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方案

核心素养方案

核心素养方案
核心素养方案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政策,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臵、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

我校至成立以来,营造出了在“尚行”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尚品立行文化育人”办学理念和“博文约礼”的校训精神。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更新了教育观念,扎实进行了业务提升,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踏实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省、州、市名优教师齐全,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州、市赛课一、二等奖;学生各种团体获得优异成绩。我校的综合实力在提高,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先后有汪营各小学的校长到我校跟岗学习考察,毛坝小学、忠路民族小学、建南黄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我校和教师互动交流,今年开始还将牵头元堡各小学推进集团化办学。

我校坚持“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创新改革,执着跨越”的发展精神和“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定办一所“优质小学+特色小学=学生多元成才”的特色民族实验小学。至成立以来,我校坚持多元发展,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已为学校成为优质特色民族实验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来源是按照全市的划片招生,在全州目前来看,我校入校水平整体偏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或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学生总体起点较低,对改变自己暂时不利的现状和习惯没有应对信心和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愿意坚持,表现出意志力较弱。这是我校在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时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课程目标

我校坚持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勤朴涵真、思学向上、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新的形势,我校的课程设臵与规划就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的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因此,我校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目标为:(1)以两个意识、四个品性和三自准则为核心的德育课程目标(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爱国心、责任心、坚定性、创造性;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并能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学会理解、尊重、学习他人,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能为实现共同目

标而交流沟通并努力践行,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判断能力和约束能力;(2)以三个基础、六个领域为中心的文化科学素养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语言(中、英语)、数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六大领域)帮助学生学会对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健康等的认识手段,全面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获得社会行为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3)以大体育观为指导思想的身体、心理素养课程目标(发展个人体育特长兴趣,并使身心健康、技能提高、习惯良好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生命自爱、健体自觉、交往自如、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追求真善美,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拥有幸福的生活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臵

我校的“尚行教育”本质上就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一个抓手,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对学生的品德意志和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通过自我适度磨练实现理想成长期望的教育。也即针对我校生源特点和学校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确立尚行认知、形成尚行意志、化为尚行行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不如意,通过磨练意志,能够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学习和实践,完成小学学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合格+特长的小学生,并为今后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打好基础的教育。这是我

校进行课程设臵的指导思想,现在,我校还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再做些思考和完善。

1、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德育课程。

我校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小学培养目标、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一系列要求,细化为清晰明确的学校“尚行教育”课程目标和学生行为标准,依据学校“尚行教育”目标,研究确定学校德育内容标准和德育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尚行行为标准,研究确定学生健康成长的考核评价标准,依据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研究确定学生健康成长的认证标准。我们将在目标和标准指导下通过对内容确定与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最终形成学校以实现学生“尚行”为目标的德育课程体系。使我校学生的成长能“尚”在过程,“行”在标准。

我校“尚行教育”德育课程的内容选定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他们现实生命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感受“尚行教育”的现实价值,提高以生活能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他们今后生活所需要的人格品质做准备。课程包括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两个方面,显性课程包含学科课程渗透,品社课、主题班(队)会课、课外活动课等;我校在注重隐形课程,注重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特别注重显性课程的课程设臵,如:课程的目标(分年级),课程的内容(分章节),课程的进程(按计划),课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课程的教学方法、练习及评价(个性化)等。学校将依据“尚

我校已开题研究的校本课程“尚行”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树立全面的课程观;就是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结合校情学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将整体优化我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策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并加强课程管理,不以任何理由缩减、挤占此类课程,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学科课程。

在我校,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将会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我校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做到:①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

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学科群,即语文、英语、阅读、品社学科,数学与科学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社团、社会实践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我校将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树立整体规划教学的意识,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进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统筹安排学科学段教学。分解课程目标,指向我校学生学习质量,设臵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底线。清晰陈述的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教师将综合学生情况、文本内容、教学经验等多种资源,依据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与目标匹配的课堂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之后再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或方法等,将课堂评价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课堂评价获取学生达标的证据,以此调节教学计划或节奏等。

我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型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班级授课、分层指导,分类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如:梦想课、校本课、社

重要内容,同时也将注重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我校学生的审美取向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积极作用。

在课程目标上,发挥国学教育对培育我校学生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通过国学教育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高尚的思想意识、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建立适合我校学生人格培养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选取《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古典诗词》等文化经典课程,构成我校国学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每天利用晨读课或阅读课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4、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STEAM课程

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我校的STEAM课程目标是以科技教育为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练习,在科学特色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理科实验以及选择性深度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见长的创新性小学生。

我校教师将根据自己原有任教学科与STEAM可能的交集,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依托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相关的自我研发科目,根据兴趣相投的原则,组合成团队,共同研发实施相应的STEAM校本课程科目。

在我校的STEAM课堂上,教师围绕一个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到一个班级范围内的小组中去开展研究,期间有可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网络的方式与校外学习支持者、学习伙伴开展交流。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学会使用技术搜集、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一个解决方案,然后与其同伴交流研究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开设相应的科技学习、训练、探索、创新课程,并融入学科学习课程。让学生提升学科学业水平的同时,在科学创新的体验、实践和磨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

5、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艺术特色课程

艺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艺术特色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校的艺术特色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与艺术有关的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我校的艺术特色课程内容有:管乐、鼓号、民族器乐、手工、美术、合唱、舞蹈等内容。

我校将通过“认识艺术种类—提高审美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爱好一门艺术—掌握并提高艺术技能—形成有一定水平的作品”的程序实现课程目标。

6、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体育特色课程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发展体育特色项目,帮助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目前我校是全市非物传承基地学校、乒乓球基地学校,多次代表全市参加全州比赛并获得多个冠军。

课程目标:充实体育知能,培养运动道德,促进健康心理,体验运动乐趣,提升运动能力,发扬拼搏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运动专业。

课程内容:(1)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建设适合我校师生,有利于全体师生身心健康的大课间活动课程。(2)肉连响、摆手舞活动课程化、普及化、层次化,让学生受益终生并传承。(3)积极推进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队的课程化、社团化。

7、建设“尚行教育”的校际交往课程

校际交往教育是以“校际交往”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交际化的核心;培养具有交往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校际交往教育的目标。

我校的校际交往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校际的学习,拓宽视野,增强参与交往、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进一步明确自己未来发展与中国发展密切的关联性,并且能把自己的未来与世界发展、祖国发展趋向达成一致。

我校的校际交往教育将通过专家引领、外出考察、境外研修、参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理论,促进思考研究,加强经验分享,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校际交往教育课程。我校将中西兼融,拓宽教育

内容,突出课程开发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组织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校际交流活动,通过建立友好学校拓宽人文交流双向互动渠道。并把交往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展板、汇演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活跃思想对话,体现文化理解、交融。

我校将以学科渗透作为校际交往教育主渠道,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体现交往意识的内容,立足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世界公民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新形势的未来社会。

四、课程管理与实施

1、健全管理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成立以杨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研究

小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方案的编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承担课程实施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把握课程实施的方向;负责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专业支持和经费保障。课程开发研究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活动;与第一线参与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实施案例,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编制课程方案、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来自第一线的意见。

2、规范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落实“尚行教育”课堂教学规范,要求每位教师做到: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课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关注目标的达成度;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批改订正。探索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并做好有效的质量分析。教导处将对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完善,要求教师按要求完成各级各类研讨课,完成听课任务,分学科开展随堂课的诊断,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3、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围绕教学常规和课程特色深化教研组的建设,积极探讨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依托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的有效途经;积极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培训活动,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落实课程研究、教学研就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切实制订特色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和认真总结。

4、加强课题研究,打造课程特色

以我校承研的利川市教育科研课题“”的推进为转手,构建课题驱动、骨干领衔、学科教师跟进的校本研修机制,推进研、训、教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努力打造特色课程。

5、丰富实践途径,为课程的建设夯实基础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秉承课程、课题、课堂相结合;基础、发展、特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普及、提高、创优相结合;德研、科研、教研相结合;知识、技能、兴趣相结合;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传承、发展、创新相结合。以课堂为阵地,以社团为载体,集聚广大学生、家长、专家、同行的力量,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

五、课程评价

1、评价重点突出过程性。我校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评价内容强调全面性。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3、评价手段注重参与性。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4、评价目的注重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学校设立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引导教师努力提升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学校特色课程内容。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二0一七年十二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 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初二级 一、活动主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时间:2018年9月4日 三、活动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以《合欢树》教学设计为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2)高二学生虽然每天都会感受到母亲对其关心与照顾,但学生对母爱的体验更多的是母亲应该爱我,我得到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思考什么样的母爱是真正的母爱。所以尽管学生在初读文章时都知道文章在写母爱,但学生理解的母爱与作者要表达的母爱相距甚远。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学生读了课文,写了初读感受,提出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阅读学生提交的初读感受之后,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布置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整体感知。

八大素养活动方案

八大素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二年级四班张毓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任务 我们要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们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享用终身的好习惯;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掌握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特制定本方案。 二、“八大素养”养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怎样培养孩子的八大素养。 好的习惯是良好素养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未来。习惯具有双面性,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坏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因此,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细枝末节也可能决定成败。从每一个好的习惯开始,让道德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行为更加道德化,让劳动成为生活清洁的必经行动,让健康伴随左右,让责任成为一种意识,让团队素养提高,学会审美,树立正确美的概念,让自己的生活赋予艺术气息 (二)规范道德行为,养成文明礼让,品行端正的良好道德。

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畏艰险,好好学习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团队观念,认识团队合作的含义。培养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感,勇于担当。行为端正,遵纪守法。注重日常行为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了解健康基本常识,并应用于实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一定的艺术素养。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锻炼自身。 (三)八大素养的内容: 1.品德素养:坚持德育为先,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养成教育,贴近生活实际,创新内容与方式,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2.身心素养:坚持健康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培育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3.学习素养:坚持以学为核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创新素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国际素养:坚持面向世界,推进教育国际化,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竞争等国际素养。 6.审美素养:坚持以美育人,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促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激创。 7.信息素养: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培养中小学生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政策,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臵、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 我校至成立以来,营造出了在“尚行”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尚品立行文化育人”办学理念和“博文约礼”的校训精神。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更新了教育观念,扎实进行了业务提升,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踏实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省、州、市名优教师齐全,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州、市赛课一、二等奖;学生各种团体获得优异成绩。我校的综合实力在提高,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先后有汪营各小学的校长到我校跟岗学习考察,毛坝小学、忠路民族小学、建南黄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我校和教师互动交流,今年开始还将牵头元堡各小学推进集团化办学。 我校坚持“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创新改革,执着跨越”的发展精神和“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定办一所“优质小学+特色小学=学生多元成才”的特色民族实验

小学。至成立以来,我校坚持多元发展,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已为学校成为优质特色民族实验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来源是按照全市的划片招生,在全州目前来看,我校入校水平整体偏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或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学生总体起点较低,对改变自己暂时不利的现状和习惯没有应对信心和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愿意坚持,表现出意志力较弱。这是我校在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时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课程目标 我校坚持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勤朴涵真、思学向上、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新的形势,我校的课程设臵与规划就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的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因此,我校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目标为:(1)以两个意识、四个品性和三自准则为核心的德育课程目标(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爱国心、责任心、坚定性、创造性;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并能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学会理解、尊重、学习他人,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交流沟通并努力践行,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

山东昌乐二中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方案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用目标引领来增强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主动意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具体目标和道路,了解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的关系,树立人生奋斗的信心和激情,领悟学习和进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较高的公民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规划未来、与人相处、团体协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成长困惑、人生挫折,阳光积极,健康成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科学探究、亲自实践,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弘扬伟大的人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是本课程的任务 随着身心发展、生活领域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他们对社会和自我缺乏足够的了解。本课程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素质和潜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价值观的需要,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当代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在升学与就业等方面做好心理、能力准备,是学生进行人生第一次选择前的必修课。 3.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本课程把正确的价值导向蕴涵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进行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三、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 1.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 组长:张祥军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实践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 实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培计划(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培训项目精神,结合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展开实际情况,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为切入点,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课堂教学、促动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一学、研一研、做一做”的“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的校本实践教研活动。 二、研究目标 1.学一学,协助教师理解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2.研一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路与办法。 3.做一做,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教研组推出一节示范课例。 4.形成“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的校本特色。 三、研究对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分析教情、学情,找准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2.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研究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

科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握热点,了解核心素养2019年(10月23日——11月10日) 1.召开工作部署会,解读核心素养校本化工作计划。组建校级坊。 2.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学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研究任务分工。 (1)教科室周芳做好学校校本主题研究计划。 (2)教科室指导学科组长确定学科组研究主题制定学科组主题研究活动计划(学科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要结合研修网课程及活动安排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内容)。 (3)学科组长指导学科组成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主题研修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观摩教学案例,落实核心素养。2019年11月11日--2019年12月10日 一、线上学习,线下思考。 1.参加研修网线上培训,观看相关课程实行理论学习。 2.结合研修网课程张丰老师的讲座《主题研修的策划与实施》,学科组、教师认真审核自己的活动计划存有问题。

社团活动计划

思贤小学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社团活动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水准。为此,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八大素养,落实减负增效,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二、成立社团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成林 副组长:郭学锐 成员:各个年级班主任 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三、活动内容。 社团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由各科组根据本科组科目特点和实际设定合适的活动项目,以及充分培养孩子们的业余爱好。

社团活动项目主要包括:快乐阅读、小合唱、画画组等等。 四、活动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想结合的原则 社团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社团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和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4、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一项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担一项活动。活动负责老师必须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

小学综合素养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素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二、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成功的足迹、教师评语、家长回音、评价方法八个方面。 1、思想品德素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基本能反映这方面素养的日常表现情况。 2、科学文化素养—和以往考试分数不同,我们评价孩子某一学科的情况,是把该学科要素尽量细分,如语文学科,评价项目就分解成听话、说话、朗读、作文、作业、单元练习、写字、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这样你会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某门学科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和帮助。 3、身体心理素养---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交流与合作情况三项,对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实践技能素养—考查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的情况,反映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和实践能力。 5、成功的足迹—记录孩子一学期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包括比赛获奖、作品发表、甚至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6、教师评语—重点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 7、家长回音—请您对学校素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写在“家长回音”栏中,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回复。 8、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的发展情况,采用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采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方式。 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自我评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是主动的自我表现评价者。学生在自我表现评价中学会反思,了解自我表现发展的状况,通过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自我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了解自己本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改进学习策略,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养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2.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实践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校本化实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培计划(2018)”——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培训项目精神,结合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际情况,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为切入点,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一学、研一研、做一做”的“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的校本实践教研活动。 二、研究目标 1.学一学,帮助教师认识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2.研一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路与办法。 3.做一做,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教研组推出一节示范课例。 4.形成“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的校本特色。 三、研究对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分析教情、学情,找准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2.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研究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

科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握热点,了解核心素养2018年(10月23日——11月10日) 1.召开工作部署会,解读核心素养校本化工作计划。组建校级坊。 2.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学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研究任务分工。 (1)教科室周芳做好学校校本主题研究计划。 (2)教科室指导学科组长确定学科组研究主题制定学科组主题研究活动计划(学科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要结合研修网课程及活动安排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内容)。 (3)学科组长指导学科组成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主题研修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观摩教学案例,落实核心素养。2018年11月11日--2018年12月10日 一、线上学习,线下思考。 1.参加研修网线上培训,观看相关课程进行理论学习。 2.结合研修网课程张丰老师的讲座《主题研修的策划与实施》,学科组、教师认真审核自己的活动计划存在问题。

生物学科育人方案定

生物学科育人方案 一、生物课标中对育人的要求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堂上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进行剖析,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增强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标准中对生物学科育人的具体要求。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①科学知识与技能;②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③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④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2.面向全体学生,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是公正的。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4.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二、生物课堂中的育人点 (一)教师本身就是一座教育丰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 1.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追求 (1)深入学习领会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育人理念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胆进行教材整合,在教材中注入生活的气息,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相联系。 (2)深入研究国家课程,彻底吃透国家课程的标准、核心价值观、核心概念体系、核心知识体系、核心能力体系与核心的育人体系。 2.把昌乐二中学子八大素养,作为生物课堂的育人核心 (1)教师要学识渊博,机智幽默,始终要充满自信、激情。用老师的自信、激情感染、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不衰的激情斗志。 (2)老师和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注入不竭的动力。一句真诚的表扬,一句精彩的点评,一阵热烈的掌声,都会让学生感到温暖,激发 学生主动成长。 (3)导学案的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梳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批判的精神和探究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探究开启学生的智慧 1.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关心或关注的事件 为小材料设计课堂,一节课重点抓住一个核心话题,围绕这一核心话题开

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计划总结.docx

.精品文档 . 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 计划总结 学校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升 家庭教育内涵,更好服务家长,我校成立了以魏次开校长为 组长的xx 学校第十四届家庭教育宣传周领导小组,并制定 了详实的宣传活动方案,务实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 动。活动主要由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街道亲子家庭教育报告 会、百师访千家、家庭教育工作图片展览、家长学习日、家庭教育专题报告、奖学金颁奖大会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六部分组成,总结我校本届家庭教育宣传周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升 家庭教育内涵,更好服务家长,我校成立了以魏次开校长为 组长的“ xx 学校第十四届家庭教育宣传周“领导小组,并制 定了详实的宣传活动方案,务实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 活动。活动主要由“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街道亲子家庭教育 报告会”、“ 百师访千家” 、“ 家庭教育工作图片展览” 、“家长学习日”、“家庭教育专题报告” 、“ 奖学金颁奖大会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六部分组成,总结我校本届家庭教育 宣传周特点为:策划提前精细、形式丰富多彩、活动优质高 效、反响强烈面广。 本次家教宣传周,无论在规模上,形式上、效果上可以

说是内容丰富,亮点频频,不仅推介了学校发展,还让家长 们像过节一样,乘兴而,满意而归,尽情享受了一份丰盛与 营养的家教大餐。 (一)开展系列活动情况 活动特色之一: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街道亲子家庭教育 报告会 11 月 20 日下午,松岗教研中心在影剧院举办“为自己 生命扛起责任”亲子家庭教育主题报告会,我校50 名学生和家长代表聆听并激情参与报告会交流互动。家庭教育专家张璀老师现场分享自己童年讨厌父母、对抗父母,甚至离家出走的人生成长经历,让现场家长感受到,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对孩子不信任、不赏识,教育就缺少正效应;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孩子们则从报告会中深深体会到父母孕育、生育、养育和教育的“四重恩 德” ,同时也更懂得生命的可贵,认识到要善待生命 , 尊重生命 , 敬畏生命 , 珍惜生命 , 学会悦纳自己 , 善待自己 , 以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成就卓越人生。 活动特色之二:“架起心灵的彩虹之桥”——百师访千 家 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和教育途径,教师、家长、 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学校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活动设计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活动设计 ——等差数列前n项和 上海市曹杨二中侯爱娟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四基”的继承和发展,“四基”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基于此,教师在每一节的设计与教学中必须关注以下几点:思考相应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孕育点、生长点;注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探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研究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本文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实现以上所想所愿。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二第一学期教材中数列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我们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教材首先通过具体的实例,探索归纳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接着推广到一般情况,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深化对公式的理解,通过对具体实例的研究,弄清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本节内容既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性质的运用与巩固,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与类比的对象。 教学重点:是探索和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是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抽象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公式形成与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我作出以下思考: (1)这节课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 首先想到的是关于高斯如何解决“1+2+3+…+100=?”的问题,这是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其次,初中所学习的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推导的方法:补形法,即补上一个全等的梯形使之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其面积,从而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求解。这些为等差数列求和的倒序相加法或首尾配对法提供了最近发展区。 (2)本节内容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房地产的营销知识论述

房地产的营销知识 一、概念 1、做房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例:一场球赛成功的关键 差不多功——教练——战术(技巧与配合)(基础)(核心)(关键) 一部电影成功的缘故是什么? 剧本——导演——演员 (基础)(核心)(关键) ※项目——策划——销售(缺一不可)(基础)(核心)(关键)

做房地产的目的是把房子换成钞票 2、没有卖不掉的楼盘,只有卖不掉的营销 意思是:只要营销做的好,那么房子一定卖得掉。 什么叫营销? ※营销:营是经营,经营是策划,销是销售。 二、产品规划,主管营销 1、房地产的销售确实是有策划的去销售,叫房地产的营销。 老总——工程部——销售部 2、通过策划的营销有二个好处: ①能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或产品的副价值。(比同类产品卖得高) ②通过策划的营销可能会制造奇迹。 例:关于一只波斯猫和一个宋朝碗的故事。 3、营销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状态? 应该讲是从看地的时候就差不多进入状态了。 4、房地产的营销不仅仅只包括销售,还包括围绕营销所进行所有的营销活动:市场调查、参与决策、规划设计、建立市场渠道、广告宣传、市场推广等等。 营销贯穿与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银行是帮富人的,不帮穷人。 全国什么缘故这么多烂盘,倒闭以后就成了抵押公司。 做一个项目前,必须每一个细节考虑认真。 房地产项目的刹车是什么?是营销:一是策划,二是销售。 5、房子卖不掉如何办,是什么缘故,都要认真考虑到、考虑成熟。 地段、配套、户型、价格、规划、设计(外立面、大门、围墙)三、现场如何克敌置胜?(来一个打死一个) (1)十大诀窍 1、演习是战前的预备 模拟是战场的实现,开盘造势。 2、信号弹从那个地点升起,战场的设定和售楼处的位置设置和布置。 3、钢铁是如此练成的,销售员具备的八大素养和营销机构的组成,营销人员使用的武器。 4、行家一听音,便知哪部分,讲接电话的技巧。 5、四两拔千斤,小药治大病,讲如何制服,客户洽谈。 6、脑筋急转弯,如何陪客户看房。 7、签约、签合同注意什么。

伯勤小学核心素养展示活动方案——数理智能展示

伯勤小学核心素养展示活动方案——数理智能展示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校为将此项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切实推进,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展示项目数理智能 二、活动安排 1.召开展示工作动员会。(2018年10月27日) 2.召开“数理智能”展示组会议,布置相关工作。(11月2日) 3.学校展示。(11月8日-11月15日) 三、活动要求 1.数学教研组要立足本学科情况,全面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学生及老师的参与面要广,充分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本学科的教学特色;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宣传我校办学成效,展示我校学生风采。 2.各年级应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广泛发动,有序组织,注重实效,确保本次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四、数理智能展示细则 项目一:数学手抄报展评 展示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推荐5名选手参赛。 内容:能反映学生数学智力、数学实践等方面的能力,结合数学教材各年级制定主题。 项目二:数理智能PK赛 1.七巧板拼图展 展示对象:三年级学生。每班推荐5-10名选手参赛。 2. 数学抢答赛 展示对象:四至六年级学生。每班推荐1-2名选手参赛。 11月8日左右到报告厅集中展示。每班选1-2名学生观摩。 项目三:数学情景剧表演 展示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以年级组为单位。 学生课本剧11月14日下午展示,数学教师观摩。 表演要求: 1.每年级表演时间5分钟左右,道具自行准备。 2.表演中要注重数学味、完整性、趣味性等。 3.表演赛由3-8名学生参与。 4.表演素材来源于数学教材、小学生数学报等。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獐狮荡小学核心素养展示-习惯养成活动方案

獐狮荡小学核心素养展示 ——“习惯养成”展示活动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决定继续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抓好学生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进一步规范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展示项目习惯养成 二、活动安排 1.召开展示工作动员会。(10月10日) 2.召开“习惯养成”展示组会议,布置相关工作。(10月11日) 3.学校全面展示。(11月8日-11月30日) 三、活动要求 1.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精心组织,全面参与。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2.各班级应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并将此工作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四、“习惯养成”展示细则 第一阶段:确定工作重点(9月1日-9月10日) ①班级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不良表现,查找原因,拟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活动方案。 ②十月初,各班要组织一次专题班会,要发挥班级黑板报、积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使全体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内容及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阶段:(9月11日-9月12日)教育学习,对照检查,开展评议阶段。 这一阶段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或思品课组织学生全面学习《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要组织学生对照各项制度和要求,结合班主任的讲解和分析,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照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开展评议活动,评议要求(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努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9月13日-11月7日)开展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 1、开展教育活动力求做到:①让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革除陋习。②要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实践活动,彰显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2、抓好整改提高工作。①要开展个人文明、卫生行为习惯,个人仪容仪表大检查活动。②加强对行为习惯较差生的教育,抓好学生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规范的培养,从“学会做人”上下功夫。 ③班级要组织一次“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赛。 第四阶段:校级全面展示(11月8日-11月30日) 为树立典型,表彰提高,总结经验阶段。各班级要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事迹。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