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M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

(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M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注: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一线用药,喹诺酮类不用于儿童,氨基糖甙类作为老年人用药应慎重。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对抗菌素药物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级别的抗菌素药物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以达到合理、有效、安全使用抗菌素药物的目的。 分类管理原则: 1.根据药物的抗菌谱、使用范围、疗效、安全性等因素,将抗菌素药物分为5个等级:特殊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适用于细菌感染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不同的疾病。 2.根据抗菌素药物的分级,制定不同的使用原则,即在使用抗菌素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其药物分级原则,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药物。 3.在用药前需要对使用抗菌素药物的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诊断,根据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 等级标准: 1. 特殊级(Secticide):该类药物多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所感染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使用这类抗菌素药物的医疗机构或临床科室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 2.Ⅰ级(Level 1):具有强广谱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轻度感染,但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师只有在细菌检验鉴定完毕后,而有细菌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3. Ⅱ级(Level 2):具有中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中度感染有治疗价值。 4.Ⅲ级(Level 3):具有较小广谱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较重、较严重的感染,必须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用。 5. Ⅳ级(Level 4):为最新一代的高效、低毒、高安全性的抗菌素,具有狭谱的杀菌作用,适用于细菌定位并经药敏试验确定了菌株后达到较佳的效果。 管理措施: 1. 抗菌素药物的使用管理必须与感染病原体检测相结合,医师需对病人进行充分评估和诊断,根据药物使用原则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 2.对Ⅰ级、Ⅱ级、Ⅲ级抗菌素药物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并尽可能减少使用,避免滥用和乱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针对抗生素使用管理的一项重要 措施。该制度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和管理,确保了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及对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的保障。本文将详细阐述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实施原则、管理流程和目标。 一、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意义 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疗领域的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的特殊性,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如耐药性的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医疗费用的上升等。因此,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意义: 1. 合理用药: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合理规范抗生素的 应用范围和使用方式,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 2. 防止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 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合理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原则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基于临床实 践和科学研究,遵循药理学、微生物学和临床治疗指南等相关知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公正性原则: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公正、公平,

不违反医学伦理和公共利益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制度的规定。 4. 动态性原则:制度应具备动态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抗生素应用和耐药性变化的需要。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抗生素的分类:根据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药物安全性和药效特点,将抗生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抗生素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应用。 2. 抗生素的处方管理:医务人员在处方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抗生素的分类,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处方,并注明使用剂量、疗程等相关信息。 3. 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管理:药品零售机构和医疗机构应遵守抗生素分类管理制度,合理进行抗生素的销售和配送,并确保售药处方一致。 4. 抗生素的使用监管: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于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进行相应处罚和警示。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指导医务人员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不当使用。 2. 控制耐药性的增加:通过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维护抗生素的疗效。 3. 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规范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医疗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医疗安全。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M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 (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M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则需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0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释义 Ql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 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苗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Q2是否有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细菌耐药性差异也非常显著,因此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目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省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中明确要求,加强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Q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如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情况,根据省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原则上不能低于省级目录标准,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院内抗菌谱定期调整分级目录,调整周期原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 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 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 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 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 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 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 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 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

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 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分类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 美罗培南 钾、苯唑西林、氯 唑西林、氨苄青霉 素、卞星青霉素、 呋布西林、阿莫西 林、美洛西林、奈 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头孢丙烯、头孢曲头孢匹罗、头孢吡 安、头孢羟氨苄、松、头孢克肟、头肟、头孢唑南 头孢西丁、头孢唑孢米诺、头孢他 啉、头孢拉定、头啶、头孢地尼、头 孢克洛、头孢呋孢拉氧、头孢替 辛、头孢匹胺、头唑、头孢美唑、头 孢硫脒孢噻肟、头孢哌 酮、头孢孟多 其他B-内酰胺类 阿莫西林克拉维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酶抑制剂酸钾、阿莫西林舒派拉西林舒巴坦、丁 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 坦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奈替米星、妥布霉 素、阿米卡星、链素、依替米星、大 霉素观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氯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 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 素、吉他霉素、乙 酰吉他霉素、罗红 霉素、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是由医疗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质管、院感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 2、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毒副反应, 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积极开展并规范围术期用药。 3、必须贯彻有样必采的原则,药敏结果未报告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经验用药。用抗菌药前采样(可多次)送培养和药敏,待药敏报告后再调整。 4、遵循分线用药原则,根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控制第二线药物,严格控制第三线药物的使用。 5、普通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讨论意见,由经管医 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6、审批后的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继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7、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具体由质管科负责.质管科每月对使用审批情况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抗菌药物量化考核.

8、坚持量化考核结果与奖罚措施挂钩,对情况特别严重者予以通报处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按照“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结合本院实际,特作以下规定: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搁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感染病原培养结果,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固有耐药性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3、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因此十分重要,须认真对待。在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或严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通用8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篇1 一、分级标准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二)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

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①感染病情严重者; 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 (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当地和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Ⅰ目的 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 Ⅱ范围 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药学部、医务科。 Ⅲ制度 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需要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对我院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的调剂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专家组成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学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5修订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5修订)根据(卫生部84号令〔2012〕)精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标准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

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1。 (二)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具体名单见附件2。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 (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概述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了有效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抗 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制度通过限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管,能够有效地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 产生,从而保障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目的 1. 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依赖。 2. 保护抗菌药物的疗效:通过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选择性压力,保持 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3. 促进医学规范化: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和毒副作用。 4. 减少医疗费用:通过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和种类,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资 源的利用率。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原则 1. 科学合理: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抗菌药物的实际需求,科学确定抗菌药物的 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2. 灵活适用:充分考虑不同疾病和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制,确保患者 能够获得合适的治疗。 3. 监管有力: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管体系,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核和监督,制 定相关评价指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绩效考核。 三、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范围 1.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特殊级、限制级和一般级三类,分别管理。 2. 医疗机构分级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医疗机构分为特级医院、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个级别,分别规定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和 限制条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9〕38号)精神,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过快产生耐药性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参照《广东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试行)》制定。新药引进时药物级别也参照《广东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试行)》执行。 二、分级使用原则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可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选择抗菌药物。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1 三、处方权限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可由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临床医师根据

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获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认定的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和医嘱单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获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方可使用。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5、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填写“抗菌药物权使用申请表”备查。如要继续使用,必须由具备处方权限的医师确认或会诊后处方。 6、门诊患者因病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选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确认并签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四、监督管理 1、医院应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各项制度及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对院、科两级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讲评. 2、医院应将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通报各科室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本制度的执行,对未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科室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3、各临床科室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件)等,以及本院制订的各项相关制度,医院不定期组织考核,考试成绩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评挂钩,不及格者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小细菌耐性,根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二、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管理(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指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指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小,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后,具有高级职称或科室正主任的医师开具。 四、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五、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六、具有执行医师资格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七、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非限制、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八、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及科室正主任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附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 氨苄、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头孢克 洛、头孢呋辛、头 孢哌酮、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国产) 头孢孟多脂、头孢甲肟、 头孢替唑、头孢硫咪、 头孢丙烯、头孢咪唑、 头孢地尼、头孢他啶、 头孢唑肟、头孢曲松(进 口)、头孢泊肟脂、头孢 噻吩、头孢哌酮/他唑巴 坦、头孢氨苄/甲氧苄 啶、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拉定/舒巴坦、头孢 曲松/舒巴坦、头孢唑啉 /舒巴坦、头孢噻肟/舒 巴坦 拉氧头孢、头孢 匹胺、头孢米 诺、头孢西丁、 氟氧头孢、头孢 地嗪、头孢替 安、头孢美唑、 头孢克肟、头孢 吡肟、头孢尼 西、头孢他啶/ 舒巴坦 其它β-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6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 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考核办法 (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 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 (1)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2)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 (3)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 (4)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 (四)对违规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直至停止处方权。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施分级管理和处方权限管理。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须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临床药师会诊同意,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经治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审批表》,经二位以上专家会诊签字后,报分管院长审批、医务处和药学部备案,并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时,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补办审批备案手续。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专家指导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江苏省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遴选制定并发布,并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相关要求由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修订;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避免以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二、医师处方权限及应用管理原则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处方权限作如下规定: (一)住院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药物,主治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的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在向科主任报告后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在病历中详实记载理由,上级医师补充签字。 (二)患者在门、急诊初诊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接诊医师无论其职称高低,处方权限均为“非限制级”药物,急诊当遇有严重感染者,在向急诊科主任(或负责人)报告获准后,处方权限可放宽至“限制使用级”药物,但必须在处方上注明,病历上记载,上级医师加签,药房登记并适时报医务处备案;患者在门诊复诊时,因“非限制使用级”药物疗效不佳,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的处方权限可为“限制使用级”药物,但必须在处方上注明,病历上予以记载理由。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门、急诊一般的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不得超过两种,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门、急诊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一次处方用量不得超过两日量;严禁在门急诊治疗中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三)住院医师在病房值班,在遇有严重感染患者时,处方权限可为“限制使用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