。以吊脚楼为主要民居建筑样式的凤凰古城河岸传统民居聚落,十分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吊脚楼的建筑形态上大下小,只占用少量的土地面积,这能够使河岸建筑之间原本狭窄的街巷空间的实用面积得到一定的扩大,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地居民的多功能使用要求。在吊脚楼建筑形式节约空间的同时又能够带来充足的日照光,更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在现如今土地资源短缺的状况下,这种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无疑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吊脚楼的取材

由于凤凰古城属于山城,周边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因此当地的吊脚楼建筑多以木、竹、石、泥瓦等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当地盛产林木,而且木材又方便加工、拆卸和重复使用,同时还具有冬暖夏凉的居住优点,所以当地的吊脚楼建筑除了山墙要采用当地泥土烧制的青砖建造外,粱、柱、地板等结构部件全部采用杉木制作。吊脚楼的支柱多立于石墙、护坡或石墩上,这样既能够防腐,再加上榫卯连接结构的特点,更能够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既节约投资又能够使建筑的形态、色彩与环境完美结合的生态意识,不但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为我们建设生态环境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