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 系列 热电阻信号隔离变送器

ISO 系列 热电阻信号隔离变送器

ISO 系列 热电阻信号隔离变送器
ISO 系列 热电阻信号隔离变送器

模拟量信号干扰分析及11种解决秘诀

模拟量信号干扰分析及11种解决秘诀 关键词:PLC 模拟量信号干扰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种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人员只有预先了解各种干扰才能有效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2、电磁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干扰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 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的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声音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面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送加所形成。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电器供电室,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 以上。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 模件损坏率较高的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用于信号两极间得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让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3、PLC 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呢? (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PLC 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 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而是对PLC 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 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 (3)来自电源的干扰:

信号隔离安全栅与信号隔离器的区别

信号隔离安全栅与信号隔离器的区别 一、定义 1、信号隔离器(isolator ):一般指弱电系统中的信号隔离器,既保护下级信号系统不受上级系统影响和干扰。 2、信号隔离安全栅(safety barrier):接在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之 间。将供给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或电流限制在一定安全范围内的装置。安全栅是一种统称,分为齐纳式安全栅和隔离式安全栅,隔离式安全栅简称隔离栅。 金湖英普瑞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有:隔离安全栅,信号隔离器,信号隔离配电器,直流信号隔离器,开关量信号安全栅,电流变送器。同时代理日本横河EJA变送器,横河AXF 电磁流量计,横河DY涡街流量计,罗斯蒙特3051系列变送器,罗斯蒙特248系列温度变送器,罗斯蒙特475手操器。 二、工作原理 1、信号隔离器工作原理:首先将变送器或仪表的信号,通过半导体器件调制变换,然后通过光感或磁感器件进行隔离转换,然后再进行解调变换回隔离前原信号,同时对隔离后信号的供电电源进行隔离处理。保证变换后的信号、电源、地之间绝对独立。 2、齐纳式安全栅的工作原理 安全栅的主要功能就是限制安全场所的危险能量进入危险场所,及限制送往危险场所的电压和电流。 齐纳管Z用于限制电压。当回路电压接近安全限压值时,齐纳管导通,使齐纳管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在安全限压值以下。 电阻R用于限制电流。当电压被限制后,适当选择电阻值,可将回路电流限制在安全限流值以下。 保险丝F的作用是防止因齐纳管被长时间流过的大电流烧断而导致回路限压失效。当超过安全限压值的电压加在回路上时,齐纳管导通,如果没有保险丝,流经齐纳管的电流将无限上升,最终烧断齐纳管,使回路失去限压。 为确保回路限压安全,保险丝的熔断速度要比齐纳管可能被烧断的速度快十倍。 采用图一所示的三冗余齐纳管的安全栅基本限能电路结构,能够确保安全栅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点和两个故障点时均能将安全栅的输出能量限制在安全参数规定的范围之内,从而满足ia级本质安全电路的要求。 3、隔离式信号隔离安全栅的工作原理 与齐纳安全栅相比,隔离式安全栅除具有限压与限流的作用之外,还带有电流隔离的功能。隔离栅通常由回路限能单元、电流隔离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三部分组成,基本功能电路如图二所示。回路限能单元为安全栅的核心

热电偶热电阻的区别

热电偶/热电阻的区别 热电偶是一种测温度的传感器,与热电阻一样都是温度传感器,但是他和热电阻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信号的性质,热电阻本身是电阻,温度的变化,使电阻产生正的或者是负的阻值变化;而热耦,是产生感应电压的变化,他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二、两种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范围不一样,热阻一般检测0-150度温度范围,最高测量范围可达600度左右(当然可以检测负温度)。 热耦可检测0-1000度的温度范围(甚至更高)所以,前者是低温检测,后者是高温检测。 三、从材料上分,热阻是一种金属材料,具有温度敏感变化的金属材料,热耦是双金属材料,既两种不同的金属,由于温度的变化,在两个不同金属丝的两端产生电势差。 四、PLC对应的热电阻和热电偶的输入模块也是不一样的,这句话是没问题,但一般PLC都直接接入4~20ma信号,而热电阻和热电偶一般都带有变送器才接入PLC。要是接入DCS的话就不必用变送器了!热电阻是RTD信号,热电偶是TC信号! 五、PLC也有热电阻模块和热电偶模块,可直接输入电阻和电偶信号。 六、热电偶有J、T、N、K、S等型号,有比电阻贵的,也有比电阻便宜的,但是算上补偿导线,综合造价热电偶就高了。 热电阻是电阻信号,热电偶是电压信号。 七、热电阻测温原理是根据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来测量的,测量范围为负00~500度,常用的有铂电阻(Pt100、Pt10)、铜电阻Cu50(负50-150度)。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常用的有铂铑——铂(分度号S,测量范围0~1300度)、镍铬——镍硅(分度号K,测量范围0~900度)、镍铬——康铜(分度号E,

光耦的作用及 工作原理

光耦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光耦合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学习笔记:光耦的主要作用就是隔离作用,如信号隔离或光电的隔离。隔离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如一边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另一边是高电压执行端,如市电启动的电机,电灯等等,就可以用光耦隔离开。当两个不同型号的光耦只有负载电流不同时,可以用大负载电流的光耦代替小负载电流的光耦。 以六脚光耦TLP641J为例,说明其原理。 一个光控晶闸管(photo-thyristor)耦合(couple to)一个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红外发光二极管(diode)组成。左边1和2脚是发光二极管,当外加电压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以此来触发光控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的特点是门极区集成了一个光电二极管,触发信号源与主回路绝缘,它的关键是触发灵敏度要高。光控晶闸管控制极的触发电流由器件中光生载流子提。光控晶闸管阳极和阴极间加正压,门极区若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

信号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是什么

信号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是什么? 1.工作原理: 首先将变送器或仪表的信号,通过半导体器件调制变换,然后通过光感或磁感器件进行隔离转换,然后再进行解调变换回隔离前原信号,同时对隔离后信号的供电电源进行隔离处理。保证变换后的信号、电源、地之间绝对独立。 2.功能: 一:保护下级的控制回路。 二:消弱环境噪声对测试电路的影响。 三:抑制公共接地、变频器、电磁阀及不明脉冲对设备的干扰;同时对下级设备具有限压、额流的功能是变送器、仪表、变频器、电磁阀PLC/DCS输入输出及通讯接口的忠实防护。 DIN系列导轨结构,易于安装,可有效的隔离:输入、输出和电源及大地之间的电位。能够克服变频器噪声及各种高低频脉动干扰。 信号隔离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隔离器: 工业生产中为增加仪表负载能力并保证连接同一信号的仪表之间互不干扰,提高电气安全性能。需要将输入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电阻等信号进行采集、放大、运算、和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输出隔离的电流和电压信号,安全的送给二次仪表或plc\dcs使用。 2.配电器: 工业现场一般需要采用两线制传输方式,既要为变送器等一次仪表提供24V配电电源,同时又要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采集、放大、运算、和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输出隔离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供后面的二次仪表或其它仪表使用。 3.安全栅:

一些特殊的工业现场(如燃气公司和化工厂)不但需要两线制传输,既提供配电电源又有信号隔离功能,同时还需要具有安全火花防爆的性能,可靠地遏制电源功率、防止电源、信号及地之间的点火,限流、降压双重限制信号及电源回路,把进入危险场所的能量限制在安全定额范围内。 信号隔离器安装维护应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对隔离器的生产工艺、接线定义也不都相同,但使用场合基本相同,所以对产品的防护要求及维护基本相同。 1. 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2. 作为信号隔离使用时,应将输入端串入环路电路中,输出端接取样回路。 3. 作为隔离配电使用时,应将输入端串入电源电路中,输出端接变送器。 4. 若不正常工作应先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注意电源有无及极性反正。 为什么有时PLC接收到的现场信号误差大且稳定性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同仪表信号参考点之间的电位差是重要因素。由于这个“电位差”造成仪表信号之间产生干扰电流,致使PLC误差大且稳定性差。所以不同设备、仪表的信号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点是最佳状况。隔离器使输入/输出电气上完全隔离,在PLC模拟接口板形成共同的参考点,达到理想状况问题就解决了。 设计隔离端子的原则是什么? 需要为每台隔离器都配电源吗?设计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系统(例如PLC、DCS)之间要进行电气隔离。第二:外部设备信号(无论是向中央处理系统发送信号的外部设备到还是接收信号的外部设备)之间要实现相互电气隔离。例如要把PLC输出的一路

热电阻工作原理

热电阻工作原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热电阻材料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阻种类 (1)精密型热电阻:工业常用热电阻感温元件(电阻体)的结构及特点。从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同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 (2)铠装热电阻: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 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 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 ③能弯曲,便于安装; ④使用寿命长。

物理隔离器产品说明书

物理隔离器产品说明书 10/20/2002

本产品-物理隔离器是根据《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及相关文件中物理隔离器相关描述并基于技术实现等考虑针对电网安全应用设计的。它位于实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电力综合信息网络边缘,能够在物理层次上实现两个网络在任何时刻不相连,并且通过系统设置在数据进入实时调度网络前进行数据分析,防止威胁、破坏等敌意攻击。 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将安全保护程度相对较高的网络称为内部网,将安全保护程度相对较低的网络称为外部网,与它们相连的控制、处理部分、接口等分别称为Internal System 和External System ,与它们直接相连的网络接口分别称为Internal Port 和External Port,位于Internal System 和External System 之间为Switch System 。Internal System 和External System 、Internal Port 和External Port 在物理上任何时间不会连同。 该设备有三个物理独立的部分组成,一是Switch System ,另两部分是分别是Internal System 和External System 。具体系统逻辑结构见图: 功能支持 硬件功能 物理隔离功能 本产品处于两个既需要通信又有较高安全要求的网络交界处,无论是从OSI 模型还是从TCP/IP 协议栈来看,网络双方任何时刻在物理层上能够实现比特流的完全阻截和隔断。 数据交换功能 数据交换是物理隔离器能够实现通信基础,它以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读取、删除的方式,完成Internal System 和External System 之间的信息交互。通信的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处于对等地位,即双方具有相同的协议栈,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通信)均可接收和发送数据。此功能由数据交换系统Switch System 完成。交换系统的性能是影响整个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它将与 Internal

安全栅与隔离器的区别

安全栅与隔离器的区别 安全栅与隔离器的区别 隔离器 用于对现场仪表的各类信号调整、隔离,并转换成计算机、DCS、PLC等能接受的标准信号或用户指定的特殊信号。用于从电气上隔离远动设备和运行设备的一种器件,如继电器等。 安全栅 本质安全型防爆仪器仪表的关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影响测量系统的功能。它设置在安全场所的一侧,当本安防爆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将窜入危险场所的能量(电能)限制在安全值以,从而保证现场生产安全。 作为工业现场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信号隔离变送器设备,信号隔离器和安全栅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无论是现场的一次仪表,还是控制系统,都发生了变化,信号隔离器和安全栅也需要进一步发展适应更高的要求。飞创仪表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对隔离器和安全栅的性能进行了提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新型的隔离器和安全栅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都较过去有了更大的进步。 一、模块化的设计保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隔离器和安全栅一般由输入信号处理单元、隔离单元、输出信号处理单元、电源等4部份构成。根据信号的流向在输入或输出单元增加本质安全设计,从而构成隔离器和安全栅。 虽然实际应用中的隔离器和安全栅基本上都是由上述四个单元构成,但输入、输出的类型和数量的不同,组成了种类繁多的型号,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型号使得企业的生产负担加重,数量少品种多使得交货周期越来越长,也使得调试检验的成本增加。这些情况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产品的市场推广。针对这种情况,宇通公司通过仔细的分析,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隔离器和安全栅划分为七种功能模块,从而比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极大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信号隔离器原理及应用

信号隔离器原理及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生成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仪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号:既有微弱的毫伏级的小信号,又有数十伏的大信号,甚至还有高达数千伏和数百安培的强信号;既有直流低频信号,也有高频或脉冲尖峰信号;而这些信号都要经过互相传递和输送的过程,因此如何保证这些信号,特别是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将成为系统调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具体地说,只有当控制装置和分布在现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模拟信号传输无故障并且不失真时,才能保证过程控制安全可靠。尤其是小功率的模拟信号在干扰大的工业环境中传输时受各种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它们需要一条可靠的传输通道。日常工作经验表明,受设备要求的制约,必须谨慎小心的处理和传输模拟信号。而现场和控制层之间以模拟信号形式传输的测量和控制参数,在传输工程中常处于较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很可能会造成这些信号的失真。 z造成模拟信号失真的原因 1.接地环路问题:如下图所示,当过程环路中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接地电阻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接地环路,过 程信号就会失真。 要使信号完整而不失真地传输,理想化的情况是所有设备、仪表中的信号都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点,也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地”。只有这样,所有的设备、仪表的信号参考点之间电位差才能为“零”。很显然,不同设备的接地电阻很难保证都相等,接地电阻也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升高,有时甚至产生高达200V的电位差。 2.测量回路相互连接问题: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回路中,参考点要将因为接通多个信号回路而升高。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 设备四 U 如上图,在这种相互连接的测量回路中,由于线间电阻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参考电压的不断升高。

模块的作用

消防系统中有输入模块/监视模块(配接信号蝶阀,压力开关,70°防火阀,水流指示器(松江对此有专用模块1750B)其它厂家的开关量输出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感温电缆等等设备); 输入输出模块/控制模块(配接送风阀,排烟阀,卷帘门,电磁阀,电梯,空调,强切(照明、动力切断),280°防火阀); 切换模块,类似于继电器; 双输入输出模块; 隔离器,分支回路短路时,将被自动断开; 输入模块(非编码探测器接口模块),并联配接非编码探测器; 电话模块,用于将手提/固定消防电话分机连入总线制消防电话系统; 广播模块,用于总线制消防广播系统中消防广播间的切换控制; 多线模块,连接消防泵、喷淋泵、风机等大电流设备,与多线控制点一对一使用。 现在的烟感温感分为智能编码和非编码型,智能编码的能向主机直接反馈地址信号(主机需要知道哪里发生火情),非编码的不能直接反馈地址信号通常做法是接输入模块模块都是能够编码的这样主机就能接受到地址信号。例如现在的地下室的温感常用的是非编码的只要把每个分区的温感接到一个输入模块上,主机只要知道是哪个分区有火灾就行了。不需要定位到点。而地上的烟感用途不同需要定点到具体位置。这时非编码的需要很多模块,因此就需要直接反馈地址的编码型烟温感。同样的现在也有编码手动报警按钮编码消火栓启泵按钮编码电话有些设备无法直接输出输入信号比如压力开关防火阀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等这些只能有电流输出没有编码信号。这时需要用输入模块,设备输出电源到输入模块模块输出信号到主机。输出模块是主机需要联动设备时主机只能直接控制输出编码模块,模块再输出电源带动需要联动的设备。追问 那一个输入模块接几个感应器? 回答 我们做过的十多个温感用一个模块要看设备品牌的不同品牌都不一样

模拟量输入信号隔离器的类别

模拟量输入信号隔离器的类别

————————————————————————————————作者:————————————————————————————————日期:

模拟量输入信号隔离器的类别 模拟量输入隔离器的品种比较多,从输入通道数来分有单路和双路,以及一路输入、二路输出信号分配功能的品种。供电方式来分又有:回路供电型和独立供电型。 回路供电型 回路供电型信号隔离器俗称无源信号隔离器,其输入输出均为二线,接线十分方便,它把dcs、plc或显示表提供电源经隔离给二线制变送器配电,同时,二线制变送器产生4-20mA信号隔离输入到DCS、PLC或显示表。它特别适合于现场为二线制变送器,需要隔离输入到DCS、PLC系统或显示仪表,而输入设备的输入卡具有内部供电功能的场合,如图1。 图1 但是无源信号隔离器有不足之处: 1、无源信号隔离器相当于一个负载,经过隔离器在隔离两端之间有一个不大于6V的压降,因此它给二线制变送器配电工作电压会降低,

一般要求变送器12V供电能工作。 例:供电24V,RL=250Ω,当20mA时,供给二线制变送器配电电压UO≈24V-0.02×RL-6≥13V,这样一般要求二线制变送器要在12V电压正常工作。 2、无源信号隔离器传输精度相对独立供电的隔离器要差一点,为0.4%F.S.,选用时要特别注意。 独立供电型 这是最为常用的配二线制变送器的信号隔离器SWP9034A,它需要对隔离器独立供电,如图2。其特点是: 1、信号隔离器传输精度高,达到0.1% F.S.。 2、信号隔离器SWP9034A接线方式灵活,可以接二线制变送器、三线制变送器或电流源信号,使用灵活方便。 3、电源、输入、输出之间完全隔离,保证高抗干扰性能。 图2 一进二出信号分配隔离器 在应用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将一个变送器信号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的情况,若采用串联环路,则环路中任一处开路都会造成整

热电阻与热电偶的测量原理及区别

热电阻与热电偶的测量原理及区别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热电偶 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

光纤隔离器

光纤隔离器 简介 光纤隔离器是一种双端口的具有非互易特性的光无源器件。它可以对沿正向传输的光信号衰减很小而对沿相反方向传输的光信号衰减很大,构成光的单向通路。在激光器与传输光纤间接入光隔离器,能有效地抑制线路中从光纤远端端面、光纤连接器界面等处产生的反射光返回激光器、从而保证激光器工作状态的稳定,降低系统因反射光引起的噪声。这对高速率光纤通信相干光光纤通信系统更显重要。 光隔离器种类较多,深圳兴博科技为您提供各种型号的光纤隔离器,主要有块状光隔离器、全光纤型光隔离器、集成光波导光隔离器及与偏振无关的光隔离器等。 作用 它的作用是防止光路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后向传输光对光源以及光路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半导体激光源和光传输系统之间安装一个光隔离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反射光对光源的光谱输出功率稳定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高速直接调制、直接检测光纤通信系统中,后向传输光会产生附加噪声,使系统的性能劣化,这也需要光隔离器来消除。在光纤放大器中的掺杂光纤的两端装上光隔离器,可以提高光纤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如果没有它,后向反射光将进入信号源(激光器)中,引起信号源的剧烈波动。在相干光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光隔离器,可以减少受激布里渊散射引起的功率损失。因此,光隔离器在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系统、光纤传感以及精密光学测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物图: 性能参数 参数单位单级双级 P级 A级 P级 A级 中心波长nm 1310,1480 或1550 典型峰值隔离度dB 42 40 58 53 最小隔离度dB 32 30 46 45 典型插损dB 0.3 0.4 0.4 0.5 最大插损dB 0.5 0.7 0.6 0.8 最小回损dB 65/60 60/55 60/60 60/55 最大PDL dB 0.05 0.10 0.1 0.15 最大光功率mW 500

热电偶、热电阻工作原理及特点

热电偶、热电阻工作原理及特点 热电偶工作原理 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焊接在一起,构成闭合回路,如在焊接端(即测量端)加热产生温差,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此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如将另一端(即参考端)温度保持一定(一般为0℃),那么回路的热电动势则变成测量端温度的单值函数。这种以测量热电动势的方法来测量温度的元件,即两种成对的金属导体,称为热电偶。 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其大小仅与热电极材料及两端温差有关,与热电极长度、直径无 关。 热电偶工作原理图 热电阻工作原理 工业用热电阻分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两大类。 热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阻的受热部份(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双绕在绝缘材料制成的骨架上。当被测介质中有温度发生变化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中的平均温度。 热电偶、热电阻特点 热电偶热电阻 热电偶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优点 ·热电偶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量进行检测,对于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等都很方便,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价格便宜, ·惰性小,热电阻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优点 ·准确度高。在所有常用温度计中,准确度最高,可达1mk。 ·输出信号大,灵敏度高。如在0℃用Pt100铂热电阻测温,当温度变化1℃时,其电阻值约变化0.4Ω,如果通过电流为2mA,则其电压输出量变化为800μV。在相同条件下,即使灵敏度比较高的K型热电偶,其热电动势变化也只有

热电偶热电阻 热电偶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优点 ·热电偶可将温度量转换成电量进行检测,对于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等都很方便,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价格便宜, ·惰性小, ·准确度高, ·测温范围广, ·能适应各种测量对象的要求(特定部位或狭小场所),如点温和面温的测量,·适于远距离测量和控制。 b、缺点 ·测量准确度难以超过0.2℃, ·必须有参考端,并且温度要保持恒定。·在高温或长期使用时,因受被测介质影响或气氛腐蚀作用(如氧化、还原)等而发生劣化。热电阻同其它种温度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优点 ·准确度高。在所有常用温度计中,准确度最高,可达1mk。 ·输出信号大,灵敏度高。如在0℃用Pt100铂热电阻测温,当温度变化1℃时,其电阻值约变化0.4Ω,如果通过电流为2mA,则其电压输出量变化为800μV。在相同条件下,即使灵敏度比较高的K型热电偶,其热电动势变化也只有40μV左右。由此可见,热电阻的灵敏度较热电偶高一个数量级。 ·测温范围广,稳定性好。在振动小而适宜的环境下,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0.1℃以下的稳定性。 ·无需参考点。温度值可由测得的电阻值直接求出。 ·输出线性好。只用简单的辅助回路就能得到线性输出,显示仪表可均匀刻度。 b、缺点 ·采用细金属丝的热电阻元件抗机械冲击与振动性能差。 ·元件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大,尺寸较大,因此,热响应时间长。·不适宜测量体积狭小和温度瞬变区域。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是让正向传输的光通过而隔离反向传输的光,从而防止反射光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电子器件中的二极管功能类似。光隔离器按偏振相关性分为两种:偏振相关型和偏振无关型,前者又称为自由空间型(Freespace),因两端无光纤输入输出;后者又称为在线型(in-Line),因两端有光纤输入输出。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一般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中,因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具有极高的线性度,因而可以采用这种偏振相关的光隔离器而享有低成本的优势;在通信线路或者EDFA 中,一般采用在线型光隔离器,因为线路上的光偏振特性非常不稳定,要求器件有较小的偏振相关损耗。 光隔离器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偏振光的马吕斯定律和法拉第(Farady)磁光效应,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如下图所示,由一个磁环、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两个偏振片组成,两个偏振片的光轴成45°夹角。正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1 的透光轴方向,经过法拉第旋光片时逆时针旋转45°至偏振片2 的透光轴方向,顺利透射;反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2 的透光轴方向,经法拉第旋光片时仍逆时针旋转45°至与偏振片 1 的透光轴垂直,被隔离而无透射光。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相对简单,装配时偏振片和旋光片均倾斜一定角度(比如4°)以减少表面反射光,搭建测试架构时注意测试的可重复性,其他不赘述。下面详细介绍在线式光隔离器的发展情况。 最早的在线式光隔离器是用Displacer晶体与法拉第旋光片组合制作的,因体积大和成本高而被Wedge型光隔离器取代;在线式光隔离器因采用双折射晶体而引入PMD,因此相应出现PMD 补偿型Wedge 隔离器;某些应用场合对隔离度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出现双级光隔离器,在更宽的带宽获得更高隔离度。 下面依次介绍这些在线式光隔离器的结构和原理。 1)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 Displacer型光隔离器结构和光路如下图所示,由两个准直器、两个Displacer晶体,一个半波片、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一个磁环(图中未画出)组成。正向光从准直器1入射在Displacer1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光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90 ,发生o光与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2合成一束耦合进入准直器2;反向光从准直器2 入射在Displacer2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法拉第旋光片和半波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0 ,未发生o光和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1 后两束光均偏离准直器 1 而被隔离。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的缺点是,为了满足隔离度要求,反向光路中的两束光需偏移较大距离,可参考图2(a),而双折射特性较好的钒酸钇Displacer 晶体,其长度与偏移量

信号隔离

信号隔离(变换)器的主要应用 1. 隔离输入/输出信号(对应型号为:SC-VA1,一进一出) 这是信号隔离器最主要的功能。信号隔离器一方面能解决接地环路和设备互联时产生的地线参考点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去除线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无限射频和电磁干扰问题。 在上图中,两台现场设备(1#和2#仪表)向PLC/DCS传送模拟信号,同时PLC/DCS向另外两台现场设备(3#和4#仪表)发出模拟信号进行显示和控制。在这套系统中,理想的状态是:位于现场的1#、2#设备与位于主控室的PLC/DCS的参考“地”电位完全相等,而且传输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保证PLC/DCS接收正确。但现实情况是这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举例来说,假设1#和2#设备输入的信号为0-10V DC的模拟信号。我们在现场测量两者的信号也完全正确。1#设备的“地”与PLC/DCS的“地”相等,而2#设备比它们的“地”电位高0.1V,这样PLC/DCS接收到的1#设备的信号为0-10V,而接收到的2#设备的信号为0.1-10.1V,显然误差产生了。特别是在多级互连的串联设备中,这种误差会变得非常大!如果我们简单地把1#,2#设备的“地”线在PLC/DCS处汇合连接,那么这0.1V 的电压会施加在PLC/DCS的“地”线上,有可能损坏PLC/DCS的局部“的”线。同样,在输出端的3#,4#设备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由此引起的问题在现场调试中屡见不鲜。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加上。从信号隔离器的原理图可以看出,它信号隔离器具有使输入/输出信号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的特点。换句话讲,现场输入设备与主控接收设备间不存在共“地”,那么输入信号不管是0-10V,或是带有哪怕+10V干扰的10V-20V的信号,经过隔离器后均变为0-10V的标准信号。例如某大型水泥厂新建窑炉的生产线调试中,当现场炉温信号接入国外某著名品牌DCS系统的8通道模拟量输入卡键后,温度数据乱跳,根本无法控制,但在现场进行单点测试时又很稳定也很准确。又如某电厂化水处理工程中,当现场各种不同类型的压力变送器信号接入PLC后,数据跳动厉害,而且误差非常大,但同样在现场进行单点测试时很稳定也很准确,可是只要向PLC接入两点以上的信号后,信号就发生跳变。这两种情况在加了信号隔离器后,一切正常! 2. 信号隔离分配(对应型号为SC-VA2,一进两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将一个变送器信号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的情况,若采用串联环路,则环路中任一处开路都会造成整个环路上的仪表无信号,同时负载电阻之和很容易超过变送器的负载能力,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环路中串接一个电阻,再将负载并联在电阻上以取得电压信号,如串接一个250Ω电阻将4-20mA电流信号转换成1-5V电压信号。如下图:

热电阻与热电偶的区别

热电阻与热电偶 1. 外形: 热电阻接三根线,热电偶接两根线 2. 材料 热电阻可以用普通的线,热电偶一定要用补偿线。 热电阻使用贵金属制造,价格稍高一点,一般来说相差不大 3. 测温时间 热电阻检测温度似乎更快一些。 4. 测温原理 热电阻是通过电阻大小的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热电偶是通过电势的变化来反映温度变化 (热电阻是基于随温度的升高电阻而增大的原理工作的,而热电偶是基于随温度的升高输出电势而增大的原理工作的。) 热电阻是根据导体(测温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而工作的。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制作出来的,其中一头两种金属焊接在一起,作为测温端(热端),另一头两根线(冷端)接入仪表。当冷端与热端有温度差时,热电偶回路中就会有电势产生,根据该电势差查该种型号热电偶的分度表,就能知道热端的温度。 5. 精度 热电阻精度高一点,热电偶的测温范围一般比热电阻宽。 6. 信号类型 一个是变化的毫伏电压,一个是变化的电阻.。) 7. 处理这两种信号的温控仪(智能型除外 热电阻是利用电阻的温度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偶是一种把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的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性能稳定,特别是铂电阻,性能很稳定,常用作标准测温器件.在-259.34至630.74度之间,可以用铂电阻温度计作为温度测量的基准.热电偶是由两种自由电子浓度不同的金属(合金)组成,其端点焊接在一起.热电偶的特点是测量温度的范围宽,但灵敏度不高,且产生的热电势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弱. 8. 输入功能:

输入信号为小电压,常为毫伏电压(热电偶),毫伏电压范围为:–100mV ~+100mV,主要用于热电偶信号的测量。 TCB铂铑30 铂铑60: 0℃~1820℃对映0~14mV TCT铜-铜镍: -270℃~400℃对映-6.3~21mV TCEEA镍铬-铜镍: -270℃~1000℃对映-10~77mV TCJ铁-铜镍: -210℃~1200℃对映-8.1~69.536mV TCKEU镍铬-镍硅: -270℃~1372℃对映-6.5~55mV TCN镍铬硅-镍硅: -270℃~1300℃对映-4.4~48mV TCR铂铑13-铂热电偶: 0℃~1700℃对映0~21mV TCS铂铑10: -50℃~1770℃对映-0.3~19mV 输入信号为电阻(热电阻)信号,可用于热电阻或应变片电阻信号的测量,测量范围为1~500Ω,接线方式为三线制接线。 RTDPt100 18.49~391Ω对映-200~850度 RTDPt10 1.849~39.1Ω对映-200~850度 RTD Cu100 78~166Ω对映-50~150度 RTD Cu10 7.8~16.6Ω对映-50~150度 RTD Cu50 39~82Ω对映-50~150度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

信号隔离器的作用 (1)地环流干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他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毫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传输相互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每个仪器、设备本身的性能原因如抗电磁干扰影响,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仪器设备根据要求和目的都需要接地,例如为了安全,机壳需要接大地;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系统需要有公共参考点;为了抑制干扰加屏蔽罩,屏蔽罩也需要接地,但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的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也就是各设备的共地点不同)因而形成“地环流”、“接地环流”问题是在系统处理信号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自然干扰 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输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宇宙噪音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太阳噪音则随着太阳活动情况的剧烈变化。自然界噪声主要会对通讯产生干扰,而雷电能量尖蜂脉冲可以对很多设备造成损坏,应该加以避免或降低损坏程度,减少损失。 (2)人为干扰 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dv/dt 或di/dt.dv/dt 或di/dt 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功能,例如,无限通信、雷达或其他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 或di/dt 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还有工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常有一些大型的设备(电机、变频器)频繁开关,他们也会造成一些容性、感性的干扰,也将影响仪器仪表正常显示或采集。凡是有电压电流突变的场合,肯定会有电磁干扰存在。数字脉冲电路就是一种典型的干扰源,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2.解决各种干扰的方法 首先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要素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都不会存在。因此要从这三要素入手。找出最方便的解决方法,一般干扰源和敏感源是没办法解决的,通常是从耦合路径想办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加屏蔽、加滤波等手段。而处理环流最常见也最为麻烦,现在以此为探讨话题。 (1)第一种方法;所有现场设备不接地,使所有过程环路只有一个接地点,不能形成回路,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某些设备要求必须接地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或人身安全,某些设备可能因为长期遭到腐蚀和磨损后或气候影响而形成新的接地点。 (2)第二种方法:使两接地点的电势相同,但由于接地的电阻受地质条件及气候变化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在其实在实际中也无法完全能做到。 (3)第三种方法:在各个过程环节中使用信号隔离器,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地环路的问题。 3.采用信号隔离器的优越性 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器办法可以用DCS 或PLC 等隔离卡件或者现场带的隔离的变送器(部分设备可以做到),也可以用信号隔离器来实现。比较起来,用信号隔离器有以下优点: ·绝大部分情况,采用信号隔离器+非隔离卡件比采用隔离卡件便宜 ·信号隔离器比隔离卡件在隔离能力、抗电磁干扰等方面性能更加优越 ·信号隔离器应用灵活,而且它还有信号转换和信号分配及接口转换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信号隔离器通常有单通道、双通道、通道间相互完全独立、构成系统的配置、日常维护更加方便。 1.隔离作用: w w w . c a 18 .n e 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