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及学习教学论学习教学大纲纲要.doc

课程及学习教学论学习教学大纲纲要.doc

课程及学习教学论学习教学大纲纲要.doc
课程及学习教学论学习教学大纲纲要.doc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四年制普通本科)

■ 说明部分

1.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也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2.教学的基本目标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

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

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

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教学时数42 学时。

4.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5.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着,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 《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 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

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

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课题及当代意义;反思和改进

学习方法。

【学时数】 4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研究对象的分类:现象、问题、规律;事实、价值、技术。典

籍里记载的古代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的思想,重点是孔子、中国的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

2.近代课程与教学的进步,近代课程与教学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

原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近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和

教学论的发展。 20 世纪杜威以后课程与教学论的变化;泰勒的贡献。

3.课程与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4.分科教学的由来及其贡献和局限。

5.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2.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3.学科的基本结构。

4.学习领域的扩展。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可以举出课程与教学论的哪些课题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课程概念,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课程发展的历史状况,课程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分科

课程、知识、经验、活动、计划与方案、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课程、古代和近代地课程形

态、现代课程的形成、当代课程的形态、综合课程、显性和隐蔽课程、影响课程的外部和内

部因素

【教学难点】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课程的表现形态和分类。

【学时数】 4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以下概念和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

科目、分科课程、知识、经验、活动、计划与方案、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课程、古代和近

代地课程形态、现代课程的形成、当代课程的形态、综合课程、显性和隐蔽课程、影响课程

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概念、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活动、计划(理解、掌握)

2.课程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理解、掌握)

3.古德莱特的课程形态划分(了解、理解)

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学校课程的诞生;古代学校的课程;现代课程

2.当代课程的表现形态:

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必修课与选修课(了解,掌握)

第三节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2.社会、儿童、知识

3.影响课程的内部因素:

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关于课程的本质有哪些看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搜集比较课程的不同定义。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

的形式取向。课程内容的不同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内容的内涵及其组织技术。

【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课程内容取向。

第一节课程目标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目标的取向:三种价值取向、三种形式取向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4.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课程内容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内容的涵义。

2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即学习者的经验。

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

4.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与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查阅文献,谈谈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取向、课程评价。

【教学难点】课程实施的途径、环节;课程评价的取向和方法。

【学时数】 5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概念。

第一节课程实施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2.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3.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课程评价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评价的含义。

2.课程评价的功能。

3.课程评价的过程与阶段。

4.课程评价的对象;

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查阅文献,谈谈课程实施的环节。

课程评价有哪些取向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目标】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

原理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和技术

【学时数】 2 学时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课程开发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

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

第一节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2.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收集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实例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知识:教学、对教学本质的不同理解、教学的发展、现代教学的特征、教学的原则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学概念与本质、教学的要素、分类及依据;当代教学论几个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现代教学的原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的本质、现代教学的特征

【学时数】 6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教学概念与本质、教学的要素、分类及依据;现代教学的原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第一节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学的定义。

2.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教学的本质及其论争。

第二节当代主要教学理论

本节应掌握当代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

1、教学与发展理论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原则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古代教学及其特征分析。

2.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3.现代教学的几个原则。

4.优化教学与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搜集教学的文献,谈谈现代教学与古代教学的区别。

第七章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基本知识:教学模式概念及发展的历史;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

类和依据、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发展【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学模式及模式的意义;教学方法、教学方

法的分类、语言传递的方法、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教学难点】模式的价值;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教学的发展方法

【学时数】 4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教学模式及模式的意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分类、语言传递的方法、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与类型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定义。

2.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3.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学方法的概念与意义(理解、掌握)

2.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了解、理解)

3.教学方法的分类(理解、掌握)

第三节小学常用教学法及其选择与运用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6.教学方法的革新。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搜集文献,了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要求。

第八章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知识:教学评价及其功能、教学评价的技术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教学评价的技术

【教学难点】教学评价的种类和功能、评价对象的确立、评价的开展

【学时数】 3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种类特点和用途、教学评价的技术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学评价的涵义与价值取向。

2.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种类及各类评价的特点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总结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诊断性评价。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收集几个课例,尝试作教学评价

第九章教师与教学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几种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备课、上课的技能

【教学难点】教案的设计;上课技能的运用

【教学时数】 4 学时

第一节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及意义

2.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

第二节备课的技能

本节应了解备课的实质;掌握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设计一份规范的教案。

1.备课的实质

2.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3.教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三节说课的技能

本节应 1、了解说课的意义、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的实质

2、说课的类型

3、掌握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第四节上课的技能

本节应初步掌握上课的几项基本技能。

1.导课的技能

2.组织教学的技能

3.结课的技能

4.教学语言的技能和板书的技能

第十章信息化学习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两种教学设计的异同点;掌握研究性学习、WebQuest 学习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能够对已有的教学设计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定义、特点、三种信息化

学习设计模式的设计步骤;学习环境的概念、内容、使用与设计;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教学难点】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区别与联系;三种信息化学习设计模式(一般信息化学习设计模式、研究性学习设计模式、WebQuest 学习设计模式)的异同点比较;设计信息化学习设计方案。

【学时数】 4 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比较传统教学设计与信息化学习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模式区别;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分析与评价信息化学习设计方案。

第一节:信息化学习设计概述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概念的内涵;

2.传统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模式要素以及优缺点;

3.信息化学习设计概念的由来、概念的内涵、此设计模式要素以及优缺点等等;

4.两种设计模式的区别。

第二节: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步骤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各原则具体体现;

2.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效果评价;

3.协作学习、自主性学习;

4.信息化学习设计的步骤;

5.一般信息化学习设计的模板。

第三节:研究性学习设计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研究性学习概念、特点、意义与目的;

2.研究性学习设计的步骤;

3.研究专题、研究方案的编写;

4.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第四节: WebQuest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 WebQuest学习设计的概念;

2. WebQuest学习设计模式的结构、要素;

3. WebQuest学习设计模板。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1.说明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信息化学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环境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什么是学习资源您平时知道有哪些学习资源您是如何获

取这些资源的

3.精选一学习主题,尝试借用一般信息化设计模板、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WebQuest 设计模板分别设计 3 个学习设计方案。

4.实践学习:联系一所中学或小学和有关的教师进行交流,分析他们是如何设计教与

学活动的,并尝试利用现在所用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信息化学习设计水平。这个实践给您带

来哪些启示,回来您和同学共享这些实践经验。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al Machinery 课程性质:学位课 学分: 5.0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70 实验学时:10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电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和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理论基础,掌握电机实验的操作技术。本课程德先修课程为: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电磁场》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典型电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种常用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2、掌握电机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建立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和转矩方程式,明确电机中的能量传递关系,熟练地运用复数运算、等效电路、向量图、谐波分析等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未学过的电机或新电机的能力。 3、既掌握各种电机的个性和特点,又能认识各种电机的共同点。从而对电机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透彻理解各种电机主磁场的性质、各种参数的物理概念以及各物理量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5、了解电机的工程问题,如发热、冷却、绝缘等。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磁路(2学时) 2、变压器(14学时) (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额定值;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2)变压器的负载运行;变压器的基本方程、等效电路和相量图 (3)变压器等效电路参数的测定 (4)三相变压器 (5)标么值 (6)变压器的运行特性:1、电压调整率和外特性;2、效率和效率特性 (7)变压器的并联运行:1、理想并联运行的条件;2、并联运行时的负载分配,电压 比不同引起的环流 3、直流电机(14学时)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3)空载和负载时直流电机的磁动势和磁场 (4)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 (5)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6)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7)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拖动;直流电动机的换向 4、交流绕组(8学时) (1)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三相双层绕组;三

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专业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课程代码:0452117 学时数:32学时学分:2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教与学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直接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让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教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教学层面的基本路子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观等,并具备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以本书阐述的理论为线索,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英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重点和难点:教学法的内涵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

1、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内容; 2、学习英语教学法的意义; 3、何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4、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2章、语言与语言教学 【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了解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了解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1)语言、语言教学的性质; 2)英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3)英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4)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第3章、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了解交际教学和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基本掌握交际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正确评价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 1、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交际能力的内涵 3、交际教学的基本特征; 4、交际教学活动的创设; 5、对交际教学法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总体说明 《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较系统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与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二、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论知识和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三、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论》不仅阐述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若干重大而基本的问题,而且阐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而基本的理论,包括现代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学

目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的逻辑基础、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讨论、自学辅导、课题研究性学习等。 五、课时安排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为54学时。 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奇,《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七、教学实施纲要

《电机学》教学大纲

《电机学》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电机学Electric Machinery 课程编号:0301D06W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电磁场 后续课程:电机控制技术、电机设计、电机测试技术、控制电机、特种电机、永磁电机设计等 学科基础课 2 教学定位 2.1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 (1)获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2)建立对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模解析能力; (3)进行工程试验的设计实施能力; (4)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电机是一种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它亦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元件。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既面向电机制造业,又强调电机的运行与应用,是电气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定位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电磁场”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奠定数学基础和必需的电学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简单的工程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机原理,电机基本理论和电机稳态分析

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进行电机设计,电机控制,电机运行分析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3 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基础理论 电机及电机学课程概述(学时:1学时) 电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了解,核心)。 电机学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了解,核心)。 磁场中基本物理量、磁路的概念、磁路的基本定律(学时:1学时) 磁场分析基本量,磁路的基本定律(理解,核心)。 磁性材料及其特性、简单磁路计算(学时:1学时) 常用铁磁材料及其磁化特性(理解,核心)。 简单串联、并联磁路计算(理解,核心)。 交流磁路中的激磁电流和磁通、电磁感应定律(学时:1学时) 交流磁路中激磁电流和磁通的波形对应关系(理解,核心)。 共4学时 3.2 变压器 变压器概述(学时:1学时) 变压器的用途,结构,分类,额定值(了解,核心)。 变压器运行方式(学时:2学时) 变压器空载运行与变压原理(理解,核心)。 变压器负载运行与能量传递原理(理解,核心)。 变压器的归算(学时:1学时) 绕组归算,电抗归算(理解,核心)。 变压器等效电路与基本方程(学时:2学时) 变压器电压方程,等效电路,向量图,等效电路参数测定(理解,核心)。 三相变压器组和三相心式变压器及联接组号(学时:2学时) 三相变压器磁路系统,绕组联结方法与组号判断(运用,核心)。 三相变压器的激磁电流、主磁通和感应电动势波形与标幺值(学时:2学时)激磁电流、主磁通与感应电动势波形(理解,核心)。 标幺值的定义与应用(理解,核心)。 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率和效率(学时:1学时) 电压变化率、效率、最大效率(理解,核心)。 变压器的并联运行(学时:1学时) 并联运行(运用,推荐) 自耦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互感器(学时:2学时)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页脚内容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四年制普通本科) ■说明部分 1、课程得性质、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就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得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也就是师范类普通本科得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得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与教学得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与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得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得分析与运用。 2。教学得基本目标 学生具备必要得教育学通论与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得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得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得功能、本质、教学目得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得师生关系、教材得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教学时数42学时、 4。与其她课程关系 本课程就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得介绍与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得联系、 5.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电机技术》教学大纲

《电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电机技术 英文名称:Electrical Machiner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108 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电路与磁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机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平台课,学生在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和“电磁场”等课程以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机基本理论和电机稳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下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做好准备。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 根据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本课程在内容上将本着理论上“适度、试用”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 1、了解各种典型电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种常用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实验方法。 2、掌握电机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建立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和转矩方程式,明确电机中的能量传递关系,熟练地运用复数运算、等效电路、相量图等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未学过的电机或新电机的能力。 3、既掌握各种电机的个性和特点,又能认识各种电机的共同点。从而对电机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透彻理解各种电机主磁场的性质、各种参数的物理概念以及各物理量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5、了解电机的工程问题,如发热、冷却、绝缘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2学时)

教学法教学大纲

《英语学科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英语学科教育学》 (2)英文名 English Subject Educology 三、课程管理院(部) 外国语学院 四、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任务 英语学科教育学是研究英语教育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英语教学过程以及影响英语教学的诸多因素,揭示英语教学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宇。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课程论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这门学科是专为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目的是让他们对英语教学理论和规律进行系统的了解,为以后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的具体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围绕典型的教育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测试题目、设计关于学习者诸多因素的调查问卷等。做到人人参与,畅所欲言。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求人人参与,对课堂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多以讨论和课堂设计为主;战胜枯燥,对英语教学抱有激情。 4.教学效果检查 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5.教学时数分配 每周2课时,共18周36课时。 五、纲目 第一章Basic Concept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教学目的]了解英语教学论的基本范畴、概念、英语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教学时数]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讨论 1.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2.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language educolgy

2016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的任务是拓宽学员本学科的知识, 加深理论认识, 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使之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适应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 本课程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 掌握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 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理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组织和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 了解:指能知道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基本内容。 理解:指能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能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它是在"了解"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要求。 掌握:指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在"理解"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能力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用这些思想、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特别是学员的自我教学实践)。 2.按照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本课程应以自学为主,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习指导书和网上资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面授教学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性强的部分,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与学习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 1.《小学语文教育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的主教材。 2.《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辅导教材。它的主要内容是: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的解析;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主教材内容的补充阐述;各种形式的练习及考核、测试题等。 3.网上资料。 五、平时作业 本课程有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要计入期末总成绩。所有学员都应该认真完成。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教学要求: (一)了解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

《电机学》教学大纲

《电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501043 二、课程名称:电机学(Electro Mechanics) 三、学分、学时:2 5学分、32学时+12学时(课内实验) 四、教学对象: 五、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六、先修课程:数学、物理、电路 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必修课;《电机学》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电工技术领域中的高级技术人才,电机学主要讲述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等三类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起动、调速、运行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机的基本理论 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电机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明确《电机学》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从而明确学习目的;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和电机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电机的分类、主要作用;熟练掌握电机常用的电磁定律。 重点:电机常用的电磁定律;磁路和电路的类比;本课程的性质、一般分析方法 难点:常用的电磁定律在电机中的应用 第一篇变压器 第二章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与理论分析 教学内容:

变压器的主要类型,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的额定值。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电磁物理现象,参考方向,感应电动势,变比,励磁电流,漏抗,电路方程,等效电路,相量图。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电磁物理现象,基本方程式,归算,等效电路,相量图,简化等效电路。 参数测定方法与计算:空载试验、短路试验。 变压器的运行性能:电压变化率、效率。 基本要求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变压器运行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变比的定义;熟悉空载电流的作用、大小、性质、波形和影响因素,知道变压器折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变压器的基本方程式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最后要掌握变压器空载实验、短路实验的目的、接线和方法,并会进行参数计算,了解标幺值的概念和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重点: 本章为变压器理论的核心,也是学生用电磁理论分析电机的起步阶段,其分析方法具有普遍性,因而本章内容基本上都属重点,它既是变压器的重点,也是整个电机学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 相对来说,通过电动势平衡,磁动势平衡分析,绕组折算,推导出变压器的等效电路,这是变压器的理论基础,应重点掌握。应掌握变压器的参数测量方法,了解电压调整率及变压器的效率。 难点: 负载运行的电磁关系、磁动势平衡方程、折算 第三章三相变压器及运行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41109B 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总学时:45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立足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察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与教学教学功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论和教学论这两大主线,注意联系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注意联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从而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打下相应的基础。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与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关系密切。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开设之前应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 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学分。教学计划规定上课为15周,共45学时,理论学

ElectricMachinery电机学英汉双语刘慧娟教学大纲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0L126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80/5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工程电磁场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授课对象为3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在电气驱动领域的研究或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结构; 2.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各类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 4.掌握各类电机的分析方法,以及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 5.掌握电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电机相关实 验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要求及学时分类

(二)课程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讲课4学时) 重点: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磁定律。 第二章变压器(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 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概念。 难点:变压器绕组归算和连接组别的判定。 第三章直流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4学时) 重点: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枢反应、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与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难点: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电枢反应。 第四章交流电机的公共理论(讲课12学时) 重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感应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 重点: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感应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特性。 难点:感应电动机运行时内部的电磁关系;频率归算和绕组归算。 第六章同步电机(讲课14学时) 重点:电枢反应、电压方程式、等效电路、相量图;同步电机的功率方程和转矩方程;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 难点:电枢反应;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调节。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内教学 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包括统一讲授内容和个性化讲授内容。 统一讲授内容: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配以适量的思考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既重“量”又重“质”,即:既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又要突出重点。 讲课方式上注重几个环节:(1)问题的引入环节,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的讲解环节,要注意讲解的节奏,使学生保持兴奋;(3)适当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结论的归纳总结环节:要注意简明扼要,使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 个性化讲授内容:给各位教师留下一点自由发挥空间,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有利于动态优化教学内容。这方面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留出的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2. 课堂交流 教师选择优秀的报告,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汇报自己的报告,鼓励其他同学当场提问、交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 共安排2次课堂交流。 3. 实验 实验目的:加深对各类电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前指导:在实验前,教师应进行实验要求、内容方面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经过预习要达到: (1)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电路; (2)弄清楚测哪些量、调哪些参数、采集哪些数据; (3)根据理论分析,弄清楚正确的结果趋势,调节参数与被测量的关系。 实验项目: 实验一:变压器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增强对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的认识,掌握变压器参数测试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预先掌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书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设计实验线路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有着全局影响的数学思想方法其重要性日益凸现。鉴于数学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方法》被列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掌握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几次重要突破、数学的真理性、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演绎与化归、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数学思想与方法与素质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使学员建构起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结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增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自觉性,提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部分学习,帮助学员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源头、几次重要突破和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并能正确理解数学的真理性,确立动态的、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例解 "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将所学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用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是教和学的根本依据。文字教材名称:《数学思想与方法》(顾泠沅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数学思想与方法》录像教材共18 讲,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姚芳主讲。 3. 网上学习资源 江苏电大在线中(https://www.doczj.com/doc/b910046373.html, )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b910046373.html, )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 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

《英语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9400070、课程总学时45学时(25/20)、周学时3(2/1)、学分:2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 《英语教学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英语师范生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 树立交际语言教学观;学习语言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学习不同的英语教学法思想,掌握英语课堂交际语言教学技能;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教学和反思教学能力,逐步提高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力,为师范生将来从事英语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英语教育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I.教学目的:通过《英语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帮助英语师范生具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和职业规范与师德,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了解交互性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培养英语教学实践经历和反思教学的的能力,促进师范生在学术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II.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流派、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等知识后,组织师范生进行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内容演示等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师范生对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使他们一定的理论高度,具备反思教学的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在第6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英语专业的一 些基础课程以及一些相关的通识课之后才开设,本门课程的开设对巩固和提高英 语教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会起到积极作用。它既能够优化教育理论课程,如心 理学、教育学等,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英语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综合运 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Paul Davies,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推荐参考书: 1.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2.Diane Larsen-Freeman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2002年。 3.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4.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5.Jane Aron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6.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年。 7.顾日国,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刘慧娟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0L126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80/5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工程电磁场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授课对象为3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在电气驱动领域的研究或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结构; 2.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各类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 4.掌握各类电机的分析方法,以及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 5.掌握电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电机相关实 验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要求及学时分类

(二)课程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讲课4学时) 重点: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磁定律。 第二章变压器(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 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概念。难点:变压器绕组归算和连接组别的判定。 第三章直流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4学时)

重点: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枢反应、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与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难点: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电枢反应。 第四章交流电机的公共理论(讲课12学时) 重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感应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 重点: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感应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特性。 难点:感应电动机运行时内部的电磁关系;频率归算和绕组归算。 第六章同步电机(讲课14学时) 重点:电枢反应、电压方程式、等效电路、相量图;同步电机的功率方程和转矩方程;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 难点:电枢反应;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调节。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内教学 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包括统一讲授内容和个性化讲授内容。 统一讲授内容: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配以适量的思考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既重“量”又重“质”,即:既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又要突出重点。 讲课方式上注重几个环节:(1)问题的引入环节,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的讲解环节,要注意讲解的节奏,使学生保持兴奋;(3)适当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结论的归纳总结环节:要注意简明扼要,使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 个性化讲授内容:给各位教师留下一点自由发挥空间,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有利于动态优化教学内容。这方面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留出的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2. 课堂交流 教师选择优秀的报告,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汇报自己的报告,鼓励其他同学当场提问、交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 共安排2次课堂交流。 3. 实验 实验目的:加深对各类电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前指导:在实验前,教师应进行实验要求、内容方面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经过预习要达到: (1)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电路; (2)弄清楚测哪些量、调哪些参数、采集哪些数据; (3)根据理论分析,弄清楚正确的结果趋势,调节参数与被测量的关系。 实验项目: 实验一:变压器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增强对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的认识,掌握变压器参数测试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