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

医书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型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辩证:湿毒内蕴,血瘀络脉。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血燥型

患者处于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血燥血亏,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血燥方加减,

熟地30克,白芍20克。当归、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

四、风湿热型(关节型)

患者红斑泛发、脱屑、皱褶处有潮湿、糜烂、关节红肿疼痛,体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盛,脉络受阻。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宣痹汤加减。

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五、脓毒型(脓疱型)

在原皮损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脓疮,可融合成为“脓湖”,结脓痂,可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伴发热,心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或呈沟状舌,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毒热炽盛。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黄芩各15克,黄连、黄柏各10克,甘草6克。

中医对于牛皮癣的治疗是讲究辩证医治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牛皮癣类型,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些中药方该如何使用,具体功效是什么?赶紧来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一、肺肾阴虚,血虚化燥型: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生金凉血饮。

组成:金银花60克,白芍18克,麦冬18克,阿胶18克(烊化),沙参18克,甘草24克,僵蚕9克,芥穗9克,防风9克,木瓜9克,威灵仙9克,黄芩9克,丹皮9克,丹参9克,生首乌30克,生地2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治法:滋补肺肾,祛风润燥。

二、湿热之邪,客于皮肤: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土槐饮。

组成:土茯苓30克,生槐花3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可泡水代茶饮。治法:除湿、清热、解毒。

三、湿毒内蕴,血热受风: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银屑病1号

组成: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5次。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散风。

四、热入血分,外发斑疹: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双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蜕12克,黄连6克,荆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

五、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柴葛解肌汤加减

组成: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参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军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治法:辛凉解肌表邪气。

六、风毒内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肌肤失养: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犀蜈汤

组成:犀牛皮10克,苦参10克,防风10克,山豆根10克,蜈蚣3条,全蝎5克,白藓皮15克,炮穿山甲15克,赤芍15克,蚤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浸洗患处。治法:活血搜风,清热解毒。

以上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牛皮癣,其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剂的详细的具体的介绍了,从文中的介绍可见在对牛皮癣的治疗上,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与之对应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得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与《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得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得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与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与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得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与“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 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得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趾)甲损害;④寒战与高热(呈弛张热型)。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与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 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与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与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可以加重银屑病的五种药物

可以加重银屑病的五种药物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关于银屑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精神压力、免疫异常、内分泌障碍、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具皮肤科吴梦平医生介绍,目前发现有些药物也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已发现能够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种类有如下几种:β受体阻滞药 如心得安、心得宁、纳多洛尔等。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类似银屑病的皮疹,并可使银屑病患者对治疗药物产生抵抗,增加治疗银屑病的难度。 抗疟药物 如氯喹、克疟喹、伯氨喹、羟氯喹等。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色素加深,诱发红皮病、掌跖角化病等皮肤病,并可使原有的银屑病加重。 含金属锂的药物 如碳酸锂、醋酸锂、枸橼酸锂等。这些药物主要被用于治疗躁狂症。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许多皮肤的不良反应,如可使皮肤出现溃疡、痒疹,可诱发红皮病、痤疮、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在这些皮肤的不良反应中,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最为多见。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激素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萘普生等。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荨麻疹、光敏性皮炎、红皮病、大疱性皮肤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许多皮肤的不良反应。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说,服用此类药物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对银屑病的治疗产生抵抗。 四环素类抗生素 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此类药物对皮肤有特别的亲和力,长期服用易诱发银屑病。 另外,服用地高辛、胺碘酮、碘化钾、可乐宁、复方氨基酸等药物,偶尔也会引起银屑病复发或使其病情加重。 总之,能够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有许多种。所以,银屑病患者在平时用药时应慎重选择,尽可能避免使用上述药物。

心理护理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心理护理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19T14:23:21.4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3期作者:康每 [导读] 与仅应用常规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更加认可,进而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且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与仅应用常规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更加认可,进而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红皮病型银屑病;效果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产生自卑、焦虑、不安等情绪,影响到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有可行性,为分析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先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3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3±3.27)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5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3.15)岁。将两组患者的上述年龄与性别数据纳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次研究存在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适当心理安慰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①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且合适的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②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态度要亲切且和蔼,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同时积极的解答患者的疑问与问题。③指导患者养成读书、听歌等习惯,进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1]。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满意度进行评价:①不良情绪: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越严重[2]。②满意度:以总分为100分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数超过9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分数在80-89分之间判定为满意,分数小于80分判定为不满意。满意度以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相加之和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算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计数资料),并采用率(%)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算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方面的数据(计数资料),并采用(?x±s)来表示。P<0.05表示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更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 2.2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现实:对照组(n=38)非常满意13例(34.21%),满意17例(44.74%),不满意8例(21.05%),整体满意30例(78.95%);非常满意33例(60.53%),满意13例(34.21%),不满意2例(5.26%),整体满意36例(94.7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且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 3.结论 红皮型银屑病的发作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同时该疾病又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仅采用常规护理是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根据对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的了解,采取合适且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进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因不良情绪造成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3]。根据本次研究的结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6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ICD10:L40.801)。 1.多见于成人。 2.慢性病程。可急性发作,常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3.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皮损常消失。典型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和脱屑。急性期:皮肤色泽鲜红,肿胀、渗液明显;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渗液、肿胀减轻,皮肤浸润肥厚,反复多次脱屑,鳞屑细小如糠秕状或小叶片状,手掌、足跖部可呈现手套、袜套样脱屑;恢复期:脱屑减少,皮疹颜色转暗,伴色素沉着。红皮病控制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疹。 4.粘膜(如口腔、外阴部、尿道口或肛门周围)可见红肿、糜烂和溃疡。 5.常侵犯毛发、指甲,可出现不同程度毛发脱落、指甲(趾甲)增厚浑浊,甲板有小凹坑、纵嵴和横沟。 6.常见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腹股沟、腋窝淋巴结最易受累)、肝脾肿大、肾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7.白细胞总数常增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γ球蛋白相对增加;尚可出现血红蛋白减低,血沉增快,血尿、蛋白尿等。 8.组织病理:除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外,其变化与慢性皮炎相似。呈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不形成水疱。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 1.火毒炽盛证:周身弥漫性皮肤潮红、浸润、水肿,大量脱屑,皮损处灼热瘙痒。常伴高热、寒战、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绛,苔黄或黄厚,脉滑数。 2.湿毒蕴肤证:周身皮肤潮红,水肿明显,可伴糜烂渗液,皮损痒痛兼作。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剖析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0307 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但特异性更高 新西兰Taylor等报告,由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风湿病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目前临床应用的7种银屑病关节炎(Ps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制定出新的PsA分类标准——CASPAR(Classification Critetia for Psoriatic Arthritis)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较好的敏感性,采用该标准对明确患者疾病分类,采取合理而积极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Arthritis Rheum 2006,54: 2665] 该前瞻性研究纳入13个国家30个风湿病诊所同一时期的门诊患者,其中病例组为588例PsA患者,对照组患者共536例,包括3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未分化关节炎患者、1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他患者28例。 对纳入者按7个PsA分类标准分别进行分类,计算并比较各分类方法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显示,7个分类标准中,Fournie分类标准诊断P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低,Vasey标准与Espinoza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Bennett标准和ESSG标准的诊断敏感性、McGonagle 标准诊断特异性相对较差(P<0.00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发现,与PsA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现发银屑病、银屑病家族史、既往史、现发的指趾炎、指趾炎既往史,类风湿因子阴性及影像学关节周围新骨形成等。 与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相比,伴发的银屑病表现对Ps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对以上PsA独立预测指标进行CART和logistic分析,最终建立CASPAR分类标准(表1)。CASPAR分类标准诊断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0.912对0.972),但有更好的特异性(0.987对0.960)。 由于该研究纳入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并未解决PsA早期分类诊断的难题。因此,下一步应收集并分析整个人群或就诊于皮肤科的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归纳补充PsA患者炎性关节疾病特征。 ■ 点评 银屑病关节炎作为一种风湿病领域较为常见的疾病,已被风湿病学家广泛认识。但由于目前该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从而给临床和基础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寻找该病特异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制定简单易行而又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苏茵) 表1 CASPAR分类标准* 1. 现发银屑病、银屑病既往史或家族史的证据 现发银屑病指就诊时由风湿病医师或皮肤病医师诊断具有银屑病性皮肤或头皮病变+; 银屑病既往史指由患者本人、家庭医师、皮肤病医师、风湿病医师或其他可信任的健康中心证实患者曾患有银屑病; 家族史指患者陈述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曾患银屑病。 2. 就诊时可见典型的银屑病指甲改变,包括甲剥离、顶针样改变、过度角化等表现。 3. 类风湿因子可用除凝胶法外的其他方法检测,但最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比浊法,按当地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范围,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阴性。 4. 具有整个指趾肿胀的指趾炎表现,或由风湿病医师记录的指趾炎病史。 5. 影像学显示为关节周围新骨形成,手足平片可见关节周围异常骨化(而非骨赘形成)。

银屑病

银屑病 【别名】 牛皮癣 【概述】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炎,病程很长,有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有关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 1.遗传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本病患者的某些HLA抗原(如HL-B13、HLA-B17、HLA-A1)出现率显著增高。 2.感染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的关系虽然有一定根据,但尚未能最后证实。从临床现象观察,有些病例的发病似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是细菌毒素诱发的变态反应。 3.代谢代谢障碍主要包括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酶的改变,以及环磷腺苷的缺乏和环磷鸟苷等的增加。 4.免疫异常现代免疫学技术检测发现本病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但对其意义尚难以作充分的解释。5.其他关于本病与内分泌异常和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也有不少临床根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病理】 1.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皮损的组织像为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皮突大体一致地向下延长,末端增宽如球棒状;表皮下部角朊细胞核有丝分裂象较多。真皮乳头变窄,向上延伸,其顶部的表皮变薄;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纡曲、扩张;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2.寻常型的点滴状银屑病皮损组织像为在颗粒层完整区的上方,以及在脓疱性鳞屑痂之间的角层均角化完全;颗粒层基本正常;棘层轻度增厚。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表皮上部(Kogoj海绵状脓疱)、角层下(角层下脓疱)和角化不全细胞的团块中(Munro小脓肿)。真皮轻度水肿,乳头部毛细血管扩张,轻度纡曲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脓疱型银屑病组织像与寻常型基本相同,但表皮棘细胞间水肿较明显,表皮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腔内为中性粒细胞。 4.红皮病型银屑病除具备银屑病的特点外,还出现慢性皮炎的改变。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寻常型银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稍有浸润增厚。红斑面上覆盖银白色层积性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其基面常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自觉瘙痒。 2.点滴状银屑病皮损为粟粒大至豆大的丘疹,顶部有鳞屑,往往广泛分布。 3.脓疱型银屑病分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又包括V on Zumbusch脓疱型银屑病、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和疱疹样脓疱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口腔黏膜可同时受累。急性发病或突然加重时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在缓解期往往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包括“伴有脓疱的银屑病”、局限性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环状脓疱性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 4.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5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同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的关节损害,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以末端指(趾)节间关节病变最具特征性。血液类风湿因子阴性。 鉴别诊断 须与银屑病鉴别的疾病包括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副银屑病、慢性湿疹、头癣、盘状红斑狼疮、汗疱疹、甲癣、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剥脱性皮炎等。 【治疗概述】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只是复发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针对患者

银屑病遗传与基因研究进展(一)

银屑病遗传与基因研究进展(一) 摘要:近年来银屑病遗传和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某些HLA抗原及HLA单倍型与银屑病关系密切,并与银屑病的发病年龄有关。通过“定点克隆”技术及全基因组扫描,已确定在染色体lq、4q、16q、17q、6q21及2、8、20上存在与银屑病易感基因相关的突变位点。银屑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有特征性皮损的、炎症性、过度增生性皮肤病。在北美及北欧白人中约有2%的人患病,但在日本及北美、南美的黑人中患者相对较少1]。通过大量的人群、家族及双生子研究均表明遗传因素是构成银屑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近年来在银屑病遗传和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HLA与银屑病的相关性 银屑病的遗传特性,以及流行病学资料使人们设计研究方案来确定MHC的HLA位点是否与银屑病的遗传有关。Nair等2]在12.5cM基因组范围内扫描,提示银屑病与HLA区域连锁(Zmax=3.52,P≤0.01),在HLA位点上存在银屑病的易感性位点。Jenisch等3]应用传递/不平衡实验(TDT)及参数连锁分析的方法,发现银屑病与HLA-C,-B,-DR,-DQ边锁,其中以HLA-B,-C最为显著。 1993年,Schmitt等4]首次在DNA水平上检测到HLAⅡ类等位基因与Ⅰ型银屑病有明显的联系。他们用序列特异的寡核苷核酸探针对47例Ⅰ型(40岁前发病,有阳性家族史)及17例Ⅱ型(40岁后发病,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HLA-DBR1*7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在Ⅰ型银屑病患者中为36%,在Ⅱ型银屑病患者中为15%,在对照中为13%。同时发现HLA-DQA1*0201,-DQB1*0303在Ⅰ型银屑病患者中显著增加:HLA-DQA1*0201在I型银屑病患者中的频率为37%,在Ⅱ型银屑病患者中的频率为15%,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13%,HLA-DQB1*0303的频率分别为21%、0%、5.7%。以上结果的P值均为0.0001,表明有差异显著性。作者进一步发现扩展单倍型HLA-DRB1*0701/02,-DQA1*0201,-DQB1*0303只在Ⅰ型银屑病患者中出现(频率为38%)。Ikaheimo5]在一项对70例斑块型银屑病的芬兰人的研究中,同样发现银屑病患者HLA-DQA1*0201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频率为40%,而对照组只有9%,同时发现在银屑病患者中最常表达的两个单倍型是:HLA-A2,B13,Cw6,DR7,DQA1*0201和HLA-A1,B17,Cw6,DR7,DQA1*0201,并已证实Cw6,DR7,DQA1*0201是银屑病危险单倍型的中心成分,而Cw6作为一个单独的基因与银屑病联系非常紧密,相反,单倍型B8,DR3,DQ2相对缺乏(124例患者中只检出2人携带,而106例对照中检出15例携带),这一发现促使人们去探究银屑病的遗传阻力因索。IKaheimo6]还进一步研究了以上两种常见单倍型两侧的区域、DQ(QAP和QBP)的URRs和TAP1、TAP2基因,以了解它们是否与银屑病的易感性有关。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QAP2.1的频率的银屑病患者中增高(Pc=3.6×10-2,RR=5.0),而QAP4.1的频率则减少(Pc=4.2×10-2)。因此进一步得出结论:单倍型A2,B13,Cw6、DR7,DQA1*0201,QAP2.1和A1,B17,Cw6,DR7,DQA1*0201,QAP2.1是芬兰人银屑病患者中两上最常见的HLA单倍型标记,而QAP2.1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银屑病危险等位基因。 为了进一步估计HLA与银屑病的相关性,Schmitt等7]通过PCR特殊序列寡核苷酸杂交及血清方法对60例Ⅰ型患者及30例Ⅱ型患者的单倍型进行了研究,146例按种族配对的供血者为对照。在Ⅰ型,根据B等位基因EH57.1命名的HLA扩展单倍型Cw6-B57-DRB1*0701-DQA1*0201-DQB1*0303显著超表达(Pcor=0.00021),这一特殊单倍型在Ⅰ型银屑病患者中有35%表达,而在对照中只有2%表达;EH-57.1阳性个体患Ⅰ型银屑病的危险是EH-57.1阴性个体的26倍;对三代受影响的银屑病家系进行分析表明银屑病在EH-57.1处存在联合分离。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家族性银屑病的一个基因与Ⅰ类HLA扩展单倍型Cw6-B57-DRB1*0701-DQA1*0201-DQB1*0303有关。综合目前国外资料显示:HLA-Cw6,-DR7,-B13,-B57,DRB1*0701,-DQA1*0201,-DQB1*0303,Cw*0602在Ⅰ型银

银屑病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有何区别

银屑病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有何区别 ——重庆迪邦皮肤病医院-西南地区唯一专业治疗皮肤病医院—— 首先,归纳一下关节病型银屑病的诊断要点: 一.症状和体征 ⒈皮肤表现:皮肤银屑病是关节病型银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皮损出现在关节炎后者诊断困难。细致的病史、银屑病家族史、儿童时代的点滴状银屑病、检查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如头皮、脐或肛周)和特征性放射学表现(“笔帽状”)可提供重要线索,但应除外其他疾病和定期随访。 ⒉指(趾)甲表现:顶针样凹陷(>20个),指甲脱离、变色、增厚、粗糙,横嵴和甲下过度角化等。指(趾)甲病变是唯一的银屑病可能发展为关节病型银屑病一种临床表现。 ⒊关节表现: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以指关节、跖趾关节等手足小关节为主,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常呈不对称,关节僵硬、肿胀、压痛的功能障碍。 ⒋脊柱表现:脊柱病变可有腰背痛和脊柱强直等症状。 二.辅助检查 ⒈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时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IgA、IgE增高,补体水平增高等;滑液呈非特异性反应,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阴性,5%-16%患者出现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2%-16%患者抗核抗体低滴度阳性;约半数患者HLA—B27阳性,且与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显著相关。 ⒉影像学检查 周围关节炎: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手和足的小关节呈骨性强直,指间关节破坏伴关节间隙增宽,末节指骨茎突的骨性增生及末节指骨吸收,近端指骨变尖和远端指骨骨性增生的兼有改变,造成“带帽铅笔”样畸形。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

干绒毛状骨膜炎。 中轴关节炎:多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炎,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椎间隙变窄、强直,不对称性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特点是相邻椎体的中部之间的韧带骨化形成骨桥,呈不对称性分布。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肤表现和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导致关节僵硬,残废。约75%的患者关节病出现在皮肤表现之后,同时出现者约15%,其余为出现在皮肤表现之前。将关节病型银屑病分别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骨性关节炎作对比。 1.类风湿关节炎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银屑病关节炎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 指(趾)炎,起止点炎,侵犯远端指间关节,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2.强直性脊柱炎侵犯脊柱的银屑病关节炎,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发病常在年龄大的男性,症状较轻,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而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为对称性. 3.骨性关节炎对于仅有远端指间关节受累的银屑病关节炎需与骨性关节炎相鉴别。骨性关节炎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赫伯登(Heberden)结节,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无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

关节型牛皮癣

关节型牛皮癣 关节型牛皮癣会不会引起关节疼痛 关节型牛皮癣疾病是由于牛皮癣疾病长时间的不治疗或者是每治疗愈合,演变而成的。患上关节型牛皮癣疾病,患者的身体易出现形变,关节受到影响。给患者在生活中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影响。那么患上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患者会不会引起关节疼痛呢?牛皮癣的原因 关节型牛皮癣会引起关节疼痛: 关节型牛皮癣疾病长时间的不治疗,不但会导致患者的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还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出现红肿、关节积液、关节变得僵硬、患者在活动上受到限制等等现象。关节型牛皮癣易出现在人们的脚趾关节、手指关节、手腕关节等等。患上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做运动,坚持每天跑跑步,有利于自己的关节吸收,促进自己的血液循环。避免自己的关节出现僵硬或者是疼痛的现象,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给自己造成太多的困扰。 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患者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患者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才能避免自己的身体各个关节遭到疾病的损害。对自己的病情要有深入的了解,才不会造成错误的治疗,给自己的病情造成影响,促进了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发展,威胁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脓疱型银屑病https://www.doczj.com/doc/b919050865.html,/ 北京京科银康医院专家温馨提醒: 关节型牛皮癣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长期的不治疗会导致关节出现僵硬的现象,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活动。因此,患者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要多做做运动,有利于自己的身体的血液的循环,营养的充足,对关节有利改善,逐渐的缓解关节型牛皮癣疾病。 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关节型牛皮癣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牛皮癣疾病的出现是比较常见的,牛皮癣疾病长时间的不进行治疗,易演变为关节型牛皮癣疾病,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各个关节出现异常的现象。那么人们如何正确的认识关节型牛皮癣疾病呢?治疗牛皮癣最好的医院 对关节型牛皮癣的认识: 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患者关节会出现红肿的现象,有着疼痛,关节会变形,而且过功能还会受到限制,同时还有着白血球的增高。血块的出现,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出现形变。人们在平时的时候要多观察牛皮癣患者的病情,避免牛皮癣患者的病情发生病变,关节型牛皮癣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各个关节受到影响,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

银屑病健康教育

银屑病的护理 聂郁青 心理支持 银屑病属一种心身疾病,有专家指出,治疗要获得成功,常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信心。患者入院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疾病迅速痊愈。但是,患者对银屑病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初发患者对银屑病缺乏认识,恐惧心理严重。再次复发者除对疾病担忧外,在经济上有顾虑且担心拖累家人,心情焦虑。护士要做好沟通交流,了解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文化风俗背景、受教育的程度、自信心等情况,以利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其次,在疾病进展期给予心理支持。银屑病进展期常全身泛发皮疹,瘙痒剧烈,外观不雅,影响社交、影响睡眠和休息,加之求治心切,久治不愈,患者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其心理痛苦常重于他们的皮肤症状。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消除其精神压力,且向同室病友、同事进行卫生宣教,说明该病没有传染性,消除社会误解,减少社会歧视。同时让家属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最后,在疾病恢复期要坚持心理支持。患者病情好转即将出院时,常表现为即高兴又担心,担心出院后复发,怕出院后家人、朋友疏远而感到不安,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有同情心,在安慰的同时,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与不安的情绪。 饮食指导 1.饮食合理,营养全面,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等,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食品,不吸烟,不酗酒。 2.不过分忌口,过分忌口对牛皮癣的恢复弊大于利,仅在急性期适当少吃牛、羊肉。适当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补充因脱屑而丢失的蛋白质。鱼肉中含一种有利于牛皮癣的恢复的成分(多烯脂肪酸),可以起辅助治疗的作用,且鱼肉是优质蛋白,鼓励多吃鱼。另外,还应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3.不食用自己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有其他病时不服用心得安、碳酸锂、四环素、氯喹等有 可能加重或引起复发的药物。 皮肤护理指导 银屑病患者常全身泛发红斑,覆盖鳞屑,脱屑明显,重者可见糜烂、渗出, 觉有“灼痛”、瘙痒不适。患者应自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裤,勤沐浴,水温37~39 ℃,每天或隔日1 次。有瘙痒者外用止痒药膏,如恩肤霜或口服抗组胺药;瘙痒剧烈者可涂药后用无菌纱布

2010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7%发生关节炎。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l/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 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 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 残毁性关节炎型: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 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2 皮肤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头发、会阴、臀、脐等;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而有丰富的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

银屑病

疾病介绍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7-2 9:46:28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多发生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多缓解。 【病因和发病机制】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末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免疫介导是其主要发生机制。 1.遗传因素人口调查、家族史、双胞胎及HLA研究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20%左右的银屑病有家族史,且有家族史者发病早于无家族史者,父母同患银屑病的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HLA系统中I类抗原A1、A13、A28、B13、B17、B37和Cw6和Ⅱ类抗原DR7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的频率高于正常人,其中Cw6位点与银屑病相关最明显。自1994年以来,通过全基因扫描已经确定的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有1q、3q、4q、6p、17q、19p等6个位点,但至今尚未找到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 2.环境因素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同患银屑病占约70%,发病一致率并未达到100%,因此提示仅有遗传因素不足以引起发病,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感染一直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例如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史,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常好转。 3.免疫因素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尤其是T淋巴细胞真皮浸润为银屑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表明免疫系统涉及疾病的发生和致病过程。推测皮损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6、8,IFN-γ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促发并维持银屑病的病程。银屑病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丝状分裂周期缩短为37.5小时,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为3~4天,组织病理上出现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 【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3%,其中我国为0.123%,多为青壮年,男女差别不大。本病病程

银屑病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难治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本病以皮肤起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免疫缺陷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使银屑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本病危害较大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银屑病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本病,笔者查阅并复习了近十年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一、治疗概况与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有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肤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治疗总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又因银屑病的不同分期及分型而各有侧重。 王雅娟[1]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论治,拟活血通络汤治疗80例,有效率为97.5%。陈苏[2]将银屑病分为血热风燥型、血虚风燥型、瘀滞肌肤型三型,共治疗132例,总有效率90.2%。李寿甫[3]据银屑病发病及症候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心经血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血虚型及肾经瘀热5型,中药治疗为主,共观察1000例,总有效率89.4%。 著名中医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 和血燥型(静止期) , 分别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疕1 号方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疕2 号方加减治疗, 并配合外用药, 治疗200例, 治愈与基本治愈率达98.5%。朱仁康〔4〕根据银屑病病理特点与癌类似, 均有细胞过度增殖, 将该病分为血热风燥和血虚风燥型, 治疗108 例, 有效率为94.4%。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 临床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炎型、脓疱型、掌跖脓疱病、红皮病型、及连续性肢端皮炎六种炎型。 1.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临床上最为常见,大多急性发病,迅速扩延全身。初起损害往往是红色或棕红色的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展,成为棕红色的斑块。皮损上覆盖干燥的鳞屑。边界清楚,相邻的损害可以互相融合。 本病的鳞屑呈银白色,逐渐增厚,刮去鳞屑可出现半透明的薄膜,有人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出现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氏征。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对银屑病的诊断有特异性。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呈蛎壳状,可以影响皮肤的伸缩。在关节面上的厚硬的鳞屑很容易破裂,使皮肤发生皲裂而感到疼痛。 寻常型银屑病的损害变化较多,有的皮疹呈为鳞屑性水滴状称为点滴状银屑病;细小鳞屑性损害位于毛囊皮脂腺开口,称为毛囊性银屑病;如果鳞屑呈蛎壳状称为蛎壳状银屑病;有的损害不规则呈地图状,称为图状银屑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损害是盘状或钱币状,称为盘状或钱币状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可泛发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最为常见,特别是肘部,膝部,可对称发生,和骶尾部。头皮损害也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和全身损害并存。头部损害界限清楚,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指(趾)甲也可以受累,甲表面呈“顶针状”或凹陷不平。甲表面失去光泽,也可以变厚,呈灰黄色,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少数病人损害可发生在口唇、等处。 寻常型银屑病按皮损表现分为三期: (1)进行期旧的皮损不见消退而新的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明显,炎症明显,损害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这一期如针刺,刺伤,烧伤,外科手术等机械性刺激皮肤,一般在7~14天以后,刺激周围皮肤出现典型银屑病损害,称为人工银屑病(Psoriasis factitia)亦称为同型反应(isomorphism),或称K?ebne现象。 (2)静止期皮损长期没有多大变化,基本无新皮疹出现,炎症减轻,病情稳定。 (3)退行期损害的炎症基本消退,皮疹缩小或变平。遗留下色素减少白斑或色素沉着斑。本病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开始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皮损加重,夏季缓解或消退。以后可长期不愈。少数病人临床痊愈后可长久不复发。 本病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最近国外报道,部分银屑病患者有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银屑病患者可伴发闭塞性血管炎,肺部的异常,肝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角膜结膜炎,男性患者可出现数量及质量的改变。银屑病患者的内脏损害在治疗银屑病时均应引起重视。 2.关节炎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又称为银屑病性关节炎。此型银屑病除皮疹外,还可以有关节的病变,关节症状常与皮肤损害同时减轻或加重。但病人一般先有皮疹,而后出现关节症状。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也可以是指(趾)间的小关节。脊椎关节及骶髂关节等同样可被侵犯。并可有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亦可发生畸形,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骨质可有破坏性的改变而成残毁畸形,称为毁形性关节炎型银屑病,重型关节炎性银屑病常有持续性高烧及血沉加快,但类风湿因子常阴性。皮疹也可有浓疱型银屑病的改变。X线显示,部分病人关节的变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同,骨质可有局部的脱钙,关节腔狭窄,有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与软组织肿胀。病程慢性,往往终年累月不愈。 3.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e) 此型银屑病少见,常无明显诱因而急性发病,初起大片炎性红斑,迅速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的小脓疱,表面常有细薄的鳞屑,相邻的红斑可互相融合,呈环状或回状。边缘部分往往有较多的小脓疱。少数病人在短期内,全身迅速发红肿胀,有无数的无菌小脓疱。病人常伴有全身不适,先有寒战,后有高热,呈弛张热型,皮肤有灼热感。关节肿胀疼痛。几天以后,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