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关于创森林城镇实施方案 各行政村(居)、有关单位: 为积极推动我镇“市森林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林业发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大隐实际,特制定大隐镇创建“市森林城镇”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森林城镇建设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为核心,依据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建建设理念,科学规划,部门合作,政府实施,全民参与,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改善我镇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根据市有关创建要求和评判标准,我镇创建“市森林城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总体布局、点面结合、块线连接、特色明显、点有精品、面有氛围、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通过创建活动,使城镇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且乔木树种比重达到70%以上,干线公路、河道、渠道、堤防、骨干道路等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到60%以上,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00个/立方厘米以上,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 第 2 页共 8 页

天数达到80%以上。 三、创建原则 1、政府组织原则。在镇人民政府领导下,在镇“市森林城镇”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2、全员参与原则。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创建工作,调动全镇人民,特别是各企业、单位的积极性,使全社会自觉参与创建活动。 3、目标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市森林城镇的标准制定创建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领导小组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创建目标。 4、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创建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制订详细的工作进度安排表,合理有序地安排创建工作。 四、工作重点 创建森林城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的落实。 1、统一思想,狠抓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森林城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镇创建森林城镇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第 3 页共 8 页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189号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金山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依法管理。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管理 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 和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规划草案,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以及其他需要审查的城市规划草案。 城市规划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违反规定 下放城市规划管理权限。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 城市规划管理公示制度,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的公开、公正和高效。 第八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中共余姚市委关于泗门镇卫星城市的决定

中共余姚市委 关于推进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决定 (2009年12月1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激活乡镇发展活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2009〕12号)精神,现就推进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背景条件和重要意义1、背景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处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心镇已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体制机制障碍、要素资源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社会管理滞后、集聚程度不高、城市化低水平徘徊等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今年以来,省委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要求,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以城市化为动力,探索卫星城市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至今,加快卫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各地的战略共识和发展大计。 2、现实基础。近年来,我市中心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有3个乡镇成为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的中心镇。尤其是作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省级中心镇和余姚副中心城市的泗门镇,通过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现代服务业逐步兴起,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生态文明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泗门镇已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优秀乡镇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镇行列,位居浙江省第十位、宁波市第一位,基本具备了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基础条件。 3、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新阶段,泗门镇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考验与挑战,如何确定更高的目标定位、培育更完善的城市功能、形成更强的要素集聚辐射能力显得日益迫切。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既是泗门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积极推进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资源要素集聚,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促进体制创新,有效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推动中心镇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层次,切实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泗门镇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 二、科学确定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4、总体思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挖掘泗门镇自身优势,优

安徽省石台县矶滩乡创建森林城镇自查报告

矶滩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自查 工作报告 矶滩乡位于皖南山区--石台县城北部10公里处,距池州60公里,介于东经117°21′— 117°31′,北纬30°13′— 30°21′之间,东北与贵池区梅村镇接壤,东南与本县仁里镇相连,西北与小河镇及丁香镇为邻,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自古为徽池要津,贯穿全境的殷石公路是出入石台的主要通道,有诗之河美誉的秋浦河流经全乡15公里。人文历史异常久远,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古代墓葬、古通衢等彰显着悠悠四千多年矶滩乡的文化底蕴。 矶滩乡地处黄山余脉地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3%,境内山峦叠嶂,最高峰观音尖海拔1015米,自然风光秀丽,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分布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树种组成多样,林层结构复杂,其中不乏三尖杉、大叶冬青、黑麂子、尖吻蝮蛇、鸳鸯、白鹇等国家保护珍贵动植物。同时,古树名木繁多,拥有皂角、银杏、朴树、黄连木、苦槠、苦丁茶、桂花、枫香、杨梅等各种古老树木,还盛产松、杉、槠树、毛竹等林木资源,同时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还孕育出品质独特的高山有机茶,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 近年来,当地政府紧紧立足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得本地森林生态旅游独树一帜,2008年,曾被评为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境内拥有木莲山省级森林公园、百丈岩探险旅游风景区、休闲度假秋浦渔村、秋浦河漂流(我乡境内共有3处)等多处风景名

胜,初步形成“无处不山水,沟壑皆风景,人在山中住,水在林中流”的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建设,并以“生态矶滩”建设为抓手,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抓实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我乡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干线公路、河道等主要绿化通道绿化率均达到98%以上,林带宽度达到10米以上,村庄绿化因地制宜,乔、灌、草、花、果多种形式结合,全面推进,香樟、桂花、紫薇、石楠、鹅掌楸等乡土树种数量占城镇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95%,其中乔木树种比例达到90%。 我乡森林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近年来,绿化造林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古树名木归类登记,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和林木、侵占林地事件。二是森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湿地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乡域内秋浦河流域已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规划引领创建工作 (一)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创建工作,把森林城镇创建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森林城镇建设为主题,以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河道绿化为

再建一个相当于现在中心城区水平的宁波北部副中心

再建一个相当于现在中心城区水平的宁波北部副中心 ——关于加快推进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的若干思考 毛光烈 编者按 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五年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余慈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融合发展、互利共赢成为广泛共识。 面向未来,在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统筹余慈地区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相信通过全市上下尤其是余慈两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宁波都市区北部副中心的蓝图终将成为现实。 为全面反映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成果,把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推向新阶段,本报今天推出《融合——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特刊》,并发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关于加快推进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的若干思考 毛光烈 过去的五年,是统筹余慈地区发展重要的谋划期、规划期、启动期和突破期,拉开了宁波北部副中心建设的整体工作框架。“十二五”乃至更长的一个时期,要努力推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要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战略目标 今后五年,是统筹余慈发展全面实施落实的重要时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全面突破时期,是宁波北部副中心组合式城市群建设的全面推进时期。深入推进统筹余慈地区发展需要一个共同的具体的可感知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再造一个城市规模、发展水平、功能等级相当于现在中心城区水平的宁波北部副中心城区。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要求有一个清晰的统筹余慈发展的战略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各项规划为统筹依据,以组团型的城市化大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好项目、大企业、新基地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动力,齐心协力推进余慈地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为民发展,进一步打造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公共服务领先、城乡发展协调、文明生态秀美、社会和谐稳定、规模实力与宁波现在中心城区相当的宁波北部副中心城区。 明确余慈人民希望实现的一个具体可感知的共同的战略目标,有助于凝聚余慈人民的共识和力量,加快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展开来讲,就是尽早拉开组团式的已规划的400平方公里左右的宁波北部副中心布局建设的整体框架;用10年左右时间,余慈地区争取实现相当于现在宁波中心城六区约26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成为提升宁波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全市上下尤其是余慈两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若干个中等城市和卫星城市基本建成,宁波大都市体系得到充实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造福百姓的共建共享的以城带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迅速形成,余慈地区的城乡居民宜居宜业、幸福和美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实现统筹余慈发展上述目标,任务光荣,责任重大。首先,这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通过

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

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 省级森林城镇是指城镇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镇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省绿化委员会批准授牌的乡镇。 一、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镇森林建设。 二、认真编制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予以实施。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三、森林城镇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四、城镇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林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乡土树种数量占城镇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70%以上。 五、淮河以南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淮河以北方城镇达到2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 六、根据城镇规模,按照城镇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城镇周边、城郊区域、重要水源区等生态关键位置,建有相应规模的围城森林或绕城森林,形成城镇森林生态保护屏障。 七、城镇规划建设范围内骨干河流的绿化率达85%以上,林带宽度达到10米以上。城镇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 八、城镇建成区内至少建成1处以上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化,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九、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积极开展生态科普宣传,建有1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

森林小镇开发

森林小镇 一、森林小镇的定义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文化底蕴内涵、景观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和特殊形式,是以绿色为底色,以森林资源为特质,在林区以“绿色+”发展模式的“特色小镇”。 森林小镇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类型和特殊形式,是在乡村小城镇发展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兴起的,其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发展为导向,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人们逃离以雾霾普增、交通拥堵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病”的重要选择,成为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品质生活的理想选择。 二、打造森林小镇的五个维度 推进中国森林小镇建设重在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和文化五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实现森林特质更加明显、森林功能更加多元化、森林作用更加重要、森林生活更加可期的战略目标。 01生命维度 自然化与生态化是森林小镇有别于一般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的营造源自森林对大自然的尊重。2018年,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的特定背景下,森林小镇应在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上身先士卒。

1.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实施细则,健全保护的制度体系,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努力实现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2.注重小镇生物多样性。重点在于保护本地特有生物品种在小镇内的繁衍与成长。同时适度引入相关适宜性的生物品种,增加种群的生物多样性。 3.注重不同生命体征的互补与展现。重点抓好不同季节、不同地段、不同颜色树种的搭配种植,努力打造具有小镇特色的独特“彩色林”工程。 02生态维度 建设森林小镇要以维护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森林小镇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2018年,应在森林小镇建设中进一步坚守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1.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对加强林业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强化政府行政监管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林场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变单一靠人力管护为人力与先进现代设备结合管护,积极拓展无人机等管理设备的普及使用,努力尝试森林管护机器人的开发与试验。 3.森林资源监管。一方面,以清晰的法律规范明确林业部门的执法权限,保障执法依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强化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派驻地方的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的监督职能,优化监督机构设置,加强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9号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金山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行依法管理。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规 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 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规划草案,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 以及其他需要审查的城市规划草案。 城市规划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违反规定下放城 市规划管理权限。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规 划管理公示制度,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的公开、公正和高效。 第八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 市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 政主管部门报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九条城市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 (一)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设区的市的城镇体系规划 由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二)设市城市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由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 织编制。 第十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规划原则,符合 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标投标、多方案比较等方式,择优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的城市规划草案,应当经该单位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签字 盖章,并附具公众意见、专家评审意见采纳情况的报告,方可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安徽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0年12月18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 第三条城市和镇、乡应当制定城市规划、镇规划和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鼓励其他村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和传统风貌,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给予经费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 第七条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是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负责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和需要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草案以及需要其审查的其他城乡规划草案,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 城乡规划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其成员由本级人民政府聘任。城乡规划委员会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运作程序和表决方式等工作规程。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乡规划工作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第一条为保护余姚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既符合现代及未来的生产、生活要求,又保持其独有的传统风貌,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相同,即近期为2001~20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三条“一水双城”的双城格局特色和“山、水、城”相依的自然文化特色构成余姚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色。 第四条保护规划原则 (1)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关系,使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既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适应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2)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不提倡重建。 (3)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 (4)既要保护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弘扬无形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立足长远,远近结合,逐步实施。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 (1)树立整体性思想,保护规划应纳入余姚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余姚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2)确立分层次保护思想,突出保护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系。 (3)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和继承名城历史文化特色,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六条保护规划总体目标:保护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自然人文特色,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1)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

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林业局: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浙委发〔2014〕26号)精神,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培育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以提升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新兴产业,兼顾涉林历史经典产业,在全省培育一批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促进林业产业集聚、创新和转型升级;有利于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健康需求,推动一流森林休闲养生福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指导思想 依据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理念,立足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森林文化为主线、森林休闲养生为重点,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提升并重、创新发展与产业融合并举,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要素集聚,推动林业三产融合,将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打造成为我省现代林业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森林休闲养生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新样板。 三、产业定位 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立足地方特色,明确产业定位,以提升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等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新兴产业,兼顾木艺(木雕、根雕、红木制作、木制玩具等)、竹艺(竹雕、竹编、竹碳、竹文具、竹餐具、竹乐器等)、山货(特色干果、木本粮油、竹笋等山货传统采制技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 四、创建内容

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某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省,建国50多年来,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省林业发展的前30多年,林业建设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林业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全省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状况不断恶化。近20年,特别是1989年以来,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得到确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造林、“在山上再造一个某省”和“跨世纪绿色工程”等林业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林业建设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把某省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实现某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为新世纪我省林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实现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我省林业由“恢复和发展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越,更好地指导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林业建设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主要成就 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我省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状况、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如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

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的典型森林生态类型区、珍贵野生动植物繁殖区以及其它天然林区,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28处、保护小区7000余个、森林公园74处。这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大面积的面上造林绿化相配套,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基本构建了我省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框架。截至1999年,全省森林面积达1.43亿亩,比1989年增加4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7%,比1989年增加18.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2.9亿立方米,比1989年增加6100万立方米。由于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为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持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主导作用。 2.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按照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项目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兴办了一批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林产工业企业,林业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林业产业正朝着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木种苗花卉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对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2002年统计,各类商品林业基地达6100万亩,林产工业企业5200余家,林业总产值180亿元。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林业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保障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新建了一大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重点示范苗圃,提高了造林绿化的良种使用率。二是林业“三防”(即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乱砍滥伐

宁波龙颖建设有限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宁波龙颖建设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宁波龙颖建设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81MA282YNQ0T 工商注册号:330281000354987组织机构代码:MA282YNQ0 法定代表人:何琦峰成立日期:2016-11-16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 营业期限:2016-11-16 至 / 营业范围: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城市照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的施工,管道安装,建筑设备安装、拆卸,绿化养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32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中标/投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投标项目。 2019年08月3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 1宁波2019-10-18黄家埠镇(横塘村、十六户村)500KV高压房屋拆除工程(招标项 目)黄家埠镇(横塘村、十六户村)500KV高压房屋拆除工程(标段) 中标 2宁波2019-08-09黄家埠镇华家村公共厕所革命改造工程(招标项目)中标3宁波2019-08-06余姚市泗门镇楝树下村卫生室新建工程中标4宁波2019-08-06余姚市泗门镇楝树下村卫生室新建工程(招标项目)中标5宁波2019-07-17黄家埠镇杏山村农村生活污水单户式治理工程中标6宁波2019-06-24黄家埠镇韩夏村公共厕所改造维修工程中标7宁波2019-05-16黄家埠车站装修工程中标8宁波2019-04-04曹娥镇建民村老年活动室及室外篮球场工程中标9宁波2019-01-22泗门镇水阁周村池头周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工程中标10宁波2019-01-18泗门镇水阁周村池头周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工程中标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2019年最新萧江镇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1) 第二章项目概况 (2) 一、区位 (2) 二、基地现状 (2) 三、规划范围 (2) 第三章设计依据 (3) 一、发现问题 (3) 二、建议 (3) 三、设计依据 (3) 第四章设计构架 (4) 一、指导思想 (4) 二、设计原则 (4) 三、设计理念 (5) 第五章总体构思 (5) 一、景观构思 (6) 二、景观构想 (6) 第六章种植设计 (8) 一、设计原则 (8) 二、设计目标 (9) 三、具体设计 (9) 四、树种选择 (9) 五、照明设计 (10) 六、景观小品设计 (10) 第七章投资估算 (10)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森林既是保护自然资源,也是保护人类自身。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引导民众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根据浙绿委[2007]12号文件精神,决定从2008年起在全省组织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突出重点开展“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工作。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森林浙江建设战略,2010年平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用3年建成‘绿色平阳’、6年打造‘省级森林城市’、到2020年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平阳县将全面推进水系林带化、通道林荫化、城镇园林化、山地森林化等重点工作,切实打造鳌江、平瑞塘河、平宋塘河三条水网林带和生态湿地,构筑平阳境内以高速公路、104国道、57省道为主的“两横四纵四连”交通绿廊,建设昆阳城东东门山、古盘山、城南九凰山、隆山、城北公园;鳌江城西荆溪山、城东九岗山;水头卧牛山等多个城市公园,推进水头、万全、麻步、萧江等重点乡镇的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和荒山绿化,培育西湾、宋埠、鳌江沿海防护林和顺溪、青街、南雁、山门及南麂生态景观林区,形成“一轴、一带、三环、六区、十线、百村”的县域城市森林布局结构体系。 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1%、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以上,构筑“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城市环境格局,努力形成“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生态新平阳。 萧江镇以创建“花园式城镇”为目标,近年来不断加强了城镇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逐步实现了预定目标。萧江收费站作为平阳北港片区高速公路的主要入口,是萧江镇门面的直观展示,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萧江镇的形象,给过往的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 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皖政办[2017]15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2.12 【实施日期】2017.02.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17〕1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2月12日 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统筹”重要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创一建”工作目标,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提升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调动各方面推进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40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50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创建城市特色风貌、创造城市优良环境、创优城市管理服务,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到2020年,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特色风貌初步彰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病”有效缓解,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较大提升,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安徽特色、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实施规划引领行动,实现规划全域覆盖,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 贯彻“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对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落实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空间总体布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强分区分类指导,促进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综合协调作用,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形成“两圈两带一群”发展格局。力争合肥、芜湖、蚌埠市纳入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争取黄山市纳入全国特色中心城市。

2010年全国千强镇浙江镇,浙江百强镇,浙江27个小城市部分镇(蓝色标记)

2010年全国千强镇浙江镇,浙江百强镇,浙江省27个小城市部分镇(蓝色标记) 1.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杨汛桥镇 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 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 4.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钱清镇 5.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上塘镇 6.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 7.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福全镇 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 9.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大唐镇 1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 1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 1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镇 1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 14.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 15.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马鞍镇 16.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 17.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 18.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 19.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笕桥镇 20.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安昌镇 21.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2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 2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 24.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齐贤镇 25.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 26.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 27.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珠港镇 28.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 29.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康桥镇 30.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泽国镇 31.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镇 3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 3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逍林镇 34.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山下湖镇 35.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莘塍镇 36.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矸镇 37.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 38.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 39.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镇 40.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 4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 42.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 4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

森林康养:项目规划要点与案例分析

森林康养:项目规划要点与案例分析 一、对森林康养的认识 ●国家:生态安全健康社会 ●部门:资源保护合作发展 ●政府:绿色发展社会发展林区小康 ●经营:资源增值增效职工就业 ●实现:多层次目标的交汇 (一)国家层面 在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侧供给改革,以新型产业业态满足小康社会民众需求,提升公共资源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二)部门层面 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林业部门和森林资源为核心,实现林业、体育、城建、中医药多部门合作,推动林业产业、旅游休闲、医学康复、中医保健、体育健身、乡村旅游以及小城镇建设,促进全面发展。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发林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中的巨大潜力。 (三)当地政府层面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从资源获取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深化林权改革,推进林业转型升级,创新构建森林康养新业态,提升经济发展。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建设,提升林区生活质量。 (四)经营层面

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职工民生问题。 二、项目规划要点 森林康养作为发掘森林的综合服务功能,对满足公众对森林深度体验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大众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 森林康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快速发展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特点必然需要在管理和规划层面一边学习一边完善,作为同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社会服务以及运营主体运营效益的担当者,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必须要在项目规划布局前期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统筹,以此促进森林康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础条件——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特色服务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需要考虑基地基础条件、规划空间布局、项目产业融合、森林特色服务。

康养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康养小镇项目 二、建设单位 三、项目建设地点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XXXX亩,建筑部分主要利用村庄自留地流转建设用地,总计需流转建设用地XXXX亩,土地项目总建筑面积XXX 万平方米。 备注:各区域流转建设用地最终商服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性质确定由政府方调整规划后确定。 五、项目建设期

六、项目估算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XXXXX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XXXXX万元,设备购置费XXXXX万元,安装工程费XX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XXXXX万元,预备费用XXXX万元,流动资金为XXXX万元。 第二节项目效益情况 一、经济效益 经测算,项目满负荷运营后,总产值达到XXXXX万元,增加值达到XXXXX万元。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XXXXX万元,内部收益率为XX%,静态投资回收期为XXX年(不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XXXX年(不含建设期)。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项目各项财务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项目盈利能力良好。 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全部净现金流量看,营运期各年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二、社会效益 第三节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2、《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 5、《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

知》 6、《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 7、《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 8、《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 9、《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10、《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11、《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12、《“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13、《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 14、《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 二、编制原则 三、研究范围 第四节研究项目主要结论 第二章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政策背景 1、国家政策 《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做到“立足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