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膦酸螯合剂的分析

有机膦酸螯合剂的分析

有机膦酸螯合剂的分析
有机膦酸螯合剂的分析

氨基酸螯合铁作为铁添加剂的优缺点

氨基酸螯合铁作为铁添加剂的优缺点 引言 这篇文章论述了氨基酸螯合铁作为铁添加剂的价值。约三年前,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组织举行了一个氨基酸螯合铁的技术研讨会。在这次会上现有的研究数据不足以对氨基酸螯合铁中铁的生物利用率作出总结;然而,一些设计优良的实验已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价值。这将下面的篇幅中一一论述。 二甘氨酸亚铁盐和三甘氨酸正铁盐的结构 二甘氨酸亚铁盐由一分子Fe2+与二分子甘氨酸结合而成。Fe2+与甘氨酸的酰基形成阴离子健,与氨基形成共价健,构成两个杂环。这个结构可以保护Fe2+不与食物中吸收铁离子的防腐剂反应,使之潜在的成为一种理想的富含防腐剂(例如植酸)食品的添加剂。理论上相对可溶性Fe2+它可以较少的引发聚脂肪酸和维生素的过氧化作用。假如亚铁鳌合物被完全吸收,重要的是要知道从这种分子里吸收的Fe2+是否一般会随着Fe2+含量的上升而减少。 三甘氨酸正铁盐作为除味剂也有商业销售,它由三个甘氨酸分子与一分子Fe3+结合而成(Albiion Laboratories, Clearfield, UT)。这篇文章的主要篇幅将用于论述二甘氨酸亚铁盐(三铁螯合物)作铁添加剂的质量问题,也会简略地讨论一下三甘氨酸盐中的Fe3+吸收。 近期氨基酸螯合物中铁离子吸收的研究进展 在这里提到的四篇研究报告的作者分别是智利的Olivares、英格兰的Fox、美国的BovellBenjamin和委内瑞拉的Layrisse。在所有的这些报告中铁离子的吸收评估都是用放射性的或稳定的铁同位素来标定氨基酸螯合物,并且测定两个星期后血红细胞中铁同位素的含量。 在Olivares的研究中,14名成年妇女对二甘氨酸亚铁盐水溶液中Fe2+的吸收试验是对比另一组相同条件的14名妇女对牛奶中Fe2+的吸收同时进行。这两组被测者都是贫铁的。由于每组测试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那么每个人吸收的铁离子含量会由他们摄取的铁离子形态决定,所有的被测者也服用一定量的抗坏血酸亚铁盐来协调相互之间在铁离子形态上的差异。亚铁螯合物的Fe2+在牛奶中的吸收(11%)远没有在水溶液中的吸收好(46%)。同时,添加抗坏血酸可使牛奶中亚铁螯合物Fe2+的吸收从15%增长到38%。这些结果表明抑制剂和强化剂能够影响二甘氨酸盐中Fe2+的吸收。作者报道说在以前的一个实验中,当抗坏血酸加到硫酸亚铁中时Fe2+的吸收大大提高了(250%)。此实验的另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牛奶中硫酸亚铁的Fe2+吸收评估值;作者报道说在以前的一个实验中发现这个值仅有4%,这意味着牛奶中二甘氨酸亚铁盐的Fe2+吸收是硫酸亚铁的近3倍。 在英格兰学者Fox的研究中,用稳定同位素标定过的二甘氨酸亚铁盐或硫酸亚铁的食物给婴儿食用。不论这两种铁源加在蔬菜婴儿食品还是高植酸含量的谷类婴儿食品中,它们的铁离子吸收没有明显的不同;植酸使这两种添加剂的铁离子吸收降低到了相同的范围之内。重要的是,在硫酸亚铁对照实验中,每毫克铁离子添加0.83毫克抗坏血酸的硫酸亚铁比不添加的硫酸亚铁有更高的铁离子吸收。 在美国Bovell-benjamin的研究中,二甘氨酸亚铁盐与硫酸亚铁中的铁离子吸收是对比进行的,两种铁源都是加在高植酸含量的全玉米粥里给同样的10位男性服用。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植酸的抑制作用是否对亚铁螯合物的铁离子吸收有促进作用,以及亚铁螯合物的Fe2+是否与硫酸亚铁的Fe2+在肠液中互换。在第一个实验中两种铁源是分别在相邻的两天喂服的,在第二个实验中则是在同一餐喂服的。每种铁源都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如果亚铁螯合物在肠道中分解,并且它的Fe2+与硫酸亚铁的Fe2+交换,观测到的两种来源的铁离子吸收应该是一样的;这是因为自由的同位素铁离子在肠腔里混合。然而,当两种铁源分别在两餐玉米粥里食用, 二甘氨酸亚铁盐中铁离子的吸收比硫酸亚铁高出五到六倍(平均上,大约6~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简介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简介以及在水处理中 的应用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污水处理PAM 应用展望 摘要: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 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是一种带有正性集团中和水中的带电集团。以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然后利用一些聚合的性质利用各种理化方法从中分离出来。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使用的药剂一般称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我国的无机絮凝剂品种开发较齐全,应用也很广泛,石化企业的炼厂污水处理中,目前普遍采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等无机絮凝剂。而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开发上不如国外齐全,国外研究了各种用途的系列高分子絮凝剂,而国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可供筛选的有机絮凝剂不多。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pH值及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少、并且容易处理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有待于加强开发、应用。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近年来,研制和应用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成为热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在我国已逐步形成系列:阳离子型的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P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等;阴离子型的有活化硅酸(AS)、聚合硅酸(PS);无机复合型的有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硅酸硫酸铁(PFSS)、聚硅酸硫酸铝(PASS)、聚合硅酸氯化铁(PFSC)、聚合氯硫酸铁(PFCS)、聚合硅酸铝(PASL)、聚合硅酸铁(PFSB、聚合磷酸铝铁(PAFP)、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铁(SCPAFC)等。⑽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始于50年代末。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比无机絮凝剂有用量小、絮凝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生废渣少易处理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新产品不断问世,产品类型、规格更加齐全;功能也逐步多样化。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聚胺型-低分子量阳离子型电解质;季铵型-分子量变化范围大,并具有较高的阳离子性;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分子量较高,根据含有不同的官能团离解后粒子的带电情况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3大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大分子中可以带-COO-、-NH-、-SO3、-OH等亲水基团,具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⑴ 加入絮凝剂就是使水与杂质快速、比较彻底的分离开来。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在近代水处理中,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电荷密度较小,分子量较低,但容易发生生物降解而失去其絮凝活性,所以很少直接应用。所以要对其进行改性七十年代以来,美、英、法、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的天然高分子资源,重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目前国外大的商品高分子絮凝剂公司近130家.约生产400种不同牌号的商品絮凝剂,其中20%为

常用硅烷偶联剂 (2)

常用硅烷偶联剂——K H550、KH560、KH570、KH792、DL602 1.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AMEO】 分子式:NH2(CH2)3Si(OC2H5)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KH560

螯合分散剂

; 雨水不含任何金属离子,是天然的软水.但雨水从地表渗出后,能从它流经的土壤和岩石中吸收金属离子,若雨水流经软质岩石如石垩或石灰石,它能溶解这些矿物质,当溶解更多的钙、镁等碱土金属后,水的硬度就会变大冰中含有一些会影响生产工艺的有害元素,其中钙、 镁、铁、锰的存在会产生较严重的问题. 染整加工产品的疵病大约50%是因水质不好而造成的,水中碱土金属和重金属离子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造成疵病,因为从前处理的退浆、煮练、漂白和染色、印花、后整理无不在水中进行,所以,要消除疵布形成的根源需从水质处理着手,而螯合剂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1螯合剂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1.1螯合剂在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1.1.1退浆工艺 钙、镁、重金属离子与浆料反应形成溶解度很小的钙、镁、重金属盐或络合物,经烧毛后在织物上形成难溶的浆膜,尤其是PVA浆,因吸附金属离子而凝胶化,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金属离子也不利于酶退浆,在退浆液中加入螯合剂可将金属离子络合,提高了浆膜的可溶性,也提高了浆料与退浆剂的反应性,从而较易去除织物上浆料,退浆率明显提高,选用络合常数高、络合容量大的螯合剂退浆效果较好,螯合分散剂的退浆效果不如螯合剂,但可使浆料更易膨化、脱离纤维并分散成胶体状而去除,同时可防止浆料再次沉积在织物上,因此可两者复配使用. 1.1.2煮练工艺 钙、镁离子可与煮练水解产物的高碳羧酸结合成难溶的羧酸盐,并牢固地吸附在棉纤维上,很难清除.甚至形成有阻染作用的斑,造成染色不匀.在煮练液中加入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有利于水解产物的去除,也有利于去除果胶及棉籽壳.一般在水硬度不是很高时选用螯合分散剂,足以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络合,其分散性又可将金属络合产物分散在水中而不沾污到织物上去,如果水质硬度很高,则需将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复配使用.1.1.3漂白工艺 铁离子催化双氧水加速分解,造成纺织品在漂白过程中局部过度氧化,使纤维损伤甚至产生破洞,用螯合剂作为氧漂稳定剂后将铁离子络合,以控制双氧水分解速度. 螯合剂还能去除使织物泛黄的锰离子,Mn2+和Mn4+都是强氧化剂,会使织物氧化而泛黄.当水中的锰离子超过3 mg/kg时就出现织物泛黄,随着锰离子浓度增加,泛黄程度急剧上升,练漂后的杂质容易吸附在纤维上很难洗除,特别是冷轧堆工艺,因所用药剂浓度高,浴比小,杂质吸附更严重.在洗液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可以大大提高洗涤效果.它的作用是络合水中的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1. 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 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 AMEO】分子式:NH2(CH2)3Si(OC2H5)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 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 KH560 一、国外对应牌号: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完整篇)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完整篇)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 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 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 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Si-OH含量。已知,多数硅质基体的Si-OH含是来4-12个/μ㎡,因而均匀分布时,1mol硅烷偶联剂可覆盖约7500m2的基体。具有多个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由于自身缩合反应,多少要影响计算的准确性。若使用Y3SiX处理基体,则可得到与计算值一致的单分子层覆盖。但因Y3SiX价昂,且覆盖耐水解性差,故无实用价值。此外,基体表面的Si-OH数,也随加热条件而变化。例如,常态下Si-OH数为5.3个/μ㎡硅质基体,经在400℃或800℃下加热处理后,则Si-OH值可相应降为2.6个/μ㎡或<1个/μ㎡。反之,使用湿热盐酸处理基体,则可得到高Si-OH含量;使用碱性洗涤剂处理基体表面,则可形成硅醇阴离子。硅烷偶联剂的可润湿面积(WS),是指1g硅烷偶联剂的溶液所能覆盖基体的面积(㎡/g)。若将其与含硅基体的表面积值(㎡/g)关连,即可计算出单分子层覆盖所需的硅烷偶联剂用量。以处理填料为例,填料表面形成单分子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多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 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 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

EDTA-Fe及其它金属螯合物的自制法

EDTA-Fe及其它金属螯合物的自制法 现代无土栽培生产中一般均以螯合铁来作为铁源,以解决无机铁源在营养液中由于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或营养液pH值的升高而失效的问题。现介绍用硫酸亚铁或其它无机金属盐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来自制EDTA-Fe或其它金属螯合物的方法。用该方法制成的螯合铁的价格较购买的固体EDTA-Fe来得低廉,而且有效性也很高。 一、0.05mol/L EDTA-Fe贮备液的配制 1、先配制0.1mol/L EDTA-2Na溶液: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OOCH 2) 2 .NCH 2 CH 2 .N.(CH 2 COOH) 2 .2H 2 O,EDTA-2Na]37.7g于1个烧杯中,加入 600~700mL新煮沸放冷至60~70℃的温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倒入1 000mL 容量瓶中,加入新煮沸并放置冷却的水,摇均匀。此溶液即为0.1mol/L EDTA-2Na 溶液。 2、再配制0.1mol/L硫酸亚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FeSO 4.7H 2 O)27.8g于一 烧杯中,加入约600mL新煮沸放置冷却的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倒入1 0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即为0.1mol/L硫酸亚铁溶液。 3、将已预先配制好的0.1mol/L硫酸亚铁溶液和0.1mol/L EDTA-2Na溶液等体积混合,即可得到0.05mol/L EDTA-Fe贮备液。该溶液含铁2 800mgFe/L。生产上可按实际需要来加入。 二、其它金属螯合物的配制 按下表分别称取无机金属盐,按上述的方法分别配制0.1mol/L EDTA-2Na 和金属盐溶液,然后等体积混合,所得的溶液即为0.05mol/L金属螯合物溶液。

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马永生乔万昌 (黑龙江省造纸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综述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絮凝化学、影响其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分析、展望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化学;影响因素 絮凝剂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许多造纸单元过程的运行工况、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出水的水质, 絮凝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絮凝效果。造纸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深入开展絮凝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絮凝剂、优化絮凝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1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 1.1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利用高分子有机物分子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经化学合成的一类有机絮凝剂,具有产品性能稳定、容易根据需要控制合成产物分子量等特点。根据有机絮凝剂所带基团能否离解及离解后所带离子的电性,可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1.1阴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制开发较早,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受应用范围的限制,有关阴离子型有机高分

子絮凝剂新产品的研究报道较少。常见的有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共聚物、聚苯乙烯磺酸钠等。 1.1.2阳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一般通过阳离子基团与有机物接枝获得,常用的阳离子基团有季铵盐基、喹啉鎓离子基、吡啶鎓离子基。产品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的均聚物以及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与DADMAC的共聚物,VTMS与DADMAC和AM的三元共聚物、聚亚胺等。阳离子絮凝剂不仅可以通过电荷中和、架桥机理使微粒脱稳、絮凝,而且还可以与带负电荷的溶解物进行反应,生成不溶物,从而有利于沉降和过滤脱 水,pH值使用范围宽,用量少,毒性也小。近年来,我国对此类絮凝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烷基烯丙基卤化铵、环氧氯丙烷与胺的反应产物三大类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1.1.3非离子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这类絮凝剂不具电荷,在水溶液中借质子化作用产生暂时性电荷,其凝集作用是以弱氢键结合,形成的絮体小且易遭受破坏。产品有非离子型聚丙烯酸胺和聚氧化乙烯(PEO)等。其中,PEO是由环氧乙烷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开环聚合而成,高聚合度的PEO对水中悬浮的细小粒子具有絮凝作用,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该化合物在用量大时表现出分散性,只有用量小时才表现出絮凝性。 1.1.4两性型人工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两性型有机絮凝剂兼有阴、阳离子基团的特点, 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其离子类型可能不同,适于处理带不同电荷的体系。同时,其适应范围广,酸性、碱性介质中均可使用,抗盐性也较好。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很多,其阴离子基团一般为羧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1.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AMEO】 分子式:NH 2(CH 2 ) 3 Si(OC 2 H 5 ) 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KH560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87(美国联碳公司)。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 ,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丫。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 及CH2-CHOCH-2O 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 CHCH2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0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因而, 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增黏主要围绕 3 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丫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 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 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Si—OH含量。已知,多数硅质基体的Si —OH含是来4-12 个/卩叭因而均匀分布时,1mol硅烷偶联剂可覆盖约7500m2的基体。具有多个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由于自身缩合反应,多少要影响计算的准确性。若使用丫3SiX处理基体,则可得到与计算值一致的单分子层覆盖。但因丫3SiX价昂,且覆盖耐水解性差,故无实用价值。此外,基体表面的Si-OH数,也随加热条件而变化。例如,常态下Si —OH数为5.3个/卩川硅质基体,经在400C或800C 下加热处理后,则Si —OH值可相应降为2.6个/卩卅或V 1个/卩讥反之,使用湿热盐酸处理基体,则可得到高Si —OH含量;使用碱性洗涤剂处理基体表面,则可形成硅醇阴离子。硅烷偶联剂的可润湿面积(WS,是指ig硅烷偶联剂的溶液所能覆

我国有机螯合铁及螯合剂EDDHA的研发进展

我国有机螯合铁及螯合剂EDDHA的研发进展 一、研发有机螯合态肥微肥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肥料的施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农业中肥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施肥的技术和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施肥不仅要能增产,还要能改善作物品质、节省资源,有利于培肥地力、调节土壤结构、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是要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大量元素氮、磷、钾,但对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亦不可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中,缺少铁、锌就会引起主茎节间的缩短,植株矮小,叶面茎部萎缩,叶脉间出现白色条纹和坏死斑,致使幼小分蘖黄化,嫩叶完全变黄变白,从上到下出现坏死;缺锰引起的症状是早期维管束之间的正常绿色消失,幼叶茎部失绿,然后发展为清楚明显的黄绿色病症,进而变成白色纵向条纹,出现花蕾不育,叶片失绿,少光泽,干瘪等现象。 传统上对微量元素铁、锌、锰等的补充使用其无机盐形式,如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锰等,但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如硫酸亚铁在自然条件下极易转化为三价铁而失去作用,硫酸锌、硫酸锰极易流失),应用范围较窄、效能低下,不利于作物吸收,而且由于土壤的自身碱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使之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等,降低其生物学活性,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钛和稀土元素是近年来植物科学施肥出现的新亮点,其作用是强有力地促进植物对N、P、K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运转,增进活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物叶绿素和果实养分的含量,但无机钛盐性质不稳定,易在自然条件下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钛,不被植物吸收利用,难以发挥其“肥料催化剂”的作用。 国内外对微量元素的使用和研究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市面上也出现了少量的有机微量元素肥料,部分弥补了无机肥的不足,但大多数存在着生物学活性差,适应范围窄的缺点,如有机酸铁、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近来还有许多对有机螯合肥的研究,主要是螯合剂的选择应用,市面上以EDTA螯合态微肥为主,还有DTPA螯合肥,HEDTA螯合肥,EDDHA螯合肥等系列产品。不同的螯合剂各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作物和土壤中应用。 施肥技术主要根据肥料形态和剂型,目前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施用以根施和喷雾两种,存在着固体肥料溶解差或溶解慢,沤肥底部有沉淀物,使用起来产生诸多不便,不仅常堵塞喷头,更重要是利用效率低,时效短,液滴易随风和重力自然滑落且被氧化而不利吸收。 目前国内微肥技术的发展水平极低,市场急需生物活性强,适用范围广,符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微肥产品及新的剂型以改变传统施用技术。开发新型螯合剂和系列螯合态肥料,并加工成新剂型以提高微量元素的使用效率,降低盲目施肥的环境污染和浪费,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发高质量微肥的必要性和市场需求分析 1.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目前农作物施微量元素仍以无机盐为主,不仅生物学活性低,而且大量浪费造成环境污染,而少量螯合态肥以EDTA为主的有机肥,存在着生物学活性低、价格昂贵和适用范围窄的缺陷,EDDHA肥和目前使用肥料相比,有着以下优点:对金属离子螯合力强;适用范围广,在酸性至碱性PH3~10范围内均可使用;生物学活性高,使用量少;环境污染小。 目前只有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公司推出该产品Fe-EDDHA肥,在我国经大面积大田试验,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但价格极为昂贵,6%的Fe-EDDHA市场价格为20万/吨,极大的阻碍了本产品的应用。因此,开发Me-EDDHA系列肥成为必然。 2.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近年来,由于高产作物的应用,微肥投入量的不足,北方石灰性土壤自身碱性反应及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对絮凝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分析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有关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絮凝化学,絮凝机理,污水处理, 1简介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但用量大、絮凝效果低,而且存在成本高、腐蚀性强的缺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废水处理剂。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能成倍的提高效能,且价格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加上产品质量稳定,有机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占絮凝剂总产量30%~60%。 某些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例如含羧基较多的多聚糖和含磷酸基较多的淀粉都有絮凝性能。用化学方法在大分子中引入活性基团可提高这种性能,如将一种天然多糖进行醚化反应引入羧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后,絮凝性能较好,可加速蔗汁沉降。 将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聚合物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或兼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国内研制的一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和污泥脱水。 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且合成用丙烯酰胺单体有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2絮凝机理 目前,认为絮凝作用机理是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过程的总和。在对高分子的絮凝

模式及作用机理进行大量研究后,主要提出了“架桥”絮凝模式并加以解释,但仅仅是定性地解释了高聚物的“架桥”絮凝机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从絮体的真实结构去研究絮凝过程。Attia,采用染色法、包埋法、投影法等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孔雀石在PAM作用下的絮团,由于浓度高,所得图像并不十分清晰和直观。宋少先等,采用沉降分析法,以Stoks直径来表征絮团的粒度,但所获得的粒度并不是絮团真正意义上的粒度。Ching等人,采用流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检测絮体颗粒瞬时增长状态及其变化,所获得的絮凝指数仅是个参数,不能表示絮团的真实粒度。郭玲香、胡明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煤泥“架桥”絮凝图像,并应用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理论,提取与煤泥絮凝过程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地研究了高聚物的絮凝作用机理。 2.1非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非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和聚氧化乙烯。通过分子链中 -CONH2官能团与悬浮物发生吸附架桥作用,增大絮体矾花的尺寸,有利于其快速沉降而除去,其絮凝效果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利于增大絮凝剂在水相的流体力学尺寸或体积,从而提高其絮凝网捕能力,有效降低絮凝剂的使用浓度,提高絮凝效率。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优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已达12×106。,游离丙烯酰胺含量低于0.05%,产品水溶性良好,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该类絮凝剂是一种无机物或悬浮物的絮凝助剂,具有明显的非选择性。 2.2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阴离子絮凝剂既可以是非离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水解产物,也可以是丙烯酰胺与乙烯类磺酸盐或丙烯酸盐、马来酸盐等的共聚产物。絮凝剂分子中存在适量的阴离子基团,有利于絮凝剂分子链的伸展,提高其网捕絮体的能力,增强其絮凝效果;该作用与絮凝剂对混凝絮体的吸附作用及方式相互制约,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阴离子基团含量存在最佳值。但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往往使其最佳用量增加。由于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带负电,所以仍主要用作无机混凝剂的絮凝助剂,且受介质的pH值、矿化度、高价金属离子含量影响较大;介质pH值下降、矿化度和高价金属盐含量增加,则其絮凝效果明显变差,甚至失效。所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选矿、冶金、洗煤、食品行业和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固液分离或其他中、碱性条件下高浊度水的处理。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1.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AMEO】 分子式:NH 2(CH 2 ) 3 Si(OC 2 H 5 ) 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KH560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87(美国联碳公司)。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填料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的原液。 (1)表面预处理法 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甲氧基硅烷选择甲醇,乙氧基硅烷选择乙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2%)、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于乙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较快,因此一般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氨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值至4—5,氨基硅烷因具碱性,不必调节。因硅烷水解后,不能久存,最好现配现用,最好在一小时内用完。 (2)直接添加方法 将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际使用时,偶联剂常常在表面形成一个沉积层,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单分子层,因此,偶联剂用量不必过多。 硅烷偶联剂具体使用方法 (1)预处理填料法 将填料放入固体搅拌机(高速固体搅拌机HENSHEL(亨舍尔)或V型固体搅拌机等),并将上述硅烷溶液直接喷洒在填料上并搅拌,转速越高,分散效果越好。

各种条件下多种螯合剂对钙离子和铁离子螯合值数据

各种条件下多种螯合剂对钙离子和铁离子螯合值数据

钙离子螯合值测定------铬黑T指示剂络合滴定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样品(约0.1 g~0.2 g),将其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移取10 mL氯化钙标准溶液(0.100 moL/L)于上述溶液中,间歇震荡后,加10 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3~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0.050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以溶液从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以下式计算样品的钙螯合值: 钙离子螯合值C=螯合剂所螯合的CaCO3质量/所用螯合剂质量=100.08×(10C1-C2V)/m 式中C1为CaCl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C2为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为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m为样品质量,g。 表一,室温40℃各种pH值条件下钙离子螯合值汇总: 名称 (测试样品均折算成100%有效含量)测试条 件40℃ PH=7 测试条 件40℃ PH=11 测试条 件40℃ PH=13 氨基三甲叉膦酸 ATMP 910 mg/g 670 mg/g 320 mg/g 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 EDTMPS 638 mg/g 550 mg/g 280 mg/g 羟基乙叉二膦酸 HEDP 833 mg/g 610 mg/g 197 mg/g 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 DTPMPA 850 mg/g 660 mg/g 155 mg/g 聚丙烯酸钠PAAS 350 mg/g 370 mg/g 370 mg/g 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钠 EDDHANa 845 mg/g 700 mg/g 218 mg/g

三聚磷酸钠275 mg/g 275 mg/g 288 mg/g 焦磷酸钠188 mg/g 190 mg/g 192 mg/g 磷酸三钠160 mg/g 155 mg/g 147 mg/g 柠檬酸钠330 mg/g 280 mg/g 190 mg/g 葡萄糖酸钠280 mg/g 290 mg/g 285 mg/g 酒石酸钾钠420 mg/g 330 mg/g 280 mg/g 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 PBTCA 680 mg/g 320 mg/g 180 mg/g 2-羟基膦酸基乙酸 HPAA 600 mg/g 120 mg/g 90 mg/g 己二胺四甲叉膦酸 HDTMPA 790 mg/g 90 mg/g 33 mg/g 630 mg/g 470 mg/g 325 mg/g 双1,6-亚己基三胺五甲叉膦酸 BHMTPMPA 840 mg/g 305 mg/g 二乙酰胺四乙酸钠EDTTINa 1150 mg/g 聚天冬氨酸钠 PASP 455 mg/g 280 mg/g 106 mg/g 聚环氧琥珀酸钠 PESA 390 mg/g 330 mg/g 285 mg/g 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MA-AA 820 mg/g 610 mg/g 488 mg/g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DTPA5Na 420 mg/g 180 mg/g 85 mg/g 次氮基三乙酸NTA 480 mg/g 330 mg/g 260 mg/g 亚氨基二乙酸IDA 460 mg/g 190 mg/g 70 mg/g 硅酸钠模数=1 270 mg/g 280 mg/g 320 mg/g 硅酸钠模数=3 380 mg/g 335 mg/g 360 mg/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