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 (万通六君子 1992年反省总结)

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 (万通六君子 1992年反省总结)

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 (万通六君子 1992年反省总结)
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 (万通六君子 1992年反省总结)

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万通1992年反省总结

(作者: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

我们为什么要"下海"办公司?我们究竟要把公司办成什么样子?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我们怎样把自己当成一根钉子顽强地楔去?一群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哥们儿"怎样在新的利益基础上进行合作,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怎样把日常大量琐碎的经营活动和青年知识分子精忠报国的高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等等、等等,这一系列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不仅摆在我们几个人的面前,而且是对我们整个一代人的挑战,回避它,不行;蔑视它,也不行;听其自然,无为而治,更不行,迎接挑战,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正在做一件意义远大的事情,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近年来苦苦寻求推动社会进步的报国道路,或搞文化启蒙,或搞理论研究,或以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远渡重洋向西方学习,以求学有所成,报效自己的国家。闯来闯去,都没有得到完满的答案。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向何处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是一条能够解决这一课题的道路。推动社会进步以报时代,创造财富以报人民,齐家敬业以报父母,利用所学知识在商品经济中锻炼自己,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改善自己的经济现状以报个人,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以企业组织的形式,从事商品经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确找到一条很好的道路。

要准备过三关: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就是要明确职权分工,建立规矩,把纯"铁哥们儿"关系,改变成在友情基础上的企业内部同仁关系。分金银,不是简单地只分多少钱,而是指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论荣辱,就是说,失误了不要互相埋怨,成功了不要贪天之功归己有。争当唯我独尊的天然领袖。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许多矛盾解决起来就相对轻松一些。

挣钱简单地说是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启动各处资源,设计项目,二是组织和投入资金,三是直接生产管理,四是回收资本,形成利润,四个环节缺一不可。从另一角度看,什么叫赚钱?盈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转换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学会大

交换,即利益和资源交换不在同一时空一次完成,而是多环节、跨时空完成交换过程。这种大交换一般人都不注意,所以往往在小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上被绊住。

我们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从这方面着眼的。具体地说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即不在一点上粘住而是利用国内新兴开发地区土地和房产迅速升值的有利条件,粗放式的经营房地产,或借一大批国营企业寻找出路之机,以"产权组合"手段,迅速扩充资产。换句话说,必须利用体制错位形成的体制与资源落差进行跨空间和跨体制的操作,以空间上的扩充大大缩短按传统方式完成原始积累需要的时间,迅速形成大规模的自有资本金。

我们要运用的是一种新的方法。由于有体制转换中的错位造成的巨大空间,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大大改善资源条件,在资源方面形成一个有利于我们的漏斗,使它们往我们这儿走。超乎寻常地聚集资金,超常规地发展,把大块资金投入新兴产业,形成利益,形成自己的资本,为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样我们就能实现跳跃式发展,即不是按算术级数,而是按几何级数增长。但这样发展的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三、五年,这以后都是规范的市场经济,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我们必须在结构上完成以上两个三角形的对接。一个倒三角在上面,形成各种资源的漏斗,我们企业正好处在漏斗的嘴上,另一个正三角形在下面它的顶部正好与企业相接,表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简单说:人世间永远都是欲望比事多,事比钱多。所谓事,可以包括想事、说事、谋事、做事、成事五个环节。想的事比成功的事多。企业发展中,欲望产生很容易,因为产生欲望成本很低,想事很简单。而做事的成本却很高。做事就是把欲望落到实处。经过筛选,一些不合理的想象去掉了。剩下的一些则由欲望变成计划,计划变成项目,做起来就变成了具体的事情。而事永远都比我们资金多。在企业发展中,永远都是事凑钱,只有银行是钱溱事。运用资金(投资)来做事再通过做每一件具体的事来满足欲望。这个循环是没有终结的。不仅如此,循环的圈将越来越大。在这所有的圈中,大家之所以都很累,主要是因为欲望多。什么时候停止?很难说,有欲望就肯定活得非常累。那么,怎样处理这对矛盾呢?我们感觉,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节制欲望,把企业每一阶段的目标不要定得太高,揠苗助长,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我们企业长期发展中的这个矛盾要求我们从思想上、心理上要有所准备。如果是钱筹事,就不会太累。这个矛盾长期存在,要求我们比较从容地来判断问题。否则一次走麦城,就可能断送我们已有的成果。企业发展中,每天都会遇到这个矛盾,这是企业发展不可

能终止的链条之一。

与我们合作的各种单位、企业、个人的目标和我们的目标的组合,只有一种条件下可能是稳定的,即他们的利益来源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的利益重迭,而我们的利益来源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他们的帮助,这时双方才可能有短暂的一致。一旦我们的利益方向发生了偏离,不再成为多种利益的交驻点,彼此就开始疏远,联盟关系就会结束,所以说,必须在蜜月里生孩子,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既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又必须尽最大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外部力量。这个矛盾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很多麻烦。办企业也有个"统一战线"的问题,这一点,我们也应当特别注意。

我们永远都会感到,事情很好,人不行。即使欧美老牌大企业,也从来没有宣布他的人尽善尽美,企业发展,天天忙事,事越作越大,总感到周围的人跟不上,天天在抱怨人不够,一进人,人多了又制造矛盾。为了解决新矛盾,又是不得不再进人,循环往复,了犹未了。因此,我们认为有这几个办法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1)当人跟不上事的时候,不要急于调整人,而应认真调整事情本身,要认真考虑这个事情本身怎么样。,可不可以努力一下,把事情控制在与现有的人比较匹配的状态,很多事情才能很好运作。

(2)当事与人发生矛盾时,要正确看待人。我们现在做的事,从本质上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拓性事业。而现行体制、教育制度都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人才。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因此,决不能企求一下就能找到不经过磨合、现成可用的人才。

(3)中国目前条件下,确实需要老板。现在中国厂长多,老板少,经营性的人才很少。独立做老板的成本较低,于是当然有许多人往老板方面努力。因此,在做企业日常工作中,来自中层干部的批评性意见是最多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来企业暂栖身,目标是自己当老板,这一点我们非常理解,而且准备不仅给大家提供生存条件,还要创造尽可能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大家手拉手建立一个真正的"独联体"(独立法人企业联合体)。

(4)在香港和西方企业,高级职员,即“打工皇帝”的收入往往超过小公司老板的收入。这样,很多人宁愿在大公司当职员,既没有风险,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中国只有也具备这种社会环境才能在大公司稳住一批高级职员,对这个矛盾,我们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多节制些事,也多理解些人。

每一个参加我们事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怎样搞,都有一套想法,这些就形成了对企业的理想要求,人产往往说应该怎么样,而现实状态则不尽如人意,对理想的表达往往是由于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现在问题越多,对理想的表达就越强烈。在企业发展中,这个矛盾长期存在,我们对现状不满意,往往会急躁,结果常常是理想没找到,现实也处理不好。

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得要方法就是认真研究由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状态逼近理想的条件是什么。譬如:我们要使企业的体制非常健全,我们就会抱怨现实状态这不行,那不行。如果不这么简单,而且反过来,我们先考虑一下,我们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条件之一、条件之二或条件之三是什么,这个研究透了,就先来创造条件,使现实朝理想迈进一步。如果条件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就是一个空,是幻想,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掌握这个方法,不光是对现实状态不满,而是要从寻找由现实状态达到理想的中间条件开始,一旦条件具备,事情就会水到渠成。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解决现实状态与理想目标的矛盾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创造条件(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渐逼近理想这方面。人们经常时髦地讲:大胆吸引人才,大胆启用人才。然而,真正能说到做到的人并不多。大胆,需要胸怀和勇气;吸引,需要品德和利益;启用,需要方法和管理;识才,需要水平和眼光,而这一切,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和掌握的。人们对人才往往过于苛求,而对自己往往过于宽容。实际上,吸引和启用人才的并不是完人,被吸引和被启用的人才也是不是完人。所谓人才,只是在某些方面比一般人强些。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是人才,只是其才能的表现方面不同而已。草率急躁的莽夫,可能成为果断勇敢的将士;内向孱弱的书生可能成为审慎持重的学者。才能的发挥也需要环境。这样吸引和启用人才,就可视为风险投资,这种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展才华的内因(即通常概念的“没有发挥的条件”)。要避免这种风险,就需是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做文章,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努力的效果不好,人才便埋没了。“埋没”这个词用在这里非常好,它意味着人才不能得以施展才华,主要是外因的责任,是外因把内因“埋没”了。我们常常责备别人不是人才,其实正是我们这些“渴望人才”的人在把人才埋没。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才提出了“留不住人才,永远是企业的责任”这个命题,其良苦用心就是要强调外因的作用,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尽量给企业干部、员工提供一种良好的发挥才能的环境。

容人所短和容人所长同样需是要很大的胸怀和很高的境界。不能容人所短的本身就表现出了心里上可悲的“短”,不能容人所长实质上就是搞“武大郎开店”。这些道理说起来似乎是老生

常谈,似乎我们早已接受,但我们都还是经常违背这些简单的,任性地处理事情。遗憾的是,我们谁都不愿承认自己的胸怀和境界狭隘,但这种狭隘我们的确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要使自己在思想上丰富起来,心理上健康起来,能力上强大起来,视野上开阔起来。因为我们要干事为业,要把自己放到更大的环境、更高的层次上去闯。不这样做,很难适应未来的需要,其结果,一句成语早就告诉我们,那就是“大浪淘沙”。

我们的事业,败在别人的手中的可能性并不很大,极大的可能是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因为不努力提高和修炼自己,我们终将变成自己事业的障碍。这样,我们就面临着双重的压力,既要使自己成为人才,又要为企业留住人才创造环境。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物质上的利益,我们只能努力以心交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用人。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蓦然回首。

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经营状态的好坏,并不在于有无资金,或项目优劣,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为天下最优秀的人创造一个能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良好坏境,同时使其获得与贡献相称的实际利益,要让这些人愿意来,来了之后干得好,干得痛快,干完之后一想干得值。没有这三点,道理讲得再好,说破天,也无法吸引人才团结奋斗。相反,具备了这种条件,企业就会轻而易举获得全总部竟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我们相信这一点。

创业管理学案例分析

创业管理学案例分析 第九组 陈文浩1438310110 黄习文1438310118 谢佳余1438310125 韦灿1438310139 李军建1438310142 张茗1438310156 韦旭升1438960213 讨论时间:2016年4月16日 讨论地点:图书馆 1.万通六君子是一个创业团队吗?为什么? 答: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彼此间通过分享认知和合作行动以共同承担创建新企业责任的,处在新创企业高层主管位置的人共同组建形成的有效工作群体。所以说,万通六君子是一个创业团队。 2.结合本章团队成员角色描述,这六君子在团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的角色有什 么变化? 答:创业开始的时候,王功权是贯彻者,冯仑是资源探索者和栽培者,易小迪是资源探索者和协调者,潘石屹是完成者,王启富和刘军都是协调者与完成者。另外,这六个人都是团队工作者。在成立常务董事会平分股权后,企业发展壮大,大家对发展方向与投资产生分歧,栽培者和贯彻着都存在并且闹得不可开交,虽然大家都是团队工作者,但很多意见不能统一。以致后来大家分开了。冯仑、王功权和潘石屹增加了专家的角色。 3.这个团队中有没有核心成员?若有,核心成员是谁? 答:没有,冯仑提出观点:按照历史的过程来看,缺了谁都不行,每个人的作用都是百分之百,他在,就是百分之百;他不在,就是零。另外六人对重大决策都是通过董事会决定,并

且六人平分利益 4.互补性和冲突是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对 万通六君子这个团队的互补性和冲突进行认真分析,并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答:互补性,创业团队中宽泛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新企业。如果一个团队成员所缺少的东西可以由另一个或者更多其他成员提供,那么,整体的确大于各部分之和。不要屈从于只和那些背景、教育、经历状况与你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工作的诱惑。强调互补性可以提供给新企业一种强有力的和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基础。在万通还未成立时,冯仑作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的负责人,招聘人员时提出招聘的人至少要学过两个专业,单一专业背景的人知识面和能力比较狭隘,不大有发展。冲突,冲突分为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认知冲突是指团队成员对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与问题相关的意见、观点和看法所形成的不一致行。这种大多是有益的,能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团队责任感,特点是论事不论人。万通六人经常会产生认知冲突,但他们都能较好的协商。另外是情感冲突,情感冲突是极其有害的,创业团队内引发团队成员间产生个人仇恨时,冲突将极大降低决策质量,影响成员投入程度和对决策成功执行的必要性理解,特点是论人不论事。他们六人有共同的价值观,都上过大学而且志同道合,他们之间有较好的情感基础,团队在运行中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万通公司的团队是优秀的团队,无论是在团队互补性,相似性和冲突方面都做的很好,因此他们是成功的。 5.万通六君子这个团队是如何处理和解决冲突的?他们的方法有效吗?为什么?如果改进的话,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说要注意什么? 答:出现冲突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模式。在创业阶段,因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1995年起,万通的业务开始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六兄弟分布在不同省份,负责各地的业务。由于当时沟通不便,造成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六个人性格不同、地域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不同,不可避免的,大家在一些事情上形成了分歧,相互之间越来越不容易协调。在经济上六个人都没有计较,但大家对生意的看法和理解出现了分歧。另一方面,六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产生了分歧。解决方法王功权说他是法人代表,要承担责任,得他定,但是为了大家不起冲突,多数时候他都会妥协。关于战略方面的分歧,面对进退维谷的形势,冯仑试图通过学习来解决。1995年,王功权去了美国管理分公司,在美国吸收了很多商务、财务安排的方法以及产权划分的理论;1992年,张维迎把《披荆斩棘,共赴未来》这篇文章带到了英国,张欣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兴奋,决定回国,张维迎就把张欣介绍给了冯仑。王功权和潘石屹都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开始劝说冯仑。冯仑开始不同意,但后来去了一趟美国,见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两人聊得很投机,冯仑讲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周其仁讲了“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给冯仑以很大启发。于是,六个人中的三个人接受了新的游戏规则。回国后,冯仑提出“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潘石屹也曾回忆道:“我非常珍惜和怀念我们曾经一起创业的那段历史,但每一个人都太有自己的主见了。”“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万通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团队创业精神的扩散效应。万通六君子好聚好散的团队解体经历,既可以使曾经拥有“同甘苦,共患难”的团队创业精神成为各自续写精彩人生的宝贵财富,又让万通集团有效地通过经营业务整合、组织结构转型、重塑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再造等活动在新起点上实现可持续性成长。如果改进我认为六人分开是注定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太有主见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不止二虎呢?所以与其整天争吵不如分开发展,至于改进的话,不如弄个名誉董事会,专门

创业团队要注意互补性和冲突

创业团队要注意互补性和冲突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尽管核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很突出,媒体报道也经常突出个人作用,但团队创业还是比较普遍的。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下对机会的追寻与开发,组建创业团队本身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因此,创业团队组建及其动态演化是创业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杂志推出“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项目很有意义。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 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甚至带有必然性。因为创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风险,团队组建偏重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运行中予以弥补,即对创业团队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是很难的工作,而在实践中则需要创业者特别注意。美国企业家老洛

克菲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友谊,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就很典型。在创业阶段,因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 团队是当今时代倍受推崇的名词。与群体相比,优秀的团队其成员是互补的,缺了谁都不行,因此更具有战斗力;一般的群体,其成员往往是互替的,离开谁也都无伤大局。但团队毕竟不能等同于组织,企业和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组织的力量,需要培育出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创业者要把创业团队引导发展成组织,在组织的框架中仍然可以允许甚至有必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需要构建必要的管理机制,尽管可以不太成熟和规范。对此,万通的创业者们似乎做得并不够。 对万通六君子分手的方式而言,“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是非常好的概括,但其中江湖方式是如何向商人方式转化的,估计绝不会仅仅因为关键人物张欣的加入和听几次理论讲解那么简单。

披荆斩棘共赴未来(万通六君子1992年反省总结)(精)

披荆斩棘共赴未来 ----万通1992年反省总结 (作者: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 我们为什么要"下海"办公司?我们究竟要把公司办成什么样子?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我们怎样把自己当成一根钉子顽强地楔去?一群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哥们儿"怎样在新的利益基础上进行合作,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怎样把日常大量琐碎的经营活动和青年知识分子精忠报国的高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等等、等等,这一系列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不仅摆在我们几个人的面前,而且是对我们整个一代人的挑战,回避它,不行;蔑视它,也不行;听其自然,无为而治,更不行,迎接挑战,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正在做一件意义远大的事情,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近年来苦苦寻求推动社会进步的报国道路,或搞文化启蒙,或搞理论研究,或以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远渡重洋向西方学习,以求学有所成,报效自己的国家。闯来闯去,都没有得到完满的答案。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向何处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是一条能够解决这一课题的道路。推动社会进步以报时代,创造财富以报人民,齐家敬业以报父母,利用所学知识在商品经济中锻炼自己,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改善自己的经济现状以报个人,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以企业组织的形式,从事商品经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确找到一条很好的道路。 要准备过三关: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就是要明确职权分工,建立规矩,把纯"铁哥们儿"关系,改变成在友情基础上的企业内部同仁关系。分金银,不是简单地只分多少钱,而是指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论荣辱,就是说,失误了不要互相埋怨,成功了不要贪天之功归己有。争当唯我独尊的天然领袖。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许多矛盾解决起来就相对轻松一些。 挣钱简单地说是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启动各处资源,设计项目,二是组织和投入资金,三是直接生产管理,四是回收资本,形成利润,四个环

中国合伙人:阿里十八罗汉 腾讯四大金刚

中国合伙人:阿里十八罗汉腾讯四大金刚 来源: 凤凰科技发布时间:2013-05-29 陈可辛导演的“青春+励志”的创业传奇电影《中国合伙人》自5月17日上映以来,票房一路攀升,引起诸多大佬围观并热议不断。《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为故事原型进行演绎,讲述三个出身和性格各不相同的好朋友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拼搏沉浮,同时带出了中国这30年的变化。 新东方三剑客 事实上,在中国民企发展的30多年中,志同道合的公司合伙人不在少数,现在,这些当年的好“基友”有的各奔前程,例如万通六君子都有了各自很好的发展;有的仍然共同奋斗在同一战线,如跟着梁稳根一起贩羊的兄弟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仍然在三一效力。 中国式合伙人构成了中国民企发展30多年来一道特有的风景。下面我们看看30多年来知名的中国式合伙人。

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 电影《中国合伙人》部分的再现了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创建新东方的故事,虽然对此俞敏洪一再否定。但是只要是对新东方的故事稍有了解的人,便能轻易将电影中黄晓明扮演的成冬青与俞敏洪对号入座: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因结核病休学一年;身为“移动英语词典”,发音却无人听懂;离开学校,开民办英语培训班;到处贴小广告做宣传。不过,另外两位主演的原型似乎存在争议。 余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创“真格”天使投资基金。 王强: 1996年10月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先后设计并启动了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基础培训课程、实用英语学院课程以及计算机培训课程。 万通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变法的另一面 —意义与教训 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以人而论,帝后王公,枢臣督抚,维新志士,悉破卷入,浩浩荡荡一百零三日,亦如昙花一现。除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以外大都被废除,维新志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流亡异土。戊戌变法虽宣告失败,但其对中国后期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后人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探索共和的路上更加通畅。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加剧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来发展资本主义,使我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在变法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爱国精神和戊戌六君子所带来的英勇就义为革命现身的戊戌精神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使不少仍对满清政府抱有希望的文人将臣转化为革命党人,促进后来辛亥革命的发展。 二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突破了以往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虽未能进行有效的改革但仍对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冲击。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慈禧的清末改革。 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从而把人们从坚固的封建堡垒中解放出来,使民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使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就是在维新运动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等都已经开始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革命等相继而生,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命运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四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俗习惯上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这些主张使妇女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的束缚。 戊戌变法影响深远但其遭到了无法避免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即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首先,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却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制度,痛恨皇权专制制度,却仍感激皇恩浩荡。维新派指望光绪可以用铁腕为变法扫清障碍,可怜这位傀儡帝王有名无实,给予不了他们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其次,他们惧怕亡国灭种,却不敢将矛头指向列强,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无权无能,却又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既恐慌又愤恨,甚至说康有为反复提醒光绪帝不要忘记人民反抗的危险。不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改革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短史记作者也曾提到,甲午之后,似张之洞这般较透彻时局之辈多因“中国民智未开,既不足与陈高深之义,君权太重,更不能容无忌讳之言”而退居一侧坐观形式,结果使仅“窃东洋之皮毛”的康有为之辈成了变法旗手。这也是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的一个原因,错误的领导班子。 直接原因还有以下几点。其一,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就在以西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手中。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宣传方式也较为激进,包括像《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托古改制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其三,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操之过急必然会导致失之过重。其四,变法手段过

创业团队:互补性和冲突

创业团队:互补性和冲突 尽管核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很突出,媒体报道也经常突出个人作用,但团队创业还是比较普遍的。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下对机会的追寻与开发,组建创业团队本身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因此,创业团队组建及其动态演化是创业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杂志推出“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项目很有意义。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 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甚至带有必然性。因为创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风险,团队组建偏重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运行中予以弥补,即对创业团队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是很难的工作,而在实践中则需要创业者特别注意。美国企业家老洛克菲

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友谊,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就很典型。在创业阶段,因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 团队是当今时代倍受推崇的名词。与群体相比,优秀的团队其成员是互补的,缺了谁都不行,因此更具有战斗力;一般的群体,其成员往往是互替的,离开谁也都无伤大局。但团队毕竟不能等同于组织,企业和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组织的力量,需要培育出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创业者要把创业团队引导发展成组织,在组织的框架中仍然可以允许甚至有必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需要构建必要的管理机制,尽管可以不太成熟和规范。对此,万通的创业者们似乎做得并不够。对万通六君子分手的方式而言,“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是非常好的概括,但其中江湖方式是如何向商人方式转化的,估计绝不会仅仅因为关键人物张欣的加入和听几次理论讲解那么简单。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课题: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略中国的社会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实际,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自我诊断(预习) (一) 挽救民族危亡 ①面临民族危亡,晚晴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才能救亡图存。 背景②康有为的两本书,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结果:失败。除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失败原因②维新派缺乏,没有。 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 意义:①推动了 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时间: 背景:①签订后,列强掀起,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②西方洋教势力在中国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口号: 范围: 性质: 过程:慈禧太后采用先企图加以后的方法。 结果:在 的倾向,也存在明显的排外行为。 评价 的精神,使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 (二)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三、合作探究(重难点)

1.历史图片往往能真实地折射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图说史是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与哪些侵华战争有关?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一场著名的海战,其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此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一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涉及江苏的城市是哪个?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此时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需求的内容是什么? (3)图四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4)由上述图片串起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巩固练习 1、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在近代中国,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3、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创业管理结业材料—万通六君子案例分析

创业管理课程结业材料 万 通 六 君 子 案 例 分 析 班级:工商1102 学号:20112030 姓名:蒙荣禄

讨论题 1.万通六君子是一个创业团队吗?为什么? 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彼此通过分 享认知和合作行动以共同承担创建新企业责任的,处在新创企业高层主管位置的人共同组建形成的有效工作群体。 结合案例可知,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利益关系时,冯仑等人采用 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无别”。大家虽然职务有差别,但利益是平均分配的。后来,万通六君子在确定股权时采取了平均分配的办法。由于是平均分配,大家说话的权利是一样的,万通成立了一个常务董事会,重大的决策都是6个人来定。所以,万通六君子是一个创业团队。 4.互补性和冲突是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对万通六君子这个团队的互补性和冲突进行认 真分析,并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

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 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 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 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 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甚至带有必然性。因为创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风险,团队组建偏重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运行中予以弥补,即对创业团队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是很难的工作,而在实践中则需要创业者特别注意。美国企业家老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友谊,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就很典型。在创业阶段,因 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 团队是当今时代倍受推崇的名词。与群体相比,优秀的团队其成 员是互补的,缺了谁都不行,因此更具有战斗力;一般的群体,其成员往往是互替的,离开谁也都无伤大局。但团队毕竟不能等同于

论戊戌变法意义及失败原因

论戊戌变法意义及失败原因 摘要: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促使戊戌变法出现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研究其意义与其失败的原因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谈论、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为今后中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戊戌变法的含义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戊戌变法的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由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举办的。吸收西方的政治思想,主张实施君主立宪制,打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其主要目的与洋务派相一致:维护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戊戌变法中推行的政治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方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近代各个方面的发展,对外国列强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同时戊戌变法是在我国危急存亡之际提出,打着救亡图存的旗帜推行,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救国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3、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中“废八股”、创立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举措宣传了民主思想,让广大青年改变以往封建落后的思想,去追寻更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推动了我国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维新派所宣传的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后,更加激发广大青年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思想救国的热情,推动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对我国近代发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4、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戊戌变法中“倡导开办实业”、“改革财政”等措施适应了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维新派自身存在局限性 维新派主要是社会资产阶级组成,但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够强大,就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0011132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学时:72学时 学分:2学分 主要教学平台:高校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邦是中国最大的高校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助力高校互联网时代的育人体系重构与教育模式转型,致力于成为中国高校最值得信赖的在线教育创新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高校邦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0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及地方院校开展了专、本、硕等不同层次的深度合作,覆盖高校大学生200万;并与IBM、亚马逊AWS、阿里云、VMware、百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创业。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三、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战性都很强,涉及到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从筹建到创办再到运营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将优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培训的资格。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创业模拟实训这一实践,会使你对创业了解的更加透彻解决你是否适合创业的疑问。 四、课程设置

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 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 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康有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他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他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变法失败后他逃往国外。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他深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并和康有为一起积极开展变法活动,他们合称为“康梁”,变法失败后他也逃往国外。)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公车”最初是指汉代用公家的马车送应举之人赴京考试,后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拒和是指拒绝和日本签订合约, 迁都是指迁都到西安, 变法是指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实行资 产阶级制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它 打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 闷的局面,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 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 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 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 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 宣传变法,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 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 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 会等;主要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 《国闻报》。 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 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 变法思想,“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 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 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 内外;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 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 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方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影响: 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以救亡 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增 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 定了思想基础。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 主立宪制。这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是不同的。)

90年代海南楼市逃顶者的回忆

90年代海南楼市泡沫逃顶者的回忆 “天涯、海角”是海南两处最著名的景观。然而,那只是在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当泡沫破裂之后,海南的著名景观也就升级为“天涯、海角、烂尾楼”了。 人人都在玩的“击鼓传花” 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是个疯狂激情下的疯狂地方。那时,几乎每个在海南的人都在疯狂地玩一个叫做“击鼓传花”的炒作房地产的游戏,说句不好听点,应该称之为“博傻”游戏。每个人都在热浪传递中地避免自己成为最后那个接棒的“傻子”,于是,每个人都在尽快地把手中的房子、地皮转给下一个接棒者。 在这种心理下,“花”越传越快,房价越炒越高。根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3年,增长超过4倍。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每亩,一路狂飙至680万元每亩。 与房价、地价同时高涨的还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数量。前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司可谓络绎不绝,最多时每天竟然高达300家。高峰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下来,每320个人就有一家。 紧锣密鼓,夜以继日。 终于,有一天,鼓声停止。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针对房地产,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那些刚刚在高位接盘的开发商们无法找到下家,只好“花落我家”,然而,细看手中“花”,却发现“很多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 而这场泡沫最后的遗产,就是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甚至出现建国以后第一家因支付危机而被央行宣布关闭的银行。 而那些在政策出台之前就意识到泡沫的危险性,从而可以全身而退的人们,是如何做到“身在此山”却“云深知处”呢? 逃顶者的故事一:潘石屹:五斤桔子的海南逃生记 “1989年我去了海南。海南特好!整个气氛都特别自由,周围大部分也都是北方人,大家都是闯天下的,什么都能谈得来。那时候挺穷的,可我穷,还有比我更穷的!”这是现任SOHO中国董事长的潘石屹初到海南的感受。 1989年,只有26岁的潘石屹无家无业,刚刚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零资本创富学笔记

零资本创业秘技 人的分类 1、创造游戏的人:域名注册机构,移动联通掌握手机号码资源的人。马化腾掌握QQ号码资源的人。 2、制定游戏规则的人:第一种人的一级团队。 3、贴近游戏能够控制资源的人 4、精通游戏规则的人:我们的切入点。 5、被游戏规则玩弄的人:云云大众,被愚弄而不自知,或者自知而不去改变,或者无力改变。我们大多数都是,但是要从中逃离。 第一课创业常见的思维和行为误区 创业流程的10个先后 1、先资格后资本 2、先探索后实干 3、先市场后工厂 4、先样品后批量 5、先做专后做宽 6、先做近后做远 7、先生存后发展 8、先配角后主角 9、先务实后务虚10、先育根后长叶 (一)先资格后资本 (先变成圈内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资格的3个意义1积累所从事事业的素质和资源。2对创业规律的把握。实战而非想当然。客户关系、上下游渠道、潜规则、市场承载力。3、对项目的历练与把握。不以自己的钱真金白银的交学费。 获得资格的的方式: 1自己练((自己掏钱自己创业自己投资自己试验)) 2跟着别人练、打工合伙入股等。伍仟块钱免费上火锅大学。被动跟随学习。 3组团连(做生意不要找朋友)某某企业是黄埔军校。主动组织团队。 两个心态:1.老板的心态而不是雇工的心态。犯错的员工,是鼓励还是打击。新人犯错之后,怎么处理。恩威并施的实际操作。每个行业都不一样。精英组织,例如谷歌百度,需要个性自由。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例如发现有人偷东西,以其他方式开除。动一个人的时候,要一点点动,要有人才的储备。典型心态: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做??! 2.不是考虑挣钱,而是考虑修行。 (二)先探索后实干(先试点后拓展) a1理解项目需要:a2积累经验的需要a3需要你在实战中预测a4在探索中完成对市场的理解 例如中国的改革,以深圳为试点。例如脑白金,在江阴,先完成市场调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替老人说这句话。黄金酒失败的原因是想当然。先微创业。 (三)先市场后工厂(先客户)(蒙牛内幕)先客户后产品,逆向创业法。 a1先打通各种销售渠道a2磨合终端a3掌握运营 网络群卖军刀的案例,先有客户,拿客户的钱进货,1000把刀,每把赚200.把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获得信任。利用免费的资源把大家聚集起来。钓鱼打窝,代理、贴牌。例如酒仙网。通过YY、QQ 赚钱。 (四)先样品后批量 a1产品磨合a2功能磨合a3价格磨合,什么价格是大家能接受的。a4定位磨合例如小米的工程机,米聊死了。大家用微信。乔布斯达到神级了,不需要公测,在他的大脑就可以测试。例如伟哥一开始是治疗心脏病。YY一开始是为游戏服务。 (五)先做专后做宽 a1窄和点a2精与深专业化经营单点突破 这样做的优势:先成为权威,广告词,专注于某某几十年。发挥最优资源集中市场定位抬高门槛 多元化是为了客户的重复开发,无压力的转换客户。

戊戌变法

第九讲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而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1.戊戌变法的背景。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教学主题: 一、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的建立。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第6课 戊戌变法典型练习

第6课戊戌变法典型练习 发布时间:2008-10-03作者:感谢方明提供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3343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A.1894年B.1895年 C.1897年D.1898年 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 5、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是() A.创办工厂B.游说太后C.资产阶级思想宣传D.组织武装斗争 6、下列报刊杂志中与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无关的一项是() 7、下图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在北京成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团体的 旧址,此团体应该是()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华兴会 8、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B.1897年C.1898年D.1901年 9、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人物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10、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 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一、背景 《》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6.11——9.21 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盘点中国合伙人:新东方三剑客腾讯四大金刚

盘点中国合伙人:新东方三剑客腾讯四大金刚 陈可辛导演的“青春+励志”的创业传奇电影《中国合伙人》自5月17日上映以来,票房一路攀升,引起诸多大佬围观并热议不断。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为故事原型进行演绎,讲述三个出身和性格各不相同的好朋友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拼搏沉浮,同时带出了中国这30年的变化。 事实上,在中国民企发展的30多年中,志同道合的公司合伙人不在少数,现在,这些当年的好“基友”有的各奔前程,例如万通六君子都有了各自很好的发展;有的仍然共同奋斗在同一战线,如跟着梁稳根一起贩羊的兄弟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仍然在三一效力。 中国式合伙人构成了中国民企发展30多年来一道特有的风景。下面我们看看30多年来知名的中国式合伙人。 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 电影《中国合伙人》部分的再现了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创建新东方的故事,虽然对此俞敏洪一再否定。但是只要是对新东方的故事稍有了解的人,便能轻易将电影中黄晓明扮演的成冬青与俞敏洪对号入座: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因结核病休学一年;身为“移动英语词典”,发音却无人听懂;离开学校,开民办英语培训班;到处贴小广告做宣传。不过,另外两位主演的原型似乎存在争议。 余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创“真格”天使投资基金。 王强:1996年10月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先后设计并启动了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基础培训课程、实用英语学院课程以及计算机培训课程。 万通六君子 万通六君子:王功权、冯仑、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 1991年6月,“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 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利益关系时,冯仑等人采用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无别”。大家虽然职务有差别,但利益是平均分配的。在当时,董事长的位置并不重要,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法人代表和总经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