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民俗文化教案

岭南民俗文化教案

岭南民俗文化教案
岭南民俗文化教案

《岭南民俗文化》教学要求及重点内容

执教:涂江

第一章导论: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岭南民俗的形成、特点与百越古族、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区别。对岭南民间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掌握岭南民间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内容:

1、岭南三大民系的形成。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之所,历代南移的中原人与百越古族融合后,分别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

2、广府民系的特征:勇于开拓,兼容性强,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强。是岭南文化特征的代表。

3、客家民系的特征:宗族观念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弟”的特质。

4、福佬民系的特征:商品意识强烈。

5、岭南百越古族的概况:广东境内有黎、壮、畲、满、回、苗、瑶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但只有壮、黎、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其中壮、黎二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

黎族是古骆越族人的后裔,是广东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主要聚居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他们在生活习俗方面,仍

保留着部分古骆越族生活的遗迹。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广东的壮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等县。壮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牛王诞”。壮歌较有特色的是上帅一带的“年晚歌”。

广东的瑶族大致分为排谣和过山谣两大支系。排谣是聚村(排)而居,主要集中在连南、连县一带。过山瑶较为分散,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粤北和粤西山区。他们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是10月16日的“盘古王诞”。

畲族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发源地是潮洲的凤凰山。他们自认为是龙犬盘瓠的后代,对祖先的崇拜明显带有古代图腾崇拜的遗迹。

6、水上居民的风采:水上居民是指栖居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艇之中的居民。史籍上把这些人称为“蛋民”,根据不同的作业,又分为鱼蛋、蚝蛋、木蛋。蛋民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其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7、岭南文俗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变异。

8、岭南民间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理解岭南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谜语的发展情况及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岭南口承文艺的特点和影响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内容:

1、神话:五羊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机理

2、传说:广东的盗宝传说与广东人的心态特点;

3、故事:从六祖故事看佛教文化对广东的影响;

4、歌谣:刘三妹与广东的民间歌唱。从刘三妹在广东各地称谓的不同认识歌谣具有流传性的特点;“粤俗好歌”的表现;歌仙崇拜的风物效应。从广东的民间歌唱看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轨迹;

5、谜语:广东民间谜语的特点;潮汕灯谜的特点;从“外江谜”看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

第三章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岭南的饮食、居住、服饰、观赏、舞蹈、娱乐、婚嫁、节日等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二、教学重点内容:

1、饮食

(1)广州茶楼文化的特点;

(2)潮汕茶文化的特点

(3)广州菜的特点

(4)潮汕菜的特点

(5)客家菜的特点

2、居住

(1)广州竹筒屋的特点

(2)西关大屋的特点

(3)“骑楼”建筑的特点

(4)客家围屋的特点

(5)潮汕民居的特点

(6)黎族船形屋的特点

(7)水上居民的特点

3、服饰

(1)清代以前广东服饰的基本特点;

(2)广东近现代主要的几款着装特点:

A、马褂;

B、旗袍;

C、妈姐装;

D、中山装;

E、凤凰装;

F、桶裙;

G、麻包衫与凉帽;

(3)广东改革开放后服装的变化特点;

4、观赏

(1)广州花市的特点;

(2)小榄菊花会;

(3)广东关于花卉的故事;(《素馨花的故事》、《芳村的故事》、《萝岗香雪从何来》、《荼薇仙子》)

(4)广东的花卉语言特色;

5、舞蹈

(1)舞蹈的种类;

(2)舞蹈的内容;

(3)舞蹈的文化内涵;

6、娱乐——色相

(1)春色及春色的特点;

(2)秋色及秋色的特点;

(3)飘色的特点;

(4)火色的特点;

(5)水色的特点;

(6)马色的特点;

7、婚嫁

(1)自梳女;

(2)“串隆闺”

(3)“自梳”与“串隆闺”的社会透视;8、节日

(1)广州的生菜会;

(2)民俗绵续及更替的规律;

(3)举办新的民间节日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

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广东民间信仰的种目及其社会心理,理解广东水神的特点及在民间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内容:

1、广东民间信仰、迷信与禁忌的种目;

2、民间信仰、迷信与社会心理;

3、广东水神的种类、特点及在民间的影响;

4、龙母信仰与西江民间文化;

5、雷州半岛的雷神与灵石崇拜;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岭南民俗 九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 “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第一册第 1 课 《美妙的小世界》单元主题走进大自然单元重点微观与宏观体验美的乐趣课题名称美妙的小世界教学准备欣赏图片、单色画笔学习领域欣赏评述作业内容画画自己身边的小世界课时建议1—2 课时知识重点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注意事项培养大胆发言,大胆作画的习惯技能要求用线条自由表现细节形象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激发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从微观与宏观不同角度,引导儿童在多试点的美术探秘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比较、体验、描述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初步感悟“美无处不在”的道理。本单元由《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两课组成,两课关系是欣赏对比的一种递进关系。一、教材分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本课一开始就以“美与自然”为主题。从动态的视觉感知活动切入,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视点的美术探秘情境,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能初步感悟到:“美”是无所不在的,“秒”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是本课课题的深刻内涵之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见《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课选择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小动物作为观赏对象,引导儿童科学地学习“观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此为本课重点;借助科学手段从微观角度观察小世界,并进行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及时提供多种视觉造型语汇给学生作评述参考,如“色彩、花纹、形状、外形、形态、鲜艳、生动、美丽、奇特、画面……”。总之,本课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内涵的文化底蕴,到生态式的审美观念及自由式的作业呈观方式,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酌情抓住学生的多个兴趣点,循序渐进的开展若干个美术探秘活动,也可以分小组选择教材内容进行合作式探究与交流发展的活动。本课教学可视条件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美术探秘活动设计:探秘 1——它是谁“走近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再走近些”——猜猜大圆周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密封……真美妙!)探秘2——他们在干什么?假设与联想——扒开身边草地、拨开地上落叶,细看书上、石头,你会发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探秘3——它们有什么特征?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议一议、画一画——逆向选择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探秘4——这是什么?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探秘 5——画家祥和小朋友说什么?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昆虫)猜猜——画面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春、夏、秋、冬,奇妙、生动)找找——画家用什么色彩表现小世界?(绿、黄……、田园一角)想想——画家想告诉我什么呢?(美是到处都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学学——我喜欢想画家学什么?(学画大自然中的小世界。)教学环节“教”的过程“学”的过程过程调控课前准备欣赏图片,放大镜小画片,画纸,画笔教师指导资料收集课堂导 入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 1)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 2)3、板书课题。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2、小组议论:发现了勤劳的小蜜蜂、团结一致的小蚂蚁。3、思考与自由发言: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程教案2016年

1.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小朋友知道鸟的特征吗?你们能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欣赏鸟飞行的图片。 2、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欣赏人类尝试飞行的图片。 重点给学生介绍: 飞行器:达芬奇设计草图,表达了人类模仿鸟类,在蓝天自由飞翔的梦想。 图腾柱“雷鸟” 二、欣赏学生作品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师小结。 三、学生体验创作 1、生探讨自己的飞天梦。

2、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飞天梦想。 3、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展示有代表性作品。 2、进行评价活动。 板书设计: 漫游飞行世界 如何表现? 天空 背景 地面 教学后记: 2.海底世界多奇妙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一——认识一位新朋友 猜一猜:他是谁?(小小潜水员——明明)你知道他要去哪儿吗? 说一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吗? 二、探秘二——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壮观呀! 说一说:谁能说说海底世界的故事? 找一找:海底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 做一做:你能学做几种海洋生物的动作? 三、探秘三——我眼中的艺术家 说一说: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色彩? 猜一猜: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珊瑚)你知道它是怎样想像出来的吗?

岭南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飞行有和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了解梦中美丽情景,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飞行的梦想。 三.教学难点: 描绘出与众不同的美丽梦景中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海底世界多奇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海洋有和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画出你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的摸样。 三.教学难点: 描绘出与众不同的美丽海洋生物的摸样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第三课:五彩的泡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色彩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通过吹泡泡,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泡泡在光线下呈现出五光十色,观察色彩。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第四课:七彩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色彩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通过画彩虹,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第五课:快乐的小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爱护小鸟。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小鸟形态和漂亮的花纹。 3.通过画小鸟,培养学生关爱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画出一群快乐的小鸟。 三.教学难点: 小鸟的不同形态和漂亮的花纹。 四.教学过程: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周第1课美妙的小世界(欣赏)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微小世界的色彩、花纹、形状。 2、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自然界和画家作品中色彩、花纹、形状,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用线条描绘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学习“观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小的世界。 (解决难点的方法:适当进行引导与鼓励,并提供词汇供学生参考。) 3、兴趣点:发现的乐趣。 教具准备:图片、范画、树叶、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集体探密一:各小组派代表寻找“小秘密”。 2、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课堂发展: 1、美术作品里的小世界 集体探密二:创设由远及近的情景。如果我们变成小人走进自然界,会看

到什么奇特的东西呢 四季有什么色彩你发现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2、画家在画里面画了什么 集体探密三:欣赏《万众一心》、《团结合作的小蚂蚁》、《蚂蚁和西瓜》看看它们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3、想一想我可以画什么 三、学生创作 1、你能观察到什么美妙的小世界,能把它画下来吗 2、学生独立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 我们还可以在画上添画什么(让我们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吧。) 五:板书设计 板书:1美妙的小世界 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课后反思:

第二周第2课壮观的大世界(欣赏)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大自然美丽神奇的色彩与形状。 2、能用简短的句子描述画家作品中的神奇和壮丽。 3、能用通过观察初步发现“大”与“小”的对比表现手法。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大与小。 2、教学难点: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之美。 (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词汇供学生选择,学习口头表达的程序和方法。) 3、兴趣点:惊叹大世界的庞大、高大、壮丽的形态与气势。 教具准备:课件、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探秘一:大象 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比一比:大象有多大 说一说:大象有什么特征(形状、色彩、皮纹。) 想一想:它们成群结队到哪去给你什么感受(气势庞大、线条粗犷、壮观、有力量)

广州民俗文化之我见

广州民俗文化之我见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许多说不完道不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居住、建筑、商贸、语言、岁时节令、婚姻、祭祖、礼仪、娱乐等。 广州,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俗风情的南粤名城。这里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身为广州人的我,虽然是生长在郊区,但对广州民俗文化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下面由我来讲讲我对广州民俗文化的见解。 广州文化艺术 (1)粤剧 粤剧是我国的一大地方剧种,扎根于广东民间,也流行于广西部分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华人居住区,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东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成、发展起来的。同时粤剧先后把南音、粤讴、龙舟歌、木鱼歌等地方说唱艺术,以及广东流行小调、小曲先后吸收进来作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粤剧以梆子、二黄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调为辅,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唱腔体系。 (2)广绣 广绣,又称粤绣,中国名绣之一,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品。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粤绣的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和其他地区绣工均为女子不同,在绣制大件时,绣工常手拿长针站着施绣。 粤绣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绩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针法十分丰富,把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都用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 (3)粤语讲古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上而言,当是直接承继元明以来的评话、评书,并结合粤语方言而产生。据说明朝末年,江苏泰州说书大师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在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来广东。 (4)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工艺是广州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朝廷已有广式家具出现。清初,广式家具的豪华造型满足了统治者对富贵的追求,成为清廷家具的主要来源。清中期,广式家具受欧洲巴罗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艺术风格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达到鼎盛时期。民国后期战乱使广式家具行业萧条中落,抗战胜利以后,家具行业逐渐复苏。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岭南文化的外部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本质是深层的,特征则是比较表层的。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6.岭南文化的直观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功能与文化主体重感觉的直观性是密切联系的。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善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岭南文化难以形成文化深沉的积淀和思辨成果,但它能刺激文化的生命机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7.岭南文化的务实性 岭南文化则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比较重实际、重实利、重实惠。岭南文化这种较强的现实取向和唯实精神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8.岭南文化的远儒性 正因为岭南文化具有这种远儒性,反传统性,它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束缚较少,而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岭南文化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把握岭南文化的本质和特色,掌握其发展规律。 二、岭南民俗文化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在浓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除了过洋节,珠三角城乡近十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过生日都要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而且在夜间举行仪式,统统都是西方的风俗,

2012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三、论述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 答:形成的原因是: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移民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徙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 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

岭南版美术教案(一年级完整版)

岭南版美术教案(一年级完整版) 岭南版美术教案(一年级)一年级美术(上) 题:画方形物(记忆画) 两时岭南版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状,岭南版美术教案是美术造型的基本训练。学会用几何形去观察和概括物体形象,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的一个重要训练。教材要求的是在学生掌握画线之后,岭南版美术教案进一步学习用方形表现自己所观察、认识、记忆的客观事物。要学生运用直线表现各种方形物体。方形物,在家庭里,在学生的学习用品中随处可见。学生对这些是印象鲜明的。方形物,有正方的和长方的;平面的和立体的。如本里示例的挂包、书包、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炉、电话机之外,还有学生作品中所画的镜框、电视机、储物柜、书架、电冰箱、碗柜等。此外,学生的桌、本、黑板、铅笔盒等都是方形物。启发学生把记忆中的方形物画出,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一年级学生的线描能力还比较低,要画出四边直线,构成四个“直角”的方形,有一定难度。岭南版美术教案一年级http://anxue教师宜多作画法示范,使学生能逐步掌握直线画法。

教学目的 认识方形物的共同特点,学生用方形概括的方法观察记忆物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凭记忆作画的能力。 作业要求 要求徒手画线,能画出方形物的大体和基本特征。 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方形实物如书本、方形盒子等,再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各一张。 二、把准备好的实物画成线描示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很多物象都有一个基本相似的形,如书、橱、电视机、邮票、信封等,这些都叫方形物。 二、说明方形物的特点。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认识其特点。 三、启发学生谈谈哪些是方形物,让学生从谈话中加深记忆。再启发学生讲讲方形物内还有些什么(教师指明:记牢方形物的外形后,还要仔细观看方形物内部有什么,在什么位置,就会画得像了);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方形物都画出,看谁画得多。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检查(注意辅导学生画出方形物的特点)。 六、下前把能在堂上缴交的作业择优评讲,布置学生在外多观察方形

岭南民间文化

《岭南民间文化》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 3、四 4、茶楼 5、客家 6、西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骆越 9、西瓯、骆越 10、四月初八 二、选择题 1、 B 2、 A 3、 C 4、 A 5、 B 6、 D 7、 A 8、 D 9、 B 10、B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8分) 答: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 答: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 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峙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童 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面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3)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 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袭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文化核心的位差。 四、论述题 1、岭南文化有哪些特质?试述之。 答:岭南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例如,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以其音域宽广丰厚,旋律优美嘹亮而逗人喜爱;饮誉世界的粤菜的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极为主张“博考各国民族之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广东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Lingnan art lesson plan Volume 1 lesson 3: ha nd in hand, find friends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 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 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 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 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 的新认识。手拉手找朋友能力目标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 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 料的联想。手拉手找朋友其它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岭南版 美术教案手拉手找朋友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 悦与成功感。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新兴趣。教 学难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教法选择课件演示、实物观察、师生共议、自己评价学法指导 1、说;大家议、个别说、教师说、大家议。 2、观察、引导、欣赏、发现、再说。 3、评价课堂组织形式以班级为整体,小组合作,个人参与 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教具媒体组合应用素材库、实物、图片、 评价表课前准备教具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学具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