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

(重定向自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早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但是,我国的证券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是否适合于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一揽子有价证券,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

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优化投资组合在以波动率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出来,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其波动率最低,称之为最小方差点(英文缩写是MVP)。

这条曲线在最小方差点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马考维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对应的投资组合称为有效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一条单调递增的凹曲线。

如果投资范围中不包含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的波动率为零),曲线AMB是一条典型的有效边界。A点对应于投资范围中收益率最高的证券。

如果在投资范围中加入无风险资产,那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是曲线AMC。C点表示无风险资产,线段CM是曲线AMB的切线,M是切点。M点对应的投资组合被称为―市场组合‖。

如果市场允许卖空,那么AMB是二次曲线;如果限制卖空,那么AMB是分段二次曲线。在实际应用中,限制卖空的投资组合有效边界要比允许卖空的情形复杂得多,计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动率-收益率二维平面上,任意一个投资组合要么落在有效边界上,要么处于有效边界之下。因此,有效边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优投资组合,理性投资者只需在有效边界上选择投资组合。

50年代以前的投资组合理论[1]

在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以前,分散投资的理念已经存在。Hicks(1935)提出了―分离定理‖,并解释了由于投资者有获得高收益低风险的期望,因而有对货币的需要;同时他认为和现存的价值理论一样,应构建起―货币理论‖,并将风险引入分析中,因为风险将影响投资的绩效,将影响期

望净收入。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之外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Hicks还提出资产选择问题,认为风险可以分散。Marschak(1938)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序数选择理论,同

时也注意到了人们往往倾向于高收益低风险等现象。Williams(1938)提出了―分散折价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认为通过投资于足够多的证券,就可以消除风险,并假设总存在一

个满足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组合,同时能通过法律保证使得组合的事实收益和期望收益一致。Leavens(1945)论证了分散化的好处。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方法。

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

最优投资组合是指某投资者在可以得到的各种可能的投资组合中,唯一可获得最大效用期望值的投资组合.有效集的上凸性和无差异曲线的下凸性决定了最优投资组合的唯一性。

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扩展[1]

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1952)发表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

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开端。他利用均值--方差模型分析得出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结论。

同时,Roy(1952)提出了―安全首要模型‖(Safety-First Portfolio Theory),将投资组合的均值和方差作为一个整体来选择,尤其是他提出以极小化投资组合收益小于给定的―灾险水平‖的概率作为模型的决策准则,为后来的VaR(Value at Risk)等方法提供了思路。

Tobin(1958)提出了著名的―二基金分离定理‖:在允许卖空的证券组合选择问题中,每一种有效证券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一种特殊的风险资产的组合。

在Markowitz等人的基础上,Hicks(1962)的―[[组合投资的纯理论]‖指出,在包含现金的资产组合中,组合期望值和标准差之间有线形关系,并且风险资产的比例仍然沿着这条线形的有效边

界这部分上,这就解释了Tobin的分离定理的内容。Wiliam.F.Sharpe(1963)提出―单一指数模型‖,该模型假定资产收益只与市场总体收益有关,从而大大简化了马柯维茨理论中所用到的复杂计算。

马柯维茨的模型中以方差刻画风险,并且收益分布对称,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Mao(1970);Markowit(z1959);orter(1974);Hogan,Warren(1974);Harlow(1991)等认为下半方差更能准确刻画风险,因此讨论了均值一半方差模型。

Konno和Suzuki(1995)研究了收益不对称情况下的均值-方差-偏度模型,该模型在收益率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具有价值,因为具有相同均值和方差的资产组合很可能具有不同的偏度,偏度大的资产组合获得较大收益率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Athayde,Flores(2002)考虑了非对称分布条件下的资产配置情况:在前两阶奇数矩限定的情况下,分别最小化方差与峰度并将其推广到最小化任一奇数矩阵;Jondeau,Rockinger(2002)在投资者效用函数为常数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的假定下将期末期望收益Taylor展开取前4阶高阶矩,运用一阶条件来最

优化资产配置;Jondeau,Rockinger(2005)考虑收益率的联合非正态分布和时变特征,包括

了波动聚集性、非对称和肥尾特征。将期末期望收益Taylor展开并取前4阶高阶矩,运用一阶

条件来最优化资产配置;Sahu等(2001,2003)提出偏正态分布来衡量高阶矩的影响,能充

分考虑偏度与协偏度,同时处理―肥尾‖的影响;Campbell R等(2004偏正态分布估计高阶矩的影响,贝叶斯方法处理收益分布的参数不确定性情况,在上述基础之上处理最优化问题。

Konno,Yamazaki(1991)用期望绝对偏差刻画风险,建立了一个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规划

模型,被称为均值-绝对偏差模型。该模型如同均值-方差模型那样也发展成均-下半绝对偏差模型;Young(1998)以资产组合收益的最小顺序统计量作为风险度量利用极大极小规则建立了一个

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规划模型;Cai(2000用资产组合项资产收益中的最大期望绝对偏差来刻画风险,建立了一个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规划模型并给出了解析解。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扩展[1]

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之后,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些模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探讨资产定价的理论,对投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之后,研究者进一步扩展了该研究。

Jensen Michael(1969)提出以CAPM中的证券市场线为基准来分析投资组合绩效的非常规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但由于在非系统风险不能完全剔除的情况下,该模型对投资组合绩效的评价结果不如CAPM的评价结果,因此该模型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Brennan(1970)提出了考虑税率对证券投资报酬影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Vasicek,(1971),Black(1972)分别研究了不存在无风险借贷时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Mayers(1972)提出了考虑存在退休金、社会保险等非市场化资产情况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建立;Merton(1973)提出了多因素的ICAPM模型(Intertemporal CAPM),为后来的长期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E.Linderberg (976、1979)研究了存在价格影响者时的资本市场均衡和投资者的组合选择问题。结果发现所

有投资者(包括价格影响者)都持有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某个组合,故仍可得到形式简单的CAPM,只不过此时的单位风险价格低于所有投资者都是价格接收者时的单位风险价格。他还证

明了通过兼并或合伙,个体或机构投资者可以增加他们的效用,这就是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

之一。

Sharpe(1970),E.Fama(1976),J.Lintler(1970),N.J.Gonedes(1976)等分别研究了

投资者对资产将来的期望收益、收益的方差、协方差期望不一致时资本市场的均衡,他们得到了

形式于标准CAPM类似的CAPM。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局限。因此,对于CAPM 的突破成为必然。

Stephen.A.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APT不需要像CAPM那样作出很强的假定,从而突破性地发展了CAPM。

Black,Scholes(1973)推导出期权定价公式,即B一S模型;Merton(1973)对该定价公式发展和深化。针对B—S模型假定股票价格满足几何--布朗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实际价格变化的问题,Scholes,Ross(1976)在假定股票价格为对数泊松发布情况下推导出了纯跳空期权定价模型(Pure Jump Model);Merton(1976)提出了扩散--跳空方程(Diffusion-Jump Model);格利斯特和李(1984)研究了基础证券交易成本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当存在交易成本时,连续时间无套利定价会因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无法实现;Merton(1990)运用了离散时间模型提出了交易成本与基础证券价格成比例的单阶段期权定价公式;波耶勒和沃尔斯特(1992)将Merton 的方法推广到了多阶段情形。

拉马斯瓦米,桑达瑞森(1985);Brenner;科塔顿,萨布拉曼·彦(1985)以及贝尔和托罗斯(1986)的研究指出,美式期货期权在利率为正的条件下比美式现货期权更易于执行;Lieu(1990)应用连续时间定价方法推出了期货纯期权的定价公式;陈,斯科特(1993)进一步研究指出,即使利率是随机的,期货纯期权价值也不受利率的影响;Chaudhurg,Wei(1994)研究了常规期货期权与纯期权的价值关系,指出期货纯期权的价值高于美式期货期权的价值。Harrison,Krep(1979)发展了证券定价的轶理论(theory of martingale pricing),该理论目前仍是金融研究的前沿课题。

现代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1952年3月,美国经济学哈里·马考威茨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作为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开端。马克威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由于这一方法要求计算所有资产的协方差矩阵,严重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对协方差矩阵加以简化估计的夏普单因素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

20世纪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别于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不仅提供了评价收益-风险相互转换特征的可运作框架,也为投资组合分析、基金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76年,针对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检验性的缺陷,罗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APT模型。该模型直接导致了多指数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在投资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投资组合的思想

1、传统投资组合的思想——Native Diversification

(1)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否则―倾巢无完卵‖。

(2)组合中资产数量越多,分散风险越大。

2、现代投资组合的思想——Optimal Portfolio

(1)最优投资比例:组合的风险与组合中资产的收益之间的关系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存一组在使得组合风险最小的投资比例。

(2)最优组合规模:随着组合中资产种数增加,组合的风险下降,但是组合管理的成本提高。当组合中资产的种数达到一定数量后,风险无法继续下降。

3、现代投资理论主要贡献者(Pioneers):

贡献者简介主要贡献代表作(Classic Papers)

托宾(James Tobin)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佛博士,耶鲁教授。

流动性偏好、

托宾比率分

析、分离定理。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S,1958.

马考维茨(Harry Markowitz)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曾在兰德工作。

投资组合优化

计算、有效疆

界。

―Portfolio Selection,‖,JOF,1952.

夏普(William Sharp)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曾在兰德工作,UCLA博

士,华盛顿大学、斯丹福

大学教授。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 of Risk,‖ JOF,

1964.

林特勒(John Lintner)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APM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 &

Capital Budget,‖ RE&S, 1965.

投资组合的基本理论

马考维茨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

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

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

(1)投资组合的两个相关特征是期望回报率及其方差。

(2)投资将选择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期望回报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或在给定期望回报率水平下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

(3)对每种证券的期望回报率、方差和与其他证券的协方差进行估计和挑选,并进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确定各证券在投资者资金中的比重。

投资组合理论的新发展[1]

(一)基于交易费用和流动性的投资组合理论

如果市场是无效的和存在摩擦的,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存在,而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直接与交易成本相关。关于市场摩擦的投资组合问题,是由Magil和Constantinides首先提出来的,之后Davis和Norman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Davis(1990)等人利用随机控制方法分析了在存在市场摩擦的情况下与证券流动性相关的交易成本问题,发现保持在一定风险区间内并且在接近区间的边界时作最小交易是合理的。Shreve,Akian(1995)等人利用粘度理论研究了具有交易成本的多维资产组合问题,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一个三资产的期终财富最大化问题。但是,Davis,Shreve,Akian等提出的方法忽略了固定成本所导致的较大交易成本,后来的Eastham和Hastings使用脉冲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Morton和Pliska(1995)也研究了固定交易成本下的最优组合管理问题,尽管他们建立的模型中的交易成本不是真实的交易成本,但是他们的方法在解决相应的组合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近的研究认为证券的流动性是证券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流动性证券来说,非流动性证券的定价总是存在一定的折扣。例如Amihud和Mendelson(1991),Kamara(1994)就证实在非流动性的中期债券和流动性的国债间存在超过35个基本点的收益差距;Whitelaw(1991)等也证实过类似现象。Brito(1977),Subrahanyam (1979),Amihud和Mendelson(1986),Duma,和Luciano(1991),Boudoukh和Whitelaw(1993),Constantinides和Mehra(1998)等关于资产组合

的流动性作用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外生的交易成本和借入或卖出的限定上,而后来Longstaf(2001)的研究则是集中于交易策略和证券价值内生的非流动性作用上。Longstaf解决了投资者受限于流动性限制的跨期组合问题。

(二)基于风格投资的投资组合理论

风格投资始于1992年威廉·夏普的论文《资产配置:风格管理与业绩评价》。风格投资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风格的分析。目前普遍接受的风格分析方法主要有和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前者是由Sharp提出基于收益的风格分析,他认为通过比较基金的收益和所选择的风格指数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基金管理人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投资风格;后者主要是根据基金实际持有的股票特征来划分基金的投资风格。Kahn(1996)发现对于小样本基金,基于组合分析来预测风险比基于收益的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Kaplan(2003)研究发现对于大盘价值型组合,两种风格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似,而对于中小盘和成长型组合,两种分析方法则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风格投资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研究。风格投资常常表现出小市值效应(投资于小规模公司股票所获得的收益要高于投资于大规模公司股票)和BV/MV效应(净资产/市值)。Banz(1981)最早发现,最小一类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最大一类股票19.8%;Reinganum (1981)也发现类似现象。对于BV/MV效应,Stattman (1980)发现美国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与其BV/MV 呈正相关关系;Fama和French(1992)也证明美国市场的BV/MV效应明显。对此,有这样几种解释:其一,Fama和French(1993,1995),Johnson(1997)等人认为风格投资的超额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而这些风险被正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遗漏;其二,Lakonishok,Shleifer和

Vishny(1994)认为超额收益是由于投资者对某种股票过去表现的过度反应所致;其三,Daniel

和Titman(1997)认为由于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公司分享着某些共同特征,因而有可能同时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而导致上述两种效应;其四认为是计算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第三,风格投资的周期性以及风格转换策略研究。从价值型/成长型或大盘股刊、盘股等角度来看,风格投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存在周期性。弗兰克等(2002)研究表明,美国、日本股票市场中小盘股/大盘股总是间隔表现较差或优良。David,Robert和Christopher (1997)通过美国、加拿大等国数据分析发现,价值型/成长型组合的收益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型。由于风格投资具有周期性,因而投资者可以通过风格转换以获取更好收益。Levi,和Liodakis(1999)通过对英国股市的研究认为,当两种相对风格的收益率差异不显著时,投资者有机会通过风格转换增进组合绩效;另外一些学者如KevinQ .W ang(2003)、Georgi(2003)等也分别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第四,风格投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Lee和Andrei等(1991)用风格投资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证券市场挂牌的基金虽持有完全不同的股票,但却同涨同跌;Froot等(1999)同样运用风格投资的概念解释了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同种股票却有着不同表现的原因;Sorensen与Lazzara(1995),Anderrson(1997)及Fochtman(1995)也先后就某种风格与某种具体影响因素(如宏观经济因素、价格趋势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三)基于连续时间的长期投资组合理论

长久以来,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在指导人们短期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事实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最优资产组合不尽相同。

Samuelson(1963,1969)等最早描述了长期投资者与短期投资者作出相同决策的限制条件;Merton(1969,1971,1973)也对此进行了长期、深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告诉人们,投资机会会随时间变化,长期投资者总是关心长期中投资机会所受到的冲击,并希望从中套利。Kim,Omberg(1996);Balduzzi;Lynch(1999);Barberis(2000)等人建立了长期投资者资产组合选择的实证模型,这些模型是建立在Samuelson(1963,1969);Mossin(1968);Merton(1969,1971,1973);Stiglitz(1979);Rubinstein(1976a,b);Breeden(1979)等文献的基础上,并且最终完成了早期理论文献的实证检验。他们假设一个生命有限的投资者具有期末财富的HARA (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效用,结果发现没有用到任何近似,最优的组合权重是线性的。Balduzzi,Lynch通过对那些忽视投资长期性的投资者的效用检验得出,忽略现实的交易成本将导致效用成本增加0.8%到16.9%;Barberis研究发现即使将许多参数的不确定性包含进模型之后,还有足够的收益期望使长期投资者总能在股票上分配更多资产。

对于利率在长期的影响,Morton(1973)提出了套期保值效应,当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大于1时,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不仅受到资产风险溢价的影响,还受到预期收益率与预期远期利率调整的协方差的影响;对于跨期理论中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Campbel(1993)认为当消费--财富比率不变或变动不大时,投资者的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为近似线形;Tepla(2000)在允许借入和卖空的约束条件下,将静态投资组合的选择标准结果扩展到动态的跨期模型。Campbell和

Viceira(2001)对这部分结论也有详细的阐述。

对长期投资的资产组合选择和风险控制问题,Jeremy Siegel(1994)通过分析认为在长期投资中,股票的风险低于债券甚至国库券,在长期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资资产。Campbel,Viceira(1999,2000)证明对最优投资策略中市场择机的忽略,会导致更大的效用损失。Campbell,Chan,Viceira (2001)等用VaR(一阶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长期投资者的消费和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增加了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需要,并且长期通货膨胀债券能够增加稳健投资者的效用;John Y.Campbell,George Chacko,Jorge Rodriguez(2004)的研究也展示,保守的长期投资者有一个积极的股票跨期套利需求。这些研究对长期资产组合框架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长期投资的资产配置问题,用连续时间数学来分析动态资产组合选择,至少可以追溯到Robert Merton(1969--1973)的研讨工作。Duffle(1996);Karatzas,Shreve(1998);Morton(1990)给出了连续时间中资产组合选择的一般方法。Chacko,Viceira(1999)探讨了时变风险对投资的影响。Cox,Huang(1989);Cox,Leland(1982);Pliska(1996)等提出跨期消费与资产组合选择的―鞍方法‖,利用完全市场中的SDF(随机贴现因子)属性,把动态问题转换为静态问题,使得结果更容易求解。Campbell,Viceira(2002)在他们合著的《战略资产配置:长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中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长期资产组合选择问题。他们创立了一个可以与均值方差分析相媲美的跨期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长期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是对于长期投资者的无风险资产;

揭示了股票作为对长期投资者比短期投资者更为安全资产的条件;证明了劳动收入怎样影响资产组合选择。

(四)基于VaR的投资组合理论

VaR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研究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学者们关注,它原先被人们用于测度一些金融公司交易证券的市场风险。VaR方法的引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先投资组合理论对证券投资组合风险度量的不足。

国外学者先后给VaR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

Joroin(1996)认为是给定概率置信水平内最坏情况下的损失;Sironi,Resti(1997)认为是在定义期间内,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潜在的最大损失。

Luciano(1998)认为是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单个头寸或整个组合可能产生的损失;在给定资产(组合)价值变动分布的前提下,风险按照价值变动超过某一临界点的可能性来界定。

Mauser,Rosen,Jorion(2001)分别利用历史模拟法或蒙特卡罗模拟法估算了VaR条件下的资产组合选择最优化问题。但VaR仍然存在有很多的缺陷。

Artzner等(1999)提出了一致性风险度量(Coherent Measures of Risk)的概念,其中一致性以四条公理假设条件作为判别标准,由于VaR不满足四个条件中的次可加性

(Sub-Additivity),意味着在某些条件下拒绝资产组合风险分散化原理,认为VaR不是一个Coherent风险度量。

基于此,Pflug,Rockafellar,Uryasev(2000,2002);Acerbi,Tasche(2002)先后提出了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at Risk,CVaR)作为风险的度量来对VaR进行修正。CvaR 被定义为损失超过VaR部分的条件期望,只考虑下跌风险(Downside Risk)。如果VaR对应的置信区间为(1-α),则α-CVAR就是超过α-VAR的平均损失;针对VaR无法比较来自不同市场的风险暴露,Giuseppe Tardivo(2002)提出Benchmark-VaR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内,基金或者组合偏离基准(Benchmark)的最大离差;Emmer等(2001)引入了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用以代替方差来衡量风险;鉴于VaR 仅测度了市场常态下的资产组合的风险,Embrechts等(1997)将测度极端情况的极值理论与VaR相结合提出了测度市场极端风险的方法,McNeil,Frey(2000)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瑞士金融市场时间序列的尾部特征,结论认为极值方法比VaR更为稳健和精确。

在界定了VaR和CVaR等风险测度指标后,以其为基础研究资产组合选择的工作相应展开。

Rockafellar等(2000),Anderson等(2001)考虑了CVaR作为风险测度时的资产组合优化问题,证明了CVaR是凸函数,可以用来构建有效的优化方法,而且Rockafellar等还提出了一种线性规划方法,可以同时最小化VaR和CVaR。Emmer等在引入了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后,建立了资产组合选择的―均值-CaR模型‖,推导出解析形式的最优解和有效边界;Young(1998)提出了一个极大极小收益的资产组合模型(MMR):在保证资产组合

平均收益率超过某一最低收益水平约束下,极大化其任一时期的极小收益,决策目标是考虑在最不利收益中取最优收益。风险度量指标采用的是最小的可能收益而不是方差。

另外Bogentoft等(2001);Topaloglou等(2002);Castellacci,Siclari(2003)也研究了基于VaR和CVaR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

(五)基于非效用最大化的投资组合理论

Cover是较早非效用最大化投资组合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在离散时间条件下的泛组合模型。该模型的突出优点是构建它不需要知道市场参数及有关统计信息,如利率、价格波动率,甚至不需要详细描述离散时间条件下价格变动的动力学机制,只要通过跟踪不同证券权重的绩效加权变动情况便可达到最优恒定组合。Cover还描述了泛组合的渐近行为,并引用实例说明了泛组合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Hellwing提出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经济资源定价方法---价值维持原理(Value Preserving Principle),即资源的内在价值(将来收益价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Helwing利用该方法考察了在离散时间、有限状态空间条件下证券市场的组合最优化问题,并表现出较好的解释力。

Buckley和Korn从考察随机现金流下的指数跟踪误差的角度认为:对于那些消极跟踪指数的投资者来说,其理想状况的证券组合总是由进人指数的所有证券持有组成。这必然导致资本资产投资者持有的现金账户绩效与指数绩效的偏离(即导致跟踪误差的产生)。据此,Buckley和Korn 给出了这种情形下的相关模型(即基于半鞍的一般连续时间模型),分析了投资者导致的脉冲控制问题,并给出了其存在最优控制策略的一般条件。除此之外,他们还探讨了某些扩散类型市场价值维持策略的存在性和惟一性,解决了来自于非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套期保值理论的惟一价值维持测度问题(即最小鞍测度问题),并考察了附加约束对组合策略的影响。

(六)行为金融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

近20年来的金融实证研究不断发现股票收益率具有可预测性的证据,EMH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都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证券市场上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无法由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以合理解释的异常现象。面对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的传统金融理论。由于行为金融学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视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

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Gustave Lebon和Mackey[1]在其著作中就已经开始研究投资市场行为了。凯恩斯(1936年)的―空中楼阁理论‖开始关注投资者自身的心理影响。该理论主要从心理因素角度出发,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行为是建立在所谓―空中楼阁‖之上,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充满了―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

Burrel(1951)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标志着行为金融学的真正产生,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

第二,基础理论确立阶段。

Burrel,Bauman(1969)发表《科学投资方法:科学还是幻想》认为,金融学新的研究领域应该重点考虑数量模型和传统行为方法的结合,这样会更贴近实际。

Slovic,Bauman教授(1972)发表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这篇文章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1974)在《科学》杂志中,讨论了直觉驱动偏差(Heuristic-driven error)。

Tversky,Kahneman(1979)发表了《展望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式提出了展望理论。该理论以其更加贴近现实的假设,严重冲击并动摇了传统金融学所依赖的期望效用理论,并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Tversky,Kahneman(1979)在《经济计量学杂志》讨论了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

第三,发展繁荣阶段。

预期理论的提出大大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一大批研究成果相继取得。

Debondt,Thaler(1985)发表了题为《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

De Bondt,Thaler(1985,1987)发现的逆向投资策略以及Jegadeesh,Titmann(1993,2001,2002)发现的动量投资策略,更是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而Robert Shearer(2000)发表的《非理性繁荣》却标志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De Bondt(2000)实证研究发现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士、瑞典、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都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与过度反应情况相反,Jegadeesh,Titman(1993)发现,根据过去3--12个月的市场表现,买进表现较好的公司股票,同时卖出

表现较差的公司股票,所构造的这个零投资组合在下一年度平均每月有1%的收益。Rouwenhorst(1998)采用1978--1995年间欧盟12国的2190家公司作为样本构造国际投资

组合。在考虑了风险、公司规模、不同国家差异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赢家在未来1年

内的表现优于过去的输家大约每月1%。这个结果与Jegadeesh,Titman(1993)关于美国市

场的结果是一致的。

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许多解释性的研究结果。

Zarowin(1990)认为逆向效应可能是季节效应造成的。Conrad,Kaul(1998)将动量投

资策略和逆向投资策略的获利性完全归因于期望收益率的截面方差,而不是任何收益率可测的时

间序列方差。Barberis,Shleifer,Vishny(1998);Daniel,Hirshleifer,Sburamanyam(1998);Hong Stein(1999);Huang,Barberis(2001)认为行为金融理论所描述的投资者解读信息

方式的内在偏差或信息缓慢扩散也可能导致所谓股价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从而产生逆向效应和动量效应。Moskowitz,Grinblatt(1999)认为个股动量效应可以由行业动量效应来解释。

Lo,Mackinlay(1990a)以及Jegadeesh,Titman(1995)认为股价对信息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度是导致投资组合内个股自身及彼此间收益率时间序列可预测性的原因,也是动量投资策略和逆向投资策略获利性的重要来源。Barberis(1998)提供了可解释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模型。Hersh Shefrin(2000)提出情绪测度的概念,以情绪测度资产价格和基本价值之间的总体偏差。异质能解释期权定价的―波动性微笑‖和均值方差组合的―皱眉‖。Mehra,Sah(2002)在Becker,Mulligan(1997)建立的主观贴现因子内生决定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将主观贴现因子的波动称为情

绪波动,并进一步研究了主观贴现因子的波动对均衡股票价格的定量影响。他们通过计算发现,主观贴现因子的1个百分点的波动可以导致股票价格高达几十个百分点的波动。也就是说,投资者

情绪的较小波动,可以引起股票价格的很大波动。从而解释了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性。

在行为金融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行为金融学有关理论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及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T)也在迅速发展。

Shiller(1989)从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角度,揭示出投资者具有非理性特征,同时他在羊群效应、

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Odean(1998)考察了行为金融的处置效应---持有劣质东西而卖出优质东西的倾向。

Poterba(1998)说明终身捐赠是和行为金融直接相关的。

Thaler(1987,1999)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账户‖以及―行为生命周期假说‖等问题。

Rabin(2001)将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模型,他关注在自我约束的局限下,人

们会出现―拖延‖和―偏好反转‖等行为,这些有趣的研究成果对储蓄、就业等问题都具有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Belsky,Gilovich(1999);Shefrin(2000)很好地介绍了行为金融,后者更加翔实。

Barber,Odean,Zheng(2005)透视了共同基金投资者支出的重要性和行为金融概念的框架,

强调了如何传递信息才能使信息和其内容一样重要。

Delong,Shleife(1990)研究了不可预测的随机交易的结果,说明噪音交易者的随大流买卖

导致了溢价的波动。

Shefrin,Statman(1994)构造了一个关于异质交易者的对数效用函数模型,他们分析了代表人怎样利用不同交易者的异质理念,指出异质造成短期利率是随机而非固定的。Cabrales,Hoshi(1996)给出一个关于异质理念的动态定价模型。

Shefrin,Statman(1994)以Roy(1952)的安全第一模型和Lopes(1987)的SP/A理论为基础,将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成果与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结合起来,提出单一心理账户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SA)。该理论建模类似于均值-方差模型,目标函数也是期末财富期望值最大化,不同在于它的约束条件:期末财富低于最低财富的概率水平低于事前设定值。Shefrin,Statman还进一步提出多心理账户行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BPT-MA)。

Gul(1991)建立一个考虑投资者失望厌恶效用函数模型,并进行了公理性的证明工作;利用他的研究工作,Epstein,Wang(1994);Bekaert等(1997)研究均衡资产定价问题;Ang等(2000)分析了失望厌恶偏好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得出一些定性的结论。Hwang,Satchell(2001)利用Benartzi,Thaler(1995)的损失厌恶效用函数模型分析了资产组合选择问题。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失望厌恶和损失厌恶的存在,投资者在面临不利投资环境和事实损失时将更加趋向于风险厌恶,从而资产配置向无风险资产倾斜。

Daniel等(2001)研究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和风险厌恶的理性套利者相互交易的多种风险证券的过度自信模型。

在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方面,Epstein,Zin(1989,1991);Weil(1989,1990)在Kreps,Porteus(1978)的理论框架基础之上提出了更加灵活的递归效用函数,推广了传统的时间可分、状态可分效用函数。而Weil(1989),Campbell(1999)在研究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时;Smith(2001);Seckin(2000);Campbell(1993);Restoy,Weil(1998);Duffie,Epstein (1992)研究资产定价模型时;Svensson(1989);Weil(1990);Dumas,Uppal,Wang (2000);Schroder,Skiadas(1999) 时将递归效用函数应用到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工作中。

Constantinides(1990)在Merton(1969,1971)基础之上求解了引入习惯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并使用最优解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和消费平滑之谜。Sundaresan(1989)研究了基于习惯形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bel(1990)使用习惯形成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Carroll(2000);Campbell,Cochrane(1999);Campbell(2000)研究了习惯形成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Ferson,Constantinides(1991);Boldrin,Christiano,Fisher(1997);Haug(2001);Li(2001) 也研究了习惯形成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Abel(1990)研究了基于追赶时髦的资产定价模型。Gali(1994),Gollier(2003)研究了基于嫉妒的资产定价模型。Abel(1999)构造了一个基于嫉妒和追赶时髦的消费外在性基础上的效用函数,并研究了一般均衡下资产的风险溢价和期限溢价。

Bakshi,Chen(1996a)首次研究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理论,在Merton(1969,1971)基础之上求解了基于消费偏好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并得到了相应的资产定价模型。

Barberis,Huang,Santos(2001)在Lucas(1978)基础上,将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定义在消费和财富的波动之上,从而投资者不但规避消费风险,还规避财富的损失

Brunel(2005–2006,2006),Chhabra(2005),Nevin(2004)研究了行为资产配置。

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

投资组合理论为有效投资组合的构建和投资组合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一整套分

析体系,其对现代投资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马考威茨首次对风险和收益这两个投资管理中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准确的定义,从此,同时考虑风险和收益就作为描述合理投资目标缺一不可的两个要件(参数)。

在马考威茨之前,投资顾问和基金经理尽管也会顾及风险因素,但由于不能对风险加以有效的衡量,也就只能将注意力放在投资的收益方面。马考威茨用投资回报的期望值(均值)表示投资收益(率),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收益的风险,解决了对资产的风险衡量问题,并认为典型的

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在追求高预期收益的同时会尽量回避风险。据此马考威茨提供了以均值一方差分析为基础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组合投资理论。

2.投资组合理论关于分散投资的合理性的阐述为基金管理业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马考威茨之前,尽管人们很早就对分散投资能够降低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但从未在理论上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投资组合的方差公式说明投资组合的方差并不是组合中各个证券方差的简单线性组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券之间的相关关系。单个证券本身的收益和标准差指标对投资者可能并不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它与投资组合中的证券相关性小甚至是负相关,它就会被纳入组合。当组合中的证券数量较多时,投资组合的方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决于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单个证券的方差则会居于次要地位。因此投资组合的方差公式对分散投资的合理性不但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而且提供了有效分散投资的实际指引。

3.马考威茨提出的“有效投资组合”的概念,使基金经理从过去一直关注于对单个证券的分析转向了对构建有效投资组合的重视。

自50年代初,马考威茨发表其著名的论文以来,投资管理已从过去专注于选股转为对分散投资和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来。事实上投资组合理论已将投资管理的概念扩展为组合管理。从而也就使投资管理的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4.马考威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投资组合中各主要资产类型的最优配置的活动中,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投资组合理论在应用上的问题

马考威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不但为分散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散投资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在实际运用中,马考威茨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

1.马考威茨模型所需要的基本输入包括证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两两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当证券的数量较多时,基本输入所要求的估计量非常大,从而也就使得马考威茨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马考威茨模型目前主要被用在资产配置的最优决策上。

2.数据误差带来的解的不可靠性。马考威茨模型需要将证券的期望收益率、期望的标准差和证券之间的期望相关系数作为已知数据作为基本输入。如果这些数据没有估计误差,马考威茨模型就能够保证得到有效的证券组合。但由于期望数据是未知的,需要进行统计估计,因此这些数据就不会没有误差。这种由于统计估计而带来的数据输入方面的不准确性会使一些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过高而使另一些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过低。

3.解的不稳定性。马考威茨模型的另一个应用问题是输人数据的微小改变会导致资产权重的很大变化。解的不稳定性限制了马考威茨模型在实际制定资产配置政策方面的应用。如果基于季度对输人数据进行重新估计,用马考威茨模型就会得到新的资产权重的解,新的资产权重与上一季度的权重差异可能很大。这意味着必须对资产组合进行较大的调整,而频繁的调整会使人们对马考威茨模型产生不信任感。

4.重新配置的高成本。资产比例的调整会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上升。资产比例的调整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的政策可能是维持现状而不是最优化。

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

今天,在我国股票市场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决策分析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不同证券收益的相关性分散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主要应用技术分析面和基本面进行分析,而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是注重单只证券,基本上忽略了证券收益的相关性;

二是在我国股票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可以用来稳定地战胜市场。

通过研究发现,市场综合指数较大幅度地偏离了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在此条件下,利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完全可以稳定地战胜市场。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复习题目与复习资料附有重点知识整理

第六章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复习题目与答案 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任何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及其相关系数都为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有关风险厌恶者的陈述是正确的?( C ) A.他们只关心收益率B.他们接受公平游戏的投资 C.他们只接受在无风险利率之上有风险溢价的风险投资 D.他们愿意接受高风险和低收益E.A和B 2.在均值—标准差坐标系中,无差别曲线的斜率是(C) A.负B.0 C.正D.向东北E.不能确定 3.艾丽丝是一个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戴维的风险厌恶程度小于艾丽丝的,因此(D)A.对于相同风险,戴维比艾丽丝要求更高的回报率 B.对于相同的收益率,艾丽丝比戴维忍受更高的风险 C.对于相同的风险,艾丽丝比戴维要求较低的收益率 D.对于相同的收益率,戴维比艾丽丝忍受更高的风险 E.不能确定 4.投资者把他的财富的30%投资于一项预期收益为0.15、方差为0.04的风险资产,70%投资于收益为6%的国库券,他的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标准差分别为( B )A.0.114,0.12 B.0.087,0.06 C.0.295,0.12 D.0.087,0.12 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5.市场风险可以解释为( B) A.系统风险,可分散化的风险 B.系统风险,不可分散化的风险 C.个别风险,不可分散化的风险 D.个别风险,可分散化的风险

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6.β是用以测度( C ) β系数是指证券的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再除以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即单个证券风险与整个市场风险的比值。Β=1说明该证券系统风险与市场组合风险一致;β>1说明该证券系统风险大于市场组合风险;β<1说明该证券系统风险小于市场组合风险;β=0、5说明该证券系统风险只有整个市场组合风险的一半;β=2说明该证券系统风险是整个市场组合风险的两倍;β=0说明没有系统性风险。 A.公司特殊的风险B.可分散化的风险 C.市场风险D.个别风险 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7.可分散化的风险是指( A ) A.公司特殊的风险B.βC.系统风险 D.市场风险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8.有风险资产组合的方差是( C ) A.组合中各个证券方差的加权和 B.组合中各个证券方差的和 C.组合中各个证券方差和协方差的加权和 D.组合中各个证券协方差的加权和 E.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9.当其他条件相同,分散化投资在哪种情况下最有效?( D ) 协方差(-∞和+∞之间)衡量的是收益率一起向上或者向下变动的程度相关系数(在-1和+1之间)为-1表示两种证券的收益率是完全负相关的,为+1表示两种证券的收益率完全同步,收益率为0是完全不相关,投资者可以通过完全负相关的高预期收益投资产品来分散投资。 A.组成证券的收益不相关B.组成证券的收益正相关 C.组成证券的收益很高D.组成证券的收益负相关 E.B和C 10.假设有两种收益完全负相关的证券组成的资产组合,那麽最小方差资产组合的标准差为( B ) A.大于零B.等于零C.等于两种证券标准差的和

西方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新发展综述.

西方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新发展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一、50年代以前的投资组合理论 在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以前,分散投资的理念已经存在。Hicks(1935)提出了“分离定理”,并解释了由于投资者有获得高收益低风险的期望,因而有对货币的需要;同时他认为和现存的价值理论一样,应构建起“货币理论”,并将风险引入分析中,因为风险将影响投资的绩效,将影响期望净收入。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之外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Hicks还提出资产选择问题,认为风险可以分散。Marschak(1938)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序数选择理论,同 时也注意到了人们往往倾向于高收益低风险等现象。Williams(1938)提出了“分散折价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认为通过投资于足够多的证券,就可以消除风险,并假设总存在一个满足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组合,同时能通过法律保证使得组合的事实收益和期 望收益一致。Leavens(1945)论证了分散化的好处。随后V 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方法。 二、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扩展 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1952)发表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开端。他利用均值--方差模型分析得出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结论。 同时,Roy(1952)提出了“安全首要模型”(Safety-First Portfolio Theory),将投资组合的均值和方差作为一个整体来选择,尤其是他提出以极小化投资组合收益小于给定的“灾险水平”的概率作为模型的决策准则,为后来的VaR(Value at Risk)等方法提供了思路。 Tobin(1958)提出了著名的“二基金分离定理”:在允许卖空的证券组合选择问题中,每一种有效证券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一种特殊的风险资产的组合。 在Markowitz等人的基础上,Hicks(1962)的“组合投资的纯理论”指出,在包含现金的资产组合中,组合期望值和标准差之间有线形关系,并且风险资产的比例仍然沿着这条线形的有效边界这部分上,这就解释了Tobin的分离定理的内容。Wiliam.F.Sharpe(1963)提出“单一指数模型”,该模型假定资产收益只与市场总体收益有关,从而大大简化了马柯维茨理论中所用到的复杂计算。 马柯维茨的模型中以方差刻画风险,并且收益分布对称,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第十一章 投资组合管理基础

第十一章投资组合管理基础 本章要点:了解证券组合管理的概念;熟悉现代投解基金组合管理的过程。 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熟悉单个证券和证券组合的收益风险衡量方法;熟悉风险分散原理;了解两种和多个风险证券组合的可行集与有效边界;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以及在最优证券组合中的运用;了解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含义和基本假设;熟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推导。 第一节、证券组合管理与基金组合管理过程 (一) 证券组合管理的概念 证券组合管理是一种以实现投资组合整体风险一收益最优化为目标,选择纳入投资组合的证券种类并确定适当权重的活动。它是伴随着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投资管理方式。 (二)基金组合管理的过程 1.设定投资政策; 2.进行证券分析; 3.构造投资组合; 4.对投资组合的效果加以评价; 5.修正投资组合。 第二节、现代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1952年3月,美国经济学哈里.马克威茨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作为现代证

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开端。马克威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由于这一方法要求计算所有资产的协方差矩阵,严重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对协方差矩阵加以简化估计的单因素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 20世纪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别于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不仅提供了评价收益一风险相互转换特征的可运作框架,也为投资组合分析、基金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76年,针对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检验性的缺陷,罗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APT模型。该模型直接导致了多指数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在投资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第三节、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投资者以期望收益率和方差(或标准差)来评价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 (二)投资者是不知足的和厌恶风险的 (三)投资者的投资为单一投资期 (四)投资者总是希望持有有效资产组合 第四节、单个证券收益风险衡量 投资涉及到现在对未来的决策。因此,在投资上,投资者更多地需要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进行预测与估计。马克威茨认为,由于未来收益率往往是不确定的,表现为一个随机变量。因此,可以以期望收益率作为对未来收益率的最佳估计。 数学上,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或称为事前收益率)是对各种可能收益率的概率加权,用公式可表示为:

马克维茨资产组合理论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在我国A股市场 的运用 (英文):The Application of Markowitz Asset Portfolio Theory to A Share Market in China 姓名孙先哲 学号200805001221 院(系)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专业、年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 指导教师杨建奇 2012年4月30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绪论.. (1) 1.1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介绍 (1) 1.1.1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对象 (1) 1.1.2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的意义 (1) 1.1.3 Markowitz经典资产组合理论模型 (2) 1.1.4对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的评价 (3)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1.3 本文结构及内容 (4) 2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与中国证券市场 (4) 2.1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运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可能性 (4) 2.2实例研究 (4) 2.2.1数据采集 (4) 2.2.2 求解有效组合 (6) 2.2.3 研究结论 (9) 3 简化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用于我国普通股民投资 (9) 3.1 简化的前提 (9) 3.2 举例分析 (10) 3.2.1数据的采集 (10) 3.2.2 在风险已确定的情况下求收益率最高的组合 (11) 3.2.3 在确定收益率的情况下求最低风险的组合 (12) 4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17)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不是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马科维茨的均值一方差组合模型 该理论依据以下几个假设: 1、投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 3、投资者的决定仅仅是依据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4、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根据以上假设,马可维兹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的均值-方差模型: бr p2=∑∑x i x j Cov(r i-r j) 目标函数:min r p= ∑ x i r i 限制条件:1=∑X i(允许卖空) 或1=∑X i【x i>≥0】(不允许卖空) 其中r p为组合收益,r i为第i只股票的收益,x i、x j为证券i、j的投资比例,бrp2为组合投资方差(组合总风险),Cov (r i、r j ) 为两个证券之间的协方差。该模型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上式表明,在限制条件下求解X i证券收益率使组合风险бrp 2最小,可通过朗格朗日目标函数求得。其经济学意义是,投资者可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通过上式可确定投资者在每个投资项目(如股票)上的投资比例(项目资金分配),使其总投资风险最小。不同的期望收益就有不同的最小方差组合,这就构成了最小方差集合。

马克维兹的有效边界模型 马克维兹依据以下几个基本假设备建立了有效边界模型: (l)投资者希望财富越多越好,且被投资效用为财富的增函数,但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投资者事先知道投资报酬率分布为常态分布。 (3)投资者希望投资效用的期望值最大而该期望值是预期报酬率和风险的函数,因此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是预期报酬率和风险。 (4)投资者对风险是反感的,投资风险以预期报酬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表示。 (5)投资者理性的他遵循的原则是:在相同的预期报酬率下选择风险小的证券,或者在相同的投资风险下选择预期报酬率最大的证券。 (6)市场的有效性,即对本市场上一切信息都是已知者。 马克维兹认为,在用横轴表示的投资组合的风险σp、纵轴表示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μp 的坐标图中,可以求得一条最有效率的投资组合边界曲线EF。

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

10—1 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本文由仁_忍_韧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10章—1 10章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一、基本假设投资者的厌恶风险性和不满足性:投资者的厌恶风险性和不满足性:厌恶风险性 1、厌恶风险、 2、不满足性、 2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后,记者要求获奖人、耶鲁大学的 James Tobin教授尽可能简单、通俗地概括他的研究成果,教授即回答了这句话。 问题:如何进行证券组合,即(1)将鸡蛋放在多少个篮子里?(2)这些篮子有什么特点?3 二、证券组合与分散风险? n E(Rp ) = n 2 p n ∑ E ( R )W i =1 i n i =1 i ? = ∑ Wi 2σ i2 + 2 ∑ Cov ijWiW j σ = ∑∑ CovijWiW j i =1 j =1 * ? 由上式可知,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决定于单个证券的风险和投资比重,还决定于每个证券收益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 4 1、不管组合中证券的数量是多少,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只是单个证券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分散投资不会影响到组合的收益率,但是分散投资可以降低收益率变动的波动性。各个证券之间收益率变化的相关关系越弱,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明显。 分散投资可以消除证券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性统性风险。 5 2、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大多数情况是各个证、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 券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券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有效证券组合的任务就是要找出相关关系较弱有效证券组合的任务就是要找出相关关系较弱的证券组合,的证券组合,以保证在一定的预期收益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地降低风险。6 3、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股票只数的增加而减少、 σP 非系统性风险 总风险系统性风险 0 组合中证券的数量(n) 组合中证券的数量 证券的数量和组合的系统性、证券的数量和组合的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分析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分析 ---------------I09660112 09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冯晨 本学期,我们跟着骆桦老师学习投资组合,收获良多。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投资组合,如何利用投资组合来使我们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还有很多知识,如有效投资、投资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公司两阶段增长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等等,很多很多。 下面是本学期期末任务,分四个部分: 1、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认识 课本上使用简单方法和严格方法推导,我们可以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结果如下: () i M F i F R R R R β=+- 其中i R 是资产i 的预期回报率, F R 是无风险回报率,i β 是贝塔系数,即资 产i 的系统性风险, M R 是市场m 的预期市场回报率,M F R R - 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 ),即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 这个关系式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个方程也称为证券市场线,描述了经济中所有资产与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的关系。任何资产或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无论是否是有效率的收益率,都可以由这一关系确定。这里,M R 和 F R 并 不是我们所要考察的资产的函数,所以任意两个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归因于它们具有不同的贝塔值,并且贝塔值越高则均衡收益率也越高。这里的贝塔值是系统风险的度量指标,这是由于非系统风险总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还消除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资产估值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1资产估值是指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估计一个证券的均衡状态的价格,将这个价格与现行的实际市场价格相比就可以知道这个证券是否偏离均衡价格,如果偏离,那么后续必定会回归到均衡价,利用这一点,我们便可获得超额收益。 2资源配置的应用就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来选择具有不同贝塔系数的证券或组合以获得较高收益或规避市场风险。证券市场线表明,贝塔系数反映证券或组合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因此,当有很大把握预测牛市到来时,应选择那些高贝塔系数的证券或组合。这些高贝塔系数的证券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带来较高的收益。相反,在熊市到来之际,应选择那些低贝塔系数的证券或组合,以减少因市场下跌而造成的损失。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1990年因其在1952年提出的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发展了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严格陈述的可操作的选择资产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方法 Mean-Variance methodology. 主要思想:Markowitz 把投资组合的价格变化视为随机变量,以它的均值来衡量收益,以它的方差来衡量风险(因此Markowitz 理论又称为均值-方差分析);把投资组合中各种证券之间的比例作为变量,那么求收益一定的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问题就被归结为一个线性约束下的二次规划问题。再根据投资者的偏好,由此就可以进行投资决策。 基本假设: H1. 所有投资都是完全可分的。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支出能力)选择尽可能多的或尽可能少的投资。 H2. 一个投资者愿意仅在收益率的期望值和方差(标准差)这两个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p E =对一个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p σ=对一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的标准差(不确定性) H3. 投资者事先知道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并且收益率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 H4. 一个投资者如何在不同的投资组合中选择遵循以下规则: 一,如果两个投资组合有相同的收益的标准差和不同的预期收益,高的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会更为可取; 二,如果两个投资组合有相同的收益的预期收益和不同的标准差,小的标准差的组合更为可取; 三,如果一个组合比另外一个有更小的收益标准差和更高的预期收益,它更为可取。 基本概念 1.单一证券的收益和风险: 对于单一证券而言,特定期限内的投资收益等于收到的红利加上相应的价格变化,因此特定期限内的投资收益为: 1 1P P P t t t r --==价格变化+现金流(如果有)持有期开始时的价格 -+CF 假定投资者在期初时已经假定或预测了该投资期限内的投资收益的概率分布;将投资收益看成是随机变量。 任何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都是加权平均的收益率,用各个收益发生的概率p 进行加权。预期收益率等于各个收益率和对应的概率的乘积之和。 11221 ()...n i i n n i E r p r p r p r p r ===+++∑ i p 为第i 个收益率的概率;12,,...,n r r r 为可能的收益率。 资产的风险用资产收益率的方差(variance )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来度量。 风险来源:市场风险(market risk ),利息率风险(interest-rate risk ),购买力风险(purchasing-power risk ),管理风险(management risk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保证金风险(margin risk ),可赎回风险(callability risk ),可转换风险(convertibility risk ),国内政治风险(domestic political risk ),行业风险(industry risk )。 2.投资组合: 通常说投资组合由证券构成,一种证券是一个影响未来的决策,这类决策的整体构成一个投资组合。 3.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1)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构成组合的证券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以投资比例作为权数。

资产组合理论

第三章资产组合理论 计算题 1、假设你管理一种预期回报率为18%和标准差为28%的风险资产组合,短期国债利率为8%。 1)你的委托人决定将其资产组合的70%投入到你的基金中,另外30%投入到货币市场的 短期国库券基金中,则该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与标准差各是多少? 2)假设你的风险资产组合包括下面给定比率的几种投资, 股票A:25% 股票B:32% 股票C:43% 那么你的委托人包括短期国库券头寸在内的总投资中各部分投资的比例各是多少? 3)你的风险资产组合的风险回报率是多少?你的委托人的呢? 4)假如你的委托人决定将占总投资预算为y的投资额投入到你的资产组合中,目标是获 得16%的预期收益率。 a. y是多少? b. 你的委托人在三种股票上和短期国库券基金方面的投资比例各是多少? c. 你的委托人的资产组合回报率的标准差是多少? 5)假如你的委托人想把他投资额的y比例投资于你的基金中,以使他的总投资的预期回 报最大,同时满足总投资标准差不超过1 8%的条件。 a. 投资比率y是多少? b. 总投资预期回报率是多少? 2、考虑一风险资产组合,年末来自该资产组合的现金流可能为70000美元或200000美元,概率相等,均为0.5;可供选择的无风险国库券投资年利率为6%。 (1)如果投资者要求8%的风险溢价,则投资者愿意支付多少钱去购买该资产组合? (2)假定投资者可以购买(1)中的资产组合数量,该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多少? (3)假定现在投资者要求12%的风险溢价,则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4)比较(1)和(3)的答案,关于投资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与售价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有什么结论? 3、考虑两种证券,A和B,其标准差分别为30%和40%,如果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如下,计算等权数的组合的标准差。 (1)0.9;(2)0;(3)-0.9。

投资学分析及理论讲义终审稿)

投资学分析及理论讲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三、分析篇 一、债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一)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因素 1、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期限、票面利率、提前赎回规定、税收待遇、流动性、信用级别。 2、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基础利率、市场利率及其它因素。 (二)债券价值的计算公式 Pn 为从现在开始n 个时期后的终值,P0为现值,r 为每期的利率,n 为时期数,M 为面值。 1、货币的终值和现值 ●终值是指今天的一笔投资在未来某个时点上的价值。 用复利计算: 用单利计算: ●现值是将未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折现。 2、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定价公式 ●若按单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单利贴现:(i 为每期利率,r 为必要收益率) ●若按单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复利贴现: ●若按复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复利贴现: 3、附息债券的定价公式 ●一年付息一次,按复利贴现(C 为每年支付的利息): ●一年付息一次,按单利贴现: n p P r =n 0 (1+)(1)1M i n P r n +?=+?(1)(1)n n M i P r += +

(三)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收益理论) 对收益率曲线不同形状的解释,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期限结构理论: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 预期理论:认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可能影响到对未来远期利率的预期。根据是否承认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完全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集中偏好理论。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这意味着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确实可以影响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债券并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为投资者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具有不同的偏好。远期利率除了包括预期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风险因素,它可能是对流动性的补偿。影响短期债券被扣除补偿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债券的可获得程度及投资者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在债券定价中,流动性偏好导致了价格的差别。 这一理论假定,大多数投资者偏好持有短期证券。为了吸引投资者持有期限较长的债券,必须向他们支付流动性补偿,而且流动性补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实际观察到的收益率曲线总是要比预期假说所预计的高。这一理论还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着,他只有在获得补偿后才会进行风险投资,即使投资者预期短期利率保持不变,收益曲线也是向上倾斜的。 ③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市场上存在不同的投资群体、投资习惯和投资需求,利率水平本来就不应该相同,不同市场的利率水平完全是由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三)债券定价定理(参看学校教材) 定理一: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向变动关系。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 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1]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早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但是,我国的证券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是否适合于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一揽子有价证券,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 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 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优化投资组合在以波动率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出来,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其波动率最低,称之为最小方差点(英文缩写是MVP)。这条曲线在最小方差点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马考维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对应的投资组合称为有效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一条单调递增的凹曲线。 如果投资范围中不包含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的波动率为零),曲线AMB是一条典型的有效边界。A点对应于投资范围中收益率最高的证券。 如果在投资范围中加入无风险资产,那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是曲线AMC。C点表示无风险资产,线段CM是曲线AMB的切线,M是切点。M点对应的投资组合被称为―市场组合‖。 如果市场允许卖空,那么AMB是二次曲线;如果限制卖空,那么AMB是分段二次曲线。在实际应用中,限制卖空的投资组合有效边界要比允许卖空的情形复杂得多,计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动率-收益率二维平面上,任意一个投资组合要么落在有效边界上,要么处于有效边界之下。因此,有效边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优投资组合,理性投资者只需在有效边界上选择投资组合。

会计考试题库-下列关于投资组合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txt

[多选]下列关于投资组合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等于各个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单个资产总投资组合总值的比例 B.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方差等于各个资产的收益率方差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单个资产总值于资产组合总值的比例. C.当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的种类越多,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方差就越多地由资产之间的协方差决定 D.投资多元化能降低风险,是因为当资产种类增多时,单个资产的收益率方差对组合的收益率方差的影响逐渐减小 E.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必然会得到高的回报率,不然就没人承担风险了 ● ACDB项描述的方法适用于收益率计算,但不能适用于求方差;E项投资者承担高风险是为了得到高的回报率,但不是必然会得到。故选ACD。 [单选]假定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5元、16元、24元和35元,基期价格分别为4元、10元、16元和28元,基期交易量分别为100、80、150和50,用加权平均法(以基期交易量为权数,基期市场股价指数为100)计算的该市场股价指数为( )。

A.138 B.128.4 C.140 D.142.6 ● 本题暂无解析 [单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 )。 A.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B.国家的银行管理制度 C.国家对金融票证的管理制度 D.国家的金融市场管理秩序制度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银行管理制度。

[单选]下列不属于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的防控措施的是( )。 A.加强对借款人还款意愿的调查和分析 B.加强对保证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 C.加强对借款人所控制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D.加强对抵押物价值的调查和分析 ● 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的防控措施包括:(1)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2)加强对借款人所控制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3)加强对保证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4)加强对抵押物价值的调查和分析。

投资学分析及理论讲义精修订

投资学分析及理论讲义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分析篇 一、债券的投资价值分析 (一)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因素 1、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期限、票面利率、提前赎回规定、税收待遇、流动性、信用级别。 2、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基础利率、市场利率及其它因素。 (二)债券价值的计算公式 Pn 为从现在开始n 个时期后的终值,P0为现值,r 为每期的利率,n 为时期数,M 为面值。 1、货币的终值和现值 ●终值是指今天的一笔投资在未来某个时点上的价值。 用复利计算: 用单利计算: ●现值是将未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折现。 2、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定价公式 ●若按单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单利贴现:(i 为每期利率,r 为必要收益率) ●若按单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复利贴现: ●若按复利计息,并一次还本付息,但按复利贴现: 3、附息债券的定价公式 ●一年付息一次,按复利贴现(C 为每年支付的利息): ●一年付息一次,按单利贴现: (三)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收益理论) 对收益率曲线不同形状的解释,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期限结构理论: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 预期理论:认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可能影响到对未来远期利率的预期。根据是否承认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完全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集中偏好理论。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这意味着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确实可以影响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债券并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为投资者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具有不同的偏好。远期利率除了包括预期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风险因素,它可能是对流动性的补偿。影响短期债券被扣除补偿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债券的可获得程度及投资者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在债券定价中,流动性偏好导致了价格的差别。 这一理论假定,大多数投资者偏好持有短期证券。为了吸引投资者持有期限较长的债券,必须向他们支付流动性补偿,而且流动性补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实际观察到的收益率曲线总是要比预期假说所预计的高。这一理论还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着,他只有在获得补偿后才会进行风险投资,即使投资者预期短期利率保持不变,收益曲线也是向上倾斜的。 ③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市场上存在不同的投资群体、投资习惯和投资需求,利率水平本来就不应该相同,不同市场的利率水平完全是由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三)债券定价定理(参看学校教材) 定理一: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向变动关系。 定理二:当债券的收益率不变,即债券的息票率和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固定不变时,债券的到期时间与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之间成正向变动关系。即到期时间越长,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到期时间越短,价格波动幅度越小。即长期债券比短期债券具有更强的利率敏感性。 定理三: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减少,并且是以递增的速度减少;反之,到期时间越长,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并且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n p P r =n 0 (1+)(1)1M i n P r n +?=+?(1)(1)n n M i P r +=+

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理论.

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理论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投资组合的基本理论;投资战略;投资组合风险;投资组合业绩评价,对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理论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投资股市的基金经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资战略、我们已经知道,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用投资组合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度量,而且,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证券个数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投资组合的业绩进行评估、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是特定期间内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化加上所获得的任何收益。对封闭式基金来说,由于没有资金的流进和流出,回报率的计算相对比较容易、没有经过风险调整的回报率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经过风险调整的回报率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材料请详见:一、投资组合的基本理论马考维茨(Markowitz)是现代投资组合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1)投资组合的两个相关特征是期望回报率及其方差。(2)投资将选择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期望回报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或在给定期望回报率水平下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3)对每种证券的期望回报率、方差和与其他证券的协方差进行估计和挑选,并进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 programming),以确定各证券在投资者资金中的比重。二、投资战略投资股市的基金经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资战略。最常见的投资类型是增长型投资和收益型投资。不同类型的投资战略给予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但也使投资计划的制定变得复杂化。选择增长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经理们最常用的投资战略。增长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盈利增长率和赢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断一家公司的持续增长通常会有因信息不足带来的风险,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赖的信息相对比较可靠,风险也比较低。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显示,就长期而言,增长型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资,但收益型投资的回报率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长型公司会随着时间不断壮大,其回报率会逐渐回落。历史数据证实增长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长期平均回报率趋于相同。另外,投资战略还可以分为积极投资战略和消极投资战略。积极投资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不断地选择进出市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简析: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也称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或资产组合理论。 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2)投资者根据收益率的期望值与方差来选择投资组合;(3)所有投资者处于同一单期投资期。马克维茨提出了以期望收益及其方差(E,δ2)确定有效投资组合。 以期望收益E来衡量证券收益,以收益的方差δ2表示投资风险。资产组合的总收益用各个资产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表示,组合资产的风险用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表示,则马克维茨优化模型如下: 式中:rp——组合收益; ri、rj——第i种、第j种资产的收益; wi、wj——资产i和资产j在组合中的权重; δ2(rp)——组合收益的方差即组合的总体风险; cov(r,rj)——两种资产之间的协方差。 马克维茨模型是以资产权重为变量的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微分中的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在限制条件下,使得组合风险铲δ2(rp)最小时的最优的投资比例Wi。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就是说投资者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率,然后通过确定投资组合中每种资产的权重,使其总体投资风险最小,所以在不同的期望收益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使方差最小的资产组合解,这些解构成了最小方差组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组合。有效组合的收益率期望和相应的最小方差之间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有效组合投资的前沿。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在有效组合前沿上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方案。 根据马克维茨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的合理目标是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形成具有最高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即有效投资组合。此外,马克维茨模型为实现最有效目标投资组合的构建提供了最优化的过程,这种最优化的过程被广泛地应用于保险投资组合管理中。在马可维茨的理论基础上又出现了致力于寻求新的度量标准和新的投资准则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均值-V aR投资组合模型 最早应用V aR风险测量方法的是Jm Morgan公司,1994年10月JP Morgan公司开发 的“风险度量"(Riskmetrics)系统中提出了V aR风险测量方法;1995年4月,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必须建立在V aR基础上;1995年6月,美联储提出相似的预案;199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建议上市交易的美国公司将V aR 值作为信息披露的一项指标。1996年8月,美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用1988年巴塞 尔协议中提出的市场风险修正案(MAR),市场风险修正案于1998年1月生效。该修正案 规定商业银行进行大宗交易时,其备用资本要超过其面临的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资本备 用额根据V aR方法予以估计。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进一步利用V aR对资本充足性作出了三项规定,此外,在美国,评估机构如穆迪与标准普尔、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及证券与交易委员会都采纳V aR方法,可见,迄今为止,V aR风险测量方法己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V aR英文为V alue-at-Risk,通常称为风险价值,其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指 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精确的讲就是: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置信度),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读书报告之一(现代风险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读书报告之二现代风险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孙贞贞吕世超刘伟峰 一、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介绍 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投资组合优化计算、有效边界。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在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有价证券的投资方案,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

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另外,对于风险的度量也是人们所关注的。 马考维茨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 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