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表 1. 生产技术指标

表 2. 猪舍参考温度

表 3. 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 4. 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 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 6. 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 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 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 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

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 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2 loots i i 討hlw S£ m 叭 Lp1c((2 5? Mtil)

表11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限制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该数据反映的是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从生产损失的角度来讲,这些时间是非常浪费的。不同规模的母猪群其经济损失的概念如下所示:

?螟设農KM4?天匚天妊曲灭HI灵町天■対奎靛种

J300 jt.年啤It会豪僦3E功的靳U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1)、种猪投料表

2)、不同阶段母猪投料示意图

不同阶段母猪投料

说明:

A. 初产母猪日粮在满足妊娠和维持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部分生长需要,因 此在妊娠前期控料阶段,应在经产母猪投料标准的基础上增加 10-15%饲料。

B. 妊娠母猪的投料关键要做到“因猪而饲”, 视母猪的膘情和怀孕阶段来确 定投料量。

C. 哺乳母猪加料阶段,对于哺乳数少于8头的母猪,可以适当减少饲喂量至 5kg 左右。 3)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投料程序 冬春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8 0

6 0 5.0 4 0

2,0

1.0 0.0

1

15

2?

43

5?

71

85 的 H3

U1

配种后时阎(*>

注:白天两次开料都必须对食槽进行全面清理,将剩余未污染且未变质的饲料投给食欲好的母猪吃,另两次开料前则必须将污染或变质的饲料清理掉。

夏秋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注,上年下午的腐次开科48必对債??进疔全If洽理*格刻余未污維直未变歳的词料投绘食絃好的母祐屹,开完料半+小时佶’M氯余闻料分散璃给食歆好的毎瘪吃?保证空槽,以保持饲科的剜I开料前对污垫或变融的词料道行遺瑾「

4)仔猪投料

3?JI i# 删育舟耐MMI 2# AX砂鬟3#

? 1# *** * 2# 」3#

(HR日龄《天)

注:

a.3-7日龄一定要开始教槽,越早教槽,越早成功,就越有助于提高断奶重。

b.产房仔猪投料要做到少投多次,随时保持食槽清洁,饲料新鲜。

c.断奶后拉稀较多可以考虑在开始1-2天适当控料,防止仔猪采食过度。

d.保育舍的两次换料要逐渐过渡,以防止换料应激和拉稀。

5)生长育肥猪投料

注:保中话阶段自由采食壘一般是其体堇的?卜典左石帛

表15猪只体温参数

表16附参考免疫程序(参考)

注■卄哀示au*奄苗星否昨視各场实际笊耀起r.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知识讲解

养猪专业术语解释 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兴起的。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生猪生产的组织模式。工厂生产的特点是: 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 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 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 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 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所以说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具体体现。 103.规模化养猪:按集约化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设施,采用高产高效益的猪种和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

养猪教材 (2)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衡量母猪价值和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能否实现预定出栏,而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猪健康,它是稳定猪群的核心。如何提高母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异常淘汰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现将能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常见原因及防控措施作以介绍,以供养猪同行参考。 一、母猪异常淘汰的原因 1、疾病因素 主要有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消化障碍及死亡等。它们可导致母猪乏情、返情、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久不发情及屡配不孕等,还可使母猪带毒,造成持续性感染,仔猪出现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 1)繁殖障碍性疾病 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首要因素。传染性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圆环病毒病、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等,均可导致母猪出现子宫内膜炎,胎衣水肿、出血、变薄等。 2)肢蹄病 肢蹄病是引起母猪异常淘汰的第二大因素。引起母猪肢蹄病的原因较多,有传染性因素,如口蹄疫、链球菌病、猪丹毒等;非传染性因素,如限位栏饲养,导致其运动不足;缺乏生物素,冬季气温低、蹄部皮肤皮脂腺分泌减少而出现蹄裂、蹄部变形;风湿、瘫痪、后驱麻痹等;此外,还与母猪品种、年龄、感染、圈舍环境等有关。 3)死亡 如胃溃疡、增生性肠炎、肠扭转、霉菌毒素、魏氏梭菌病、难产、产后感染、药物引产等均可导致母猪出现猝死或死亡,使得母猪被迫淘汰。

4)消化障碍 如母猪产前、产后厌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胃溃疡等,虽经过治疗可以缓解,但治疗不彻底或易反复,最终丧失种用价值而被淘汰。 5)其他 如低温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难产、久治不愈、产后感染、母猪母性差、配种后大量流脓、后代有异常(疝气)、产仔数少等,也是因病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的重要因素。 2、饲养因素 如饲料有霉变,霉菌毒素超标,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影响最大;饲料营养元素不达标,营养成分含量不全面、不平衡;断奶时间较迟、饲喂不合理等,导致膘情较差,断奶后久不发情,屡配不孕等。 3、管理因素 如饲养方式、饲养密度、饲喂制度和消毒制度不合理;光照不足,有研究表明在干奶期母猪和泌乳期母猪与长光照(250 Lx,每天16 h 光照,8 h 黑暗)的情况相比,短光照(250 Lx,每天8 h 光照,16 h 黑暗) 情况下母猪体内皮质醇的水平更高,皮质醇可衡量应激水平;运动不足等,从而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异常而被淘汰。 4、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内环境及外界环境。如频繁免疫、转群、换料、打针及滥用药物(药源性疾病)等,致使母猪产生较大应激,表现焦躁、磨牙、啃咬栅栏等;此外,限位栏饲养,猪的福利不能保证,配种不及时,产仔数少,易诱发胃溃疡、肢蹄病、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猪得不到及时照顾,严重时急性死亡,从而造成母猪被无辜淘汰;当外界环境因素,如舍内空气质量差,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数量较多且复杂,从而导致母猪抵抗力下降,繁殖障碍性疾病频发。

猪术语

养猪的基本术语 boar(公猪):指所有的雄性猪只,无论阉割与否。 gilt(后备母猪):从出生到产出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sow(经产母猪):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猪直到屠宰前死亡的数目。breeding/service(配种):公母猪交配的过程,现也包括人工授精。 weaning to breeding interval(断奶到配种间隔):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 repeat(返情):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conceive(怀孕):母猪孕育胎儿的状态。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表1.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养猪繁育体系及评价指标

养猪行业术语 一、繁育体系 1.四级繁育体系 四级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由原种场(核心群)、扩繁场(繁殖群)和商品场(生产群)以及终端商品猪饲养场组成,整个繁育体系的重点是原种场(核心群)。 原种场(核心群)原种场处于种猪繁育体系的金字塔塔尖,主要任务是做好品种规划和育种方案,根据育种方案进行纯种选育,开展种猪性能测定,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原种场优秀后代可以更新核心群种猪或者为扩繁群提供后备公母猪等。

扩繁场(繁殖群)扩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原种场和商品场的纽带。扩繁场的主要任务是扩繁纯种母猪和生产杂种公母猪。扩繁场生产的杂种公母猪的目标方向各不相同:公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以及饲料转化率高等;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繁殖性能好、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等。繁殖群更新的后备猪必须来自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猪只。 商品场(生产群)商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底层,主要功能是按照杂交计划的要求,组织好父母代的杂交,生产杂优猪。商品场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向测定站提供优秀的商品猪进行测定,以检验育种计划、育种目标等的实现情况;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使用核心群和扩繁场提供的终端父本,或者种公猪站优秀公猪的精液。 终端商品猪饲养场终端商品猪饲养场仅仅饲养商品猪,它是整个繁育体系的最终结果和产品,最终要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考核,也是整个种猪繁育体系最终价值的体现。 2.种猪体系 原种猪分为美系、加拿大系、瑞典系、丹麦系等,品种以杜洛克猪、大约克(大白猪)、长白猪三配套最为常见。同时,也有少量其他品种进口,如汉普夏等。大多数原种猪到中国后,肢蹄病、呼吸道病多发;注意惊吓,原种猪多数胆小,容易发生应激。

科学养猪基本介绍

科学养猪技术一些基本介绍 一、我国养猪业水平与国际水平比较 据fao(国际粮农组织)2004年信息,中国养猪业与国际水平比较情况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5.6%,而猪肉总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4.2%,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肉占肉类的比例为67%,是一个在肉类中以食猪肉为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养猪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差距更大,这从猪的出栏率可以看出:我国猪的出栏率在2004年为100.9%,而发达国家为150.9%,美国为177.9%,从出栏率这个最能反应一个国家养猪业水平的数据来看,我国约占发达国家的67%,占美国的56.7%,这说明我国的养猪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养猪业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时代,目前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的科技水平,换句话说,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有志献身于养猪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战斗在养猪生产第一线的同仁们应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二、规模养猪生产的工艺参数简述 目前,我国养猪生产已经走出落后的传统养猪方式,开创了现代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的新局面。猪场管理者必须了解养猪生产的工艺技术参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生产的科技水平。规模养猪生产的工

艺参数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据品种的不同,生长发育参数略有差异。 1、种公猪:10月龄的初配体重为130-150公斤,每头种公猪负担25-30头母猪。种公猪年更新率为30%,每3头成年公猪选留一头后备公猪。 2、种母猪: (1)妊娠期平均114 天 (2)哺乳期 4、5、6周(28、35、42天) (3)空怀期 14天(7-21天),发情周期21天,母猪断奶后5- 10天发情配种,一情期受胎率为85-90%。 (4)成年母猪年淘汰率为25%,后备母猪应为成年母猪数的25-30%。(5)父母代母猪每窝活产仔猪10头。哺乳期存活率为90%,即每窝存活仔猪9头。育成猪存活率为95% ,育肥猪淘汰率为2% 。(6)母猪年产仔窝数: u=365天/年÷(114+p+h+21×b+21×e) 其中: p=哺乳期(以35天为例) h=母猪断奶到第一次发情的平均天数为14天 b=一情期配种空怀率15% e=发情期长短误差10% 根据上述参数计划年产仔窝数: u=365÷(114+35+14+21×0.15+21×0.1)=2.17窝 u=365÷(114+28+14+21×0.15+21×0.1)=2.26窝 一个生产周期为162-168天,平均为165天,头母年均产仔2.2窝。(注)以上指标按较高生产水平测算。

养猪术语中英文对照及解释

养猪文献常用中英文对照 boar(公猪):指所有的雄性猪只,无论阉割与否。 gilt(后备母猪):从出生到产出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sow(经产母猪):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 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 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 1、繁殖性状指标 (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 5头; (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 (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 (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 (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 (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 (7)、母猪年产窝数:2.2窝 (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 (9)、一次情期受胎率 85.0% (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 (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 (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 3、胴体性状指标

养猪术语中英文

养猪术语中英文 boar(公猪):指所有的雄性猪只,无论阉割与否。 gilt(后备母猪):从出生到产出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sow(经产母猪):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 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 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猪直到屠宰前死亡的数目。 breeding/service(配种):公母猪交配的过程,现也包括人工授精。 weaning to breeding interval(断奶到配种间隔):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 repeat(返情):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 conceive(怀孕):母猪孕育胎儿的状态。 farrowing rate(分娩率):真正分娩的母猪数目与配种母猪数目的比值。 culling(淘汰):将某些猪只从农场(猪场)里剔除出去的过程。 body condition score(体况记分):估测猪只身体肥瘦(尤其是母猪)的一种5分制方法,即1——5分。 feed conversion ration,FCR(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克)和消耗饲料(克)的比值。 growth rate(生长速度):猪只每天体重增加的克数。

DB21T 1756-2009 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DB21T 1756-2009 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辽宁省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包括驱虫药物选择,驱治程序和方法,粪便、尸体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监测评判。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所有种猪存栏量在100头以上,商品猪存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兽药治理条例 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兽药质量标准(第一册) 兽药质量标准(第二册) NY472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由动物性寄生物(统称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3.2 蠕虫病 helminthosis 由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3.3 优势虫种superiority parasite

在一定地区,某一种动物所感染的寄生虫虫种当中,感染分布广、且危害严峻的要紧寄生虫虫种。 3.4 驱虫 repelling-parasite 应用药物驱除、杀灭宿主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过程。 3.5 药淋insecticides spraying 利用喷淋装置,将配置的驱(杀)虫药液淋浴动物体表,达到治疗或预防外寄生虫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3.6 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法systemic helminthology dissect inspection 是将畜禽剖杀后,对其体内各组织和脏器进行全面检查,收集体内全部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进行鉴定和计数。 3.7 皮屑溶解法 scurf dissolution method 将病料浸入5%-10% NaOH或KOH溶液中,用自然溶解或加热溶解的方法使皮屑溶解,并使虫体沉淀的方法。 3.8 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 也叫排除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刻。 3.9 监测surveillance 对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有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刻的观看与检测。 3.10 环境杀虫surroundings disinsection 对畜禽圈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等采纳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消灭或减少疫病媒介昆虫或动物体外寄生虫。 4 重点防控的寄生虫病 按照辽宁省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结果,确定以下优势虫种为重点防控对象。 4.1 猪蠕虫病,包括绦虫蚴病、线虫病、大棘头虫病。 4.2 猪螨虫病。 5 防治原则 按照我省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流行区系及流行病学规律,对确定的重点寄生虫病实施集中定期驱治的防治原则。 6 驱虫药物的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制度管理条例

规模化养猪场制度管理条例 --------------------------------------------------------------------------------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高效生产和优质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设施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以及商品猪的优质、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824.1—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GB/T 17824.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 GB/T 17824.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T 17823—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1/T 252—2000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标准 3 定义和术语 3.1 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集约化、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2 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全年分娩窝数 3.2.1 猪场分娩指数=────────── 全年月平均母猪数 保育期末(63日龄)幼猪成活数 3.2.2 仔猪保育率(%)=─────────────────×100 断奶时仔猪数 育肥猪出栏数 3.2.3 育肥率(%)=──────────×100 保育期幼猪数 3.3 无害化处理 将病死猪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屠体或其病变组织、器官等,经过处理,达到对人、畜无害的要求。 3.4 隔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一、二、三类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不同规定,分别采取扑杀、隔离、防治、净化等措施。 3.5 免疫程序

养猪生产技术试题

养猪生产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窝产仔数与断奶窝重前者指母猪每胎生产的产仔总数,包括产活仔数、死产、死胎与木乃伊数。后者指仔猪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包括寄养仔猪在内。 2、相食症指猪相互咬食的现象,是肉猪生产中(特别幼猪阶段)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恶癖。 3、繁育体系是指以育种场为核心,繁殖场为中介和商品场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繁育体系。该体系能按照统一育种计划把核心群的育种改良成果迅速传递到商品场,与商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运营体系,称为完整的繁育体系。 4、直线肥育法是根据肉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营养需要的特点,肥育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肥育方式。 5、现代化养猪是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养猪的统称。内涵包括养猪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大化、生产操作机械化、经营管理企业化及产品规格化。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因经济用途不同,猪可分为(脂肪型)、(肉用型)、(肉脂兼用)三种类型。我国的东北 民猪和哈白猪属于(兼用)型品种猪,而外引的长白猪与杜洛克则为(肉用)型品种猪。 2、母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为(2--5)天;适时配种时间应为发情后的(20—36)小时,但因猪的品种类型及年龄不同而应有所差异。一般的配种原则是,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 3、科学养猪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阶段的猪,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采用不 同的日粮及饲养方式。按照这一要求,生产上对初次配种的妊娠母猪通常应采用(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对产后体况较为瘦弱的泌乳期母猪则宜采用(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4、在肉猪生产中,如果有良好的饲料与环境条件,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获得高的 日增重,而不过分强调瘦肉率,这种情况下最佳的肥育方式应为(直线肥育法)。 5、在养猪生产中,种公猪的用途是(为母猪配种)。为保证配种质量,在合理饲养基础上, 应特别强调(合理利用)。其配种次数,初次参加配种的青年公猪应为每天(1)次,一周最多不能超过(7)次;成年公猪每天配种最多不能超过(2)次,每周最好给(1—2)天的休息时间,不参加配种。 三、比较区别(共20分,每小题5分) 1、单次配种与重复配种(5分) 二者皆为配种方式。前者指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配种一次(1分),优点是节约公猪,但使用不当受胎率低(1.5分)。后者是在一个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两次(1分),优点是配种受胎率较高,但公猪利用强度加大,繁殖成本升高(1.5分)。 2、寄养与并窝(5分) 在仔猪培育过程中,把出生后缺奶或无奶的孤儿猪及超生多余的仔猪过寄给另一头或几头母猪带养称为寄养(1分),目的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1.5分);而并窝则是把两窝或两窝以上同胞少的仔猪合并起来,交给一头产奶多、母性强的母猪哺育,其它母猪催情配种(1分),目的是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1.5分)。 3、出栏率与商品率(5分) 前者指年内出栏肉猪头数占上年末或本年初存栏猪头数的百分比(1分),是反映母猪年生产力、肉猪产肉力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1.5分);后者是指年内出售的肉猪头数占年内出栏肉猪头数的百分比(1分),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养猪场的发展水平(1.5分)。 4、常规断奶与早期断奶(5分) 前者指过去养猪生产上通常采用的仔猪双月(60天)断奶;当仔猪哺乳天数少于60天时,一般都可称为早期断奶(2分)。早期断奶的具体时间,在国外通常为2—3周龄(1.5分),而国内则多在3---5周龄断奶(1.5分)。四、简答题(共10分) 1、仔猪的生理特点(4分)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调解能力差,行动不灵活、反应不灵敏(1分)1缺乏自动免疫能力,易患病;(1分)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1分)生长发育速度快,物质代谢旺盛。(1分) 2、种公猪淘汰的基本原则(6分)答:主要本着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生殖器官疾患,几治

猪场理论知识养猪饲养技术畜牧兽医考试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43-86

43、种公猪配种后应立即饲喂精料。( ) 44、育种基地的繁育体系包括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 ) 45、通常仔猪去势,免疫注射,断奶同时进行以减少应激次数。( ) 46、产后母猪应立即饲喂大量饼类饲料,以催乳。( ) 47、后备猪一般采用高能量,自由采食方式饲养。( ) 48、母猪分娩的主要征状是食欲下降、衔草做窝、频频排泄。( ) 49、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疾病。() 50、仔猪去势越早越好。( ) 51、在猪的选种中,胴体越长,瘦肉率越高越好,背膘越薄越好。( ) 52、瘦肉率越高猪种越易出现 PSE 猪肉。( ) 53、胎儿在妊娠前期,绝增重最大。( ) 54、用一头公猪在母猪一个情期内配种 4 次的比配 3次的产仔多。( ) 55、后备猪一般采用高能量,自由采食方式饲养。( ) 56、产后母猪应立即饲喂大量饼类饲料,以催乳。( ) 57、母猪分娩前 3 周要进产房。 ( ) 58、一般来讲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 59、一般来讲,断奶时间越早,母猪年产仔窝数和年产仔数越高。( ) 60、通常仔猪去势,免疫注射,断奶同时进行可以减少应激次数。( ) 61.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62.脂肪型猪能够产生大量的脂肪,胴体瘦肉率在 45%以下。 () 63.选择杂交母本时应注意选择在本地区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力高的品种。 () 64.小母猪发情后应该早配种,因其发情持续期短。 () 66.生产节律:指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 67. 生产节律一般采用 1天, 2天, 3天, 4天, 7天或10天,可根据猪场规模而定。() 68.年产1 万~3 万头商品肥育猪的企业多实行 7天制。 () 69. 六段饲养工艺流程是配种期→妊娠期→泌乳期→保育期→生长期→肥育期。 () 70.养猪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根据经济,气候等因素控制的。 () 71.猪的重要经济意义就是为医学提供实验动物。 () 72.猪的视觉和嗅觉灵敏,听觉不发达。 () 73.体躯呈流线型的猪品种是皮特兰。 () 74.汉普夏有两头乌的特征。 () 75.三江白猪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瘦肉型品种。 () 76.正常情况下母猪往往在断奶后的 15 天再次发情。 () 77.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途径是脐带。 () 78.某头母猪 3 月6 日配种,它的预产期是 6月 26 日。 () 79.仔猪出生后 10 左右满足其饮水就可。 () 80.仔猪出生后往往在 7~10 日龄补铁。 () 81.仔猪刚出生后 1 周所居小环境温度要求是 22℃。 () 82.仔猪获猪瘟的超前免疫应在仔猪吃初乳后进行。 () 83. 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途径是吃初乳。 () 84.经产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最好配种一次。 () 85.哺乳母猪的乳头不同泌乳量不同,通常是后三乳头泌乳量最高。 () 86.配种前膘情好的母猪应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饲养方式。 ()

养猪专业用语

养猪专业用语 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 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 下兴起的。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牲猪生产的组织模式。工厂生产的特点是: 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 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 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 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 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所以说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具体体现。 103.规模化养猪:按集约化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设施,采用高产高效益的猪种和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也是由传统养猪向

养猪术语_中英文

养猪术语中英文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广东养猪信息网点击数:639 更新时间:2008-6-16 boar(公猪):指所有的雄性猪只,无论阉割与否。 gilt(后备母猪):从出生到产出第一胎仔猪前的母猪。 sow(经产母猪):一般指已经产生过仔猪的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 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 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

养猪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养猪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技术部 为提高饲养员积极性,鼓励员工热爱养猪事业,关爱猪只生活、生长,不断学习提高养猪技术水平,通过科学合理改善猪只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猪只生产成绩,达到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以最终产品为目标制定生产指标考核,考虑到生产指标考核中多数指标的核实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办法考核以流转数量考核为主,结合生产记录考核为辅的考核办法,放弃计算指标考核。 育肥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育肥猪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生长育肥猪《饲料饲喂程序》; 6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育肥猪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 (1)每出栏一头合格肥猪获饲养费6 元;

(2)每淘汰出栏一头生长育肥猪按其出栏价值占育肥猪的比例计算饲养费。 附:合格育肥猪判定标准:达到正常出栏体重(90公斤)以上,身体用四肢健全,体表无未痊愈外伤,膘情正常,无僵猪症状,实现正常出栏。 合格种猪判定标准:达到种猪出栏体重50公斤,体型毛色符合品种特征,生殖系统发育良好,身体及四肢健全,膘情正常,系谱清楚,实现正常出栏。 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年度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 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 (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 (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 (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 (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 育肥舍月收入=月出栏头数×饲养费/头+淘汰猪头值/出栏猪头均值×头数×饲养费/头 育肥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保育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一、猪场常用名词 名词定义 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 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 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由此产生的 后代称杂交种(猪)。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 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 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 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 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 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养猪专业词汇

养猪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一、不同阶段的猪专业词汇 boar(公猪) gilt(后备母猪) sow(经产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Yorkshire 大白 Duroc 杜洛克 Hampshire 汉普夏 Landrace 长白 Farrow to wean出生到断奶 Wean to feeder断奶到育肥 Farrow to feeder出生到育肥 Feeder to finish 育肥到育成 Farrow to finish出生到育成 二、养繁殖中常用专业词汇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Introducing control 引种控制 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早期断奶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猪直到屠宰前死亡的数目。breeding/service(配种):公母猪交配的过程,现也包括人工授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